心理学第五章记忆与遗忘

合集下载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05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应 用
教育领域的应用
促进学习策略
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是学习的重要基础,教育者可以通过 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分段学习和分散复习,来帮助学 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
个性化教学
了解学生的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能力,可以帮助教育者制 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结构与功能
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在大脑中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差异,短 时记忆主要与大脑皮层下的听觉系统有关,而工作记忆则 涉及多个认知系统的协同作用。
联系
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的一 种扩展
工作记忆可以看作是短时记忆 的一种扩展,它不仅包括信息 的暂时存储,还涉及对信息的 操作和处理。
信息在两者之间可以相互 转换
差异
存储时间
短时记忆的存储时间通常在几秒至几分钟之间,而工作记 忆的存储时间则相对较长,可以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信息处理方式
短时记忆主要涉及对信息的暂时存储和简单复述,而工作 记忆则涉及更复杂的信息处理和操作,如分析、组合和推 理等。
信息容量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有限,通常只能存储7±2个信息单元, 而工作记忆的信息容量相对较大,可以同时处理和存储更多 的信息。
影响个体的思维速度、 学习能力、推理能力 等认知能力。
工作记忆的模型与结构
模型
工作记忆的模型通常包括中央执行系统、语音回路、视觉空间模板和情景缓冲器 等部分。
结构
工作记忆的结构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负责暂时存储信息,长时记 忆负责长期存储和提取信息。
03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差 异与联系
研究发现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大约 为4个项目,且存在个体差异。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比较研究

第五章 1记忆

第五章 1记忆

是指不经过重新学 习,记忆的内容就 不能恢复的遗忘。
② 根据遗忘内容,可分为
部分遗忘
整体遗忘
是指对识记的材 料的部分内容的 遗忘。如对材料 细节的遗忘。
是指将识记材 料的全部遗忘。
遗忘的表现
不完全遗忘与完全遗忘(程度) 不完全遗忘:能再认不能回忆 完全遗忘:既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 暂时性遗忘与永久性遗忘(时间) 暂时性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有适当的条件记忆可恢复。
记忆与感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 观事物的反映,同属人的认知过程。 但它又与感知觉不同:感知觉是人 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认 知,相当于知识的输入, 而记忆的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认 知,相当于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 取。记忆是刺激作用后在人脑中留 下的“痕迹”与印象。
一、记忆的概念与作用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系统
记忆信息加工与存储模型
类型
感觉 记忆
短时 记忆
长时 记忆
时长
编码形式 数量与容量
特点
转换
根据记忆内容保存时间的长短分类
根据记忆内容保存时间的长短分类,记忆可以分为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由于在不同时间对记忆内容的加工形式不同,这三类记忆又被看作是三种记忆系统。
1.瞬时记忆
• 记忆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所有的学习都包含着 记忆。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记忆积累经验、 增长才干。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的获得都是 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没有记忆的学习 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掌握记忆理论,根据记 忆规律组织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遗忘的 干扰,获得巩固的、系统的知识经验。
二、记忆的种类
心理学
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详解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详解

3.分组:是把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一些项目分 成一组。它与组块相似,但它不是意义分组,
各成分之间不存在意义联系。分组确实有利于短 时记忆。 举例:电话号码
身份证号码 银行帐号
4.组块大小与短时记忆容量的关系
二、容量有限的性质
1.Waugh、Norman和Atkinson等倾向于从贮存 空间及其有限的槽道来说明。(贮存有限说)
3 感觉代码与感觉记忆信息的区别
▪ 感觉记忆按感觉信息的原有形式来加以保 持,即按刺激的物理特性进行直接的编码。
▪ 短时记忆的感觉代码带有各自感觉道的特 性,但比感觉信息要抽象,它已经排除刺 激的某些物理特性或细节。
二、语义代码
除了听觉代码和视觉代码这些感觉代码以外,短时 记忆还有语义代码。语义代码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 抽象代码,不带有任何一种感觉道特性。
➢ 编码有不同层次或水平,有不同形式。 ➢ 编码是一个展开的过程,包括对信息的反复感知、思考、体验和
操作。
▪ 储存(storage)是把信息以一定形式保持在人脑中。
➢ 知识的存储也叫知识的表征(representation)。 ➢ 这种表征可以是事物的图象,也可以是一系列概念或命题。 ➢ 存储是记忆过程的中间环节。
1.组块(Chunk):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 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 组块既是过程,也是单位。组块受到材料性质的影 响。
2. 知识经验与组块
组块的作用在于减少适时记忆中的刺激单 位,而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人的 知识经验越丰富,组块中所包含的信息越 多。
Smith(1954) 二进制数字实验
▪ 提取(retrieval)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认知心理学五章短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五章短时记忆

实验方法:
相继呈现识记项目(每个呈现2s)
等待2s

现测试项目,并开始计时
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
假设:1、若为平行扫描,则反应时不会随项目数大小而 变化;
2、若为系列扫描,则反应时会随项目数增多而增 大。
结果:符合假设2,即系列扫描
Page 27
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理论:STM信息提取过程可分为相继的极端,RT是各阶 段所用时间的总和。
第五章 短时记忆
姓名:杨蕾静 学号:I09670112 班级:09应用心理(1)班
Page 2
短时记忆容量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中的遗忘 当前短时记忆研究进展
目录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对当前信息进行加工贮存 研究范式:一次呈现刺激 争议:短时记忆是否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记
忆结构。 研究要点:了解短时记忆的容量、编码、
限制因素:材料性质、人的知识经验
Page 6
短时记忆容量—容量有限性
知识经验与组块 组块实质: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 作用:减少STM中的刺激单位,增加每一单元包含
的信息。
实验:Smith
材料:一串二进制数字 方法:以不同比例组块,再编码为十进制 结果:1、所有组运用组块方式后记忆成绩明显提高
测试项目编码+系列扫描比较+决策和反应组织
RT= e

cN +

根据实际结果:RT=38N+397
问题:系列扫描具体方式是如何? 从头至尾的扫描 OR 自我停止的扫描?
Page 28
实验结果
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1、“否”反应中,二 者反应时相同; 2、“是”反应中,自 我停止的扫描斜率是从 头至尾的一半 3、从头至尾扫描反应 时在两种反应中有相同 斜率。

心理学概论第五章记忆与教学

心理学概论第五章记忆与教学

大脑的容量
据科学家研究, 据科学家研究,人脑的信息储存密度高达 每立方厘米1012比特, 1012比特 每立方厘米1012比特,而电脑超导材 料的储存装置不过104比特。 104比特 料的储存装置不过104比特。人一生中 可以储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 1000万亿信息单位 可以储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是现代 化的电子计算机也望尘莫及。 化的电子计算机也望尘莫及。若一个人始 终好学不倦, 终好学不倦,其大脑一生中储存的各种知 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 50倍 识,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倍, 亿本书籍的知识。 即5亿本书籍的知识。
三、记忆的品质
敏捷性( ):目的明确、专心致志、 敏捷性(快):目的明确、专心致志、深刻理解 目的明确 材料。 材料。 持久性( ):不断强化 理解纳入系统、 不断强化、 持久性(牢):不断强化、理解纳入系统、及时 经常练习和复习。 经常练习和复习。 林肯的记忆力极为惊人, 林肯的记忆力极为惊人,凡事一旦记住就极难遗 忘。1832年,在布拉克•霍克战役中,林肯参加 1832年 在布拉克•霍克战役中, 了义勇军。30年后,当他与当时的上司再次见面 了义勇军。30年后, 年后 他竟准确地叫出了这位上司的姓名, 时,他竟准确地叫出了这位上司的姓名,着实让 上司惊叹不已。 上司惊叹不已。
争分夺秒
一列载有578人的火车 一列载有578人的火车 在一站上了28人 下了32人 在一站上了28人,下了32人; 在下一站上了25人 上了33人 在下一站上了25人,上了33人; 在下一站下了42人 上了34人 在下一站下了42人,上了34人; 在下一站上了55人 上了48人 在下一站上了55人,上了48人; 在下一站上了46人 上了38人 在下一站上了46人,上了38人

第五章 记忆

第五章  记忆

教师教育专业公共课程——心理学
第三,短时记忆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起着暂时寄存 器的作用。例如,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算出: (3×5)一(2×6)=?。这道题包含着好几步计算, 如果没有短时记忆在每做下一步之前,都暂时寄存 着上一步的计算结果供最后利用,就无法得出15一 12=3的答案 最后,短时记忆保存着当前的策略和意愿。这一切 使得我们能够采取各种复杂的行为直至达到最终的 目标 一旦缺乏这种短时的储存系统,我们的心理能力将 受到极大的破坏。正因为发现了短时记忆的这些重 要作用,在当前大多数研究中被改称为工作记忆

教师职业素养公共课程群
3、长时记忆

教师教育专业公共课程——心理学

长时记忆(long term memory,LTM)是信息经过充分 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 编码方式:语义代码 将信息成功地编码进入长时记忆是深度水平加工的结果。为 了做到深度加工,人们往往忽略了刺激的物理特征或其他细 节,集中在信息的意义方面。因此,在短时记忆中主要涉及 的是听觉代码,而在长时记忆中主要涉及的是语义代码。或 者说,在长时记忆中,人们更多地是对一般意义或一般观念 的编码,而不是去记事物的特定细节 视觉代码-尽管长时记忆一般涉及语义代码,但人们也将视 觉表象编入长时记忆。例如,人们能够较容易地记住图画, 一个原因是由于图画具有许多明显的特征,容易吸引人们的 注意,进而被接收和编码。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这些刺激 同时使用了视觉和语义两种代码进行编码,在提取时利用两 种代码表征比仅仅使用一种代码,可利用的线索多,所以记 忆效果更好。事实上,在日常活动中,我们通常是同时使用 两种或多种方式对事件进行编码的
教师职业素养公共课程群
教师教育专业公共课程——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培养学前儿童记忆力的策略
听声做游戏
拍电报
3
看谁记得多
2
4
1 什么东西 不见了
5 不讲卫生
的毛毛
1.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有哪些? 2.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的记忆有哪些特殊现象? 3.幼儿的记忆有什么特点? 4.试用有关知识分析本单元“案例导入”中甜甜 的记忆特点。如果你是家长,你会怎么做?
Thank You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二)记忆保持
1.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出现和发展稍晚。 2.记忆容量不断增加——记忆广度、记忆范围 A.记忆广度: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量。7+2 B.记忆范围: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 3.记忆内容的不断变化
幼儿机械记忆占优势,与幼儿的生理、心
理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

(1)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

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够留下痕迹。

(2) 幼儿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思维不发

达,不能根据事物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
行记忆。
(3) 幼儿还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因此较
多地采用了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方法。
2.婴儿记忆的发展
2~3个月的婴儿已经有了短时记忆, 3~4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对人与物的认识。 到5~6个月表现出明显的“认生”。1岁左右 出现“客体永久性”观念。
5~6个月的婴儿表现出明显的“认生”。对熟 悉的人愉快接近,对陌生的人则畏怯躲避,甚至惊 哭。
1岁半以后,言语的出现使婴儿记忆的发展具备如 下新特点:
三、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
案例导入
静夜思 甜甜背诵《静夜思》后不到 半天时间就想不起来了。反复记 忆几次,甜甜能成诵,但却解释 不出诗的意思。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

总之,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瞬时记忆 感觉登记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8
第一节 记忆与遗忘概述
2. 短时记忆(sensory memory)是指感觉记忆 中经注意的信息保持在 1分钟以内的记忆。
电话号码记忆
功能
存储
加工——工作记忆 (working memory)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9
第一节 记忆与遗忘概述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17
第一节 记忆与遗忘概述
系列位置效应(serial-position effect)P94 记忆效果与位置的关系 首因效应:开头部分的项目更容易记 忆 近因效应:末尾部分的项目更容易记 忆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18
第一节 记忆与遗忘概述
动机性遗忘(motivated forgetting)
P94
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
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
幼儿经验遗忘症(infantile amnesia)
记忆扭曲(memory distortion)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19
第二节 记忆与遗忘基本原理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20
先快后慢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26
第二节 记忆与遗忘基本原理
五、遗忘的原因P104-105
记忆痕迹衰退
材料间的干扰 倒摄干扰:后学的内容抑制对先学内容的记 忆 前摄干扰:先学的内容抑制对后学内容的记 忆
记忆是个体的过去经验保持在大脑中的印象。
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经过编码,结合复 述等操作予以存储,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提 取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7
第一节 记忆与遗忘概述
二、记忆的类型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 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是指当外部物理 刺激停止作用于感觉器官后,感觉信息在头脑 中保持极短时间的记忆。
3.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简称LTM)是 指信息长时间保持的记忆。
大部分信息来自短时记忆 少部分信息由于印象深刻
闪光灯效应P91 莱斯托夫效应 保持时间很长 信息库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10
第一节 记忆与遗忘概述
长时记忆
陈述性记忆
about "WHAT"
心理学
程序性记忆
about "HOW"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语义记忆
about "FACT"
情景记忆
about "THING"
11
第一节 记忆与遗忘概述
二、记忆的类型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1.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指不需要意识 参与或不要求有意回忆的条件下,大脑自动、 无意识地提取信息的记忆
5
本章学习目标
掌握注意的定义、特征、功能及其品质,并深刻 理解注意品质形成的条件
掌握每种注意产生发展的条件 了解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几种主要的注意理论 掌握观察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培养观察力的方法 掌握注意与观察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6
第一节 记忆与遗忘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编码
存储
提取
心理学
never easy!!!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so easy???
15
第一节 记忆与遗忘概述
四、遗忘的表现
遗忘(forgetting)是指对识记的信息不能再 现或再认,或者错误再现或再认。
遗忘一定是坏事么?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16
第一节 记忆与遗忘概述
四、遗忘的表现
舌尖现象(tip-of-the-tongue phenomenon,简称TOT现象)
第二节 记忆与遗忘基本原理
一、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按刺激原有的物理特征编码,未经任 何加工的
不同的感觉通道有不同的感觉记忆 视感觉记忆称为图像记忆 听感觉记忆称为声像记忆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21
第二节 记忆与遗忘基本原理
图像记忆
Sperling 全部报告法与部分报告法 记忆容量大概为9~20个或更多 视感觉记忆的保持时间约为0.25秒 与照片式记忆的比较
心理学第五章记忆与遗忘
你看了后有印象吗?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2
你看了后有印象吗?
熟读于口 烂熟于心
舍身忘我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3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P89--111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4
想象一下: 如果你失去了全部的记忆会发生什么? 日常生活中,你经常忘事吗?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24
第二节 记忆与遗忘基本原理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编码 语义编码 言语编码与表象编码
长时记忆的语义模型 层次网络模型 激活扩散模型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25
第二节 记忆与遗忘基本原理
四、遗忘的一般规律P103
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与节省法 遗忘曲线 遗忘进程:
三、记忆的基本过程
编码(encoding)是指信息的最初加工, 将外界信息转换成心理表征的过程。
存储(storage)是指经过编码的材料随 着时间在大脑中的保持。
提取(retrieval)是指被存储起来的信 息在后来某个时间的恢复。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14
第一节 记忆与遗忘概述
三、记忆的基本过程
声像记忆
记忆容量为5个左右 听感觉记忆的保持时间约为4秒 听觉刺激的呈现方式的特殊性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22
第二节 记忆与遗忘基本原理
二、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编码 声音编码为主 兼有视觉编码与语义编码
短时记忆的存储
容量如何确定?
7±2个比特
组 复块 述:保知经识验持性7复±述2个与组整块合性加 限复工 制 述4~5个组块
启动效应 内隐记忆的测量方法:词汇确定,词汇辨认和
词干补笔等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12
第一节 记忆与遗忘概述
2. 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与内隐记 忆相对,是指有意识提取信息的记忆。
外显记忆的测量方法 回忆法 再认法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13
第一节 记忆与遗忘概述
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与遗忘
23
第二节 记忆与遗忘基本原理
工作记忆——加工的短时记忆 语音环(phonological loop) 视觉空间画板(visuo-spatial sketchpad) 中枢执行系统(central executive)
情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冲器(episodic buffer)
心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