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第五章 记忆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幼儿的记忆练习题

第五章 幼儿的记忆练习题

第五章幼儿的记忆练习题一、名词解释再认表象无意记忆意义记忆二、填空题1、记忆是人脑对_________的反映。

记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环节,记忆恢复的两种形式是和。

2、根据记忆是否有目的、任务把记忆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根据材料内容把记忆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根据材料是否需理解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________。

4、在幼儿的记忆中________记忆占主要地位,________比重最大。

5、从儿童记忆发展的顺序看,最早出现的是记忆________,最晚出现的记忆是________记忆。

6、记忆的保持的相反过程是________。

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最早对遗忘现象作了研究、绘制了遗忘曲线。

得出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是________遗忘的发展是________因此学习后要________三、单项选择题1.幼儿生病时去过医院,以后看见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这种心理活动是()A.记忆B.想象C.思维D.感觉2. 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A再认B 再现C保持D识记3.最早提出遗忘规律的心理学家是()A.埃里克森B.皮亚杰C.艾宾浩斯D.班杜拉4.儿童最早出现的是( ),最晚出现的是()A 情绪记忆B 语词记忆C 形象记忆D 动作记忆5.在不理解意义的情况下,幼儿也能背诵唐诗,这是()A意义记忆B 逻辑记忆C机械记忆D 理解记忆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后()内进展最快。

A 31天B 6天C 1天D 20分钟7、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A.动作B.言语C.表象D.情绪8、冬冬跟妈妈逛商店,看到商店招牌上的字,高兴地说:“妈、这字我认识、老师教过我们。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属于()A 识记B 保持C 回忆D 再认9、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A形象记忆占优势B 词语记忆占优势C意义记忆用得多D 机械记忆效果好四、多项选择题1、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包括( )A 识记B 保持C 回忆D 再认2、表象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产生,因此可以根据表象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种类,将表象分为()A 视觉表象B 听觉表象C 味觉表象D 嗅觉表象3、形象记忆可以分为()A 词语逻辑记忆B 情绪记忆C 运动记忆D 狭义的形象记忆4、根据记忆有无目的和是否运用一定的方法,可以把记忆分为()A 无意记忆B 机械记忆C有意记忆D 形象记忆5、根据识记时对材料是否理解而将记忆分为()A 无意记忆B 机械记忆C意义记忆D 形象记忆6、表象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表象具有以下特点()A 直观性B 概括性C抽象性 D 片面性五、判断题1、幼儿的记忆是有意记忆为主。

心理学第五章习题答案

心理学第五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课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C ) 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_______属性的反映。

A、本质B、个别C、整体D、全部( B ) 2、对事实类的信息,如字词、地名、人名、观点、概念等的记忆是___________。

A.内隐记忆 B. 陈述性记忆C. 程序性记忆D. 技能记忆( D ) 3、后识记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造成的干扰被称为___________。

A.侧抑制 B.超限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D ) 4、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随之消失,而是逐渐减弱,即感觉有一种暂留现象,这被称为___________。

A. 感觉对比B. 感觉适应C.感觉融合D. 感觉后像( A )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速度是___________。

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C. 逐渐加快D. 前后一样( C ) 6、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是__个组块。

A、3±2 B.、5±2 C、7±2 D、 9±2( B ) 7、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电影、动画等都是利用了__________的原理制作的。

A.自主运动 B.动景运动C.相对运动 D.诱导运动( A ) 8、记忆时间短暂,记忆的容量大,记忆的信息未经任何加工,具有形象性,这属于:___________。

A、感觉记忆B、知觉记忆C、短时记忆D、形象记忆( B )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___________。

A、理解性B、规律性C、整体性D、恒常性( D ) 10、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认为它是直的。

这是知觉的:___________。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C ) 11、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

A.语义编码 B.动觉编码 C.视觉编码 D.听觉编码( C ) 12、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编辑ppt
24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 发展
1.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编辑ppt
25
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 展
➢ 前面所说到的幼儿有意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发展,意义记 忆对机械记忆的渗透,语词记忆对形象记忆的渗透,以 及它们的日益接近,都反映了幼儿记忆过程的自觉意识 性和记忆策略、方法的发展。
在信息保持时间和信息保持量上有 不同,在记忆系统中有着不同的结构和 功能,处于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
编辑ppt
8
第五节 记忆过程的分析
➢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这 一过程可分为三个环节: • 识记 • 保持 • 回忆
编辑ppt
9
一、识记
含义:识记就是记,是信息的编码 与输入过程。
编辑pptLeabharlann 10识记的分类: 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与自觉性分为:
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编辑ppt
20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因素:
① 客观事物的性质。
② 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③ 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④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⑤ 活动动机。
编辑ppt
21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 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 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编辑ppt
23
为什么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
其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意义记忆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理
解使记忆的材料和过去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详解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详解

3.分组:是把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一些项目分 成一组。它与组块相似,但它不是意义分组,
各成分之间不存在意义联系。分组确实有利于短 时记忆。 举例:电话号码
身份证号码 银行帐号
4.组块大小与短时记忆容量的关系
二、容量有限的性质
1.Waugh、Norman和Atkinson等倾向于从贮存 空间及其有限的槽道来说明。(贮存有限说)
3 感觉代码与感觉记忆信息的区别
▪ 感觉记忆按感觉信息的原有形式来加以保 持,即按刺激的物理特性进行直接的编码。
▪ 短时记忆的感觉代码带有各自感觉道的特 性,但比感觉信息要抽象,它已经排除刺 激的某些物理特性或细节。
二、语义代码
除了听觉代码和视觉代码这些感觉代码以外,短时 记忆还有语义代码。语义代码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 抽象代码,不带有任何一种感觉道特性。
➢ 编码有不同层次或水平,有不同形式。 ➢ 编码是一个展开的过程,包括对信息的反复感知、思考、体验和
操作。
▪ 储存(storage)是把信息以一定形式保持在人脑中。
➢ 知识的存储也叫知识的表征(representation)。 ➢ 这种表征可以是事物的图象,也可以是一系列概念或命题。 ➢ 存储是记忆过程的中间环节。
1.组块(Chunk):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 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 组块既是过程,也是单位。组块受到材料性质的影 响。
2. 知识经验与组块
组块的作用在于减少适时记忆中的刺激单 位,而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人的 知识经验越丰富,组块中所包含的信息越 多。
Smith(1954) 二进制数字实验
▪ 提取(retrieval)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学前心理学》第五章到第八章练习题

《学前心理学》第五章到第八章练习题

第五章幼儿期记忆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老师要求幼儿说出刚呈现的卡片上有几只小鸡,而幼儿则回答小鸡是黄颜色的,这是一种()。

A.感觉的对比现象 B.幼儿的说谎想象 C.偶发记忆现象 D.记忆更精确的现象2.表象具有()的特征。

A.形象性和概括性B.有意性和无意性C.形象性和抽象性D.抽象性和概括性3.根据研究,人们发现遗忘的规律是()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前后均衡D.没有规律4.“提笔忘字”属于( )A. 暂时性遗忘B. 永久性遗忘C. 记忆不精确D. 记忆的偶发现象5.下列陈述中,哪个不是幼儿记忆的特点()A容易记容易忘B.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C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D.记忆的非常精确6对接到学校录取通知书时兴奋激动心情的记忆属于()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运动7下列不属于表象特点的是()A.形象性B.直观性C.概括性D.间接性8首先提出“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遗忘规律的是()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金纳D马斯洛9游览过南京中山陵以后,对中山陵墓形象的记忆属于()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运动记忆10对幼儿记忆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无意记忆占优势B有意记忆占优势C机械识记多于意义识记D记忆的精确性较差11反复认识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12“习惯化”指标可用于测量前语言时期儿童的( )。

A.感觉 B.知觉 C.语言 D.记忆13习惯化是测量前语言时期_______的一种指标。

( ) A.儿童感觉 B.儿童动作 C.儿童社会性发展 D.儿童记忆14 .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反应。

这是( )。

15.原始的记忆因素是( ) A.自然条件反射 B.习惯化 C.人工条件反射 D.重学记忆16.记忆产生于__________时期。

( ) A.幼儿 B.婴儿 C.新生儿 D.胎儿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 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18.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最新《学前心理学》第五章到第八章练习题资料

最新《学前心理学》第五章到第八章练习题资料

第五章幼儿期记忆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老师要求幼儿说出刚呈现的卡片上有几只小鸡,而幼儿则回答小鸡是黄颜色的,这是一种()。

A.感觉的对比现象 B.幼儿的说谎想象 C.偶发记忆现象 D.记忆更精确的现象2.表象具有()的特征。

A.形象性和概括性B.有意性和无意性C.形象性和抽象性D.抽象性和概括性3.根据研究,人们发现遗忘的规律是()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前后均衡D.没有规律4.“提笔忘字”属于( )A. 暂时性遗忘B. 永久性遗忘C. 记忆不精确D. 记忆的偶发现象5.下列陈述中,哪个不是幼儿记忆的特点()A容易记容易忘B.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C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D.记忆的非常精确6对接到学校录取通知书时兴奋激动心情的记忆属于()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运动7下列不属于表象特点的是()A.形象性B.直观性C.概括性D.间接性8首先提出“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遗忘规律的是()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金纳D马斯洛9游览过南京中山陵以后,对中山陵墓形象的记忆属于()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运动记忆10对幼儿记忆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无意记忆占优势B有意记忆占优势C机械识记多于意义识记D记忆的精确性较差11反复认识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12“习惯化”指标可用于测量前语言时期儿童的( )。

A.感觉 B.知觉 C.语言 D.记忆13习惯化是测量前语言时期_______的一种指标。

( ) A.儿童感觉 B.儿童动作 C.儿童社会性发展 D.儿童记忆14 .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反应。

这是( )。

15.原始的记忆因素是( ) A.自然条件反射 B.习惯化 C.人工条件反射 D.重学记忆16.记忆产生于__________时期。

( ) A.幼儿 B.婴儿 C.新生儿 D.胎儿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 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18.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心理学概论第五章记忆与教学

心理学概论第五章记忆与教学

大脑的容量
据科学家研究, 据科学家研究,人脑的信息储存密度高达 每立方厘米1012比特, 1012比特 每立方厘米1012比特,而电脑超导材 料的储存装置不过104比特。 104比特 料的储存装置不过104比特。人一生中 可以储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 1000万亿信息单位 可以储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是现代 化的电子计算机也望尘莫及。 化的电子计算机也望尘莫及。若一个人始 终好学不倦, 终好学不倦,其大脑一生中储存的各种知 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 50倍 识,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倍, 亿本书籍的知识。 即5亿本书籍的知识。
三、记忆的品质
敏捷性( ):目的明确、专心致志、 敏捷性(快):目的明确、专心致志、深刻理解 目的明确 材料。 材料。 持久性( ):不断强化 理解纳入系统、 不断强化、 持久性(牢):不断强化、理解纳入系统、及时 经常练习和复习。 经常练习和复习。 林肯的记忆力极为惊人, 林肯的记忆力极为惊人,凡事一旦记住就极难遗 忘。1832年,在布拉克•霍克战役中,林肯参加 1832年 在布拉克•霍克战役中, 了义勇军。30年后,当他与当时的上司再次见面 了义勇军。30年后, 年后 他竟准确地叫出了这位上司的姓名, 时,他竟准确地叫出了这位上司的姓名,着实让 上司惊叹不已。 上司惊叹不已。
争分夺秒
一列载有578人的火车 一列载有578人的火车 在一站上了28人 下了32人 在一站上了28人,下了32人; 在下一站上了25人 上了33人 在下一站上了25人,上了33人; 在下一站下了42人 上了34人 在下一站下了42人,上了34人; 在下一站上了55人 上了48人 在下一站上了55人,上了48人; 在下一站上了46人 上了38人 在下一站上了46人,上了38人

教育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1

教育心理学 第五章   记忆1

有意识记,是指个体有预定目的, 有意识记,是指个体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 识记。 识记。 它是个体有意识地或是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 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 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这种记忆行为影 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 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
无意识记的特点与表现
无意识记具有选择性
内隐记忆现象是在遗忘病人身上首先发现的。 内隐记忆现象是在遗忘病人身上首先发现的。1854年, 年 一位英国医生(Dunn)报告,一位因溺水昏迷而患遗忘 报告, 一位英国医生 报告 症的妇女, 症的妇女,虽然她已完全忘记了自己曾学过做衣服这 件事, 件事,但不久后在学裁剪衣服时却无意中表现出某些 裁剪技艺方面的记忆痕迹。 裁剪技艺方面的记忆痕迹。 1865年,又有人 报告, 年 又有人(Clapaede)报告,一位接受针灸治 报告 疗的遗忘症病人,治疗结束后, 疗的遗忘症病人,治疗结束后,尽管已压根儿忘记了 遭受针刺这件事,但她却拒绝与为她实施治疗的医生 遭受针刺这件事, 握手。 握手。 1889年,对遗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现象进行系统调查 年 者(Korsakoof)报告,一位接受过电休克治疗的遗忘 报告, 报告 病人早忘了曾受过电击这件事, 病人早忘了曾受过电击这件事,但当他再次见到电击 仪时,却露出了相应的行为表现。 仪时,却露出了相应的行为表现。
在有智慧的生物中,记忆之为必要,仅次于知 觉,它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如果缺少 了它,则我们其它的官能便大部分失去了效 用.因此,我们如果没有记忆的帮助则我们在 思想中,推论中和知识中,便不能完全不能超 过眼前的对象
------- 洛克

记忆的种类
形象记忆是指个人以感知过的 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词语逻辑记忆是以概念 判断、 以概念、 词语逻辑记忆是以概念、判断、 推理与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 记忆。 记忆。 情绪记忆是指个人以曾经体验 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是指个人以过去经历 过的身体运动或动作形象为内 容的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记忆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1、具有容易保持和恢复特点的是(D)记忆
A.语词
B.形象
C.情绪
D.动作
2、容量为7+2个组块的记忆是(A)记忆
A.瞬时
B.短时
C.形象
D.动作
3、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划分界限为(A)
A.1分钟
B.10分钟
C.1小时
D.1天
4、工作记忆的三个组成成分是(A)
A.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
B.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C.感觉登记、复述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
D.感觉登记、视空间画板和中央执行系统
5、工作记忆具有(B)双重功能
A.提取与存储
B.加工与存储
C.提取与加工
D.编码与加工
6、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成为(记忆)能力
7、根据记忆内容,可将记忆划分为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与(动作记忆)
8、根据记忆过程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划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9、联系实际,论述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

1、外显记忆是指当个体需要有意识的或主动的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

2、内隐记忆是指不需要意识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3、结合实际
第二节记忆的过程
1、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B)
A.再现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2、根据识记的目的性,可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识记
3、根据识记材料和方法不同,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记忆)
4、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识记)
5、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与再认)三个基本环节
6、联想:是指由一事物的映像、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映像、观念的心理过程
7、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8、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9、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10、回忆: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一定条件下就能把它重新再现出来。

11、再认:是指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
12、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意义及把握材料内容进行的识记。

13、有意识记: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方法的识记
14、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2、活动的内容与性质3、识记方法4、材料的数量和性子
15、联系实际,如何利用遗忘规律有效、合理的组织复习。

多次的识记称之为复习,有效、合理的组织复习:
1、争取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
2、要及时复习
3、间时复习(即在复习中间有休息)比不间时复习的效果好
4、复习中的尝试记忆
5、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
6、复习的形式多样化
16、阐述遗忘理论,并解释下列现象:学习一个由25个双字词组成的词单,开头和结尾部分较为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容易遗忘。

1、遗忘的概念,遗忘就是指对识记郭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遗忘规律表明,识记后期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这就是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遗忘的原因:有两种理论假设,一是衰退理论,一是干扰理论
2、衰退理论,衰退理论认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减弱、衰退以至消失,这种假设与常识较为接近。

3、干扰理论,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多种痕迹之间相互引起抑制而产生的,抑制被解除,记忆还可恢复。

这一理论与衰退理论的不同点在于记忆痕迹并没在头脑中消失,只是因相互抑制而造成遗忘,干扰理论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证实,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4、用干扰理论解释此现象,在学习活动中倒摄抑制与前摄抑制对遗忘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例如学习一篇语文材料,其开头和结尾部分较为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常常易遗忘,这是因为中间部分的内容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第三节记忆的品质与培养
1、什么是记忆,记忆的品质有哪些。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按信息加工理论的说法,记忆是指对输入信息通过编码、复习而予以储存,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检索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品质有:
1、识记的敏捷性,人们这种识记速度的快慢,即识记的敏捷性
2、保持的持久性,人们这种对识记材料保持时间的久暂。

即保持的持久性。

3、记忆的正确性,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4、记忆的准备性,是指在必要时,能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知识迅速的提取出来,以解决当前的识记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