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一椭偏法测薄膜厚度和折射率讲解

实验十一椭偏法测薄膜厚度和折射率讲解
实验十一椭偏法测薄膜厚度和折射率讲解

云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

实验项目:实验十一椭偏法测薄膜厚度和折射率

学生姓名:马晓娇学号:20131050137 物理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系 2013 级天文菁英班专业

指导老师:何俊

试验时间:2015 年 10 月 13 日 13 时 00 分至 14 时 30 分

实验地点:物理科学技术学院

实验类型:教学 (演示□验证□综合□设计□) 学生科研□课外开放□测试□其它□

一、导论

当一个方向的尺寸相对其他两个方向的尺寸小很多时,这种物质结构称为薄膜。对于薄膜,厚度是其重要的基本参数,薄膜材料的力学性能、磁性能、热导率和表面结构等都与厚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薄膜的厚度是指基地表面和薄膜表面的距离。薄膜厚度的测量方法很多,常见的测量方法有:螺旋测微法、台阶法、扫描电子显微法、椭圆偏振法、称量法、干涉法等。

椭圆偏振法测量具有如下特点:

1、能测量很薄的膜(10A);

2、测量精度很高,比干涉法高1~2个数量级;

3、无损检测,不需特别制备样品,也不损坏样品,比其他精密方法,如称量

法简便

4、可同时测量膜的厚度、折射率及吸收系数。

二、实验目的

1、学会一种比较准确、简便测量透明介质膜厚度和折射率的方法;

2、了解椭圆偏正法测量薄膜参数的基本原理;

3、进一步掌握光的偏正、反射、干涉等经典物理光学原理。

三、实验原理

(一)椭圆偏振光

光是一种电磁波,光波的传播方向就是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光波中的电振动矢量E和磁振动矢量H都与传播速度V垂直,因此光波的振动面与传播方向垂直,光波是横波,光波具有偏振性。

椭圆偏振光可以通过让线偏振光透射双折射晶体做成的波片获得。

(二)椭圆方程与薄膜折射率和厚度的测量

椭偏法测量的基本思路是,起偏器产生的线偏振光经取向一定的1/4波片后成为特殊的椭圆偏振光,把它投射到待测样品表面时,只要起偏器取适当的透光方向,被待测样品表面反射出来的将是线偏振光。根据偏振光在反射前后的偏振状态变化(包括振幅和相位的变化),便可以确定样品表面的许多光学特性。

设有硅片表面上覆盖均匀透明的同性薄膜系统。如图1所示,n0,n1和n2分

???分别为入射角、薄膜和衬底的折射别为环境介质、薄膜和衬底的折射率,

0. 1.2

角,d是薄膜的厚度。

入射光在两个界面来回反射和折射,总反射光由多束光合成。把光的电矢量和磁矢量各分为两个分量,把光波在入射面的分量称为p分量或P波,垂直面射入的叫S分量或S波。

定义tan p s re

p s in

A A A A ψ?? ???=?? ???(1)表征反射波对入射波的相对振幅变化。

()()p s p s re in

p s θθθθ?-?=?=--- (2)表征经反射系统后的P 波和S 波得相位变化。(θ 表示光波中P 波和S 波的相位) 由光学知识可得反射系数比为

(3)

()()/P s in in A A 表征入射光P 波和S 波的振幅。()()/P s re re A A 表征反射光P 波

和S 波的振幅。

此式称为椭圆偏振方程,它表示薄膜厚度d 和直射率n 与光偏振状态的变

(),ψ? 之间的关系。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的测量鬼节为反射系数比的测量。

椭圆偏振光法测量膜厚度和折射率的基本原理就是有实验测得,ψ?,再有以上关系定出膜厚d 和折射率n 。

(三)ψ 和? 的物理意义

由(1)式可知,参量ψ与反射前后的P 波和S 波分量的振幅比有关,同理,有(2)式可知,参量?与反射前后的P 波和S 波分量的相位差有关。则ψ 和? 的

变化范围为 020πψπ

?

??≤?

当入射光为椭圆偏振光时,反射光一般为偏振态,为了能直接测得ψ 和? ,可对问题进行简化。

首先,使入射的椭圆偏振光的主轴为45°倾斜,入射在膜面上的光则为等幅

椭圆偏振光。这样1P S in

A A ??

= ???

则(1)式变为P S re

A tg A ψ??

= ??? ,可见ψ只与反射光的振幅有关,可从偏振器的方

位角算出。

其次,使反射光为一线偏振光,即()Re 0/P S θθπ-= ,则

()180()p s in p s in

θθθθ--???=??--??

()0

()p s re p s re θθθθπ

--=--=

可见只与入射光的P 波、S 波的相位差有关,可从起偏器的方位角算出。

(四)折射率1n 和膜厚d 的计算

在0ρ 、λ 、0n 、1n 确定之后,用计算机编制(,)??和1(,)n δ的关系表,在测得样品的(,)??值后,从图中查出对应的膜厚d 。

再求厚度时,当0n 和1n 为实数是,1? 为实数,两相邻反射光线间的相位差,其周期为2π。2δ 可能随着d 的变化而处于不同的周期中。若令22δπ= 时对应的膜厚度为第一个周期厚度0d ,可得到

()

01/2

22

2

1

002sin d n n λ

?=

-

由计算机算出的d 值是第一周期内的数值。若膜厚大于0d 。可用其他方法确定所在的周期数j ,总膜厚度为

0(1)D j d d =-+

四.实验仪器

反射式椭圆偏振仪

五.实验内容

1、测量在玻璃衬底上蒸镀的一层n z s 膜的厚度和折射率2.

2、测量硅(Si )衬底表面的SiO 2薄膜厚度和折射率n 2.

3、测量出ψ 和?后用计算机求出结果。

六、思考题

1、厚度和折射率的测量原理

如图(11.1)所示为一光学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单层介质膜.它有两个平行的界面,通常,上部是折射率为1n 的空气(或真空).中间是一层厚度为d 折射率为

2n 的介质薄膜,下层是折射率为3n 的衬底,介质薄膜均匀地附在衬底上,当一束光射到膜面上时,在界面1和界面2上形成多次反射和折射,并且各反射光和折射光分别产生多光束干涉.其干涉结果反映了膜的光学特性. 设1φ表示光的入射角,2φ和3φ分别为在界面1和2上的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有

11223

s i n s i n s i

n n n n

φφφ== (11.1) 光波的电矢量可以分解成在入射面内振动的P 分量和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

S 分量.若用ip E 和is E 分别代表入射光的P 和S 分量,用rp E 及rs E 分别代表各束

反射光0K ,1K ,2K ,…中电矢量的P 分量之和及S 分量之和,则膜对两个分量的总反射系数P R 和S R 定义为

,//P rp ip S rS iS R E E R E E == (11.2)

图11.1 图11.2

经计算可得 式中,1p r 或1s r 和2p r 或2s r 分别为P 或S 分量在界面1和界面2上一次反射的反射系数.2δ为任意相邻两束反射光之间的位相差.根据电磁场

的麦克斯韦方程和边界条件,可以证明

112121121223

2322323t a n ()/t a n (),s i n ()/s i n ()

t a n ()/t a n ()

,s i n ()/s i n (

)p s p s r r r r φφφφφφφφφφ

φφφφφφ=-+=--+=-+=--+ (11.3)

式(11.3)即著名的菲涅尔(Fresnel )反射系数公式.由相邻两反射光束间的程

差,不 难算出

2242cos d n πδ?λ== (11.4)

(11.4) 式中, λ为真空中的波长,d 和2n 为介质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221212221212()(1)tan /(1)()

i i p p s s i P s i i p p s s r r e r r e e R R r r e

r r e

δδδδ

δ

ψ----++==

++

在椭圆偏振法测量中,为了简便,通常引入另外两个物理量ψ和Δ来描述反射光偏振态的变化.它们与总反射系数的关系定义为 上式简称为椭偏方程,其中的ψ和Δ称为椭偏参数(由于具有角度量纲也称椭偏角)。

由式(11.1),式( 11.3),式( 11.4)和上式可以看出,参数ψ和Δ是1n ,2n ,3n ,λ和d 的函数.其中1n ,2n ,λ和1φ可以是已知量,如果能从实验中测出ψ和Δ的值,原则上就可以算出薄膜的折射率2n 和厚度d . 用复数形式表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P 和S 分量

()()()) (ip ip ip is is is rp rp rp rs rs rs E E exp i E E exp i E E exp i E E exp i θθθθ====,;,. (11.5)

式中各绝对值为相应电矢量的振幅,各θ值为相应界面处的位相. 由式(11.5),式(11.2)和式(11.6)式可以得到 {}

tan exp ()()rp is i rp rs ip is rs

ip

E E e i E E δψθθθθ???=

---?? (11.6) 比较等式两端即可得

tan /rp is rs ip E E E E ψ= (11.7)

()– ?

()rp rs ip is θθθθ?=- (11.8) 式(11.7)表明,参量ψ与反射前后P 和S 分量的振幅比有关.而(11.8)式表明,参量Δ与反射前后P 和S 分量的位相差有关.可见,ψ和? 直接反映了光

在反射前后偏振态的变化.一般规定,ψ和?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ψπ≤< 和

02π≤?< .

当入射光为椭圆偏振光时,反射后一般为偏振态(指椭圆的形状和方位)发

生了变化的椭圆偏振光(除开4ψπ</ 且0?= 的情况).为了能直接测得ψ和

?,须将实验条件作某些限制以使问题简化.也就是要求入射光和反射光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要求入射在膜面上的光为等幅椭圆偏振光(即P S 和二分量的振幅相).这

时,/1Eip Eis = ,式(11.8)则简化为 /tan Erp Ers ψ=. (11.9) (2)要求反射光为一线偏振光.也就是要求–0rp rs θθπ=(或) ,式(11.8)则简化为 ()ip is θθ?=-- (11.10) 满足后一条件并不困难.因为对某一特定的膜,总反射系数比/p s R R 是一定值.式(11.5)决定了⊿ 也是某一定值.根据(11.8)式可知,只要改变入射光二分量的位相差–ip is θθ() ,直到其大小为一适当值(具体方法见后面的叙述),就可以使–0ip is θθ=() (或π),从而使反射光变成一线偏振光.利用一检偏器可以检验此条件是否已满足.

以上两条件都得到满足时,式(11.9)表明,tan ψ 恰好是反射光的p 和s 分量的幅值比,ψ是反射光线偏振方向与s 方向间的夹角,Δ恰好是在膜面上的入射光中P 和S 分量间的位相差

2.如何测量多个周期任意膜厚

在0ρ 、λ 、0n 、1n 确定之后,用计算机编制(,)??和1(,)n δ的关系表,在测得样品的(,)??值后,从图中查出对应的膜厚d 。

再求厚度时,当0n 和1n 为实数是,1? 为实数,两相邻反射光线间的相位差,其周期为2π。2δ 可能随着d 的变化而处于不同的周期中。若令22δπ= 时对应的膜厚度为第一个周期厚度0d ,可得到

()

01/2

22

2

1

002sin d n n λ

?=

-

由计算机算出的d 值是第一周期内的数值。若膜厚大于0d 。可用其他方法确定所在的周期数j ,总膜厚度为

0(1)D j d d =-+

教师评语:

签字:

备注:

超声光栅测液体中的声速 实验报告

实验设计说明书题目:利用超声光栅测液体中的声速 院部:理工科基础教学部 专业班级:物理学(创新实验班)1班 学生姓名:某某某 学号:41106XXX 实验日期: 2013年5月21日

超声光栅测液体中的声速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其频率在16Hz 到20kHz 范围内。超过20Hz 的机械波称为超声波。光通过受超声波扰动的介质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声光效应。利用声光效应测量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是声光学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声光学实验的设计思想及其基本的观测方法。 (2)测定超声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3)了解超声波的产生方法。 二、 仪器用具 分光计,超声光栅盒,高频振荡器,数字频率计,纳米灯。 三、 实验原理 将某些材料(如石英、铌酸锂或锆钛酸铅陶瓷等)的晶体沿一定方向切割成晶片,在其表面上加以交流电压,在交变电场作用下,晶片会产生与外加电压频率相同的机械振动,这种特性称为晶体的反压电效应。把具有反压电效应的晶片置于液体介质中,当晶片上加的交变电压频率等于晶片的固有频率时,晶片的振动会向周围介质传播出去,就得到了最强的超声波。 正文: 光声效应的发现无疑是物理学两大分支的又一次融合,利用超声光栅测量液体中的声速就是这一物理现象的应用。此次实验的仪器包括超声光栅池、超声仪、分光计、测微目镜以及光源。 由于声波是纵波,所以当超声波在液体(本实验用的是水)传播时,声波的振动会引起液体密度空间分布的周期性变化(如右图),进而导致液体的折射率亦呈周期性分布(如右图)。如果在某一时间t 0,液体密度的空间函数为: ()0s 02sin x t x π ρρρωλ??=+?- ? ?? ? ① 其中,0ρ是液体的静态密度,ρ?是密度的变化幅度,s ω是超声波的角频率,λ是超声波长,x 是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也是密度变化的空间方向;此时,折射率 的空间函数为:()0s 02sin n x n n t x πωλ? ?=+?-? ?? ?②,其中0n 为液体的静态折射率

利用牛顿环测液体折射率实验报告[1]

利用牛顿环测液体的折射率 实验者:姜晨彬 同组实验者:朱欣 指导教师:夏老师 (A09港航 090304134 655162) 【摘要】本文结合牛顿环干涉原理测量空气折射率的方法,阐述了测量液体折射率的实验原理,并研究出了具体的测量方法,最后对水的折射率进行了测量,并得出了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关键词】牛顿环 空气 蒸馏水 干涉 折射率 一、引言 牛顿环是一种典型的等厚薄膜干涉现象,能充分显示光的波动性。本文通过研究对比空气和水在牛顿环里发生的干涉现象,更新了液体折射率的测试方法,使牛顿环的应用更加丰富,开拓了物理实验的新视野。 二、设计原理 当以波长为x 的钠黄光垂直照射到平凸透镜上时,由液体膜上,下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以及干涉相消。 即暗纹条件: )1......)(2,1,0(2/)12(2/2=+=+=n n ne λλδ 式中e 为某一暗纹中心,所在处的液体膜厚度,k 为干涉级次。 利用图中的几何关系,可得:R r e 2/2 = (r 为条纹半径),代入(1)式,有 ......)2,1,0(2/)12(2//2=+=+=n n R nr λλδ (2) 则暗纹半径......)2,1,0(/==n k nR r k λ (3) 若取暗纹观察,则第m ,k 级对应的暗环半径的平方 n mR r m /2 λ= (4) k nR r n /2 λ= (5) 两式相减得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2 2n m n r r R n m --= (6) 观察牛顿环时我们也将会发现牛顿环中心由于形变,灰尘,水等的影响,中心不是一点,而是一个不甚清晰的暗或亮的圆斑。目因而圆心不易确定。故常取暗环的直径替换。进而有 λ)(4/)(2 2n m n D D R n m --= (7) 同理对于空气膜。则有λ)(4/2 '2'n m D D R n m --= (8) 式(7)与式(8)相比,可得:)/()(2 22'2'n m n m D D D D n --= (9) 由(9)式可知,只要测出同一装置(相同的平凸透镜和平面的玻璃板)下的空气膜和液体膜的条纹直径,即可求出液体的折射率。

电导率的测定

实验一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溶液的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的概念。 2.测量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及难溶盐的溶解度。 二、实验原理 1、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①电导 对于电解质溶液,常用电导表示其导电能力的大小。电导G是电阻R的倒数,即G=1/R 电导的单位是西门子,常用S表示。1S=1Ω-1 ②电导率或比电导 κ=G l/A 其意义是电极面积为及1m2、电极间距为lm的立方体导体的电导,单位为S·m-1。 对电解质溶液而言,令 l/A = Kcell 称为电导地常数。 所以κ=G l/A =G Kcell Kcell可通过测定已知电导率的电解质溶液的电导而求得。 ③摩尔电导率Λ m Λ m =κ/ C 当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时,由于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所以摩尔电导率逐 渐增大。柯尔劳施根据实验得出强电解质稀溶液的摩尔电导率Λ m 与浓度有如下关系: Λ∞ m 为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可见,以Λm对C作图得一直线,其截距即为Λ∞ m 。 弱电解质溶液中,只有已电离部分才能承担传递电量的任务。在无限稀释的溶液中可 认为弱电解质已全部电离。此时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为Λ∞ m ,可用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相加求得。 2、PbSO 4 的溶解度的测定 首先测定PbSO 4 饱和溶液的电导率κ 溶液 ,因溶液极稀,必须从κ 溶液 中减去水的电导率κ 水即 κ PbSO4 =κ 溶液 -κ 水 三、仪器和试剂 1、DDS-307型电导率仪 1台 2、锥形瓶(250ml) 1个 3、铂黑电极 1支 4、烧杯(150ml) 1个 ∞ κ = 4 4 m.PbSO PbSO Λ C

【实验报告】近代物理实验教程的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教程的实验报告 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以为自己还有很多时间,只是当一个睁眼闭眼的瞬间,一个学期都快结束了,现在我们为一学期的大学物理实验就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本学期从第二周开设了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在三个多月的实验中我明白了近代物理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回顾这一学期的学习,感觉十分的充实,通过亲自动手,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我们所做的实验基本上都是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著名实验,以及体现科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现代实验技术的实验。它们是我受到了著名物理学家的物理思想和探索精神的熏陶,激发了我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同时近代物理实验也是一门包括物理、应用物理、材料科学、光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系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物理实验课程也是我们物理系的专业必修课程。 我们本来每个人要做共八个实验,后来由于时间关系做了七个实验,我做的七个实验分别是:光纤通讯,光学多道与氢氘,法拉第效应,液晶物性,非线性电路与混沌,高温超导,塞满效应,下面我对每个实验及心得体会做些简单介绍: 一、光纤通讯:本实验主要是通过对光纤的一些特性的探究(包括对光纤耦合效率的测量,光纤数值孔径的测量以及对塑料光纤光纤损耗的测量与计算),了解光纤光学的基础知识。探究相位调制型温度传感器的干涉条纹随温度的变化的移动情况,模拟语电话光通信, 了解光纤语音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构成。老师讲的也很清楚,本试验在操作上并不是很困难,很易于实现,易于成功。

二、光学多道与氢氘:本实验利用光学多道分析仪,从巴尔末公式出发研究氢氘光谱,了解其谱线特点,并学习光学多道仪的使用方法及基本的光谱学技术通过此次实验得出了氢原子和氘原子在巴尔末系下的光谱波长,并利用测得的波长值计算出了氢氘的里德伯常量,得到了氢氘光谱的各光谱项及巴耳末系跃迁能级图,计算得出了质子和电子的质量之比。个人觉得这个实验有点太智能化,建议锻炼操作的部分能有所加强。对于一些仪器的原理在实验中没有体现。如果有所体现会比较容易使学生深入理解。数据处理有些麻烦。不过这也正是好好提高自己的分析数据、处理数据能力的好时候、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三、法拉第效应:本实验中,我们首先对磁场进行了均匀性测定,进一步测量了磁场和励磁电流之间的关系,利用磁场和励磁电流之间的线性关系,用电流表征磁场的大小;再利用磁光调制器和示波器,采用倍频法找出ZF6、MR3-2样品在不同强度的旋光角θ和磁场强度B的关系,并计算费尔德常数;最后利用MR3样品和石英晶体区分自然旋光和磁致旋光,验证磁致旋光的非互易性。 四p液晶物性:本实验主要是通过对液晶盒的扭曲角,电光响应曲线和响应时间的测量,以及对液晶光栅的观察分析,了解液晶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的变化,以及引起的液晶盒光学性质的变化,并掌握对液晶电光效应测量的方法。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了液晶的基本物理性质 和电光效应等。发现液晶的双折射现象会对旋光角的大小产生的影响,在实验中通过测量液晶盒两面锚泊方向的差值,得到液晶盒扭曲角的大小为125度;测量了液晶的响应时间。观察液晶光栅的衍射现象,在“常黑模式”和“常白模式”下分别测量了液晶升压和降压过程的电光响应曲线,求得了阈值电压、饱

牛顿环测液体折射率实验报告

牛顿环测液体折射率实 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利用牛顿环测液体的折射率 【摘要】本文结合牛顿环干涉原理测量空气折射率的方法,阐述了测量液体折射率的实验原理,并研究出了具体的测量方法,最后对水的折射率进行了测量,并得出了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一、实验目的: 牛顿环是一种典型的等厚薄膜干涉现象,能充分显示光的波动性。本文通过研究对比空气和水在牛顿环里发生的干涉现象,更新了液体折射率的测试方法,使牛顿环的应用更加丰富,开拓了物理实验的新视野。 二、设计原理 当以波长为x 的钠黄光垂直照射到平凸透镜上时,由液体膜上,下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以及干涉相消。 即暗纹条件: 式中e 为某一暗纹中心,所在处的液体膜厚度,k 为干涉级次。 利用图中的几何关系,可得:R r e 2/2= (r 为条纹半径),代入(1)式,有 ......)2,1,0(2/)12(2//2=+=+=n n R nr λλδ (2) 则暗纹半径......)2,1,0(/==n k nR r k λ (3) 若取暗纹观察,则第m ,k 级对应的暗环半径的平方 n mR r m /2λ= (4) k nR r n /2λ= (5) 两式相减得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22n m n r r R n m --= (6)

观察牛顿环时我们也将会发现牛顿环中心由于形变,灰尘,水等的影响,中心不是一点,而是一个不甚清晰的暗或亮的圆斑。目因而圆心不易确定。故常取暗环的直径替 换。进而有λ)(4/)(22n m n D D R n m --= (7) 同理对于空气膜。则有λ)(4/2'2'n m D D R n m --= (8) 式(7)与式(8)相比,可得:)/()(222'2'n m n m D D D D n --= (9) 由(9)式可知,只要测出同一装置(相同的平凸透镜和平面的玻璃板)下的空气膜和液体膜的条纹直径,即可求出液体的折射率。 三、设计方案 1.调整实验装置 将牛顿环装置放在毛玻璃上。点燃钠光灯,调节显微镜前面的透光反射镜的角度,与水平面成045的角度,这样从目镜中看到明亮的光场旋转目镜旋钮,使分化板上的十字线位于目镜的交线上,即从目镜中看到清晰地十字线。缓慢转动手轮,使显微镜自下而上缓慢上移,直到从目镜中看到清晰地干涉图样,并使相与交叉丝无视差。略微移动牛顿环装置,使显微镜十字叉丝位于牛顿环中心。 2.实验操作 将牛顿环装置的凸透镜和平板玻璃拆开,用滴管在平板玻璃上滴一层待测液体,然后压上凸透镜。由于液体有表面张力,能够充满凸透镜和平板玻璃之间的空间。则现在凸透镜和平板玻璃之间形成了液体膜。将此装置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节手轮,使显微镜由低到高缓慢移动,直至在目镜中看到清晰地干涉条纹为止。由于液体膜压得不会很均匀。故在视场中的某个地方会出现一小块空气膜,其干涉花样如上面右图所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数据记录

阿贝折射仪测介质折射率

实验阿贝折射仪测介质折射率 折射率是透明材料的一个重要光学常数。测定透明材料折射率的方法很多,如全反射法和最小偏向角法,最小偏向角法具有测量精度高、被测折射率的大小不受限制、不需要已知折射率的标准试件而能直接测出被测材料的折射率等优点。但是,被测材料要制成棱镜,而且对棱镜的技术条件要求高,不便快速测量。全反射法具有测量方便快捷,对环境要求不高,不需要单色光源等特点。然而,因全反射法属于比较测量,故其测量准确度不高(大约Δn=3×10-4),被测材料的折射率的大小受到限制(约为1.3~1.7),且对固体材料还需制成试件。尽管如此,在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测量中,全反射法仍被广泛使用。 阿贝折射仪就是根据全反射原理制成的一种专门用于测量透明或半透明液体和固体折射率及色散率的仪器,它还可用来测量糖溶液的含糖浓度。它是石油化工、光学仪器、食品工业等有关工厂、科研机构及学校的常用仪器。 【实验目的】 1.加深对全反射原理的理解,掌握应用方法。 2.了解阿贝折射仪的结构和测量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 3.通过对葡萄糖溶液折射率的测定确定其浓度。 【实验仪器】 WAY阿贝折射仪、标准玻璃块一块,折射率液(溴代萘)一瓶,待测液(自来水,酒精,糖溶液)、滴管、脱脂棉及擦镜纸 【实验原理】 一、仪器描述 阿贝折射仪是测量物质折射率的专用仪器,它能快速而准确地测出透明、半透明液体或固体材料的折射率(测量范围一般为1.4-1.7),它还可以与恒温、测温装置连用,测定折射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阿贝折射仪的光学系统由望远系统和读数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望远系统。光线进入进光棱镜1与折射棱镜2之间有一微小均匀的间隙,被测液体就放在此空隙内。当光线(自然光或白炽灯)射入进光棱镜1时便在磨砂面上

水质的测定-电导率

水质分析:电导率法 一、目的: 1.了解电导率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掌握分光光度法对水质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二、原理: 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纯水的电导率很小,当水中含有无机酸、碱、盐或有有机带电胶体时,电导率就增加。电导率常用于简介推测水中带电荷物质的总浓度。水溶液的电导率取决于带电荷物质的性质和浓度、溶液的温度和粘度等。 电导率的标准单位是S/m(即西门子/米),一般实际使用单位为mS/m,常用单位μS/cm(微西门子/厘米)。 单位间的互换为: 1mS/m = cm = 10μS/cm 新蒸馏水电导率为,存放一段时间后,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或氨的溶入,电导率可上升至;饮用水电导率在5-150mS/m之间;海水电导率大约为3000mS/m;清洁河水电导率为10mS/m。电导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没升高1度,电导率增加约2%,通常规定25度为测定电导率的标准温度。 由于电导率是电阻的倒数,因此,当两个电极(通常为铂电极或铂黑电极)插入溶液中,可以测出两电极间的电阻R。根据欧姆定律,温度一定时,这个电阴值与电极的间距L(cm)成正比,与电极截面积A(cm2)成反比: R = ρ× L/A

由于电极面积A与间距L都是固定不变的,故L/A是一个常数,称电导池常数(以Q表示)。 比例常数ρ叫做电阻率。其倒数1/ρ称为电导率,以K表示。 S = 1/R = 1/(ρ*Q) S表示电导率,反应导电能力的强弱。 所以,K = QS 或 K = Q/R 当已知电导池常数,并测出电阻后,即可求出电导率。 三、仪器、试剂: 仪器:MP522电导率仪,GDH-2008W恒温浴槽,石英蒸馏水装置。 试剂:市售桶装纯净水、瓶装矿泉水、实验室去离子水、自来水、二次蒸馏水、河水(或湖水或江水)、污水(或废水)。 四、步骤: 1.电导率仪器校准:用标准氯化钾盐溶液对电导率仪器进行校准, 2.将所测水样放入带夹套的容器中,通入恒温水,待温度恒定后,对水样进 行电导率测量。 3.比较电导率的大小,对水样进行分析。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气压: 101kpa ;室温:23°C;实验温度:25°C。 1、电导池常数的测定: KCl溶液的浓度: l;KCl溶液电导率:。

测液体折射率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法测液体折射率实验 预习报告与原始数据见纸质报告。 实验步骤: 1.调整分光计,实验部件安装和线路连接已经完成; 2.传感器中心调整 粗调:将微调座放到载物台上,固定好调节架后,在调节架中心放上准星,调节载物台锁紧螺钉使激光光斑至粗调对准处,不断调节平行光管光轴水平调节螺钉与微调座的两颗微调螺钉,使当游标盘转动一圈时,激光光斑一直照在该处; 细调:调节平行光管光轴高低调节螺钉,使激光光斑射在细调对准处,不断调节平行光管与微调座使当转动游标盘一圈时,激光光斑一直射在该处; 中心调节:继续调节平行光管光轴高低调节螺钉,使激光光斑射在准星顶尖处,再次调节使转动游标盘一圈时,激光光斑一直射在顶尖处。 3.测量前准备调节 中心调节完毕后,移去准星,放入敏感元件,将游标盘和刻度盘调节到合适位置;调整敏感元件使光垂直入射至半圆柱棱镜中的镀金属膜上,拧紧游标盘止动螺钉;转动刻度盘使刻度盘0o对准游标盘0o;拧紧转座与刻度盘止动螺钉,松开游标盘止动螺钉,从此刻开始刻度盘始终保持不动,将游标盘转回至刻度盘所示65o位置处锁定,测量前准备调节完毕。

4.测量读数 保持刻度盘和游标盘不动,转动望远镜支臂,观察功率计读数,记录其中的最大读数;保持刻度盘不动,移动游标盘从66o到88o,入射角没增加1o,记录功率计最大读数。 5.数据表格与数据处理 (1)数据表格自拟; (2)画出相对光强与入射角的关系曲线图; (3)比较不同溶液的共振角有何差异。 实验样本: 本实验采用样本为:纯净水;无水乙醇;水:乙醇=1:1的乙醇溶液。 实验数据: 1.纯净水 角度(°)666768697071 角度(°)72737475767778相对光强243273376480554581641653角度(°)7980818283848586相对光强700705713733741741758765角度(°)8788

利用牛顿环和分光计原理测折射率

利用牛顿环和分光计原理测液体折射率 项目主持人: 作者单位: 指导教师: XX学院 XX年XX月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牛顿环和分光计测折射率实验仪器,目的 (3) 牛顿环测折射率实验原理 (3) 分光计测折射率实验原理 (4) 牛顿环测折射率实验内容 (6) 分光计测折射率实验内容 (7) 牛顿环测折射率实验数据 (9) 分光计测折射率实验数据 (10) 牛顿环与分光计测折射率实验比较 (12)

摘要 本文结合牛顿环实验,分光计实验,阐述了测量液体折射率的实验原理,并研究出了具体的测量方法,最后对水的折射率进行了测量,并得出了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关键词:牛顿环、分光计、折射率、等厚干涉、三棱镜、液体、极限角 【实验仪器】 牛顿环实验:JCD3型读数显微镜,牛顿环,钠光灯,凸透镜(包括三爪式透镜夹和固定滑座),水。 分光计实验: JJY型分光计一台、平面镜、三棱镜两个、钠灯一个、水和酒精。【实验目的】 1、利用牛顿环的干涉原理测量水的折射率。 2、利用分光计的折射原理测量水(酒精)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 牛顿环实验 一个曲率半径相当大的平凸透镜与另一平面玻璃,如图1所示装置,在两玻璃面之间,便形成了很薄的类似劈尖的空气层。单色光源发出的光,经过透镜变成一束平行光,再经倾斜45°的半透明平面镜反射后,垂直地照射到平凸透镜的表面上。入射光在空气薄层的上下两表面反射后,其中一部分穿过平面镜M,进入显微镜T。在显微镜中可以观察到以O点为中心的环形干涉条纹,如图2所示,称为牛顿环。 66 2

图1 图2 前期我们做了牛顿环实验,可知一些基本原理。 由图1可知,光程差&=2e+ 5.89310m λ- =?/2 由图可知R^2=r^2+(R-e )^2 当e<

电导率测试实验

《化学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配置不同浓度KCl和醋酸溶液并测量其电导率。 2)从中学会一定浓度溶液配置方法。 3)学会电子天平、电导率仪等设备的实用方法。 4)理解不同溶液电导率和浓度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测量待测溶液电导的方法称为电导分析法。电导是电阻的倒数,即 G=1RR(式5.1) 式中,G为电导,单位为西门子,用S表示。工程上因该单位太大,常用10-3、10-6作为单位,称为毫西或微西,以mS或μμS表示。R为电阻,单位用Ω表示。电导值得测量,实际上是将两只电极插入溶液中,通过电阻值得测量,再经换算得到的。根据欧姆定律,温度一定时,该电阻值与电极间距l成正比,与电极的横截面积A成反比 R=ρll AA (式5.2) 式中,ρ为电阻率,Ω·m。将式5.1代入式5.2,得 G=1ρρ×AA ll=kk AA ll(式5.3) 式中,k为电阻率的倒数,称为电导率,S/m,即 k=1ρρ(式5.4) 对于某一只电极而言,电极极板之间的距离l和极板面积A之比称为该电极的电极常数或电导池常数,用K cell表示。即 KK cccc ll ll=ll AA (式5.5) 则 kk=GG ll AA=GGKK cccc ll ll (式5.6) 对于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相当于在电极面积为1m2,电极间距为1m的立方体中盛有该电解质溶液时的电导。 但在溶液电导及电导率的测定过程中,当电流通过电极时,由于离子在电极上会发生放电,产生极化引起误差,故测量电导和电导率时要使用频率足够高的交流电,以防止电解产物的产生。另外,所用的电极镀铂黑是为了较小过电位,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

溶液电导率的测定

电解质溶液电导的测定及应用 [适用对象]生物工程、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制药工程、中药学(国际交流方向)专业 [实验学时] 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氯化钾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 2.测定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3.掌握测定溶液电导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的测定,通常采用电导池,如图1 若电极的面积为A,两电极的间的距离为l,则溶液的 电导L为 L = KA / l 式中K称为电导率或比电导,为l=1m,A=1m2 时溶液的电导,K的单位是S/m.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温度、溶液的浓度 及离子的价数有关.为了比较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 电能力.通常采用涉及物质的量的摩尔电导率Λm来 衡量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 图1 Λm=K/C 式中Λm为摩尔电导率(Sm2 /mol) 注意,当浓度C的单位是mol/L表示时,则要换算成mol/m3,后再计算. 因此,只要测定了溶液在浓度C时的电导率K之后,即可求得摩尔电导率Λm。 摩尔电导率随溶液的浓度而变,但其变化规律对强、弱电解质是

不同的.对于强电解质的稀溶液有: 式中A 常数, 0,m Λ也是常数,是电解质溶液 无限稀释时的摩尔 电导,称为无限稀释摩尔电导。因此以Λm..和根号C 的关系作图得一直线,将直线外推至与纵轴相交,所得截距即 为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0,m Λ. 对于弱电解质,其0,m Λ值不能用外推法求得.但可用离子独立运动定 律求得: 0,m Λ=I 0,++I 0,- 式中I 0,+ 和I 0,-分别是无限稀释时正、负离子的摩尔电导,其值可通过 查表求得。 根据电离学说,可以认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度α等于在浓度时的摩尔电导Λ与溶液在无限稀释时的电导0,m Λ之比,即 a K AB 型弱电解质的另外还可以求得 所以,通过实验测得α即可得a K 值。 三、仪器设备 DDS -11A 型电导率仪器(图2) 1台 DJS -电报 1支 恒温槽 1套 电导池 1个 100ml 容量瓶 2个 α αα-=ΛΛ=120 ,C K a m m

《测定三棱镜折射率》物理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51476 《测定三棱镜折射率》物理实验报 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测定三棱镜折射率》物理实验报 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实验目的】 利用分光计测定玻璃三棱镜的折射率; 【实验仪器】 分光计,玻璃三棱镜,钠光灯。 【实验原理】 最小偏向角法是测定三棱镜折射率的基本方法之一,如图10所示,三角形ABC表示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AB和AC是透光的光学表面,又称折射面,其夹角a称为三棱镜的顶角;BC为毛玻璃面,称为三棱镜的底面。假设某一波长的光线LD入射到

棱镜的AB面上,经过两次折射后沿ER方向射出,则入射线LD与出射线ER的夹角称为偏向角。 【实验内容与步骤】 1.调节分光计 按实验24一1中的要求与步骤调整好分光计。 2.调整平行光管 (1)去掉双面反射镜,打开钠光灯光源。 (2)打开狭缝,松开狭缝锁紧螺丝3。从望远镜中观察,同时前后移动狭缝装置2,直至狭缝成像清晰为止。然后调整狭缝宽度为1毫米左右(用狭缝宽度调节手轮1调节)。 (3)调节平行光管的倾斜度。将狭缝转至水平,调节平行光管光轴仰角调节螺丝29,使狭缝像与望远镜分划板的中心横线重合。然后将狭缝转至竖直方向,使之与分划板十字刻度线的竖线重合,并无视

牛顿环测液体的折射率

摘要:由牛顿发现利用用一个曲率半径大的凸透镜和一个平面玻璃相接触,用单色光照射,则出现明暗相间的单色圆环。这种光学现象被称为“牛顿环”。利用牛顿环的光学原理测量液体折射率,是一种十分可行的方法,本文中阐述了牛顿环的光学原理和测量蓖麻油折射率的实验原理,并研究出了具体的测量方法,最后对蓖麻油的折射率进行了测量,并得出了较为可靠地数据结果。 English abstract:By Newton found use in a large radius of curvature of the convex lens and a flat glass contact, with monochromatic light illuminate, appear with monochromatic light and shade is ring. This optical phenomenon is known as \"Newton ring\". Using the optical principle of Newton's rings measuring liquid refractive index, is a very feasible method,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Newton ring optical principle and the principle of measuring refractive index of castor oil experiment, and worked out the specific measurement method, finally, the refractive index were measured, castor oil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ore data results in a reliable way. 关键词:牛顿环、折射率、逐差法 Keywords:Newton's rings, refractive index, by differential method 目录

铝合金材料电导率的涡流检测

铝合金材料电导率的涡流检测 铝合金材料和零件的硬度和热处理状态均匀状况是工程应用十分关心的技术指标。由于压痕式硬度检验是一种破坏性测量方法,且测试设备通常也比较大,对试件大小及硬度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铝合金热处理质量的检验一般不直接采用打硬度的方法,而是通过电导率的测量间接地评价。由图4-17可见,各种牌号铝合金的电导率值与其硬度、热处理状态之间并不是单值的一一对应关系,因此要根据电导率值评价铝合金的硬度,首先还需要明确被测试对象的牌号和热处理状态。 铝及铝合金的电导率范围大致在17%IACS~62%IACS。对于不同牌号和热处理状态的铝及铝合金,当电导率的测得值在规定的电导率极限值范围内,可根据电导率的合格推断其硬度合格;当电导率的测得值超出规定的电导率验收值范围,特别是超出量又比较小的情况下,决不能由电导率的不合格断定该试件为不合格品,而需要对电导率不合格的试件(或部位)做补充硬度试验,并以硬度试验结果进一步的分析和判定。 变形铝合金材料的种类分为铝合金棒材、板材、管材、型材,相应地有各种形状、规格、尺寸的变形合金制件。正是由于材料及零件在形状、尺寸上的千差万别,在电导率测试过程中,需要结合涡流技术的一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减小或消除各种因素的影响,或对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行补偿,以准确地获得试件真实的电导率值。 电导率涡流测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板材的厚度与宽度、材料或零件表面的覆盖层以及表面形状等。对于铝合金板材,当厚度小于涡流有效投入深度时,受板材厚度的限制,涡流在板材中的分布不再遵循半无穷大导电介质中的分布规律,因此对检测线圈的反作用磁场的强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涡流电导仪指示的电导率值与板材的实际电导率并不相同。同样,当检测线圈置于宽度小于线圈涡流场作用范围的窄条材料或零件表面时,受边缘效应的影响,涡流场的分布也会发生畸变,出现仪器显示值与真实值电导率不符的情况。 材料和零件表面的覆盖层主要有包铝层和漆层或阳极氧化膜层两类。前一类的包率层一般具有比基体铝合金更高的导电性,因此在带有包铝层的材料或零件(厚度大于涡流有效透入深度)表面上测得的电导率值要高于基体铝合金的实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液体折射率测定

评分: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液体折射率测定 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液体的折射率测定》实验提要 实验课题及任务 《液体的折射率测定》实验课题任务方案一: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当入射击角为某一极值(掠射)时,会产生一特殊的光学现象,能同时看到有折射光和无折射光的现象,就可以实现液体折射率的测量。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设计出《液体的折射率测定》的整体方案,内容包括:(写出实验原理和理论计算公式,研究测量方法,写出实验内容和步骤),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做好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按书写科学论文的要求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设计要求 ⑴通过查找资料,并到实验室了解所用仪器的实物以及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了解 仪器的使用方法,找出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推导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⑵选择实验的测量仪器,设计出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 ⑶测量5组数据,。 ⑷应该用什么方法处理数据,说明原因。 ⑸实验结果用标准形式表达,即用不确定度来表征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实验仪器 分光仪、钠光灯、毛玻璃与待测液体 实验提示 掠入射法测介质折射率的原理如图示3-1所示。将待测介质加工成三棱镜,用扩展光源(用钠光灯照光的大毛玻璃)照明该棱镜的折射面AB,用望远镜对棱镜的另一个折射面AC进行观测。在AB界面上图中光线a、b、c的入射角依次增大,而c光线 i。在棱镜中再也不可能有折射角为掠入线(入射角为 90),对应的折射角为临界角 c i的光线。在AC界面上,出射光a、b、c的出射角依次减小,以c光线的出射角大于 c 'i为最小。因此,用望远镜看到的视场是半明半暗的,中间有明显的明暗分界线。证

(影视摄影造型)实验报告

(影视摄影造型)实验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影视摄影造型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报告规格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

目录 1. 数码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2. 不同景别、构图拍摄 3. 摄像机的运动造型 4. 演播室使用 5. 虚拟性电视节目的拍摄——MV拍摄 6. 纪实类电视节目的拍摄——电视新闻拍摄 8. 9. 10. 11. 12. 13. 14. 15. 每次实验课必须带上此本子,以便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和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规则。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袁必须人人亲自动手实验,但反对盲

成绩 目乱动,更不能无故损坏仪器设备。 这是一份重要的不可多得的自我学习资料。它将记录着你在大学生涯中的学习和学习成果。请你保留下来,若干年后再翻阅仍将感到十分新鲜,记忆犹新。它将推动你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实验一:数码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课程名称 电视摄像 二、实验项目名称 数码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摄像机原理、部件及其功能,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操作 方法和技巧。 能使用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 四、实验内容和原理 内容: 一、摄像机的原理 二、机身主要部件和功能参数 三、摄像机镜头调节 四、摄像机的准备 五、摄像机操作要领及技巧 原理:不论是什么样的摄像机,其工作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即把光学图象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当我们拍摄一个物体时,此物体上反射的光被摄像机镜头收集,使其聚焦在摄像 指导老师何玲第4 页

利用牛顿环测液体折射率

利用牛顿环测液体折射率 摘要:液体折射率的测量在工农业中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牛顿环测液体折射率的实验原理,通过比较空气与水中牛顿环半径,求出液体折射率。本文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测量过程简单,结果较为准确 关键词:牛顿环 液体折射率 逐差法 牛顿环是一种典型的等厚薄膜干涉现象,能充分显示光的波动性。本文通过研究对比空气和水在牛顿环里发生的干涉现象,更新了液体折射率的测试方法,使牛顿环的应用更加丰富,开拓了物理实验的新视野。 一,当牛顿环薄膜为一般介质的讨论 如图所示,设距接触点为r处薄膜厚度为d,设薄膜折射率为N.一束单色光垂直投射上去,入射光在薄膜上下表面反射并与上表面发生干涉,两束光光程差为: =22 dn λ δ+ ------------------------------------------(1) 在反射光中形成一系列以接触点O为中心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圈(如图b所示)叫牛顿圈。 其中 2 λ 项是膜层下表面光由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交界面反射时所引起的半波损失。 满足明、暗圈的干涉条件分别是: 22 dN k λ δλ=+=――――――――――――(2) K=1,2,3…… 2(21) 2 2 dN k λ λ δ=+ =+-----------------------------(3) 由图a 几何关系可知: 2 2 2 ()R r R d =+- 即: 22 2r Rd d =- 其中R 为透镜曲率半径。由于R>>d,所以上式近似为: 22r Rd = ——————————————(4)

代入明暗圈公式有: 2(21)2k k R r N λ += (明圈)————————(5) 2kR r N λ =(暗圈)———————————(6) 由上式知,圈半径越大,相应的干涉级别越高。随着圈半径增大,薄膜上下层两面间夹角增大,条纹变密。实际观察到的牛顿环中心不是一点, 而是一个亮圆斑或者暗圆斑。这是因为透镜的凸面与平面玻璃接触时受压而发生的弹性形变, 接触处是一个圆面, 或者是由于透镜与平面玻璃之间有尘埃, 造成两玻璃面未接触上。这就使得透镜与平面玻璃之间的薄膜各处的厚度d 又加上一个附加厚度c 变为(d + c),故暗圈条件公式中多了一项光程差,光程差变为: 2()(21) 2 2 N d c k λ λ ++ =+ 因此, 如果考虑附加厚度, 第k 级暗环的半径平方应为 22k kR r Rc N λ = -————————————(7) 为消除厚度所带来的误差,分别测量第m级暗环的半径m r 和第n级暗环的半径n r ,则: 22m mR r Rc N λ = -————————————(8) 22n nR r Rc N λ =-―――――――――――――(9) 两式相减得: 22()m n m n R r r N λ --=――――――――――――(10) 用直径表示为: 224()m n m n R D D N λ --=―――――――――――(11) 可求出透镜与平面玻璃间所形成的薄膜折射率为: 22 4()m n m n R N D D λ -= -――――――――――――――――(12) 当透明薄膜为另一种介质时,其折射率N '为: 22 4()m n m n R N D D λ -'= ''-―――――――――――――――(13) 由此求出: 224()m n D D R m n N λ''-='------------------------------------------------(14) 若已知N ',则 2222 m n m n D D N N D D ''-'=-———————————————(15) 对空气而言,N '=1,则: 224()m n D D R m n λ ''-=-

电导率测试

香蕉(甘蕉)的营养成分列表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可食部59 水分(克)75.8 能量(千卡)91 能量(千焦)381 蛋白质(克) 1.4 脂肪(克)0.2 碳水化合物(克)22 膳食纤维(克) 1.2 胆固醇(毫克)0 灰份(克)0.6 维生素A(毫克)10 胡萝卜素(毫克)60 视黄醇(毫克)0 硫胺素(微克)0.02 核黄素(毫克)0.04 尼克酸(毫克)0.7 维生素C(毫克)8 维生素E(T)(毫克)0.24 a-E 0.24 (β-γ)-E 0 δ-E 0 钙(毫克)7 磷(毫克)28 钾(毫克)256 钠(毫克)0.8 镁(毫克)43 铁(毫克)0.4 锌(毫克)0.18 硒(微克)0.87 铜(毫克)0.14 锰(毫克)0.65 碘(毫克) 2.5 成分名称 含量 (毫克)成分名称 含量 (毫克) 成分名称 含量 (毫克) 异亮氨酸42 亮氨酸86 赖氨酸60 含硫氨基酸(T)37 蛋氨酸37 胱氨酸0 芳香族氨基酸(T)72 苯丙氨酸46 酪氨酸26 苏氨酸49 色氨酸 6 缬氨酸72 精氨酸60 组氨酸89 丙氨酸44 天冬氨酸157 谷氨酸172 甘氨酸43 脯氨酸49 丝氨酸51

7. 香蕉果肉电导率测试试验 7.1 试验设备 DDS-307电导率仪,本试验采用上海雷磁公司制造的DDS-307电导率仪,如图8 图8 DDS-307电导率仪 7.1.1 电导率仪使用功能 DDS-307型数字式电导率仪适用于测定一般液体的电导率,若配用适当的电导电极,还可用于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制药工业,核能工业,电站和电厂测量纯水或高纯水的电导率,且能满足蒸馏水,饮用水,矿泉水,锅炉水纯度测定的需要。 7.1.2 电导率仪设计原理 溶解于水的酸、碱、盐电解质,在溶液中解离成正、负离子,使电解质溶液具有导电能力,其导电能力大小可用电导率表示。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通常是用两个金属片(即电极)插入溶液中,测量电极间电阻率大小来确定。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其定义是截面积为1cm2,极间距离为1cm时,该溶液的电导。电导率的单位是西每厘米(S/cm)。在水分析中常用它的百万分之一即微西每厘米(μS/cm)表示水的电导率。 电导率仪由电导电极和电子单元组成。电子单元采用适当频率的交流信号的方法,将信号放大处理后换算成电导率。仪器中配有与传器相匹配的温度测量系统,能补偿到标准温度电导率的温度补偿系统、温度系数调节系统以及电导池常数调节统,以及自动换档功能等。 7.1.3 水果硬度计技术参数 仪器名称DDS-307电导率仪

实验报告测量玻璃折射率

实验报告:测量玻璃折射率 高二( )班 姓名: 座号: 【实验目的】 1、明确测定玻璃砖的折射原理 2、知道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操作步骤 3、会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 【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要确定通过玻璃砖的折射光线,通过插针法找出跟入射光线AO 对应的出射光线O 1B ,就能求出折射光线OO 1和折射角θ2, 再根据折射定律就可算出玻璃的折射率n=2 1 sin sin θθ。 【实验器材】 平木板、 白纸、 玻璃砖1块、 大头针4枚、 图钉4个、 量角器(或三角板或直尺)、 铅笔 【实验步骤】 1、把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 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d 作为玻璃砖的上界面,画一条线段AO 作为入射光线,并过O 点 画出界面ad 的法线NN 1。 3、把长方形的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他的一个长边ad 跟严格对齐,并画出玻璃砖的另一个 长边bc.。 4、在AO 线段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 5、在玻璃砖的ad 一侧再插上大头针P 3,调整眼睛观察的视线,要使P 3 恰好能挡住P 1P 2在 玻璃中的虚像。 6、用同样的方法在玻璃砖的bc 一侧再插上大头针P 4,使P 4能同时挡住P 3本身和P 1P 2的虚 像。 7、记下P 3、P 4的位置,移去玻璃砖和大头针。过P 3、P 4引直线O 1B 与bc 交于O 1点,连接 OO 1,OO 1就是入射光线AO 在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的方向。入射角θ1=∠AON ,折射角θ2=∠O 1ON 1 8、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查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记录在表格里。

9、改变入射角θ1,重复上述步骤。记录5组数据,求出几次实验中测得的 2 1 sin sin θθ的平均值,就是玻璃的折射率。 【注意事项】 1、用手拿玻璃砖时,手只能接触玻璃砖的毛面或棱,不能触摸光洁的光学面,严禁把玻璃砖 当尺子画玻璃砖的另一边bc 。 2、实验过程中,玻璃砖在纸上的位置不可移动. 3、玻璃砖要选用宽度较大的,宜在5厘米以上,若宽度过小,则测量折射角度值的相对误差 增大;用手拿玻璃砖时,只能接触玻璃毛面或棱,严禁用玻璃砖当尺子画界面; 4、入射角i 应在15°~75°范围内取值,若入射角α过大。则由大头针P 1、P 2射入玻璃中的光 线量减少,即反射光增强,折射光减弱,且色散较严重,由玻璃砖对面看大头针的虚像将暗淡,模糊并且变粗,不利于瞄准插大头针P 3、P 4。若入射角α过小,折射角将更小,测量误差更大,因此画入射光线AO 时要使入射角α适中。 5、上面所说大头针挡住大头针的像是指“沉浸”在玻璃砖里的那一截,不是看超过玻璃砖上方 的大头针针头部分,即顺P 3、P 4的方向看眼前的直线P 3、P 4和玻璃砖后的直线P 1、P 2的虚像是否成一直线,若看不出歪斜或侧移光路即可确定。 6、大头针P 2、P 3的位置应靠近玻璃砖,而P 1和P 2、P 3和P 4应尽可能远些,针要垂直纸面, 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光路准确,减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测量误差。 【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处理的其他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