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增刊丨光动力治疗专题——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肿瘤的临床分析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肿瘤的临床分析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肿瘤的临床分析单偶奇;王万卷【摘要】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

方法对2010—2015年本院皮肤科门诊53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均为临床和组织病理确诊患者,进行ALA‐PDT 治疗,20% ALA霜剂涂于皮损,4 h后激光照射,能量为100~120 J/cm2时间约为40 min。

结果所有病例经过8~15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的随访,18例浅表型基底细胞癌,治疗有效率88.8%,平均治疗次数4.14次;15例浅表型鳞状细胞癌,治疗有效率66.67%,平均治疗次数4.75次;12例鲍温病,治疗有效率41.6%,平均治疗次数5.20次;8例Paget病,治疗有效率37.5%,平均治疗次数5.10次。

病变处皮肤愈合后见轻微色素沉着,未见瘢痕形成。

结论ALA‐PDT 对及癌前病变及皮肤癌具有疗效好、无痛苦、无创伤、无疤痕形成、复发率低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年迈体弱及特殊部位的皮肤肿瘤患者。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ALA‐PDT) in the treatment of skin cancers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Methods A total of 53 confirmed cases of malignant skin canc‐er during 2010-2015 received ALA‐PDT .Four hou rs after 20% ALA cream was applied onto the skin ,patients un‐derwent laser irradiation with energy of 100‐120 J/cm2 for 40 minutes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8‐15 months (mean 10 months) .The effective rate of 18 cases of superficial basal cell carcinoma was 88 .8% ,and pa‐tients received 4 .14 times of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of 15 cases of superfici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as 66.67% ,and patients received 4 .75 times of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of 12 cases of Bowen disease was 41 .6% , andpatients received 5 .20 times of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of 8 cases of Paget's disease was 37 .5% ,and pa‐tients received 5 .10 times of treatment .After skin healing slight pigmentation could be observed ,but no scars were found .Con clusions ALA‐PDT is effective and minimal invasive in the treatment of skin cancers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It has advantages of few scar formation and low recurrence rate .It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elderly patients and skin cancer on special sites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年(卷),期】2016(037)003【总页数】3页(P263-265)【关键词】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皮肤恶性肿瘤【作者】单偶奇;王万卷【作者单位】西安航天总医院皮肤科,陕西西安 710100;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陕西西安 7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氨基酮戊酸(ALA)是首个国外批准用于光动力治疗(PDT)的光敏剂前体药物,尤其适用于治疗难治性和特殊部位的皮损。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研究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研究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研究施惠娟;杨晶;段爱霞;张小鸣【摘要】目的对尖锐湿疣治疗后局部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患者行光动力治疗,观察其清除病毒、预防复发的作用.方法尖锐湿疣患者经CO2激光或冷冻治疗祛除疣体,并在创面愈合后,在原皮损及周围2cm处行HPV检测阳性者60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采用ALA - PDT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随后每1~2周随访观察,连续3个月;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每1~2周随访观察,连续3月.ALA - PDT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于原病变部位取材,再次行荧光PCR检测HPV DNA.观察两组治疗区域病毒清除及疣体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病毒清除率80%,对照组病毒清除率30%,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52,P=0.000).治疗组在原疣体部位及照射区域复发4例,而对照组17例复发,复发率分别为13.33%和56.67%,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81,P=0.000).结论 ALA - PDT对尖锐湿疣的复发和控制HPV的潜伏感染都十分重要.【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3)007【总页数】3页(P646-648)【关键词】尖锐湿疣;氨基戊酮酸;光化学疗法;人乳头瘤病毒;复发【作者】施惠娟;杨晶;段爱霞;张小鸣【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科,银川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9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所致,常发生在外生殖器及肛门等部位,并导致这些部位的皮肤表皮瘤样增生。

治疗后存在较高的复发率,这与治疗时皮损未完全清除以及HPV引起的亚临床皮损及潜伏感染有关。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photodynamic thrapy,ALA-PDT)治疗尖锐湿疣不仅对肉眼可见疣体有去除作用,而且对亚临床感染及潜伏感染也有治疗作用[1-2]。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在皮肤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在皮肤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 751.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7193(2013)01-0064-04
Doi:10.3969/j.issn.1672-7193.2013.01.027
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 ALA)介导 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一种利 用特定波长(630nm)光能作用于光敏剂进行照射,产 生光动力学反应,以破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对 某些非黑色素瘤皮肤癌达到治疗功效[1] 。此技术在 皮肤科领域应用广泛,如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日光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 AK)和尖 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 CA)、Bowen 病、Paget 病等皮肤癌、癌前期病变及其他皮肤良、恶性增生 性疾病,都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特别是国内外学者将 其应用于非黑色素性皮肤肿瘤的治疗,这种微创、安 全、美观、方便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现将 ALA-PDT 近年来在皮肤病中的临床研究进 展综述如下。
2 ALA 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研究进展
ALA-PDT 光动力疗法对肿瘤组织具选择性高, 微创,美观,不受皮损数目和特殊部位的限制,可重复 治疗等优点,已逐渐成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治疗非 黑色素性皮肤肿瘤的新选择[4]。
ALA 光动力治疗自 1990 由 Kennedy 等首次报道 以来,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对其在皮肤 肿瘤与非肿瘤性疾病的治疗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报 道。Harth Y 等[5]对患者皮损局部运用 ALA 光动力治 疗后,观察其治疗效果,认为 ALA-PDT 在治疗基底细 胞癌、Bowen’s 病、日光性角化病等有较好的疗效。 徐世正[6]和王秀丽等[7]先后研究证明了 ALA 光动力 在治疗 AK、CA 等皮肤癌前病变上,亦取得了明显的 临床疗效。 2.1 日光性角化病(AK) 日光性角化病又叫光化 性角化病,常好发于中年以上人群,以面部、手背等曝 光部位多见,组织病理可见到正常皮肤在曝光后鳞状 上皮细胞不同程度的非典型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 如果不及时予以干预,进一步将会发展成浸润性鳞状 细胞癌。AK 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上皮癌前病变,早 期、有效的治疗是很重要的。传统的局部治疗方法多 采用创伤性的冷冻、激光等,其缺点是创面易感染及 留下炎症后色素沉着,严重影响美观;口服阿维 A 脂 可引起患者皮肤、嘴唇干燥脱屑,甚至会导致肝、肾功 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

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

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1990年,局部外用5-氨基酮戊酸(AlJA)后照射红光的局部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首先应用于皮肤科临床,目前局部外用ALA-PDT主要应用于Bowen’s病、浅表型基底细胞癌和光化性角化病等皮肤肿瘤的治疗,同时也对病毒疣、寻常性痤疮等显示了独特疗效,由于其副作用较少,而且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因而局部外用ALA-PDT疗法已经成为某些皮肤科疾病非常具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本文就ALA-PDT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综述如下。

1光动力疗法PDT的目的是选择性破坏异常的靶细胞,而不影响周围的正常组织。

PDT 治疗的第一步是使靶细胞产生光敏,这种光敏作用可以通过摄入外源性光敏剂(如卟啉),也可以通过光敏剂前体(如ALA及其衍生物)进入体内通过内源性途径产生光敏分子来实现。

由细胞摄取机制(跨膜转运因子表达)、血红素合成酶的活性、铁的利用、角质层的特性、不同组织穿透和分布的不同等因素共同决定了卟啉选择性进入皮肤肿瘤组织中,经光照后引起氧自由基的连锁反应是光动力学疗法的主要原理。

多数光敏剂是脂溶性的,聚集于细胞的膜结构而破坏胞膜和线粒体,此外,有丝分裂的重要结构如细胞的微管和纺锤体也对PDT敏感,PDT最终导致靶细胞的坏死或凋亡。

尽管PDT导致单态氧的产生,但其作用时间仅持续0.01us,因此致DNA突变的可能性很小。

1.1光敏剂ALA及其酯类衍生物:PDT发展的历史也是光敏剂发展的历史,从最早正式用于PDT的光敏剂一血卟啉衍生物到第二代的ALA,再到现今研究的ALA酯类衍生物、细菌叶绿素衍生物等,光敏剂在朝着增加靶组织的选择性,降低非靶组织的光敏性,同时减少作用持续时间的方向发展。

1990年Kennedy等首先将ALA应用于PDT的治疗,ALA分子本身并不是光敏剂,但局部应用ALA或其酯类衍生物后,利用内在的细胞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产生光活性的卟啉,在线粒体和细胞液之间发生系列酶反应,最终转化为原卟啉IX(PpIX)(图1),而PplX为荧光分子,通过形成单态氧和自由基,导致靶器官的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及浆膜等的破坏。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所引起的良性上皮肿瘤,主要通过性传播,在我国的性病发病率中排名第二。

由于缺特效的抗HPV药物,治疗上以冷冻、激光、电灼、刮除、腐蚀性药物等局部创伤性治疗为主,必要时辅以全身抗病毒或免疫调节治疗,但全身治疗的疗效难以肯定且费用高昂。

鉴于传统治疗方法创伤性较大,术后易形成溃疡和瘢痕,愈合时间长,复发率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针对多发性疣和难治性尖锐湿疣的治疗。

20世纪90年代初局部5-氨基酮戊酸(5-aminolaevulinic acid,ALA)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在治疗光化性角化病的成功开启了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应用的新的里程碑,受此启发,人们开始尝试使用局部ALA-PDT治疗病毒疣,现有的临床资料显示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病毒疣,并且在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在尖锐湿疣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作用机制PDT的作用机理是靶组织内含有的光敏化学物质,经特定波长和能量光照后,激发产生的光毒作用选择性的破坏病变组织的一种治疗手段。

ALA是生物内源性物质,本身不具有光敏作用,但在体内可经生物转化成具有光毒作用的原卟啉IX (protoporphyrin IX,PpIX)。

正常情况下,因体内含量少而不产生光敏作用。

当大量外源性ALA作用于病灶区域后,可以选择性地进入那些被病毒感染、且增生异常活跃的细胞中,并转化为大量原卟啉IX,此时在特定波长的光激发下产生单态氧及自由基,从而导致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凋亡,以达到治疗目的,而周围正常组织则不受影响。

在PDT治疗HPV感染中,主要是破壞感染了病毒的角质形成细胞和使没有包裹的病毒颗粒灭活,导致病毒在感染的早期阶段就被抑制。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临床疗效探讨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临床疗效探讨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临床疗效探讨作者:杨汝斌杨成林王敏华黄玲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0名皮肤癌患者,将其分为两个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研究组则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

结果: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手术创伤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以及住院时间远优于对照组(P【关键词】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皮肤癌;临床疗效【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minoketonate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skin cancer. Method selected at random in February 2016 - February 2017 of 80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 the team is using amino ketones Pentano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Results the efficacy of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urgical trauma area of th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cost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much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skin cancer with aminoketonoPentate Photodynamic theraPy is ideal, and it is worthy to be further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aminovalvate; Photodynamic theraPy; Skin cancer.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近些年来人口老年化的进程加快,皮肤癌的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同时还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Bowen病的临床分析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Bowen病的临床分析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Bowen病的临床分析目的分析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Bowen病的临床近期效果。

方法选择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Bowen病患者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1例。

治疗组皮损处局部外用20%ALA霜,3 h后行红光照射,剂量为(100~120)J/cm2,照射时间约20~30 min,4周内每周照射1次。

对照组每日外用5-氟尿嘧啶软膏(5-FU软膏)2次,用药4周。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完全有效率91.6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完全有效率27.27%,总有效率90.91%。

治疗组的完全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然而两组完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治疗组经4次治疗后皮损均完全缓解,留轻度色素沉着斑或暂时性色素减退,后逐渐恢复正常皮纹。

皮肤活检均为正常皮肤结构。

1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功能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

治疗组在红光照射皮损时主诉有轻度烧灼刺痛感,但均能承受。

全部患者于治疗后出现局部红肿,但经冷敷处理后,1~3 d后均能消退;对照组有3例患者在用药后第2~3周出现皮损处糜烂、结痂,7例红肿,通过外用百多邦及冷敷后均好转。

3 讨论Bowen病病因尚不明,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多于女。

Bowen病一般情况下为单发,其发病可能与接触砷剂或内脏肿瘤有关,长期日光照射可能是重要诱发因素,病毒感染、长期接触煤焦油、摩擦或损伤皆可为诱因。

本病绝大多数终生处于原位癌状态,也有认为高达20%~30%患者演变为侵袭癌,此时称之为Bowen病-鳞癌[2]。

该病传统首选手术切除,也可采用微波、液氮冷冻、钴照射、浅X线、电灼等治疗。

此外,还可用5-氟尿嘧啶、20%足叶草脂等细胞毒性药物局部外擦。

PDT疗法于1990年由加拿大学者Kennedy等[3]首先创导,目前已成为世界肿瘤防治科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治疗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治疗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治疗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刘秀英【摘要】目的分析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在治疗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60例面部皮肤癌或癌前病变患者,行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在治疗疗程结束后的6个月内评价疗效、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束后12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在获得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6.67%,总的完全缓解率可达78.33%;其中对汗腺和皮脂腺癌、Paget病、Bowen病和日光性角化的总治愈率高达100%;而在治疗后大部分出现轻微的红肿、瘙痒、疼痛等不良反应,但均在较短时间内自行康复,有小部分患者出现溃疡和灼伤症状,也能在针对性辅助治疗后痊愈;治疗后的总复发率仅为16.66%.结论氨基酮戊酸管动力疗法对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复发率低等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6(031)008【总页数】3页(P1383-1385)【关键词】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面部皮肤癌;有效性;不良反应【作者】刘秀英【作者单位】102600 北京市仁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面部皮肤癌(facial cutaneum carcinoma)是皮肤癌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根据组织学检查,可分为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汗腺和皮脂腺癌等[1]。

面部皮肤癌常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裂隙处,如鼻唇沟、鼻翼、鼻额部、眼睑等。

面部皮肤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和热点,传统的手术治疗能够彻底切除肿瘤,但容易造成面部组织的缺损,导致容貌发生严重变化,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创伤;而外用药或冷冻等治疗方面,因治疗深度有限,易导致复发。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法(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作为1种新型无创的皮肤癌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SD增刊丨光动力治疗专题——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临
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首语:近年来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皮肤病在我国发展迅速。

为规范、指导、推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皮肤病,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组织从事光动力治疗研究的相
关专家集体讨论制定了本共识,供我国皮肤科医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进行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实践时参考。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是一种药械结合的治疗方法。

1990年国外学者首先将ALA-PDT用于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BCC)。

1997年我国学者将ALA-PDT用于治疗尿道尖锐湿疣(CA)和外生殖器CA。

2000年ALA-PDT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治疗光线性角化病(AK)。

随后ALA-PDT在欧洲用于治疗鲍恩病、浅表型和结节型BCC等。

2007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正式批准ALA-PDT治疗CA。

作用机制
ALA是一种天然的亲水性小分子化合物,是血红素合成途径的前体物。

当给予大量外源性ALA后,其被肿瘤细胞及增生旺盛细胞选择性吸收,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在线粒体内生成大量光敏性物质原卟啉IX(PpIX)。

经一定波长光源照射后组织内产生单态氧、氧自由基等氧活性物质以杀伤病变
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因此,光敏剂、光源、氧是光动力治疗的三大要素。

ALA配制和用量我国批准上市的ALA药物是一种散剂,临床给药时可根据所需,分别用偏酸性的注射用水、基质霜、热敏凝胶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乳膏、凝胶3种不同剂型外敷给药。

若采用ALA溶液、凝胶外敷于特殊部位如腔道内、外生殖器时可将其浸润于棉球或纱布上一次性给药,必要时也可多次给药。

配制后的ALA稳定性较差,故临床应用时需新鲜配制,保存时间不宜超过4 h。

临床给药时,除药物浓度外,ALA用量也是一项重要指标,如以20%ALA 乳膏为例,118 mg外用盐酸氨酮戊酸散溶解于0.2 ml注射用水后加入0.27 g基质乳膏可用于直径2 cm范围的圆形病变,临床根据病变实际面积按此标准进行等比例换算。

临床应用
近年,ALA-PDT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可治疗皮肤肿瘤、感染性皮肤病、炎症性皮肤疾病等,如CA、AK、BCC、鲍恩病、痤疮等,分别叙述如下。

(一)CA:CA是目前我国ALA-PDT治疗的适应证,循证医学证据Ⅰ级。

(1)腔道内CA:主要包括尿道、阴道、子宫颈、肛管CA。

ALA-PDT治疗腔道内CA,优势在于对病灶周围组织损伤小,且能治疗传统方法不易达到的腔道深部病灶,对亚临床病灶
和HPV潜伏感染有效,故复发率低。

可作为腔道内CA的一线治疗方法清除腔道内病灶。

推荐方案:采用腔镜结合醋酸白试验以明确诊断,对病灶进行定位;将10%~20%ALA溶液或凝胶外敷于病灶表面及其周边1 cm范围内。

腔道口避光封包3 h;敷药结束后采用红光照射(100~150 J/cm 2 ,60~100 mW/cm 2 ),重点照射疣体部位;治疗后1周复诊,病灶未完全消退则可重复治疗;若3次治疗后皮疹消退(2)外生殖器及肛周CA:ALA-PDT治疗外生殖器CA的优势在于创伤性小,由于敷药面积和照光面积大可达到“面清除”效果,可清除亚临床病灶和HPV潜伏感染细胞,复发率低。

对于特殊部位(如男性阴茎冠状沟、女性大小阴唇等)地毯状的、或多发的疣体可直接予ALA-PDT治疗清除疣体、亚临床病灶和潜伏感染的细胞。

对于直径>0.5 cm或角化增厚型的疣体推荐先予其他物理方法快速清除肉眼可
见疣体后再予ALA-PDT治疗。

推荐方案:清洁病灶后,将10%~20%ALA溶液或乳膏外敷于病变表面及其周边至少
1cm范围内,避光封包3~6 h;其余治疗方案同腔道内CA。

(二)AK:AK治疗的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以预防恶变和转移。

由于AK好发于头面部等暴露部位,去除皮损的同时还需要兼顾美容效果。

ALA-PDT可作为AK的治疗方法之一,循证医学证据Ⅰ级。

尤其适用于头面部、多发性或大面积AK皮损的治疗。

推荐方案:对于较肥厚的AK,治疗
前需要对皮损进行预处理以破坏皮肤屏障并增加ALA的渗透和吸收,有利于更多ALA转化成PpIX。

推荐选择以下方法进行预处理:微针、点阵激光、胶布反复粘贴、刮勺刮除;新鲜配制10%~20%ALA乳膏或溶液敷于皮损及其周边1 cm范围,避光封包3~6 h;采用红光照射(100~150 J/cm 2 ,60~120 mW/cm 2 )。

对于区域性多发病变推荐LED光源照光;每1~ 2周治疗1次。

如果1次治疗后皮损未完全消退,可重复治疗。

共计治疗次数不超过6次。

(三)BCC:ALA-PDT可作为浅表型BCC及侵袭不深(推荐方案:治疗前需清洁肿瘤表面的污垢、痂皮,然后对皮损进行预处理,以破坏肿瘤表面增加ALA的渗透性。

推荐预处理方法同AK;新鲜配制10%~20%AIA乳膏或溶液敷于皮损及其周边1 cm范围,避光封包3~6 h;采用红光照射(100~200 J/cm 2 )(60~150 mW/cm 2 );每1~2周治疗1次。

如果2次治疗后2周皮损无改善,建议选择其他有效治疗方法。

若皮损有改善但未完全消退,可重复治疗。

共计治疗次数不超过6次。

(四)鲍恩病:ALA-PDT治疗鲍恩病主要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因特殊部位手术切除后影响美观和功能等原因不愿手术,并愿意承担保守治疗相应风险的患者,循证医学证据Ⅰ级。

治疗前需多点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排除侵袭性皮肤鳞状细胞癌,并进行全身系统检查排除转移的可能,若为侵袭性
鳞状细胞癌或已发生转移则建议手术治疗。

推荐方案:同ALA-PDT治疗BCC推荐方案。

(五)痤疮:ALA-PDT适用于中重度痤疮(Pillsbury分类为Ⅲ~Ⅳ度)的治疗,尤其适用于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不能耐受系统抗生素和维A酸类药物者,循证医学证据Ⅰ级。

推荐方案:新鲜配制5%ALA乳膏、溶液或凝胶,清洁皮肤后将其敷于皮损处,避光封包1~3 h;推荐采用LED光源红光对皮损处进行整体照光(30~126 J/cm 2 ,40~
120mW/cm 2 );如果治疗后皮损未明显改善,可重复治疗。

共计治疗次数不超过4次。

根据治疗后反应确定两次之间的间隔时间,一般为1~2周,在前次治疗反应基本消退后进行下次治疗;病灶明显改善后可改为局部外用药继续巩固治疗。

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措施
(1)治疗中疼痛是ALA-PDT的主要不良反应,可给予局部冷喷、风扇降温、间断照光、局部注射利多卡因或外用利多卡因喷雾剂缓解疼痛,同时嘱患者放松、不必紧张,必要时治疗前可服用止痛药,尽量避免因为疼痛而移动照光部位或减小所需的照光剂量。

(2)治疗后可能出现红肿、渗出、结痂、脱屑、干燥以及轻中度烧灼感。

为缓解这些症状,治疗后治疗部位可予冰袋冰敷,润肤霜外涂。

(3)面部等曝光部位治疗结束后若再次受到光照,可能出现光敏反应,加重光
动力的不良反应。

治疗结束后建议患者立即清洁治疗部位,所有曝光皮肤均涂抹防晒霜,回家途中戴帽。

48 h内减少室外活动,避免直接强光下暴晒,在室内也需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各种室内光源。

疗效评估ALA-PDT治疗前后应定期评估,每次评估都需要拍摄照片作为客观的评判依据,并与患者沟通疗效,使其对疗效有合理的期望、正确的判断。

部分疾病治疗结束后应进行随访,CA等HPV相关性疾病建议随访6个月,AK、BCC、鲍恩病等皮肤肿瘤至少随访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