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生态系统的系统监测
浅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防治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防治的几点认识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树木、林木、幼苗、林分等造成有害影响的昆虫、真菌、细菌、病毒等生物体。
它们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和威胁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监测与防治至关重要。
下面就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防治作一些简单的讨论。
一、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从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角度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林区内有害生物的分布和活动状况,为科学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下面列举几个重要的监测指标:1. 群落密度:群落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有害生物个体密度的大小,是了解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准确地测量群落密度需要依靠专业设备。
2. 感染率:感染率是指生物体感染某种病害的百分比,用于衡量病害流行程度。
对于森林病虫害等方面,测量感染率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病虫害的流行情况。
3. 单株受害率:单株受害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个生物体上遭受害虫摧残程度的百分比。
当单株受害率超过一定的百分比,就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了。
从防治角度看,目的是为了减轻有害生物对林业资源造成的破坏,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现有的防治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排除法:排除法是指将易受害物品与外界隔离,使有害生物失去进入的机会。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隔离措施不利于森林管理和经济开发。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指利用天敌、寄生蜂、真菌等天然敌害,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以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但生物防治技术较为复杂,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支持。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农药对有害生物进行消灭的方式。
市面上的杀虫剂、杀菌剂等就是其中的一种。
但化学防治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杀虫剂等在土壤和水源中的残留物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
4. 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方式,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采用针对性的多种防治方法,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防治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而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采取综合防治,因为这样能充分利用各种方法的优点,既提高防治效果,也减少其负面影响,并且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健发展。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工作方案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工作方案1. 背景和目的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及其资源产生危害的昆虫、病原体、杂草和其他生物种类。
这些有害生物可能会引发森林病虫害,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对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有害生物的传播和繁殖,保护森林资源,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监测调查工作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制定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工作方案,旨在提供一套操作规范,以帮助保护森林资源和保障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
2. 工作内容及步骤2.1 确定监测调查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和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特点,选择监测调查区域。
区域可以根据森林分布、有害生物种类、损害程度等因素划分,确保各个区域的监测调查工作能够全面覆盖。
2.2 制定监测调查时间表根据有害生物的生命周期、活动规律和盛发期,制定监测调查时间表。
确保在关键的时段进行监测调查工作,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3 确定监测调查方法根据不同的有害生物种类和监测要求,确定监测调查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通过对植物叶片、根系、树皮等进行直接观察,发现有害生物的存在。
•捕捉法:使用捕捉器具、诱虫剂等工具,吸引和捕获有害生物,进行鉴定和统计。
•样本检测法:采集植物样本、土壤样本等,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有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4 建立监测调查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表、数据录入和存储方法等。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便于后续数据分析和研究。
2.5 分析和报告监测调查结果根据采集到的监测调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
制作监测调查结果报告,包括有害生物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等信息。
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和建议,为后续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3. 质量控制措施3.1 培训和培养监测调查人员对参与监测调查工作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包括有害生物的认识、样本采集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确保监测调查工作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浅析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浅析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发布时间:2021-04-08T03:51:10.647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期作者:祁娟[导读] 探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性价值。
祁连县林场青海海北 810499摘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及无公害防治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各类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影响林业资源保护的多种效益。
在现代林业科技支撑下,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提高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通过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对应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的方法、作用和意义的分析,以便全面促进国内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健康永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生态环境保护1 引言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会涉及诸多有害生物,其不仅会直接影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效益,而且还会导致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遭受影响。
正确地认知有害生物对于林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注重有害生物的控制与管理,是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借助正确的认知,可以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保持积极状态,促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与功能。
因此,探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性价值。
2 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林业建设中的实际意义我国保护最好的原始森林在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的绿色生态体系是比较完整的。
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给东北地区的原始森林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尤其是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的发展,各地更看重经济发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无法保证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水平与防治效率,林业有害生物呈现出扩散现象。
在这个时间进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需对各方面因素进行整合,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此外,还应对现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能力进行充分了解,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组织新技术培训工作,使他们可以掌握更多高新技术并落实到实际防治工作中。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及防治工作的开展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及防治工作的开展对策张发明(聊城市东昌府区林业发展中心,山东聊城252000)摘要:林业的生态建设,对于整个生态系统及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
在林业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因素使得林业的自然环境受到了损害,其中最大的威胁之一便是林业有害生物。
为此,本文对林业生态建设中有害生物防治进行研究,提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及防治工作的开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物监测预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2)08-0175-030引言随着世界气候逐步回暖,影响林业生态环境的原因也变得更多。
林业有害生物对树木产生的影响很大,对林业能效标签的破坏力也不可小觑。
想要有效改善林业生态,就一定要重视开展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
在林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把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管理工作贯穿始终,唯有如此方可更好地发挥林业经济效益,进而达到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可持续性。
1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作用1.1维护生态稳定相较于其他的生态系统而言,由于林木中有着十分丰富的生态基因,因此有着和较大的区别,林业生态系统在养分结构、食物链方面都相对复杂,同时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效率和产量都相对较高。
在林业能效标签中进行对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预防工作,目的便是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影响区域大大减少。
而假如能够在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工作发生的前期遏制住肆虐的势头,非但没有使其更大面积地暴发,反而还可以更有效保持整个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进行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工作还有助于增加林木的存活率,对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1.2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对林业资源利用的科学合理利用力度,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因为,林业系统本来就具备了一定的功能性和效益,而唯有科学合理地运用已有的林业资源,才能使林木的经济价值更好地充分发挥出来。
经过科学研究表明,目前各地均已出现因环境不适造成生物消亡的迹象,其中灭绝的生物中有不少都是有益的生物[1]。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一、背景与意义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生长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昆虫、真菌、病毒等生物。
这些有害生物可以引发森林疾病、虫害等问题,导致森林资源的损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内容及方法(一)调查和监测1.确定有害生物的调查对象:根据森林类型和地域特点,确定调查和监测的有害生物种类。
2.建立监测样点和样地: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样点和样地进行监测。
3.监测指标和方法:根据有害生物的特点,确定监测指标和方法,包括物候期监测、种群密度监测、种群分布监测等。
4.数据收集和整理:开展监测工作,收集有害生物的数据信息,包括分布地点、数量、发展趋势等。
将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为后期分析和预报提供依据。
(二)分析和预测1.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有害生物的分布规律和生态特征,为后期预测和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2.预测模型的建立:根据历史数据和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包括种群动态模型、地理信息模型等,为有害生物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3.预测结果的输出:根据预测模型计算出有害生物的分布、数量等预测结果,并将结果输出给相关单位和人员,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三)应对措施1.信息传递:及时将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测结果传递给相关单位和人员,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应对有害生物的威胁。
2.防治措施的制定:根据有害生物的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3.动态管理:根据有害生物的分布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和措施,保证防治效果。
4.宣传教育: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和能力,加强监测预报工作的社会参与度。
三、工作机制与保障措施(一)机制建设1.组织协调机制: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的领导机构和协调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
2.科研合作机制:加强与科研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有害生物的调查研究和预测模型的建立。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一、引言林业有害生物是威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林木健康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防控和治理林业有害生物,需要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系统的监测和调查。
本文将介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的基本概念、技术手段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的基本概念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是指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森林中的有害生物进行监测、调查和分析,以了解其分布、发生规律和危害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的技术手段1、地面踏查地面踏查是一种常用的监测方法,通过在林间设置样地,观察样地内林木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结合地形图和林相图进行分析,以掌握病虫害的分布和发生规律。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或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面信息的技术,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信息,提高监测效率。
3、昆虫捕获器昆虫捕获器是一种利用昆虫趋光、趋化等特性捕获昆虫的装置,可以用于监测昆虫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为病虫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4、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分子信息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病原菌、虫卵等微小生物,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四、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高分辨率遥感技术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将成为未来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的重要手段。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更精细的森林病虫害信息,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2、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为病虫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3、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分子识别物质的新型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提高监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五、结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是有效防控和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中。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远程实时监测及远程诊断系统

林业有害⽣物防控远程实时监测及远程诊断系统本⽂由重庆宇创GIS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林业有害⽣物防控远程实时监测及远程诊断系统,利⽤远程视频监控设备、远程⾃动⾍情监
测设备,实现对森林病⾍害的实时远程监测,实现了在监控中⼼与就可掌握森林监测区域的病⾍
动态,系统包括以下⼏个⼦系统:
1、林业有害⽣物远程监控系统
病⾍害远程监控系统由摄像、传输、控制、显⽰、存储5⼤部分组成,在监测现场安装360°
全⽅位红外⾼清摄像机,⽤户可清晰直观的实时查看区域病⾍灾害情况,对突发性灾害事件可
实时指挥和调度。
2、远程⾃动⾍情测报系统
系统通过智能⾍情监测设备,可以⽆公害诱捕杀⾍,绿⾊环保,同时利⽤移动⽆线⽹路,定
时采集现场图像,⾃动上传到远端的物联⽹监控服务平台,⼯作⼈员可随时远程了解⾍情情况
与变化,制定防治措施。
通过系统设置或远程设置后⾃动拍照将现场拍摄的图⽚⽆线发送⾄监
测平台,平台⾃动记录每天采集数据,形成⾍害数据库,以各种图表、列表形式展现给农业专
家进⾏远程诊断。
3、林业有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
系统通过GIS地图、图表、报表等多种形式综合展⾍情,当前端设备监测到异常,⾃动发送
报警到后台,在地图上可直观显⽰报警设备的位置,及时通知各级监测管理⼈员采取防治措
施。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简明操作手册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市州区县简明操作手册一、前言本手册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综合信息系统使用手册》的简化版本,旨在让市县用户快速了解系统业务逻辑、掌握关键的操作步骤。
二、基础数据维护基础数据由市州区县用户在系统初始化时自行完成,设置完毕后较少变动,包括:1.组织机构属性维护组织机构代码及名称已统一在系统初始化时导入,市州区县用户只需要维护本级或下级机构属性就可以了。
组织机构属性显示在地图区划属性弹出窗口中。
菜单入口:基础数据—>组织机构2.监测网络各市州区县用户可以维护本级或下级的监测网络,设置中心测报点属性及测报点对应的测报对象。
菜单入口:基础数据->监测网络3.系统用户维护系统用户为可以登录系统、使用软件功能的实际人员;系统用户隶属于组织机构,由市州区县管理员用户创建本级或下级的操作用户。
菜单入口:基础数据->系统用户3.1用户查询操作者可以多种条件组合查询用户,定位到具体用户后查看或修改用户信息。
3.2用户属性维护对用户信息的修改是通过用户卡片完成的,用户卡片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用户基本信息用户基本信息中关键属性有:⏹登录名:登录时使用,可以为英文(字母加数字,区分大小写) ,也可以是汉字;⏹电子邮件:用户忘记密码时,可以在登录界面中申请密码找回,密码找回时,系统将把申请人的登录密码发送到登录人在基本信息中登记的电子邮件地址中;⏹用户状态::用户在连续5次登录失败后,系统将锁定用户,锁定的用户不能再登录系统。
要解除用户的锁定状态,需由市县管理员用户修改被锁定用户的“用户状态”,把其设置为“正常”就可以了。
如果用户忘记了登录密码,也可由管理员用户对目标用户进行“重置密码”的操作,密码重置后,用户的登录密码统一为“123456”,用户可以在进入系统后修改密码。
(2)用户角色权限(3)用户责任区域责任区域决定了在发生填报时用户的可选择区域。
用户在进行有害生物调查发生填报时,如果没有对应的应施区域,则有可能是未设置用户对应的责任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害虫监测
1. 1 监测方法 1. 1. 1 物理、化学手段 森林害虫的调查与监测主 要根据害虫的生物学特性, 利用物理反映和昆虫间 的信息素通讯来进行。在昆虫的物理反映方面利用 最多的是昆虫的趋性。防治和监测趋光性害虫可用 黑光灯、荧光灯、高压汞灯等, 如诱杀农、林、果蔬的 主要害虫棉铃虫、红铃虫、地老虎、斜纹夜蛾、灯蛾、 三化螟、粘 虫、玉 米 螟、松 毛 虫、蝼 蛄、金龟 子 等。 2008年 7月吉林省利用黑光灯对栗山天牛进行诱 捕效果很好。近年害虫 负趋性 的利用也有研 究 [ 1] 。
第 6期
苏 蕻 等 林业有害生物生态系统的系统监测
71
难 [ 18] 。在植物中外来有害生物很多例如: 空心莲子 草 A lrernan thera philox eroides ( M artius) Grisebach 属 苋科莲子菜属, 多年生恶性杂草, 又名水花生、水苋 菜、猪笼草等。水葫芦是凤眼莲 E ichhornia crassipes ( M ar.t ) Solm s的俗称, 属雨久花 科凤眼莲 属, 多年 生单子叶水生草本植物, 也可根生于淤泥中。最初 可用人工和机械打捞、清除, 大面积发生的时候, 雇 佣大量劳动力及运输等设备, 成本非常昂贵。
关键词: 有害生物; 害虫监测; 病害监测; 鼠 害监测;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 森林动态监测
中图分类号: Q 148
文献标识码: A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森林有害生物是 森林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有害生物与 人类共同竞争农林资源, 引起农林业生产的损失, 因 此被视为人类的 敌人 。森林病虫害是由森林有 害生物引起的生物类自然灾害, 具有毁灭性和特殊 性。 20世纪森林病虫害的调查与监测主要采用线 路踏查结合标准地详查, 采集的主要内容是林业有 害生物种类、发生范围、发生面积、发生 ( 危害 ) 程度 等, 为灾情评估和防灾、御灾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在一定地块内每 15~ 20 m 放 1只鼠笼, 捕到活 鼠后进行标记 ( 套环、染色、切趾等标记方法 ), 标记 后在原地释放, 经过一定时期的捕捉, 以捕到标记鼠 的百分数来推测该样地实有鼠类数量。该方法比较 精确, 是研究鼠类种群种类组成及数量消长的常用 方法。
4 外来入侵植物及其防治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原来 的分布区域扩展到新的地区并在新的区域里繁殖、 扩散并持续维持下去, 并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 林牧渔业生产、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者生态灾
对森林鼠类的密度进行调查时, 应根据面积的 大小, 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地, 抽取一定的面积作为样 地进行调查。一般在小面积内调查时, 其样地面积 应占总调查面积的 1% ~ 2% ; 在大面积内 调查时, 其样地面积应占总调查面积的 0. 2% ~ 0. 5% 。在 样地内要把地上全部的鼠洞口都堵上, 若是地下鼠 就要把洞道挖开, 并记载堵上或挖开的数目。经 24 h后, 检查被盗开的鼠洞有多少, 这样来计算单位面 积内的鼠的密度。取样一定要有代表性, 在各立地 条件下都有样点。 3. 2 夹日法
苏 蕻 1, 张 斌 2, 刘 枫2, 杨金铭3
( 1. 吉林省吉林市林业勘察设计院, 吉林 132013; 2.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3. 吉林省吉林市森林病虫防治站 )
摘 要: 从理论基础和技术观点出发, 综述 了近年来国内外各种森林有害生物生态系 统监测技术 的发展情况 , 并分
析了森林病虫害、鼠害、外来入侵 植物及森林动态监测的方法并对其应用和发展做了评述。
外来入侵杂草的防治与监 测措施: ( 1) 立法与 管理对策及做好引入种的风险评估工作; ( 2) 加强 边境海关检疫力度与强度; ( 3) 宣传与教育相结合; ( 4) 对外来入侵 生物加强 基础研究, 变废为宝 ; ( 5) 控制和治理措施; ( 6) 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等。
5 讨论
因为森林缺少动态监测, 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 和掌握森林的各个资源动态, 所以不能有效地防止 森林中的病虫害, 也不能有效地利用森林资源, 从而 导致森林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在科技发展的今天, 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等先进的科学技术, 对森林的 动态进行有效的监测。根据对森林监测的侧重点不 同, 我们可将森林动态监测系统分为森林资源监测 系统和森林环境监测系 统两种 [ 19] 。一是森林资源 监测。即对木材资源及其他森林资源的发展变化情 况进行动态实时监测, 实现森林资源调查的实时化、 自动化; 二是森林环境监测。包括对森林内部环境 的变化如温度、湿度、含氮量等及病虫害、林火、雪 崩、酸雨等自然灾害进行预测和监测, 以便及时掌握 森林环境的变化情况和灾害的发展动向, 并加以控 制, 尽可能减小损失。对森林动态的监测主要有以 下几个步骤: ( 1) 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由 各种传感器如视觉、温度、湿度等、摄像机及计算机 控制单元组成, 负责被监测对象的信息的收集。 ( 2) 数据传输系统。由于森林分布及地理条件等因 素的原因, 采取有线传输的方式是不现实的。因此, 数据传输采用无线传输系统。 ( 3) 数据处理和分析 系统 。森林资源与环境的变化具有空间性, 并且与 社会、经济关系相联系。因此,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 上、国外多采用。即地理信息系统及其他相关计算 机应用软件, 通过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 把与被监测 对象有内在联系的数据与数据采集系统所取得的信
2 病害和病原物的监测
病原物是 植物病害三角或四面体中的要素之 一, 其繁殖体或传播体的量或密度是病害发生和流 行的一个重要驱动因子, 具有侵染能力的繁殖体或 传播体的生存力、传播能力与病害的流行速度、流行 期长短及分布范围有 很重要的关系 [ 9] 。因此在一 些病害的预测和管理中, 对其病原菌的繁殖体或传 播体的监测是必需的。由于病原菌个体微小或计数 单元无法划分, 其种群数量很难测定, 只有一些病原 菌的繁殖体或传播体如菌核、孢子等可进行直接测 定, 且只能测定传播体相对数量的变化或相对特定 条件下群体的数量。测定方法主要有: 水平玻片法, 垂直或倾斜玻片法或垂直圆柱体法, 吸入型孢子碰 撞捕捉器, 移动式孢子捕捉器或取样器, 以及一些现 代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 10] 。如免疫技术和 PCR 技术 不断引入该领域, 王朝辉等利用 RT - PCR、斑点杂 交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种方法同时检测水稻 黑条矮缩病毒, 结果显示 RT - PCR 是斑点杂交法灵 敏度的 10倍 [ 11] 。漆艳香等设计合成了苜蓿萎蔫病 菌实时荧光 PCR引物和特异性探针, 在国内首次建 立了苜蓿萎蔫病菌的实时荧光 PCR 检测体系, 与普 通 PCR 相比, 实时荧光 PCR 的灵敏度高 100倍 [ 12 ] 。 我国已应用 RAPD 对落叶松 ! 杨栅锈菌、松树枯梢 病菌等植 物病原体 进行了鉴 定和检测 [ 13, 14] 。 PCR 及其相关技术在我国植物病害检测上已得到广泛应 用, 目前已有 3种真菌、6各细菌、37种植物病毒以 及松材线 虫 类菌 原 体和 类 病毒 等 进行 了 检 测研 究 [ 15] 。
在昆虫化学通讯方面, 主要有性信息素和聚集 信息素,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昆虫性信息素 [ 2] 。昆虫 性信息素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种群监测、大量诱捕和 干扰交配等方面, 有些已经在森林害虫的综合管理 中发挥重要作用 [ 3, 4] 。国内外已研究出一批适合于 森林害虫种群监测的诱捕器和各种剂型, 其中用昆
70
防护林科技
20 09年
1. 1. 3 现代信息技术 害虫自动化监测技术是建 立在害虫生物、生态学的基础上, 与传统监测技术有 机结合,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 [ 8] 。昆虫自 动计数系统分为 4类: ( 1) 计算机视觉技术, 适用于 蚜虫、螨类等微小昆虫; ( 2) 声音信号技术, 记录害 虫在田间飞行、取食和求偶等过程时发出的特定频 率的声音, 提取不同昆虫分类音频标准, 建立声音特 征和种群数量的函数关系, 以实现对害虫分类和种 群数量评估; ( 3) 传感器技术, 记录落入传感器中害 虫的数量, 结合温湿度数 据, 建立害 虫预测预报模 型; ( 4)雷达技术, 雷达技术可以获得高空单位体积 迁飞性昆虫的密度、迁飞路线、飞行高度等信息, 在 迁飞性昆虫的监测预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信 息技术将在害虫种群密度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
2009年 11月
防护林科技
第 6期 ( 总 93期 )
P rotect ion Forest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文章编号: 1005- 5215( 2009) 06- 0069- 03
Nov. , 2009 N o. 6( Sum No. 93)
林业有害生物生态系统的系统监测
收稿日期: 2009- 07- 13 作者 简介: 苏 蕻 ( 1980- ), 女, 吉 林人, 大 学, 助 理工 程 师, 现从事森林资源调查设计
虫性信息素进行监测的森林害虫以鳞翅目昆虫为最 多。如利用美国白蛾、舞毒蛾、白杨透翅蛾、苹果蠢 蛾等害虫的性信息素监测害虫的侵入、疫区扩散范 围; 用性信息素对云杉球果小卷蛾和东北小卷蛾进 行了预测预报; 此外, 我国还有桃小食心虫、苹小卷 蛾、枣粘虫、白杨透翅蛾、槐小卷蛾等 10多种性信息 素在种群监测上被推广应用, 对指导害虫防治发挥 了重要作用。 1. 1. 2 3S技术 RS、G IS、GPS即遥感、地理信息系 统和全球定位系统被称为 3S 技术, 3S技术的发展 运用使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由时间上的监测预报上升 到空间上监测预报, 使森林害虫的监测从空间和时 间手段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森林害虫的大区域 监测上, 雷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 TM 5 /TM 4适合于低叶面积指数的森林有害生物监 测, 而 TM 4 /TM 3更适合高叶 面积指数植被 的遥感 监测; 比值指数 TM 7 / TM 4还可用来有效估算马尾 松林的叶生 物量, 从而可 用于 监测 马尾 松食叶 害 虫 [ 5] 。在航空遥感监测方面, 浙江省江山市应用运 五飞机进行了监测马尾松毛虫的试验; 广西武鸣县 应用海燕 650B动力轻型滑翔机进行监测松毛虫试 验, 经图像拼接、校正及增强处理, 可判别受松毛虫 危害损失 50% 以上针叶的灾害点 [ 6] 。G IS近年来主 要用于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林业有害生物 空间分布动态监测等方面。高景斌等利用 G IS在松 材线虫的信息管理等森林病虫上取得初步成果 [ 7] 。 而 GPS作为 一种高 新技术, 在林 业有害 生物 的调 查、监测与预报中作为一种检查监督手段, 可以帮助 管理者对外业调查作业实施有效监控。 GPS 辅助林 业有害生物调查与检查监督系统, 实现了监测调查 工作的高效工作管理。 G IS与其他 2个技术的结合 可在宏观上对森林害虫进行有效监测, 与人工智能 相结合可以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的系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