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热压促进自然通风_以张家港生态农宅通风计算分析为例_宋晔皓

利用热压促进自然通风_以张家港生态农宅通风计算分析为例_宋晔皓
利用热压促进自然通风_以张家港生态农宅通风计算分析为例_宋晔皓

利用热压促进自然通风

——以张家港生态农宅通风计算分析为例

宋晔皓

〔提要〕自然通风主要通过热压通风、风压通风或者二者的综合作用完成。热压通风可以应用在建筑密度较高,可能会遮挡风压通风的地方。经过分析比较,张家港生态农宅利用室内的文丘里管促进热压通风,本文对其通风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

关键词:自然通风 热压 风压 文丘里管

1.促进自然通风的目的和作用

风能与太阳能、生物能等属于可再生的自然能源,如何利用风能是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而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改善人体的热舒适条件,是利用风能的一个典型例子。

建筑内部的通风条件是决定人们健康、舒畅的重要因素之一。它通过空气更新和气流的生理作用对人体的生物感受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并通过对室内气温、湿度及内表面温度的影响而起到间接的影响作用。

通常认为,自然通风的作用具有三种不同的功能〔1〕:第一,健康通风,即保证室内空气质量I AQ;第二,热舒适通风,即增加体内散热,以及防止由皮肤潮湿引起的不舒适以改善热舒适条件;第三,降温通风,即当室内气温高于室外的气温时,使建筑构件降温。

上述各种功能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不同季节与地区的主导气候条件。其中健康通风的优劣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的换气次数来表示;热舒适通风的效果利用气流流度表示;建筑降温的通风效果可以利用单位时间的换气次数表示。

通风的效果究竟是增热还是降温,取决于进行通风的期间,没有通风时的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间的温差情况。在室内气温高于室外的期间,如进行通风,就可以降低室内温度。从温度模拟结果分析,由于傍晚和夜间的室外气温低于高于室内,在此期间通风可以收到降温的效果。

2.张家港生态农宅采用热压促进通风的设计策略

生态农宅中,“文丘里管”式渐缩断面剖面的设计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改善原有的利用风压作用通风的状况,构造自身的热压通风管道,增强夜间自然通风效果(图1)。

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非常简单,一般利用风压或热压为动力,促进自然通风〔2〕。

而现有的苏南农宅多采用“撒芝麻”的布局方式,由于这是一种相对松散的布局方式,不会对空气的自然流动产生遮挡影响。所以在有风的条件下,农宅室内良好的自然通风作用效果是由未受建筑遮挡影响的风压差所引起的。

目前苏南地区的农宅建设正在趋向于集中,以便适度提高建筑密度,改变“撒芝麻”这种不利于节约土地的布局方

式。例如,双山岛生态村规划项目中,采用的是联排式农宅方案。

这样虽然可以节约土地,但是从自然通风的角度分析,建筑之间的相互遮挡影响了原有利用风压差的自然通风方式:随着建筑密度的提高,建筑之间会对空气流动产生一定的遮挡。这种遮挡的直接结果是减少了街道层面的风的流量,从而减少了自然风压差,因此会影响传统苏南农宅利用风压差进行的自然通风。

很多研究成果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例如,依据英国伦敦建筑学院的研究,街道层面的风速是未受遮挡的风速的1/3左右〔3〕。而奥戈雅总结了堪萨斯农业实验室所作的四种遮挡物的风洞实验结果,指出了空气流动速度衰减与遮挡物类型和相对遮挡物的空间方位之间的关系〔4〕。如果考虑到建筑物周围紊流绕流情况的存在,那么一般认为被建筑所遮挡的风速,可以在5~10倍建筑高度的位置恢复(图2)。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设计策略。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干热气候条件下,一些乡土建筑的设计策略:利用“捕风窗”或者“风塔”引风〔5〕。

对于苏南地区而言,由于降水频繁,不可能采用类似的设计策略。因此张家港生态农宅采用了室内“文丘里管”式渐缩断面的设计策略,以便在室温高于外温的时间段,例如夏季的夜晚,即使在无风的条件下,可以利用热压形成局部的负压区域,加强自然通风效果,以便改善夜间的人体热舒适感觉:一方面,增强由室内到室外的热交换,降低夜间的室内温度;另一方面,形成适度的吹风感。

利用热延迟作用,夜间降温对白天的室温会产生一定影响,减少白天的极值温度〔6〕,吉沃尼的研究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具有较高热容量的建筑在只有夜间通风,白天关闭窗户的条件下,有利于降低温度,另外,如果室外温度没有超出人体舒适范围,可以承受速度的通风,有利于促进人体热舒适〔7〕。

3.热压通风的基本原理分析

所谓热压通风,就是利用建筑内部由于空气密度不同,热空气趋向于上升,而冷空气则趋向于下降的特点,促进自然通风。热压作用与进风和出风的风口高度差,以及室内外空气温度差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高度差愈大,温度差愈大,则

12

建筑学报 2000—12

1 

生态住宅纵向剖面模型

2 遮挡造成的空气流动在5~10

倍建筑高度的位置恢复原风速

3 

热压通风原理示意

4 热压导致的生态农宅室内白天通风状况

5 

热压导致的生态农宅室内夜间通风状况

6 生态农宅风压和热压综合作用通风分析

热压通风的效果愈明显。

如图3所示,如果室内温度小于室外温度,则通风状况

为由上向下通风,如果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则通风状况

为由下向上通风(图中a、b分别为下方和上方的两个通风

口,T w、d w、P w分别为室外温度、室内空气密度和室外该开口

处的压强,T n、d n、P n分别为室内温度、室内空气密度和室内

该开口处的压强)。

4.张家港生态农宅热压通风计算

4.1 白天通风计算分析

根据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空调实验室开发出的BEE软

件(建筑环境模拟)模拟分析的结果,取夏季白天一些比较

炎热时间段的室外温度为33℃,而此时室内温度为29℃进

行分析。

因t内d外,利用热压产生的自然通风流动情

况如下图4所示。

如果开窗3,可能导致自然通风气流流动短路(图中虚

线所示),从而无法流通至前堂屋处。因此,为了利于房间的

自然通风,应开启窗户1、2,关闭3,开启门窗4、7、8,开

5、6窗。t n=29℃,d n= 1.169kg/m3,t w=33℃,d w=

1.154kg/m3,设门窗4处内外压差为ΔP x,ΔP x>0。

则ΔP1=ΔP x+gh1(d w-d n)<0

ΔP2=ΔP x+gh2(d w-d n)<0

通风达稳态时,有总进风量=总出风量

即2G1+2G2=2G4(G i为通过窗洞i的空气量),

也即:_1F12d wΔP1+_2F22d wΔP2=_4F42d nΔP x

算式中:

_i——第i个窗孔的流量系数,与窗孔的构造有关;

F i——第i个窗孔的面积,m2;

ΔP i——第i个窗孔两侧的压力差,Pa;

d——空气的密度,kg/m3。

取一般构造窗孔的流量系数_1=_2=_4=0.4,依据设

计方案,可以得到F1,F2,F4,h1,h2的数值:F1=0.9×

0.9m2,F2=0.9×0.9m2,F4=0.9×1.8m2,h1= 6.84m,

h2= 4.14m。

代入数值,整理得出:

1.005-ΔP x+0.609-ΔP x= 4.052ΔP x

根据非线性方程组的解法中,不动点迭代数值的压缩映射原

理,导出:

ΔP x=0.494 4.072ΔP x- 4.052ΔP2x-0.098

对上式利用迭代求解得:ΔP x≈0.389Pa。

从而得出自然通风量G= 1.236kg/s,L=1.071m3/s。

换气次数:L=3855.7m3,V≈204m3

N=

L

V

≈19次/小时

自然通风的速度:V=

L

2F4

≈0.330m/s

从计算结果来看,此种农宅夏季白天的自然通风效果不

错,在合理的门窗开启情况下,能保持一定的通风量,达到

自然通风的作用效果,保证室内空气品质I AQ。

通过分析村民调研问卷的回答结果,可以发现:村民对

于夏季气候条件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自然通风和温度适宜这

两个方面。而在夏季白天的气候条件下,上述两点是矛盾的

两个方面:

13建筑学报 2000—12

一方面,自然通风引发的吹风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善人体生物舒适感觉的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促进夏季白天的自然通风;

另一方面,随着自然通风的进行,夏季白天室外温度较高的空气会流入室内,导致室内温度逐渐升高,直到接近于室外温度,这种由于自然通风引起的室内温度升高,存在直接和间接两种不利的后果:直接后果是室内温度的升高,不利于改善人体的生物舒适感觉;间接后果是由于采用了蓄热能力较高的“水桶墙”这一设计策略,“水桶墙”本身随着室内温度的升高会积蓄较多的热量,然后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释放出来,会抵消夜间自然通风造成的降温效果。因此应该控制夏季白天的自然通风。

是重视吹风感,还是重视温度的适宜,必须由使用者结合自身的生物感受,作出选择。

由于夏季主导风向为南或南偏东南,与白天热压通风的方向是相反的。如果在有风的条件下,由于风压作用与热压作用的相互抵消,热压通风的作用效果会比理想状态的估算要小,甚至会完全遵循风压作用的自然通风效果。

4.2 夜间通风计算分析

根据BEE软件模拟分析的结果,可取一定时间段的夏季夜间室外温度为24℃,室内温度为29℃进行分析。

因t内>t外,d内

如果开窗2、3,可能导致自然通风气流流动短路,从而无法流通至最高处的窗户1处。因此,为了利于房间的自然通风,应开启窗户1,关闭2、3,开启窗4、5、6、7、8。t n =29℃,d n= 1.169kg/m3,t w=24℃,d w=1.189kg/m3,设门窗4处内外压差为ΔP x,ΔP x<0。

则ΔP1=ΔP x+gh1(d w-d n)>0

通风达稳态时,有总进风量=总出风量

即2G1=2G4(G i为通过窗洞i的空气量),也即:

_1F12d wΔP1=_4F42d nΔP x

算式中:

_i——第i个窗孔的流量系数,与窗孔的构造有关;

F i——第i个窗孔的面积,m2;

ΔP i——第i个窗孔两侧的压力差,Pa;

d——空气的密度,kg/m3。

取一般构造窗孔的流量系数_1=_4=0.4,依据设计方案,可以得到F1,F4,h1的数值,其中F1=0.9×0.9m2,F4= 0.9×1.8m2,h1= 6.84m。

对上式求解得:ΔP x≈-0.229Pa。

从而得出自然通风量G=0.948kg/s,L=0.797m3/s。

换气次数:L=2869.2m3,V≈204m3

N=L

V

≈14次/小时

自然通风的速度:V=

L

2F4

≈0.246m/s

从计算结果来看,此种生态农宅的夜间热压自然通风状况非常好,能保持一定的通风量,达到自然通风的作用效果,保证室内空气品质IAQ。同时利用文丘里管渐缩断面的变截面效果,增加从卧室方向的引流作用,促进卧室的通风降温效果。

5.张家港生态农宅在热压和

风压综合作用下的通风状况分析

建筑室内的实际气流是在热压和风压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窗洞口两边的压差是热压和风压两种压差的代数和,这两种作用可能是同一方向,也可能是相反方向,需要根据风向和室内外的温度情况来确定。而通过开口的气流量与综合压差的平方根成正比,因此吉沃尼引用J.B.迪克的研究结果,指出“即使二者的作用方向一致,通过窗洞口的气流量也仅比在较大的一种力单独作用下所产生的气流量稍多一些(最多达40%)。〔8〕”

由于夏季主导风向为南或南偏东南,与夜间热压通风的方向完全一致。因此在有风的条件下,风压作用会促进热压作用,增强夜间自然通风效果,加强自然通风对二层、三层卧室的引流效果,促进整个生态农宅的夜间降温效果。

因为风压的作用涉及建筑物外部空气紊流绕流问题,很难对风压作用下的室内通风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但是遵循各种已知的风洞实验的结果,可以进行定性的分析〔9〕。如果定性分析,综合考虑风压的影响,文丘里管渐缩断面对卧室通风引吸的作用更加明显(图6)。

(本文根据笔者博士论文的一部分内容修改而成,感谢栗德祥教授的指导。张家港生态农宅是吴良镛教授、尹稚教授主持的张家港生态村规划设计的子课题,感谢二位教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江亿教授在热工方面的帮助。)

注 释

〔1〕B.吉沃尼.人·气候·建筑,陈士駘译,王建瑚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第228页。

〔2〕参见湖南大学,同济大学,太原工学院编.工业通风.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3〕F athy H.Natu ral Energy and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principles and examples w ith reference to hot arid cl imates.书中参考英国伦敦建筑学院的研究结果。

〔4〕Olgyay V.Des ign w ith Climate:biocl imatic approach to architectural regional ism.第98页。

〔5〕例如,处于干热地域的埃及、伊拉克、巴基斯坦等地,为了遮阳,具有较高的建筑密度。这导致了建筑物相互之间对气流的遮挡,为了满足建筑的自然通风需求,很多乡土建筑中利用“捕风窗”

或者“风塔”,作为自然通风的来源:利用建在建筑物顶部、迎向夏季主导风向的轻质片状构筑物,或者独立的高塔,兜住高处的气流,将其引导入建筑中。在引导的过程中,适当地加湿和降温。

〔6〕参见清华大学热能系江亿教授“空调系统模拟”课程论文(未发表):夏季室内夜间充分的自然通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白天极值室内温度的效果。

〔7〕Givoni https://www.360docs.net/doc/816756942.html,fort,climate analys is and building design guidel ines.In:Energy and Building,1992,18:11~23.

〔8〕B.吉沃尼.人·气候·建筑,陈士駘译,王建瑚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第252页。

〔9〕参见Fathy H.Natural Energy and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principles and examples with reference to hot arid cl imates.第52页~第61页。Ol gyay V.Des ign w ith Cl imate:biocl imatic approach to architectural regional is m.第103页。参见湖南大学,同济大学,太原工学院编.工业通风.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第168页。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收稿时间:2000年10月〕

14

建筑学报 2000—12

通风计算公式

. ... .. 矿井通风参数计算手册 2005年九月 前言 在通风、瓦斯抽放与利用、综合防尘的设计及报表填报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一些计算,计算过程中经常要查找设计手册、规程、细则、文件等资料,由于资料少,给工作带来不便,为加强通风管理工作,增强“一通三防”理论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根据现场部分技术管理人员提出的要求,结合日常工作需要,参考了《采矿设计手册》,《瓦斯抽放细则》、《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瓦斯抽放手册》,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矿安全读本等资料,编写了通风计算手册,以便于通风技术管理人员查阅参考,由于时间伧促,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给预批评指证。 2005年9月 . .. .c

编者

目录 一、通风阻力测定计算公式 (1) 二、通风报表常用计算公式 (7) 三、矿井通风风量计算公式 (10) 四、矿井通风网路解算 (24) 五、抽放参数测定 (16) 六、瓦斯抽放设计 (24) 七、瓦期泵参数计算 (26) 八、瓦斯利用 (27) 九、综合防尘计算公式 (28) 十、其它 (30) 通风计算公式 一、通风阻力测定计算公式 1、空气比重(密度)ρ A:当空气湿度大于60%时 P(kg/m3) ρ=0. 461 T 当空气湿度小于60%时

ρ =0. 465T P (1-0.378 P P 饱 ?) (kg/m 3) P~大气压力(mmHg) T~空气的绝对温度 (K) ?~空气相对湿度 (%) P 饱~水蒸气的饱和蒸气压(mmHg ) B : 当空气湿度大于60%时 ρ =0. 003484 T P (kg/m 3) 当空气湿度小于60%时 ρ =0. 003484 T P (1-0.378P P 饱?) (kg/m 3) P~大气压力(pa) T~空气的绝对温度 (K) ?~空气相对湿度 (%) P 饱~水蒸气的饱和蒸气压(pa ) 2、井巷断面(S ) A :梯形及矩形断面 S=H ×b (m 2) B :三心拱 S= b ×(h+0.26b) (m 2) C :半圆形 S= b ×(h+0.39b) (m 2) 式中

建筑节能浅析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建筑节能浅析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建筑节能——浅析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摘要:建筑的自然通风对人类健康和建筑节能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可利用建筑物内部贯穿多层的竖向空腔—如楼梯间、中庭、拔风井等满足进排风口的高差要求,并在顶部设置可以控制的开口,将建筑各层的热空气排出,达到自然通风的目的。热压式自然通风更能适应常变和不良的外部风环境,通过建筑竖井、烟囱、屋顶、双层维护结构等手段实现和加强建筑内部自然通风,有效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建筑内部自然通风设计是与气候、环境、建筑融为一体的整体式设计。 关键词:自然通风;生态;热压;漏斗效应;热舒适性 风是人类生存空间中的生态因子,它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污染,提高了室内空气品质和人体的舒适感觉,为居住者和使用者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在炎热地区的建筑中,自然通风降低室温,驱除异味,保持房间空气新鲜,是实现生态建筑的重要手段。 一.自然通风的原理: 在建筑中,自然通风主要是靠建筑物的一些开口(门,窗等)和空间组织〔过道,中庭,天井等)来实现的,如果建筑物的开口两侧存在压力

差⊿p,空气就会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产生流动,空气流过此开口时所受到的动力也就等于⊿p。 ⊿p=ξvρ/2 其中:v一空气流过窗孔时的流速;ρ一空气的密度;ξ一窗孔的局部阻力系数。 形成这种压力差主要有风压和热压两种方式,两种作用都有着不同的机理与作用方式,建筑物的通风效果却往往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热压作用下自然通风的应用 人们利用自然通风主要是利用其两大功能:一是通风换气,改善室内空气品质;一是利用自然通风解决夏季或过渡季节的热舒适性问题,取代或部分取代空调。目前热压作用下自然通风在一些建筑物中的应用如下: 1.利用”竖井”实现自然通风,改变建筑物内部气候 一般来说作为共享空间的中庭就能起到”竖井”的职能,这种中庭一般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让太阳射入中庭,加热中庭内的空气,使上下

通风量计算公式

通风量计算公式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通风量的计算: 系统通风量=房间容积*换气次数 ◆通风系统设计要求: *当有害气体和蒸汽的密度比空气小,或在相反情况下但会形成稳定上升气流时,宜从房间上部地带排出所需风量的2/3,从下部地带排出1/3。 *当有害气体和蒸汽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会形成稳定上升气流时,宜从房间上部地带排出所需风量的1/3,从下部地带排出2/3。 *进、排风口同侧时,排风口宜高于进风口6m,进、排风口在同侧同一高度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 *当排出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或蒸汽时,其风口上缘距顶棚应小于。 *在整个控制空间内,尽量使室内气流均匀,减少涡流的存在,从而避免污染物在局部地区积聚。 ◆各场所每小时通风换气次数表:

◆各场所通风换气次数表: *厨房通风设计 公共建筑厨房通风量应按照设备散热、湿量和送、排风温差计算,同时要考虑排气罩最小风量和罩口风速,在不具备计算条件时按换气次数估算。进风量为排风量的80%~90%。 总排风量的65%由局部排气罩排出,35%由厨房全面换气排风口排出。 厨房通风换气次数: *汽车库通风设计 1.通风换气次数(汽车为单层停放)计算换气量时,层高大于3m按3m计算 2.按停车数量(汽车有双层停放)进风量一般为排风量的80~85% 地下汽车库面积超过2000㎡时,应设机械排烟系统,排风量按6次/h换气计算。

车库的进、排风机宜采用多台并联或变频风机,结合排烟系统可采用双速排烟风机。 通风管道和通风设备内的推荐风速 m/s

变电站设备用房通风量计算

全面排风消除室内余热的通风量计算公式: 0.28av Q L c t ρ=??(1) L——通风换气量(m 3/h ); Q——室内显热发热量(W ); t p ——室内排风设计温度(℃); t s ——送风温度(℃); 1、主变 (油浸式不考虑散热器)主变散热量:74kW (单台容量) 送风温度取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6.6℃,空气密度1.179kg/m 3; 进风与排风温差不超过15℃,且夏季排风温度不超过45℃,故取排风设计温度:40℃,空气密度1.128kg/m 3; 平均密度:1.1535kg/m 3 代入式(1): 37400016928.95m /h 0.28 1.1535 1.01(4026.6) L ==???-事故排风换气次数:10次/h ,单个主变容积2244m 3,则事故排风量:22440m 3/h;风机选型: 每个主变压器室选用2台屋顶轴流风机,单台风机风量(考虑10%的余量):按照事故风量选型。 风机性能参数:12900m 3/h ,全压115Pa ,功率0.75Kw ,噪音65dB (RASNo.800,转速560) 风机重量:109kg 。 屋顶留洞:870mm*870mm ,基础高度300mm ,风机底座1030x1030 风机共6台,每个主变压器室屋顶设两台。 进风百叶面积(每个主变): 室外平均风速:3.5m/s ,总风量22440m 3/h ,50%遮挡系数,则进风百叶总面积: 3.56m 21000*2000(2个) 2、站用变 散热量:8.662kW 各设计参数同主变; 386621981.6m /h 0.28 1.1535 1.01(4026.6) L ==???-事故排风换气次数:10次/h ,单个主变容积306.25m 3,则事故排风量: 3062.5m 3/h ;风机选型: 每个站用变用1台屋顶轴流风机,按事故排风量选型,单台风机风量(10%余量):3368.75m 3/h 。 风机性能参数:4300m 3/h ,全压91Pa ,功率0.25kW ,噪音57dB ,,转速720。屋顶留洞:570mm*570mm ,基础高度300mm ,风机底座705x705,(RASNo.500,

建筑中庭热压自然通风设计研究

建筑中庭热压自然通风设计研究 摘要:中庭热压自然通风设计是中庭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需要建筑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解决。其中,通风换气量的大小和中和面的位置是关键的考虑因素。对于后者而言,设计不当会出现中庭热空气在高处倒灌进入功能房间的情况发生,严重影响高层房间的热环境。本文将利用流体网络方法,将中庭热压自然通风问题简化为一个流体网络问题,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对影响中庭热压自然通风换气量以及中和面位置迁移的各个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指导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关键词:中庭热压自然通风中和面 1.引言 自1967年约翰波特曼在亚特兰大的海特摄政旅馆首次引入现代意义上的中庭建筑形式之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建造中庭的热潮,在各种类型的公共建筑中都出现了中庭[1]。中庭作为公共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其构成的共享空间具有某种开放感和自由感,使得室内空间具有室外感,迎合了人们热爱自然的天性,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庭通常具有不同于一般建筑形式的特点:大体量、高容积以及大面积的玻璃屋顶或者玻璃外墙,如何维持中庭良好的物理环境成为建筑师和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共同协商解决的问题。 中庭有两种明显的气候控制特点:温室效应和烟囱效应。温室效应是由于太阳的短波辐射通过玻璃温暖室内建筑表面,而室内建筑表面的波长较长的二次辐射则不能穿过玻璃反射出去,因此中庭获得和积蓄了太阳能,使得室内温度升高。烟囱效应是由于中庭较大的得热量而导致中庭和室外温度不同而形成中庭内气流向上运动。 为了维持中庭良好的物理环境,应针对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气候控制方式。冬季:白天应充分利用温室效应,并使得中庭顶部处于严密封闭状态,夜晚利用遮阳装置增大热阻,防止热量散失。夏季:应采取遮阳措施,避免过多太阳辐射进入中庭,同时应利用烟囱效应引导热压通风,中庭底部从室外进风,从中庭顶部排出。同时注意,要避免室外新风通过功能房间进入中庭,否则将导致该功能房间新风量增大而导致冷负荷大幅度增加。过渡季:当室外温度较低时(如低于25°C 时候),则应充分利用中庭的烟囱效应拔风,带动各个功能房间自然通风,及时带走聚集在功能房间室内和中庭的热量。 在中庭热压自然通风设计中,换气量和中和面的位置是其中关键的考虑因素,尤其对于后者而言,设计不当会导致中庭热空气在高处倒灌进入主要功能房间的情况发生,严重影响高层房间的热环境。本文将利用流体网络方法,将中庭热压自然通风问题简化为一个流体网络问题,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对影响中庭热压自然通风换气量以及中和面迁移的各个因素(如开窗高度、面积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能提出指导建筑中庭自然通风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2.数学模型

通风计算公式

矿井通风参数计算手册 2005年九月 前言 在通风、瓦斯抽放与利用、综合防尘的设计及报表填报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一些计算,计算过程中经常要查找设计手册、规程、细则、文件等资料,由于资料少,给工作带来不便,为加强通风管理工作,增强“一通三防”理论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根据现场部分技术管理人员提出的要求,结合日常工作需要,参考了《采矿设计手册》,《瓦斯抽放细则》、《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瓦斯抽放手册》,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矿安全读本等资料,编写了通风计算手册,以便于通风技术管理人员查阅参考,由于时间伧促,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给预批评指证。 月9年2005 者编 目录 一、通风阻力测定计算公式 (1) 二、通风报表常用计算公式 (7) 三、矿井通风风量计算公式 (10) 四、矿井通风网路解算 (24)

五、抽放参数测定 (16) 六、瓦斯抽放设计 (24) 七、瓦期泵参数计算 (26) 八、瓦斯利用 (27) 九、综合防尘计算公式 (28) 十、其它 (30) 通风计算公式 一、通风阻力测定计算公式 1、空气比重(密度)?A:当空气湿度大于60%时 P3 (kg/m) =0. 461 ?T时60%当空气湿度小于 ?PP3) (1-0.378 (kg/m) =0. 465饱?TP P~大气压力(mmHg) T~空气的绝对温度(K) ~空气相对湿度(%) ?P~水蒸气的饱和蒸气压(mmHg)饱B:当空气湿度大于60%时P3) (kg/m =0. 003484 ?T当空气湿度小于60%时 ?PP3) =0. 003484 (kg/m(1-0.378) 饱?TP P~大气压力(pa) T~空气的绝对温度(K) ~空气相对湿度(%) ?P~水蒸气的饱和蒸气压(pa)饱2、井巷断面(S) A:梯形及矩形断面 2) (m b S=H×B:三心拱 2) (m S= b×(h+0.26b)

排烟系统计算公式

排烟系统计算公式 001/已知排烟风机风量是22000CMH,275Pa,3Kw,排烟口为2个, 尺寸是1000*500,请问风口风速是多少? 2011-10-3117:06qinge_2003|分类:工程技术科学|浏览2356次 如果换成800*500风口,风速相差多少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分享到: 举报|2011-11-0118:00网友采纳 风口风速为:22000÷3600÷2÷0.5(风口面积)=6.11m/s,如果换成800*500,则为22000÷3600÷2÷0.4(风口面积)=7.64m/s

A——风管截面积,单位:㎡; v——管内风速,单位:m/s。 004/知道了风机的风量和风口怎么计算风管的大变小以及长度 2013-12-2114:18137****5107|分类:数学|浏览495次 如:风机是37kw/29000~37000的风量、吸风口是直径550,主管道的总是50米,有37个直径120吸风口!550的吸风口要变多大的管道?变多少节才能保证120的吸风口的风量一样?求解(写公式、一定要说明公式的符号代表什么?、举例) 我有更好的答案 分享到: 2013-12-2116:36提问者采纳 Q=3600A·v Q——风量吗,单位:m3/h; A——风管截面积,单位:㎡; v——管内风速,单位:m/s。 3600——小时(h)和秒(s)的换算常数。 不知道你的系统是用来做什么的!如果是通风(消防排风、送风,油烟排风),主风管风速一般取8~12m/s,支管风速一般取6~8m/s

;如果是空调管道,主风管风速一般取6~10m/s,支管风速一般取4 ~6m/s;如果是除尘,就得考虑颗粒或粉尘的比重,一般主风管风速在16m/s以上,支管风速一般取18m/s以上。 至于风管怎么变,每节多大管径,都得看你现场管路布置和风口位置等,真的没法帮你! 至于550m3/h、120m3/h风口要多大,也得看你的系统是用来做什么的! 其实,利用公式,你自己也会计算,这里就不帮你做了! 譬如,风量1800m3/h的风管,管内风速取8m/s,则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出风管的截面积需要多大! 套公式即: 1800=3600×A×8 j计算得,A=0.0625㎡。 如果我们用250×250mm的风管,刚好! 005/根据风速和风量如何求风机的功率 2009-11-2813:19yanyanxinyuhan|分类:学习帮助|浏览1880次 我有更好的答案 分享到: 2009-11-2813:38网友采纳

自然通风技术概述

自然通风技术概述 自然通风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通风方式,它具有节能、改善室内热舒适性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优点,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赖以调节室内环境的原始手段。在空调技术得以普及,机械通风广泛应用的今天,迫于节约能源、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双重压力下,全球的科学家开始重新审视自然通风技术。 自然通风在实现原理上有利用风压、利用热压、风压与热压相结合以及机械辅助通风等几种形式。现代人类对自然通风的利用已经不同于以前开窗、开门通风,而是综合利用室内外条件来实现。如根据建筑周围环境、建筑布局、建筑构造、太阳辐射、气候、室内热源等,来组织和诱导自然通风。在建筑构造上,通过中庭、双层幕墙、风塔、门窗、屋顶等构件的优化设计,来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采用自然通风取代空调制冷技术至少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实现了被动式制冷。自然通风可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改善室内热环境。二是可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带走潮湿污浊的空气,有利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自然通风的实现方式 建筑中常用的自然通风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在具有良好的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在我国大量的非空调建筑中,利用风压促进建筑的室内空气流通,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处理手段。风洞试验表明:当风吹向建筑时,因受到建筑的阻挡,会在建筑的迎风面产生正压力。同时,气流绕过建筑的各个侧面及背面,会在相应位置产生负压力。风压通风就是利用建筑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的压力差实现空气的流通。压力差的大小与建筑的形式、建筑与风的夹角以及建筑周围的环境有关。当风垂直吹向建筑的正立面时,迎风面中心处正压最大,在屋角和屋脊处负压最大。另外,伯努利流体原理显示,流动空气的压力随其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形成低压区。依据这种原理,可以在建筑中局部留出横向的通风通道,当风从通道吹过时,会在通道中形成负压区,从而带动周围空气的流动,这就是管式建筑的通风原理。通风

地下车库通风与排烟系统设计方法步骤整理总结

地下车库通风与排烟系统设计方法步骤整理总结 规范的适应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大量兴建高层建筑及住宅小区,设计中都设有地下车库。从平战结合考虑,这些地下室平时一般用作高低压配电室、泵房、水池、制冷机房等设备用房和地下汽车库,而战时兼作二等人员掩蔽所的五~六级人防工程使用。根据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及《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版)的相关规定,对住宅小区及高层民用建筑所属的汽车库及人防地下车库,均应按现行《汽车库、停车库、修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的要求进行平时的通风排烟设计。 随着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全面和强制推行,地下车库的通风设计还必须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的有关规定。 车库的通风量计算 由于缺乏准确的计算资料,工程实际中对车库通风量多采用估算的方法。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第4.4.2条规定: 一般地下停车库汽车为单层停放,采用机械通风系统时,机械排风量可按换气次数计算:“ 1)当层高小于3m时,按实际高度计算换气体积;当层高大于或等于3m,按3m高度计算换气体积。 2)商业建筑停车库汽车出入频率较大时,换气次数按6次/h;汽车出入频一般时,换气次数按5次/h;住宅建筑停车库汽车出入频率较小时,换气次数按4次/h。” 车库的通风系统的布置 1、车库通风机一般风量较大,风压较小,故都采用离心风机。由于风机运行时间长,全年不停,从节能考虑应选择运行效率高的风机,在工程中常采用双速混流风机代替离心风机。 2、车库通风要求有全面均匀的机械排风装置,并尽量利用车库出入口车道及外窗自然进风;为保证此进风方式气流组织的合理性,在设计排风、排烟系统时,应将排风口、排烟口布置在远离车库出入口处,以防止气流短路。 车库自然补风量可按车道出入口断面风速0.5~1.0m/s进风速度计算。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车道出入口的防火分区,应设置机械进风系统。总进风量按不小于总排风量的50%(宜按80-85%)计算。车库排风量应大于进风量,以便场内有一定的负压,防止场内空气流入与之相邻的房间。 由于车辆尾气(主要是CO)比空气轻,再加上汽车发动机的发热,废气易滞留在上部;而汽车引擎空转时在下部排气,同时汽油蒸汽比空气重,因此,在废气未及扩散就能从下部直接排除则为上策。所以原来的设计规范及技术措施均要求排气口宜上、下分散布置,下部排除2/3,上部排除1/3。由于受车库建筑结构的限制,工程实际中,车库排风口均集中布置在停车位上部,下部排风口已取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第5.3.39条规定: “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的排风系统,宜与机械排烟系统相结合,自车库外部至排风的气流流场应设计合理。排风系统风管宜在车库上部布置,排风风管按干管方式布置,不宜设计大量排风支管;采用双速风机时,应视风机低速运行的噪声值,决定是否配置消声装置。” 这条规定,为简化车库通风系统布置设计,合理节省造价,提供了依据,可作为其它地区工程设计参考。 车库通风系统的设计 民用建筑及住宅小区人防地下室汽车库通风系统 包括:战时人防通风系统,汽车库平时送风、排风系统,消防排烟、排烟补风系统。 战时人防通风系统及消防排烟、排烟补风系统是专用系统,只有在战时或火灾发生的非常时期才投入运行,平时仅需实行定期检修、保养。为节约投资,节省建筑空间,便于维护、管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通常情况下,宜采用部分系统兼用的设计方案。 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规范规定,各通风系统设备、管道配件等技术要求不同,风量计算依据各异,相差悬殊(见表1),这些差别给系统的兼用设计和运行管理带来了一些困难。

(重要)太阳能烟囱增强热压自然通风的计算研究

第24卷 第2期 西 安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V ol124 N o12 2004年6月 JOURNA L OF XIπAN I NSTIT UTE OF TECH NO LOGY June 2004 文章编号: 100025714(2004)022******* 太阳能烟囱增强热压自然通风的计算研究Ξ 赵平歌 (西安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西安710032) 摘 要: 本文对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太阳能烟囱在多种情况下,气流的温 度场和速度场分布,从而得出通风量与烟囱高度、进风口面积、出风口面积、加热面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通 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利用太阳能烟囱增强自然通风效果. 关键词: 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通风量 中图号: T U834.35 文献标识码: A Numerical study of enhanced stack ventilation of solar energy chimney ZH AO Ping-g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X i’an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X i’an710032,China) Abstract: The m odel of natural ventilation of s olar energy chimney is studied by simulation.The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and velocity fields of the air flow at different situation are analyzed.Based on the analysis,the relationship of flow rate with s ome parameters,such as the height,inlet section,outlet section and heated area of the chimney is established.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natural ventilation can be improved by rational design of s olar energy chimney. K ey Words: s olar energy chimney;natural ventilation;flow rate 引言 近年来,随着能源消耗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提出,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利用自然通风既可以满足房间一定的舒适性要求,又可以节约设备和运行费用以及维修费用,同时能够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环境.因此,欧美很多国家以及我国的建筑工程师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建筑通常意义上的自然通风指的是通过有目的的开口,在风压和热压作用下产生空气流动.而由室内外空气密度差引起的热压自然通风即所谓的“烟囱效应”.太阳能烟囱就是利用太阳热增大烟囱内外温差而增加浮力效应,以达到增强室内通风风量降低室温的目的.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太阳能烟囱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从理论上,实验方法上,以及模拟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如何提高太阳辐射热的吸收以及对流换热特性的研究,而对于烟囱本身的优化设计研究较少,能够用于工程设计的资料不多,因而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为太阳能烟囱内的空气流动,重点是针对太阳能烟囱在不同受热面和不同开口位置及开口度影响下产生的自然通风量进行对比研究,建立开口度、温差、受热面等因素与通风量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确定优化结构尺寸,从而对应用热压自然通风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Ξ收稿日期:2003207201 作者简介:赵平歌(1973-),女(汉族),西安工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 1.1 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 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 1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2 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 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 4 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 1.3 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 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2 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 3 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4 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 5 中庭; 6 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 7 汽车库。 1.4

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 2 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 3 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1.6 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若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在吊顶等专用空间内,空间四周的围护结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风机周围应有大于600mm的操作空间。若风机设在屋面上,应有防护措施,防止雨水、虫、鸟等异物等进入。 1.7 防烟与排烟管道在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2.0m范围内的风管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以保证火灾时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正常工作。 1.8 机械加压送风管道和用于机械排烟的补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分区或其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当必须穿越时,应在穿过处设置防火阀,加压送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为70℃,补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可为280℃。 1.9 防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宜布置在室外排烟口的下方,且高差不宜小于 3.0m;当水平布置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09年最新修订防排烟设计规范(修订稿) 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 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 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 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 1.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

一、自然通风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一、自然通风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自然通风是在压差推动下的空气流动。根据压差形成的机理,可以分为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和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图1-1示意了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的形成过程。当有风从左边吹向建筑时,建筑的迎风面将受到空气的推动作用形成正压区,推动空气从该侧进入建筑;而建筑的背风面,由于受到空气绕流影响形成负压区,吸引建筑内空气从该侧的出口流出,这样就形成了持续不断的空气流,成为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图1-2示意了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的形成过程。当室内存在热源时,室内空气将被加热,密度降低,并且向上浮动,造成建筑内上部空气压力比建筑外大,导致室内空气向外流动,同时在建筑下部,不断有空气流入,以填补上部流出的空气所让出的空间,这样形成的持续不断的空气流就是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图1-1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图1-2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根据进出口位置,自然通风可以分为单侧的自然通风和双侧的自然通风。图1-1就是双侧自然通风系统示意图,而图1-2表示的是单侧的自然通风形式。 由于自然通风系统运行的动力来自于自然界的自然过程,因此该技术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免费的自然冷却技术,在旧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空调技术和产品日益发展以后,该技术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但是,上个世纪发生的能源危机和全球环境危机后,集合低能耗、高环境价值的自然通风技术作为重要的生态建筑技术之一受到广泛关注。关于其运行机理[1]的研究和建筑设计的实践[2,3]报道非常丰富,特别是在示范性生态建筑中,自然通风更是一种重要手段。下图1和图2是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主持设计、建设的生态示范办公

楼,图2给出了利用太阳能增强热压形成自然通风的烟囱外形图。 图1 上海辛庄生态示范办公楼全景 图2 上海辛庄生态示范办公楼自然通风烟囱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地面交通和建筑之间的日益融合,自然通风技术能否再度成为城市生态建筑的主流则需要讨论。

热压

热压、风压 自然通风是在自然压差作用下,使室内外空气通过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孔口流动的通风换气。 根据压差形成的机理,可以分为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以及热压和风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1)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是由于室内外空气温度不同而形成的重力压差。如图7-1所示。这种以室内外温度差引起的压力差为动力的自然通风,称为热压差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作用产生的通风效应又称为“烟囱效应”。“烟囱效应”的强度与建筑高度和室内外温差有关。一般情况下,建筑物愈高,室内外温差越大,“烟囱效应”愈强烈。 (2)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当风吹过建筑物时,在建筑的迎风面一侧压力升高了,相对于原来大气压力而言,产生了正压;在背风侧产生涡流及在两侧空气流速增加,压力下降了,相对原来的大气压力而言,产生了负压。 建筑在风压作用下,具有正值风压的一侧进风,而在负值风压的一侧排风,这就是在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通风强度与正压侧与负压侧的开口面积及风力大小有关。如图7-2 。

(3)热压和风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与风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可以简单地认为它们是效果叠加的。设有一建筑,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当只有热压作用时,室内空气流动如图7-1所示。当热压和风压共同作用时,在下层迎风侧进风量增加了,下层的背风侧进风量减少了,甚至可能出现排风;上层的迎风侧排风量减少了,甚至可能出现进风,上层的背风侧排风量加大了;在中和面附近迎风面进风、背风面排风。 建筑中压力分布规律究竟谁起主导作用呢?实测及原理分析表明:对于高层建筑,在冬季(室外温度低)时,即使风速很大,上层的迎风面房间仍然是排风的,热压起了主导作用;高度低的建筑,风速受临近建筑影响很大,因此也影响了风压对建筑的作用。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与风向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风向的转变,原来的正压区可能变为负压区,而原来的负压区可能变为正压区。风向是不受人的意志所能控制的,并且大部分城市的平均风速较低。因此,由风压引起的自然通风的不确定因素过多,无法真正应用风压的作用原理来设计有组织的自然通风。

防排烟系统调试方法

防排烟系统调试方法 防排烟系统在建筑工程中采用越来越普遍,在此介绍一下防排烟系统的调试方法,具体如下: 1、正压送风系统 (1)、楼梯间正压送风系统 风机启动后,全部风口自动开启。由于楼梯间正压送风口不可调节,所以不必考虑每个风口的风量平衡,进行检测时,首先测量每个风口的风量,然后相加,所得的总和就是系统总风量,把它与设计要求对比,若能达到系统设计风量的90%以上,就可认定合格。另外,还应测量风机的风量。测量风机吸入端和压出端风量,当风量差不大于5%时,求出它们的平均值,该值就是风机的实测风量。比较风机的实测风量和系统实际风量,就能够看出风道是否存在明显漏风现象。最后是测量风机全压,它等于进出口全压差。 (2)、前室正压送风系统 应根据设计系统中每层风口的有效面积占总风量的百分比来确定。由于前室正压送风口不可调节,所以不必考虑每层风口的风量平衡,假如设计每层的风口的有效面积占总风量的1/3,那么开启任意相邻三层前室的风口,它们的风量和如果能达到系统设计风量的90%以上,就可认定合格。实际检测时应重点测试系统最远端三层的风口。风机的风量和全压的检测方法与楼梯间正压送风系统相同。

3)、避难层正压送风系统 此类系统火灾时所有风口同时开启,它的风口运行控制方式与楼梯间正压送风系统基本相同,因此该类系统的总风量、风机风量、全压检测方法与楼梯间正压送风系统相同。 2、走廊排烟系统 系统设计风量按最大走廊面积120m3/h.m2,每层风口风量按最大走廊面积60m3/h.m2计算。由于每层排烟口都不可调节,所以不必考虑每层风口的风量平衡。也就是说开启任意两层走廊的排烟口,它们的风量综合如果能够达到系统设计风量的90%以上就可以认定合格,实际检测时应重点测试系统最远端两层的风口。风机的风量和全压的检测方法与楼梯间正压送风系统相同。 3、地下室排风兼排烟系统 首先打开所有分区的排烟口,测量各个风口的风量,然后相加算出每个风趣的风量,列出各分区风量与规定值(按每个防烟分区排烟量不小于60m3/h.m2计算,地下车库可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计算)的壁纸,比值最小的两个分区为最不利分区,关闭其它分区的排烟口,测量这两个最不利分区内各个风口的风量,然后相加,所得结果不低于两分区规定值总和的90%,即可认为合格。另外,采用同样的方法测量面积最大的两个分区的风量,然后判断它们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以上两项都符合要求,该系统即合格。

全面通风量公式推导

(1)室内存在有害物发散源(The Source of Harmful Contaminant Existed Indoor) ① 排放模型及微分方程(Exhaust Model and Differential Equation ) 为分析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与通风量之间的关系,先研究一种理想的情况,假设有害物在室内均匀散发(室内空气中有害物浓度分布是均匀的)、有害物质散发出来后立即散布于整个室内、稀释过程处于稳定状态(即通风时间足够长)、送风气流和室内空气的混合在瞬间完成、送排风气流是等温的。在这种假设条件下,建立如图2-8所示的室内有害物排放模型,在体积为V f 的房间内,有害物源每秒钟散发的有害物量为x ,通风系统开动 前室内空气中有害物浓度为y 1,通风风量为L(m 3/s),入风的有害物浓度为y 0(g/m 3),排风的有害物浓度为y(g/m 3)。室内得到的有害物量与从室内排出的有害物量之差应等于房 间内增加(减少)的有害物量,即: y V Lyd x Ly f d d d 0=-+τττ (2-1) 式中:L ——全面通风量,m 3/s; y 0——送风空气中有害物浓度,g/m 3; x ——有害物散发量,g/s y ——在某一时刻室内空气中有害物的浓度,g/m 3 V f ——房间的体积, m 3 ; d τ——某一段无限小的时间间隔,s dy ——在d τ时间内房间内浓度的增量,g/m 3 。 ② 排放微分方程式的求解(The Solution of Exhaust Differential Equation) 式(2-1)称为全面通风的排放基本微分方程式。它反映了任何瞬间室内空气中有害物浓度y 与全面通风量L 之间的关系。对式(2-1)进行变换得: Ly x Ly dy V d f -+= 0τ (2-2) 由于常数的微分为零,式(2-2)可改写为: 00d ()d 1f Ly x Ly V L Ly x Ly τ+-=- ?+- (2-3) 如果在τ秒钟内,室内空气中有害物浓度从y l 变化到y 2,那么 图2-8室内有害物排放模型 Fig 2-8 Exhaust model of harmful contaminant existing indoor

热压通风

建筑中庭热压通风原理 中庭热压自然通风设计是中庭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需要建筑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解决。其中,通风换气量的大小和中和面的位置是关键的考虑因素。对于后者而言,设计不当会出现中庭热空气在高处倒灌进入功能房间的情况发生,严重影响高层房间的热环境。本文将利用流体网络方法,将中庭热压自然通风问题简化为一个流体网络问题,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对影响中庭热压自然通风换气量以及中和面位置迁移的各个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指导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中庭热压自然通风中和面 1.引言 自1967年约翰波特曼在亚特兰大的海特摄政旅馆首次引入现代意义上的中庭建筑形式之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建造中庭的热潮,在各种类型的公共建筑中都出现了中庭[1]。中庭作为公共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其构成的共享空间具有某种开放感和自由感,使得室内空间具有室外感,迎合了人们热爱自然的天性,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庭通常具有不同于一般建筑形式的特点:大体量、高容积以及大面积的玻璃屋顶或者玻璃外墙,如何维持中庭良好的物理环境成为建筑师和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共同协商解决的问题。 中庭有两种明显的气候控制特点:温室效应和烟囱效应。温室效应是由于太阳的短波辐射通过玻璃温暖室内建筑表面,而室内建筑表面的波长较长的二次辐射则不能穿过玻璃反射出去,因此中庭获得和积蓄了太阳能,使得室内温度升高。烟囱效应是由于中庭较大的得热量而导致中庭和室外温度不同而形成中庭内气流向上运动。 为了维持中庭良好的物理环境,应针对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气候控制方式。冬季:白天应充分利用温室效应,并使得中庭顶部处于严密封闭状态,夜晚利用遮阳装置增大热阻,防止热量散失。夏季:应采取遮阳措施,避免过多太阳辐射进入中庭,同时应利用烟囱效应引导热压通风,中庭底部从室外进风,从中庭顶部排出。同时注意,要避免室外新风通过功能房间进入中庭,否则将导致该功能房间新风量增大而导致冷负荷大幅度增加。过渡季:当室外温度较低时(如低于25°C时候),则应充分利用中庭的烟囱效应拔风,带动各个功能房间自然通风,及时带走聚集在功能房间室内和中庭的热量。 在中庭热压自然通风设计中,换气量和中和面的位置是其中关键的考虑因素,尤其对于后者而言,设计不当会导致中庭热空气在高处倒灌进入主要功能房间的情况发生,严重影响高层房间的热环境。本文将利用流体网络方法,将中庭热压自然通风问题简化为一个流体网络问题,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对影响中庭热压自然通风换气量以及中和面迁移的各个因素(如开窗高度、面积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能提出指导建筑中庭自然通风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2.数学模型

通风网络解算

第五章通风网路中风量的分配 一、教学内容: 1、矿井通风网路图的相关术语; 2、矿井通风网路图的绘制; 3、矿井通风网路的基本形式与特性; 4、风量分配基本定律; 5、复杂通风网路解算方法及计算机解算通风网路软件介绍。 二、重点难点: 1、矿井通风网路图的绘制原则与方法; 2、矿井通风网路的基本形式与特性; 3、风量分配基本定律。 三、教学要求: 1、了解矿井通风网路图的相关术语; 2、了解复杂通风网路解算方法及计算机解算通风网路软件应用; 3、掌握矿井通风网路图的绘制方法; 4、掌握矿井通风网路的基本形式与特性(串联、并联、角联); 5、掌握风量分配基本定律。

第一节通风网路及矿井通风网路图 一、通风网路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1.分支 分支是指表示一段通风井巷的有向线段,线段的方向代表井巷风流的方向。每条分支可有一个编号,称为分支号。如图5-1中的每一条线段就代表一条分支。用井巷的通风参数如风阻、风量和风压等,可对分支赋权。不表示实际井巷的分支,如图5-1中的连接进、回风井口的地面大气分支8,可用虚线表示。 图5-1 简单通风网路图 2.节点 节点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分支的交点。每个节点有唯一的编号,称为节点号。在网路图中用圆圈加节点号表示节点,如图5-1 中的①~⑥均为节点。 3.回路 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分支首尾相连形成的闭合线路,称为回路。单一一个回

路(其中没有分支),该回路又称网孔。如图5-1 中,1-2-5-7-8、2-5-6-3和4-5-6等都是回路,其中4-5-6是网孔,而2-5-6-3不是网孔,因为其回路中有分支4。 4.树 由包含通风网路图的全部节点且任意两节点间至少有一条通路和不形成回路的部分分支构成的一类特殊图,称为树;由网路图余下的分支构成的图,称为余树。如图5-2所示各图中的实线图和虚线图就分别表示图5-1的树和余树。可见,由同一个网路图生成的树各不相同。组成树的分支称为树枝,组成余树的分支称为余树枝。一个节点数为m,分支数为n的通风网路的余树枝数为n -m+1。 图5-2 树和余树 5.独立回路

通风基本知识

通风基本知识 一、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一种比较经济的通风方式,它不消耗动力,可以获得巨大的通风换气量。例如在某些平炉车间和轧钢车间,余热量较大的热车间常用自然通风进行全面换气,降低室内空气温度。自然通风换气量的大小与室外气象条件密切相关,难以人为地进行控制。自然通风除了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全面通风外,某些热设备的局部排气系统也可以采用自然通风。 1、自然通风的作用原理 a、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b、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2、避风天窗 在风的作用下,普通天窗迎风面的排风窗孔会发生倒灌。因此,在平时要及时关闭迎风面天窗,只能依靠背风面天窗进行排风。这样既增加了天窗面积,又给天窗的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为了让天窗能稳定排风,不发生倒灌,可以在天窗上增设挡风板,或者采取其它措施,保证天窗排风口在任何风向下都处于负压区,这种天窗称为避风天窗。 3、关于建筑形式的选择 a.为了增大进风面积,以自然通风为主的热车间应尽量采用单跨厂房。 b.如果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外墙开孔面积占外墙总面积25%以上,而且车间内部阻挡较少时,室外气流在车间内的速度衰成比较小,能横贯整个车间,形成所谓的“穿堂风”。

C.为了提高自然通风的降温效果,应尽量降低进风侧窗离地面的高度,一般不宜超过 1.2m。进风窗最好采用阻力小的立式中轴窗和对开窗,把气流直接导入工作区。集中采暖地区,冬季自然通风的进风窗应设在4m以上,以便室外气流到达工作区前能和室内空气充分混合。 4.厂房总平面布置 为了保证厂房自然通风效果,厂房主要进风面一般应与夏季主导风向成60°~90°角,不宜小于45°,同时应避免大面积外墙和玻璃窗受到西晒。为了保证厂房有足够的进风窗孔,不宜将过多的附属建筑布置在厂房四周,特别是厂房的迎风面。 5.工艺布置 为了使工人能直接接受室外新鲜空气,工作区应尽可能布置在靠外墙的一侧。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天窗下部或下风侧,以便高温的污染空气顺利排至室外。 二、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也称稀释通风,它一方面用清洁空气稀释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浓度,同时不断地把污染空气排至室外,使室内空气中有害物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限值。 1、全面通风量的计算:当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或醇类或醋酸酯类)蒸汽,或数种刺激性气体(三氧化硫及二氧化硫或氟化氢及其盐类等)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全面通风换气量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值所需要的空气量的总和计算。除上述有害物质的气体及蒸汽外,其他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通风量应仅按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有害物质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