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华寺简介

合集下载

昆明市盘龙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昆明市盘龙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盘龙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一、太和宫金殿太和宫金殿位于昆明东北郊的鸣凤山。

殿的全部构件都用青铜冶炼铸造组装而成,熠熠生辉,故名金殿。

殿周筑有砖城环护,名太和宫,宫城高5米许,厚约1米余,四面有门,正门上建有城楼。

殿为仿木结构的铜铸殿,重达二百五十余吨,重檐歇山顶,边长6.2米,高约6.7米。

殿内供北极真武像,其造型精美,冶铸技术高超,为研究我省明清以来的冶金铸造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保护范围:以金殿太和宫建筑群外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金殿公园围墙为界。

占地约180平方米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真庆观真庆观位于昆明市盘龙区拓东路与白塔路交叉口东北角,为一建筑群的统称,由真庆观、都雷府、盐隆祠三部分组成。

真庆观始建于元代,名真武祠。

明永乐已亥(1419年)在真武祠基础上重建,洪熙乙巳(1425年)建成。

明宣德六年(1431年)增修,正统六年(1441年)、九年(1444年)继续扩建,后世续修,现存大部分为明代建筑。

都雷府始建明永乐年间,清康熙年间重修,现存大殿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

盐隆祠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现存大部分为清代建筑。

保护范围:以真庆观建筑群外围墙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古幢小学围墙内20米,西至白塔路,南至拓东路外沿,北至唐家营。

占地约20700平方米(合31.05亩)。

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朱德赠映空大和尚诗文碑位于昆明市东郊昙华寺公园内。

为1922年朱德离滇前书赠昙华寺住持映空和尚的诗文刻石,碑高1.22米,宽0.55米,青石质,楷书;共15行,行30字,计331字。

此碑真实地反映朱德同志当年不满军阀统治,探索革命道路的思想状况,是研究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早年革命思想发展的重要史料。

保护范围:昙华寺原方丈室四合院即正殿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以北、以东各25米;以西、以南各15米。

四年级写景作文游昙华寺500字

四年级写景作文游昙华寺500字

四年级写景作文游昙华寺500字今天,老师通知我们明天要去秋游,我们惊喜万分。

第二天早晨,我6点起床,妈妈叫我再睡一下,可我怎么也睡不着,妈妈无可奈何,只好把我送去学校。

到了学校,同学们安安静静的在教室里静息,不一会儿,校长叫我们班乘车,我们排着整齐的队列出发了。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达目的地昙华寺。

昙华寺公园位于昆明东郊,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公园。

走进昙华寺公园我们看到蝴蝶和蜜蜂在忙碌地采着花蜜,在昙华寺可以见到一只只小巧玲珑的小松鼠,它们在树上活蹦乱跳地嬉戏玩耍,好像在说:“今天的客人真多呀!欢迎你们的到来。

”再往前走是一个池塘,池塘里有许多金鱼,它们在自由地游来游去。

在昙华寺葱郁的树木中,隐隐卓卓能看见塔的一角,这就是高耸入云的瑞英塔。

听爸爸说,瑞英塔是公元1643年时建成的。

这座塔有七层,高约有35米左右,除最底层外,其它6层都是用木板建造出来的,而且每层的建筑风格都各不相同。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12点了,我们大家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回家了。

四年级童话作文小木偶的故事(续集)700字自从小女巫赐予小木偶各种表情后,小木偶再也不感到无处宣泄自己的情感了,它真真正正是个有血有肉的小木偶了。

直到有一天,小木偶背着包出来的时候,在半路上正好遇见了老木匠,小木偶飞快地跑到老木匠的面前,老木匠奇怪地问:“我不是只给了你一种笑嘻嘻的表情吗?”小木偶说:“是啊,后来蓝鼻子小女巫把人类的所有表情都送给了我,所以我才会做各种各样的表情。

”小木偶就把经过全部都告诉了老木匠,老木匠觉醒了,说:“我终于明白了如果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小木偶告别了老木匠,继续向前走。

遇见了小红狐,小红狐说:“你的背包能让我背一下吗?”小木偶说:“上一次我上当了,这次我不会再上当了。

”小木偶说完,就继续向前走了。

在热闹的大街上遇见了小兔,小木偶跑过去说:“小兔,上一次我的脑袋真的很疼。

”小兔说:“那我看见你怎么总是笑嘻嘻的?”小木偶说:“因为老木匠只给了我一种表情。

昙华寺造园探析——从私家别业到寺观园林和城市公园的演变

昙华寺造园探析——从私家别业到寺观园林和城市公园的演变

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大重要分支。

随着朝代更迭和社会变革,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由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修身场所和庶民百姓寄托情感的教化场所,逐渐演变为供广大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城市公园。

昙华寺由明代私家园林演变为清代寺观园林和现代城市公园,三种园林形态各具鲜明的时代特征,分析研究其历史背景、园林布局、造园手法和演变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继承优秀传统园林文化和营建高品质的现代城市公园。

1 历史沿革昙华寺,位于昆明市城东,坐落于金马山西麓,寺院坐东向西,金汁河从门前流过,寺院内有一株明代优昙树(山玉兰)平年花开12瓣,闰年加开樊智丰1986年生/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硕士/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应用与城市园林生态(昆明 650093)林丽芳1986年生/女/河南开封人/硕士/昆明安宁市温泉街道办事处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昆明 650300)摘要昙华寺位于云南昆明东郊,建于明崇祯年间,原为明代光禄大夫施石桥的私家别业,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昙华寺分为前园、中园和后园三个部分,园林特征分别体现为寺观园林、江南园林和现代城市公园等三种形态。

本文通过文献考证和现场调研,对这座园林的历史沿革、园林布局和造园意匠进行了探讨,并对三个不同园林形态的演变历程作了简要分析,以期对传统园林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昆明;昙华寺;造园;演变AbstractTanhua temple lies in east suburb of Kunming in Yunnan Province, which was built by Shishiqiao in 16th century. Tanhua temple is a large garden,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e front garden, mid-garden, and the back garden. The features of the garden are reflected in three forms of temple garden, Jiangnan garden and modern city park.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on-site investigation, the history, layou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garden were explored. The evolution of the three different landscape forms were analyzed brie y. Some good strategies were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garden.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Kunming; Tanhua temple; gardening; transforming昙华寺造园探析——从私家别业到寺观园林和城市公园的演变樊智丰 林丽芳 Study on Gardening History of T anhua T emple—T ransforming from a Private Garden to a Public City Park as a T emple GardenFan Zhifeng Lin Lifang1瓣,被誉为“佛花”,就佛花创寺,寺名“昙华”(图1)。

以花命名的昙华寺

以花命名的昙华寺

以花命名的昙华寺
寺以山名,以地名,或以佛名多见,但以花名少见。

昆明东郊瑞应山麓的昙华寺就是以花为名的一座古寺。

昙华寺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原为明成化年间光禄大夫施石桥的别墅,后由其曾孙施泰维捐出改建寺庙。

寺内有一株优昙钵花,高约7米,胸径约60厘米,树龄已有370多年。

此花虽历经寺庙多次毁建,但至今仍枝繁叶茂,茁壮挺拔,现为昆明市一级保护古树名木。

相传当初建此寺时,寺内优昙钵花十分茂盛,但建寺后第二年,昆明地区发生地震及旱灾,优昙钵花全部枯死。

旱象解除后,仅有这一株从根部萌发新枝,佛门感其瑞应吉祥,喻为“优昙献瑞”,特以花名命寺为昙华寺,并将此株优昙钵花敬为佛花,呵护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昙华寺的优昙钵花与常说的昙花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优昙钵花,别名山玉兰,木兰科木兰属高大乔木。

《妙法莲花经.方便品第二》曰:“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

”按佛教传说,只有转轮王出世,优昙钵花才生,所以优昙钵花是难得出现的。

而常说的昙花,属仙人掌科的肉质植物,原产墨西哥,其主枝呈圆柱形,分枝扁平,绿色,无叶片,白色花生在分枝边缘上,美丽芬芳,但花期极短,夜晚开花,仅数小时即萎。

由于优昙钵花难得一现,昙花也花期极短,所以,人们就用“昙花一现”来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一出现就很快消逝。

昆明昙华寺公园介绍

昆明昙华寺公园介绍

昆明昙华寺公园介绍
昆明昙华寺公园介绍:
1. 位置和历史
昆明昙华寺公园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是云南省的佛教圣地之一。

该公
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是云南省最古老、最具规模的古寺院之一。

2. 寺庙和建筑
昆明昙华寺公园集中了多座古老的佛教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大雄宝殿。

这座宏伟的建筑是昙华寺公园的中心,有着精美的佛像和壁画。

此外,还有文殊、普贤等诸多印度神像,是佛教朝圣者的重要目的地。

3. 荷花池
昆明昙华寺公园还有一个受欢迎的景点是荷花池。

这里的荷花池以色
彩丰富、品种繁多的荷花而闻名,是夏季游玩的绝佳去处。

在这里,
游客可以坐在池畔,欣赏悠然的水景和婆娑的荷花。

4. 健身和休闲
除了佛教建筑和荷花池,昆明昙华寺公园还具有很好的健身和休闲设施。

游客可以在公园内的绿地上进行晨练、跑步等活动。

此外,公园
还设有游乐设施、休闲亭台,是家庭出游的好去处。

5. 宗教活动
昆明昙华寺公园也是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每年佛教节日,昆明昙华寺公园都会举办各种寺庙活动,聚集来自全国各地的佛教信徒。

这些活动通常包括佛教经讲解、诵经和庆典仪式等。

总之,昆明昙华寺公园是一个集佛教文化、自然美景、休闲娱乐和健身活动于一体的综合公园。

如果你来昆明旅游,一定要走一趟昆明昙华寺公园,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

昆明昙华寺二绝

昆明昙华寺二绝

昆明昙华寺二绝
何锐
【期刊名称】《云南林业》
【年(卷),期】2008(029)003
【摘要】优昙献瑞寺以山名,以地名,或以佛名多见,但以花名少见。

昆明东郊瑞应山麓的昙华寺就是以花为名的一座古寺。

昙华寺建于明朝崇桢年间,原为明成化年间光禄大夫施石桥的别墅,后由其曾孙施泰维捐出改建寺庙。

寺内有一株优昙钵花,高约7米,胸径约60厘米,树龄已有370多年。

此花虽经历寺庙多次毁建,但至今仍枝繁叶茂,茁壮挺拔,
【总页数】1页(P40)
【作者】何锐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901
【相关文献】
1.昙华寺前园赏析:兼评昙华寺前园的改造 [J], 马琪
2.云南昆明昙华寺公园举办盆景文化节 [J],
3.滇派园林中的植物文化——以昆明市昙华寺公园为例 [J], 黄贞珍;魏雯;李哲惠
4.昆明市昙华寺公园游客对红腹松鼠行为的影响 [J], 次平;崔勇;李旭
5.山玉兰古树复壮初探——以昆明市昙华寺公园为例 [J], 李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昌昙华林简介

武昌昙华林简介

武昌昙华林简介
武昌昙华林,又称昙华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区。

建于唐朝,是中国佛教禅宗名刹。

昙华寺占地约14.5万平方米,是一座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昙华寺的主要建筑物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

寺内还有一些建筑物是仿照中国古代建筑风格而建,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七层宝塔。

昙华寺的佛教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寺内还保存着大量的石刻和佛教经典,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的《心经》石刻。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昙华寺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此外,昙华寺还是武汉市的一处著名景点,是游客前来寻觅佛法和景观的好去处。

- 1 -。

滇派园林中的植物文化——以昆明市昙华寺公园为例

滇派园林中的植物文化——以昆明市昙华寺公园为例

水树 ” 大青树 ( F i c u s h o o k e n a n a ) 、 楚雄彝族的族花 马缨 花 ( R h o d o d e n d r o n d e / a wi ) 等在 滇派 园林 中也常有应 用。
昙华寺概况
昙华寺坐落于 “ 春城” 昆明城东金马山瑞应峰西麓, 寺前金汁河逶迤南流, 占地面
滇派园林 中的植物文化
以昆明市昙华寺公 园为例
文 图 r 黄贞珍 魏雯 李 哲 惠
滇派园林是指在云南独特 的自然因素及人文因素的影响下, 以大山大水大自然为表现形式, 以亲近自然 、 尊重 自然、 再现 自然
为核心, 经过长期的发 展、 演进形成 的园林流派 。 滇派园林是对
云南园林艺术的传承 , 同时也是对于云南园林绿化产业的全方位 整合。 滇派园林的研究, 对于传承和发 展云南多民族 文化具有极
历史中的植物文化 昙华寺始 为明代 施氏别墅, 施石桥曾孙施泰捐出别墅改建 为寺院。 清光绪年间,
住持广法、 续亮和尚, 倡议捐资修缮 昙华寺。 其后, 续亮的徒 弟映 空和尚任 方丈, 将 寺庙 空间开辟为花圃, 使原有的凉古刹花茂馥郁。 映空方丈圆寂后, 他的徒弟继承衣 钵, 其花艺技术高超, 特别 善于种植 兰花和菊花。 人民政府接管后 昙华寺被开辟为 花卉树木苗圃。 1 9 8 1 年明 , 昙华寺改建 为昙华寺公园。 相传当初建此寺时, 寺 内优 昙花 ( M a g n o @d e / a  ̄ ) 十分茂盛, 但建寺后第二年, 昆
年分别开始规划建设 中园和后 园。 前园和 中园、 后 园之间被城 市道 路隔开,目前通过 地下隧道相连接。 与 中园和后园相比, 前 园较小, 但却最具特 色。 前 园主要有前殿、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昙华寺公园简介
昙华寺公园位于昆明市人民东路延长线金汁河畔,占地面积8公顷,寺院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因园内有一株优昙树(树龄至今已300多年)而得名,昙华寺以寺古花胜而出名,是一座仿江南古典园林的公园。

园内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昙华寺分为前园、中园、后园三部分。

前园以原寺庙的三进院宇为主,亭台楼阁,假山水榭,花木竹林,回廊曲桥,错落有致。

在大殿右侧小园中,存有反映朱德早期进步思想的“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

中园建有一鉴轩、牡丹园、杜鹃园、山茶园、海棠樱花园和儿童乐园。

前、中两园新增的钱南园纪念碑廊、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石刻、全国名联碑园等,值得一览。

后院的瑞应山上,建有一座高48米、七层八角,可供游人登楼远眺的跌旋式观览塔“瑞应塔”。

登临塔楼,昆明市区林立的高楼大厦以及四周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自明代建寺以来,无数骚人墨客访奇石于小院,探众芳于幽圃,并留佳作无数,在昙华寺极美的景致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使其以小巧、清幽及浓郁的文化气息在昆明市的公园中脱颖而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