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基因工程总结

植物基因工程总结
植物基因工程总结

第一章概述

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范围;相关学科;历史和现状;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步骤。

第二章转化系统

根癌农杆菌Ti质粒转化系统;植物病毒载体系统;植物原生质体转化

系统;植物组织及整体水平的转化系统;转化供体DNA的基本特点;转化系统的选择;转化选择标记基因;转化体的鉴定。

第三章目的基因的获得和植物基因启动子的分离

目的基因的分离克隆;功能蛋白组技术分离目的基因;基因文库技

术分离目的基因;mRNA差别显示技术分离差别表达基因;图位克隆目的基因;标签法分离克隆目的基因;酵母双杂交系统分离目的基因;基因芯片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在分离克隆目的基因中的应用。植物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克隆。

第四章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细胞内的表达调控

转录调控序列对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mRNA 3'-端非编码序列对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5'-端内含子的影响;外源基因在转译水平表达的调控;外源基因转译后的细胞内定位及加工;外源基因的整合、重排及甲基化;外源DNA整合的遗传效应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转基因沉默的类型及其机理;克服转基因沉默的策略。反义RNA, RNAi, Knock out技术。

第五章植物基因工程动态

抗病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植物基因工程;抗除草剂植物基因工程;抗逆植物基因工程;品质改良;花形花色控制;雄性不育系的创建;生物反应器。

绪论

植物基因工程定义(朱桢):采用工程设计的方式,通过体外DNA重组技术,将特定的外源基因导入受体植物细胞内,由此获得的转化植物可以表现出预期的遗传特性,具有上述特点的科学被称之为植物基因工程。

转化:外源DNA通过载体﹑媒体或其他物理﹑化学方法导入植物细胞并得到整合及表达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的途径称之为“转化系统”转化系统包括载体系统和受体系统。受体系统的要求:易再生,再生频率高,稳定性、重复性好。

直接把野生型Ti质粒作为载体存在的问题:

a. Ti质粒大,不易直接操作。

b.酶切位点太多。

c.T-DNA区内有许多不需要的编码基因。

d. Ti质粒不能在大肠杆菌中复制,得到重组质粒,只能在农杆菌中扩增,而农杆菌的接合转化率很低。

e. Ti质粒上有一些对于T-DNA转移不起任何作用的基因。

Ti质粒的改造:

1、除去T-DNA上的生长素(tms)和细胞分裂素(tmr)生物合成基因,

因为大量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会抑制细胞再生为整株植物;

2、除去T-DNA上的冠嘤碱合成基因(tmt);因为冠嘤碱的合成大量消耗精氨酸和谷氨酸,影响植物细胞的生长;

3、除去TTii 质粒上的其它非必需序列,最大限度地缩短载体的长度;

4、安装大肠杆菌复制子,使其能在大肠杆菌中复制,以利于克隆操作;

5、安装植物细胞的筛选标记,如neor 基因,使用植物基因的启动子和polyA化信号序列;

6、安装多聚人工接头以利于外源基因的克隆。

先将T-DNA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的质粒中,并插入外源基因,最后通过接合转移把外源基因引入到农杆茵的Ti质粒上,这是一种把预先进行亚克隆、切除、插入或置换的T-DNA引入Ti质粒的有效方法。带有重组T-DNA的大肠杆菌质粒衍生载体称为“中间载体(intermediate vector),而接受中间载体的Ti质粒则称为受体Ti质粒(acceptor Ti p1asmid),一般是卸甲载体(disarmed vector)。

一元系统中间载体的特征:

①中间载体必须含有与Ti质粒T-DNA区同源的序列,此外含有pBR的序列,在其被引入到根癌农杆菌后即可高频地与Ti质粒的T-DNA的同源序列进行重组;

②它应具有一个或几个细菌选择标记,便于筛选共整合质粒;

③它必须有bom位点,在有诱导质粒存在的情况下,bom位点的存在可以使中间载体在不同细菌细胞内进行转移;

④它应该含有阳性植物选择标记,以利于转化植物细胞的筛选,例如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e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Npt-Ⅱ)基因,其可赋予转化植物细胞卡那霉素抗性;

⑤它应该含有单一的限制性内切酶切点,以利于外源基因的插入;

⑥无Ti质粒的边界序列。

双元载体(binary vecter)系统是指由两个分别含TDNA和Vir区的相容性突变Ti质粒构成的双质粒系统,又因为其T-DNA与Vir基因在两个独立的质粒上,通过反式激活T-DNA转移,故称之为反式载体(trans vecter).

一元载体与二元载体系统的比较:

植物基因转化载体必须具备的两个功能。

(1)媒介,整合

(2)提供被寄主细胞复制,转录系统识别的DNA序列

RNA病毒作为基因载体的基本方法

①单链病毒RNA反转录成一条单链cDNA(ssDNA)②合成双链cDNA(ds cDNA)③双链cDNA在细菌质粒或Cosmide中克隆④外源基因插入到克隆质粒的cDNA中⑤把带有外源基因的cDNA转录成RNA再感染植物

病毒载体系统的评价

优点:①感染方式简单(CaMV,TMV)

②可以产生系统感染③外源基因拷贝数大,有利于表达,产率高

缺点:①外源基因不能遗传给子代植物(TGMV除外)

②病毒基因组小,运载基因能力有限③宿主限制大④感染条件限制

转化频率

相对转化频率:获得的转化克隆数/存活克隆数×100%

绝对转化频率:获得的转化克隆数/使用的细胞数×100%

植板率:总存活数/使用的细胞数×100%

基因枪法方法的优劣评价

优点:1.方法简单,不用分离原生质体

2.适应范围广,无种属特异性

3.观察结果快,直观

4.可进行组织特异表达及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发育相关基因及功能

5.再生植株容易

6.可用于细胞器转化

7.可进行大片段DNA转化、多基因转化

缺点:1.嵌合体比率大,遗传稳定性差、遗传分析困难

2. 多拷贝插入

3. 花费大

种质系统介导基因转化:所谓种质转化系统是指借助生物自身的种质细胞为媒体,来实现外源DNA转化的目的。其特点是:

1、转化的DNA可以是裸露的或重组在质粒DNA上 2.转化不依赖物理化学过程 3.不需要离体培养过程4.方法简单易行,与常规方法结合。报告基因(reporter gene)是一种编码可被检测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其表达产物非常容易被鉴定。把它的编码序列和基因表达调节序列相融合形成嵌合基因,或与其它目的基因相融合,在调控序列控制下进行表达,从而利用它的表达产物来标定目的基因的表达调控,筛选得到转化体。

报告基因,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1)已被克隆和全序列已测定;(2)表达产物在受体细胞中不存在,即无背景,在被转染的细胞中无相似的内源性表达产物;(3)其表达产物能进行定量测定。

转化体的鉴定程序:

1.抗性选择

2.标记基因的活性检测

3.Southern Blot

4.插入拷贝数的确定(图)

5.转录证据(Norethern Blot)

6.外源基因转译产物的鉴定

(1) Western Blot

(2) 酶联免疫法测定

(3) 生物活性测定

7.染色体检验 8.子代的遗传稳定性分析(图)9.PCR辅助分析

动物基因在植物细胞中不表达的原因

a.启动子不能被植物细胞识别,不能起始转录(hsp70 例外)

b.内含子序列不同,hnRNA 的加工修饰受阻。(虽然内含子边界相同GT/AG ,但长度和AT含量不同,植物较短100-200bp ,而且AT含量高,因此植物细胞不能切除动物内含子)

c.动物细胞Poly A信号与植物不同,因此不能有效地识别

d.动、植物的翻译系统的起始序列不同。动物是CACCAUG

植物是AACAAUGGC

所以,当用动物基因转化植物时要考虑这些差异,构建载体

质粒时应采用植物的调控序列.

增强子的作用是增强RNA的转录效率,其功能是通过结合特定的转录因子或影响DNA的构象而实现的。

增强子作用的三个特点:

1.它与启动子的相对位置和取向无关,具有远程效应

2.需要特定的蛋白质因子的参与

3.有些(如SV40的增强子)能在几乎所有类型细胞中发挥作用,而大多数具有相对的组织特异性

目前已分离的大量的启动子(包括增强子)按其作用方式大体可划分为三类 1、组成型 2、诱导型 3、组织特异型

转基因植物中外源DNA整合的遗传效应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位置效应:Hilder认为,位置效应是由于插入位点附近染色体的微环境影响了外源基因启动子的表达所致。

等容线(isochore):在染色体的各个区段,碱基组成是不均匀的,在某些区段常含有固定的较高的GC碱基对,这样的组成方式,称为等容线。

重组(重排)效应:转基因很容易被植物基因组的重组和修复系统所识别,结果将使外源DNA不同程度的重排。转基因的同源和非同源的重组必然引起DNA的易位、缺失、重复等结构变化。

甲基化作用(Methylation)高等植物DNA中大约30%的胞嘧啶核苷酸残基被甲基化,抑制基因的表达。是由于甲基化酶作用,真核细胞中

多发生在CG二核苷酸对。对基因表达的作用:1.影响DNA与蛋白质的相互识别2.影响DNA的构像。Z-DNA

转基因沉默:转基因在受体植物中往往不能稳定表达,有时甚至完全不表达,出现了所谓的转基因沉默现象(transgene silencing)是指利用遗传转化方法导入并稳定整合进受体细胞中的完整的外源基因在当代转化体或在其后代中表达受到抑制的现象。

转基因沉默的机理:

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核后,会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水平不同可分为三种:位置效应(position effect)、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TGS)和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涉及DNA-DNA DNA-RNA RNA-RNA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RNAi: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所以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和传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领域。

RNAi的反应过程:

1.双链RNA进入细胞后,Dicer酶的作用下被裂解成siRNA;

2.在RdRP的作用下自身扩增后,再被Dicer酶裂解成siRNA;

3.SiRNA的双链解开变成单链,并和某些蛋白形成复合物,同与siRNA 互补的mRNA结合,一方面使mRNA被RNA酶降解,另一方面以SiRNA作为

引物,以mRNA为模板,在RdRP作用下合成出mRNA的互补链。

4.结果mRNA也变成了双链RNA,它在Dicer酶的作用下也被裂解siRNA。这些新生成的siRNA也具有诱发RNAi的作用,通过这个聚合酶链式反应,细胞内的siRNA大大增加,显著增加了对基因表达的抑制。

从21到23个核苷酸的siRNA到几百个核苷酸的双链RNA都能诱发RNAi,长的双链RNA阻断基因表达的效果明显强于短的双链RNA。

抑制性差减杂交(SSH)原理:

SSH是差减杂交与PCR结合的简单、快速分离差异基因的方法。运用杂交动力学原理,即丰度高的单链DNA在退火时产生同源杂交的速度快于丰度低的单链DNA,从而使不同丰度的单链DNA得到均衡;抑制PCR 则利用链内退火优于链间退火的优点,使非目的基因片段两端反向重复序列在退火时产生类似发卡的互补结构, 无法作为模板与引物配对,选择性地抑制了非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从而使目的基因得到富集、分离。

基因组文库:来源于基因组DNA,反映基因组的全部信息,用于基因组物理图谱的构建,基因组序列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基因组中基因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以及目的基因的分离等。

cDNA文库:来源于细胞表达出的RNA,反映基因组表达的基因序列信息,用于研究特定细胞中基因的表达状态和表达基因的功能,以及目的基因的分离等。

构建文库的程序:

1.DNA的制备及片段化,或cDNA合成

2.载体的选择及制备

3.DNA or cDNA与载体连接

4.重组体转化宿主细胞

5.转化细胞的筛选

构建文库的载体

1.质粒

2.噬菌体

3.cos 质粒(cosmid)

4.人工染色体

YAC (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s)酵母人工染色体

BAC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s细菌人工染色体TAC(可转化人工染色体)

PAC(植物人工染色体)

图位克隆的基本程序:

1.建立目的基因的遗传分离群体

2.找到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3.用遗传作图和物理作图将目标基因定位在染色体的特定位置

4.构建含有大插入片断的基因组文库(BAC,YAC)

5.以目标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探针筛选基因组文库

6.阳性克隆构建目的基因的跨叠群(Contig)

7.通过染色体步移、登陆、跳查获得含有目标基因的大片断克隆

8.通过亚克隆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小片断克隆

9.通过遗传转化和功能互补验证最终确定目标基因的序列。

基因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习题

高二生物周练习2013.3.20 1.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下列哪些生理过程或生物技术中: ①种子的萌发②病毒的增殖过程③细菌的二分裂过程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 ⑤DNA探针的使用⑥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④⑤ D.②③⑤⑥ 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 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处理运载体DNA D.为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 3.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定向提取生物DNA B.定向地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 C.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 D.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4.为了培育节水高产品种,科学家将大麦中与抗旱节水有关的基因导入小麦,得到转基因小麦,其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0%。这项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复制 D.基因分离 5.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整合到棉花细胞中,为检测实验是否成功,最简便的方法是检测棉花植株是否有() A.抗虫基因 B.抗虫基因的产物 C.新的细胞核 D.相应的性状 6.基因工程中,科学家常用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为受体细胞,主要原因是这些微生物() A.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B.繁殖速度快 C.遗传物质含量少、简单 D.性状稳定,变异少 7.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成功地对一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那么,她后来所生的儿子中() A.全部正常 B.一半正常 C.全部有病 D.不能确定 8.我国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并成功表达,培育出了抗虫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重组DNA分子中增加一个碱基对,不一定导致毒蛋白的毒性丧失 B.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可通过花粉传给近缘作物,从而造成基因污染 C.转基因棉花是否具有抗虫特性是通过检测棉花对抗生素抗性来确定的

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一)基因工程的定义、诞生及重大发现 基因工程是利用人工的方法将DNA在体外进行切割,再和一定的载体拼接重组,获得重组的DNA分子,然后导入宿主细胞或者个体,使受体生物的遗传特性得到修饰或改变的过程。 基因工程的正式诞生是以斯坦福大学的Cohen等人于1973年建立的基因工程的基本模式为标志。Cohen的实验向人们证实,基因工程很容易打破不同的物种之间的界限,可以依据人们的目的和意愿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甚至创造新的生命类型,因此把这一年定为基因工程诞生元年。基因工程得以诞生完全依赖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等多学科研究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概括起来,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理论上的三大发现和技术上的三大发现对基因工程的诞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基因工程理论上的三大发现: (1)1928年,英国医生格里菲斯发现了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 (2)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明确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的机制 (3)1961年,以莱文伯格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1966年全部破译了64个密码,编排了一本遗传密码字典。 基因工程技术上的三大发现: (1)DNA分子的体外切割和连接。 (2)利用载体携带DNA片段 (3)大肠埃希菌转化体系的建立 (二)园艺基因工程的介绍 园艺基因工程具有的特点:1、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园艺植物遗传资源丰富3、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4、染色体基因组庞大而且往往是多倍体。 园艺基因工程主要包括:目的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的遗传转化、细胞培养及蜘蛛再生、转化植株的筛选与鉴定等。 园艺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发展的领域:1、花卉基因工程2、果树基因工程3、蔬菜基因工程4、药用植物基因工程 -----------------------文献 (三)基因工程在农业中应用实例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在世界上不少地方视频的供给都成了大问题。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为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可培育出具备抗寒、抗旱、抗盐碱、抗病等特性的品种,使得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范围大大增加。 (1)提高植物固氮能力和光合效率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合成脯氨酸有关的基因,将其转入固氮菌后,后者获得了即固氮又抗盐的能力,从而有助于植物的生长。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其产量的多少,英国剑桥的植物育种所研究了如何转移叶绿体基因,将其中的高光效基因转移到另一种品种中去,以增强其光和效率,从而能产生更多的粮食。根瘤菌可帮助豆科植物固定、吸收和利用空气中游离的氮,科学家们曾把肺炎克氏杆菌的孤单基因转入大肠杆菌,是大肠杆菌也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日本已成功将固氮基因转入到水稻根系微生物中,这种微生物可向水稻提供1/5的需氮量,因而可减少氮肥的使用量。 (2)提高粮食蛋白质含量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使粮食中的蛋白质含量提高。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人员从菜豆中提取了储藏蛋白质基因,并将其转移到向日葵中后,表达了该基因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他们把玉米醇溶蛋白基因转移到了向日葵根部的细胞中。这些实验

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技术

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技术
编者: 赵 燕
主审: 张学文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2007 年 4 月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也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 要手段. 掌握基因工程技术对于生物技术专业及其它生物学相关专业 学生都很重要. 基因工程本身是由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操作技术组成的系统性技 术体系,本实验指导侧重于 DNA 重组操作,将基因工程操作的常用 和核心技术组织起来, 以为我校生物技术本科生及有关专业研究生基 因工程实验提供简单而明确的指导. 为适应基因工程的飞速发展,一些生物技术公司匠心独运,开发 出专门的试剂盒,使一些复杂的实验操作简单化了.这对于实验者来 说自然是好事,但也使实验者动手胜于用脑.对于实验人员来说,一 定应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才会在实验中运用自己的知识予以创新性 的发展.期望本实验指导不成为实验中的教条.


2007 年 4 月
1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实验九 实验十 附录:

大肠杆菌的对照培养,单菌落的分离及菌种保存 ...............3 强碱法小量制备质粒 DNA.....................................................5 琼脂糖凝胶电泳......................................................................7 植物总 DNA 的提取,纯化和检测 ........................................9 DNA 的 PCR 扩增................................................................. 11 植物总 RNA 的分离 .............................................................15 RT-PCR..................................................................................17 体外重组分子的构建,筛选及检测.....................................21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筛选及检测.....................................22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 ................................................................23 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与器皿 .....................................................24
2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练习题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如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为() A. 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B. 限制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C. 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D. DNA连接酶、限制酶、解旋酶 2.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 B. 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 选用细菌为重组质粒受体细胞是因为质粒易进入细菌细胞且繁殖快 D. 只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 3.如图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说法错误的 是() A. 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B. 任何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C. 图中启动子和终止子不同与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D.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作为标记基因,用于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了载体 4.一些细菌能借助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抵御外来入侵者,而其自身的基因组DNA经预先修饰能躲避 限制酶的降解。下列在动物体内发生的过程中,与上述细菌行为相似的是() A. 巨噬细胞内溶酶体杀灭病原体 B. 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泌淋巴因子

C. 组织液中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D. 疫苗诱导机体产生对病原体的免疫 5.某目的基因两侧的DNA序列所含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如图所示,最好应选用下列哪种质粒 作为载体() A. B. C. D. 6.下图是研究人员利用供体生物DNA中无限增殖调控基因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思路流程。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A. 酶a、酶b作用位点分别为氢键和磷酸二酯键 B. Ⅰ是经免疫的记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 C. 筛选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的Ⅱ必须通过分子检测 D. 上述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涉及转基因技术和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7.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切割质粒的限制酶均只能特异性地识别3-6个核苷酸序列 B. PCR反应中两种引物的碱基间应互补以保证与模板链的正常结合 C. 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 D. 目的基因必须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进行复制 8.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试管中进入物质X和物质Z,可得到相应产物Y.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意义

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植物基因工程技术,转基因 正文: 作为21世纪科技的重要发展项目,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方面应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实现超远缘育种,克服不亲和障碍 我们知道,在作物育种中最早应用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种技术已在花卉、药材、森林和农作物育苗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已在甘蔗、人参和马铃薯等方面收到显著经济效益。此外,还可从培养细胞或再生植株选择所需要的突变体。如Shepard(1983)从马铃薯培养物中选出一种能抗腹疫病(Phytophthorainfectans)的抗性植株以及利用培养细胞生产诸如喜树碱等化合物。但以上方法只是同类植株的基因改变。此外人们还对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进行了研究。但是植物细胞融合后性状的表达,取决于它在以后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是否发生交换或丢失情况。[1]但到目前为止,由融合的细胞而能培养成植株者容寥寥无几,这可以说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的最早例子。如果说细胞融合可以克服种属之间不亲和性,而基因重组则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了。动物基因如萤火虫的发光蛋白基因,寒带鱼的抗冻蛋白基因,蛇、蝎的毒液基因等也已转移给作物,分别获得能发光的转基因烟草,抗寒的转基因甜菜、转基因番茄和抗虫的转基因棉花等。[2]由此可见,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后引发的改变是巨大的。 2.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增强作物改良力度,促进品种更新换代 作物改良基本有两方面,其中提高作物品种的光合与养分效率、病害与虫害抗性正在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重点,促使作物品种适应低温、干旱、雨涝、土壤瘠薄和盐碱以及温室效应等新旧灾害从而提高作物产量,也已成为基因工程育种的主要内容。 农业生产中,增加粮食产量无非依靠两种途径:一是提高作物品种的生产能力;二是减轻环境因素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因虫害、病害、草害以及寒冷、干旱、盐碱等灾害对粮食生产所造成的损失令人惊叹:全球每年因虫害与病害所造成的作物减产达30%以上,因杂草所损失的粮食至少在10%以上,再加上低温、干旱和盐碱等各种因素,全世界每年至少要损失粮食产量的一半以上。[3~5] 同时,为了防治病虫害及杂草等,还要施用大量的化学农药,这不仅消耗大量的能源,更严重的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甚至是不可逆的破坏。为了摆脱上述困境,从20世纪80年代起,人们开始研究和利用转基因抗性植物来预防病虫害和杂草等,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传统作物育种技术相比,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遗传育种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方面由于它可以将特定的抗性基因定向转移,因而成功率较高,可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育种工作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是其基因来源打破了种属的界限,除了植物基因以外,动物和微生物的抗性基因都可以作为外源基因转人植物基因组中,并获得表达。[6] 3.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拓宽应用研究,扩大生产领域 随着转基因植物技术日益成熟,利用植物的生物反应器作用,进行贵重药品、人畜疫苗和精细化工等的生产,因具有成本低,竞争力强的吸引力,正在成为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新兴热门领域。现已成功地将干扰素、胰岛素、多肽抗体、人血清白蛋白等基因转给植物进行这些药物的生产。美国现已得到多肽抗体转基因烟草,美国还在通过转基因植物研制麻疹、乙肝、艾滋病等疫苗,甚至成功地获得了口服植物疫苗。现国际上正在出现研制营养药物的新思路。此外,现还大量进行用于塑料、染料、涂料、洗涤、香料、润滑剂等的转基因植物研究。据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基因技术实验指导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低温离心机、恒温振荡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等仪器的使用。 2 学习真核生物的转基因技术及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原理;掌握农杆菌介导转化植物的实验方法,了解转基因技术的操作流程。 二、实验原理 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 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实验一培养基配制 一、仪器和试剂 1、仪器: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 2、药品:Beef extract (牛肉浸膏) 5g/L ,Yeast extract (酵母提取物) 1g/L ,Peptone (蛋白胨) 5g/L ,Sucrose (蔗糖) 5g/L ,MgSO4.7H2O 0.4g/100ml ,Agar (琼脂)1.5g/100ml,MS粉,有机溶液,肌醇,Fe盐,NAA(萘乙酸),6-BA (6-苄氨基腺嘌呤),卡那霉素(kan),利福平(rif ),链霉素(str )。 二、实验方法 第一组配制YEB固体培养基 1、配制250mlYEB固体培养基:先称取1.25g Beef extract (牛肉浸膏); 1.25g Peptone (蛋白胨);0.25g Yeast extract (酵母提取物);1.25g Sucrose

(蔗糖);1g MgS04.7H2O琼脂粉3.75g ;将上述药品置于250ml三角瓶中,用量筒称取 200ml蒸馏水将其溶解混匀,然后再定容至250ml,用NaOH调pH=7.4。 2、灭菌:将盛有250ml 培养基的三角瓶封口,在三角瓶表面写清培养基名称,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 3、抗生素的加入:高压灭菌后,待培养基温度降到50-60 C时(手可触摸)加入已经过滤好的抗生素(100用/ml kan+50⑷/ml Str+ 50旧/ml rif ),以免温度过高导致抗生素失效。 4 、倒板:将抗生素与培养基混匀,每个平皿倒15ml 培养基,可以倒16个平皿,倒完后打开平皿盖,在紫外灯下照10min,等待培养基凝固,盖上平皿盖,封口备用。 第二组配制YEB液体培养基 1、配制500mlYEB液体培养基:先称取2.5g Beef extract (牛肉浸膏);2.5g Peptone (蛋白胨); 0.5g Yeast extract (酵母提取物); 2.5g Sucrose (蔗糖); 2g MgSO4.7H2O将上述药品置于500ml三角瓶中,用量筒称取450ml蒸馏水将其溶解混匀,然后再定容至500ml,用NaOH调pH=7.4。 2、灭菌:将盛有500ml 培养基的三角瓶封口,在三角瓶表面写清培养基名称,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 3、抗生素的加入:高压灭菌后,待培养基温度降到50-60 C时(手可触摸)加入已经过滤好的抗生素(100用/ml kan+50⑷/ml Str+ 50旧/ml rif ),以免温度过高导致抗生素失效。 4 、分装:将培养基分别分装到试管和三角瓶中,每个试管中分装5ml,分 装12个试管。每个三角瓶中倒入35ml,共12个三角瓶。 5、分装好后,封口备用。 第三组配制MS液体培养基 1、配制500mlMS液体培养基:先在500ml三角瓶中加入400ml蒸馏水,称取2.15gMS 粉置于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再向其中加入5ml 100倍Fe盐浓缩液;5ml100倍肌醇浓缩液;5ml有机溶液的混合液,然后混匀定容至500ml,用NaOH 调pH=5.8。

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发展探析(一)

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发展探析(一) 摘要从叶绿体的概念、转化优点、转化主要过程及方法等方面概述了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应用,包括提高植物光合效率、合成有机物质、生产疫苗、增强植物抗性及在系统发育学中的应用等,并提出叶绿体基因工程存在的问题,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发展;应用;存在问题;展望叶绿体作为植物中与光合作用直接相连的重要细胞器,其基因组的功能也因此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1882年Straburger观察到藻类叶绿体能分裂并进入子代细胞;1909年Baur和Correns通过在3种枝条颜色不同的紫茉莉间杂交得出,质体是母本遗传的。人们便开始对叶绿体遗传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1988年Boynton等首次用野生型叶绿体DNA转化了单细胞生物衣藻突变体(atPB基因突变体),使其完全恢复光合作用能力,标志着叶绿体基因工程的诞生2]。叶绿体基因工程作为一种很具有发展前景的植物转基因技术,在植物新陈代谢、抗虫性、抗病性、抗旱性、遗传育种等方面都将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1叶绿体基因工程概述 1.1叶绿体简介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是一种半自主型的细胞器,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含有双链环状DNA。叶绿体DNA分子一般长120~160kb。叶绿体DNA有IRA和IRB2个反向重复序列(分别位于A链和B链),两者基因大小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它们之间有1个大的单拷贝区(大小约80kb)和1个小的单拷贝区(大小约20kb)。 1.2叶绿体基因组转化优点 叶绿体基因具有分子量小、结构简单、便于遗传的特点,故相对于传统的细胞核遗传更能高效表达目的基因,这是因为叶绿体基因本身拥有巨大的拷贝数3]。叶绿体基因可实现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避免位置效应和基因沉默;遗传表达具有原核性;安全性好,叶绿体属于母系遗传,后代材料稳定;目的基因产物对植物的影响小。利用叶绿体基因转化的这些优点,可以加快育种速度和效率,节约育种时间。 1.3叶绿体转化的主要过程 叶绿体转化过程通常分4步:一是转化载体携带外源目的基因通过基因枪法或其他转化体系导入叶绿体;二是将外源表达框架整合到叶绿体的基因组里;三是筛选具有转化的叶绿体细胞;四是继代繁殖得到稳定的叶绿体转化植物4]。 1.4叶绿体转化的主要方法 依据叶绿体转化的主要过程,生物学家相应地研究若干种叶绿体基因转化的方法,其中常用的叶绿体转化方法:一是微弹轰击法。将钨粉包裹构建完整的质粒载体,用基因枪轰击植物的各种组织、器官,然后对重组叶绿体进行连续筛选,不断提高同质化水平,最后获得所需的转基因植株5]。二是农杆菌T-DNA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外源目的基因、选择标记基因等构建到农杆菌的Ti质粒上,然后通过与植物组织或器官共培养,最后把所需外源基因转化到叶绿体并获得表达。三是PEG处理法。只需将构建好的质粒(含外源基因、标记基因、同源片断、启动子、终止子等)在一定的PEG浓度下与植物原生质体共培养。 2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应用 2.1提高植物光合效率 植物的光合效率非常有限,太阳能的很小一部分可以转化为植物所需要的能量,从而转变为人类需要的产品。植物光合效率取决于Rubisco酶的丰富度。Rubisco酶一方面可以制造可溶性蛋白,另一方面也可以限制CO2合成。人们可以通过2种直接的方法提高光合速率:一是加速酶催化的循环过程;二是提高酶的特性,减少光呼吸浪费的能量6]。很多科学家正试图通过提高Rubisco酶来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而其中拟南芥和水稻的定点整合试验取得了重大突

《植物病害防治》考试试卷答案

植物病害防治答案 一、转基因作物防治害虫的优缺点以及存在的潜在问题是什么? 答:优点: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污染,减少用工成本等。如搞棉铃虫,玉米螟的品种。 缺点:存在安全性问题,即生物安全。可能由于对具有感染力的有机体或者遗传修饰有机体的研究和商品化生产而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以及环境的保护带来风险。 潜在问题: 一、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风险。包括预期效应和非预期效应。非预期效应的产生可能是有害的、中性的或是有益的,那些表现有害效应的转基因食品会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危害,转基因植物中大多数标记基因会表达相应的酶或其他蛋白,它们可能对转基因植物产生危害性影响。 二、转基因生物具有生态风险。 转基因生物体中包含有来源于不同物种的基因,可以表达出新的性状,其实际实用和释放会带来生物安全问题,尤其是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还是一个十分复杂和未知的问题。转基因作物具有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由于基因流引起作物变为杂草问题,产生生态灾难。 2、转基因作物的转基因通过基因流转移到野生植物问题,使其抗病力增加或抗药性增强等。 3、有关对含有编码病毒序列基因的转基因作物释放问题,产生过敏反应;杂草化;病毒重组;产生更胡害病毒株等不良现象。 4、转基因植物产生的杀虫剂对非靶生物的影响问题,可能对非靶标生物造成危害。 5、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问题。一些外来种是有害的,引入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二、在防治储藏物害虫时常用的防治方法是植物检疫,清洁卫生以及调节温湿度等措施,请你说明其理论依据? 答:仓库害虫能否大量繁殖,与温度、湿度和粮食的含水量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条件适合了它们的要求,就能迅速繁殖。因此防治上,必须考虑使环境条件不适宜仓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体防治措施有: 1、植物检疫。通过加强检疫,可有效防止由国外或其它地区传入新的危险性储粮害虫种类和限制国内危险性储粮害虫蔓延传播,全而减轻仓库害虫发生。目前国内仓虫检疫对象有谷象、豌豆象、蚕豆象、谷蠹、咖啡豆象、谷斑皮蠹、四纹豆象等。 2、清洁卫生。这是预防储粮害虫发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仓库、加工厂及粮食存放场所内外的垃圾、杂草、尘屑及残粮是害虫躲藏和越冬的场所,另外储粮的器材和物品、车船及附属建筑物也是害虫孳生和躲藏的场所,通过清洁卫生,可以消灭害虫栖息和越冬的场所。 3、空仓器材消毒。通过认真执行腾一仓、扫一仓、消毒一仓,未经消毒杀虫的包装器材不入仓的管理制度。可消灭仓库虫源。 4、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防治包括:高温杀虫、低温杀虫、气调防治、电离辐射、灯光诱杀等。 储粮害虫喜欢阴暗环境,耐干性强,一般储粮害虫在粮食含水量8%的情况下,不易发生。因此做好粮食入仓前的预防工作,防潮、防雨,使粮食保持干燥对防治害虫发生。 绝大多数储粮害虫不耐高温和低温,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4-30摄氏度,超过35摄氏度即影响仓虫的生殖。高温杀虫法中日光曝晒、烘干杀虫、蒸汽杀虫和沸水烫杀等措施,通过高温环境处理,可有效预防害虫发生或直接杀灭害虫。如日光曝晒法,这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夏日炎热的晴天,将感染有虫的粮物薄摊于晒场上,曝晒4~6 h,可获得良好的杀虫效果。 一般储粮害虫生命活动的最低温度界限为5-15摄氏度,低于此温度则发育和繁殖就会停止,当温度降至4-8摄氏度时,害虫会进入冷眠状态,持续较长时间能便害虫致死,若将温度降到-4摄氏度或更低,害虫很快死亡。通过自然低温和机械制冷等低温处理,可控制和延缓害虫的生长发育时期,甚至直接杀死害虫,减轻为害程度。 当粮堆中氧气浓度下降到8%以下时,就可抑制储粮害虫的发生,氧浓度下降到2%以下时,害虫就会很快死亡,二氧化碳浓度增至50-70%以上时,虫、螨和微生物都难以生存。因此通过人为控制调节仓库中的

高中生物专项训练试题汇编47:基因工程(含答案详解)

高中生物专项训练试题汇编47:基因工程 1.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自交系A,技术路线如图。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构建表达载体需用2种限制酶,选择的原则是() ①Ti质粒内,每种限制酶只有一个切割位点 ②G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每种限制酶只有一个切割位点 ③酶切后,G基因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序列不相同 ④酶切后,Ti质粒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序列相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为了防止Ti质粒被切成多个片段而失去应有功能,每种限制酶只有一个酶切位点,①正确;若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有限制酶酶切位点,会使序列不能合成蛋白质,②错误;酶切后形成的黏性末端不同,保证了G基因不发生自身环化,③正确;若形成的黏性末端序列相同,会使Ti质粒发生自身环化,④错误,因此选择的原则是①③,故A项正确。 2.用XhoⅠ和SalⅠ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 C.泳道①是用SalⅠ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 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 答案:D 解析:分析图1可知,XhoⅠ有2个酶切位点,SalⅠ有3个酶切位点,这些酶切位点不重合,

所以图1中两种限制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图2中的酶切产物可与用同种限制酶处理的载体构建重组DNA,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图2可知,泳道①得到了四种酶切产物,说明泳道①是由具有3个酶切位点的酶处理后得到的,即用SalⅠ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限制酶识别的是双链DNA分子中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上切割DNA,不是识别单链DNA,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3.(经典题,6分)如图为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参与 B.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 C.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 D.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 答案:D 解析:构建表达载体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故A项错误。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上的T-DNA不是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而是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分子上,故B项错误。染色体上含有目的基因,但目的基因也可能不能转录或者不能翻译,或者表达的蛋白质不具有生物活性,故C项错误。若植株表现出抗虫性状,说明目的基因成功导入受体细胞并成功表达,该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为可遗传变异,故D项正确。 4.(2018北京模拟,6分)基因工程为花卉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如图为花卉育种的过程(字母代表相应的物质或结构,数字代表过程或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过程需要的酶有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B.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C.③、④过程为分化和再分化,该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转基因生物DNA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检测 4.答案:B 解析:①过程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的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故A项错误。②过

专题1_基因工程练习题(基础知识填空和高考题汇总)

专题一基因工程测试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填空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由于基因工程是在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原理:(所产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 (1)来源:主要是从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断开,因此具有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和。 2.“分子缝合针”—— (1)两种DNA连接酶( DNA连接酶和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键。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 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比较。(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 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有一个至多个,供②能进行,或整合到染色体上,随染色体DNA ③有特殊的,供 (2)最常用的载体是 ,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之外,并具有 的很小的 DNA分子。 (3)其它载体: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 1.目的基因是指:。 2.目的基因获取方法: (1)从获取目的基因(2)利用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3)通过用方法直接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PCR的全称:) (1)原理: (2)前提: (3)条件:引物、4种、酶、温度控制 (4)扩增方式:以形式扩增,公式:(n为扩增循环次数) 第二步:(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位于基因的,是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最终获得所需的。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位于基因的,作用是。

植物基因工程操作论文.

瓜叶菊Mlo基因片段的克隆 摘要 瓜叶菊(Pericallis hybrida B. Nord.)是菊科(Compositea)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元旦、春节重要的观赏盆栽早春花卉,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现实意义。近年来,白粉病(Powdery Mildew)逐渐成为制约瓜叶菊商品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病害之一。瓜叶菊白粉病的传统生物防治方法不仅使病原产生抗药性,还会造成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具有广谱抗白粉病的瓜叶菊种质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Mlo基因是一种新型的抗病基因,可能参与瓜叶菊白粉病的调控过程。它与显性R基因控制的抗病基因不同,它是由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抗病基因,具有非小种专化的持久抗性,其功能类似于G蛋白偶联受体。Mlo基因可能对细胞坏死具有负调控作用,即抑制细胞坏死,类似于其它突变体基因以寄主死亡来抵抗病原菌的入侵,Mlo基因突变为mlo基因后,对细胞死亡的负调控作用被解除,被侵染细胞可能更易死亡,由此引发广谱的抗病性。任何感病的野生型都可以通过对Mlo基因进行诱变而获得抗性。这种抗性,即便是在粗放的栽培管理条件下,也可以在田间得到持久保存,即便没有病原菌的侵染,突变的mlo植物也表现出自身细胞壁加固(cell wall appositions,CW As)和叶细胞的自发死亡现象。因此,对该基因的克隆以及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为瓜叶菊的抗病育种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新思路。 本研究以瓜叶菊(Pericallis hybrida B. Nord.)为试材,通过PCR方法克隆了Mlo基因片段的cDNA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预测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瓜叶菊Mlo 基因的功能和表达情况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瓜叶菊;Mlo基因片段;PCR扩增;

转基因作物阅读试题及答案

转基因作物阅读试题及答案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本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1、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2、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用分泌“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美国的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 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 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 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C.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 D.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

五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五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杂粮作物2010 . 30(3):186~189RainFedCrops''…… 文章编号:1003—4803(2010)03—0186—04 五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汪由,吴禹,王岩,李兆渡,王光霞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创新中心,辽宁沈阳110161;2.沈阳市东陵区白塔街道办事处,辽宁沈阳110167) 摘要:从原理,基本步骤和优缺点等几个方面对农杆茵介导法,基因枪法,超声波介导法,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管 通道法等5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超声波介导法;子房注射法;花粉管通道法;原理;基本步骤;优缺点 中图分类号:$336文献标识码:B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 方法将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分离的目的基因整合到植 物基因组中,使之正确表达和稳定遗传并且赋予受体植物 预期性状的一种生物技术方法.1983年,首例抗病毒转 基因烟草的成功培育标志着人类开始尝试利用转基因技 术改良农作物.目前,植物转基因技术已在作物改良和育 种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植物转基因技术,一些来自 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有益基因如抗病/虫基因,抗非生 物胁迫性状基因及特殊蛋白基因已被转化到农作物中以 改良现有的农作物和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以DNA重组 技术为基础的植物转基因技术极大地扩展了基因信息的 来源,打破了远缘物种间自身保持遗传稳定性的屏障.植

物转基因技术已应用到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和棉花等许多农作物.同时,该技术也正在被尝试用于茄子和草莓等其它的作物中"J.目前,根据转基因植物的受体类型, 植物转基因方法可以分为3大类:以外植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如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和超声波介导法;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如聚乙二醇法,电击法, 脂质体法及磷酸钙?DNA共沉淀法;以种质系统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如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管通道法j.由于以 原生质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有原生质体培养难度大, 培养过程繁杂,培养工作量大且培养技术不易掌握;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差,再生频率低并且再生周期长;相关的转化方法的转化率低,效果不理想等缺点,所以该类基因转化方法未被作为植物转基因的常规方法广泛使用.本文将对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超声波介导 法,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的原理,基本步骤和优缺点作以简要介绍. 1以外植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 1.1农杆菌介导法 农杆菌介导法是最早应用,最实用有效并且具有最多 成功实例的一种植物转基因方法J.农杆菌是一类普遍 存在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目前,用于植物转基 因介导的农杆菌是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某些根癌 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分别含有大小为200—800bp的结构和功能相似的质粒和Ri质粒J.Ti质粒和Ri质粒含 有3个功能区:参与农杆菌侵染植物过程的vir区,参与农杆菌基因整合到宿主植物基因组过程的T-DNA区,在农杆菌中启动质粒复制的orj区.在vir区上的vir操纵子群作用下,rrj质粒和Ri质粒能将自身的T-DNA转入宿主植物细胞内,而后将T—DNA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J.T-

基因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习题

1.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下列哪些生理过程或生物技术中: ①种子的萌发 ②病毒的增殖过程 ③细菌的二分裂过程 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 ⑤DNA 探针的使用⑥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⑤⑥ 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 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 C. 通常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 DNA ,用另一种处理运载体 DNA D. 为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 3. 20世纪 70年代创立了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定向提取生物 DNA B.定向地对DNA 分子进行人工剪切 C.在生物体外对DNA 分子进行改造 D.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4. 为了培育节水高产品种,科学家将大麦中与抗旱节水有关的基因导入小麦,得到转基因 小麦,其水分利用率提高了 20% 。这项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 ) A. 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复制 D. 基因分离 5.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整合到棉花细胞中,为检测实验是否 成功,最简便的方法是检测棉花植株是否有( ) A. 抗虫基因 B.抗虫基因的产物 C.新的细胞核 D.相 应的性状 6. 基因工程中,科学家常用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为受体细胞,主要原因是这些微生物 () A. 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B.繁殖速度快 C.遗传物质含量少、简单 D.性状稳定,变异少 7. 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成功地对一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使其 凝血功能恢复正常。那么,她后来所生的儿子中( ) A. 全部正常 B.一半正常 C.全部有病 D.不能确 定 8. 我国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 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 因导入棉花细胞并成功表达, 培育出了抗虫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重组DNA 分子中增加一个碱基对,不一定导致毒蛋白的毒性丧失 B. 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可通过花粉传给近缘作物,从而造成基因污染 高二生物周练 习 2013.3.20

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五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将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分离的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使之正确表达和稳定遗传并且赋予受体植物预期性状的一种生物技术方法。1983年,首例抗病毒转基因烟草的成功培育标志着人类开始尝试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目前,植物转基因技术已在作物改良和育种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植物转基因技术,一些来自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有益基因如抗病/虫基因、抗非生物胁迫性状基因及特殊蛋白基因已被转化到农作物中以改良现有的农作物和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以DNA重组技术为基础的植物转基因技术极大地扩展了基因信息的来源,打破了远缘物种间自身保持遗传稳定性的屏障。植物转基因技术已应用到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和棉花等许多农作物。同时,该技术也正在被尝试用于茄子和草莓等其它的作物中‘1’纠。目前,根据转基因植物的受体类型,植物转基因方法可以分为3大类:以外植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如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和超声波介导法;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如聚乙二醇法、电击法、脂质体法及磷酸钙-DNA共沉淀法;以种质系统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如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由于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有原生质体培养难度大,培养过程繁杂,培养工作量大且培养技术不易掌握;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差、再生频率低并且再生周期长;相关的转化方法的转化率低、效果不理想等缺点,所以该类基因转化方法未被作为植物转基因的常规方法广泛使用。本文将对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超声波介导法、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的原理、基本步骤和优缺点作以简要介绍。 1以外植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 1.1农杆菌介导法 农杆菌介导法是最早应用、最实用有效并且具有最多成功实例的一种植物转基因方法。农杆菌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目前,用于植物转基因介导的农杆菌是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某些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分别含有大小为200 -800bp的结构和功能相似的Ti质粒和Ri质粒。Ti质粒和Ri质粒含有3个功能区:参与农杆菌侵染植物过程的vir区、参与农杆菌基因整合到宿主植物基因组过程的T-DNA区、在农杆菌中启动质粒复制的ori区。在vir区上的vir操纵子群作用下,Ti 质粒和Ri质粒能将自身的T-DNA转入宿主植物细胞内,而后将T-DNA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T— DNA 是质粒上一段10—30kb的序列,它的两端各有一段高度保守的25bp的同向重叠序列。由于T-DNA 转化无序列特异性,因此可用任何基因片段代替原来的T-DNA基因片段进行。 农杆菌介导法的原理是:在农杆菌基因ehvA,chvB, pscA,and att家族所编码的蛋白和植物伤口产生的酚类物质和糖类物质的共同作用下,农杆菌识别并附着在宿主细胞壁上。virD4和virB基因编码蛋白组成的type IV分泌系统将单链VirD2-T-DNA复合体运送到宿主细胞内。此外,VirE3、VirE2和VirF蛋白也通过该系统进入宿主细胞质中。在宿主细胞质中,VirE2蛋白与VirD2-T-DNA复合体结合。在VirD2核定位信号、某些农杆菌蛋白和宿主细胞蛋白的共同作用下,VirD2-T-DNA复合体进入细胞核。在VirD2、VirE2、某些宿主细胞核蛋白如AtKu80和DNA连接酶的作用下,T-DNA被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但具体过程不详。 农杆菌介导法的基本步骤是:(1)诱导目标植物外植体;(2)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3)质粒导人合适的农杆菌菌株中及该菌株的活化过程;(4)植物愈伤组织的微伤口处理及农杆菌侵染;(5)共培养及脱菌处理;(6)愈伤组织筛选、分化与植株再生;(7)再生植株及其后代的外源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分子检测;(7)转基因T1代的目标性状鉴定。 农杆菌介导法具有操作简单、转化效率较高、重复性好、单拷贝整合、基因沉默现象少、转育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