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浅谈教学评价的改革

沙西中心校张继申

摘要:教学评价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传统的选拔性评价存在明显的弊端,不适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跟随社会进步的步伐,发展性评价必然取而代之,它具有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展示自己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等优势。

关键词:选拔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新课程告诉我们语文是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一身的学科,不仅要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创新意识,健全学生的人格,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传统的选拔性评价过分的强调了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学业成绩评价评价,人为的对学生划等、分类、和排队,这必然对学生的人格和性格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课程在改、课程标准在改、课程理念在改,教学评价的方法必然要顺应教育的发展,也必须要改革。一、传统应试教育的选拔性评价存在两大弊端。

(一)注重量化评价

人们的思想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重视考试成绩,认为“考试=评价”,从学校、老师到社会,关心的焦点就是分数和升学率。应试教育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为了少数学生的发展,而以牺牲多数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作为代价。考试分数是衡量教师、学生的最主要标准。应试教育使教师们习惯于把学生“好中差”正态分布,学生们也习惯于按成绩将自己归为“成功者”或“失败者”。当然“成功者”绝对是少数,这样一次次考试不断强化着“失败者”的自责,挫伤着学生成功的自信。现实中,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上学前个个欢天喜地、个性健康,带着全家人的祝愿跨进校门。没多长时间,其中一些孩子就成了教师、同学、家长眼中的“朽木”,成了惧学、厌学、甚至弃学的“差生”。考试虽然可以提供数量化的信息,但由于这些信息不能涵盖被评价对象的所有方面,据此作出的评价是不全面的。这种注重量化的评价,明显的特点就是严格的选拔性,其弊端集中表现在以一把尺子评价一切,以一个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以单一面对多元,最终的结果就是鉴定质量、区别优劣、选拔淘汰。人为地给一些学生贴上“差生”、“后进生”的标签。(二)目的和手段背离

由于目的与手段的背离,学习主体在教学评价中无主体性可言,教学评价缺乏必要的科学基础,未能看到教学活动是双主体活动,割裂了教与学的完整统一,而不是教师、学生和课程的共同发展,没有显现出评价的应有之意。虽然这种相对评价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它是一种遵循正态分布的评价,反映的是某个学生在其所在集体中的相对水平,但根据这些难以判断其实际达到的水平,而且正态分布对学生带来焦虑和恐惧,使学生把自身发展向评价要求靠拢,主体发展反而成为次要的事情。这样过分限制则是错误的。也与评价本意背道而驰。

二、现代教育评价是一种全新的评价,更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其优势可以概括为两层:

(一)指导思想:“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评价的指导思想上,新课程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过去的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评价的范围看,新课程评价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体现“发展性”和“多元性”的特点。现代教育评价重视定性与定量评价、外部与内部评价、绝对与相对评价的结合,体现了重“发展性”和“多元化”的特点。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与学习质量,通过个体内部差异评价可以获得个人发展情况,明确

地显示学生在教育目标上的到达度,无需遵从正态分布,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状况,减少学生心理压力,有益于教师和学生学习的改善,促进学生身心全方面地和谐健康发展。这种评价的诊断、反馈、改进、激励、强化等教育发展功能不断得到强化,其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课程,让他们在课程体系中找到自我,找到前进的方向。促进学生提高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是一个以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

泰勒认为: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和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其本质是立足在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上的。行为主义认为:人的心理过程是不可测量的。因而,人们只能测量和评价外显的行为。就教育评价来说,就是只能关注作为教育活动结果的学生行为的变化。在实际的课程与教学中,我们要把新的理念运用到评价中去,由传统的“甄别选择”转变为“育人为本”。

三、实现从选拔性评价到发展性评价改革的途径。

首先,评价要面向所有学生,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学生之间有各种差异:有的成绩一流,有的差强人意;有的郁郁寡欢,有的活泼开朗;有的粗心大意,有的心思细腻;有的勇敢果断,有的懦弱不前等等,不一而足。这就要求评价者有足够的理智,肯定其主流,寻找和发现闪光点,在批评、帮助、指出不足的基础上,树立学生发展的信心和改正缺点的勇气,指明发展的方向。

本人以为,仅学习到死板的知识是不够的,重要的在于能否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即对学生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在于通过肯定或否定形成激励作用,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而不单单是淘汰、选拔的工具。通过评价,对课程产生更大的调控作用,为所有的学生发展提供多种条件。其次,评价要帮助学生缩小互相之间的差距,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提高和发展。评价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通过积极的评价,承认并提升学生价值,使使评价成为一种关怀的手段、良好的课程与教学发展行为。而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关键因素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激励性评价。

例如:教师可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为学生成功确定切合实际、能够通过努力达到的目的。在制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品尝成功的“滋味”,然后再加大力度,让学生拾级而上,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担忧和分心,集中精力面对压力和挑战。

其次,评价要唤醒学生的主体个性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认为:“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创造性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求学的目的,不应只是求学问,而应该培养有知识、能独立思考的人。”

现实中,我们也发现,遇到问题不爱独立思考的学生往往依赖性强,容易墨守陈规,人云亦云,缺乏创见。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很重要一条是必须给学生创造能够充分发表个人独创意见,表达个人真实感想及提出疑问的机会和空间。倘若在课堂上,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发言,对爱提问、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回答问题的学生不感兴趣,甚至刁难、打击,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学乖”,懂得小心翼翼地以教师规定的内容来回答问题,学生会变得不爱独立思考,思维受到抑制,素质难以提高。

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正是唤醒学生主体个性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激发学生智慧火花和思维亮点的切实做法。目的是使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发展都得到重视和欣赏,最终形成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第三,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本人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全方位地进行。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要进行发展性评价,而且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发展性评价,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发展性评价。除了平时要对学生多一些口头肯定还应多一些其它鼓励办法。例如:本人对学生的操行评语进行了一些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