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专业术语解释SA及NSA

5G专业术语解释SA及NSA
5G专业术语解释SA及NSA

NR(新空口)

3G时代的空口核心技术是CDMA,4G的空口核心技术是OFDM,5G新空口与以往就不同,在于:新的波形,新的多址方式,新的编码方式等。

例如波形,基础波形的设计是实现统一空口的基础,同时兼顾灵活性和频谱的利用效率。虽然还是用的OFDM,但4G的OFDM满足不了5G时代的要求。OFDM将高速率数据通过串/并转换调制到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去,并引入循环前缀,较好地解决了令人头疼的码间串扰问题。未来,不同的应用对空口技术的要求迥异,例如毫秒级时延的车联网业务要求极短的时域Symbol和TTI,这就需要频域较宽的子载波间隔。

F-OFDM能为不同业务提供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和Numerology,以满足不同业务的时频资源需求。此时不同带宽的子载波之间本身不再具备正交特性,需要引入保护带宽,例如OFDM就需要10%的保护带宽,这样一来,F-OFDM的灵活性是保证了,频谱利用率会不会降低?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灵活性与系统开销一向是一对矛盾。但是,F-OFDM通过优化滤波器的设计大大降低了带外泄露,不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开销可以降至1%左右,不仅大大提升了频谱的利用效率,也为将来利用碎片化的频谱提供了可能。

上线数据信道还可以具备CP-OFDM或DFT-s-OFDM的方式,具体可以参阅5G标准。

NSA和SA

就是5G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不是NASA啊,哈哈)

这里有一个误区,认为5G独立组网就是一个单独的新网络,以往的基站、手机全部都要换,其实,就算是独立组网,5G标准中也定义了协同4G的方案,4G和5G网络在挺多年会共存,而手机制造商,未来制造的5G手机,也必定是会同时支持5G和4G 网络的。

NG-RAN

就是5G的无线接入网,还有下面几个基础概念

gNB:向UE提供NR用户面和控制面协议终端的节点,并且经由NG接口连接到5GC。NG-eNB:向UE提供E-UTRA用户面和控制面协议终端的节点,并且经由NG接口连接到5GC。

今年6月,3GPP宣布5G独立组网(SA)标准正式冻结。我国5G建设到底采用最新冻结的SA架构,还是早在2017年12月就已冻结的非独立组网(NSA)架构,引发市场热议。

NSA or SA市场分歧较大,SA无疑将是主流部署方式

5G的网络架构包含有独立的SA和与4G网络相结合的NSA两种:

独立组网模式(SA):指的是新建5G网络,包括新基站、回程链路以及核心网。SA引入了全新网元与接口的同时,还将大规模采用网络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等新技术,并与5GNR结合,同时其协议开发、网络规划部署及互通互操作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将超越3G和4G系统。

非独立组网模式(NSA):非独立组网指的是使用现有的4G基础设施,进行5G网络的部署。基于NSA架构的5G 载波仅承载用户数据,其控制信令仍通过4G网络传输。

运营商可根据业务需求确定升级站点和区域,不一定需要完整的连片覆盖。

近来,关于国内5G建网是会采用独立组网模式(SA)还是非独立组网模式(NSA)引发了市场的热议。

1.1. NSA的优势在哪儿?

SA架构相比较而言更为简单,而NSA架构则略为复杂。相较SA,NSA 的优势主要包括:

1)借助目前成熟的4G网络扩大5G 覆盖范围。由于手机终端发射功率有限,所以5G网络的覆盖范围主要受限于上行(即手机发送信号到基站),那么通过与4G联合组网的方式(NSA)可以实现5G 单站覆盖范围的扩大;

2)NSA标准更早结束,产品更成熟。NSA相较SA标准更为提前,产品路标也相应的提早成熟。当前我国5G推进组也已经基本完成了NSA的大部分测试工作;

3)无需建设新的核心网。NSA组网下,5G基站将利用现有4G核心网,省去5G核心网络的建设。

1.2. 相较SA,NSA架构也有如下劣势

1)仍必须改动4G现网。如上所述,NSA是4G网络和5G网络融合的组网方式,所以势必涉及到对4G现网的升级改造(包括无线和核心网);同时5G NR 应用频段更高,覆盖范围更小,现有4G网络密度无法满足5G覆盖。

2)无法调整现有设备的供应商结构。NSA组网方式下,更加依托于原有的设备投入,采用NSA需要互操作的统一性,仍然需要采购原网厂商的设备,则运营商不能重新划分设备厂商的投资结构。

3)现网无法满足5G高可靠低时延要求。由于NSA无需建设5G新核心网,且NSA需借助4G无线空口(NSA无线锚点在4G),但现有的4G核心网架构和4G空口却无法满足5G对于时延和传输可靠性的要求。

1.3. NSA架构有助于快速建网,但较SA直接建网资本开支更高

连续覆盖的前提下,无论采用SA还是NSA密集城区场景所需5G基站数量相同。考虑到国内4G现网在密集城区的站间距已经在300米以内,通过对5G基站在密集城区室外场景的链路预算分析,我们认为在4G/5G基站共站址的基础上,SA网络架构方案即可实现5G的连续覆盖(NSA架构下,也需要5G和4G 基站共站址);

SA基站单站价格更有优势。由于NSA需要5G与4G同厂商,而SA则无此要求。因此NSA架构下,运营商在采购5G 基站时的议价能力势必会减弱。

如果国内5G商用牌照提前发放,NSA 或将成为部分运营商的先期建网选择,但最终还是会走向SA架构。一方面,NSA为运营商快速建网提供了现实选择(产品更成熟、无需改动核心网等优势),但由于支持增强URLLC 的5G 3GPP R16版本将在2019年12月冻结,我们认为运营商未来如果要支持R16,则届时运营商会逐步选择SA架构进行组网,以便实现5G网络对诸如自动驾驶、工业互联、远程医疗等低延时高可靠的新应用的商用支持。

基于上述现实条件下,我们假设:1)相较SA架构5G基站,采用NSA架构建网方案的单站价格会贵30%-50%,再加上4G站的改造费用,预计在相同规模下,NSA架构的投资会比SA架构贵60%-80%;

2)考虑到国家较高的5G建网要求,如果运营商在2019年建网开始时选择NSA 架构,预计在引入SA架构前会完成5G总建设规模的30%左右(2019-2020年),剩下的70%建设量将选择SA 架构。

那么相较直接采用SA,采用先NSA 后SA架构的建网方式,5G无线网络建设的总投资规模预计会增加18%~24%。(即:0.3×(1.6~1.8)+0.7=(1.18~1.24))。

结论:

1)选择NSA架构可以在初期帮助运营商实现更快速的5G建网,但后期为了实现连续覆盖和支持全部的5G场景,未来向SA的演进势在必行;

2)相比直接采用SA架构建网而言,采用先NSA后SA的方式建网更快但总的资本支出也会增加约18%-24%。

2. 无论采用何种网络架构,5G商用的步伐都不会放缓

基于市场的争论,我们认为无论最终国内运营商采用何种网络架构,5G商用的步伐都不会放缓,建设和投资规模也不会缩水。下一步国内的工作重点将是5G 频谱的划分,以求年内实现预商用。而2019年随着终端芯片的成熟和终端品类的推出,2020年国内5G将实现全面商用。首先,2020年实现商用的5G 是“中国制造2025”蓝图中的重要一环。5G不单止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增强,也是万物互联的时代,还包括mMTC(大规模物联网)和URLLC(低延迟通信)的应用

场景。5G网络将是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基础。其次,中国力量越来越强大,必将充分利用产业规模优势。中国通信产业链的参与企业数量越来越多,最初从几家核心设备商,到现在从运营商到终端数十家企业;中国企业在3GPP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已经非4G可比,在5G后续标准会议中将会充分利用产业规模的优势争取利益,不会因为贸易战的影响放弃发挥影响力的机会。按照我们推测,本次5GNR第一个标准冻结后,产业链推进速度将会大大提升。1、主设备商:预计华为、中兴从标准冻结到试商用设备出炉约需要6~9个月时间,即明年Q1~Q2。华为、中兴作为第一梯队中国厂商会更早实现,预测爱立信、诺基亚则会稍晚于中国厂商。

2、终端厂家:上游芯片厂家研发周期也要9个月时间,预计到明年Q2~Q3成熟。芯片产品需要跟设备互通性测试。终端企业在芯片产品到手之后,需要一段时间调试,预计看到量产的智能手机要到明年Q4~2020年上半年。

3、CPE产品(用户驻地设备):在明年Q3度可能会出现,但是在中国的普及率并不高,大众主要接受的还是智能机的设备。

3、NSA架构对终端带来的挑战

3.1 NSA架构下5G终端的特征:同时处理4G和5G网络数据

不同于SA架构下5G终端仅需要处理5G网络的数据,NSA架构下5G终端需要同时处理来自4G网络和5G网络的数据,因此支持NSA架构对于5G终端的设计来说势必会更为复杂。支持NSA架构5G网络的终端在设计上面临哪些挑战呢?

3.2 NSA架构下5G终端的优势:成熟更早且下行速率高

首先,我们来谈谈与SA架构相比,NSA架构下5G终端的优势:

1)因为NSA的标准更早冻结,因此支持NSA架构的芯片也会更早诞生,支持NSA架构的手机等终端也有望更早实现商用;

2)因为NSA架构下终端需要同时连接4G和5G网络,因此NSA相比SA可叠加4G网络的速率,因此在下行(基站到终端)速率上会更具优势。

3.3 NSA架构下5G终端的挑战:设计更复杂、器件成本提高、射频性

能受影响

但同时,因为NSA架构下,5G终端需要同时接入4G网络,因此需要支持4G 和5G网络的双连接,这势必会为5G终端带来新的挑战:

1)由于4G的商用频段众多(以国内为例,4G频段就包括800MHz、900MHz、1.8GHz、1.9GHz、2.1GHz、2.3GHz、2.6GHz等多个频段),因此除非采用

定制化(即仅支持某一特定的4G频段),否则为了同时顾及到不同的4G频段,支持双连接的终端在射频的设计上会非常复杂;

2)为了同时满足终端的两路信号连接,需要引入双工器这一元器件(如上图2 中红圈所示),因此势必会带来成本的增加和性能的损失(双工器会带来性能的损失主要是因为多了一个器件势必会带来插入损耗,插入损耗则会影响到终端的发射功率,从而影响终端的覆盖性能);

3)支持在多个频段上同时传输数据可能会引入交调和谐波干扰,从而影响到终端的性能(比如上下行速率和覆盖能力等)。

因此相比较于SA架构,支持NSA架构的5G终端虽然会更早成熟,下行速率也会更快,但在设计上更具挑战,在射频器件上的成本上也会更高,而性能上则会有所下降。

肿瘤治疗常用术语缩写最新版本

肿瘤知识补充: 1.NCCN证据级别分类: 1类:基于高水平证据(如随机对照试验)提出的建议,专家组一致同意 2类A:基于低水平证据提出的建议,专家组一致同意。 B:基于低水平证据提出的建议,专家组基本同意,无明显分歧。 3类:基于任何水平证据提出的建议,专家组意见存在明显分歧 *除非特别指出,NCCN对所有建议均达成2A类共识 2.肿瘤常用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2.1 生存的疗效评价指标: 1) 总生存期(OS,Overall Survival):是指从随机化(random assignment)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death)的时间(失访患者为最后一次随访时间;研究结束时仍然存活患者,为随访结束日)。 2) 中位生存期:又称半数生存期,表示恰好有50%的个体尚存活的时间。由于截尾数据的存在,计算不同于普通的中位数,利用生存曲线,令生存率为50%时,推算出生存时间。 2.2 肿瘤反应的疗效评价指标: 1)无病生存期(DFS,Disease Free Survival):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第一次肿瘤复发/转移或由于任何原因导致受试者死亡的时间(失访患者为最后一次随访时间;研究结束时仍然存活患者,为随访结束日)。 通常作为根治术后的主要疗效指标。

与OS相比需要样本量更少,两组间PFS的差异往往会比两组间OS的差异更大,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更少的事件数来检验出差异. 目前对DFS存在不同定义和解释,不同研究者之间在判断疾病复发或进展时容易产生偏倚。 2) 中位DFS:又称半数无病生存期,表示恰好有50%的个体未出现复发/转移的时间。 3) 无进展生存期(PFS,Progress Free Survival):指从随机分组开始到第一次肿瘤进展或死亡时间。 通常作为晚期肿瘤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目前对PFS存在不同定义和解释,不同研究者之间在判断疾病复发或进展时容易产生偏倚。 4) 疾病进展时间(TTP,Time To Progress):指从随机分组开始到第一次肿瘤客观进展的时间。 与PFS唯一不同在于PFS包括死亡,而TTP不包括死亡。因此PFS更能预测和反应临床收益,与OS一致性更好 在导致死亡的非肿瘤原因多于肿瘤原因的情况下,TTP是一个合适的指标5) 客观缓解率(ORR,Objective response rate):是指肿瘤缩小达到一定量并且保持一定时间的病人的比例(主要针对实体瘤),包含完全缓解(CR,Complete Response)和部分缓解(PR,Partial Response)的病例。 客观缓解率是II期试验的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可提供药物具有生物活性的初步证据。但一般不作为III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疗效指标。 6) 缓解持续时间(DOR,Duration of Response):是指肿瘤第一次评估为CR或PR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4、《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5、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6、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7、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8、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9、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10、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1、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2、《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名解

名解部分 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自幼家境贫寒。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与冯云山、洪仁玕等人创立拜上帝教,以图“唤醒世人”。撰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公元1851年元旦,洪秀全率众于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 拜上帝会 拜上帝会,亦称“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组织,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19世纪中期,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在家乡广东花县组织拜上帝会,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洪秀全自称上帝次子,称耶稣为天兄,并将此作为组织管理农民起义队伍的手段。拜上帝会虽曾得益于基督教,但在许多方面与基督教大相径庭。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式,以会员为基本力量,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 永安建制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今蒙山)后,相继建立起各项制度,史称永安“封王建制”。主要内容有:确定官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西王以下诸王均受东王节制;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建立圣库制度;令人民蓄发;刊行官方文书。太平天国初具建国规模,进一步巩固了金田起义以来的斗争成果,大大提高了太平军的战斗力,为太平军的出省作战和迅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湖口大捷 湖口大捷是太平军粉碎清军水陆进攻、扭转西征战局的关键一战。公元1855年初,湘军反扑九江。太平天国派石达开等率军西援。西征援军到达江西湖口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与清军相持一月有余。同年2月,太平军突袭湘军水师,湘军大败。同时驻守九江的太平军很好的配合了湖口的战斗。湖口大捷的胜利,扭转了西征军湘潭战后连续败退的局面,太平军从此乘胜西进,全面反攻。到1856年,湖北东部,江西和安徽的大部分均为太平军所控制。 三河大捷 三河大捷是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在安徽三河镇歼灭湘军精锐李续宾部的一次著名战役,也是太平天国战争史上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著名范例。1858年,李续宾率部进攻三河,陈玉成得知三河危急的消息,星夜驰援三河,在当地军民的配合下,以正确的战略战术,全歼清军。三河大捷是继浦口之役之后又一次胜利之役,复苏了后期太平军的士气,扭转了内讧后的危局,保卫了太平天国在安徽的根据地,迫使清军从安庆外围撤走,安庆之围不战而解。

PS专业术语的解释

P S专业术语的解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色阶 一、什么是色阶 色阶是表示图像亮度强弱的指数标准,也就是我们说的色彩指数。图像的色彩丰满度和精细度是由色阶决定的。色阶指亮度,和颜色无关,但最亮的只有白色,最不亮的只有黑色。表现了一幅图的明暗关系。如:24位色的RBG空间数字图像,分布用2^8(即256)个阶度表示红蓝绿,每个颜色的取值都是[0,255],理论上共有256×256×256种颜色。当然,显示装置不一定能充分表达出所有颜色的区别,肉眼也不能区分有些阶度。比如,对比度不佳的液晶显示器,可能会把RGB(12,12,12)的颜色跟(13,13,13)显示得一样,或者即使显示有区别肉眼却看上去他们都是黑的。 只是一个图,用标注质量特性值,标注或频率值,各组的频数或频率的大小用直方柱的高度表示。在中,是说明照片中像素分布的图表。就像我们可以用图表表示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我们也可以绘制中像素“”的图表。计算机可以计算中具有特定亮度的所有像素数目,然后用图表表示此数目。 可以使用“色阶”调整通过调整图像的阴影、中间调和高光的强度级别,从而校正图像的范围和色彩平衡。“色阶”直方图用作调整图像基本的直观参考。可以将“色阶”设置存储为预设,然后将其应用于其他图像。请参阅存储调整设置和再次应用调整设置。

二、色阶的作用: 1、认识色阶:“图像--调整--色阶”打开“色阶”面板,其下面有三个移动滑块,从左至右依次有黑、灰、白,表示图片rgb“0--255”颜色值; 2、水平X轴方向代表绝对亮度范围,从0至255。竖直Y轴方向代表像素的数量。 3、移动不同的滑块,调整颜色值,可以改变图片的明暗度、饱和度和亮度。 4、“色阶”对话框A.阴影B.中间调C.高光D.应用自动颜色校正 5、输出和输入色阶区别: A、输入色阶:调节图像的明暗对比。 黑色滑块向右滑动,暗部区域更暗。白色滑块向左滑动,亮部区域更亮。中间调滑块:控制暗部区域和亮部区域的比例平衡。 下面有黑色、灰色和白色3个小箭头(图中红色123处)。它们的位置对应“输入色阶”中的三个数值(图中绿色123处)。其中黑色箭头代表最低亮度,就是纯黑,也可以说是黑场。其中白色箭头就是纯白。而灰色的箭头就是中间调。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唐诗繁荣的主要表现:1、社会因素,国力的强盛2、政治因素,君主提倡3、 诗体的进化4、思想、文化的活跃5、诗歌应用价值的提高 2.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名词解释: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主要探讨宇宙与人生的关系,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被前人誉为“孤篇盖全唐”之杰作。被闻一多先生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详解

2016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闭关政策:清政府从1757年开始施行的对外交往政策。下令只限开放广州一口通商,严格控制对外贸易。之后连续颁布了许多条文,对外国人的各方面活动及华夷交往等都做了细致的规定;一方面它是落后的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清朝统治集团民族狭隘性的表现。结果: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华民族长期隔绝在世界潮流之外。 2、虎门销烟: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持查禁和销毁鸦片的著名事件。鸦片输入给清朝统治带来严重危机,道光皇帝采取了禁烟派的主张,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于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将所有缴获的鸦片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但也成为鸦片战争导火线。 3、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列强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的该国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开始规定此特权,接着美、法、俄、日等国也相继在中国取得了此项特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华侨民犯罪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而只能由各该国领事,按照各国的法律进行裁判。这项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 4、片面最惠国待遇:指缔约国一方得以均沾对方给予第三国的一切条约权益,但并不给予对方对等权益。始于《虎门条约》规定,此项条款为英国和其他国家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互相援引,攫取各种侵略权益开创了恶例。 第二章: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5、拜上帝会:是一个以宗教为形式的农民革命组织,是洪秀全用以组织进行革命的工具。它继承历代农民革命的传统,吸收西方基督教教义中的“一神教”思想和“平等”观念,以及古代“大同”思想,宣扬“神天上帝”的无上权威,树立起一神教思想。拜上帝会使洪秀全个人的宗教理想现实化,进一步激扬了他的宗教狂想。在整个太平天国时期,都以拜上帝教为思想武器,进行宣传组织工作。后随太平天国失败而消亡。 6、湘军:晚清由曾国藩招募湘勇编练的一支军队。1853年,曾国藩受咸丰皇帝命去长沙帮办团练。他以湘勇为基础,实行勇丁由将官亲自招募的制度,同时对士兵灌输以封建伦理纲常,并进行严格军事训练,全军统辖于曾国藩。湘军以营为单位,其主要将领有左宗棠、刘坤一等。曾国藩和湘军成为清朝反动统治的重要支柱。 7、圣库制度: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公有共享制度。圣库即国库。规定个人一切财产及战利品皆应上缴圣库,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由圣库供给,违者治罪。肇始于起义之初,广泛推行于定都天京时期。它的实行对太平天国初期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后随着财货来源丰富逐渐名存实亡。 8、永安建制: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后相继建立的各项制度。主要内容:确定官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永安建制为太平天国运动迅速发展奠定了政权基础。 9、亚罗号事件:1856年围绕中国商船亚罗号进行的中英交涉。1856年10月8日,中国商船“亚罗”号,因窝藏海盗,受到广州水师搜查,船上海盗被捕。而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称该船为英船,要求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道歉。但当叶名琛把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仍然拒收,后英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亚罗号事件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0、马神甫事件:亦称西林教案,是法国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制造的借口。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知县逮捕马赖及其爪牙,将其处死。法国遂以此为借口,于次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 11、《瑷珲条约》:1858年奕山与沙俄总督在瑷珲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为:沙俄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乌苏里江以东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 12、《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俄、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

肿瘤治疗常用术语缩写.docx

肿瘤知识补充: 1. NCCN证据级别分类: 1类:基于高水平证据(如随机对照试验)提出的建议,专家组一致同意 2类A :基于低水平证据提出的建议,专家组一致同意。 B:基于低水平证据提出的建议,专家组基本同意,无明显分歧。 3类:基于任何水平证据提出的建议,专家组意见存在明显分歧 *除非特别指出,NCCN对所有建议均达成2A类共识 2.肿瘤常用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2.1生存的疗效评价指标: 1)总生存期(OS,Overall Survival):是指从随机化(random assignment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death)的时间(失访患者为最后一次随访时间;研究结束时仍然存活患者,为随访结束日)。 2)中位生存期:又称半数生存期,表示恰好有50%的个体尚存活的时间。由于 截尾数据的存在,计算不同于普通的中位数,利用生存曲线,令生存率为50%时,推算出生存时间。 2.2肿瘤反应的疗效评价指标: 1)无病生存期(DFS, DiSeaSe Free Survival)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第一次肿瘤复发/转移或由于任何原因导致受试者死亡的时间(失访患者为最后一次随访时间;研究结束时仍然存活患者,为随访结束日)。 通常作为根治术后的主要疗效指标。 与OS相比需要样本量更少,两组间PFS的差异往往会比两组间OS的差

异更大,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更少的事件数来检验出差异? 目前对DFS 存在不同定义和解释,不同研究者之间在判断疾病复发或进展时容易产生偏倚。 2) 中位DFS:又称半数无病生存期,表示恰好有50%的个体未出现复发/转移的时间。 3) 无进展生存期(PFS,Progress Free Survival:) 指从随机分组开始到第一次肿瘤进展或死亡时间。 通常作为晚期肿瘤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目前对PFS存在不同定义和解释,不同研究者之间在判断疾病复发或进展时容易产生偏倚。 4) 疾病进展时间(TTP,Time To Progress:) 指从随机分组开始到第一次肿瘤客观进展的时间。 与PFS唯一不同在于PFS包括死亡,而TTP不包括死亡。因此PFS更能预测和反应临床收益,与OS 一致性更好在导致死亡的非肿瘤原因多于肿瘤原因的情况下,TTP 是一个合适的指标 5) 客观缓解率(ORR,ObjeCtiVe response rate)是指肿瘤缩小达到一定量并且保 持一定时间的病人的比例(主要针对实体瘤),包含完全缓解(CR,Complete ReSPOnSe和部分缓解(PR,PartiaI ReSPOnSe的病例。 客观缓解率是II 期试验的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可提供药物具有生物活性的初步证据。但一般不作为III 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疗效指标。 6) 缓解持续时间(DOR,DUratiOn Of ReSPOnse)是指肿瘤第一次评估为CR或PR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诗三百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 篇,故又称诗三百。 3、《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4、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 毛诗做笺,学习毛诗的人渐多,其后三家诗亡,独毛诗得大行于世。 赋比兴 1、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2、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的意思是借助于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主要是为了引起下文,使诗歌曲折 婉转,而不给人突兀的感觉,有时也起比喻的作用。 3、周代民歌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他可以在极短的篇章里造成动人的境界和形象。比兴手法在我国 诗歌中一直继承发展,是周代民歌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一面。 周易 《盘庚》 1、是《尚书》中《商书》里的一篇。 2、尚书是记言的古史,《盘庚》是殷王盘庚迁都前后对世族百官、百姓、庶民的讲话,古奥难懂。 3、《盘庚》中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的譬喻都鲜明生动,如因臣民反对迁徙,盘庚对其进行说服,将旧都比作“颠木”, 新都比作颠木新生的“由蘖” 。 金文 1、古代铜器特别是钟鼎彝器上的文字。一般称为铜器铭文或金文。 2、殷商已有简单铭文,周代日益发展。 3、这些铭文多关于贵族的事功、讼断和赏赐。因器物的限制,一般不长。如《散氏盘铭》等。 4、铭文一般为散文,也有韵文。如《季子白盘铭》。 《春秋》 1、《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2、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它极其简括的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鲁隐公元 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凡240 年。 3、孔子为维护周王朝奴隶制的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命定分,巩固王朝最高奴隶统治政权,恢复大一统局面。 4、孔子的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书法,表现出来。但《春秋》记事,语言过于简单,类似于后世的新闻标题,只是 片断记录。 《春秋内传》 1、即《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2、《左传》一书,丰富多彩。主要内容不外春秋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各方面的活动和有关言论。其次则天道、鬼神、 灾祥、占筮、占梦之事。 《春秋外传》 1、即《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而主要在记言,故名《国语》。 2、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战国策》 1、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2、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 年。

近代史名词解释全(1)

三国干涉还辽:1985年中国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日本则再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皖系军阀——段祺瑞 直系军阀——冯国璋 奉系军阀——张作霖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遵循“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希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超越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但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所描绘的理想天国,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从未实行。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统筹全局的社会发展方案,这是一个带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它的出现,表现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学习西方“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然而这些措施未能真正实行。 借师助剿:在太平天国进军江南时,清朝地方官闻风丧胆,有人建议把镇压太平军的希望寄托在借助外国军队上,这就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的“借师助剿”方略。 公车上书:公元1895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康有为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运动遭到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维新失败。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虎门销烟:道光1839年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共销毁鸦片2376254斤。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国主义的光辉一页。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平壤之战:发生于1894年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但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六天里,清军狂奔五百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是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海面的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 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

建筑专业术语名词及解释

建筑专业术语名词及解释 1、房地产专业术语 1.房地产:房产与地产的合称,是不动产。 2.五证二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土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预售许可证》、《商品房质量保证书》、《商品房使用说明书》 3.商品房:专门用以买卖的房屋。有产权保障,可自由出租抵押。 4.商住房:即可用于住家使用,也可以用于办公的商品房。 5.集资房:由单位统一筹集各需要住房的客户资金,而建造之房屋,通常仅有一整栋的一张产权证,客户没有单独的产权证。 6.安居房:﹙经济实用房=安居房﹚是指以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为供应对象,并按国家住宅建设标准﹙不含别墅、高级公寓、外销住宅﹚建设的普通住宅。﹙其实行的是土地无偿划拔,住户只拥有该土地的使用权,如需办理国土证,则要另外出资,并享受政府扶持税费减半征收。其房价由政府部门核定,利润只能在3%以下。﹚ 7.跃层:是一套住宅占两个楼层,有内部楼梯联系上下层。﹙一般在首层安排起居室、厨房、餐厅、卫生间,二层安排卧室、书房、卫生间。﹚ 8.复式:概念上是一层,并不具备完整的两层空间,但层高比普通住宅高,可在局部分出夹层,安排卧室或书房等,用楼梯联系上下。﹙夹层在底层的投影面积只占底层面积的一部分,夹层和底层之间有视线上的交流和空间上的流通。﹚ 9.错层:纵向或横向剖面中,楼层的几部分之间楼地面高低错开。 10.标准层: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11.高层:8层以上,带有电梯,钢筋混凝土结构 12.多层:7层以下,一般不带电梯,砖混结构 13.骑楼:有雨遮之一楼直道部分 14.裙楼:指建筑体底部较庞大之建筑体,常用于商业、办公 15.承重墙:承受房屋重力的墙,不可任意拆改、破坏 16.非承重墙:一般情况下仅承受自重的墙。 17.剪力墙:承受地震力的钢筋混凝土墙 18.隔墙:用以隔断空间的墙,一般不承重 19.结构墙:主要承受侧向力或地震作用,并保持结构整体稳定的承重墙,又称剪力墙、抗震墙等。

医药常用术语缩写

分析技术之缩写缩略语 AAA - Amino acid analysis –氨基酸分析 AAS -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原子吸收光谱 AED - Atomic emission detection –原子发射检测 AES -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原子发射光谱 AFD - Alkali flame detection –碱火焰检测 API - Atmospheric-pressure ionization –常压电离 AX/HPLC - Anion-exchange HPLC –离子交换HPLC CC - Open (low pressure) column chromatography –开口(低压)柱色谱法 CD - Conductivity detection –电导检测 CEC -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毛细管电色谱法 CF-FAB - Continuous flow FAB –持流FAB CGC - Capillary column gas chromatography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CI/MS - Chemical ionization MS –化学电离MS CIA - Capillary ion analysis –毛细管离子分析 CLD -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化学发光检测 CLSE - Column liquid-solid extraction –液固柱萃取 13C-NMR - Carbon-13 NMR –碳13NMR CSFC - Capillary supercritical-fluid chromatography –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色谱法CV - Cyclic voltammetry –循环伏安法 CX/HPLC - Cation-exchange HPLC –阳离子交换HPLC CZE -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毛细管区域电泳 EC - Electron capture detection –电子捕获检测 ECD -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电化学检测 EI/MS - Electron-impact MS –电子碰撞MS EIA - Enzyme immunoassay –酶免疫测定 ELISA -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MIT - Enzyme-multiplied immunoassay technique –酶多联免疫测定技术EPR -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电子顺磁共振 FAB/MS - Fast-atom-bombardment MS –快速原子轰击MS FD - Fluorescence detection –荧光检测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按章节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上古文学 1、《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2、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第二章《诗经》 一、名词解释 1、《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 一、名词解释 1、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伏胜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实为伪书。 2、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部书的合称。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 一、名词解释 1、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部分[1]

名词解释: 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由孙中山、黄兴发起,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为基础,于1905年8月成立于日本东京。孙中山为总理,黄兴等分任执事、评议、司法三部工作。其革命纲领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革命主义。发刊《民报》,批判康有为、梁启超的保皇派理论,宣传革命思想。自1906年起,先后发动萍浏醴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后,于1912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 《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1908年冬被日本政府封禁,1910年初在日本秘密印行两期后停刊。共出二十六期,另附《天讨》增刊。主编及主要撰稿人为胡汉民、汪兆铭、章太炎、朱执信、宋教仁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批驳保皇派梁启超《新民丛报》反对革命的谬论,秘密运往国内各地,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核心。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民族主义是要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要用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反对少数富人专利,贫富不均,建立社会平等的国家。旧三民主义曾经是资产阶级宣传和动员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1924年孙中山重新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三民主义,是为新三民主义。 萍浏醴起义:1906年,湘、赣等省灾荒严重,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同年秋,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由日本回国,在湖南浏阳、醴陵一带宣传革命,联络会党首领龚春台、萧克昌等,准备于次年1月举行武装起义。后因事泄,仓促于12月4日起事。龚春台发布檄文,称“中华国民军南京革命先锋队都督”,率部连克浏阳、醴陵等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工人闻风响应,纷纷投向革命,众至数万人,长江中下游同时震动。东京的同盟会总部获悉后,即派宁调元、胡瑛、杨卓林等回长江一带,请求响应。清廷急调湘、鄂、赣等省清军围剿革命军。革命军苦战月余,最后失败,刘道一、萧克昌、蔡绍南及群众数千人。 广州黄花岗起义:同盟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起义。1911年1月,同盟会设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于香港,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部长,并在广州设秘密据点数十处。4月初,从海外和内地同盟会会员中挑选八百名敢死志士,组成先锋队,准备于13日分十路进攻总督署各要地。后因人员及军械未及时运到,决定延至27日发动,改十路为四路进攻。当日下午,黄兴率先锋队一百人,进攻两广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遁。后与李准卫队相遇激战,黄兴中弹断右手两指,率十余人且战且走,最后仅剩黄兴,渡江到河南脱险,化装逃往香港。事后有人收得此役中的殉难者的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华兴会: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黄兴与陈天华、宋教仁等于1904年2月创立于长沙,并专设同仇会联络会党。以“驱逐鞑虏,复兴中华”、“同心扑满,当面清算”为号召。次年11月拟在长沙、常德、湘潭等五路同时起事。相约湖北革命党即时响应,占领两

工程图纸名词解释

土建部分名词 1、抗震设防烈度为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具 体网上查询)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地震加速度(earthquake acceleration)是指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 地震烈度表征房屋的破坏程度,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多少来衡量。 2、设计地震分组实际上是用来表征地震震级及震中距影响的一个参量。 3、设计特征周期是指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下降阶段起始点所对应的周期 值,与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有关。 4、场地土,根据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场地土刚度等因素来分类。用以反映不同场地条件 对岩石地震震动的综合放大效应。场地土分为4类:Ⅰ、Ⅱ、Ⅲ、Ⅳ。场地土分为坚硬土或岩层、中硬土、中软土、软弱土。 5、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 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因此,冻土具有流变性,其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正由于这些特征,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就必须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 青岛49cm、保定54cm等。 冻胀是指土中水变成冰时的体积膨胀(9%)引起土颗粒间相对位移所产生的土的体积膨胀。冻胀率是指岩土冻结前后体积之差与冻结前体积之比。融沉是指冻土融化时的下沉现象。 确定基础埋深要考虑地基的冻胀性。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地基宜浅埋。 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做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当基础埋置在易风化的岩层上,施工时应在基坑开挖后立即辅筑垫层。 垫层指的是设于基层以下的结构层。其主要作用是隔水、排水、防冻以改善基层和土基的工作条件。 7、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重要的建筑物;二级:大量的一般建筑 物;三级:次要的建筑物)。至于重要建筑物与次要建筑物的划分,则应根据建筑结构的破坏后果,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程度确定。一级是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二级是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三级是次要建筑物。 8、砌体结构:用砖砌体、石砌体或砌块砌体建造的结构,又称砖石结构。由于砌 体的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很低,因此,砌体结构构件主要承受轴心或小偏心压力,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诗歌部分 先秦两汉 1.《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4.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5.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6. 十一篇。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地祗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有关的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大都清新凄艳,幽渺情深。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激昂悲壮,刚健质朴。 7.《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反掠卖华工】十九世纪中国人民反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掠卖人口的斗争。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公开在中国东南沿海掳掠劳动人民,贩往美洲、非洲、澳洲及东南亚一带从事奴隶劳动,因而激起厦门、上海等地人民反对掠卖华工的斗争。1852年(咸丰二年)11月福建厦门人民反对英国侵略者掠卖华工,集众千五百余人示威,被英国海军枪杀八人、伤十六人。1859年.. 7、8月间,上海人民发现英、法、美各国掠卖华工,又发现法国领事住宅中拘禁大批华工,即散发揭帖,并集众数百人殴毙英人一名,击伤英国领事,捣毁法国天主教堂匾额。被掠卖的华工也曾多次在船上暴动,在国外各地反抗,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 【魏源】(1794—1857)清末思想家、史学家。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官至高邮知州。曾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和龚自珍同属主张“通经致用”的今文学派。鸦片战争时,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东抗英战役。痛愤时事,著《圣武记》。后又将林则徐所编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和历代史志等,增补为《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建议自设船厂、炮船,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强调“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有一定影响。著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等书,并协助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编成《皇朝经世文编》。 【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1803年(咸丰三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1814—1856)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活动,作恶多端,激起民愤。1856年西林知县张鸣凤逮捕马赖等二十六人,并依法判处马赖死刑。次年法皇拿破仑三世(即路易·波拿巴)以这一事件为借口,与英国联合发动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教案】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后,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天津望海楼设立教堂,吸收恶棍入教,拐骗人口。强占民地,激起民愤。1870年(同治九年)6月.. 21日天津人民因育婴堂虐死婴儿数十名,聚众到教堂说理。法国领事丰大业(1830—1870)持枪往见北洋通商大臣崇厚,并开枪恫吓,又在路上向天津知县刘态开枪击伤随从一名。群众怒不可遏,打死丰大业,焚毁法、英、美教堂及法领事署。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七国军舰集结天津烟台一带示威。清政府派真隶总督曾国藩到天津查办,曾国藩又奏调李鸿章协同办理。他们主张避战求和,对侵略者屈服。后清政府派崇厚赴法国道歉,将天津知府和知县革职充军,将爱国人民当作凶手惩办,杀死二十人,充军二十五人,并赔款建立教堂 【左宗棠】(1812—1885)清末湘军军阀、洋务派首领。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初入湖南巡抚骆秉章幕,1860年(咸丰十年)由曾国藩推荐,率湘军五千人赴江西、皖南与太平军作战。1862年初任浙江巡抚,勾结法国侵略者组织“常捷军”,先后攻陷严州(今建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1864年(同治三年)又陷杭州。旋赴漳州和嘉应州(今广东梅县)镇压太平军余部李世贤、汪海洋。1866年依靠法国人日意格开办福州船政局,成为洋务派首领之一。同年调陕甘总督,派胡光墉在上海借外债和购买军火,进攻捻军。后又率军镇压西北回民军,先后夺取董志原、金积堡、太子寺、肃州(州治今甘肃酒泉)等处,纵兵残杀。1875年(光绪元年)督办新疆军务,率兵讨伐*阿古柏,先后收复乌鲁木齐、和阗(今和田)等地,阻遏了俄英对新疆的侵略。1881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有《左文襄公全集》。 【刘坤一】(1830—1902)清末湘军将领。字岘庄。湖南新宁人。廪生出身。1856年(咸丰六年)随刘长佑在江西、湖南、广西与太平军作战,累升广西布政使。1865年(同治四年)任江西巡抚。1875年(光绪元年)擢两广总督。1879年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中日甲午战争时被任为钦差大臣驻山海关,节制内外陆军百余营,辽河一战,全军溃败。1896年回任两江总督。1900年在帝国主义策划下,参与*东南互保。有《刘坤一遗集》。 【曾纪泽】(1839—1890)清末外交官。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1878年(光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