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农村污染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尤其是在我国农业大国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1.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村地区农田面积大、农业生产活动频繁,导致了农田面源污染的严重问题。

农业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粪便等会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 农村生活污染问题突出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问题比较突出,农村生活污染严重。

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方式简单粗糙,大量垃圾未经处理直接堆放或者随意倾倒,导致土壤和水体受到污染;污水处理设施不足,部分地区甚至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导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3. 农村环保意识普遍较低农村地区的居民环保意识相对较低,对环境污染问题认识不足,环保意识薄弱。

一些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没有意识到对环境的保护,依旧采用传统的施肥、灌溉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4. 相关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一些地方对于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的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相关法律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了一些污染企业或农户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和处罚。

二、对策建议1. 提升环保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村地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宣传教育,提升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使其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可以通过举办宣传讲座、发放环保手册、开展环保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水平。

2.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倡有机农业,推广循环农业,减少农田面源污染的排放。

3. 完善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设施加强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水平。

4. 加强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强对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相关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企业或农户的处罚力度,强化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确保环保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突出。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生产和人居环境受到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农业农村污染不仅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还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

特别是农村环境污染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农业农村环境质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农村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环境的污染问题不仅局限于农村地区,还会影响到周边的城市和自然生态系统。

农村环境的污染会对农业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从而影响到农民的生计和社会稳定。

农村环境的污染问题与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相关,治理农村污染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需要。

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1.2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1. 农业化肥和农药过度使用: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过大,导致土壤污染、水质污染和生态系统恶化,危害农产品安全和环境健康。

2.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粪便和废水排放问题日益突出,造成农田和水体污染,影响周边居民健康。

3.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规范: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导致垃圾乱倒乱堆、随意焚烧,污染空气和土壤,影响当地居民生活品质。

4. 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一些农民对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存在随意排放废物、乱倒垃圾等行为,缺乏环保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5. 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农村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涵养力减弱,生态景观受损,野生生物种群减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给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健康带来风险。

2. 正文2.1 加强污染源监测与管控加强污染源监测与管控是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的重要环节。

浅谈昆明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浅谈昆明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5年第04期浅谈昆明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摘要:近年来昆明市农业环境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农业环境治理工作比较复杂。

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民的财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文章编号:1004-7026(2015)04-0101-01中国图书分类号:X52X592文献标志码:A□杨伟1昆明市农业面源污染存在的问题1.1农村及城镇生活垃圾污染加剧趋势农村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绝大部分农村和城镇生活污水没有通过处理直接排放河道;大部分村镇没有无害化垃圾处理设施,生活垃圾被随意堆放在河塘、低洼地和路边,造成地表水的污染。

1.2农业生产使用的农药、地膜、化肥,农作物秸秆焚烧和生产垃圾污染突出农业生产过程大量使用农药、地膜、化肥,不仅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还会导致农产品农残超标。

农作物秸秆焚烧会对农村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生产垃圾随意堆放会对农产品产地造成污染等。

1.3农村畜禽粪便污染依然存在农村畜禽养殖业主要集中在养猪、养鸡鸭、养羊等种类上,尤其以规模化养猪和零散养鸡鸭大棚占的比例较大。

对区域环境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部分区域流域的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

1.4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不同程度增加农村生活污水包括厨房炊事废水、洗衣、洗浴和厕所污水等,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成为面源污染问题之一。

它不仅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对农村人牺饮用水源造成安全隐患,甚至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不利影响,进而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

1.5农村建筑垃圾污染不可忽视农民不断拆除以前土坯房,盖起平顶房,农民住房的一拆一建,从而带来了农村建筑垃圾的处置问题。

农村建筑垃圾主要是旧木料、旧瓦片、旧砖头、建筑胶水、涂料、钉子、玻璃、铁丝等,这些废弃物对耕地、财产、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农村污染是指由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畜禽养殖的污染物等所产生的环境问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

由于农民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常常将农药、化肥过量施用,导致残留量超标,给土地和水源带来严重污染。

2. 畜禽养殖的污染。

随着人们对肉类需求的增加,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粪便和养殖废水等污染物排放难以处理,造成土壤和水质的污染。

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完善。

很多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落后,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污染水源。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 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模式。

加强对农民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其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减少农药、化肥的超量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2. 加强农村畜禽养殖环境管理。

引导养殖户规范管理,建设合格的养殖场,加强粪便和养殖废水的处理。

鼓励养殖户采取循环利用的养殖方式。

3. 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对于处于污水处理设施缺乏的地区,应当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增强其处理能力,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

4. 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农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养分,可以经过适当处理后转化为肥料或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落实严格的环境监管和执法。

加强对农业农村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对污染情况进行及时上报和处理。

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和个人的处罚力度,形成威慑。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才能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与对策探析摘要: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各地农村均打响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的攻坚战。

然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至今,农村在生态环境治理上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重重困境,阻碍了生态宜居的早日实现,因此需要积极探究有效对策。

为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其次剖析了现阶段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所处的困境,最后探讨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困境;对策1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1.1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意识淡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主体包括政府、农民、农村企业、农村组织和社会公益组织,其中,政府、农业生产经营者和农村企业作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直接受益者,应当承担生态环境治理首要责任。

但长期以来,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主要靠政府推动,政府作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决策者、生态污染防治政策的实施制定者和监督者,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实际上起着主导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而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生态文明模式——“绿色GDP”模式。

相比之下,农村企业和农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作用十分有限。

农民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和知识,许多农村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甚至逃避环境保护责任,乡村环保公益组织不健全。

这就导致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主体单一、共同体意识淡薄,无法构建多元共治、良性合作的生态治理共同体。

1.2城乡二元结构首先,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政策更加注重城市。

近几年,我国政府深刻认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但有关生态保护的法律制度或者比较宏观,或者更倾向于对城市环境的保护,专门针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法律相对较少,且覆盖面较窄,具有较为分散、不够系统等缺点,缺乏可操作性。

其次,资金投入普遍向城市倾斜,导致城乡资源分配不均,差距越来越大。

新平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新平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新平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祝升来源:《南方农业·上》2023年第09期摘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事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事关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事关城乡居民的水缸子、米袋子、菜篮子,更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补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突出短板、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以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为例,分析当地的主要做法,总结新平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站位认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定向精准宣传,提升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推进重点防治,分区分类采取治理措施;完善机制体系,建立健全制度标准模式;加强长效治理,发挥监测评估监督作用”等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中图分类号:X71;X5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3.17.007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新平县)辖区面积4 267.03 km2,2022年,新平县粮食播种面积3.73万hm2,粮食总产1.98亿kg,实现农业增加值35.9亿元,对全县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0.7%。

如何更好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

笔者对新平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进行了调查和思考,并形成调研报告,希望能为县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1 主要做法新平县的农业面源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养殖业粪便、防治药物等。

新平县结合县情实际,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减少全县农业面源污染,为建设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打好生态基础。

1.1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新平县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2022年,新平县粮食播种面积3.73万hm2,同比增长1.0%;甘蔗播种面积0.45万hm2,同比下降10.3%;烤烟播种面积0.53万hm2,同比增长1.1%;蔬菜播种面积1.36万hm2,同比增长6.9%;油料播种面积515.87 hm2,同比下降24.0%;增加稻谷、豆类、油菜等生态保育型和环境友好型作物面积576.93 hm2。

农村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全面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农村污水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相对应的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此外,农村污水治理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因为农村建房杂乱无序,所以农村污水具有分散较广、个体污染量小的特点;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农村污水治理各地之间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污水管网不健全,处理终端运行维护和质量监管工作不到位;资金需求大、筹措难,投资和运行维护经费短缺等。

因此,农村污水治理任重而道远。

1农村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我国农村居民污水处理意识欠缺,生活污水、畜牧养殖污水、小型工厂污水等农村污水不经过处理便随意排放到环境中,再加上农村地区排水管网不完善,污水治理技术尚未普及且更新滞后,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低,因而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1.1农民污水治理意识淡薄我国农村处于偏远、封闭地区,生活贫困,生产、生活方式落后,远离文明社会,思想意识落后,缺乏污水处理意识,导致农村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问题。

由于农村干部和居民污水治理意识滞后,同时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农村地区的供水系统也欠发达,不能将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因而大量的农村污水外排,从而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1.2污水治理技术、设备发展滞后近年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污水治理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采取了一些相关的处理措施,使农村水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但是相关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以及更新缓慢,导致污水处理的效率极为低下。

许多污水处理不当,从而造成了环境污染。

一些地区虽然设置了农村污水处理厂,但排水管网不健全,存在设备利用效率低等问题。

2农村污水治理对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通知,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印发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的通知。

中央和各部委对农村环境整治十分重视,对农村环境整治制定方针、政策,并提出了相关指示和要求,这为农村环境整治提供了机遇和发展空间。

农业总结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农业总结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农业总结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产业,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农业环境保护问题农业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农田、水源、空气等环境资源,维护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然而,随着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日益显现。

化肥残留、农药污染、土壤侵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解决农业环境保护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土壤侵蚀;促进农业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隐患,如农药残留、兽药超标、食品添加剂过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应采取以下措施: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监测和检测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加大食品安全执法力度,依法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当前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只有加强监管,提高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饮食安全。

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精品文档【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

】内容如下-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必需的水资源、土壤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

农业农村的污染通过食物链、物质流等渠道广泛扩散,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因此,农业农村污染亟须治理。

1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
1.1污染企业的“上山下乡”
随着工业用地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城区环保监管加强等因素的影响,大量污染企业逐步向农村转移,特别是一些“小散乱污”的“村中厂~”,管理混乱,污染严重。

一些未经处理的生产废水,直接排入田边水沟,严重污染了厂区周边土地;生产过程中还存在跑冒滴漏、危废乱堆乱放等现象,严重污染周围水源和土壤。

1.2高污染化学品的超量使用
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和生产效率,我国每公顷土地化肥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3~4倍,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

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高污染化学品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不仅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给农产品品质和安全带来很多严重问题,而且使病虫害的免疫能力增强,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严重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危险废物的非法倾倒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的特点,将危险废物长途运输至偏远的农村地区非法倾倒。

农村成为危险废物“下乡”的聚集地,危害严重。

2治理对策
农村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主体,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势在必行,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多元共治。

2.1环保教育和激励机制推动全民共治
一是必须加强老百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意识,使其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惠民程度,充分调动其参与整治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活动。

引导村民去发现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并督促整改提高,通过活动让村民从中获得幸福感。

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在农民群众中深入浅出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开展法治意识、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的生态文明素养。

四是在学校开设生态环境保护课程,把生态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小手牵大手,共建生态农村,五是制定举报奖励措施。

广大村民对身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能够最早感知,相关部门门应制定举报奖励办法,鼓励群众积极提供线索。

2.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恢复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退化,是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危机之一。

而生态农业具备农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功能,可以提升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

2.2.1积极推广有机肥料。

土壤中的真菌和细菌等微生物能够分解落叶、秸秆等有机物,但是常年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减少,农作物更容易患病。

为此,农户不得不加量使用农药,更加导致土壤环境恶化并陷人恶性循环,农产品品质下降。

因此,要全面实施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和秸秆综合利用,鼓励、引导农户使用天然有机肥料,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全性。

2.2.2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有效利用微生物资源,将传统的植物、动物二维农业拓展为植物、动物、微生物三维农业。

通过在几个种养品种中安置生态互补的品种,做到一个种养品种的废弃物是另一个品种的投入品;或者利用种养业废弃物培育微生物,实现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实现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田间沟渠氮磷生态拦截,最大限度地利用水分养分微生物等资源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2.2.3降低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量。

大力推广农业节水、节肥、节药等绿色生产技术,全面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积极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技术。

进一步提高植保专业化服务水平,指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规定必须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农业重点区域禁止使用除草剂等。

2.2.4提升农民生态种养殖水平。

技术农民必将成为现代生态农业主体,政府要加大培养力度,并注重培训质量和效果,为现代生态
农业建设提供人才基础和保障;要专门下发配套资金,及时分配培训任务,并加强督促检查;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邀请高级农技人员和专家组成讲师团,统筹运用师资力量集中系统学习,或在主要农时季节组织专家和能手到田间地头现场宣传教学;充分运用手机微信等现代媒体,及时发送有关环保和生态种养技术等信息。

2.3用法律手段筑牢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屏障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是一场攻坚战,必须拿出坚定的勇气和决心,早抓、快抓、下狠手抓。

要用法律手段筑牢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屏障,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特别是污染农田和灌溉水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对于环保检查时玩“躲猫猫”的“小散乱污”作坊业主和非法倾倒危险废物者,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环保局要联合制定环境保护执法联动机制,做到依法快捕快诉,对已经停产、转产或关闭的污染企业和小作坊,要对其周围土壤、水塘进行全部清理和检测,使其各项指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5]。

应对土壤、水塘改良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助,并请相关专家就如何降低、消除环境危害提供指导措施,逐步净化保障农产品品质、安全的土壤和水源。

【小雅为您整理的文章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