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治疗的进展_杨朝晖
多模式镇痛是加速康复外科疼痛管理的发展趋势

多模式镇痛是加速康复外科疼痛管理的发展趋势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等主办,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提供学术支持的“解放军总医院第十二届创伤骨科学术大会暨首届中国骨科专科能力建设大会”3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200余位知名专家和近5000名国内骨科医师出席大会。
12年来,这一学术盛会已在业内产生巨大影响,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创伤骨科事业的发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严世贵教授在题为《以ERAS为目标导向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报告中,介绍了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发展历程和临床优势。
严世贵教授认为,多模式镇痛是一种先进的镇痛理念,是ERAS疼痛管理的发展趋势。
减少应激是ERAS核心理念严世贵教授首先介绍说,ERAS最早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Kehlet教授于1997年提出,并首先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通过改进一系列围术期处理措施加速了患者术后康复,取得了显著效果。
2001年欧洲率先成立ERAS协作组,2022年欧洲ERAS协会成立,迄今该协会已发布12个针对不同手术的ERAS指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黎介寿教授于2007年将ERAS引入中国并率先应用于胃癌手术,从此中国ERAS步入探索阶段。
近年来,ERAS在我国外科学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积累的临床实践经验也越来越多。
2022年1月,《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22版)》发布。
该指南对围术期模式下我国ERAS临床应用的规范化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严世贵教授说,ERAS是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采用一系列围术期优化措施,以减少和降低手术对患者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应激与创伤,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
ERAS不是一项新技术,而是一种理念,是对一系列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诊疗措施的优化,通过对现有技术和流程的整合促进患者更快恢复。
ERAS的主要目標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减少痛苦,加快康复;次要目标是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骨科加速康复围术期疼痛管理研究现状

骨科加速康复围术期疼痛管理研究现状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的加速康复围术期疼痛管理,寻求更好的管理方法,本文收集国内外加速康复围术期疼痛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
方法:通过知网万方数据、pubmed、Springer等网站搜索“加速康复,围术期疼痛”纳入312篇文章并进一步整理分析。
结果: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个性化镇痛等镇痛方式能满足临床需要。
结论:各种优化镇痛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方案关键词:加速康复,围术期疼痛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better accelerate the peri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of rehabilitation and seek for better management methods, this paper collects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of peri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of rehabilitationat home and abroad for sorting and analysis.Methods: pubmed, Springer and other websites were used.Results: advanced analgesia, multimodal analgesia, individualized analgesia and other analgesic methods could meet the clinical needs.Conclusion: all kinds of optimized analgesic schemes should b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patients, and the appropriate schemes should be selectedKeywords: accelerated rehabilitation, perioperative pain1、围术期疼痛的评估疼痛评估常采用两种方法RNS、VAS。
骨科术后疼痛的治疗进展

骨科术后疼痛的治疗进展摘要】骨科手术后疼痛对患者的危害已为广大医生所共识,病人因痛苦而造成身体机能、免疫力下降。
同时由于疼痛,患者不敢早期肢体锻炼,往往会造成肢体功能障碍。
因此,术后镇痛对骨关节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现就对骨科术后疼痛的评估、各种常用治疗方式的疗效、目前国内外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术后镇痛超前镇痛骨科手术多模式镇痛近年来在镇痛理论、药物及技术上有很大的进展。
现在,术后镇痛得到了麻醉学和外科学专业领域越来越多的重视,部分专家甚至主张将术后疼痛作为继血压、心率、呼吸、体温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可见术后镇痛的重要性。
1术后疼痛机理术后疼痛属急性疼痛,其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手术致组织损伤和焦虑有关,各种化学、机械、或者热刺激能激活外周的伤害感受器,激活形成的冲动通过神经纤维传到脊髓背根神经节,然后由脊髓背角传向丘脑,经丘脑皮质束到达中央后回感觉区,产生疼痛感觉。
因此,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达到镇痛目的:a)减少周围致敏;b)阻滞伤害感受传入;c)降低中枢兴奋性。
2术后镇痛的意义手术后疼痛是围手术期患者的主要痛苦所在。
在常见的疼痛强度评估中,骨科疼痛的级别较高,多年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疼痛是疾病的一种自然过程,能忍就忍,止痛药会成瘾,副作用大,往往不能及时报告疼痛,或拒绝使用镇痛药,医务人员也只是在疼痛剧烈时才用止痛药,影响了疼痛的控制。
现研究表明,积极有效的镇痛,不仅可消除疼痛和精神紧张,还可以降低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敢于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从而降低手术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此外,有效的镇痛治疗还可以增强患者免疫力、改善睡眠、促进机体机能的恢复。
就骨科手术的特点来讲,术后早期患肢功能锻炼对于其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作为骨折治疗的重要指导原则,AO的观点是:要求肌肉及骨折邻近部位关节早期、主动、无痛的活动,防止骨折病的发生[1]。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对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对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对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前瞻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多模式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
多模式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镇痛。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出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多模式组患者术后2h、24h及7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01)。
术后24h,多模式组患者白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1)。
两组患者出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
结论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可显著减轻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围术期;多模式镇痛;骨科手术;炎性因子引言骨科手术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通常由于疼痛剧烈使患者产生严重应激反应,抗拒治疗,影响治疗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FTS)是为了加快手术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而采取的一系列围手术期多科学技术综合运用,包括麻醉技术、镇痛技术、术后护理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前瞻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骨科手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脊椎融合术、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②年龄18~65岁。
排除标准:①肝、肾、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②合并慢性疼痛性疾病者;③多发创伤患者;④休克患者;⑤凝血功能障碍者;⑥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⑦有严重心理疾病、精神病及胃溃疡病史者;⑧药物依赖者;⑨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重大疾病者。
围手术期镇痛在骨科手术中的新进展

Z o g u h n / hn to ru h n g oGuS a g C iaJOrh pT a ma,01 , 5 8 : 0 — 0 WW z gz.O 2 2 2 ( ) 7 17 4 W.g szC B
骨 科 围 手术 期 疼 痛 处 理 一 直 为 临床 所 关 注 ,传 统 的 镇 痛 方 案 多 为 模 式 单 一 的术 后 镇 痛 , 物 使 用 量 大 , 良反 应 多 , 药 不
中国骨伤 2 1 0 2年 8月第 2 5卷第 8期 C iaJO to ru a A g2 1 , 1 5 N . hn r pTa m , u .0 2Vo. , o8 h 2
・
701・
・Leabharlann 综 述 ・ 围手术期镇 痛在骨科 手术 中的新进展
李剑 , 文杰 翁
( 京 医 科 大 学 临 床鼓 楼 医 院 骨科 , 苏 南 江 南京 200 ) 1 0 8
【 键 词 】 手 术 期 间 ; 镇 痛 ; 外 科 手 术 ; 综 述 文 献 关
D :03 6  ̄.s.0 3 0 3 .0 2 8 2 oI 1.9 9 i n10 — 0 42 1 . . 4 s 00 P ep r t e n lei to adcsr ey L a , NGWe-eD p r n o r o adc , a i rm Tw ro eai ag s i o h p e i u g r I i WE n . e at tfO t p eisN n n D u o — va an r Jn i f me h jg
疗 效 却 不佳 。 究 表 明 良好 的 镇 痛 可 减 轻 患 者痛 苦 , 利 于 患 研 有
深 , 积 极 治 疗 原 发 病 基 础 上 , 科 围手 术 期 个 体 化 多模 式镇 在 骨
多元化复合镇痛在骨科围手术期的应用疗效观察

【 关键词 】骨损伤 ;疼痛 ; 镇痛 ;同手术期 【 中图分类号 】R63 8 【 文献标识码 】A
Efe t fc mbi to n l e i he a y f r o t pa d c p te s f cso o na i n a a g sc t r p o r ho e i a int
【 btat O jc v T vla ee et o m i t na a ei teayi tai r oad a A s c】 bet e oeaut t fcs f o bn i nl s hrp n r t go hpei p— r i eh f c ao g c e n t c
oto adcp t nsf m u optl ew e a . 0 8 a d J n 2 ee slce n q al dvd d it to r p e i ai t r o rh si te nJ n 2 0 n a . 01 w r ee td a d e u y iie no w h e o ab 0 l
各种骨 科手术后 病人功 能锻炼 是患 肢功能恢 复 的重要 环节 , 早期 功 能锻 炼 至 关重 要 。但 是病 人 因 术后 切 口疼 痛等 因素 不 能充 分得 到及 时锻 炼 , 响 影
g o p . On yc s sfo e p rm e tlg o p we e ofr d c mbnain a a g sc te a y a d n n a u eo n l ru s l a e m x e r i na r u r fe e o i t n le i h r p n o a y me s r fa a — o g sawa a e o t e c nr lc s s Re uls P stv n o tn ou n le i hea e r o nl e e s r e i st k n t h o to a e . s t o i e a d c n iu sa a g sc t r piswee n to y n c s ay i a d u e u o rle e t an o aint bu lo c ul mp o e t lnc f c sa te t s tsa to a e n s f lt eiv he p i f p te s, tas o d i r v he ci ia ef t nd pain s a ifc in rt . l e Co l son Durn e ip r tv e o i i ini c n ro t o a dc p t nt o r le e ter p i y c mb n — ncu i i g p ro e ai e p r d,t s sg f a tf rh p e i ai s t ei v h i an b o i a i i o e
多模式镇痛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多模式镇痛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及效果分析陈少初;林丽珊;余丽萍;张昊;龚铭【期刊名称】《医师在线》【年(卷),期】2024(14)4【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为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镇痛提供一种可靠的方式.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8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及多模式镇痛组(n=25),患者按各组内用药方案给予镇痛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平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多模式镇痛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清CRP、IL-6水平均上升,多模式镇痛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的血清CRP、IL-6水平均下降,多模式镇痛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式镇痛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式镇痛组曲马多的平均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可减轻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总页数】5页(P49-53)【作者】陈少初;林丽珊;余丽萍;张昊;龚铭【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医患关系科;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手术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相关文献】1.康复护理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2.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3.加速康复护理清单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4.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5.加速康复护理清单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研究

(4)PM组术后各时点静息时的疼痛VAS评分、满意度VAS评分、术 后24h总的疼痛程度、术后24h总的满意度、术后2d和3d运动时的疼 痛VAS评分与PM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
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2h.8h舒适度VAS评分、术后24h总的 满意度、术后2d和14d被动活动度明显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O.05)。
(2)PMP组术后2h一12h PCIA需要量明显低于P组,术后24h PCIA总 需要量明显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PMP组所用吗啡总 量稍低于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6)PMP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 尿潴留的发生率与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TT
The clinic research of perioperative multimodal analgesia fo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osteoarthritis,undergo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Group P patients(n=20)did not administrative of Celecoxib capsules 2ds before operative and not inj ec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治疗的进展杨朝晖1,熊剑21三峡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443002);2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宜昌443002)目前,骨科围手术期镇痛的方法比较多,如阿片类、非甾体类药物,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外周神经阻滞等,但是其使用及效果各有局限性。
对于骨科患者来说,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是极其必要的,但是术后疼痛极大地阻碍了患者功能锻炼及康复。
国内外许多专家主张将术后疼痛作为与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同起来的“第五生命体征”,应予及时正确的处理。
良好的术后镇痛在骨科围手术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围手术期的镇痛治疗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并且让患者及早进行功能锻炼,这一点对于骨科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
目前的镇痛方法有很多,而多模式镇痛已经得到公认。
本文就多模式镇痛治疗在骨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多模式镇痛的原理围手术期的疼痛是几个痛觉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手术伤口的刺激、损伤引起的炎症刺激、周围躯体和内脏的痛觉刺激、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元疼痛的刺激等,因此,术后疼痛的治疗应该结合不同的手术方式,针对不同的疼痛机制,以达到提高患者疼痛阈值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为目的[1]。
多模式镇痛是联合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法,由于作用机制不同而互补,镇痛的作用相加或者协同,同时每种药物的剂量减小,不良反应相应降低,从而达到最大的效应/不良反应比。
2多模式镇痛在骨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2.1四肢骨折手术翁文杰等[2]研究表明,骨科围手术期中应用多模式镇痛能明显有效地控制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且具有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翁文杰[3]将470例手术患者以严重疼痛、重度疼痛、中度疼痛及轻度疼痛的标准划分为A、B、C、D4组,各组在围手术期使用不同的镇痛方式,在术后不同时间段(2、24、48h及4、8、12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发现评分普遍低,从而得出结论:围手术期采用个体化多模式镇痛能够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功能的康复。
也有学者[4]认为,曲马多和他喷他多盐酸盐的联合应用,与单纯使用阿片受体激动剂相比,对呼吸抑制的风险系数更小,依赖性更小。
REUBEN等[5]的研究显示,术前使用塞来昔布能明显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术后患者疼痛也明显减轻,术前和术后使用塞来昔布对于手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没有影响。
有研究[6]报道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围手术期中,使用多模式联合的肩膀注射镇痛比静脉患者自控镇痛能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
2.2髋关节置换术曾有学者[7]提出一种思路:用影像学来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
他们认为,在术后,在病理学无法通过常规的方法进行检测和区别的时候,MRI能够对髋关节假体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提供有效的影像依据,而临床医生则能根据影像所反映的病理变化来诊断髋关节疼痛的程度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已经有学者[8-9]证明:全髋置换术后,外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镇痛相比,能够提供相同的镇痛效果,而且低血压及尿潴留的发生率较低,但外周神经阻滞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执行起来受到专业和技术的限制。
有学者[10]通过进行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发现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连续股神经阻滞是一种可以接受的镇痛选择,它可以避免恶心呕吐等一些口服药的并发症,但是不同的穿刺部位(股骨与后路腰丛)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有没有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JOPPICH等[11]通过40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观察研究,发现静脉注射吗啡和羟考酮的结合能够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然而,作为一个探索性的试验研究,还需要更多的病例。
也有学者[12]认为,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中,关节止痛注射液的“鸡尾酒”式镇痛方法可能会降低术后全身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并提供更好的疼痛控制和早期康复。
李军等[13]认为,在全髋置换术中通过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和方法,能在不同层面上阻断疼痛的传导路径及其神经递质,得到良好的临床镇痛效果。
2.3全膝关节置换手术PAGNOTTO等[14]的研究证明,使用股骨和坐骨神经阻滞的多模式联合疼痛管理技术可以大大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与并发症。
同时有学者[15]提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5d的远红外线热疗法可以降低患者的痛苦,并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MEFTAH等[16]将90例单侧全膝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关节周围注射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和股神经阻滞的多模式镇痛,两组镇痛效果相似,作者认为关节周围注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龙成等[17]通过对60例全膝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认为,塞来昔布联合“鸡尾酒”的多模式镇痛方法效果确切。
全膝置换手术是否成功取决于手术技术及术后功能锻炼,而术后功能锻炼则取决于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
在过去的10年中,对于全膝置换术患者的镇痛方法主要包括:24h 和48h的静脉患者自控镇痛、股神经阻滞、连续硬膜外麻醉镇痛,但是,所有这些技术都有不足之处:疼痛控制不理想及其不良反应。
而目前一部分学者[18]强调膝关节周围注射镇痛。
他们认为能提供更好的疼痛控制,降低整体麻醉消耗,减少住院时间,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改善功能锻炼。
但是他们使用的关节注射液的配液却不相同[18-20]:方案1,罗哌卡因300mg、甲基强的松龙40mg、吗啡5mg、肾上腺素(1ʒ1000)0.5mL,加入生理盐水至100mL;方案2,酮咯酸30mg、吗啡5mg、肾上腺素0.3mg、罗哌卡因150mg,加入生理盐水至100mL;方案3,罗哌卡因375mg、氟比洛芬酯50 mg、吗啡5mg、肾上腺素5mg、地塞米松5mg,加入生理盐水至100mL;方案4,罗哌卡因20mL(10g/L)、复方倍他米松1mL、吗啡10mg,加入生理盐水至100mL。
2.4腰椎手术HAMA等[21]研究发现,大鼠脊髓损伤后,鞘内注射γ-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联合镇痛是有效的,但是在临床上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证明。
KESIMCI等[22]通过对75例单节段腰椎间盘手术的患者研究发现,在术后第1个24h,提前使用25 mg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吗啡的消耗量减少了达35%;但是,提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500mg,在术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镇痛效果。
NIYOGI等[23]将60例接受腰椎椎板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患者接受可乐定0.5mL(75μg),加5mL0.25%布比卡因;B组患者接受了5mL0.25%布比卡因加0.5mL的生理盐水。
通过观察发现:小剂量可乐定(75μg)5mL加0.25%布比卡因腰椎椎板切除术围手术期能够明显延长术后镇痛和改善患者的满意度,且没有任何临床意义的不良反应。
张伟等[24]通过对60例接受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认为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联合局部浸润麻醉的多模式镇痛方式能提供良好的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有利于术后恢复。
到目前为止,硬膜外局部麻醉加阿片类、阿片类药物与非甾体抗炎药的组合、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的组合也已被证明可以改善围手术期的疼痛治疗[1]。
但是他们的研究只证明了围手术期中多模式镇痛的效果更好,但多模式镇痛方法中各种不同组合之间的效果是否有差异、差异有多大、孰优孰劣,却没有涉及。
3小结关于颈椎和胸椎手术围手术期镇痛的文献报道较少,笔者认为导致报道少的原因是这类患者主要考虑是瘫痪的问题,而非疼痛。
多模式镇痛手段让我们告别了单一的镇痛时代,结合手术方式,多手段联合运用,减少了各种药物的用量,也相应减少了不良反应,多模式镇痛的应用将成为主导。
但是多种药物的联合运用,也存在药物药性协同、拮抗的机制,并不是所有的药联合运用就能达到好的效果。
阿片类的不良反应客观存在,怎样去减少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的封顶作用?很多学者[14,25]证明了某一些联合运用的镇痛方法在围手术期的积极作用,但是他们很少去进行多模式镇痛的横向比较,就如全膝置换术围手术期,很多学者都纵向地证明了膝关节注射能够提供优良的术后镇痛,但是他们所用的注射液都不相同,哪种注射液的搭配更有效?不良反应更小?缺乏横向的比较。
所以笔者认为,多模式镇痛未来的研究趋势在于多模式与多模式之间的横向对比,在同一类手术中,哪种组合能更快地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不良反应更小,并发症更少,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1]KEHLET H,DAHL J B.Anaesthesia,surgery,and challenges in postoperative recovery[J].Lancet,2003,362(9399):1921-1928.[2]翁文杰,陆曌,邱旭升,等.骨科手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疗效评价[J].骨科,2011,2(2):79-81.[3]翁文杰.围手术期个体化多模式镇痛的临床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2,4(6):464-466.[4]NOSSAMAN V E,RAMADHYANI U,KADOWITZ P J,et al.Advances in peri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use of medicationswith dual analgesic mechanisms,tramadol&tapentadol[J].Anesthesiol Clin,2010,28(4):647-666.[5]REUBEN S S,EKMAN E F.The effect of cyclooxygenase-2in-hibition on analgesia and spinal fusion[J].J Bone Joint Surg Am,2005,87(3):536-542.[6]HAN S S,LEE Y H,OH J H,et al.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of multimodal shoulder injection or 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 after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J].Knee Surg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12Sep19.[Epub ahead of print][7]COOPER H J,RANAWAT A S,POTTER H G,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ip pain aftertotal hip arthroplasty[J].J Arthroplasty,2009,24(5):661-667.[8]CHOI P T,BHANDARI M,SCOTT J,et al.Epidural analgesia for pain relief following hip or knee replacement[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3(3):CD003071.[9]ILFELD B M,DUKE K B,DONOHUE M C.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ower extremity continuous peripheral nerve blocks and pa-tient falls after knee and hip arthroplasty[J].Anesth Analg,2010,111(6):1552-1554.[10]LUAN YEAP Y,BUTTERWORTH J F.Analgesic techniques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J].Anesth Analg,2011,113(4):687-688.[11]JOPPICH R,RICHARDS P,KELEN R,et al.Analgesic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intravenous morphine versus combined intravenousmorphine and oxycodone in a2-center,randomized,double-blind,pilot trial of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pain after totalhip replacement[J].Clin Ther,2012,34(8):1751-1760.[12]LIU W,CONG R,LI X,et al.Reduced opioid consumption and improved early rehabilitation with local and intraarticular cocktailanalgesic injection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Pain Med,2011,12(3):387-393.[13]李军,王健,史占军.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多模式镇痛[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3):238-241.[14]PAGNOTTO M R,PAGNANO M W.Multimodal pain manage-ment with peripheral nerve blocks fo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Instr Course Lect,2012,61:389-395.[15]WONG C H,LIN L C,LEE H H,et al.The analgesic effect of thermal therapy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J Altern Comple-ment Med,2012,18(2):175-179.[16]MEFTAH M,WONG A C,NAWABI D H,et al.Pain manage-ment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using a multimodal approach[J].Orthopedics,2012,35(5):e660-e664.[17]龙成,孙俊英,刘跃洪.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3(6):718-723.[18]MAHESHWARI A V,BLUM Y C,SHEKHAR L,et al.Multimo-dal pain management after total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 at theRanawat Orthopaedic Center[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9,467(6):1418-1423.[19]VENDITTOLO P A,MAKINEN P,DROLET P,et al.A multimo-dal analgesia protocol fo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A randomized,controlled study[J].Bone Joint Surg Am,2006,88(2):282-289.[20]BUSCH C A.Efficacy of periarticular multinndal drug injection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A randomized trial[J].J Bone Joint SurgAm,2006,88(5):959-963.[21]HAMA A,SAGEN J.Combinations of intrathecal gamma-amino-butyrate receptor agonists and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antagonists in rats with neuropathic spinal cord injury pain[J].Eur J Pharmacol,2012,683(1/3):101-108.[22]KESIMCI E,IZDES S,SEN P,et al.Comparison of efficacy of dexketoprofen versus paracetamol on postoperative pain and mor-phine consumption in laminectomy patients[J].Agri,2011,23(4):153-159.[23]NIYOGI S,SANTRA S,CHAKRABORTY J,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duration of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between epiduralbupivacaine and epidural clonidine plus bupivacaine in lumbar laminectomy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aesthesia[J].J Indian MedAssoc,2011,109(4):230-233.[24]张伟,张卫,刘宏建.腰椎后路椎间盘镜微创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0):34-36.[25]SHARMA S,IORIO R,SPECHT L M,et al.Complications of femoral nerve block fo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Clin OrthopRelat Res,2010,468(1):135-140.(收稿日期:2012-05-31编辑:陈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