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服文化

合集下载

和服的作用

和服的作用

和服的作用和服,又称日本传统服饰,是指日本古代至今使用的一种传统服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和服在日本以及世界上的许多地区都备受喜爱,不仅因为其独特的造型和美丽的图案,更因为它所传递出的文化内涵和实用功能。

首先,和服在日本被视为一种文化的象征。

和服的款式和花纹具有浓厚的传统特色,其中融入了日本古代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

通过穿着和服,日本人可以展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同时也使得这种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无论是在庄重的正装还是在庆祝的节日活动中,和服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日本的文化魅力。

其次,和服在特定场合的礼仪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日本传统文化中,人们注重礼节和仪式感。

和服正是满足了这种需求。

不同款式的和服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比如礼服、婚礼、参加传统庆典等,每一种和服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规范。

人们在特殊场合穿着和服,不仅显示出对该场合的尊重,还让人们更加庄重而美丽地展现自己。

并且,和服因其宽松、舒适的特性,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

和服的设计注重材质的舒适度和通风性,使得穿着者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都能感到舒适。

和服采用简单的裁剪和腰带的方式,使其可以适应不同身形的人群。

另外,和服的设计还强调平衡和谐的美感,能够展现人体的整体曲线,使穿着者在视觉上更加美丽动人。

此外,和服还具有环保节能的优势。

和服的制作过程中所用的材料大都来自于天然植物纤维,如棉、麻、丝等,其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较小。

与现代的快时尚相比,和服更加注重的是材质的质感和手工的精细度,所需的资源和能源也相对较少。

因此,穿着和服不仅能展示个人对环保的追求,还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相契合。

综上所述,和服不仅是一种具有美丽和独特造型的传统服装,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留恋和尊敬。

它通过独特的花纹和款式,传递出日本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和服在特定场合的礼仪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展示出人们对仪式感的注重。

另外,和服的舒适性使其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并具有环保节能的优势。

日本和服的历史演变

日本和服的历史演变

日本和服的历史演变在世界各地的传统服饰中,日本的和服是独具特色的代表之一。

它源于古代日本,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变迁,成为了日本文化的象征之一。

本文将介绍日本和服的历史演变,从起源至今,展示其多样的款式与独特的魅力。

1. 古代和服的起源古代日本的和服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八世纪的奈良时代。

那时,日本的服饰主要受到中国的影响,主要是以宽袍、圆领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和服。

2. 平安时代的和服在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的日本,和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女性的和服开始变得更加华丽,以丝绸和金属丝为主要面料,同时采用了更多的刺绣和装饰。

男性的和服则更加简约,通常由单色或简单的图案构成。

3. 戰國時代的和服战国时代(1467年-1568年)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对和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和服的款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不同的地区和家族开始使用不同的图案和色彩。

士兵和武士也开始在和服中加入更多的防护措施,使其适应战斗的需要。

4. 江户时代的和服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是和服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和服成为了上层社会的象征,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款式和规矩。

男性的和服变得更加庄重,女性的和服则更加绚丽多彩。

同时,和服的设计和制作也进一步精细化,出现了更多的刺绣和织物技术。

5. 明治以后的和服随着明治维新的到来(1868年),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服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影响。

西方的服饰开始进入日本,并对和服的款式和面料选择产生了影响。

在这一时期,和服逐渐变得更加简约和实用,成为了更多人宴会、婚礼和节日等场合的着装选择。

6. 当代和服的演变到了现代,和服已经不再是日本人日常着装的主要选择。

然而,和服依然保留着独特的魅力,成为了特殊场合的着装选择。

如今,和服在传统婚礼、祭祀仪式和各种文化节日中依然被广泛使用。

同时,和服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不仅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日本和服历史的简介

日本和服历史的简介

日本和服历史的简介日本的和服是不是很漂亮呢,想知道和服的历史吗?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日本和服历史的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和服的历史介绍衣食住行,是老祖宗们最为重视的问题。

其中“衣”更是人类与禽兽区别、防寒御害的重要工具,不过随着文明的发展,它的美化功能被大大地强调起来,时至今日,一件做工精巧的旗袍,一套新发布的法国女装,无不被人做为艺术品看待。

然而,若论当今世界最精致的民族服装,则非和服莫属。

古代日本和服:十二单提起和服,首先要说源流(历史传承)。

从神治时代起,日本的服装文化始终带着鲜明的“外来”印记。

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服装的形式,还体现在衣料的织造技术上。

从应神天皇的时代起,日本与韩国、中国交往密切,为文化的传输带来有利条件。

推古天皇甚至模仿隋的服装,制定了冠服和朝服。

到了奈良时代,模仿唐朝的服装和穿戴方式成为时尚,然而,物极必反,随着时间推移,更具个性和魅力的服装时代来临了。

这就是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也是日本的“国风时代”,她是在全盘消化唐的文化后,以大学毕业生之姿堂堂登上了历史舞台。

此时的服装也渐渐摆脱外来的影响,发展出独有的奢美与精致的特色。

举个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听过“唐衣”和“十二单”。

唐衣是盛装(礼服)的一种,以紫、绯为贵,金碧辉煌,美丽异常。

十二单实际是一种穿着方式,她并不是十二层单衣,而是在单衣上叠十二层被称为圭的服装,圭轻薄透明,多层圭叠起时仍然能隐约看见单衣或表着的颜色,倍添朦胧恍惚的美感。

从这里也可略窥日本人的审美观,既喜欢抽象化的美,又喜欢真实细致地反映自然世界的美感由于过度腐化,穷奢极欲,公卿统治终于衰退。

镰仓和室町幕府时期,相对精干、简易的武家文化出现,这一时代特征也反映在服装上。

直垂和侍乌帽子是时髦的男装,普及很广。

女装变的简单。

织田信长的安土、桃山时期,女子流行穿着小袖,虽然美丽,但比起唐衣之类,还是简陋。

这一时期,带有鲜明民间性的“能乐”逐渐成型,绮丽豪华的“能”装束出现。

第2课-日本和服文化

第2课-日本和服文化

向左右拉开。这样来收紧腰带,和服就被
固定住了。
7、捏住上下多余的部分,做
成折痕。
8、让手握的羽稍稍膨起来,
让“手”穿过。
9、把“手”拉向正上方,再 打个结。
10、把剩下的“手”卷进 去。
响,日本平民和服受东吴传来的编制缝纫风格影响较深, 故称为“吴服”。而贵族的服装则受之后的唐朝影响更深,
称为“唐服”。昔日吴服与和服两种概念是分别的,但今
天这两种概念已几乎重叠。现在很多卖和服的商店,招牌 上会写着“吴服屋”(吴服屋),可见两词已经基本上同
义化。今天,平民在节日、庆典上多穿着吴服,即一般意
第 2 章 日本人的衣食住行
第1节
日本人の和服
和服(わふく,wafuku) ,江户时代以前通常指吴服,是日 本的一种民族服饰。日本的和服,与我们中国的旗袍一样, 是日本的民族传统服饰。明治时代前和服泛指所有服装, 而与这个词相对的是洋服(ようふく),指来自西洋的衣
饰。和服最早期因中日文化交流而深受古代中国的汉服影
花大会中。
三、和服发展的六个时期
从中国引进日本,并使之制度化的,应该是从
奈良时代开始。日本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
时期。 服饰制度化,服装色彩较为简单。
国风盛行:日本和服渐渐摆脱外
来因素的影响,发展出独有的奢
美与精致的特色,衣袖向宽大方 向发展。
1、武家文化出现在日本服饰上。
2、原本中国服饰中的裤裆跟裳被省去,袖口
日本人有一种使外来文化日本化,把它变成自 己东西的能力。在平安时代,日本把汉字日本
化,创造了日本假名。6世纪传来的佛教,是
镰仓时代出现了法然和他的弟子亲鸾,脱离了 外来宗教,把它变成日本佛教。作为江户时代

日本民族服饰和服文化PPT课件

日本民族服饰和服文化PPT课件

日 本

民 族
KIMONO


和服介紹 和服歷史
目錄
和服種類 和服配飾
服希嶸今
加冀生以
身世命國
當界花之
思相環和
其擁不平
意非雕借
夢 幻
銘 記
彩 雲
青安編
陽寧織
間的惦
的不服
白易許
鴿 暢 然
理 智 懂
壹 方 凈
既文土
壹化萬
襲相世
和融崢
和 第

服 部

介 紹

輪 雲
寧 編




今日は国の平和を彩 によって まれ、 方 土 万世高く命の花 を思い、安 を忘れない理知と 文化の融和を祈ります。世界には 幻の青 では ない白 があります。
與和服配套。
和服穿著註意事項
和服著裝時需要註意的是和服的左襟和右襟的蓋法是有講究的,壹般來說, 穿時右襟領貼胸口,左襟領再蓋在右襟領上,此穿法稱為“右前”;很多 人不知道這壹說法,穿和服時右襟搭左襟,甚至很多明星的穿著都是右襟 搭左襟,這是不正確的。

日 本

民 族
KIMONO


既文土
壹化萬
襲相世
和融崢
和 第

服 部

種 類

輪 雲
寧 編




今日は国の平和を彩 によって まれ、 方 土 万世高く命の花 を思い、安 を忘れない理知と 文化の融和を祈ります。世界には 幻の青 では ない白 があります。
O1
留袖和服
女性參加親戚的婚禮和正式的場合 穿的最正式的和服。

从日本和服看日本文化

从日本和服看日本文化

2、颜色与文化含义
和服的颜色与图案往往寓意深远。例如,白色和服通常用于婚礼,象征着纯洁 与美好;黑色和服则代表着神秘与高贵。此外,和服上的图案还反映了日本的 文化元素,如樱花、竹子、桃子等象征着忠诚、正直和长寿。而龙、凤、狮子 等则代表着权威与力量。
文化元素
1、纹样与logo
和服上的纹样和logo不仅是装饰,更是日本次演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 菊花、桐叶、蝙蝠等纹样代表着吉祥与富贵;而品牌logo如Lolita和Zozo等 则体现了时尚与品牌文化。这些纹样和logo在传承日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展 示了设计师的创意与审美。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日本和服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成为时尚界的焦点之 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和服的文化内涵与品牌意义,感叹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 历史与传统文化魅力。可以说,日本和服不仅是时尚的代表,更是文化的传承 者,为人们带来了别具一格的美学体验。
谢谢观看
2、结与腰带
和服上的结与腰带不仅是装饰,更是传统工艺的体现。结的样式和打法往往反 映了和服的款式和用途。例如,正式场合所穿的直筒袖和服通常采用一字结或 蝴蝶结,而日常穿着的和服则随意地打成各种样式。腰带也是和服的重要组成 部分,不仅能够凸显女性的身材线条,还具有固定和服的作用。
品牌文化
1、Lolita品牌
Lolita是日本著名的和服品牌之一,其设计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 Lolita品牌的和服在继承传统织法的基础上,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图 案,展现出独特的品牌魅力。此外,Lolita还推出了一系列周边产品,如背 包、鞋子等,使品牌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
2、Zozo品牌
Zozo是日本另一知名和服品牌,其设计理念是“让传统焕发新生”。Zozo品 牌的和服运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将传统织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和服更加 舒适、轻便。同时,Zozo还致力于传承日本的传统文化元素,将之融入到品牌 设计之中,使消费者在穿着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

日本和服文化

日本和服文化
日本和服文化
• 色留 袖
• 在黑色 之外的 其他颜 色的面 料上印 有三个 或一个 花纹, 且下摆 有图案 的,叫 “色 留”。
• 下摆图 案整体 对花
• 访问着
• 整体上染上图案 的和服从下摆, 左前袖,左肩到 领子展开后是一 幅图画,开学仪 式,朋友的宴会, 晚会,茶会等场 合都可以穿,穿 着场合比较多, 并且没有年龄和 婚否的限制。
• 展开后 的访问 着
• 2.振袖和服是 未婚小姐们的 第一礼服,根 据袖子长度又 分为"大振袖", "中振袖"和"小 振袖",其中穿 得最多的是"中 振袖"。主要用 于成人仪式、 毕业典礼、宴 会、晚会、访 友等场合。
• 振袖和服 花样绚丽 色彩鲜艳
• 展开就像 一幅美丽 的图画
• 华丽振袖
• 婚礼 和服
•白 無垢
• 婚礼和服 • 色打褂
• 夏季和服
• 材质全棉。 是和服里 穿法最简 单的,也 是目前日 和服 在夏季人 们参加烟 火会,庙 会,泡温 泉等场合 穿着
浴衣穿着配件介绍
• 绑带:穿着必备,一般穿浴衣配备 两根
• 伊达带:固定和服使它不易松散
• 小振 袖又 叫二 尺袖, 配合 袴穿 着, 通常 在中 学毕 业典 礼上 穿着
• 小纹和 服
• 衣服上染 有碎小花 纹。因为 很适合用 于练习穿 着,所以 一般作为 日常的时 髦服装, 在约会和 外出购物 的场合, 常常可以 看到。小 纹和服也 是年青女 性用于半 正式晚会 的礼服。
小纹 和服
• 带板:使带看起来更加平整
• 带缔:和服带中间的饰物,有时候 对于和服带的造型也起很重要的作 用
和服的穿法

日本服饰常识

日本服饰常识

日本服饰常识介绍本文档旨在介绍一些关于日本服饰的常识,包括传统服饰和现代时尚潮流。

了解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您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并在穿着上做出适当的选择。

传统服饰和服(Kimono)和服是日本传统的服装之一,通常由绸缎制成。

它具有独特的设计和打扮方式。

和服通常分为男式和女式,但基本结构相似。

女式和服通常较为复杂,包括多层次的衣物、腰带和特殊的发型。

男式和服相对简洁,通常包括上衣、腰带和裤子。

浴衣(Yukata)浴衣是一种传统的夏季服饰,通常在夏日祭典和温泉地区穿着。

与和服相比,浴衣更加轻便和易于穿着。

它通常是由棉质或麻质面料制成,在图案和颜色上也更加多样化。

现代时尚潮流街头时尚日本的街头时尚以其多样化和前卫的风格而闻名。

年轻人通常追求个性化的着装方式,并经常从西方流行文化中汲取灵感。

街头时尚注重细节和配饰,例如潮流的鞋子、包包和发型等。

品牌时尚日本是许多国际知名时尚品牌的发源地。

从高级时装到休闲品牌,日本的时尚产业蓬勃发展。

一些日本品牌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其设计风格注重创新和独特性。

和风时尚一些设计师和品牌尝试将传统的和服元素融入到现代时尚中。

这种和风时尚通常展现出简约、舒适和优雅的特点。

和服的柔美与现代设计的简洁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有魅力的风格。

总结了解日本服饰常识有助于您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和时尚潮流。

您可以选择穿着传统的和服或浴衣体验传统文化,也可以追求个性化的街头或品牌时尚。

享受穿着日本服饰的乐趣,并展现您独特的个人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比较浅谈日本和服文化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摘要: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民族服装,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夸耀的文化资产之一。

和服起源于中国隋唐时期的官服,后来经过日本人的历代改良,逐渐发展成为适合日本人穿戴的独特服装。

这期间日本人将自己的民族习惯及传统观念贯穿其中,使和服发展成为最符合日本人心理习惯和审美观点的民族传统服装。

本文试图从和服在日本长盛不衰的原因,浅谈关于和服与日本文化,对比中国文化的现状,提出了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日本;和服;文化;传承前言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民族服装,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夸耀的文化资产。

它寄托了1000多年来日本人对艺术的感觉,成为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和服就是日本的象征。

日本是一个非常珍视自己辉煌历史的民族从和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日本是一个非常珍视自己辉煌历史的民族。

他们对自己传统的尊重与热爱,是许多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和服”在日本的长盛不衰就是日本人珍视历史的体现之一。

“和服”最早出现于公元世纪左右据《魏志・倭人传》中记载“用布一幅中穿中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

”这便是和服的雏形了。

大和时代日倭王曾三次派遣使节前往中国将中国的服饰风格传入日本。

但真正将汉服的精髓引入日本的是中国的隋唐时期即日本的奈良时代。

这时日本政府派遣使团来到中国将唐王赠予的大量朝服带回日本。

这批光彩夺目的朝服便是日本和服的原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人逐渐将自己的气候特点、体形特征及审美习惯等因素考虑在内将和服改良成了最适合日本人穿戴、最具日本民族风格的服装。

经过日本人改良的和服非常适合日本的气候条件及日本人的体形特征所以和服一直以来都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服装。

现在因为穿着和服活动起来不方便大家平常都不太穿了,但在婚礼、庆典、以及其他隆重的场合中,和服仍然是必穿的礼服。

日本和服中体现出的日本文化(一)和服的发展史体现了日本人善于吸收和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具有本国特色日本文化善于吸收和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具有本国特色,这点可以从和服的发展和演变就可以很好的证明这一点,和服最初的雏形是汉服,但日本人融合中日的特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原本的汉服演变成了如今极具日本特色的服饰代表。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他们的生活环境比较安定,这也造就了他们另一种文化心理。

他们就像是孩童一样对外来的文化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总是充满了求知欲。

而且也没有外来名族的压迫奴役,他们就像是一块海绵不断的吸收外来的文化从来没有达到饱和的状态。

日本民族还是一个善于学习和创新的民族,6世纪传来的佛教,是镰仓时代出现了法然和他的弟子亲鸾,脱离了外来宗教,把它变成日本佛教。

作为江户时代的幕藩体制的理论是根据儒学的理论加以改造得来的,但其应用面、实际性比儒学更为有效。

在现代科学方面,较之探索原理,则更重视原理应用的产品化。

日本都无愧于他们“好学生”的称号,总是能够虚心的学习外国的技术,思想观念和政治制度。

只要国外一有先进的思想技术,它们马上会在国内被大肆宣传,能够让民众能够接受新事物。

早在丰臣秀吉时代,西方文化第一次被“取经”到日本时,日本人甚至都不知道天主教是何物,但是随着慢慢的接触他们,把天主教祈祷用的念珠作为自己的饰品,并且慢慢流行起来,还有天鹅绒做的洋服,甚至是被用来装饰的十字架,都成为了时髦的代名词。

它们对外来文化的不断吸收消化,变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作为日本传统的一部分。

(二)日本政府制定政策大力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和服传承下来的原因,还在于这个国家特有的国民性。

日本人具有高度的集团意识和民族意识。

比起个人,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比起个体,民族形象更加重要。

自古以来,日本人的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使和服作为日本的民族服装得以传承,经久不衰,延续至今。

另外,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视本民族文化传承,把和服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加以保护。

在1950年日本颁布的《文化财保护法》中,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无形文化遗产的范畴,和服位列第二条。

日本国会有一个“和装振兴议员联盟”,这个联盟的议员在参加国会活动时,通过身穿和服来表现对传统服装的传承意识。

另外,还将每年的11月15日定为“和装节”。

这种思想如今也获得了政府的首肯。

2002年,文部科学省(相当于文化部)决定,在初中进行和服教育,让青少年们了解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社会礼节意识。

以上笔者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和服与日本人及日本文化的深层联系,在同木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和服只是个小小的缩影而己。

然而,窥一斑而知全豹,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日本人并没有全盘吸收,而是进行了“相得益彰”的优化组合,有选择、有取舍地学习。

中国封建制度中最典型的利举制、宦官制等,却没有被“衣冠唐制度”的日本所吸收,儒家思想、伦常规范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朱子学成为江户时代的“官学”,但妇女裹足的陋习,日本人并不学。

许多学者对日本文化曾经作过这样的概括:日本古代文化为“唐化”(中国化)、近代文化为“欧化”(西洋化)、现代文化为“美化”(美国化)。

然而,这种概括并不完全准确,尽管它在某种程度上能说明日本文化演进的过程,但是它却忽略或淡化了日本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性。

纵观日本文化发展史,可以说日本文化是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性兼容与对本民族优秀文化挖掘、承传的集合体,正如和服的发展史一样。

日本和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对比日本和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国当下的现象是:湖北襄樊将宋明时期的古城墙拆毁,浙江舟山拆毁定海古城的历史街区和古居老宅,福州的“三坊七巷”要被改造成商业街……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津铭多次叹道,北京古城举世闻名,但很多美的东西现在看不到了,被大量丑陋的新建筑物遮住和破坏了。

(人民日报海外报2002年2月19日)与有形文化的流失比起来,无形文化的遗产毁灭更加触目惊心。

吸取,秧歌,剪纸,刺绣等等,这些文化在世界文化中首屈一指,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艺人的急剧消失,民间艺术日渐衰落。

改革开放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除了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我们更应该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否则,我们的文化产业将失去发展之本和生长之根。

民族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

除了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正确领悟我们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个性特征、深刻内涵。

有人曾说过,当我国的经济发展到顶峰时。

如果不重拾民族之魂民族传统文化,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都会迷失方向,国人最终将会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

幸好,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应该大力保护和传承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才能在未来世界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坚定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我国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才刚刚起步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备的科学体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因此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和民众坚持不懈的努力。

谨此,对照日本对和服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经验,希望能对我国有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所启示和借鉴。

一、政府应从政策和法律上大力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首先是财政支持。

日本政府不遗余力地大手笔投入资金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包括各项财政、基金扶持。

除了中央政府直接提供赞助、补助和奖金外,还有地方政府都设立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预算,政府还通过税收减免制度等扶持措施,鼓励企业对文化事业的投入。

其次是制度保障。

完善的政策体系是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保障。

如政府需要赶快出台对民间技艺传承人的补贴扶助措施。

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了许多政策扶持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但是由于中央制定的许多有益措施,到了地方就大打折扣。

同时,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必须有完善的法律保障。

法律在日本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工作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我们进行民族文化保护也迫切地需要法律的保障。

这样既能对民族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也能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

通过立法切实地使民族文化得到保护。

这一点在今天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显得尤为迫切。

有了完善的法律,对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与如何保护就有了依据。

二、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需要民众的自觉保护意识。

加强国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觉保护意识,积极倡导各民族人民热爱珍重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

有了这种文化自觉意识,才能使民族文化得到有效地保护与传承。

政府应该积极倡导各民族人民热爱、珍重、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通过宣传、倡导等方式使人们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来。

民众的参与是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有长期效果的根本保证。

近年来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这两年一浪高过一浪的“国学热”、甚至有的小学开始重读“四书五经”、历史类书籍的畅销和各种说史的书籍层出不穷、各地忙“申遗”等等。

这些现象确实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回归,但也应该看到另外一种不良现象。

许多人抱着赶时髦的心态,甚至出现一窝蜂而上的现象。

比如,各地忙“申遗”,但是“申遗”成功后不好好管理,导致该文化遗产岌岌可危。

因此,大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仅要有自觉珍视民族文化的意识.更要树立起保护好民族文化的观念,切忌浮躁、盲目跟风。

三、传承和发展自身文化,吸收其他民族的种种优秀文化。

民族文化资源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的积淀,尽管有些内容与当代社会不相适应,但有相当多的成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而且在当今和今后都会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应使各民族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认识自己文化的价值。

如果一个民族丧失了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信心,那么在现代化进程中面对诸多的外来文化,就有可能作出对自己文化保护和发展不利的选择;二是选择性保护。

民族文化的内容较为复杂,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不是被动、消极、原封不动的保护,而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保护;三是吸纳性保护。

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中,不与外界接触,虽然短时期内传统状态中的文化因素不会受到冲击,但从长远来看,这个民族不会获得发展。

因此,面对外来文化,民族文化应采取包容、积极的态度,积极吸收其他民族的种种优秀文化,使本民族文化获得发展。

四、积极地借鉴国外保护传统文化的成功经验。

开阔视野、博采众长促进世界各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传统文化是世界各民族在长期劳动生活中所创造的活态文化遗产。

当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数千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它们所包含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今天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既要立足国情继承创新又要放眼世界博采众长。

我们要认真研究借鉴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的有益经验和做法。

同时还要借鉴吸收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和非洲国家在举办群体文化和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和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