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建中钢琴作品

合集下载

浅谈王建中《浏阳河》的作品特色及情感表现

浅谈王建中《浏阳河》的作品特色及情感表现

一。

1955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王建中钢琴作品集》,收集了王建中先生多年来创作的部分作品,《浏阳河》就在其中。

他的作品题材丰富,个性鲜明,风格各异,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钢琴改编曲。

他非常善于在保留原曲风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钢琴的表现力,赋予作品更新鲜的音乐语言,挖掘作品更深层次的艺术境界。

(二)作品创作背景作品《浏阳河》本是一首湖南民歌,是词作者徐叔华的歌舞剧《双送粮》中的一段,结合唐壁元创作的《送瓜调》旋律,在创作基础上吸收《孟姜女》的曲调改编而成,作品主要表现浏阳河的壮美景观以及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歌颂。

是徐叔华先生在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下创作的,本来歌词只有两段,后来崔文耀希望能够创作八段来表现毛主席八年抗战的艰辛,但是徐叔华在仔细推敲后还是将歌词改为五段。

之所以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浏阳河》的词曲作者和当时一些优秀的音乐家,是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的文革时期,钢琴早已经被禁止在国内的公开场合进行演奏,一些文艺社团也相继解散,而这些青年音乐工作者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致使整个中国钢琴界也蒙受了巨大损失,钢琴音乐的发展也几乎停滞不前。

随后,钢琴独奏员殷承宗下定决心要找到一条在国内发展的道路,于是就开始在公开场合弹奏一些经典的革命歌曲,并在其中加入了当时流行的京剧曲调,创造出一套独有的演奏方式。

此后由于他创作的《红灯记》和《黄河》在演奏以后受到当时社会的普遍好评,一些作曲家纷纷开始对中国优秀的民歌和具有革命意义的歌曲进行改编,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浏阳河》就是在这个时期被孕育出来的。

之后,唐璧光先生从民间小调《孟姜女》中汲取营养,利用其中的音调因素和旋律特点加以提炼、改造、发展和再创造,写成了后人所熟知的、蜚声中外的《浏阳河》原曲。

该曲具有鲜明的湖南韵味,旋律流畅优美,抒情动听。

整首歌曲通过对浏阳河秀美的景色描写,同时也歌颂了毛泽东主席在领导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后取得的丰功伟绩,在我国大江南北广为传唱,产生巨大的影响,电台也录音播放。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浏阳河》是中国著名钢琴家王建中的作品之一,是一首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钢琴曲。

本文将对《浏阳河》进行艺术分析,并探讨其中的演奏技巧。

《浏阳河》以浏阳河为主题,取材于湖南民歌,展现了湖南风光的壮丽和湖南人民的豪情。

整首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开头是动情的主题,旋律优美动听;中间部分是高潮,充满激情和力量;结尾部分是安宁而抒情的尾声,通过简洁的旋律画出浏阳河的宁静和祥和。

在演奏技巧方面,《浏阳河》的乐谱要求钢琴家具备较高的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演奏者需要掌握良好的手指灵活性,以应对曲中旋律线条上的复杂跳跃和跨度大的音程。

演奏者需要注重和声的处理,特别是琶音和分解和弦的运用,以表现曲中的深情和力量。

演奏者还需注意节奏的掌握,以确保旋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在演奏高潮部分时,要注意充分发挥钢琴的音量和音色的变化,以表现曲中的激情和力量。

演奏者还需在音乐表现方面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表现湖南风光的壮丽时,可以通过强有力的音量和跳跃的音程来表现;在表现湖南人民的豪情时,可以通过较快的速度和饱满的音色来表现。

在表现浏阳河的宁静和祥和时,可以通过柔和的弱音和轻盈的音色来表现。

演奏者还需注重节奏的掌握和音乐的整体统一感。

在演奏时要注重准确把握节拍,并与伴奏和声融为一体,以确保曲子整体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要注重音乐的细节处理,如音符的连贯性、音符的准确度和音乐的层次感等,以表现出曲子的艺术性和美感。

《浏阳河》是中国钢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它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演奏时,需要钢琴家具备较高的技巧和音乐表现力,并注重节奏、和声和音乐的整体统一感。

通过艺术分析和演奏技巧的探讨,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演绎这首经典钢琴曲。

王建中《托卡塔》中特色的和声应用

王建中《托卡塔》中特色的和声应用

王建中《托卡塔》中特色的和声应用《托卡塔》是中国作曲家王建中创作的一部钢琴独奏作品,该作品是王建中创作的一部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在和声技巧上的独到才华。

在《托卡塔》中,王建中巧妙地运用了各种和声技巧,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特色。

本文将对《托卡塔》中的和声应用进行详细的探讨。

王建中在《托卡塔》中巧妙运用了对位法。

对位法是一种常见的和声技巧,通过多个声部之间的对位关系来创造和谐的效果。

在《托卡塔》的开头部分,王建中将主题分别分配给两个手指进行演奏,这种对位的方式使得主题更加丰富多变。

在整个作品中,王建中还通过不同的音乐段落和声乐器的对位,创造出了丰富的音乐层次感和和谐。

王建中在《托卡塔》中运用了丰富多变的和弦进行。

和弦是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由多个音符组合而成的,通过合理的组合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和声效果。

在《托卡塔》中,王建中使用了大量的和弦进行,使得作品具有浓郁的和声色彩。

特别是在高潮部分,王建中利用高度张力的和弦进行创造出了宏伟壮观的音乐氛围,给人以强烈的音乐冲击。

王建中在《托卡塔》中采用了调性变化的手法。

调性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决定了音乐的基调和音乐段落的发展。

在《托卡塔》中,王建中巧妙地运用了调性的变化,使得作品具有丰富的音乐变化。

在一些重要的转折处,他通过变换调性,创造出了音乐的意想不到感和惊喜。

王建中在《托卡塔》中还使用了复调和声。

复调和声是指多个声部之间出现的独立运动和独特性。

在《托卡塔》中,王建中巧妙地运用了复调和声,通过多个声部的运动和交替,创造出了丰富的音乐效果。

这种复调和声既展示了王建中独特的和声构思,也增加了作品的音乐复杂性。

浅析钢琴曲《浏阳河》

浅析钢琴曲《浏阳河》

2020-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声乐舞蹈浅析钢琴曲《浏阳河》蒯雪纯(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9)摘要:王建中的钢琴作品《浏阳河》改编于湖南地区的同名民歌《浏阳河》,该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

此歌曲的民族性和旋律性,钢琴用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将这首乐曲描绘的淋漓尽致。

王建中先生运用钢琴和声效果、复调技术等,于原来的歌曲上加花变化。

使得歌曲原有的意境在钢琴上充分发挥,同时也将钢琴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散发,令人余音绕梁、魂牵梦绕。

钢琴艺术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的艺术门类,包括的范围也比较研究广泛,艺术表现独特深远。

关键词:钢琴;王建中;艺术表现力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5-0068-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5.034一、钢琴的起源与中国的流传根据史料记载,钢琴起源于18世纪的西欧,是由意大利人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发明的“Piano forte”。

在西方音乐史上记载,钢琴的名字是“Piano forte”,简写成Pfte。

在管弦乐配乐中,缩写是指钢琴,这意味着是能够发出声音的仪器的“乐器”。

“Piano forte”不仅是钢琴发展史上的起点,也是槌击式钢琴制造业向前发展的前提。

正是我们因为只有这样对于一件被称作“乐器之王”的神圣物件,才带给世人无限的快乐和数不尽的音乐文化源泉。

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的早期主要是由于大量中国艺术家的学习、探索、组织、探索,以及植根于中国的土壤、开花、结果,最终成为国有化的艺术宝藏。

纵观中国钢琴发展史,我们可得知原来钢琴并非叫“钢琴”。

古钢琴刚传人我国时,国人对它的称谓有十余种,如“番琴”“雅琴”“洋琴”等。

据周大风先生的《钢琴维修及弹奏》这本书介绍,在1840年之后,某欧洲乐器商人为了谋取巨额利润,推销钢琴,称其为钢制的琴。

因此,“钢琴”日趋普及在中国开这片广袤的土地。

王建中《托卡塔》中特色的和声应用

王建中《托卡塔》中特色的和声应用

王建中《托卡塔》中特色的和声应用王建中是中国著名的音乐作曲家和钢琴家,他的作品《托卡塔》以其独特的和声应用而闻名。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王建中扎实的音乐功底,还展示了他对和声的独特理解和运用。

本文将从和声的角度来探讨《托卡塔》中特色的和声应用,分析其和声特点以及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我们来看看《托卡塔》中的和声特色。

王建中在这部作品中大量运用了丰富多彩的和弦,通过和弦的堆叠和变化来营造出丰富的音乐层次和情感表达。

他在和声上的运用,既有传统西方古典音乐的痕迹,又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在《托卡塔》中,王建中采用了大量的层叠和弦,这不仅在音响效果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更在情感表达上达到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效果。

通过叠加不同的和弦,王建中巧妙地营造了音乐的张力和厚重感,使整个作品显得更加富有内涵和魅力。

他还运用了一些不常见的和弦进行音乐的变化,从而使整个作品更加新颖和引人入胜。

除了层叠和弦外,《托卡塔》中还大量运用了和声的转位和倒位。

这种手法不仅在音乐结构上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变的面貌,还能够使整个作品更加富有韵味和动感。

通过和声的变化,王建中成功地营造了音乐的跌宕起伏和融合感,使整个作品更加丰富和饱满。

《托卡塔》中的和声应用非常丰富多变,不仅包括了层叠和弦、转位和倒位、和声走向的变化和转变等多种手法,更融合了传统西方和中国音乐的元素,呈现出了独特的音乐魅力和表现力。

通过和声的变化和调整,王建中成功地使整个作品更加富有张力和动感。

音乐在运用和声的变化之后,显得更加富有活力和魅力,使整个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通过融合了传统西方和中国音乐的元素,王建中成功地使整个作品呈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和声上的运用不仅在音乐结构上呈现出更加丰富和多变的面貌,更在音乐的风格上呈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托卡塔》中特色的和声应用是王建中在音乐上的创新和突破,它不仅展现了王建中丰富的音乐才华和创作功力,更展示了他对和声的独特理解和运用。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王建中是中国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的钢琴作品《浏阳河》被誉为中国音乐的经典之一。

这首曲子以湖南的一个小河名称命名,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乡土气息,表现了中国南方乡村的宁静、和谐与美丽。

在这里,我们将对这首曲子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演奏技巧。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浏阳河》的艺术特点。

这首曲子的节奏感非常强烈,每一个音符似乎都带有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

王建中运用了丰富的音符组合和变化,使得整个曲子听起来既有力量又富有韵律感。

曲子中还融入了大量的中国民俗乐器的音响元素,如二胡、琵琶等,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和声方面,《浏阳河》运用了大量的和声变化和转调,使得曲子听起来既有层次感又不失和谐。

旋律方面,曲子的主题十分明快且优美,能够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

整体来看,《浏阳河》这首曲子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显示出王建中作为作曲家的深厚功力。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浏阳河》的演奏技巧。

首先是节奏掌握。

在演奏《浏阳河》时,演奏者需要清晰地把握曲子的节奏感,把握好每一个音符的持续时间,要有强有力的击键,同时又要注意音符之间的连贯性,做到既有力量又有韵律。

其次是手型和指法。

《浏阳河》整首曲子难度较大,涉及到尺度的变化和较大的手位跨度,因此演奏者需要对手型和指法做好训练,保持手部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对于曲子中出现的大量琶音、连续音等技巧,演奏者还需要加强练习,使得演奏更加精准流畅。

在演奏《浏阳河》时,演奏者还需要注重音色的处理。

曲子中有很多地方需要通过不同的音色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演奏者需要根据曲子的内容和情感进行音色的处理,使得曲子听起来更加有张力和感染力。

演奏者还需要注意对曲子内在情感的把握,表现出曲子中所蕴含的宁静、和谐与美丽。

《浏阳河》是一首充满中国特色的钢琴曲,它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表现出了浓厚的中国乡土气息。

演奏这首曲子需要演奏者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对中国音乐的深刻理解,从而能够把曲子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展现出来。

王建中钢琴作品民族性风格浅析

王建中钢琴作品民族性风格浅析
作品的 民族性首先体现在其对 民族 性旋律音调 的把握 上 ,主要 表现为 : 旋 律音调的五声性 、 旋律音 调的 民歌戏 曲风格 和民族性 的旋法结构艺术。
民歌和戏 曲是我 国民间音乐文化 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艺术
表现形式。王建中钢琴作 品的一个突出特点 , 就是以一些群众耳 熟能详 的民歌和戏 曲音调来进行钢琴化 改编 ,在钢琴作 品中体
琴教学作品 , 他 被调 到钢琴系从事钢琴作 品的创作 。从此 , 他开
始专 注于钢琴作品的创作 ,经常下 乡去 收集 各地 的山歌 和劳动 号子等音 调 、 节奏素材 , 先 后创作 和改编 了 2 3首 富含 民族 特色 的钢琴作品 , 如: 《 云南民歌五首》 、 《 浏 阳河》 、 《 百 鸟朝凤》 等改编
作品 , 《 变奏曲》 、 ( ( / 】 、 奏鸣曲》 、 《 情景》 等原创作 品。王建 中钢琴作
品在 我 国的钢琴 创作 和钢 琴教育 领域都 占据 着非 常重 要 的地 位, 他被称 为“ 我 国为数不 多的几乎 只写作钢琴 曲而又有 显著成 就的作 曲家之一 ” , ① 他创作的钢琴作 品经 常作 为钢琴教学 、 音乐 会和各类钢琴 比赛 中的选用 曲 目,在有些 国内重 大钢 琴 比赛 中 还作为规定曲 目之一。 王建 中钢琴作 品创作非常 注重 对民族性风格 的把 握 ,其创 作立足于我 国五声性 的创作思想 ,将 大量的 民间音乐 元素移植
现 出民歌 、 戏 曲风格。 在民歌音调的取材方面 , 作者多 以各 民族 、 地 区最具代表性 的 民歌 曲调来进行改编创作 , 赋 予作 品地域特色 。如《 云南 民歌
五首》 以云南 民间广 为流传 的五首 民歌为题材 , 五首 民歌之间风 格迥异 ,从各个侧面反映出云南地区各族 人民的生活情景 ; 《 山 丹丹开花红艳艳》 中的旋律取材于陕北 民歌《 当红军 的哥哥 回来 了》 和《 女孩担水》 , 旋律高亢 、 豪放 , 是典型的陕北信天游 曲调风 格 。在 民间戏曲和说 唱音乐的取材方 面, 作者多 以民间戏曲中提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

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艺术分析及演奏技巧探讨《浏阳河》是中国钢琴家王建中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曲。

该曲是以中国一条名为浏阳河的河流为创作题材,展现了浏阳河的美景和江南水乡的风情。

《浏阳河》整体风格优美、婉约,充满了古色古香的氛围。

曲子的开头以轻柔的旋律和温婉的和声给人以亲切感,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着浏阳河畔的宁静和恬淡。

接下来曲子进入到高潮部分,旋律线条逐渐升高,给人以舒展畅快的感觉。

这段旋律能够在轻快中抒发出澎湃的情感,仿佛流淌着浏阳河的水一样。

而后,曲子再次回到温和而安宁的部分,伴随着柔和而细腻的和声,逐渐淡出。

在演奏技巧方面,有几个要点需要注意。

首先是表达曲子的意境。

在演奏开始之前,需要先理解和把握曲子的整体意境,将这种意境透过音乐表现出来。

可以通过轻柔、温婉的演奏方式,柔和的手腕动作,以及细腻的音色来营造出宁静、恬淡的浏阳河畔景象。

而在高潮部分,可以通过把握旋律的高低音强度变化,以及手指的力度控制来表达出澎湃的情感。

其次是注意节奏和速度的掌握。

《浏阳河》的旋律节奏较为轻快,需要清晰明确地表现出来。

在演奏时要注意准确击打节奏,并保持稳定的速度。

而速度的掌握则要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理解程度来决定,不过应该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和流畅性,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乐曲的失去逻辑性和魅力。

最后是音色的处理。

《浏阳河》需要表达出江南水乡的风情和浏阳河的美景,因此需要用细腻、柔和的音色来刻画出这种意境。

在演奏时,要注意掌握好手指的弹跳与连奏,使得每个音符都清晰可闻,并尽量突出旋律线条。

在练习过程中要反复琢磨每个音符的音色和手指的力度,使得音乐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浏阳河》是一首充满江南水乡风情的钢琴独奏曲,既要表现出宁静恬淡的场景,又要表达出澎湃的情感。

在演奏中,要注意掌握好整体意境的表达、准确的节奏和稳定的速度,以及细腻柔和的音色处理。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才能够将这首曲子完美地演绎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奖金奖。 他 又应 深 圳 市 福 田区 之 邀 请 完 成 了钢 琴协 奏 曲《 走 进 新 时代 》 ( 杨 立 青 配 器) 的改 编 创 作 此 曲是 根 据 同 名歌 曲 f 蒋
京 中 央 乐 团创 作 组 工 作 。 五年后再次回到
上 海 音 乐 学 院作 曲 系任 教 在 此 期 间 创作 了优 秀 的 作 品 . 受 到 社 会和 广 大群 众 的喜 爱。从 1 9 8 8年 开 始 , 他 开 始担 任 上 海 音
3晚 期 钢琴 作 品 概 述 二 十世 纪 八 十 年 代至 今 . 作 者 的 创 作 领 域 更 为 广 泛 .开 始 涉 及 到 艺 术 歌 曲 领 域, 大胆 的对 钢 琴 曲创 作 进 行 现 代 技 法 的 探 索和 实践 从 他 的作 品 中可 以看 到 . 他 是 在 尽 可 能 的追 求 五 声 性 与 现 代 技 法 的
, , ,
关键词 : 钢琴作品

创作 时期
创 作 特 点 1 . 早 期 钢 琴 作 品概 述 二 十 世 纪 五 十 年 后 期 至 六 十 年 代 中 期 是 转 型 时期 . 由学 生 到 教 师 的 角 色和 身 份 的 转换 , 使他 的思想 、 事 业 观 念 得 到 重 中迄 今 最 后 一首 改编 曲 . 除 了 以往 所 具 有 的风 格 、 技 法外 。 该 曲最 突 出 的 一 特 点 是
1 9 5 8年 钢 琴 毕 业 后 被 派 到 沈 阳 音 乐 学 院 附中工作 , 1 9 5 9年 重 新 调 回上 海 音 乐 学 院 ,担 任 上 海 音 乐 学 院 附 中 的钢 琴 教 学 .
后 又 在 大 学 部 担 任 指 挥 系 及 民 乐 作 曲理 论 专 业 教 和 声 课 1 9 7 3年 王 建 中 受 殷 承 宗 的 邀请 到北
、Leabharlann 王 建 中的 生 平 及艺 术 生 涯
王 建 中 出 生于 一 个 书 香 门第 的 家 庭 , I 自幼 喜 爱 音 乐 在 母 亲 的 影 响 下较 早 的接 触 了西 方 的音 乐知 识 和 钢 琴 1 9 5 0年 王 建 中 高 中 毕 业 随后 考 入 上 海 音 乐 学 院
2 中期 钢 琴 作 品概 述 二 十 世 纪 七 十 年 代 的 文 革 时 期 是 转
折与成熟期、 高 峰 期 创作 改编 了 大量 的 钢 琴 曲 。 分 别是 : 根据 朝 鲜 歌 剧 《 血海》 主
乐学 院 的 副 院长职 务 在工作 繁忙 之余 . 仍
然坚 持创作 , 并开 始有 意识地 涉及 到艺 术歌 曲领 域 的创 作 1 9 9 4年应 首届北 京 国际钢 琴 比赛 委 员会之 邀请创 作 了钢琴 独奏 曲《 情 景 , 于 2 0 0 0年 获 得 金 钟 奖 金 奖 二 钢 琴 作 品概 述 上海 在 二 十 世 纪 三 十 年 代 . 是 中 国传 统 文 化 和 西 方 现 代 文化 双 重 力 量 影 响 下 的前 沿 阵 地 . 在 这个 自 由开 放 的 国际 大 都 市里 成 长 的王 建 中 ,受 到 来 自不 同 国 家 、 各 种 不 同 的 意 识 形 态 的 影 响 与 感 染 所 以, 在他 的 精 神 领 域 里 面 . 既 有 中 国传 统
( 当 时是 中央 音 乐 学 院 华东 分 院 ) 作曲系 . 后 来 转 入 钢琴 专 业 先 后 师 从 李 翠 贞 、 张 隽伟 及苏 联 专 家 学 习钢 琴 同 时 . 分 别 艮 随 桑 桐 和 陈 铭 志 先 生 学 习和 声 与 复 调 .
说唱音乐特有的、 多 变 的节 奏 韵 律 《 红 旗 渠畔》 是在 1 9 7 6年 与 杨 立 青 合 作 创 作 的 钢琴协奏曲
新洗刷。 在这期间, 他经常下乡. 广 泛 的接
触群众 , 从 中 积 累 了 大量 的创 作 素 材 分
别创作了《 云 南 民歌 五 首 》 f 1 9 5 8年 ) 其 中, 《 云南 民歌 五 首 》 是 根 据 云 南 同名 民歌
改编 的 , 里面 包 含 了大 量 云 南 民族 的 音 乐
素材 , 作 曲 家 以短 小 精 练 的 手 法 . 反 映出 不同民族 、 不同题材 、 不 同 风 格 的 云 南 民 歌 的风 貌 。 《 大理姑娘} 优 美委 婉 《 跟哥> 如 影 随形 , { 猜调》 风趣 活泼 . 《 山歌 》 高 亢
悠长 , 《 龙 灯 调 欢 腾 热 烈 . 这 些 不 同 民 族 音 乐 风 格 、 运 用 不 同 的 西 方 钢 琴 演 奏 技 巧, 给人 们 流 下 了深 刻 的 印 象
浅谈 王建 中钢 琴作 口口

■张亚丽 贵州 凯 里 音 乐 学 院
摘要 : 自西 方 的 钢 琴 艺 术 传 入 中国 来 , 历 经 几代 作 曲 家的 辛 勤 努 力 在 各 个 不 同历 史 时期 将 西 方 钢 琴 音 乐的 优 秀精 华 同 中 国 民族 音 乐传 统 相 结 合 , 从 中国 民 族 性 的 音 韵 中提 炼 出精 华 从 传 统 中 演化 出中 国音 乐的 新 语 言 . 创 作 出一 大批 具 有 能与 中 国 民族 风格 和 超 越 传 统 音 乐 范畴 的优 秀 中 国钢 琴作 品 。其 中 王 建 中先 生 就是 其 中做 出卓 越 贡 献 的人 物 之 一
融 合。这 一 时期 的作 品有 : 《 小 奏 呜曲
( 1 9 8 1年 ) 、 钢 琴 组 曲 》 ( 1 9 8 3年 ) 和《 诙 谐 曲》( 1 9 8 5年 )是 创 作 曲 。 1 9 9 4年 应 首
届 北 京 国 际 钢 琴 比 赛 委 员 会 之 邀 请 创 作 了钢 琴 独 奏 曲 《 情景 》 . 于 2 0 0 0年 获 得 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