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四线制软开关SiC逆变器软开关工况分析

三相四线制软开关SiC逆变器软开关工况分析
三相四线制软开关SiC逆变器软开关工况分析

逆变器的基本知识

浅谈光伏发电系统用逆变器的基本知识 逆变器的概念 通常,把将交流电能变换成直流电能的过程称为整流,把完成整流功能的电路称为整流电路,把实现整流过程的装置称为整流设备或整流器。与之相对应,把将直流电能变换成交流电能的过程称为逆变,把完成逆变功能的电路称为逆变电路,把实现逆变过程的装置称为逆变设备或逆变器。 现代逆变技术是研究逆变电路理论和应用的一门科学技术。它是建立在工业电子技术、半导体器件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半导体变流技术、脉宽调制(PWM)技术等学科基础之上的一门实用技术。它主要包括半导体功率集成器件及其应用、逆变电路和逆变控制技术3大部分。 逆变器的分类 逆变器的种类很多,可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 1.按逆变器输出交流电能的频率分,可分为工频逆变器、中频逆器和高频逆变器。工频逆变器的频率为50~60Hz的逆变器;中频逆变器的频率一般为400Hz到十几kHz;高频逆变器的频率一般为十几kHz到MHz。 2.按逆变器输出的相数分,可分为单相逆变器、三相逆变器和多相逆变器。3.按照逆变器输出电能的去向分,可分为有源逆变器和无源逆变器。凡将逆变器输出的电能向工业电网输送的逆变器,称为有源逆变器;凡将逆变器输出的电能输向某种用电负载的逆变器称为无源逆变器。 4.按逆变器主电路的形式分,可分为单端式逆变器,推挽式逆变器、半桥式逆变器和全桥式逆变器。 5.按逆变器主开关器件的类型分,可分为晶闸管逆变器、晶体管逆变器、场效应逆变器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逆变器等。又可将其归纳为“半控型”逆

变器和“全控制”逆变器两大类。前者,不具备自关断能力,元器件在导通后即失去控制作用,故称之为“半控型”普通晶闸管即属于这一类;后者,则具有自关断能力,即无器件的导通和关断均可由控制极加以控制,故称之为“全控型”,电力场效应晶体管和绝缘栅双权晶体管(IGBT)等均属于这一类。 6.按直流电源分,可分为电压源型逆变器(VSI)和电流源型逆变器(CSI)。前者,直流电压近于恒定,输出电压为交变方波;后者,直流电流近于恒定,输也电流为交变方波。 7.按逆变器输出电压或电流的波形分,可分为正弦波输出逆变器和非正弦波输出逆变器。 8.按逆变器控制方式分,可分为调频式(PFM)逆变器和调脉宽式(PWM)逆变器。 9.按逆变器开关电路工作方式分,可分为谐振式逆变器,定频硬开关式逆变器和定频软开关式逆变器。 10.按逆变器换流方式分,可分为负载换流式逆变器和自换流式逆变器。 逆变器的基本结构 逆变器的直接功能是将直流电能变换成为交流电能 逆变装置的核心,是逆变开关电路,简称为逆变电路。 该电路通过电力电子开关的导通与关断,来完成逆变的功能。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通断,需要一定的驱动脉冲,这些脉冲可能通过改变一个电压信号来调节。产生和调节脉冲的电路。通常称为控制电路或控制回路。逆变装置的基本结构,除上述的逆变电路和控制电路外,还有保护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输出电路等,如图2所示。 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微波感应人体传感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微波感应人体传感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这里介绍的微波感应控制器和市场上常见的简易型微波感应控制器相比较,因为采用专用的微处理集成电路HT7610A,不但检测灵敏度度高,探测范围宽,而且工作非常可靠,误报率极低,能在-25~+45度的温度范围内稳定工作,最适和在中、高档防盗报警系统中作人体移动检测传感头使用。 1.工作原理 微波感应控制器使用直径9厘米的微型环形天线作微波探测,其天线在轴线方向产生一个椭圆形半径为0~5米(可调)空间微波戒备区,当人体活动时其反射的回波和微波感应控制器发出的原微波场(或频率)相干涉而发生变化,这一变化量经HT7610A进行检测、放大、整形、多重比较以及延时处理后由白色导线输出电压控制信号。 高可靠微波感应控制器内部由环形天线和微波三极管组成一个工作频率为2.4GHz的微波振荡器,环形天线既做发射天线也可接收由人体移动而反射的回波。内部微波三极管的半导体PN结混频后差拍检出微弱的频移信号(即检测到人体的移动信号),微波专用微处理器HT7610A首先去除幅度太小的干扰信号只将一定强度的探测频移信号转化成宽度不同的等幅脉冲,电路只识别脉冲足够宽的单体信号,如人体、车辆其鉴别电路才被触发,或者两秒内有2~3个窄脉冲,如防范边沿区人走动2~3步,鉴宽电路也被触发,启动延时控制电路工作。如果是较弱的干扰信号,如小体积的动物,远距离的树木晃动、高频通讯信号、远距离的闪电和家用电器开关时产生的干扰予以排除。最后输HT7610A鉴别出真正大物体移动信号时,控制电路被触发,输出2秒左右的高电平,并有LED2同步显示,输出方式为电压方式,有输出时为高电平(8伏以上),没有输出时为低电平。 微波专用的微处理器HT7610A的时钟频率为16KH,当初次加电时,系统将闭锁60秒,期间完成微处理器的初始化并建立电场,这时LED闪亮60秒后熄灭,系统自动进入检测状态,当检测到有效信号时,将有2秒信号输出,并由指示灯LED同步点亮。 高可靠微波感应人体传感器TX982模块 控制器的外形上图所示,侧面蓝色的是灵敏度调整孔,可以使监控距离在1~7米范围内可调,顺时针转动距离变远,逆时针转动距离变近,红色的是LED指示灯用于指示TX982的工作状态,1.2米长的双芯屏蔽线用于连接电源和负载,其中红色线用来接正电源,蓝色线输出,铜网屏蔽层黑线接电源负极,必要时可以用类似电缆加长至50米以内使用。 高可靠微波感应控制器电源电压为12~16V的整流变换器供电,静态耗电量在5MA左右。输出形式为电压方式,有输出时为高电平(8V以上),静态时为低电平,使用请参考下图:

开关电源之软开关技术在开关电源中的应用阐述

开关电源之软开关技术在开关电源中的应用阐述 开关电源中的硬开关和软开关是针对开关晶体管而言的。硬开关是不管 开关管上的电压或电流,强行接通或关断开关管。当开关管(漏极和源极之间,或者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及电流较大时,切换开关管,由于开关管状态间的切换(由导通到截止,或由截止到导通)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就会造 成在开关管状态切换的某一段时间内,电压和电流有一个交越区域,这个交 越造成的开关管损耗(开关管的切换损耗)随开关频率的提高而急速增加。 ?若是感性负载,在开关晶体管关断时会感应出尖峰电压。开关频率越高, 关断越快,该感应电压越高。此电压加在开关器件两端,容易造成器件击穿。 ?若是容性负载,在开关晶体管导通瞬间的尖峰电流大。因此,当开关晶体 管在很高的电压下接通时,储存在开关晶体管结电容中的能量将以电流形式 全部耗散在该器件内。频率越高,开通电流尖峰越大,从而会引起开关管的 过热损坏。 ?另外,在次级高频整流回路中的二极管,在由导通变为截止时,有一个反 向恢复期,开关晶体管在此期间内接通时,容易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显然 频率越高,该冲击电流也越大,对开关晶体管的安全运行造成危害。 ?最后,做硬开关运用的开关电源中,开关晶体管会产生严重的电磁骚扰。 随着频率的提高和电路中的di/dt和du/dt增大,所产生的电磁骚扰也在增大,影响开关电源本身和周围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上述问题严重阻碍了开关器件(开关晶体管和高频整流二极管)工作频率的 提高。近年来开展的软开关技术研究为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和硬开关工作原理不同,理想的软关断过程是电流先降小到零,电压在缓慢

人体微波感应传感器工作原理

人体微波感应传感器工作原理 1。工作原理 微波感应控制器使用直径9厘米的微型环形天线作微波探测,其天线在轴线方向产生一个椭圆形半径为0~5米(可调)空间微波戒备区,当人体活动时其反射的回波和微波感应控制器发出的原微波场(或频率)相干涉而发生变化,这一变化量经HT7610A进行检测、放大、整形、多重比较以及延时处理后由白色导线输出电压控制信号。 高可靠微波感应控制器内部由环形天线和微波三极管组成一个工作频率为2.4GHz的微波振荡器,环形天线既做发射天线也可接收由人体移动而反射的回波。内部微波三极管的半导体PN结混频后差拍检出微弱的频移信号(即检测到人体的移动信号) ,微波专用微处理器HT7610A首先去除幅度太小的干扰信号只将一定强度的探测频移信号转化成宽度不同的等幅脉冲,电路只识别脉冲足够宽的单体信号,如人体、车辆其鉴别电路才被触发,或者两秒内有2~3个窄脉冲,如防范边沿区人走动2~3步,鉴宽电路也被触发,启动延时控制电路工作。如果是较弱的干扰信号,如小体积的动物,远距离的树木晃动、高频通讯信号、远距离的闪电和家用电器开关时产生的干扰予以排除。最后输HT7610A鉴别出真正大物体移动信号时,控制电路被触发,输出2秒左右的高电平,并有LED2 同步显示,输出方式为电压方式,有输出时为高电平(4伏以上),没有输出时为低电平。 微波专用的微处理器HT7610A的时钟频率为16KH,当初次加电时,系统将闭锁60秒,期间完成微处理器的初始化并建立电场,这时LED1点亮60秒后熄灭,系统自动进入检测状态,当检测到有效信号时,将有5秒信号输出,并由指示灯LED2同步显示。 控制器的外形上图所示,面板上设置有灵敏度调整孔,可以使监控距离在1~7米范围内可调,顺时针转动距离变远,逆时针转动距离变近, LED1、LED2用于指示TX982的工作状态,1.2米长的双芯屏蔽线用于连接电源和负载,其中红色线用来接正电源,白色线接输出,铜网屏蔽层接电源负极,必要时可以用类似电缆加长至50米以内使用。 高可靠微波感应控制器电源电压为12~16V的整流变换器供电,静态耗电量在5MA左右。 输出形式为电压方式,有输出时为高电平(4V以上),静态时为低电平,使用请参考下图

软开关技术在开关电源中的应用

软开关技术在开关电源中的应用 开关电源中的硬开关和软开关是针对开关晶体管而言的。 硬开关是不管开关管上的电压或电流,强行接通或关断开关管。当开关管(漏极和源极之间,或者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及电流较大时,切换开关管,由于开关管状态间的切换(由导通到截止,或由截止到导通)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就会造成在开关管状态切换的某一段时间内,电压和电流有一个交越区域,这个交越造成的开关管损耗(开关管的切换损耗)随开关频率的提高而急速增加。 开关管的切换损耗与开关管的负载特性有关: 若是感性负载,在开关晶体管关断时会感应出尖峰电压。开关频率越高,关断越快,该感应电压越高。此电压加在开关器件两端,容易造成器件击穿。 若是容性负载,在开关晶体管导通瞬间的尖峰电流大。因此,当开关晶体管在很高的电压下接通时,储存在开关晶体管结电容中的能量将以电流形式全部耗散在该器件内。频率越高,开通电流尖峰越大,从而会引起开关管的过热损坏。 另外,在次级高频整流回路中的二极管,在由导通变为截止时,有一个反向恢复期,开关晶体管在此期间内接通时,容易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显然频率越高,该冲击电流也越大,对开关晶体管的安全运行造成危害。 最后,做硬开关运用的开关电源中,开关晶体管会产生严重的电磁骚扰。随着频率的提高和电路中的di/dt 和du/dt增大,所产生的电磁骚扰也在增大,影响开关电源本身和周围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上述问题严重阻碍了开关器件(开关晶体管和高频整流二极管)工作频率的提高。近年来开展的软开关技术研究为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和硬开关工作原理不同,理想的软关断过程是电流先降小到零,电压在缓慢上升到断态值,所以关断损耗近似为零。由于器件关断前电流已经下降到零,便解决了感性关断问题。理想的软开通过程是电压先降到零,电流在缓慢上升到通态值,所以开通损耗近似为零,器件结电容的电压也为零,解决了容性开通问题。同时,开通时,二极管反向恢复过程已经结束,因此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不存在。 软开关技术还有助于电磁骚扰水平的降低,其原因是开关晶体管在零电压的情况下导通和在零电流的情况下关断,同时快恢复二极管也是软关断的,这可以明显减小功率器件的di/dt和du/dt,从而可以减小电磁干扰的电平。 一般来说软开关的效率较高(因为没有切换损);操作频率较高,PFC或变压器体积可以减少,所以开关电源的体积可以做到更小。但成本也相对较高,设计较复杂

工频逆变器说明书

工频纯正弦波逆变器 说明书

目录 目录 (2) 一.特点 (3) 二.面板说明 (4) 三.技术参数 (5) 四.安装 (6) 1.连接示意图 (6) 2.使用导线平方数 (6) 3.安装指南 (7) 4.远程控制安装 (7) 五.蓄电池类型选择 (8) 六.工作原理 (9) 1.充电阶段解释 (9) 2.充电曲线图 (9) 七.使用说明 (10) 八.应用领域 (10) 1.家庭娱乐 (10) 2.家庭设备 (11) 3.办公设备 (11) 4.照明设备 (12) 九.状态指示及故障对照表 (12)

一.特点 ●安静,高效率运作 ●前面板LED指示灯和可调开关选择器 ●可选设置铅酸电池,胶体电池,或玻璃纤维隔板(AGM)电池 ●70A自动三阶段充电(大电流充电,吸收,和浮充) ●快速开关(栅板到电池和电池栅板)的备用电源 ●较低的闲置电流(小于1瓦)能和发动机一致,在没有负载情况下 节约能源. ●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具有持久的寿命 ●高负载能力可以承担比较大的负载,在过载情况下能稳定处理电 路板形涂层可以保护他们免遭腐蚀及提高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持久的粉末涂层,耐腐蚀钢底盘,具有防水功能 ●保护功能: a)过电压和低电压保护 b)高温保护 c)自动过载保护 d)短路保护

二. 面板说明 正面面板 交流输出端面板 市电输入零线 市电输入火线 机器输出地线 市电输入地线 机器输出零线 机器输出火线 远程指示灯

三. 技术参数 输入波形 正弦波(实用工具或发电机) 标称输入电压 120V 230V 低压跳闸 90V ±4% 184V/154V ±4% 低压重启 100V ±4% 194V/164V ±4% 高压跳闸 140V ±4% 253V ±4% 高压重启 135V ±4% 243V ±4% 交流最大输入电压 150V 270V 额定输入频率 50Hz/60Hz(自动检测) 低频跳闸 47Hz-50Hz, 57Hz-60Hz 高频跳闸 55Hz-50Hz, 65Hz-60Hz 输出波形 与输入波形相同(旁路模式) 过载保护 断路器 短路保护 断路器 转换开关额定值 30安培/40安培 在线转换式转换效率 95%以上 线传输时间 10ms (标准) 旁路无电池连接 是 旁路最大电流 30安/40安 旁路过载电流 35安/45安(报警) 逆变器规格/输出 输出波形 纯正弦波 持续输出功率 1000W 2000W 3000W 4000W 5000W 6000W 持续输出功率 1000V A 2000V A 3000V A 4000V A 5000V A 6000V A 功率因数 0.9-1.0 输出电压调节 ±10% rms 输出频率 50Hz ±0.3Hz 60Hz ±0.3Hz 额定效率 大于88% 峰值额定值 3000 6000 9000 12000 15000 18000 短路保护 是 , 故障后十秒 接蓄电池端面板 直流输入负极 直流输入正极

UC3846构成的ZVZCS软开关电源的设计要领

设计要领 软开关电源的设计要领UC3846构成的ZVZCS软开关电源的 1.主电路 P0=3KW,U0=30V,fs=20KHz。 从功率容量和尽可能降低开关电源装置的损耗和制作成本考虑,主电路采用了主开关器件为IGBT的全桥PWM变换电路。电路如图2所示。 2.控制电路 PWM控制电路采用的是UC3846。其应用电路主要部分如图3(a)所示,脚1所接R1、R2,决定初级限流值,并决定当过电流时器件是闭锁还是重新运行。CS+和CS-两端接过流信号,实施过流、过压自动保护。EA+和EA-两端是内部误差放大器输入端,接受来自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误差信号,以实行导通/短开时间的控制,达到PWM占空比控制的目的。脚16 ShutDown端是封锁输出脉冲的接线端,接收过流、过压封锁信号,脚8和脚9外接决定开关频率的电阻RT和电容CT。控制输出端Bout(14脚)和Aout(11脚)分别接D 触发器的置“1”端和置“0”端,通过触发器的延时翻转,在滞后桥臂上得到滞后超前臂开关信号一些时间的开关信号,通过主电路的软开关电路实现ZVS和ZCS。S1-S4是输出到IGBT 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如图3(b)所示是一个IGBT的驱动电路。

3.电路参数计算 对元件和参数作一个计算。开关频率及PWM控制脉冲宽度(占空比)是输出稳定性高低的关键,IGBT和高频整流快速恢复二极管是电源工作恢复高低的关键。 3.1 开关频率及占空比的计算 为了计算这两个参数,先设计高频变压器的匝比为10:1。因为电源输出电压U0为28V,所以高频变压器输入端的平均电压US’应为280V。由DC-DC变换原理可知:Us,/ Ud =D/T,而Ud=1.35UL,式中:UL---- 三相供电线有效值(380V),所以,D/T=280/513=0.545=0.55,由于是全桥式变换,所以每组开关的占空比Dp=D/2*T=0.2757T图4-a所示为一组开关的工 作波形示意图。 综合对电源可靠性要求高,对电源体积要求较高等因素,确定开关电源频率为20KHZ,容易算 出最小死区时间为760ns。 可见,有这样大的死区时间,可以保证在输入电压有较大波动情况下仍能使输出稳定不变。 3.2IGBT的选择 对IGBT的选择,主要考虑正常工作时流过IGBT的电流有效值、平均电流和反向电压Uces。因为象开关损耗发热、工作条件严酷等因素都不能忽略,所以选择时,其元件的参数应取2倍以上安全系数,。由于是全桥式电路,且高频变压器变比为10 : 1 ,次级输出电流为连续的100A电流,所以流过变压器初级电流平均值IL(av)应为10A,流过每个IGBT的稳定电 流波形如图4-b所示,其电流计算如下 因为 所以IGBT的稳态幅值电流为: IGBT电流的有效值为:

移相全桥大功率软开关电源的设计

移相全桥大功率软开关电源的设计 移相全桥大功率软开关电源的设计 1引言 在电镀行业里,一般要求工作电源的输出电压较低,而电流很大。电源的功率要求也比较高,一般都是几千瓦到几十千瓦。目前,如此大功率的电镀电源一般都采用晶闸管相控整流方式。其缺点是体积大、效率低、噪音高、功率因数低、输出纹波大、动态响应慢、稳定性差等。 本文介绍的电镀用开关电源,输出电压从0~12V、电流从0~5000A连续可调,满载输出功率为60kW.由于采用了ZVT软开关等技术,同时采用了较好 的散热结构,该电源的各项指标都满足了用户的要求,现已小批量投入生产。 2主电路的拓扑结构 鉴于如此大功率的输出,高频逆变部分采用以IGBT为功率开关器件的全桥拓扑结构,整个主电路,包括:工频三相交流电输入、二极管整流桥、EMI滤波器、滤波电感电容、高频全桥逆变器、高频变压器、输出整流环节、输出LC滤波器等。 隔直电容Cb是用来平衡变压器伏秒值,防止偏磁的。考虑到效率的问题,谐振电感LS只利用了变压器本身的漏感。因为如果该电感太大,将会导致过高 的关断电压尖峰,这对开关管极为不利,同时也会增大关断损耗。另一方面,还会造成严重的占空比丢失,引起开关器件的电流峰值增高,使得系统的性能降低。 图1主电路原理图 3零电压软开关 高频全桥逆变器的控制方式为移相FB2ZVS控制方式,控制芯片采用Unitrode公司生产的UC3875N。超前桥臂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了零电压软开关,滞后桥臂在75%以上负载范围内实现了零电压软开关。图2为滞后桥臂IGBT的驱动电压和集射极电压波形,可以看出实现了零电压开通。

开关频率选择20kHz,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减小IGBT的关断损耗,另一方面又可以兼顾高频化,使功率变压器及输出滤波环节的体积减小。 图2IGBT驱动电压和集射极电压波形图 4容性功率母排 在最初的实验样机中,滤波电容C5与IGBT模块之间的连接母排为普通的功率母排。在实验中发现IGBT上的电压及流过IGBT的电流均发生了高频震荡,图3为满功率时采集的变压器初级的电压、电流波形图。原因是并联在IGBT模块上的突波吸收电容与功率母排的寄生电感发生了高频谐振。满载运行一小时后,功率母排的温升为38℃,电容C5的温升为24℃。 图3使用普通功率母排时变压器初级电压、电流波形 为了消除谐振及减小功率母排、滤波电容的温升,我们最终采用了容性功率母排,图4为采用容性功率母排后满功率时采集的变压器初级的电压、电流波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谐振基本消除,满载运行一小时后,无感功率母排的温升为11℃,电容C5的温升为10℃。 图4使用容性功率母排后变压器初级电压和电流波形 5采用多个变压器串并联结构,使并联的输出整流二极管之间实现自动均流为了进一步减小损耗,输出整流二极管采用多只大电流(400A)、耐高电压(80V)的肖特基二极管并联使用。而且,每个变压器的次级输出采用了全波整流方式。这样,每一次导通期间只有一组二极管流过电流。同时,次级整流二极管配上了RC吸收网络,以抑止由变压器漏感和肖特基二极管本体电容引起 的寄生震荡。这些措施都最大限度地减小了电源的输出损耗,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对于大电流输出来说,一般要把输出整流二极管并联使用。但由于肖特基二极管是负温度系数的器件,并联时一般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均流。二极管的并联方

SIMetrix在“开关电源及其软开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SIMetrix 在“开关电源及其软开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完善专业的知识结构、配合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为本科生开设了“开关电源及其软开关技术”这门课程。该课程是“电力电子技术” 的后续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开关电源电路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开发过程,其综合性、工程性和实用性很强。目前,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虽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但依然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对电路工作原理及其波形进行描述和分析,学生仅凭听讲还是很难深入理解。第二,在本科生中开设该课程的高校较少,在市场上很难找到针对该课程的实验装置,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得不到很好的验证。第三,开关电源的硬件开发是一项知识面要求宽、难度大又危险的复杂技术工作,受时间、空间、物质条件等因素限制,在这方面不能做过多要求,因此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文提出在课程教学中引入SIMetrix 仿真工具。借助该仿真软件,学生更容易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在课堂外对所学的知识加以验证以及进行一些设计应用,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并增强实践能力。 一、SIMetrix 仿真软件介绍 特点一:包含丰富的器件模型。模型库不仅包含了理想的电路元件,同时还提供了比较通用的、常见的半导体器件和各类应用广泛的

集成电路控制芯片,在此基础上足以构建完整的开关电源系统。 特点二:先进的测量功能。波形可通过选择检测器然后点击原理图生成,或在原理图上放入固定的检测器生成,可在仿真后甚至仿真时查看波形,非常方便。 特点三:强大的波形处理功能。为波形分析提供RMS、frequency、-3dB、FFT等40多种函数,选择这些函数可获得计算结果并显示在波形旁边。 特点四:具有多种分析功能。包括瞬态分析、交流分析、直流分析、噪声分析、传输函数分析等,每种分析功能下又提供多种扫描模式,如频率扫描、器件扫描、参数扫描、模型参数扫描、温度扫描、蒙特卡罗扫描等等。 此外,SIMetrix 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与实际非常接近,用户图形界面友好,仿真直观,使用者容易掌握。 二、基于UC3842的反激电路仿真实例分析 反激变换器具有高可靠性、高效率、电路拓扑简洁、输入输出电气隔离、升/ 降压范围宽、易于多路输出等优点,是小功率开关电源的理想电路拓扑。UC3842是SIMetrix仿真工具模型库 自带的集成芯片,其外围器件少、性能良好、价格低廉。综上所述,以UC3842空制的反激电源为仿真实例,电路简单且具有代表性,满足初学者的基本学习要求,具体的仿真电路如图1 所示 1. 仿真电路原理 (1)主电路原理。交流输入电压经D1-D4 组成的桥式整流

应急逆变电源(逆变器)的制作

应急逆变电源(逆变器)的制作 本活动探究的目的:通过“应急逆变电源(逆变器)的制作”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认识电器元件,三极管、变压器原理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一、认识什么是逆变器 什么叫逆变器?简单地说,它是将直流电源转化为交流电源的一种机器。停电时作为备用电源。逆变器多种多样,大小各异,有的用于停电照明;有的用于电脑停电应急;这一些供电功率小,而我今天要介绍的是功率可以制作较大一些的逆变器。将12V的蓄电池作为电源,把12V直流电压转换为220V交流电的电源。它可以用于家庭的照明、电扇、VCD、电脑等较长时间的使用(蓄电池要稍大一些);它也可以用来充电、调压;它的基本功能有充电、调压、逆变三种;它特别是用于因为电力不足而经常停电的环境,其操作方法十分简单、适用。 二、逆变器的电路图: 三、电子原材料(以输出400W功率设计为例) 1、三极管:型号:3DD15D,16只;(数量多少因设计电功率而定,每一支管子输出功率约为25瓦)。 2、开关:6个(单置),还可以用开关组(后边在介绍);多档位旋钮格式开关1个。 3、电阻;100欧1个;大功率电阻2个,均为1—2欧(这种电阻不容易买到,可用800W的电炉丝制作). 4、电流表(旁路):1个,可以用电压表改制而成,也可以用汽车电流表(量程为20A—30A)。 5、电压表:1个(200V—300V的)。能买得到,或者废电器上可轻松找到。 6、插座:1个。 7、插头:1个。 8、导线:若干。 9、变压器:一个。特制的买不到,需要自己绕制(后边介绍)。 10、铝制散热板:2块;厚度0.2毫米,面积:7 cm×1 0 cm。在装修材料处可找到。 11、指示灯1盏3.7v或发光二极管1只。 12、保险插座和1安的保险管各一只。也可以不用。 四、制作—该机型的制作难点就是变压器制作————自绕: 1、准备变压器的铁芯一副:最好选用体积较大的铁芯,保证功率的实现;可以用旧的电器

微波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微波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摘要】微波传感器是利用微波的传输性能好、易反射、被吸收功率易测量等特点,用专门的微波振荡器来产生微波,特定的天线收发微波,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用来测量被测物的距离、厚度、传输媒介性质等许多应用。 【关键词】微波传感器反射式遮断式 一、微波的基础知识 1、微波的性质与特点 微波是波长为1~1000mm的电磁波,它既具有电磁波的性质,又不同于普通无线电波和光波。微波相对于波长较长的电磁波具有下列特点:1.定向辐射装置容易制造;2.遇到工作障碍物易于反射;3.绕射能力较差;4.传输性能良好,传输过程中受烟、火馅、灰尘、强光等的影响很小;5.介质对微波的吸收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成比例,水对微波的吸收能力最强。正是这些特点构成了微波检测的基础。2、微波振荡器与微波天线 微波振荡器是产生微波的装置。由于微波很短,频率很高(300MHz~300GHz),振荡回路具有非常微小酌电感与电容,故不能用普通的电子管与晶体管构成微波振荡器。构成微波振荡器的器件有调速管、磁控管或某些固体元件。小型微波振荡器也可采用体效应管。 由微波振荡器产生的振荡信号需要用波导管(波长在1000cm以上可用同轴线)传输,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为了使发射的微波具有尖锐的方向性,天线具有特殊的结构。常用的天线如图1所示,有喇叭

形天线、抛物面天线、介质天线与隙缝天线等。 喇叭形天线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看作波导管的延续。喇叭形天线在波导管与敞开的空间之间起匹配作用以获得最大的能量输出。抛物面天线犹如凹面镜产生平行光,这样位微波发射的方向性得到改善。 图1 常用微波天线 (a) 扇形喇叭天线(b) 圆锥形喇叭天线 (c) 旋转抛物面天线(d) 抛物柱面天线 二、微波传感器 由发射天线发出的微波,遇到被测物时将被吸收或反射,使功率发生变化。若利用接收天线,接收通过被测物或由被测物反射回来的

微波雷达感应模块原理调试

雷达感应开关原理调试 微波碍应宙达开关馬应桓原理图 1. 主要功能与原理:如上图所示,上图是雷达感应开关模块的感应板的电路原理图,由集电极外 PCB 两层铜箔间的电容、三极管内阻、寄生电容等构成 RC 震荡电路,该震荡电路震荡产生高频信号, 经过三极管放大,再经过围绕 PCB 三边的天线发射出去。发射的 2.4-3.2GHZ 的微波信号如果遇到移动 物体,则反射波相对发射波就会有相位变化,回型天线接收到反射信号,反射波与发射信号的相位移 频就会以3- 20MHZ 左右的低频输出(P4),该信号再由后级运放放大,驱动继电器,从而由继电器控制 灯光。另外,中间也可 以加上光敏二极管检测昼夜光线,作为夜间条件下控制输出的前提条件。 2. 发射频率:RC 振荡电路的频率f=1/2 n RC 公式中的R 是原理图中三极管的输入阻抗, C 是PCB 上三极管集电极基极引线正反面铜箔之间的电容以及三极管寄生电容组成的总电容。该电容量公式为 C=e S/d ,式中&为介质(在这里就是指的 PCB 板材的介电常数),S 为PCB 极板面积,d 为极板间距 也就是PCB 厚度。 3. 接收:通过回型天线接收反射回来的雷达波,如果发射与接收波之间有相位移频,则输出低频信 号P4。 4. 发射避开公共频段又不能过高:因为 3G 和4G 手机信号和 WIFI 信号的频率范围在 1.8-2.4GHZ , 模块的工作频率尽可能避开这个频段,避免相互干扰。一般的发射频率 2.5GHz 左右最佳,频率过高, 原理简介: 5 - i ::: lOOPF. GND 去耦銭路板 夭线 回羽天线背面不 敷聂铜融 SING OUT 御片左典iriQR —1 R5 4.7-10K C8 W0 啊25V

移相全桥为主电路的软开关电源设计详解

移相全桥为主电路的软开关电源设计详解 2014-09-11 11:10 来源:电源网作者:铃铛 移相全桥变换器可以大大减少功率管的开关电压、电流应力和尖刺干扰,降低损耗,提高开关频率。如何以UC3875为核心,设计一款基于PWM软开关模式的开关电源?请见下文详解。 主电路分析 这款软开关电源采用了全桥变换器结构,使用MOSFET作为开关管来使用,参数为1000V/24A。采用移相ZVZCSPWM控制,即超前臂开关管实现ZVS、滞后臂开关管实现ZCS。电路结构简图如图1,VT1~VT4是全桥变换器的四只MOSFET开关管,VD1、VD2分别是超前臂开关管VT1、VT2的反并超快恢复二极管,C1、C2分别是为了实现VTl、VT2的ZVS设置的高频电容,VD3、VD4是反向电流阻断二极管,用来实现滞后臂VT3、VT4的ZCS,Llk为变压器漏感,Cb为阻断电容,T 为主变压器,副边由VD5~VD8构成的高频整流电路以及Lf、C3、C4等滤波器件组成。 图1 1.2kw软开关直流电源电路结构简图 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当开关管VT1、VT4或VT2、VT3同时导通时,电路工作情况与全桥变换器的硬开关工作模式情况一样,主变压器原边向负载提供能量。通过移相控制,在关断VT1时并不马上关断VT4,而是根据输出反馈信号决定移相角,经过一定时间后再关断VT4,在关断VT1之前,由于VT1导通,其并联电容C1上电压等于VT1的导通压降,理想状况下其值为零,当关断VT1时刻,C1开始充电,由于电容电压不能突变,因此,VT1即是零电压关断。 由于变压器漏感L1k以及副边整流滤波电感的作用,VT1关断后,原边电流不能突变,继续给Cb充电,同时C2也通过原边放电,当C2电压降到零后,VD2自然导通,这时开通VT2,则VT2即是零电压开通。 当C1充满电、C2放电完毕后,由于VD2是导通的,此时加在变压器原边绕组和漏感上的电压为阻断电容Cb两端电压,原边电流开始减小,但继续给Cb 充电,直到原边电流为零,这时由于VD4的阻断作用,电容Cb不能通过VT2、

单相光伏逆变器的软开关技术

An Improved Single-Phase Inverter for Small PV-System Using Soft-Switching Technique D. Amorndechaphon and S. Premrudeepreechacharn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angmai University, Chiangmai, 50200 THAILAND Abstract-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a PV system, a high-efficiency PV power inverter with simple control m ethodology is required. To satisfy this requirem ent, an improved single-phase inverter using soft-switching technique is proposed. The proposed power inverter circuit is composed of a ZVT-PWM boost dc-dc converter and a LLCC resonant inverter. The dc-link voltage amplitude is controlled by ZVT-PWM boost dc-dc converter with soft-switching transition. The stable sinusoid ac output voltage is inverted from dc-link voltage via a LLCC resonant inverte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inverter for small PV system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results. I. I NTRODUCTION Due to the Kyoto agreement on global 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at generated by the burning process from the primary fossil fuels such as coal, oil, natural gas etc. Many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re developed such as solar, wind, biomass and fuel cell [1]. The solar energy is clean and viable source of electricity. I t has been used as the main source for electrical loads in rural areas away from the grid or grid-connected in distributed energy p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conventional buck-boost PWM inverters shown in figure 1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small PV-system [2-3] due to the individual operation and simple control. These systems compose of a PV array, a dc-dc converter and a dc-ac inverter. The dc-dc converter is used to boost the PV voltage to a level higher than the peak of the voltage utility and also responsible for tracking the maximum point of the PV array to fully utilize the PV power. The excessive power from the PV module to the load can be fed to the load. The balance of power flow is controlled through the inverter. The dc-ac inverter is usually a pulse-width-modulation (PWM) voltage-source inverter, which shapes and inverts the output current. The inverter is also used to act as a high-frequency filter to eliminate the high-frequency component at the inverter output to achieve the low output harmonic distortion and high output power factor. To minimize the size and weight of overall system, high switching frequency operations are required for inverters. However, high switching operation causes switching power losses and high switching stresses in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shown in figure 2.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resonant converters using zero voltage switching (ZVS) and zero current switching (ZCS) techniques [4] can be used to greatly reduce the switching losses at the expenses of high voltage or current stresses on power switches. Figure 2. Hard-switching waveform of semiconductor switching devices (a) switching power losses (b) voltage and current stresses For the inverter without reactive energy feedback paths, the parasitic reactive energy due to the possible leakage of inductors also imposes transient high voltage, dv/dt or di/dt stresses on switch devices that causes high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 ). Therefore, soft-transition switching techniques such as zero voltage transition (ZVT) [5] and zero current transition (ZCT) [6] have been developed to minimize or eliminate both switching losses and stresses, and thus improving converter efficiency. n this paper, a soft-switching single-phase inverter for small PV system is proposed. This inverter is composed of a ZVT-PWM boost dc-dc converter and a LLCC resonant inverter [7]. An auxiliary circuit is used to provide the active switches in a boost converter operate at soft-switching without additional voltage and current stresses. The stable ac output voltage is generated from the LLCC resonant inverter with low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 I n the following, the operating principles of the proposed PV-system will be thoroughly discussed. Simulation results will be given to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fulfilled functions. Proceedings of ECTI-CON 2008 978-1-4244-2101-5/08/$25.00 ?2008 IEEE

开关电源软启动电路设计

开关电源软启动电路设计 1 简介 开关电源的输入电路大都采用整流加电容滤波电路。在输入电路合闸瞬间,由于电容器上的初始电压为零会形成很大的瞬时冲击电流如图1所示,特别是大功率开关电源,其输入采用较大容量的滤波电容器,其冲击电流可达100A以上。在电源接通瞬间如此大的冲击电流幅值,往往会导致输入熔断器烧断,有时甚至将合闸开关的触点烧坏,轻者也会使空气开关合不上闸,上述原因均会造成开关电源无法正常投入。为此几乎所有的开关电源在其输入电路设置的防止冲击电流的软起动电路,以保证开关电源正常而可靠的运行。 2 常用软起动电路 2.1 采用功率热敏电阻电路 热敏电阻防冲击电流电路如图2所示。它利用热敏电阻的Rt的负温度系数特性,在电源接通瞬间,热敏电阻的阻值较大,达到限制冲击电流的作用;当热敏电阻流过较大电流时,电阻发热而使其阻值变小,电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采用热敏电阻防止冲击电流一般适用于小功率开关电源,由于热敏电阻的热惯性,重新恢复高阻需要时间,故对于电源断电后又需要很快接通的情况,有时起不到限流作用。

2.2 采用SCR-R电路 该电路如图3所示。在电源瞬时接通时,输入电压经整流桥VD1-VD4和限流电阻R对电容器C充电。当电容器C充电到约80%的额定电压时,逆变器正常工作,经主变压器辅助绕组产生晶闸管的触发信号,使晶闸管导通并短路限流电阻R,开关电源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这种限流电路存在如下问题:当电源瞬时断电后,由于电容器C上的电压不能突变,其上仍有断电前的充电电压,逆变器可能还处于工作状态,保持晶闸管继续导通,此时若马上重新接通输入电源,会同样起不到防止冲击电流的作用。 2.3 具有断电检测的SCR-R电路 该电路如图4所示。它是图3的改进型电路,VD5、VD6、VT1、RB、CB组成瞬时断电检测电路,时间常数RBCB的选 取应稍大于半个周期,当输入发生瞬间断电时,检测电路得到的检测信号,关闭逆变器功率开关管VT2的驱动信号,使逆变器停止工作,同时切断晶闸管SCR的门极触发信号,确保电源重新接通时防止冲击电流。 2.4 继电器K1与电阻R构成的电路 该电路原理图如图5所示。电源接通时,输入电压经限流电阻R1对滤波电容器C1充电,同时辅助是电源Vcc经电阻R2对并接于继电器K1线包的电容器C2充电,当C2上的充电电压达到继电器的动作电压时,K1动作,旁路限流电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