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合集下载

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和结束

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和结束

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和结束一、教材《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第2课(全册第10课),本课是第二单元的重点,南方经济发展是宋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而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现象,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因此本课内容是中国古代史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课程标准》对此课内容的要求是: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二、学情分析和教学理念: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欠缺综合分析力,尤其是经济知识对他们而言,显得枯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将枯燥的经济知识直观化,将教材知识点形象化,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采用虚拟情境教学法,即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虚拟人物“田嫂”一家的南迁生涯为线索,让学生在人物命运的关注中,获得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体验。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讨论解决老师提问,建构新的知识。

因此,学生在本课学习中,主要运用阅读课本、展开想象、探究问题、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完成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概况,归纳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总结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启示,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理解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在故事中加插问题,使学生在思索中学可以探究,在答疑中掌控知识点,学会认知和分析问题。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学,重新认识宋代经济位居世界领先地位。

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以史为鉴,从南方经济的救赎中,为建立和谐社会赢得体悟。

四、教学重点、难点在这一时期商业经济在南方经济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存有很关键的地位。

因此本课教学重点确认为南方商业的经济繁荣。

通过鼓励学生描写临安街市、海上见闻,分析纸币、科举制的变化等体会商业经济繁荣。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教材分析: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共有六篇课文,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课文概述了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反映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分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最后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但教材没有说明宋代的积贫积弱,没有把解决这一问题的改革活动呈现出来,也没有把宋代的积贫积弱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高度发展有机地融合。

如果直接从唐朝跳到宋朝,会惊觉这两个时代的气质是如此不同。

从唐到宋,中国转了个180度的大弯。

唐人粗豪,宋人细腻;唐人热烈,宋人内敛;唐诗热烈,宋诗沉思。

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两代面貌迥然不同?这一切,源于宋代统治者对武器的深深恐惧。

也难怪,从开元盛世到宋朝建立的220年间,中国都是在打打杀杀中度过的:先是生灵涂炭的安史之乱,然后是动荡不安的藩镇割据,后来又是乱成一团的五代十国。

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了江山的赵匡胤不想再继续这无望的恶性循环,结束它的办法只有一个:建立新的游戏规则,让人们不再凭枪杆子,而是凭笔杆子进行竞争。

因此,宋代政治设计的第一个特点是对武力的全方位防范。

开国不久,赵匡胤就“杯酒释兵权”,戏剧性地解除了几位最有实力的将军的军权。

接着,他又在制度设计上费尽了脑筋,从方方面面限制武将的权力,降低武官的地位。

除了对武将大力防范,赵匡胤也没忘了给文臣套上笼头。

精明的宋太祖运用分权和制衡之术,消除了文臣在制度上对皇权形成威胁的可能:他把宰相大权分割成几块,将军权交给枢密院,部分行政权交给新设立的“参知政事”,即副宰相。

又设“三司”专门管理财政,分掉了宰相的财权……虽然代价是形成难以根治的“冗官”格局,但是赵匡胤终于排除了一切使贵族阶层死灰复燃的可能,独揽军、政、财一切大权,达到“百年之忧,一朝之患,皆上所独当,而群臣不与”的乾纲独断境界。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标志,分析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加之南方自然条件较好,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获得长足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此转移到江南地区。

本课内容分三目,第一目“南方农业的发展”,着重讲述了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第二目“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发展;第三目“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和纸币的出现。

三、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经济方面的内容,对古代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便于教师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

但本课有一些抽象的知识,对初一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应提供相关的图文资料,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以便于学生学习本课。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五、教学方法1、采用了热点问题导入的方式,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大家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

2、在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时,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对比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论丛史出。

3、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学习,教师要把握好时间,采用形象生动的叙述和刺激视觉的图片,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

商业的发展用材料分析法步步深入,使学生理解深刻。

4、用列表格的方法进行小结,知识梳理会更加清晰。

六、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人民币的图片。

导语: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大家天天见、天天用,可以说非常熟悉。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出反映了唐朝扬州的繁荣。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
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造成
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扬州位于南北交通要冲
C
B.江南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安史之乱使长安、洛阳满目荒凉
宁波唐代它山堰遗址
注意:超越北方不等于取代北方,全国的经济中心仍在北方。
唐 代 扬 州 城 遗 址
唐代,江南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时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
杭州北关夜市 宋朝南迁后,更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
地势复杂,气候炎热 潮湿,人口稀少生产 技术落后
龙门碣石以 北
山东、山西以北(塞内、 畜牧区和半农半牧
塞外)
区,经济实力有限
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呈现出 区域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03 02 01
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
古人曾把人民流亡的原因总结为五逃:“一曰天(天 灾),二曰官(政府的徭役),三曰军(供给军队物 资),四曰钱(高利贷),五曰愚(经营不善)。”
请思考:历史上中原人口有几次大的迁徙?具体是什 么?
01
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02
表现
03
第一次南迁高潮:两晋之际 八王之乱
04
第二次南迁高潮:唐中期
安史之乱
05
第三次南迁高潮:两晋之际 靖康之变
第一次北方人口南迁高潮
鲜卑
(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
——《晋书·食货志》
──《宋书》
荆江大堤今貌(始建于东晋) 秦淮河坝复原图

中国历史 七下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国历史 七下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方社会安宁,政局稳定;——社会角度
大量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
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技术层面 北人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 动力;——人力资源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自然因素 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东晋南朝时期 南移的过程 唐代中后期 北宋末年—南宋初期 农业发展
最大的是开封(东京)和杭州 (临安)。 杭州改为南宋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 过北宋开封
你说我说:
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的对比材料: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 格分开,店铺商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 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 下统一关门歇业。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 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看了这段材料,如果作为一个居民,从衣食 住行的方便这个角度考虑,你愿意选择居住 在唐都长安还是南宋临安呢?理由何在?
货币:
海外贸易: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是当时世界 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
南方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货币: 海外贸易: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是当时世界上从 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海外贸易的范围更广; 设置市舶司; 南宋的外贸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南方农业的发展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南方商业的繁荣
白如玉,穿黄袍, 只有一点大,都是宝中宝。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 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不是桃树却结桃,
桃子里面长白毛,
到了秋天桃熟了,
只见白毛不见桃。
南方农业的发展:
1.水稻 品种增多,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2.棉花 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3.茶树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

商业繁荣 对外贸易 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市舶司)
货币 北宋四川交子,南宋纸币和铜钱并行
农业
宋代耕获图
太湖圩(围)田
纺织业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
南宋缂丝名作 《蛱蝶山茶花》
南宋棉毯
宋朝织机
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
江西景德镇(瓷都)瓷器
造船业
动脑筋P57
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具有提高船舶的 抗御风浪的性能、适宜在较深的水域中航行。一 个舱漏,另一个不受影响。
你认为他描绘的是哪一行业的繁华?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
北宋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纸币会子
宋代商业活动的特点
①市坊没有明显区分。 ②商业活动没有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
早市) ③交子出现。 ④出现兼营商业的娱乐场所瓦子。
阿拉伯半岛 东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上午10时12分52秒10: 12:5220.12.25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0年12月上 午10时12分20.12.2510:12Dec ember 25, 2020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年12月25日星 期五10时12分52秒10: 12:5225 December 2020
南宋时每年通过市舶司获得的税收已经达 到200万贯,占到了全国财政收入的6%。这 只是官方的收益,民间也有许多人从事海外贸 易,获利颇丰。
2、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相比有什么不同?
有无时间、地点限制
1、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商业区(市)是 分开的,店铺营业时间有限制。 2、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 “买卖昼夜不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天下足
二、成绩斐然的经济重心南移----看表现 之农业
水稻 棉花 茶树
水 稻
白如玉,穿黄袍,只有 一点大,都是宝中宝。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 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 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熟 了,只见白毛不见桃。
茶 叶 棉 花
获胜同学的礼品
二、成绩斐然的经济重心南移----看表现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江南”,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苏湖”指今天的哪里? 苏州、湖州 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史实?这种局面形成 了何时?
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宋
邀你继续
学习了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你想不 想到宋朝的大街小巷去转转,感受1000 多年前宋代人的社会风貌? 课下预习: 第11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
A.战乱较少,相对安定
1.原因
B.北人南迁,增加了劳动力也带去了先 进的劳动技术
C.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D.统治者的重视
农业:
水稻 棉花 茶树
手工业: 制磁 纺织 造船
2.表现
商业:
城市
贸易
纸币
3.过程:魏晋——唐中后期——五代十国—— 南宋
4.启示
1
2
3
4
5
6
能力提升
材料分析: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呢?
交子 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
2.最早的纸币叫什么?产生的时间?地点? 3今天的商品交易又有哪些新的方式?
三、时间漫长的经济重心南移-----理过程
“国家根本,仰 给东南。” ——《宋史》
朝代 项目
苏 湖 粮 仓
北方诸路
纺织中心
南方诸路

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南方地广人 (南朝时) (宋朝时)
稀,人们以 稻米、鱼为 主食,还采 集果实和贝
江南地广野 丰,民勤本 业,一岁或 稔,则数郡
朝廷时仰 东南之财 赋,语曰:
类为食…… 忘饥。丝绵 “苏湖熟,
刀耕火种, 布帛之饶, 天下足”。
没大有 多积 很蓄贫回济,困忆开。江发南旳衣经原覆天下。”
因有哪些?
一、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旳原因是 什么?
名锦。
对外贸易
商业 哥窑鱼耳炉
货币
四南方经济发展旳体现
农业
粮食作物 占城稻旳引进与推广;苏湖成 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旳种植和栽培得 到推广
手工业
纺织业 丝织业超出北方(江浙、蜀
地)。棉织业推广
制瓷业 重心在江南(哥窑、景德镇)
造船业 宋代居首位(广州、泉州)
商业城市
对外贸易
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旳种植和栽培得
到推广
蜀锦系纯真纺丝织织业品丝,织业质超地出柔北软方(。江以浙华、蜀丽 精美、手色工调业明艳、文饰地典)。雅棉著织称业。推广蜀锦距今
已经有2023数年制旳瓷历业史重,心在它江源南于(上哥窑古、、景兴德镇于)
秦苏汉州、旳盛宋于锦唐、商宋广业造。西城船南市四旳业宋川壮宋棉旳锦代毯蜀并居首锦称位、 为(南中广州京国、旳旳泉云四州锦大) 、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旳种植和栽培得 到推广
手工业
纺织业 丝织业超出北方(江浙、蜀
地)。棉织业推广
制瓷业 重心在江南(哥窑、景德镇)
造船业 宋代居首位(广州、泉州)
商业城市 商业城市繁华(临安)
对外贸易
商业
货币
宋朝海外贸易为何发达?有何 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 湖 熟 , 天 下 足 。
水稻 茶叶
棉花
——
行业
部门
表现
制瓷业
1、瓷都:景德镇(织技术:海南岛——福建、 两广——江南
手 工 业
纺织业
造船业
1、造船技术世界领先(可起伏的 桅杆、密封舱技术、指南针、车船、 造船工场和船坞)
合作学习:
宋朝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
(1)宋朝农业、手工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3)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从而大 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小结:
从江南的开发到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魏晋南北朝时期(奠基)
唐代中叶以后(开始)


1、了解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 发展的成就,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 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 2、分析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感受中国经济发展在当时世界上的 领先地位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自主学习: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问题: 1.原因:① 中期以后,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 对安定,人口又一次大量 。既增加 ,又 引进了中原先进的 。 ②加上有利的自然条件和_________________, 南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2.表现: (1)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和 的发明。 (2)圩田的出现:圩田是农田开垦和 结合的 产物。 (3 ) 从两广推广到了江淮地区。 太湖流域的 _______、______,是全国著名的水稻产区。 (4)棉花从岭南推广到___ _________
部门
表现
城市发展
商 业
1、城市:10万以上人口城市达46个,杭 州(百万人口)、成都、鄂州、建康是 繁华大城市 ,城市打破“市”“坊”界 线; 2、农村:草市墟市发展快,发展成市镇
货币变化
1、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世界最早的纸币; 2、南宋政府发行“会子”。
对外贸易
1、政府在广州等地设“市舶司”; 2、广州、泉州、明州是主要贸易 港口。
邢州白瓷
唐 代 陶 瓷
越 州 青 瓷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青白瓷
瓷都
【江西 景德镇 】
哥窑【浙江 龙泉 】 钧窑【河南 禹州 】 汝窑【河南 宝丰 】 官窑【河南 开封 】 定窑【河北 曲阳 】
汝窑三足洗 景德镇瓷 官窑葵瓣洗 定窑孩儿枕 哥瓷
哥窑瓷器
哥窑鱼耳瓷炉
蜀锦
浙江出土的南宋棉毯
行业
《清明上河图》上的船
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
复原图
1987年8月交通部广州打捞 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广 东阳江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 沉船时,意外地发现一艘宋 代商船,打捞出200多件珍 贵瓷器。1989年经国务院 批准,被命名为“南海Ⅰ号 ”。 “南海一号”是目前发现 的最大的宋代船只,长约30 米、宽10米、高4米,载重 近800吨。据推断整船文物 可能达到6万至8万件。
行业
部门
表现
生产工具
1、秧马用于插秧 ; 2、牛转翻车方便南方水田灌溉。 1、圩田面积进一步扩大。 1、水稻(占城稻从两广——江淮 地区)种植面积广、常量高,成为 南方主要粮食作物; 2、茶、桑、麻是重要经济作物; 3、棉花从岭南——江淮流域。
土地开垦
农 业
农作物
秧 马
牛转翻车
太湖圩(围)田
南 宋 谚 语
预习思考:
1、说一说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我
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2、交子出现的原因?它与金属货币 相比有什么优点?
为什么南方经济发展如此迅速, 经济重心南移呢?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1)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社会环境); (2)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生产力); (3)自然条件优越(自然环境); (4)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政府政策); (5)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人民努力)。
“南海一号”模型
想一想
宋代海船有什么特点?说明了 什么问题?
1、船体大,装载多 2、结构坚固,抗风 力强; 3、装有指南针,能 准确辨别航向。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北 宋 最 早 的 纸 币 交 子 南宋纸币会子 会子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 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尅日可到。 ——《文献通考》
阅读第一个标题,完成下列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阅读第二个标题,完成下列问题: 1.纺织业:丝织业中心在_______和 。一些地方出现 “ ”, 棉织业北宋时传到福建和 ,南宋年间推广到了江南。 2.制瓷业:宋代是我国陶瓷业发展的重要时代,南宋时, 成为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造船业发达,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海船使 用了可以起伏的________,发明了 ,装配了 。 南宋时还出现了近似轮船的 。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阅读第三个标题,完成下列问题: 1.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唐代, 时南宋最大的商业城市。宋 代城市打破了以往 和 分割的界线,繁华的商业街市到处可见。 2.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了“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南宋时,政府发行纸币“ ”,与金属货币并行使 用。 3.宋朝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在广州等地设置了“ ”负 责管理海外贸易。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北宋时期 B.唐朝 C.南宋时期 D.汉代 4、宋朝时的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有 ( ① 福州②广州③泉州④明州⑤杭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
南宋时期(完成)
1、“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 ) A.北宋时,江浙地区推广种植占城稻取得的 成果 B.南宋时,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 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C.唐朝时,太湖流域的丰收景象 2.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 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 A.定窑 B.钧窑 C.景德镇 D.哥窑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
行业
部门 生产工具
土地开垦 农作物 制瓷业 纺织业 造船业 城市发展 货币变化 对外贸易
表现
农 业 手 工 业 商 业
1、秧马 2、牛转翻车
1、圩田 1、水稻(占城稻) 2、茶桑麻棉 1、瓷都:景德镇 1、丝织业 2、“机户”3、棉纺织 业 1、造船技术世界领先 1、城市 2、农村 1、北宋“交子” 2、南宋“会子” 1、市舶司 2、广州、泉州、明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