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铁矿石的化学分析方法研究
对铁矿石中常见元素及铁物相采用的化学分析法

一
原法 》G / 6 3. 9 6《 , BT 70 4 l 8 铁矿 石化 学分析 法氯化 亚锡一 氯化 汞一重 铬酸钾 容量法 测 定全铁 量 》的测 定标 准, 三氯 化钛 还原 滴定 法和氯 化亚锡 还 原滴 对 定法 的原理 加 以简要 介绍, 具体操 作过 程见 G / 6 3 其 B T 7 0铁矿石 的化 学分析 。 三氯 化钛还 原滴 定法, 将试样 用酸 分解或 碱熔融 分解, 氯化 亚锡将大 量铁 还原后 , 三氯 化钛还 原 少量剩 余 铁。用 稀重 铬酸钾 溶液 氧化 或用 高氯 酸氧 加 化过 量 的还 原剂 。 以二苯 胺磺 酸 钠 做指 示剂 , 铬 酸钾 标准 溶 液滴 定 。 重 氯化 亚锡还 原滴 定法, 试样用 酸分 解或用 碱熔融 分解, 用氯 化亚锡将 三价 铁还原 为二价铁加 入氯化 高汞 以除去过量 的氯化亚锡 , 以二苯胺 磺酸钠为 指示 剂, 用重 铬钾 标 准溶 液滴 至紫 色 。它 的反 应方 程式 是 :
铁矿石化学分析方法:容量法测定磷量

铁矿石化学分析方法:容量法测定磷量
磷量是铁矿石中重要化学成分,以含量高低可以预测铁矿石品位。
容量法是测定铁矿石磷量的常用方法,此方法简便有效。
容量法测定铁矿石磷量的基本原理是将铁矿石样品置于产气容器中,在指定条件下加热,使铁矿石中的硫形成硫酸,将其吸收在玻璃针中,再用浓硫酸滴定得到硫酸铁,正确测量所得数值即为样品中磷量。
测定步骤主要是:将铁矿石样品称量放入分析皿,用锡板封住样品的表面,放入真空保护性烧瓶中,加热到在高温条件下迅速分解,并将硫逸出并形成铁硫酸,再加入浓硫酸滴定出硫酸铁,以硫酸铁含量数值即为铁矿石样品中磷量。
容量法测定铁矿石磷量的优点是:快速、简便、准确;缺点是:需要较多仪器辅助,如真空保护性烧瓶,酶漆漆,锡板等,耗费时间大。
综上所述,容量法是测定铁矿石磷量的有效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得出结果,但仪器辅助较多,耗时多。
经过正确的操作流程,以及控制好温度和时间等条件,能够准确有效的得出测定结果。
地质样品中铁矿石的物相分析与探讨

地质样品中铁矿石的物相分析与探讨铁矿石是一种富含铁元素的矿石,广泛用于制铁、制钢和其他工业生产中。
地质样品中的铁矿石物相分析是对其成分和结构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铁矿石的常见物相,并探讨其在地质样品中的分布和形成机制。
铁矿石的常见物相包括赤铁矿、磁铁矿和褐铁矿。
赤铁矿是最常见的铁矿石,其化学式为Fe2O3,呈黑色或褐色。
赤铁矿的结晶形态多为六面体或四面体,常以颗粒状或块状存在。
磁铁矿的化学式为Fe3O4,其具有强磁性,在地质样品中常以矿物的形式存在。
褐铁矿主要由铁氧化物和水合铁氧化物组成,常呈棕色或黄褐色。
地质样品中铁矿石的分布与成因多与地质历史和矿床类型有关。
一般来说,铁矿石主要分布在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中。
沉积岩中的铁矿石主要形成于沉积作用过程中,如河流、湖泊和海洋等环境中。
变质岩中的铁矿石则是由于地壳内部的变质作用所形成。
岩浆岩中的铁矿石则是由于岩浆中富含铁元素,经过岩浆活动和深部结晶作用形成的。
铁矿石的形成机制与地质过程密切相关。
在沉积岩中,铁矿石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溶解-析出和沉淀作用等过程形成。
变质作用可以改变铁矿石的组成和结构,使其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
岩浆作用则可以使铁矿石从岩浆中析出形成矿床。
通过物相分析,可以揭示铁矿石的成分和结构特征,进而了解其形成机制和地质意义。
常用的物相分析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镜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确定铁矿石的晶体形态和成分。
X射线衍射可以测定铁矿石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参数。
电子显微镜可以揭示铁矿石的微观组织和微区化学成分。
地质样品中铁矿石的物相分析对于了解其成分和结构特征,揭示其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物相分析,可以为铁矿石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铁矿石中全铁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铁矿石中全铁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铁矿石中全铁的含量,为矿石的质量评价和冶炼工艺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重量法测定铁矿石中全铁的含量。
首先将铁矿石样品进行干燥和研磨,然后用酸溶解铁矿石中的铁成为可溶性铁盐,并通过沉淀法将铁从其他金属离子中分离出来,最后用称量法测定得到的沉淀物的质量,从而计算出铁矿石中全铁的含量。
三、实验步骤。
1. 取一定质量的铁矿石样品,进行干燥和研磨处理,使其颗粒均匀细小。
2. 将处理后的铁矿石样品加入稀盐酸中,使其完全溶解,生成可溶性铁盐。
3. 将溶解后的样品溶液进行加热,使其中的铁盐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
4. 用氢氧化铵将溶液中的其他金属离子沉淀成氢氧化物,然后用过滤纸过滤得到沉淀物。
5. 将得到的沉淀物进行干燥、烧灼,然后用天平称量得到的沉淀物的质量。
6. 根据称量得到的沉淀物的质量,计算出铁矿石中全铁的含量。
四、实验数据与结果。
经过实验测定,得到铁矿石中全铁的含量为XX%。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
本实验通过重量法测定了铁矿石中全铁的含量,结果表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成功测定了铁矿石中全铁的含量,为矿石的质量评价和冶炼工艺提供了重要依据。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酸碱溶液的飞溅和腐蚀。
2. 实验中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要保持干净,避免杂质的干扰。
3.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性。
八、参考文献。
[1] XXX,XXX. 化学分析实验指导[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2] XXX,XXX. 分析化学实验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以上是本次实验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铁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燃烧碘量法测定硫量

铁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燃烧碘量法测定硫量铁矿石是最重要的金属原料,其质量与硫量有关。
因此,测定硫量是铁矿石分析的重要环节。
燃烧碘量法测定硫量,是测定铁矿石硫量的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对煤矿石分析的重要环节。
下面简要介绍此方法。
燃烧碘量法测定硫量是由两步组成的:1)将硫化物燃烧转化为碘化物,2)测定碘化物的量。
首先,把铁矿石样品中的硫化物燃烧为碘化物。
在实验室里,把铁矿石样品放入金属锥中,然后放入燃烧容器中,铁矿石样品被加热燃烧,硫被氧化成碘化物,如碘化钙、碘化镁、碘化钠等,蒸气吹入收集容器。
第二步是测定碘化物的量,在收集容器中,用酚指标纸测定碘浓度,再用计算公式计算收集容器中碘化物量,从而得出样品中硫含量。
燃烧碘量法测定硫量好处多多,首先,这种方法安全,可靠,准确,耗材有限,测定过程简单,操作简便,时间短,成本低。
其次,单位硫量可以测定碘元素比例,只要校准正确,结果也很可靠。
最后,这种方法不受水份和其他杂质的影响,可以得出满意的结果。
总之,燃烧碘量法测定硫量是一种可靠、简便、有效的方法,在铁矿石分析中被广泛使用。
为了了解铁矿石中硫含量,质量检测人员必须正确了解这一方法,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 -。
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反应的方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铁矿石中的铁是以Fe2O3的形式存在的,而铁离子可以与邻菲罗啉发生络合反应生成深红色络合物。
根据络合反应生成的络合物的光吸收特性,可以测定样品中铁的含量。
三、实验步骤1.称取0.1g的铁矿石样品,加入100mL的蒸馏水中,混合均匀。
2.将样品转移到250mL锥形瓶中。
3.加入1.5mL的盐酸,加热至沸腾,使样品中的铁离子转化为Fe2+离子。
4.冷却后,加入10mL的邻菲罗啉溶液,在搅拌下混合均匀,生成深红色络合物。
5.将混合液转移至1cm比色皿中,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混合液的吸收值(λ = 510nm)。
四、实验结果经过测定,样品的吸收值为0.644。
五、分析与讨论根据标准曲线的结果,可计算出样品中铁离子含量为0.0322g/L。
而样品的质量为0.1g,因此其中的铁含量可以计算为32.2%。
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来源于邻菲罗啉的存储、操作的环境以及化学药品的纯度等方面,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实验器材的洁净、药品纯度的准确性等因素。
六、结论通过化学反应的方法,本实验测定了铁矿石中的铁含量,结果表明该矿石中铁的含量为32.2%。
七、参考文献[1] 《基础实验指导》手册。
[2] W. L. Gardner, B. S. Weisman, and L. H. Lanzillotta,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iron with o-phenanthroline", Anal. Chem., vol. 21, no. 8, pp. 990-992, 1949.。
EDTA滴定法测定铁矿石石灰石中钙与镁元素

EDTA滴定法测定铁矿石石灰石中钙与镁元素EDTA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用于测定一些金属离子的浓度。
在这种方法中,EDTA(乙二胺四乙酸)作为评价剂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通过滴定的方式来准确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
下面将介绍如何使用EDTA滴定法来测定铁矿石和石灰石中钙与镁元素的含量。
实验材料:1. EDTA标准溶液:用分析纯EDTA固体加水稀释到1000ml;2.铁矿石和石灰石样品:粉碎并过筛以获得均匀的颗粒大小;3.盐酸(HCl):用于样品溶解;4.酚酞指示剂:用于指示终点;5.镁粉溶液:用于掩蔽铁离子。
实验步骤:1.取一定质量的铁矿石或石灰石样品,用盐酸溶解。
溶解后,加入3-4滴酚酞指示剂,继续滴加盐酸直到溶液变成淡粉红色。
2.加入少量的镁粉溶液,用来掩蔽铁离子,使EDTA只与钙和镁形成络合物。
3.将溶液转移至滴定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线,充分混合。
4. 取一定体积(例如50 ml)的上述溶液,转移到定容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线。
5.用铁琼脂红B溶液标定EDTA溶液的浓度。
将适量的标准铁溶液加入含有酚酞指示剂的试管中,滴加EDTA溶液直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浅蓝色。
6.记录滴定溶液的用量,并计算EDTA溶液的浓度。
7.将标定好浓度的EDTA溶液用于铁矿石或石灰石样品的滴定。
将样品溶液转移到滴定瓶中,并加入酚酞指示剂。
然后滴加EDTA溶液,直到溶液颜色由粉红色转变为浅蓝色。
记录溶液的用量并计算钙和镁的含量。
实验原理:本实验是基于EDTA和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配位反应。
EDTA是一种多齿配体,其中的氧和氮原子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在碱性环境下,EDTA与钙和镁形成稳定络合物。
通过滴定过程中EDTA溶液与样品中的钙和镁离子反应,从而确定钙和镁的浓度。
计算结果:通过滴定的过程中,铁矿石或石灰石样品中的钙和镁离子会与EDTA形成络合物,达到化学计量比后,滴定终点出现颜色变化。
根据滴定液的用量,可以计算出钙和镁的含量。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铁矿石中化学成分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 RSD
0.735 1.74 0.562 0.250 1.56 0.181 0.021 6.12
由表3得出各成分的精密l较好。
• 2.6 准确度 • 用本法分析标样及控样,各成分测定值与标准值(化学法) 进行对照,结果见表4: • 表4得出:本法测定值与标准值一致,能满足分析允许 差要求。
钒钛精矿GBW07226a 铁矿W-92302 褐铁矿11-295
52.66 43.86 47.12
从上表可看出,两种校正方法测得TFe值符合较好,在实际生产中,考虑快速、简 便的原则,一般选用方法2校正,但对含渣铁的样品则用方法1校正。
• 2.5 精密度 • 采用本实验方法选取一个生产样熔融制备成10个样片,在X射线荧光 光谱仪上测定各成分含量,通过数据统计处理计算出各成分含量的 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见表3
• 表3 各分析成分的精密度
分析成分 Component
SiO2 Al2O3 CaO TFe MgO V2O5 TiO2 P
平均值 Average
3.10 1.219 0.641 63.13 2.73 0.386 7.56 0.0147
标准偏差 S
0.0228 0.0212 0.0036 0.1579 0.0427 0.0007 0.0016 0.0009
表2 全铁校正结果
样品 Sample 灼烧减(增)量% loss(increment) on ignition 1.50((增量) 0.81(减量) 8.17(减量) 测定值 Found % 方法1 Method 1 52.56 43.96 47.20 方法2 Method 2 52.59 43.98 47.24 标准值 Certifi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铁矿石的化学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介绍了铁矿石中常见元素和铁物相采用的一些化学分析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铁矿石;化学分析;物相分析
铁矿石中含有多种元素,常见的元素有铁、硅、铝、硫、磷、钙、镁、锰、钛、铜、铅、锌、钾、钠、砷等。
对铁矿石进行分析时,一般只测定全铁、硅、硫、磷。
在全分析中,为了考虑对铁矿的综合评价和综合利用,常常要测定钒、钛、镍、钴、灼烧减量、化合水、吸附水、稀有分散元素、甚至稀土元素等。
物相分析是指测定试样中,由同一元素组成的不同化合物的含量百分率。
对一般铁矿石而言,通常包括磁性铁、碳酸铁、硅酸铁、硫化铁、赤(褐)铁矿等。
1关于化学分析及铁物相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结构信息,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科学,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组分,这些组分在物质中是如何存在的,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是多少,以及如何表征物质的化学结构等。
分析化学包括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
成分分析又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的任务是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或离子所组成,对于有机物还需要确定其官能团和分子结构。
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物质各组成部分的含量。
分析化学在各个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工业生产中,从原料的选择、工艺流程的确定、生产过程中的“中控”到成品的质量检验,以及工业三废的处理和综合利用等。
同时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推广等方面,都离不开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按其测定原理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分析,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类。
滴定分析法按所用的化学反应类型不同,分为:酸碱滴定法(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沉淀滴定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络合滴定法(以络合反应为基础);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
铁物相指铁元素存在的化学相和矿物相。
铁有Fe3+、Fe2+、Fe等三种价态,铁物相特征是指指示层间氧化带各亚带地球化学环境变化的敏感标志,是反应地球化学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
2对铁矿石中元素的化学分析
我国国家标准关于铁矿石分析方法的通则有GB/T1361-2008《铁矿石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律》。
该标准规定了天然矿石、铁精矿及其他选块矿各成分的
仲裁分析和标样制作,以及验证其他分析方法时必须采用的方法。
对矿石进行化学法分析,首先要采取化学分析试样:化学分析试样主要用来确定所取物料中某些元素或成分的含量,多用于原矿、精矿、尾矿或生产过程中其他产品的分析,以便检查数、质量指标并编制金属平衡表,它是选矿试验和生产检查中经常要取的试样。
选取试样后要对试样进行预处理。
通常是在试样分解后,使待测组份以可溶盐的形式进入溶液,或者使其保留于沉淀之中,从而与某些组份分离,有时也以气体形式将待测组份导出,再以适当的试剂吸收或任其发挥。
在分析工作中对试样分析的一般要求是:试样应分解完全;待测组分不应有损失;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矿石的特性、分析项目的要求以及干扰元素的分离等情况,通常选用酸分解及碱熔融的方法分解铁矿石。
铁是铁矿石中主量元素,对它的测定在化学分析中,主要采用铬酸钾滴定法。
铁的还原方式有氯化亚锡一氯化汞还原和三氯化钛还原,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三氯化钛还原重铬酸钾滴定法。
下面就根据国家GB/T6730.5-2007《铁矿石全铁含量的测定三氯化钛还原法》,GB/T6730.4-l986《铁矿石化学分析法氯化亚锡—氯化汞—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全铁量》的测定标准,对三氯化钛还原滴定法和氯化亚锡还原滴定法的原理加以简要介绍,其具体操作过程见GB/T6730铁矿石的化学分析。
三氯化钛还原滴定法,将试样用酸分解或碱熔融分解,氯化亚锡将大量铁还原后,加三氯化钛还原少量剩余铁。
用稀重铬酸钾溶液氧化或用高氯酸氧化过量的还原剂。
以二苯胺磺酸钠做指示剂,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
此方法的优点是:过量的氯化亚锡容易除去,重铬酸钾溶液比较稳定,滴定终点的变化明显,受温度影响较小,测定的结果较准确。
3 对铁矿石中化学物相的分析
物相分析的方法是使溶剂与试样发生作用,其中某个化合物优先溶解,溶剂的选择是以各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度积、氧化还原电位以及络合物的形成条件不同等为依据,使一种化合物溶解,而其他化合物不溶解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矿样粒度,溶剂的浓度及温度,浸取时的搅拌强度,以及试样中共存的杂质等对浸出率均有影响,选择条件时应予以考虑。
铁矿石的化学物相分析可采用单项物相分析,也可采用系统物相分析。
所谓系统物相分析,是指在一份称样中,利用多种溶剂多次连续浸取,完成多个“相”(或多个项目)的测定。
系统物相分析和单项物相分析相比较,有两方面缺陷:(1)由于溶剂多次浸取,矿物“串相”所造成的误差一直往后积累,使误差越来越大。
(2)由于矿物组成的复杂性和某些矿物的相似性,在系统分析中几乎不能分别连续测定它们。
所以系统物相分析仅运用于简单矿石。
对于复杂矿石,普遍采用单项物相分析。
在系统物相分析流程过程中。
矿石经过磁选分为两部分,在磁性铁中测定磁铁矿及磁黄铁矿,非磁性部分以2mol/L乙酸处理,使菱铁矿溶解,残渣用含有3%氯化亚锡,4mol/L盐酸浸取赤铁矿,残渣用王水在水浴上浸取半小时,过滤,滤液测定黄铁矿,残渣为含铁部分的硅酸盐。
4结束语
当然,在对铁矿石中所含元素及铁物相的分析中,方法是多样的,程序是复杂的,这要求实验室的工作者要有严肃认真而科学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ISOgTC102铁矿石国际标准汇编[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
[2]曹宏艳.冶金材料分析技术与应用[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3]陈永兆.络合滴定[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4]江祖成,蔡汝秀,张华山.稀土元素分析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