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初稿

合集下载

我国《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

我国《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
我国《电力工业“十二五” 规划》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引言 • 我国电力工业现状 • “十二五”电力工业发展目标 • 重点任务和措施 • 保障措施
01
引言
规划背景
01
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 要基础产业,也是国家能源安 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支撑 产业。
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 国电力需求持续增长,能源结 构转型和节能减排压力加大, 电力工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合理安排电力生产和需求,确保电力供
需总体平衡。
区域性供需平衡
02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资源分布情况,优化电源布局和电网
结构,实现区域性电力供需平衡。
应对突发事件
03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
电力安全稳定运行。
电源结构优化目标
优化火电结构
加大火电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高效、清洁、大容量火电机组 ,逐步淘汰落后的小火电机组。
“十二五”期间,预计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4.37亿千瓦,年均增长约8.5% 。其中,火电装机容量将达到9.5亿千瓦,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亿千瓦,核电装 机容量将达到3800万千瓦。
电力供需状况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供需总体偏紧, 但同时也存在区域性、季节性、时段 性的供需矛盾。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 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快速 增长,预计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约 6.5%。
电源结构
我国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火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总装机容量 的约70%。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发展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 能源,优化电源结构,预计到2015年,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 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将达到35%左右。

安徽安庆电厂二期2 台100 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

安徽安庆电厂二期2 台100 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
随着安徽省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电力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安徽电
2013 年 2 月
安徽安庆电厂二期 2 台 100 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
AIES 工程检索号:04-EIAS-2013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第2页
网电力平衡估算,在“十二五”无新增电源项目的情况下,预计 2015 年安徽省将亏 缺电力 15000MW 以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 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2012 年 9 月 15 日,安庆电厂正式委托安徽省 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院环评项目组技 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及调研,收集了工程有关技术资料,根据国家有关现行环保 法规、政策、规划等文件的精神,于 2013 年 2 月编制出《安徽安庆电厂二期 2 台 100 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现呈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2013 年 2 月
安徽安庆电厂二期 2 台 100 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
AIES 工程检索号:04-EIAS-2013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第5页
年 10 月~2009 年 10 月,一期 2 台 300MW 机组实施了增容节能改造工程(增容至 320MW),2011 年 3 月 18 日通过安庆市环境保护局组织的竣工环保验收。 1.3.2 生产工艺
总容量
2×320MW
640MW
2×10W
2640MW
超超临界参数变压直流炉、一次再热、平衡通风、露天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构
架、全悬吊结构Π型锅炉或塔式锅炉
2×3012t/h 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四缸四排汽、单轴、双背压、凝汽式、八级回热抽汽。 给水泵汽轮机排汽进入主机凝汽器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2.06.16•【文号】国发[2012]19号•【施行日期】2012.06.1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环境保护综合规定,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

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

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

环境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环境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环境⼯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开题报告题⽬:规模化养猪场沼⽓⼯程设计学院:地球与环境学院系别:专业班级:环境⼯程学号: 200710165学⽣姓名:吴亚平指导教师:龙良平⼆○⼀零年五⽉⼀⽇安徽理⼯⼤学本科毕业设计(论⽂)开题报告姓名专业班级环境⼯程指导教师⼀、课题的名称、来源 1.课题名称规模化养猪场沼⽓⼯程设计 2.课题来源⽣产科研教学其他⼆、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拟采⽤的研究思路与⽅法(可附页) 研究意义:“⼗⼆五”期间,农村和农业将⾸次纳⼊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控制范围。

污染减排是“⼗⼀五”环保⼯作的⼀个重点,也是带动环保⼯作全局的“⽜⿐⼦”。

⽽“⼗⼀五”的减排重点是⼯业领域,对农村和农业的关注极为有限。

第⼀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农业源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达到1324.09万吨、270.46万吨、28.47万吨,分别占到全国排放量的43.7%、57.2%和67.3%。

在某种意义上说,农业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第⼀⼤污染源。

农业源污染能否有效控制,对“⼗⼆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标的完成影响重⼤。

沼⽓已经成为联结养殖和种植、⽣活⽤能和⽣产⽤肥的纽带,成为实现燃料、肥料和饲料转化的最佳途径,起着回收农业废弃物能量和物质的特殊作⽤。

发展农村沼⽓,建设⽣态家园,既可为农民提供⾼品位清洁能源,⼜可以通过⽣态链的延长增加农民收⼊,同时,能够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农业化肥的使⽤,促进⽣态环境的改善。

沼⽓⼯程建设不仅可以为解决农村能源不⾜、改善能源结构发挥作⽤,⽽且将为解决畜禽养殖场的环境污染,促进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

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环境保护⼗五计划》中明确指出:“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提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采⽤⾼新适⽤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综合利⽤,实⾏污染全过程控制,减少⽣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建设若⼲个国家⽣态⼯业园区。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汇报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二三年十一月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汇报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二三年十一月

遵 循 原 则(三)
• 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通过深化改革 , 创新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 用。政府通过制定法规标准, 加强政策导向和 信息引导, 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 环境和市场环境,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的企业自觉节能的机制, 推动全社会节能。
• GDP能耗大幅下降
• 1990年: 5.32吨标准煤
• 2能00率2为年:5.26.6%8吨标千准克单标耗煤准1煤99。0年国1际%2差年距 下千克单标降耗准2煤05000年国%际%,差距 年均节
• 单供位电煤产耗 品能耗国际4差27 距明28.显6 缩小392
22.5
吨钢可比能耗
997
58.5
• 二氧化硫年排放: 2000万吨 • 酸雨: 已占国土总面积的30% • 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以上城市: 仅1/3 • 2020年环境压力巨大
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解决能源约束问题
➢ 开源 ➢ 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 加快建设 ➢ 充分利用国外资源
➢ 节约 ➢ 走一条跨越式节能的道路, 支持国民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能源利用情况(四)
• 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外的差距
– 单位产品能耗高
• 8个高耗能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平均高40%
火电供电煤耗 吨钢可比能耗 铜冶炼综合能耗 水泥综合能耗 大型合成氨综合能耗 纸和纸板综合能耗
国际差距,% 22.5 21.4 65 45.3 31.2 120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汇报环境和资源综合
利用司二三年十一月
2024年9月29日星期日
前言
节能重要性 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节能是目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节能专项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门 我国中长期节能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节能项目建设的依据 节能总目标 2003~2010年形成节能能力4亿吨标煤 2003~2020年形成节能能力14亿吨标煤, 减排二氧化

安徽项目建议书

安徽项目建议书

安徽项目建议书尊敬的各位领导:我代表某公司,向各位领导呈上一份关于安徽项目的建议书。

本文将从项目背景、项目概述、项目目标、项目计划以及项目预算五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详细阐述。

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徽省逐渐成为中国经济腹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当前安徽省的贫困率仍然较高,并且仍存在许多发展短板。

因此,本项目旨在利用现有资源,推动安徽省的发展,改善民生。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计划在安徽省开展一系列建设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三、项目目标1. 经济发展目标:到2025年,安徽省GDP年均增长率达到7%,完成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2. 就业目标:到2025年,安徽省城镇就业率达到95%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到60%以上。

3.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到2025年,安徽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四、项目计划1. 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计划在安徽省修建一些交通设施,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

这将有助于提高安徽省的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 产业发展:我们将鼓励安徽省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包括制造业、新能源产业、农业等。

通过引入技术、培训人才和提供资金支持,我们将助力安徽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3. 环境保护:我们将加大对安徽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包括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大气污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我们将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安徽省的落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五、项目预算根据初步估算,本项目所需资金约为100亿元人民币。

资金将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

我们将通过政府引导基金、银行贷款、社会资本等多种渠道进行资金筹集。

结语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我们相信能够为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全省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

我们期待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共同推动安徽省的发展。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1.08.24•【字号】建市[2011]216号•【施行日期】2011.08.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建市〔2011〕216号)各市住房城乡建委(城乡建委):为指导和促进“十二五”时期我省建筑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厅组织制定了《安徽省建筑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安徽省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O一一年八月)目录一、“十一五”时期安徽建筑业发展回顾(一)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日益显著(二)建筑业规模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三)健全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市场运行规范有序(四)加强建筑质量安全监管,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五)建筑节能扎实推进,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六)“徽匠”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建筑行业文化建设空前繁荣二、“十二五”时期安徽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十二五”时期安徽建筑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二)“十二五”时期安徽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三、“十二五”时期安徽建筑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四、“十二五”时期安徽建筑业发展的保障措施(一)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提升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二)转变增长方式,推动建筑产业升级(三)深化建筑企业改革,增强建筑企业发展活力(四)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五)加强行业领导,营造建筑业良好发展环境安徽省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是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划在全面总结、分析“十一五”时期全省建筑业发展状况和未来五年面临的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 建筑业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政策解读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政策解读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政策解作者:宗边 2011-09-28近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50条政策措施,并确定了“十二五”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一、请介绍一下制定《方案》的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

五年前,《“十一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把节能减排列为约束性目标。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4.29%和12.45%,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目标,扭转了“十五”后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上升的趋势,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二五”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污染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特别是我国污染减排工作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推进难度增大、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基础工作薄弱、能力建设滞后、监管不力等问题。

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方案》是推进“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二五”污染减排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分十二个部分,共50条。

二、“十一五”污染减排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主要有五点经验: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层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和《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环境保护部党组把污染减排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国二氧化硫比2005年下降14.29%,化学需氧量下降12.45%,两项指标排放量的下降在环境质量的改善中得到了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O一O年十一月目录前言 (1)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2)(一)发展现状 (2)(二)面临的形势 (4)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7)(一)指导思想 (7)(二)基本原则 (7)(三)发展目标 (8)三、重点领域和任务 (9)(一)节能产业 (9)(二)环保产业 (13)(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18)四、产业布局 (19)(一)总体布局 (19)(二)产业基地 (19)五、保障措施 (23)(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23)(二)加大财政政策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23)(三)加强监督管理服务,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24)(四)加快人才培养引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5)(五)建立组织协调体系,促进规划有效实施 (25)前言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保障的产业,是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紧密结合并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具有跨行业、宽涵盖面的综合性特征。

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技术装备、节能环保产品、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以及节能环保服务等领域。

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加速发展,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皖政[2009]119号),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十五”以来发展迅速,产值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0%,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2009年我省节能环保产业从业人数9.5万人,总销售收入428.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8.1亿元。

其中,节能装备和产品生产总销售收入166.9亿元,环保装备和产品生产总销售收入29.9亿元,节能环保技术服务总收入12.8亿元,资源综合利用总销售收入218.4亿元。

2、科技实力显著增强我省拥有包括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肥水泥研究院、蚌埠玻璃工业研究院及安徽国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单位;拥有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瓦斯治理工程研究中心、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

研究开发出智能电网技术、电动汽车技术、余热利用设备、烟气除尘设备、水处理设备和药剂、环境监测仪器、高效曝气等多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与产品。

铜陵有色通过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矿产资源回收率超过60%,冶炼硫回收率超过98%,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100%。

2009年,阜阳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占全国三分之一,成为国家级第二批有色金属资源再利用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海螺集团高效低温余热发电技术,使得每吨水泥熟料节电38千瓦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3、区域集聚度有所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的地区分布特色鲜明,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据2009年不完全统计,合肥、芜湖、马鞍山和蚌埠四市节能环保服务业总收入占全省的77.6%。

合肥、芜湖、蚌埠三市2009年环保产品生产和环保服务业两项销售收入占全省的61.5%,其中,合肥、蚌埠市集中了全省环境保护装备和产品总销售收入的59.5%。

目前,全省较大的高效节能装备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合肥和芜湖,两市节能变压器、高压智能节电系统、节能电机、低温余热发电设备制造等行业在国内具备一定优势,产业化较为成熟。

蚌埠市玻璃窑炉低温余热发电工艺技术优势明显。

合肥、蚌埠、马鞍山、淮北及安庆五市集中了全省80%以上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设备生产企业。

铜陵、阜阳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产业已成规模。

我省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业化不足。

目前我省虽然已经发展出一些具有研究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开发出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的节能环保产品,但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平台,产业规模效应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滞后、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较少,尚未形成具备一定综合实力的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区,节能环保的规模效益有待提高。

二是创新能力不足。

多数企业科研、设计力量薄弱,技术开发投入不足,自主开发能力差,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环保装备总体上仅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部分关键技术与装备还依赖进口。

产学研互动性不强,产业、科技“两张皮”现象仍较突出。

激励和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动力不足。

三是配套政策机制不完善。

能源资源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稀缺程度,价格体系不能支撑市场回报,税收优惠激励力度有限,生产者责任制尚未建立。

投融资渠道不畅,信贷成本过高,节能环保企业融资困难。

(二)面临的形势1、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全球金融危机后,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发达国家正在着手研究征收“碳税”、“碳关税”,实施绿色壁垒、贸易保护。

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发展形势,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相关自主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把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作为推进经济发展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安徽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发展先机的重要抓手。

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省经济虽然快速发展,但没有改变以资源大量消耗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产业链短,层次较低,结构体系不完善,资源环境压力大。

安徽要实现快速崛起及又好又快发展,沿袭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成为当务之急,对我省发展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产业提出了新要求。

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为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节能环保产业是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朝阳产业。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实施节能和环保设备、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税收优惠和节能改造财政奖励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加大城镇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工程的资金投入,刺激节能环保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节能环保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预计“十二五”末全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5万亿元以上。

节能环保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4、承接产业转移需要加强资源环境支撑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定位为国家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

为保障《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顺利实施,我省必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大工业节能、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示范区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建设,腾出和扩大环境容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成功典范。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支撑,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提高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水平为重点,以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我省科技创新优势和政府的推动作用,强化政策引导,健全技术标准,培育规范市场,加快形成市场竞争能力强、结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推进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突出重点,优化结构。

着眼于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技术条件成熟、成长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的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和重大产品,加快做大做强,优化节能环保产业结构。

2、坚持产业集聚,发挥优势。

促进节能环保企业和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形成若干各具特色、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专业化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相对集中布局的产业基地。

3、坚持自主创新,培育特色。

突破一批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重视技术标准的研制,加快实现产业化。

缩小在重点领域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和设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全国节能环保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和产品品牌。

4、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既要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主体,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动作用,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方面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本地市场资源来培育本地节能环保产业,引导产业规范有序发展,构建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

5、坚持创新服务,引导消费。

推动节能环保技术服务市场化,鼓励节能环保重点工程服务外包,支持合同能源管理和污染治理设施特许经营。

倡导绿色环保消费理念,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扩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品消费市场。

(三)发展目标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实现飞速发展,预计年产值可突破6000亿元,年均增长率40%以上,约占当年GDP的25%。

其中,节能产业450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1000亿元,环保产业500亿元。

2、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到2015年,在节能环保产业培育形成5-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以上,20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具有一定核心竞争能力的节能环保产业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扶持和壮大一大批中小企业;创建5—10个中国名牌产品、1—5个中国驰名商标,建成布局合理、品牌效应明显,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基地。

3、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到2015年,研究开发投入占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明显提高,组建15—20个国家级、省级节能环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30个以上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攻克15项以上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500项以上,获得发明专利200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10项。

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部分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4、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依托现有产业优势、特色和发展趋势,统筹布局,打造8个各具特色的国家级或省级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地,加快节能环保产业集聚、规模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