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下室墙板裂缝普遍性的讨论
关于地下车库混凝土墙板裂缝的讨论

关于地下车库混凝土墙板裂缝的讨论摘要】目前,开发商为了满足国家人民防空关于小区开发必须建设地下人防工程的要求以及地下车库良好的经济效益,建设一万甚至几万平方米的地下车库比比皆是。
本文针对地下车库墙板裂缝的普遍性, 从客观条件与人为因素等方面展开讨论, 并对各种外掺防裂剂功能作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地下结构裂缝线膨胀系数收缩阻碍握裹力一、地下车库混凝土墙板裂缝普遍性的客观原因地下车库混凝土墙板裂缝的主要因素系混凝土材料收缩与混凝土水化热升温后的冷却收缩所致。
上述两种收缩还不是造成墙板裂缝的充分原因,因为正常混凝土材料收缩率均在5×10-4以上,在其它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混凝土也存在同样的收缩率,却没有像地下室墙板这样发生如此频繁的裂缝。
说明混凝土存在着较大的塑性,只要施加在混凝土上的力是缓慢进行的,其抗变形的潜力还是很大的——无论是拉力或压力都是如此。
经查阅资料可知:当混凝土加荷速度越慢,如在一日内,混凝土极限拉伸值就越大,甚至可相差一倍,速度如果再慢,效果可能更好。
日本曾把试验速度放慢到5d内完成,竟将抗拉强度很低的砂浆的极限变形提高到4×10-4,这也说明,只要混凝土中有足够的含钢率,就可以用钢筋来抵抗混凝土的早期或晚期全部收缩变形。
也就是说,只要钢筋与混凝土有合理的力学关系,就能达到共同抵抗收缩而出现任何有害裂缝。
混凝土温度的线膨胀系数比钢材线膨胀系数小,混凝土冷却时会受到钢筋的收缩应力的影响,且地下车库墙板的收缩受到混凝土底板的强大约束,不能自由回缩,地下车库墙板长度较长时,钢筋也不能回缩和产生给混凝土施加应力的优势,就形成了地下车库墙板混凝土因降温产生收缩裂缝的充分条件。
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家规范要求,结构的安全系数较大,而个别设计单位为保守起见,更是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加大了墙板的厚度,伸缩后浇带设置不合理,主体楼与车库相连,地下车库顶板框架梁与墙板的柱处理不合理等问题造成不良因素。
建筑地下室混凝土墙板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探讨

建筑地下室混凝土墙板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对建筑地下室混凝土墙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建筑地下室;混凝土墙板;裂缝成因;控制措施一、前言近年来,随着国城镇化建设的迅速推进,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和功能需求,建筑物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地下室的结构形式向着大型化、复杂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且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但是由于建筑地下室处在较为潮湿或者地下水的环境中,使得其地下室底板及侧墙等构件频频出现裂缝,严重影响了其使用时间和使用功能。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地措施,控制建筑地下室裂缝的产生,就成为当前建筑施工的焦点。
本文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建筑地下室裂缝控制,仅供同行参考。
二、地下室混凝土墙体裂缝的成因地下混凝土室墙体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裂缝主要由温度变化及收缩引起,属变形引起的裂缝范畴,其中早期裂缝多在龄期为0~28d的墙体表面出现,形状接近直线,互不连贯,宽度和长度不大,深度较浅且不规则;有些早期裂缝甚至发生在28~180d,在养护条件差或防裂钢筋配筋较少时,有的裂缝可能宽度、深度、长度均较大,须采取措施。
当养护条件较好或配有足够的防裂钢筋时,则即使出现上述裂缝,其宽度、深度、长度也不大,为轻微裂缝。
后期裂缝多发生在18~720d,是由早期混凝土中潜伏的拉应力与后期温度变化及混凝土收缩引起拉应力增大造成,可根据裂缝形态及危害程度确定处理。
(1)设计因素影响。
造成地下室混凝土外墙结构出现裂缝的设计因素中包括地质情况、桩基情况、配筋情况以及伸缩缝等,比如如果地质不佳,极易导致地下室结构高层柱出现沉降,如果桩基布置的不合理,建筑物上部荷载与地下室下部荷载不对称时,也容易导致建筑物高层株出现沉降缝儿,如果地下室的环境比较特殊,要求地下室混凝土连续外墙钢筋保护层打到50mm左右,过厚或者过薄都不可取,如果过厚,会导致此部位混凝土在收缩时得不到钢筋的约束导致出现裂缝。
浅谈地下室墙体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地下室墙体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
地下室墙体裂缝是一项很普遍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在高温、低温地区,裂缝的发生率可能更高。
由于地下室地基结构的特殊性,地下室墙体经常会受到水和气体的侵蚀,从而导致墙体裂缝出现。
此外,地下室墙体裂缝还可能受到地震、地面水位变化等环境因素影响。
地下室墙体裂缝的出现会对房屋的安全性、结构稳定性和整体外观构成严重的危害。
而且,当裂缝日益扩大时,也会造成浅层水的进入,从而加剧损坏程度。
因此,地下室墙体裂缝的防治非常重要,这样我们才能够确保房屋的安全和稳定。
为了防止和控制地下室墙体裂缝,有一些常见的措施可以采取,如:
一、防止墙体受到侵蚀。
从结构设计上来说,采取高密度混凝土护腰筋环绕,并采取防渗层材料,可以有效防止水、气体等环境因素的侵蚀。
二、安装防裂缝支撑装置。
采用穹顶、梁、支撑等力学支撑装置,可以稳固墙体结构,有效防止裂缝的发生。
三、改善地基结构。
建设时,应采取耐压、耐抗拉的强度等措施,使地基能够承受较大外力。
同时,还可以采取固结、改良等措施,在充分考虑地质等条件下,进行地基处理,以防止裂缝发生。
四、保持室内水分均衡。
科学通风保持室内温度、空气湿度均衡,可以有效防止墙体裂缝。
五、定期检查墙体。
从日常维护上来说,应定期对地下室墙体进
行检查,发现裂缝后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止裂缝日益严重。
地下室墙体裂缝的防治要从结构设计、施工施工、日常维护等多个方面来考虑,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有效防止裂缝发生。
在采取以上措施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以确保墙体的安全稳固。
浅谈地下室墙体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地下室墙体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地下室墙体裂缝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危害也很严重。
它可能会造成建筑物的损坏,并且破坏地下室的结构安全。
因此,针对地下室墙体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原因1.水:渗水是造成地下室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
地下室上下层之间的墙体在长期的渗水作用下,会产生内部的渗漏水分,导致墙体的强度下降,最终产生裂缝。
2.脉变形:地下室墙体形状不一,容易受到地脉变形影响,使墙体发生不可逆变形,从而出现裂缝。
3.表变形:地下室墙体地表变形也会造成裂缝。
地表变形可能是由地下水变化造成的,也可能由结构及地质环境因素引起的,因此,地表变形也是一个易产生裂缝的原因。
4.基变形:地基变形是指地下室墙体地基被侵蚀,或者发生软弱或变形,也会使墙体出现裂缝。
防治措施1.体表面涂料:应在墙体上做涂料,可以减少墙体受水分侵蚀,同时可以使墙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水材料:在墙体下施工防水材料,可以排除墙体下部的渗漏水,从而降低墙体的渗水,减少裂缝的发生。
3.构改造:地下室墙体裂缝的原因是结构不统一,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就要做好结构改造,包括将墙体整体拆除重建、增加抗拉梁、框架等,这些改造措施不仅可以改善结构的刚性,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裂缝的发生。
4.温缓冲:可以在墙体外施工降温缓冲,可以减少内外温差,从而降低墙体产生裂缝的可能性。
5.体支护:墙体支护是防止地下室墙体裂缝的一种方法。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腹杆、箍筋及拉索等支护措施,给墙体提供有效的支护,从而降低墙体裂缝的发生。
总结以上就是关于地下室墙体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的简要介绍。
裂缝的发生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裂缝的发生,以确保地下室的安全性。
防治地下室墙板产生裂缝的探讨

防治地下室墙板产生裂缝的探讨邵永寿(江苏荣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太仓215412) c|商要】目前她‘下室墙概裂缝现象有增多的趋势。
要控制地下童墙板产生裂缝,设计、科研、施工单位均应加强研究。
喏键词地下室;墙板裂缝1现状分析地下室底板作为大体积混凝土,防止其产生温度及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已屡见不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但对地下室墙板裂缝的研究却较少。
然而地下室墙板裂缝的现象却也善遍存在,有的甚至很严重。
下面介绍一个笔者了癣到的工程实例:某工程地下室矩形平面,地下一层,面积6850m3,平面尺寸”9m x59m,设置纵横双向后浇带。
共设置6条后浇带,其中4条为垂直于长边方向,2条平行于长边方向。
混凝土强度等级C400墙板厚度400r am,水平钢筋中16@200,采用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44,掺U EA微膨胀剂14kg/m3,施工时间为7月份,地点苏州市。
混凝土浇筑3天后墙板拆模(九夹木模板),浇7Y4-幕护一周。
在底层柱墙绑扎钢筋时发现墙板出现裂缝90多条,缝宽0.1-03m m,长度不等,从底板面至地下室顶板均有,间距05m一5m,目有部分内外裂缝在同—位置。
2原因分析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以往施工经验,总结产生地下室墙板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墙板厚度较大。
以前地下室墙板厚度—般在250—300m m,现在地下室墙板有明显的增厚趋势并以400—600m m厚度居多,厚度的增加使内外温差引起的;F--弄U影响增大。
2)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
以前地下室墙板混凝土强受等级一般在C25一C30,现在以C40一C50居多。
水泥标号高、细度大、用量增加,这些因素导致了混凝土的收缩量增九3)采用泵送施工。
随着工程工期要求普遍较紧的形势,具有施工便利特点的泵送商品混凝土逐步取代了以前的自拌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泵送混凝土要求骨科粒径小,混凝土坍落度大。
为满足强度要求,必须增大水泥用量。
浅谈地下室墙体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地下室墙体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
地下室是建筑物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但由于地下室不可见,很多人忽略了这部分的维护和维修。
地下室的墙体裂缝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其原因很多。
本文将探讨地下室墙体裂缝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首先,即使土壤淤积在地下室墙壁上,会使墙体变得不稳定,从而导致裂缝产生。
另外,建筑物地基软弱、墙壁施工不当以及地板材料和墙壁粘结不良也容易导致地下室墙体裂缝的产生。
此外,地下室的墙体裂缝也可能由于结构的不正确而发生。
防止地下室墙体裂缝的出现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建筑物的地基施工前进行深入的检查,以确保地基的强度及稳定性。
此外,施工人员应当特别关注地下室的地板材料,以确保其与墙壁的粘结性能充分满足建筑要求。
此外,在地下室施工时,最好进行水平检验,以确保结构的正确性。
若地下室已存在裂缝,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修补,而建筑物的地基应该进行增固以防止裂缝的发展和恶化,另外,对结构不正确的地板应当进行修正更换。
最后,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措施,比如安装风机、灌注分流等,以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
总之,地下室墙体裂缝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地基软弱,结构不正确以及材料粘结不良等。
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裂缝的发生及恶化,从而确保地下室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 1 -。
浅谈地下室墙体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地下室墙体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以《浅谈地下室墙体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地下室建筑物越来越常见,但是它也会暴露在很多灾害和环境变化中。
特别是严重的裂缝。
裂缝是最常见的地下室墙体改造情况,它会给地下室墙体带来很大的结构压力。
那么,地下室墙体裂缝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应对和防治这些裂缝呢?首先,地下室墙体裂缝的原因可能源于地质和环境因素,表现在地下室处于不同的地质结构和环境状况中。
地质学家认为,裂缝的出现主要受到地质结构、地层构造及构造活动的影响。
例如,有些地区存在着大规模的抬升或下降,地表可能会发生变形,从而导致墙体裂缝。
此外,地下室墙体裂缝也可能源于水,这是由于降水量、地下水位、埋管位置以及地下水的变化而导致的。
其次,地下室墙体的建设也有可能是裂缝出现的重要原因。
例如,建筑物的地基处理不当、支撑条件不合理,甚至墙体施工有缺陷,都有可能导致墙体裂缝的形成。
当然,这些原因之间也可能存在着相互加剧作用,导致墙体裂缝更为严重。
为了有效防治地下室墙体裂缝,首先应考虑墙体施工工艺问题。
根据地表情况,正确选择不同的施工工艺,以确保墙体有足够的抗压力,防止裂缝出现。
另外,应提高工程的地基处理质量。
当地下室墙体出现裂缝时,应将设计视为一个整体,改善地基特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地下室的建设,增强地下室的承载能力。
此外,还应考虑地下水系统的处理。
消除降水、埋管等,减小地下水对地下室墙体的压力,并及时处理墙体裂缝。
最后,应加强维护管理。
如果地下室墙体出现裂缝,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减轻墙体承受的压力,防止裂缝进一步加深或发生变形。
综上所述,地下室墙体裂缝形成的原因是复杂多变的,缺乏系统的预防和防治措施将导致灾害的发生和恶化。
因此,在施工之前,应当研究和评估有关参数,拟定相应的施工规范,在建筑物的整体设计中考虑地下室结构,加强建筑物的地基处理、水系统处理和维护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墙体裂缝的发生,解决墙体裂缝问题,为建设安全、稳定的地下室墙体奠定基础。
浅谈有关地下室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浅谈有关地下室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地下室外墙裂缝的病害不断发生,这些病害直接影响地下室工程质量、使用功能和耐久性。
因为墙体裂缝的产生引起地下构筑物漏水,轻则造成使用不便,引起钢筋锈蚀,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重则使混凝土结构破坏和建筑物倒塌。
对此,必须进行原因分析和技术防治。
关键词:外墙混凝土裂缝一、地下室混凝土外墙裂缝的主要特征1)、绝大多数裂缝为竖向裂缝,多数缝长接近墙高,两端逐渐变细而消失。
2)、裂缝数量较多,宽度一般不大,超过0.3mm 宽的裂缝很少见,大多数裂缝宽度≦0.2mm 。
3)、地下室墙长两端附近裂缝较少,中部附近较多。
4)、裂缝出现时间多在拆模后不久,与气温骤降有关。
5)、随着时间变化裂缝发展,数量增多,但缝宽加大不多,发展情况与砼是否暴露在大气中和暴露时间长短有关。
6)、地下室回填土完成后,常可见裂缝处渗漏水,但一般水量不大。
二、地下室混凝土外墙裂缝的主要原因混凝土的裂缝按产生的时间可分为硬化前裂缝、硬化过程裂缝和完全硬化后裂缝。
按引起裂缝产生的原因把混凝土裂缝分为二大类:第一大类,由第一类外荷载引起的裂缝,包括按照常规计算的主要应力引起的“荷载裂缝”,以及由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荷载次应力裂缝”,二者通称为结构性裂缝、受力裂缝。
第二大类,由第二类荷载即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包括温度、湿度、收缩和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裂缝,也称非结构性裂缝。
由此分析裂缝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结构设计考虑不周,如钢筋用量不足,配筋错误,地基不均匀下沉,过度震动等都会使混凝土拉应力过大而产生裂缝。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为20(露天)~30m(室内或土中),但实际工程中墙长超过此规定。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工程设计突破了规范规定后,地下室墙的水平钢筋仍按构造配置。
2)、使用强度合理的混凝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提高远大于抗拉强度的提高,即拉压比降低,尤其是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几乎不随着抗压强度的提高而提高,但高强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大,温度收缩和自身收缩更大,在高强预拌泵送混凝土对流动性及和易性的要求下,坍落度大,水泥用量多,水灰比大,砂率增多,骨料粒径减小等导致高强混凝土收缩率、水化热更大,更加容易开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所周知, 地下室混凝土墙板裂缝的主要因素系混凝 土 材 料 收 缩 与 混 凝 土 水 化 热 升 温 后 的 冷 却 收 缩 所 致 。但 这 两 种收缩还不是造成墙板裂缝的充分原因, 因为正常混凝土材 料收 缩 率均 在 5×10- 4 以上, 在 其 它钢 筋 混 凝土 结 构 中 的 混 凝土也存在同样的收缩率, 却没有象地下室墙板这样发生如 此频繁的裂缝。这就说明, 混凝土存在着较大的塑性, 只要施 加在混凝土上的力是缓慢进行的, 其抗变形的潜力还是很大 的— ——无论是拉力或压力都是如此。这一点, 人们 在 试 验室 里的试验中也可以看出端倪: 当加荷速度越慢, 混凝土极限 拉伸值就越大, 甚至可相差一倍, 而这些试验还是在一日内 完成的。日本曾试验把加荷速度放慢到 5 d 内完成, 竟将抗 拉强度很低的砂浆的极限变形提高到 4×10- 4! 这也说明, 只 要混凝土中有足够的含钢率, 以钢筋来抵抗混凝土的早期或 晚期全部收缩变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换言之, 只要钢筋与 混凝土保持良好的同盟关系, 我们就不用担心混凝土会因材 料 收 缩 而 出 现 任 何 有 害 裂 缝 。但 问 题 是 在 地 下 室 墙 板 混 凝 土 浇筑过程中, 由于墙板与大底板分开浇筑, 在已浇好的混凝 土已经初凝或终凝时, 新浇混凝土的二次振捣是不可能不触 接水平钢筋的, 这样对已浇好的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来说 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 改进施工工艺, 确保钢筋与 混凝土的握裹力是防裂的第一道防线。
第 30 卷第 7 期 Vo1.30 No.7
● 结构施工
建筑施工
BU I LDI NG CONSTR U CTI ON
关于地下室墙板裂缝普遍性的讨论
Ge n e ra l Dis cu s s io n a b o u t Co n cre t e Cra ckin g o n Ba s e m e n t Wa ll
【收稿日期】2008- 06- 24
·558·
到混凝土底板的强大约束, 不能自由回缩, 特别是在地下室 墙板长度较长时, 钢筋也不能回缩和产生给混凝土施加应力 的优势: 这就形成了墙板混凝土因降温产生收缩裂缝的充分 条件。
由上述, 我们不难看出, 防治地下室混凝土裂缝的关键 问题是: 努力降低和控制混凝土的施工温升, 改善和增加混 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
其次, 在结构设计时, 一般的高层建筑中的群桩由于每 根 桩 所 处 的 位 置 不 同 , 实 际 承 受 的 应 力 各 不 相 同( 因 群 桩 效 应和持力层的弹性地基的作用— ——往往是边桩大 、中间 桩 小 而角桩负荷最大, 特别是摩擦桩尤甚) 。在这种 情 况 下, 地 下
《建筑施工》第 30 卷
7/2008
范华、陈海进、刘龙虎、熊耀莹: 关于地下室墙板裂缝普遍性的讨论
第7期
室会因不同的桩基反力而弯曲变形, 不仅墙板会裂缝, 底板 也同样会裂缝。在这方面, 有经验的设计者虽然不能进行定 量的理论计算, 但会以模糊的方法加以处理。这样做的结果, 仅是将矛盾掩盖, 而裂缝之源仍然存在。另外, 在顶板大梁与 地下室墙体支撑处也常因结构计算简化, 构造配筋又未跟上 ( 此处墙板承受较大弯矩和垂直应力) , 因而在大梁支 点 两 侧 的地下室墙板上很容易出现结构性的垂直裂缝。
□ 范 华 1 陈海进 2 刘龙虎 3 熊耀莹 3
( 1.上海市沪青平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200041; 2.上海森信建设集团公司 200435; 3.江苏苏中建设集团 200070)
【摘 要】针对地下室墙板裂缝的普遍性, 从客观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等层面分别展开讨论, 并对各种外掺防 裂剂功 能作 了
4 关于地下室墙板防止混凝土裂缝措施的讨论
通过上述对地下室墙板裂缝机理的讨论, 我们知道主要
的矛盾还是由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升而引起的, 如果我们能找 到控制混凝土施工温升的方法, 无疑将是最经济的方法。其 实在温度裂缝的初期, 地下室墙板上只不过是浅细小裂缝并 不 一 定 贯 穿 , 此 后 由 于‘ 裁 玻( 玻 璃) 现 象 ’, 微 裂 的 墙 板 才 会 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快贯穿。有鉴于此, 有些监理单位强行要 求施工方对地下室要 28 d 后才能拆 模 ; 更 有些 单 位 急功 近 利, 欲以掺加膨胀剂( UEA) 来消弥裂缝, 殊不知在 混凝 土 中 加 入了 UEA后, 反而激发了混凝土早期温升过高而产 生裂 缝 。 有趣的是, 当人们在 24 h 内拆模的混 凝土 却 安 然无 恙 , 这 是 由于模板拆除后, 混凝土中的发热量无法积累而控制了温 升。这就使我们联想到: 采取钢模是否是一种比较好的散热 方 法 ? 因 为钢 材 的 导热 系 数 为 58.2 w/m·k, 而 木 胶 合 板 的 导 热系数为 0.17 w/m·k。也就是说, 同样厚的模板, 钢材导热速 度 是 木 胶 较 合 板 的 342 倍 , 又 由 于 钢 模 较 薄 , 不 足 胶 合 板 的 三分之一, 综合考虑钢模较胶合板导热系数要大一千倍。所 以从克服温度应力的角度出发, 我们认为推广钢模板或铝合 金( 铝材导热系数更高, 为 203 w/m·k) 模板 是 很 理想 的 , 不 仅 可以节省大量的木材, 对环保有利, 对质量有利; 也免却了因 降温而需匆忙拆模的烦恼。
另外 , 过 长 的地 下 室 墙板 一 定 要分 段 浇 筑, 每 段 在 30 m 以内, 各段之间可留置后浇带。后浇带中的水平筋则应予断 开, 以保证有释放温度应力的空间, 地下室各段可同时浇筑; 但后浇带应在前期墙板混凝土完全降温后再进行浇筑, 这也 应该是设计和施工方所共同关注的。
5 结语
2 关于设计中的问题
毋庸讳言, 地下室墙板裂缝的产生并不仅仅是施工不善 所致, 在设计上同样也存在着使地下室墙板裂缝加剧的因 素: 如超长、超厚、超标号和超大面积设计等。现 行 钢 筋混 凝 土规 范 对地 下 室 不设 结 构 伸缩 变 形 缝的 控 制 在 30 m( 无 保 温层时控制在 20 m 内) 范围内, 而现在有些设计为了 减 少 变 形缝构造上的麻烦, 甚至长达百米以上也不设置。一般情况 下, 这些大型的地下室往往又都与其它的主体建筑相连, 施 工期也很长, 这就使已经超长的地下室顶板长时间暴露在空 间, 使温差矛盾加剧, 而顶板温度变化的活跃不仅易使深埋 在地下的侧板产生裂缝, 甚至还会给顶板自身带来裂缝。还 有一种情况: 一些设计人员为了适应业主的要求, 往往把主 体高层建筑安插在距地下室受力重心较远的部位, 虽然增设 了后浇带, 但远期效果并不好, 它不仅使地下室墙板易于开 裂, 甚至会造成主体建筑倾斜的不良结局; 也有一些设计人 员喜欢把较深的地下室结构混凝土的标号不必要地提高半 级甚至一级, 地下室墙板厚度往往也有增加, 这就更使混凝 土的温升加剧, 使施工难度增加。
因此, 从降低热源方面的要求来看, 我们呼吁设计者不 要轻易提高混凝土标号和应大力压缩墙板的厚度, 更期待新 规范能在保护层问题上松绑。
这里, 关于防裂短纤维的作用也必需作一讨论: 在混凝 土中掺入短纤维是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但实际上使 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因为随着短纤维的掺入会增加水泥用 量来维持混凝土的流动度, 反而增加了发热量对抗裂不利; 再者, 短纤维在混凝土搅拌中也很难分散均匀, 短纤维很会 成堆结团, 结团的短纤维就不易振捣密实而导致渗漏, 在振 捣时还会因短纤维的比重与水泥浆的混合容重不同而上浮 或下沉而分布不均。因此, 应用防裂短纤维一定要在施工工 艺上有所突破,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至于如何防止混凝土的冷却收缩, 也必须由基本条件 抓起: 因为混凝土温度的线膨胀系数钢材线膨胀系数, 混凝 土冷却时无疑会受到钢筋的收缩应力的影响( 钢筋比混 凝 土 收缩 量 大 20%) , 但此 时 由 于地 下 室 混凝 土 墙 板 的 自 由 基 受
【作者简介】范华( 1970- ) , 女 , 本科 , 工 程 师 。 联 系 地 址 : 上 海 新闸路 1051 号 4 号楼( 200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