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盘 浴火重生记著名泼墨泼彩画家李岳洋
何洵瑶 泼墨可生花 烙画意趣多

何洵瑶泼墨可生花烙画意趣多何洵瑶是一位烙画和泼墨画的艺术家,她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了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何洵瑶的泼墨画作品,在沉稳的黑白基础上运用灰调与浅墨,涂抹出简洁美妙的纹理与丰富的层次感,让画面有了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感觉。
她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崎岖的山峦、巍峨的城楼、缠绕的云雾等,给人以奇幻的想象空间,据说她的泼墨画作品他人辨认度不高,但却有着独特、玄妙之美。
何洵瑶善用水墨,把水墨艺术的层次化推向了新的高峰,她自有一种特别的艺术风格。
与泼墨画不同的是,烙画是一种利用烙铁烙在画布上进行制作的艺术形式。
何洵瑶擅长用烙画来描绘动植物、建筑物和人物的形象,其特点是线条简洁自然,色彩明快鲜艳,具有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艺术效果。
她烙画作品颜色鲜艳,表现力强,色彩搭配非常和谐,使得画面看起来充满了动感和惊喜。
何洵瑶的烙画作品让人感受到了她非常独特的艺术天赋,展现了她丰富的艺术才情和绘画技巧。
何洵瑶的艺术作品充满了无限的创意和构思,她从不局限于某一种绘画形式,而是不断的尝试着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让自己的创作更具生命力。
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些异常奇特的组合,比如动物和自然环境、风景和人物等,这些都是她用独特的视角来看待世界的结果。
她天赋异禀的艺术才华,使得她的作品常常在惊人的创意和精湛的技术中发出绚烂的光芒,这让世人为之称赞。
何洵瑶的泼墨画和烙画常常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代表了一种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独特表现方式。
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即使在最简单的物品中也能发现无限的美感,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丰富的。
何洵瑶的艺术作品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生动理解和对艺术的更深刻的认识,这将永远被世人所铭记。
潘玉良名作彩墨《浴后四美姿》

潘玉良名作彩墨《浴后四美姿》
潘玉良彩墨《浴后四美姿》
曾为多位当代华人艺术家创下全球拍卖新高行情的罗
芙奥2007春季拍卖会将于6月3日在台北举行。
日前,该项拍卖会中57件最有分量的作品在北京举行了预展,赵无极《120号海景型油画》、潘玉良彩墨《浴后四美姿》等名作都名列其中。
据悉,此次拍卖会共推出160件拍品,预估总价约1亿元人民币。
据介绍,估价约4700万元人民币的赵无极《120号海景型油画》是此次拍卖会中价值最高的作品。
而潘玉良的《浴后四美姿》则是该场拍卖会的另一焦点。
罗芙奥有关负责人介绍,“裸女”,是潘玉良一生最为经典的题材,她的作品多数由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不易出现在拍卖市场上。
此次拍卖的《浴后四美姿》是由女画家四个神态不同的自画像所组成的彩墨裸女群像,颇有向几位西方印象派大师致敬的意味。
该作品的预估价也高达400多万元。
天天漫画网:画家李岳洋《泼墨泼彩情有独钟》

天天漫画网:画家李岳洋《泼墨泼彩情有独钟》
天天漫画网:李岳洋,1954年出生,早年师从画家左月丹学画,后成为刘子久先生再传弟子。
从传统山水入手,上溯宋元,探究石涛、石谿。
他挥汗登上盘山,回首一望--- 哇赛!这不正是朝思暮想的泼墨泼彩山水画吗?自此,他要为大山写真,要让秀水溢彩,于是,大江南北留下了他的足迹。
为了寻到真山真水的自然神韵。
他的作品既能体现多方用墨、用彩设色的特点,而且色彩又是如此绚烂,是因为画家除了善于使用墨分五色和中国画颜料的色彩之外,还全力利用各种西画颜料的配合,颇为有效地大大强化了“泼” 彩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郭沫若《凤凰涅盘》原文阅读及赏析

郭沫若《凤凰涅槃》原文阅读及赏析凤凰涅槃郭沫若天方国古有神鸟名“菲尼克司”(Phoenix),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
按此鸟殆即中国所谓凤凰;雄为凤,雌为凰。
《孔演图》云:“凤凰火精,生丹穴。
”《广雅》云:“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
”序曲除夕将近的空中,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飞来在丹穴山上。
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山后有阴莽莽的平原,山上是寒风凛冽的冰天。
天色昏黄了,香木集高了,凤已飞倦了,凰已飞倦了,他们的死期将近了。
凤啄香木,一星星的火点迸飞。
凰扇火星,一缕缕的香烟上腾。
凤又啄,凰又扇,山上的香烟弥散,山上的火光弥满。
夜色已深了,香木已燃了,凤已啄倦了,凰已扇倦了,他们的死期已近了。
啊啊!哀哀的凤凰!凤起舞,低昂!凰唱歌,悲壮!凤又舞,凰又唱,一群的凡鸟,自天外飞来观葬。
凤歌即即!即即!即即!即即!即即!即即!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宇宙呀,宇宙,你为什么存在?你自从哪里来?你坐在哪里在?你是个有限大的空球?你是个无限大的整块?你若是有限大的空球,那拥抱着你的空间他从哪里来?你的当中为什么又有生命存在?你到底还是个有生命的交流?你到底还是个无生命的机械?昂头我问天,天徒矜高,莫有点儿知识。
低头我问地,地已死了,莫有点儿呼吸。
伸头我问海,海正扬声而鸣(口邑)。
啊啊!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便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会生锈!宇宙呀,宇宙,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莫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你到底为什么存在?我们飞向西方,西方同是一座屠场。
我们飞向东方,东方同是一座囚牢。
我们飞向南方,南方同是一座坟墓。
我们飞向北方,北方同是一座地狱。
我们生在这样个世界当中,只好学着海洋哀哭。
凰歌足足!足足!足足!足足!足足!足足!五百年来的眼泪倾泻如瀑。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或填写在答题栏内)。
在天津考生领取答案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香,具有超越有形世界的特点,尤其是那淡淡的幽香,(),氤氲流荡,可以成为无影无形的境界气象的象征。
中国艺术家重视香,与他们所推崇的以神统形的美学()有关。
清初王士祯咏扬州瘦西湖曾有诗云:“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这两句诗真把瘦西湖的神韵说活了。
造园家非常注意这香影的创造,香影是无形的,然而无形是为有形()出一种精神气质。
瘦西湖四季清香馥郁,游人匆匆一过,就连衣服上都染上这异香。
这里很少有繁花艳卉的袭人,只有淡香幽影的缱绻。
清人李慈铭写下“山气花香无着处,今朝来向画中听”的诗句。
中国画中追求“香”,真是奇妙,到画中“听香”,原是对超脱于形式之外的灵韵的追求。
早在顾恺之时代,他就要造录“目送归鸿”的画外之“香”了。
北宋画院常常出诗题考那些入画院的考生,据俞成《费雪丛说》记载,当时出了“______________”的考题,很多人画得很复杂。
主考官都不满意,其中有一名画者,只是画一群蝴蝶飞逐马后而已,最后得魁。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若隐若现观念勾勒B.似有若无观点勾画C.似有若无观念勾勒D.若隐若现观点勾画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画中追求“香”,原是对超脱于形式之外的灵韵的追求,到画中“听香”,真是奇妙。
B.到画中“听香”.,真是奇妙,中国画中追求“香”,原是对超越于形式之外的灵韵的追求。
C.到画中“听香”,真是奇妙,中国画中追求“香”,原是对灵韵超脱于形式之外的追求。
水墨小品折射悠悠哲理——记著名画家王宪荣

水墨小品折射悠悠哲理——记著名画家王宪荣王宪荣先生的《一画一世界》让人想起“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禅境,看他的画,不禁会心一笑。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懂佛祖的只有迦叶一人。
王宪荣捧出他的哲理水墨画,观者无不破颜而笑,懂大众的是王宪荣。
用画的形式表达哲理哲思,王宪荣不是第一个。
但是,以“哲理水墨小品”为题材开展公益广告宣传的,王宪荣在中国绝对是第一人。
这个“第一”纪录的开创,和深圳晚报密切相连。
有一次,我接到深圳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的一个电话,说深圳市地税局王宪荣的哲理水墨画很不错,值得一看。
其实,之前我也认识王宪荣,那是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和有关单位一起,发起了“深圳十大孝星”评选活动,王宪荣在众多的参选者当中,经过市民投票,当选“深圳十大孝星”。
王宪荣的孝行非常独特,他在父亲95岁、母亲85岁大寿时,创作出长达13.699米的国画长卷《九五之尊》作为父母大寿暨钻石婚的纪念。
《九五之尊》国画长卷中的一个个小故事,都是他日常与父亲聊天所得。
他请父亲在长卷开篇手书“福”字,自己和儿子则在卷末合写“康”“寿”二字,全卷融合了祖孙三代的墨迹,自然天成。
著名国画大师王子武看了这幅长卷后说:“以这种方式为父母贺寿,中国可能是第一人。
”先折服于王宪荣的柔善孝心,后心服于他水墨小品里的悠悠哲理,于是我决定用他的作品开设“公益广告大家做”栏目。
从2013年6月下旬开始,深圳晚报因此陆续刊登了“王宪荣哲理水墨小品”公益广告的文明篇、文化篇、联系群众篇、道德篇等。
首次以水墨小品的形式向读者讲述哲理,倡导公益。
这组独特的公益广告以其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王子武品格决定成败实现百年承诺,铸就世代灯塔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先生评价:“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思想,让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启发式教育。
”老报人祁念曾、端木公都亲自撰文推荐,并誉其为“小中见大,平中见奇,拙中见雅”。
说起创作这一系列水墨哲理小品的原因,王宪荣说:“当今是个读图时代,如果单用文字来说道理,人们往往因缺乏耐心而忽略道理;如果通过图文并茂来讲道理,可能会吸引人们去品味思考道理。
用焦墨干擦出诗意人生的画家——郭斌

书画用焦墨干擦出诗意人生的画家——郭斌文 / 宁文英焦墨画是一种难度较大的用干笔蘸浓墨直接入画的古老画法。
画得好则铿铿锵锵,刚健有力;画不好则枯燥乏味,形同柴槁。
一般画家很少去触碰它。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敢于挑战自己,挑战极限之人,比比皆是。
郭斌,这位生在陕西,工作在甘肃的秦风陇韵熏陶出来的西北汉子,硬是摒弃了画界的坦道,自己把自己逼上一条险途,凭借自己过人的艺术天分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最终绝处逢生,开辟出一片世外桃源来,蓬蓬勃勃地演绎着他焦墨山水世界的诗意人生……高中毕业后,郭斌离开陕西到甘肃西和县工作。
几十年的工作之余,他始终没有丢开过画笔,没有离开过书画圈子。
无论工作是否顺利,是否辛苦,只要一挨到绘画世界,他就马上沉浸其中,乐在其中,醉在其中。
研读理论,观摩名作,揣摩思想,实战创作。
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挑灯夜战,多少张废弃的宣纸,终究使他的画艺不断精进,在书画圈产生了一定的知名度。
问君能有胜算否?恰似千军万马齐过桥。
来自陕西,定居在甘肃西和县的郭斌,虽然内心强大,1956年,出生在陕西周山至水的郭斌,自幼喜欢绘画,见什么描什么,有模有样。
当时生活条件艰苦,逢年过节郭斌都会拿着自己的画去县里的集会上售卖。
那会儿,一幅画还能卖二三元钱贴补家用呢。
从小学到高中,学校的板报上,经常能看到郭斌描绘的趣味横生的绘画插图。
人品过硬,画技不错,但毕竟“离家三步远,另是一重天。
”性格和善的郭斌,不想拥挤在庞大的水墨画队伍里,就琢磨着能否在画坛另辟蹊径,独自踏出一条画路来。
选择哪条路呢?焦墨画倒是一条道,但要跋涉此途,不光需要娴熟深厚的笔墨功力,耐得住寂寞的顽强毅力,更需要有失败的承受能力!因为,已经在画界声誉鹊起的他,如果画出的焦墨画不成样子,那个人,他丢不起!目标确定下来,就着手探险。
他开始搜集焦墨画方面的作品和书籍,如黄宾虹、张仃、崔振宽、初中海等名家的作品,堆满了半边床。
他就像是书虫一样,白天晚上的钻研,吸取精华。
东方神女画家李壮平 李勤艺术简历

李壮平,出生于194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目前是画院院长,艺术院校教授,潜心数十年,对国画和油画有深入研究,画画是他钟爱一生的事业。
他把自己的女儿也培养成一名画家。
2008年,在经得李勤同意后,李壮平以女儿李勤做为女神的原型,和已经是青年画家的女儿李勤共同出油画册《中国写实派油画家李壮平李勤东方神女山鬼系列油画作品集》。
李壮平目前是中国用写实油画表现屈原的“山鬼”(人与自然,美女与野兽)第一人,作品深受海内外专家和业内人士高度评价和赞赏。
李勤女青年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画院专职画师。
近年来作品:油画《蜀魂》入选二十年一次的“四川省第二届青年美术作品展”。
国画《雨后》入选“庆十六大四川省美术作品展”,油画《阳光下》入选“四川省新人新作展”。
油画《红苹果》入选“携手新世纪油画大展”,与父亲李壮平共同创作出版油画册《中国写实派油画家李壮平李勤东方神女山鬼系列油画作品集》。
追求真善美的和谐之境——记写实派油画家李壮平、李勤与《东方神女·山鬼系列》画作文/胡彦在重庆首届国际艺术节,一本《东方神女》画册引起了全场的关注。
2010年初,油画《星空》美女猛虎图原作首次亮相成都,震撼蓉城,吸引了美国和新加坡专家专程赶来看原作,当场估价市值800万,多家电视报刊、网络媒体争相报道。
在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之际,他们的一幅《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的油画捐赠四川博物院,专家评估市场价值1800万,又一次在媒体中引起轰动。
近年来,他们曾被邀请参加《中国蒙娜丽莎美术馆》打造“中国巅峰艺术开幕式”,而后被重庆巫山县政府盛情邀请参加《挖掘神女文化,打造中国恋城》活动,又被湖北屈原故居新建的《屈原纪念馆》热情邀请。
中外很多艺术院校,美术馆邀请他们办展和拍卖,他们都一一谢绝了,美国、新加坡有人出过亿元,想一锅端买《东方神女·山鬼系列》油画作品,也被他们拒绝了,他们想把这批作品留在中国,建立《东方神女》美术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记著名泼墨泼彩画家李岳洋浴火重生——记著名泼墨泼彩画家李岳洋"href="/s/blog_4b9499c60101448p.h tml" target=_blank>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记著名泼墨泼彩画家李岳洋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记著名泼墨泼彩画家李岳洋王炳学凤凰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称为“凤凰涅磐”,以此典故寓意不畏痛苦、义无反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
——题记中国画还能不能发展?当代中国画如何突破传统瓶颈?泼墨泼彩山水画家李岳洋先生做出了肯定而有力的回答。
在北京一次艺术展会上,李岳洋先生的泼墨泼彩画引起很大轰动,他创作的泼墨泼彩画系列,以其扎实的传统功力、大胆创新的笔墨色彩以及较高的艺术价值被许多收藏家所钟爱珍藏,观者如潮,好评不断,颇有洛阳纸贵之势。
成功来之于努力和勤奋,李岳洋先生痴情翰墨数十多年,一路走来,一路艰辛,一路风尘,一路汗水。
三十年笔墨情缘李岳洋先生自幼酷爱绘画,上小学时正赶上中国折戟沉沙的十年浩劫,学校停课,教室做为红卫兵串联的临时招待所。
别的孩子都去外面看热闹,他却一个人在家学习铅笔画。
这时他上小学三年级,当时学习绘画沒有老师,他父亲找朋友、邻居去借一些美术书籍让他学习。
如,工农兵美术丛书:《怎样画铅笔画》、《怎样画素描》、《怎样画速写》、《怎样画毛笔画》等等。
他看着这些书李艾之不易的专业书籍非常珍爱,如饥似渴,孜孜不倦。
当时的生活条件很差,练习本正面用完再用反面,每天对着母亲、邻居练速写。
那个年代书店里的书很少,他爱看书,就借来一些旧小说,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家》、《春》、《秋》、《苦斗》、《三家巷》、《野火春凤斗古城》、《烈火金钢》等等自己看,不认的字就向大人们问,不断汲取着书本给他带来的知识和“营养”,就这样他度过了小学时期。
上中学以后,由于他喜欢画画,被选到学校宣传组,中学的几年几乎每天都在画漫画、刻钢版、印小报、搞宣传。
参加工作后他成为了单位的宣传骨干,一直没有与自己钟爱的绘画走远。
七十年代后期,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天津著名画家左月丹先生,由于他天生聪慧、爱学、刻苦,先生非常喜爱,从此开始了传统山水画的系统学习,从一个树枝、一块石头学起,每周到老师家学习两次,从不间断。
有一次傍晚天阴的很沉,眼看就要下大雨了,母亲劝他明天再去吧,他坚定地说:“不,一定要今天去,老师还等着哪”。
说着,背起画夹就走了。
他母亲追出来喊:“带上雨衣”,人早已走远了。
刚到半路就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从天而降,来到老师家已淋成了落汤鸡,老师见了又是感动、又是心痛。
是啊,为了学习山水画,他风里来雨里去,寒暑不辍。
老师教他从“四王”入手,反复临习,几年后又开始临习宋元大家的山水画,后来又临习石涛、石谿、萧谦中、萧俊贤、张大千、陆俨少、宋文治、何海霞、梁树年等。
在此期间,还得到津门知名画家张志远、郭鸿勋、王振德等人的点拨。
他尤其喜欢张大千的画,对张大千早期、中期、晚期作品分别研习达十六年之久。
深得季爰先生精髓,领悟其画之三昧。
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他又多次深入山区写生,大江南北留下了他勤奋的足迹,为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先师古人,后师造化,中得心源。
和李岳洋先生相识是在20多年以前,那时候,他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作画上,每天临习研究都要到深夜,他的传统山水作品得到了书画界和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喜爱。
在传统山水中,在“四王”、“四僧”、张大千、陆俨少等所创造的笔墨世界里行走,放飞自己的艺术性灵,我能够近距离、非常深切地感受到山水墨蕴给李岳洋先生带来的更多快乐。
三十年痴情翰墨,三十年奋发砥砺,奠定了深厚的传统笔墨基础。
十年磨剑凤凰浴火如果人生的轨迹没有拐点,如果按照十年前的生活轨迹继续自己还算比较稳定的生活,就不会有今天的李岳洋和他个人特色鲜明的泼墨泼彩画,画坛只能记住有一个喜欢传统山水、笔墨精到、功力深厚的山水画家。
2000年是新世纪的开端,也是李岳洋先生开启山水画变革,实现人生飞跃的新的开端。
那年,他为了自己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上有所突破,毅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一头扎进自己的笔墨世界。
谈到这一点,李岳洋先生从没有后悔过,他说,最终促使他下决心改变的有两个原因。
一次,他去拜访黄宾虹先生的入室弟子著名书画家臧頎先生,臧先生谦虚地讲到:我用一生在学习黄宾虹先生,终于悟到黄先生的绘画真谛,但再也没有精力打出来。
所以,学习古人前辈,能够打进去还要能够打出来,要画出自己。
又一次,一位同为刘子久再传弟子的同门看到李岳洋先生的画也有所感叹:我们画了一辈子前辈,就是没有我们自己,没有我们自己的东西就没有灵魂,一辈子生活在前人的笔墨中并不是我们绘画人生的最终目标啊!前辈的告诫,学长的感慨,这两件事对李岳洋先生触动很大。
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苦闷和危急、焦虑,如何才能突破前人?如何画出自己?一边用心整理自己的思路,一边埋头古代及现当代书画理论,在继承与创新之间重新寻找着自己的艺术发展道路。
三年的时间,1000多个日日夜夜,李岳洋先生阅读翻检了上千册古今中外关于绘画、美学、宗教、哲学的专业理论著述和经典画论。
夜以继日、废寝忘食,青灯冷砚,恍惚中他与王摩诘对话、向李思训问询、与“四僧”和“四王”探讨画理。
最后,他将研习的重点放在系统学习中国绘画史、中国古代画论、当代绘画理论上,每天学习到夜间一两点。
由于长时间的休息不足,他的身体状况迅速下滑。
2003年冬天,因劳累过度病倒了,一场感冒后又幷发了肠胃病,在大家的劝说下住进了医院,两个月后出院时,虚弱的已不能起床。
每天吸氧、打点滴。
别人说话的声音震动力他都受不了,有人一坐在病床上给他的感觉就像地震一般,身体只剩下皮包骨头。
当他看到自己骨瘦如柴的样子时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但他坚信,一定要活下去,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还要画画儿,凭着自己坚忍不拔的顽强生命力,经过大夫的精心治疗和家属、朋友的耐心护理,两年后他终于站了起来。
在别人的搀扶下他的两腿瑟瑟发抖,站一会又赶快躺下,就这样每天坚持煅练。
后来能扶着画案子走两步了,这时他躺在床上让妻子给他读《中国书画报》等专业报刊,了解绘画发展最新动向,看画册、研究画理。
慢慢地他能拿铅笔在速写本上颤颤悠悠的划道道、划圈圈。
大约三个月以后,在别人的搀扶下他终于走上了阳台,看到了久别的阳光、楼下马路上的绿树红花,他开心极了,他用心灵拥抱着阳光,拥抱着生活。
从此,他每天在爱人的陪伴下坚持锻炼,在马路边、公园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嘴里喊着口号:坚持!坚持!坚持!一年后他能拿起画笔画一些简单的小画儿了,由于身体还在恢复阶段,又加上在他养病期间,九十岁的老母亲病逝了,情绪一度非常低落。
祸不单行,有一天他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右肘肱骨粉碎性骨折,连治带养又是一年多,这一年里他右臂打着石膏,就用左手练习写字、画画儿。
一年后他一边锻炼,一边练画。
一位朋友写诗赞道:越搓越勇李岳洋,它日定能呈雄强。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
这次人生变故,是对李岳洋先生心智的磨砺,是上天和艺术之神对他的考验。
当他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的时候,他的思想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开始重新考量和审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艺术追求,对人生、对宗教、对信仰、对绘画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领悟,云开雾散、豁然开朗,脑海中对传统与创新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大胆创新厚积薄发如果说李岳洋先生今天成功了,那不仅仅是偶发奇想和作秀般地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强行变革。
他的推陈出新是历经三十年笔墨洗练的厚积薄发,三十多年的绘画实践,他对传统山水画的皴、擦、点、染,技法、笔墨、色彩驾轻就熟、精到细致;他的出新是在深刻理解把握古代绘画理论,对中国绘画史梳理、咀嚼、消化后的重新认识和感悟;是对当代绘画发展理论及其美学价值、发展趋势认真研究后的个人绘画理念的集大成。
在此基础上,他对张大千泼墨泼彩画精心研究,在绘画技法上反复尝试试验,终于创造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绘画技法。
随着个人技法的初具面貌,自己的审美观点、自己的绘画理论、自己的绘画风格、强烈的个人面貌,越来越明晰。
他大胆创新,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胸怀、自己的灵性,用手中的画笔创作了一系列个人特色鲜明的泼墨泼彩山水画。
成功是给有准备的智者最好的礼物,成功是对他“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执着精神最好的褒奖。
李岳洋先生每每回顾自己这十年卧薪尝胆非常不平凡的艺术之路,更多的是感慨和欣慰。
创新也是生产力,创新就要扬弃,画了多少年的传统山水画,一下要把它放弃,去重新寻觅,去重新开辟,谈何容易,摆在自己面前的是艰难地选择。
在创新思变过程中,他反复尝试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表现方法、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材料,反复实践着,经过长期的探索,最后选择了泼墨泼彩这条路。
不断地尝试,一次一次的失败,他没有气馁、没有灰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有了一点面貌,但是脱离不了张大千的面貌,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他从天美借来西方的绘画理论、西方的画册,进行学习,特别是赵无极、朱德群的绘画使他矛塞顿开。
绘画要以古开今、中西合璧、博采众长、兼收幷蓄。
使传统的笔墨与当代的审美相结合,使西方的表现与东方的理念相结合。
于是他又溶入了西方的艺术元素,溶入了当代的理念,这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绘画面貌。
创造泼墨泼彩绘画新天地自王洽首创泼墨,米元章承之,后来的学习者,只是墨守成规,明清写意也只是加以借鉴,并无太大发展。
1956年,张大千在巴西“八德园”尝试用泼墨法做山水,又在泼墨的基础上泼以大青大绿,新奇清丽,技惊四座。
作为天才画家,张大千为中国传统书画开创了一条新路子,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大千先生的泼墨泼彩因为还囿于传统绘画理念的影响,稍显拘谨,还没有真正放开,这与时代和艺术发展的局限性有很大关系,而在张大千之后,虽然不少人在尝试泼墨泼彩山水画,但大部分画家没有打破大风堂的藩篱,学习借鉴其创作手法,并没有在泼墨泼彩技法上有更进一步的研究,墨色拘谨、色彩单一,泼墨泼彩只是传统绘画的补充,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泼墨泼彩效果,并没有在大风堂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李岳洋先生集四十年的传统山水画功力,三年卧薪尝胆,苦苦研究泼墨泼彩山水画,不断尝试、大胆创新,领悟并创造了自己独有的泼墨泼彩山水技法,在全国美术界引起非常大的反响。
为什么说李岳洋泼墨泼彩山水画是传统绘画的一大突破?仔细欣赏其作品,你不难发现他强烈的个人风貌和特点:源于传统但不囿于传统。
李岳洋先生传统功底深厚,然而在他的泼墨泼彩绘画中并没有被传统所束缚,缩手缩脚,而是大胆突破,根据画境和所要表达的意象确定传统绘画元素与泼墨泼彩的比例。
有的偏重于传统的笔法、技法、墨法;有的传统技法与表现形式成为一种点缀,占的比重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