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静脉穿刺流程
静脉穿刺的技巧

静脉穿刺的技巧引言静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获取静脉血液或给药。
它是医护人员的基本技能之一,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介绍静脉穿刺的技巧,包括准备工作、器材选择、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穿刺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1.确认患者身份和医嘱:在进行静脉穿刺之前,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确认医嘱的内容和目的。
这样可以避免错误操作和不必要的风险。
2.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常用的静脉穿刺部位有手背静脉、前臂静脉等。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肤色、血管状况等因素。
3.洗手和消毒:在进行静脉穿刺之前,医护人员需要正确洗手,并进行必要的消毒操作,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准备所需器材:静脉穿刺所需的器材包括穿刺针、注射器、消毒棉球、透明敷料等。
在进行穿刺之前,需要确保所需器材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操作步骤静脉穿刺的操作步骤如下:1.与患者交流:在进行穿刺之前,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告知操作的目的和过程,以减少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感。
2.寻找适合的静脉:用肉眼观察或触诊的方式寻找适合的静脉。
通常情况下,静脉比较明显的部位较易穿刺。
3.皮肤准备:用消毒棉球在穿刺部位进行皮肤消毒,从穿刺点向外做圆周运动,以确保消毒范围。
4.固定静脉:在穿刺部位以下的静脉处,用手指轻轻按压,使其充盈,便于穿刺。
5.穿刺操作:拿起穿刺针,以15-30度的角度刺入皮肤,然后逐渐改变角度,直到进入静脉。
在进入静脉时,会感觉到一定的阻力,同时可以见到血液返回。
6.确认位置:进入静脉后,要确认针尖是否位于静脉腔内,可通过轻轻抽回一些血液来确认。
7.固定穿刺针:在确认位置后,将穿刺针固定在皮肤上,然后将注射器连接到针头上,准备进行后续操作。
8.采集血液或给药:通过注射器,可以采集所需的血液样本,或者给予药物、液体等。
9.结束操作:完成血液采集或给药后,将注射器取下,用透明敷料固定穿刺点,然后检查是否有出血或渗血的情况。
静脉穿刺导管技术操作流程

静脉穿刺导管技术操作流程一、概述静脉穿刺导管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操作,它用于建立静脉通路,以供给药物输液、血液采样和监测等目的。
本文档旨在介绍静脉穿刺导管技术的操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以及后续注意事项。
二、准备工作1. 确认操作者身份,核实患者信息,并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以获得同意。
2. 准备所需器材:消毒液、无菌手套、无菌巾、消毒海绵、穿刺针、引导针、穿刺导管、透明敷料、透明导管固定贴、止血贴等。
3. 准备必备装备:血压计、心率监护仪等。
4.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通常选择手腕、手背、前臂或肘窝。
三、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1. 让患者取适当的姿势,如平卧或半坐位。
2. 用清洁水和肥皂为患者清洁穿刺部位,随后用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
3. 使用无菌巾将患者周围的毛发覆盖住,以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
2. 操作步骤1. 穿戴无菌手套,戴好面罩和帽子。
2. 打开手术包,注意不要触摸无菌物品的非无菌部位。
3. 取出所需的穿刺针、引导针和穿刺导管。
4. 必要时用无菌巾固定患者周围的皮肤,以保持穿刺部位的张力。
5. 使用穿刺针穿刺静脉,小心地找到适当的位置,注意不要穿透血管。
6. 缓慢推进引导针,并观察出血情况,直到血液返回。
7. 将穿刺导管通过引导针插入静脉,同时移除引导针。
8. 注意检查导管是否插入到正确的位置,并确保导管与患者的皮肤贴合紧密。
9. 使用透明敷料覆盖穿刺部位,确保导管周围的固定贴能够牢固粘贴。
10. 整理好周围的物品,记录穿刺时间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3. 后续注意事项1. 定期检查穿刺部位,观察是否有渗血或感染的迹象。
2. 保持导管周围的皮肤清洁,定期更换透明敷料。
3. 监测导管是否通畅,避免导管堵塞或脱落。
4. 注意患者是否有过敏反应或并发症的发生。
5. 患者解除导管时,注意按规范处理穿刺导管和相关废弃物。
四、总结通过本文档的操作流程,可以清晰地了解静脉穿刺导管技术的操作步骤,加强对相关器材的了解和正确使用,减少操作风险,提高临床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脐静脉穿刺流程

8、根据医嘱用药,用药后推注1.5-2CM生理盐水
转运
用纱块包裹脐部,新生儿转运
脐静脉穿刺流程(可留置)
操作流程要点说明
环境
1双人配合
2、室温24-26E
3、新生儿辐射台预热
用物准备
新生儿辐射台、酒精棉球2个、止血钳2把、 剪刀1把、18号留置针1个、10ml注射器1个、10ml升生理盐水
步骤
1、带口罩、手套
2、护士A用酒精棉球消毒脐带2次后断脐,预留 脐带长度为10-15cm
3、护士B用10ml注射器吸10ml生理盐水,连 接留置针,抽出留置针针芯1CM,避免暴露 针尖,排气。
4、护士A捏紧脐带,护士B松开止血钳,用两 个止血钳在脐带残端分离并暴露脐静脉。
5、护士A一边轻轻松手,一边旋转留置针从残端 进入脐静脉,进入脐静脉时有落空感。
&
第十六节 经皮脐静脉穿刺取血术

第十六节经皮脐静脉穿刺取血术经皮脐静脉穿刺取血(pT。
叫『舢一umbilical b100d saxapJ)ling)是在B型超声引导下经孕妇腹壁穿刺采集胎儿脐静脉血的新技术,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和宫内治疗。
此法能安全、有效地获得纯胎儿血标本,其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其它方法无法比拟。
1983年Daffos等最先报道了此项技术。
(一)适应证1.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某些先天畸形或生长发育迟缓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有关。
2.诊断胎儿血液疾病异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3.评价胎儿宫内缺氧4.诊断胎儿宫内感染虫等感染如血红蛋白病、血友病、溶血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或通过脐血可以查胎儿血红蛋白、pH值等。
如风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弓形虫。
5.某些遗传代谢缺陷、基因异常的产前诊断。
6.用于胎儿宫内治疗如输血或药物治疗。
(二)操作步骤1.排空膀胱,平仰卧位,用B型超声在孕妇腹壁先行胎盘及脐蒂(指脐带距胎盘2cm处)定位,脐蒂较固定,便于穿刺。
2.孕妇腹壁常规消毒铺巾。
用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按下穿刺导键,使荧光屏上显示出45°穿刺引导区。
3.用消毒穿刺探头再次核实脐蒂部位,测准目标至体表距离,选好穿刺角度。
将22号穿刺针插入穿刺槽内,穿刺针沿探头声束方向前进。
为减少损伤,穿入腹壁、子宫前壁时进针应快而有力,针头接近脐蒂时,以“冲击式”手法插入脐蒂,此时有落空感,荧光屏上显示脐静脉内有一强回声点,证实针尖确已进入脐静脉。
先抽取0.2~0.3ml证实为脐血后,抽血2~8ml。
4.进针途径有:①前壁胎盘经胎盘直接进入脐静脉。
②宫底部胎盘经胎盘、羊膜腔再进入脐静脉。
③后壁胎盘经羊膜腔进入脐静脉。
(三)术后处理术后处理主要有:①拔除穿刺针后压迫穿刺点3~5分钟。
②用B型超声继续Ⅷ&&#%*0自l^h☆}mm*Ⅻ№^№*m mn “自十E 1.m日m次进行B型超声检查未觅异常,术终。
(四)并发症近期并发症主要有脐带或胎盘穿刺点出血、感染,胎血进入母体血循环。
婴儿脐带静脉穿刺术

婴儿脐带静脉穿刺术
概述
婴儿脐带静脉穿刺术是一种医疗技术,用于获取新生儿的静脉
血样。
这一过程通常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例如确定新生儿的血型、检测感染、测量血液氧合度等。
实施方法
1. 准备工作:医务人员在实施该技术前需全面了解新生儿的个
人情况,确保操作的安全。
2. 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选择脐带插管和穿刺部位时需将新生
儿的解剖结构、脐带位置和充血情况等因素考虑在内。
3. 消毒:医务人员需消毒细菌场所,确保操作环境的洁净。
4. 穿刺操作:医务人员在合适的穿刺部位进行穿刺,确保技术
的准确性。
安全注意事项
1. 医务人员需确保操作的安全,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医疗纪律。
2. 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包括呼吸、循环和皮肤等
方面。
3. 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反应,若有异常情况出现,
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
4. 注意术后的护理,确保穿刺部位的清洁和消毒。
风险评估
婴儿脐带静脉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但仍存在一定的
风险。
潜在的风险包括感染、出血、局部组织损伤等。
医务人员在
实施该技术前需充分评估新生儿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结论
婴儿脐带静脉穿刺术是一项有益的医疗技术,可以为新生儿的健康提供重要的信息。
在实施该技术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如何进行正确的静脉穿刺操作

如何进行正确的静脉穿刺操作静脉穿刺是现代医疗中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能够为患者提供静脉通路,方便输液、注射药物等治疗操作。
然而,由于静脉穿刺操作的难度较大,错误的操作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因此正确的静脉穿刺操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正确的静脉穿刺操作。
一、准备工作正确的静脉穿刺操作需要在操作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确认患者的身份,核对患者的姓名、日期等信息,以确保操作对象的准确性。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一般常用的穿刺部位包括手背的掌侧、手臂的桡侧等位置。
然后,通过洗手、戴手套等步骤,确保操作环境的洁净和无菌。
二、选择适当的静脉穿刺器材在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时,需要选择适当的静脉穿刺器材。
常用的器材包括穿刺针、导丝、穿刺针套装等。
具体选择何种器材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静脉的大小等因素。
三、正确的穿刺技巧正确的穿刺技巧是进行静脉穿刺操作的核心。
在进行穿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保操作者的手法轻柔、稳定,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疼痛和创伤。
其次,要正确掌握穿刺的方向和角度,一般来说,穿刺方向与静脉长轴平行,穿刺角度一般为15至30度。
在穿刺过程中,要注重手的触感和反馈,感受到血液返回时即可停止穿刺。
最后,要确保穿刺后适当处理穿刺针和导丝等材料,避免对患者和环境带来危害。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信息交流,了解患者的感受和病史,以便调整穿刺操作的过程和方法。
其次,要定时观察患者的情况,特别是穿刺部位或其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液等症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另外,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五、并发症及处理尽管操作者尽可能保持操作的规范和准确,但仍有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静脉穿刺时失针或针尖折断、血肿、淤血、静脉炎等。
脐带血管穿刺术

安全性
另外,操作中胎儿血进入母血循环 者约占1/3(尹镇伟在抽取脐血前、后查母 血AFP浓度,上升20%为胎血进入母血 的标准),其危害是母儿血型不合,尤Rh 血型不合妊娠可能引起或加重溶血。故 对于Rh阴性抽血后宜给抗D抗体以预防 母体产生相应抗体。
37
穿 刺 过 程 录 像
穿 刺 过 程 超 声 录 像
脐带血管穿刺术
1
脐带血管穿刺术(cordocentesis)是在超 声引导下经母体腹壁穿刺采集胎儿血的技 术。由于此技术操作简便、快捷的采取胎 儿血样,诊断的准确性及敏感性高,是妊 娠中晚期常用的取胎儿标本的技术之一, 并可以进行脐带输血。
2
一.手术指征
凡通过血液检查可对胎儿进行诊断的 疾病均可采用此方法。
感谢诸位
40
29
并发症
• (一)出血:穿刺时胎盘和脐带均可有出血现象,, 如同串珠自血管溢出,其速度由快变慢而后自行 停止,持续时间多在10~70秒之间。在我们的工 作中出血最长者为5分钟,血止后穿刺成功。即 使胎儿患有出血性疾病,穿刺点凝血也较快,一 般不会出现穿刺点出血不止的情况,这可能与子 宫内凝血主要依赖母血和羊水中凝血酶原有关。 至今尚无此种出血致胎儿死亡的报道。
30
并发症
(二)胎儿心动过缓:可能由于血管痉挛所致,似 乎与穿刺点的出血程度无关。Daffos报道的病例 中,有5例(0.25%)胎儿死于心动过缓,病理检查 脐带既无血栓形成亦无血肿。发生胎儿心动过缓 时应立即停止手术操作,让孕妇左侧卧位、吸氧, 情况多可改善。我们曾遇一例术后胎心率80-100 次/分,侧卧吸氧观察1小时后胎心正常。脐动脉 穿刺易发生心动过缓,因此应避免脐动脉穿刺。 提高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对脐带的刺 激是防止这一并发症的关键。
脐带血、脐带、胎盘采集流程(实用版)

脐带血、脐带、胎盘采集流程(实用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脐带血、脐带、胎盘采集流程(实用版)脐带血采集技术操作规程采集前准备1.分娩前与产妇签署《山东省脐带血供者知情同意书》,并填写《山东省脐血供者健康调查表》;2.核实产妇姓名、身份证号及联系方式;采集产妇外周血4-6mL(抗凝剂EDTA),轻柔摇动混匀,并在采血管上表明产妇姓名、抽血时间,分娩过程中本采血管4-25℃保存即可(也可暂时存放于脐带血箱内);3.检查三联采血袋:采血袋有无渗漏,抗凝剂有无浑浊或异物,并尤其注意采血袋有效期,有任何异常都必须重新更换采血袋;采集操作规程1.胎儿娩出后,常规断脐;2.消毒脐带:用碘伏纱布自脐带断端向胎盘断端快速擦拭,消毒2遍,消毒范围为自脐带断端10-15cm,清除血液羊水胎粪等;消毒完成后用此纱布扶持住脐带断端,并暴露好脐静脉的充盈处准备穿刺;3.脐静脉穿刺采血:无菌取下采血袋针帽,在距脐带断端3-5cm处针头斜面朝下或侧面小角度穿刺脐静脉采血;如脐带相对平直,见血后针头可沿血管壁顺行1-2cm,再用止血钳或手固定穿刺针头;4.晃动血袋:将采血袋移至低于胎盘的位置,边采集边晃动采血袋,使脐带血与抗凝剂充分混合;5.采集结束:待采集的脐血管塌陷、发白后或脐带血停止流动时即可结束采集;采集结束后用止血钳夹闭穿刺点上端脐带,取下采血针头并抬高,使脐血大部分流入采血袋,关闭采血管,套上针帽;6.完备脐血登记:请采集人员完整填写《脐带血采集信息表》,并在采血袋上标记产妇姓名、年龄、住院号,采集单位和采集人、新生儿性别,采集日期和采集时间;7.暂存与交接:将采集的产妇外周血、胎儿脐带血及《脐带血采集信息表》一并放入指定包装袋中,最后将包装袋放入脐带血箱内(4-25℃),通知脐血库相关工作人员即可;注意事项1.母亲外周血应在分娩前1天或分娩后1周内采集;如果母亲在48h内接受过2000mL以上输血或胶体液输注,以及在1h内接受过2000mL以上晶体液输注,则应暂缓采集静脉血至输血后48h;2.不得因为采集脐带血或增加脐带血采血量而改变分娩方式;3.在产妇或新生儿发生异常状况时,以挽救病人为主,并放弃采集脐带血;4.如羊水污染Ⅰ°者,应先用0.9%生理盐水冲洗脐带,再用碘伏纱布消毒;5.穿刺针在空气中暴露时间不宜过长;6.脐带血应在断脐后连接胎盘端采集,不得在新生儿端采集;7.断脐后1-2min内采集,把握最佳采血时间,尽量多采以保证血量;8.穿刺部位遵循先远端后近端的原则,如首次穿刺失败,可用止血钳夹闭破裂血管,重新在其上端脐静脉相对平直处穿刺;9.采集时间超过5min,应先关闭采血管,再拔出穿刺针头;10.脐带血暂存温度为4-25℃,绝对禁止冰冻;11.早产儿:按常规方法采集,并注明胎龄,胎龄<34周者不易采集;12.双胞胎、多胞胎:应在胎儿全部娩出后按脐血采集规程分别采集,各采血袋分别标记各新生儿脐带血的采集时间、新生儿性别、体重等;13.胎盘破裂、羊水污染Ⅱ°者,不宜采集;14.脐带血采集人员要注意自身防护;脐带采集操作规程采集前准备1.分娩前与产妇签署《脐带采集知情同意书》,并填写《脐带供者健康调查表》;2.检查脐带采集套装内物品是否齐全:1个脐带储运瓶(内含无菌脐带组织营养液50mL)、1个采血试管、1个甲壳素脐带包(内含无菌丝线2根),注意脐带储运瓶是否在有效期内,观察瓶内液体是否为红色澄清液体,如有液体浑浊、变黄及瓶口松动,应马上更换;3.分娩前核实产妇姓名、身份证号及联系方式,采集产妇外周血4-6mL,采集方法同脐血母亲外周血;采集操作规程1.胎儿娩出后,常规断脐;2.断脐后如需采集脐带血,需按照相关规定先采集脐带血,如不需采集脐血,可先从断口处将脐血放尽或用无菌纱布挤压擦拭除尽脐血;3.在脐带靠近胎盘端2-3cm处,用止血钳夹住脐带,然后在靠近止血钳处用丝线结扎(结扎丝线在脐带储运盒里的甲壳素脐带包内),在结扎处和止血钳之间,用手术剪将脐带剪断;4.脐带的另一端也用细丝线结扎,两个结扎点之间的脐带长度须>20cm;5.采集后脐带样本清洁处理:脐带采集完成后,用无菌纱布擦除脐带表面(浆膜层)的胎脂、羊水等污物;用无菌钳持脐带,先用75%酒精充分冲洗,然后用500ml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若脐带样本组织污染严重,可在酒精冲洗前先用碘伏消毒处理;6.将脐带垂直放入脐带储运瓶中,尽量减少与瓶口及外部的接触;7.完备登记:在脐带储运瓶上标记产妇姓名、住院号、采集时间、采集医院、采集人等关键信息;8.暂存与交接:将采集的产妇外周血、脐带储运瓶及协议书、知情同意书、《供者健康调查表》等资料一起放入运输箱内,脐带储运瓶也可放4-10℃暂存,通知山东省细胞组织库相关工作人员即可;注意事项1.脐带样本长度大于20cm且组织两头由丝线扎紧;2.脐带内尽量无血液组织,两丝线结扎点间无脐带血采集针眼;3.尽量避免脐带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过长;胎盘采集操作规程采集前准备1.分娩前产妇签署《胎盘采集知情同意书》,并填写《胎盘供者健康调查表》;2.检查胎盘采集套装内物品是否齐全,尤其注意无菌胎盘储运液是否无色透明,如有浑浊、及瓶口松动,应马上更换;3.核实产妇姓名、身份证号及联系方式,采集产妇外周血4-6mL,轻柔摇动混匀,并在采血管上表明产妇姓名、抽血时间,分娩过程中本采血管4-25℃保存即可采集操作规程1.胎儿娩出后,常规断脐;2.单存胎盘者,胎儿娩出断脐后,消毒胎盘端脐带两遍,穿刺脐静脉采集脐带血5ml(标注“脐血”字样,4-25℃保存);胎盘、脐带血同存者:按脐带血采集操作规程先采集脐带血;3.结扎脐带:胎盘娩出后,于10分钟内在靠近胎盘处结扎并剪断脐带,脐带的长度不少于10cm;4.清洗胎盘:用0.9%生理盐水冲洗胎盘两面;5.胎盘包装:将胎盘迅速放入无菌采集袋内,倒入胎盘储运液,挤出无菌采集袋内的空气,抓住采集带两侧的金属条末端,拉紧且向下旋转3-4次,将两端的金属条末端折叠并交叉打结;6.封装、暂存:将采集袋放入样本袋内并封口,胎盘储运盒暂时储存于4-10℃的冰箱内;7.交接:资料填写:脐带相关的文件资料一定要填写清楚、完整,并将其与胎盘储运盒交由山东省细胞组织库工作人员即可;注意事项1.核对供者信息调查表、胎盘采集袋、母血试管、脐血试管(脐血采集袋)信息是否一致;2.胎盘储运盒暂时储存温度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