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化学】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流程图综合及详细答案

2020-2021【化学】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流程图综合及详细答案
2020-2021【化学】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流程图综合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应用范围广。三氯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1)硅属于____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写出上述流程中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流程中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4)如果还原SiHCl3过程中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非金属 SiO2(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SiHCl3+H2Si+3HCl 置换爆炸 HCl 【解析】

(1)根据元素的名称分析解答;

(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属于氧化物的物质,写出化学式;

(3)分析流程中最后一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特点分析类型;

(4)根据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解答;

(5)根据流程分析可循环利用的物质。

解:(1) (1)硅的名称中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2)二氧化硅是由硅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合物,化学式为:SiO2;

(3)上述流程中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高温

Si+3HCl,该反应是由一种

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4)如果还原SiHCl3过程中混入O2,会形成氢气和氧气的混合体,点燃时易引起爆炸;

(5)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HCl。

2.工业上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来制取绿矾(FeSO4·7H2O),实现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简易流程如下:

(1)反应①和反应③都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用NaOH溶液控制pH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滤Fe+H2SO4=FeSO4+H2↑ Fe+ Fe2(SO4)3=3FeSO4使Al3+完全转化为Al(OH)3沉淀

【解析】

(1)反应①和反应③后都是生成难溶性物质和可溶性物质,所以要进行过滤操作,以便将两者分离开来;(2)由于前面加入的硫酸是过量的,且和矿石反应生成了硫酸铝和硫酸铁,铁能够和剩余的硫酸以及生成的硫酸铁反应都生成硫酸亚铁。所以反应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和Fe+Fe2(SO4)3=3FeSO4;(3)由于溶液中既有亚铁离子也有铝离子,这两者遇到氢氧根离子都会反应生成沉淀,所以要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控制溶液的pH来实现只让铝离子沉淀,而不让亚铁离子沉淀。

3.下图为工业利用石灰石和食盐水制作漂白粉的流程图。

(1)石灰石高温燃烧得到的两种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步骤Ⅰ涉及到的能的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操作A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步骤Ⅲ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0)2,其中Ca(Cl0)2中氯元素的化学价是

_______。

(4)步骤Ⅴ采用低温蒸干,由此你推断出漂白粉的成分可能具有一定性是____________。【答案】CaCO3CaO+CO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烧杯Ca(OH)2+1热不稳定性(合理解释即可得分)

【解析】(1)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CaO+CO2↑,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生成氯气涉及到的能的转化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溶解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步骤Ⅲ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是Ca(OH)2;

(3)在次氯酸钙中,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2=0,所以x=+1;

(4)步骤Ⅴ采用低温蒸干,所以漂白粉的成分可能具有的一点性质是热不稳定性。

4.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后欲对无色澄清的废液进行检验并回收利用。已知该无色废液中可能含有硫酸、盐酸、氯化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他们的检验和回收流程如下:

完成填空:

①操作Ⅰ、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

②生成白色沉淀A 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③无色溶液2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现象为__________;

④由实验可知,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一定不存在的物质的原因______

【答案】过滤 复分解反应 有气泡产生 氯化镁、氯化钡

2244BaCl +H SO =BaSO +2HCl ↓

【解析】

【分析】

已知该无色废液中可能含有硫酸、盐酸、氯化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故一定含氯化镁,向白色沉淀A 中加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蒸发可得氯化镁固体,向无色溶液1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 ,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废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钡,由于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废液中一定不含硫酸,碳酸钠过量,故无色溶液2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加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蒸发,可得氯化钠。

【详解】

①操作Ⅰ、操作Ⅱ实现了固液分离,是过滤;

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③无色溶液2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加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

④由分析可知,废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钡,一定不含硫酸,因为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44BaCl +H SO =BaSO +2HCl ↓。

5.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 3、MgO 和SiO 2)为原料制备MgCO 3?3H 2O 。其主要实验过程如图:

已知:SiO 2不溶于水,常温下不与硫酸、碳酸钠反应。

(1)“酸溶”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 3+H 2SO 4=MgSO 4+H 2O+CO 2↑和_____。 (2)“过滤Ⅱ”所得滤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有_____(填离子符号)。

(3)“反应”步骤前后均有过滤,能否省去“过滤Ⅰ”只进行“过滤Ⅱ”。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

(4)“酸溶”时所加硫酸溶液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_____。

【答案】2442MgO+H SO MgSO +H O = Na +、SO 42﹣、CO 32﹣ 否 会使得到的产品混有

二氧化硅而不纯 避免制备产品消耗更多的碳酸钠

【解析】

【分析】

【详解】

(1)“酸溶”时是氧化镁以及碳酸镁与硫酸反应,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42MgO+H SO MgSO +H O =,碳酸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4422MgCO +H SO MgSO +H O+CO ↑=,故填:2442MgO+H SO MgSO +H O =;

(2)2442MgO+H SO MgSO +H O =,324422MgCO +H SO MgSO +H O+CO ↑=,硫酸过量,故滤液I 为过量的硫酸以及生成的硫酸镁的混合溶液,和过量碳酸钠反应,23242422Na CO +H SO Na SO +H O+CO ↑=,

234324Na CO +MgSO MgCO +Na SO ↓=,生成硫酸钠以及碳酸镁沉淀,还剩余碳酸钠,所以“过滤Ⅱ”所得滤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有Na +、SO 42﹣、CO 32﹣。

(3)过滤Ⅰ是除去二氧化硅,过滤Ⅱ是除去滤液得到碳酸镁,如果省去“过滤Ⅰ”,会使得到的产品中混有二氧化硅,故填:否,会使得到的产品混有二氧化硅而不纯。

(4)“酸溶”时所加硫酸溶液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过量的硫酸需要加入碳酸钠进行去除,如果所加的硫酸过多,需要过多的碳酸钠除去,造成浪费,故填:避免制备产品消耗更多的碳酸钠。

6.回答下列问题。

(1)“侯氏制碱法”制备Na 2CO 3的流程如下。

①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②操作a的名称是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

③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 ,副产品为_ ( 填化学式)。

(2)实验室制备纯碱( Na2CO3 )的主要步骤为:将饱和NaCl溶液倒入烧杯加热,控制

30~35°C,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4HCO3固体,加料完毕,保温30分钟,静置、过滤得NaHCO3晶体。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抽干,转入蒸发皿中灼烧得Na2CO3固体。

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 g/100g水)

温度

0°C10° C20° C30° C40° C50° C60°C100°C 溶解度

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39.8 NH4HCO311.915.821.027.0一一一一NaHCO3 6.98.19.611.112.714.516.4一NH4Cl29.433.337.241.445.850.455.377.3

①反应温度需要控制在30~ 35°C ,原因是__。为控制此温度,通常采取的加热方法为___。

②保温30分钟,静置后只析出NaHCO3晶体的原因__。

NH+CO+H O+NaC1=NH Cl+NaHCO↓过滤漏斗 CO2 NH4Cl 该温【答案】

32243

度范围内,各物质溶解度最大,而又不会分解水浴加热该温度下, NaHCO3溶解度最小,其余物质溶解度较大,故只有NaHCO3析出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反应②是氨气、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故的方程式NH+CO+H O+NaC1=NH Cl+NaHCO↓

为:

32243

②操作a是将固液分离,故是过滤。过滤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

③在流程中二氧化碳既是反应的反应物,又是反应的生成物,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2)①根据表格的数据可知,30~ 35°C时,各物质溶解度最大,而又不会分解,故填:该温度范围内,各物质溶解度最大,而又不会分解

②由表可知,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其余物质溶解度较大,故只有NaHCO3析出。

7.氮是一种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下图表示氮及其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

(1)氮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存在循环,体现了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填“分子种类”、“原子种类”或“离子种类”)不变。

(2)反应Ⅰ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3)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氨是氮肥工业的重要原料。某化肥厂生产铵态氮肥(NH4)2SO4的工艺流程如下:

①加入的X 应为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H2SO4BCaSO4CSO2

②生产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答案】原子种类化合反应 8NH3+3Cl2一定条件

6NH4Cl+N2 B CO2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氮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存在循环,体现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故填:原子种类。

(2)反应Ⅰ是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3)反应II是氨气和氯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8NH3+3Cl2一定条件

6NH4Cl+N2。

故填:8NH3+3Cl2一定条件

6NH4Cl+N2。

(4)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氨气、二氧化碳和X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碳酸钙,碳酸钙高

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则加入的X应为CaSO4。

②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二氧化碳能被循环利用。

故填:B;CO2。

8.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目前,我国面临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图1是我国目前与十三五计划能源结构变化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重要调整是_____。

(2)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科技进步,如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图2是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的部分流程(已知反应室内有Ca(OH)2,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 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B 该过程只有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 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过滤

D 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

(3)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写出反应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当它与H2O混合时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可能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甲醇(CH 4O ) B 甲酸(CH 2O 2) C 乙醇(C 2H 6O ) D 乙酸(C 2H 4O 2) (6)偏二甲肼(C 2H 8N 2)和四氧化二氮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空气中含量最大的气体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减少煤和石油的使用、增加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的使用 CD

22224SO +I +2H O=H SO +2HI 2222MgH +2H O=Mg OH +2H ↑() AD

28224

222 C H N +2N O 2CO +3N +4H O 点燃

【解析】

【详解】 (1)重要调整是:减少煤和石油的使用、增加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的使用;

(2)有关用NaOH 溶液来“捕捉”CO 2并将CO 2储存或利用的部分流程的叙述: A 、该过程中有二氧化碳合理低的气体排放,不能实现CO 2零排放,选项A 不正确; B 、该过程有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钠等物质可以循环利用,选项B 不正确; C 、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固液分离,是过滤,选项C 正确;

D 、该过程至少发生: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3、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4、碳酸钙高温分解等4个化学反应。选项D 正确。故选CD 。 (3)二氧化硫与碘单质和水反应产生硫酸和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

22224SO +I +2H O=H SO +2HI ;

(4)氢化镁(MgH 2)是一种贮氢合金,当它与H 2O 混合时释放出氢气,同时氢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是:2222MgH +2H O=Mg OH +2H ↑();

(5)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则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这种产物可能是:

A 、甲醇(CH 4O )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正确;

B 、甲酸(CH 2O 2)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故选项错误;

C 、乙醇(C 2H 6O )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故选项错误;

D 、乙酸(C 2H 4O 2)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正确。

故选AD 。

(6)偏二甲肼(C 2H 8N 2)和四氧化二氮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氮气和水的化学方程式:28224222 C H N +2N O 2CO +3N +4H O 点燃;

9.某融雪剂是由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铁、碳酸钾、氯化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请你共同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钠盐、钾盐、钙盐的溶液在进行焰色反应时,分别呈现黄色、紫色(透过蓝色钴破璃片观察)和砖红色火焰。

(1)补充设计:X 是____________,Y 是____________。

(2)初步结论:该融雪剂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_,一定含有____________,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可能的组成有____________种情况。 (3)补充实验: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融雪剂的成分,应该补充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

(4)反思交流:融雪剂融雪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上述融雪剂对环境有污染,目前部分城市已经禁止使用,请你对道路除冰提出更好的建议:______________。

【答案】NaOH (或KOH ) 23Na CO (或23K CO ) 3FeCl 和23K CO 2MgCl 和2CaCl NaCl 和KCl 中的一种或两种 4 取步骤①的无色溶液少量进行焰色反应,若火焰呈黄色,则该融雪剂中还含有NaCl ,否则不含NaCl ;再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若火焰呈紫色,则该融雪剂中还含有KCl ,否则不含KCl 降低雪的熔点,使其更易融化 开发无污染的融雪剂(或开发污染小的融雪剂或人工铲雪)

【解析】

【分析】

(1)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及溶液颜色和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进行分析。

(2)关注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根据融雪剂的常识回答。

【详解】

(1)先用氢氧化钠沉淀2Mg +,后用碳酸钠沉淀2Ca +。X 是氢氧化钠,Y 是碳酸钠。 (2)根据步骤①得到“无色溶液”,一定不含溶液呈黄色的3FeCl ;根据步骤②③生成白色沉淀,一定含有2MgCl 和2CaCl ;由于2MgCl 和2CaCl 不能与23K CO 大量共存得到“无色溶液”,推断一定不含23K CO ;由于步骤②③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生成的NaCl 可与步骤④所加的3AgNO 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不能肯定是否一定含有NaCl 和KCl ;由于NaCl 和KCl 均与2MgCl 和2CaCl 不起反应而可以大量共存得到“无色溶液”。

综上所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该融雪剂中,一定不含3FeCl 和23K CO ,一定含有2MgCl 和2CaCl ,可能含有NaCl 和KCl 中的一种或两种,可能的组合有4种情况(2MgCl 和2CaCl ;2CaCl 、2MgCl 和NaCl ;2CaCl 、2MgCl 和KCl ;2CaCl 、2MgCl 和KCl 、NaCl )。

(3)根据资料,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钠盐和钾盐。取步骤①的无色溶液少量进行焰色反应,若火焰呈黄色,则该融雪剂中还含有NaCl ,否则不含NaCl ;再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若火焰呈紫色,则该融雪剂中还含有KCl ,否则不含KCl 。

(4)融雪剂融雪的原理是降低雪的熔点,使其更易融化;道路除冰提出更好的建议开发无污染的融雪剂(或开发污染小的融雪剂或人工铲雪)

10.氯化亚铜(CuCl )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水、乙醇(标准状况下沸点是78.2℃)及稀硫酸,熔点422℃,沸点1366℃,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成绿色,常用于有机合成工业中的催化剂。以粗盐水(含氯化钙、硫酸镁等杂质)、Cu 、稀硫酸、SO 2等为原料合成CuCl 的工艺流程如下(其中①②③为依次加入):

⑴A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⑵写出反应III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反应VI 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2CuSO 4+SO 2+2H 2O=2CuCl↓+2H 2SO 4+Na 2SO 4,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本工艺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反应VI 后,过滤得到的CuCl 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沉淀,在真空干燥机内于70℃干燥2小时,冷却密封包装即得产品。70℃真空干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3Na CO 222222NaCl H O NaOH H Cl ++↑+↑通电 S (或硫) NaOH 与24H SO 防止CuCl 被氧化,加快乙醇与水的蒸发(答不全不给分)

【解析】

(1)加入氯化钡溶液可以除去硫酸根离子,加入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镁离子,因此A 溶液是碳酸钠溶液,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 2CO 3;(2)反应III 中,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氯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NaCl 2H O2NaOH H Cl ++↑+↑;(3)反应

2NaCl+2CuSO 4+SO 2+2H 2O=2CuCl↓+2H 2SO 4+Na 2SO 4中,氯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氯元素的化合价都是?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2,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是-4,氧元素化合价是?2,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氯化亚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1,氯元素化合价是?1,硫酸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硫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因此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硫元素,由+4变成+6,故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S ;(4)本工艺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NaOH 、H 2SO 4,电解生成的氢氧化钠可应用于反应Ⅰ,反应VI 中生成的硫酸可应用于反应Ⅴ; (5)70℃真空干燥的目的是加快乙醇和水的蒸发,防止CuCl 被空气氧化。

11.请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为了防止月饼变质,常在月饼的内包装袋中放入一小包防腐剂,它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铁粉的作用是_____。

(2)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

(3)为了达到收旧利废的目的,欲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其主要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

①步骤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_____。

②步骤③的操作是_____。

③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冶炼2000t含杂质3%的生铁,需要含Fe3O49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是_____t(结果保留至0.1)。

(5)锌粉、铝粉、镁粉的混合物8.6g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溶液质量仅增加了8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水分,则得固体硫酸锌、硫酸铝、硫酸镁的混合物的质量为_____克。

【答案】与氧气和水蒸气反应 Ag、Cu、Zn 铁(或Fe)蒸发 Mg+H2SO4=MgSO4+H2↑2976.7 37.4g

【解析】

【分析】

【详解】

(1)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生成铁锈,消耗了水和氧气,不利于细菌滋生,避免月饼变质;

(2)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为:锌>(氢)>铜>银。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锌有剩余,因此锌过量,可以将硝酸银和硝酸铜全部反应生成银和铜,所以滤渣为锌、铜、银三种金属混合物;

(3)①铁具有磁性,可以被磁铁吸收,因此A为铁;

②硫酸镁从溶液中制得,采用蒸发结晶方法,故步骤③的操作是蒸发;

③镁金属活动性位于氢之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

Mg+H2SO4=MgSO4+H2↑。铜金属活动性位于氢之后,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4)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设需磁铁矿质量为m ,

m ×56

3563+164

???×100%×90%=2000t×(1-3%),m ≈2976.7t ; (5)根据反应方程式Zn+H 2SO 4=FeSO 4+H 2↑;Fe+H 2SO 4=FeSO 4+H 2↑;Al+3H 2SO 4=Al 2(SO 4)3+3H 2↑;可看出硫酸根与氢气是

1:1的生成关系,设硫酸根为x ,生成氢气质量为8.6g-8g=0.6g ,

2-42

SO H 9620.6g

x ~

9620.6g

x = 解得x =28.8g ,

因此生成溶质质量=硫酸根+金属质量=28.8g+8.6g=37.4g 。

12.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MgCl 2、CaCl 2、Na 2SO 4等) 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1)在书本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等实验步骤,可以初步提纯,其中过滤蒸发两项操作中都用到玻璃棒,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____时,应停止加热, 并观察蒸发皿中食盐外观。

(3)计算产率,以下操作会导致产率(/100%=?产率精盐质量粗盐质量)偏小的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不唯一)

a.食盐未完全溶解就开始过滤

b.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但低于漏斗口

c.转移固体时有少量固体洒落在地面上

d.蒸发操作时,食盐飞溅剧烈

(4)通过以上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欲除去MgCl 2、CaCl 2、Na 2SO 4得到较纯净的NaCl,可采用下图所示流程(部分操作省去) [提示: BaCO 3难溶于水]

①上图中所用甲、乙、丙三种试剂依次可以是____。

a.NaOH 溶液、Na 2CO 3溶液、BaCl 2溶液

b.Na 2CO 3溶液、BaCl 2溶液、NaOH 溶液

c. NaOH 溶液、BaCl 2溶液、Na 2CO 3 溶液

②请写出BaC12溶液与Na 2SO 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③上述试剂中Na 2CO 3不能用K 2CO 3代替,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引流 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发生飞溅(意思对即可) 较多固体 acd c

2244BaCl Na SO BaSO 2NaCl +=↓+ K 2CO 3能与CaCl 2、BaCl 2、盐酸等物质反应生成KCl ,引入了新的杂质

【解析】

【分析】

【详解】

(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2)蒸发操作时,当蒸发血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其蒸干,并观察蒸发皿中食盐外观。

(3)a 、食盐未完全溶解就开始过滤,导致精盐质量偏小,从而导致产率偏小,符合题意;b 、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但低于漏斗口,导致不溶于水的物质进入滤液,从而导致产率偏大,不符合题意;

c 、转移固体时有少量固体洒落在地面上,导致精盐质量偏小,从而导致产率偏小,符合题意;

d 、蒸发操作时,食盐飞溅剧烈,导致精盐质量偏小,从而导致产率偏小,符合题意。故选acd 。

(4)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时,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适量稀盐酸时,稀盐酸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分析可知,加入碳酸钠的很重要的作用是除掉前面的加入的过量的氯化钡,所以加入氯化钡必须在碳酸钠之前。故选c 。 ②BaCl 2溶液与Na 2SO 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

③上述试剂中Na 2CO 3不能用K 2CO 3代替,原因是过量的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会带入氯化钾。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稳 〔2018天津卷〕6.以下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 .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 -1 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 - 1 NaOH 溶液,溶液的pH 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 .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 O 2(g) + O 2(g) 2S O 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 K 随温度的变化 C .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 -1 KM n O 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 -1 H 2C 2O 4溶液混合时,n(Mn 2+) 随时刻的变化 D .图④中a 、b 曲线分不表示反应CH 2=CH 2 (g) + H 2(g)?? →C H 3C H 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解析:酸碱中和在接近终点时,pH 会发生突变,曲线的斜率会专门大,故A 错;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B 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生成的Mn 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反应速率越来越快,C 错;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图像描述是吸热反应,故D 错。 答案:B 命题立意:综合考查了有关图像咨询题,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图像,反应速率图像和能量变化图像。 〔2018重庆卷〕10.()()()22COCl g CO g +Cl g ;0.H ??→?←??> 当反应达到平稳时,以下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 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 2转化率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10.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平稳的移动。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因此升温顺减压均能够促使反应正向移动。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恒容通入惰性气体与加催化剂均对平

最新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烃精品版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烃精 品版

烃 1.(全国理综I·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 ...同分异构体的是D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2.(全国理综Ⅱ·6)20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 3.(天津理综·7)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C 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B.尿素食盐聚乙烯 C.涤沦洗衣粉阿斯匹林D.石英橡胶磷化铟 4.(山东理综·10)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D 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B.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C.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键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 5.(山东理综·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C.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D.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科形成4个C—C单键6.(重庆理综·8)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B 7.(宁夏理综·8)在①丙烯②氯乙烯③苯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B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8.(广东理基·22)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 式使用资源,以合理的方式对废物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做法不利于 ...环境保护的是D A.发电场的煤见脱硫处理 B.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 C.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

【化学】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含详细解析)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1.(09广东理科基础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O2+2H2O=2Fe(OH)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答案:A 解析: ①②反应中消耗O2的量相等,两个反应也仅有O2作为氧化剂,故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A 项正确。①中H2O的H、O两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故不作氧化剂,B项错;铜和钢构成原电池,腐蚀速度加快,C项错;钢铁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潮湿的空气的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故D项错。 2.(09安徽卷12)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答案:A 解析: 由电解总反应可知,Cu参加了反应,所以Cu作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选项错误;石墨作阴极,阴极上是溶液中的H+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A选项正确;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选项错误;阳极反应为2Cu+2OH--2e-=Cu2O+H2O,当有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05molCu2O生成,D选项错误。 3.(09江苏卷1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计算 doc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计算 1.(2010全国卷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 =,则a b >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H 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 C .31.010mol/L -?盐酸的pH 3.0=,81.010mol/L -?盐酸的pH 8.0= D .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0mL 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则NaOH 溶液的pH 11= 【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 +)减小,pH 增大,b >a ,故A 错误;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 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pH 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 ,体积为V 1;强碱的pH=b ,体积为V 2,则有10-a V 1=10-(14-b)V 210142 1-+=?b a V V ,现在V1/V2=10-2,又知a=1,所以b=11 【答案】D 【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 【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 2.(2010全国卷1)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 磷消耗掉314mL 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 3与PCl 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 .1:2 B .2:3 C .3:1 D .5:3 【解析】设n(PCl 3)=X mol, n(PCl 5)=Y mol ,由P 元素守恒有:X+Y=0.25/31≈0.008……①;由Cl 元素守恒有3X+5Y=(0.314×2)/22.4≈0.028……②,联立之可解得:X=0.006,Y=0.002故选C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基本化学计算能力,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还涉及到过量问题等根据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点评】本题是个原题,用百度一搜就知道!做过多遍,用的方法很多,上面是最常见的据元素守恒来解方程法,还有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得失电子守恒等多种方法,此题不

2018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2016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 姓名;日期; 1.(2015?德阳)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0.4g,并得到残留固体6.4g.则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是() A 8.0g B 11.2g C 16.0g D 24.8g 2.现有10.6g碳酸钠和8.4g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其中说法正确的()A.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B.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C.碳酸氢钠消耗的氯化氢多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3. (哈尔滨)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使之与500g质量分数为1 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82.7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4% B.46% C.50% D.55% 4. (郴州)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将50g 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6g B.8g C.13.2g D.20g 1、(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镀金)含有金、铁(同其他成分忽略不计)。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铁画边角料,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放出0.3gH2,剩余固体质量为0.1g。 (1)求样品中铁的质量。 (2)求样品中金的质量分数。 2、(福州)某碳酸钠样品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根据图11所示信息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3.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质量 68.0 0.1 66.5 请计算: (1)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 (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4. (呼和浩特)向盛有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 示 (1)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消耗硫酸溶质的质量为 克。 5.(苏州)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进入大气后可形成硫酸型酸雨。 ⑴煤、石油、木柴中都含有硫元素,点燃后均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⑵为减少大气污染,火力发电厂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 ①用氨水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其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已知:亚硫酸盐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盐。 ②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其反应原理是:2CaCO3+O2+2SO22CaSO4+2CO2 。若1000kg废气中含有1.6kg的二氧化硫,则至 少需要含90%碳酸钙的石灰石多少千克才能将其完全吸收(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3个专题)及5套高考试卷烃

专题9 有机化合物 Ⅰ—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1.(2017?北京-7)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有机物大多数能够燃烧,且多数难溶于水;无机 物指的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多数不能燃烧,据此分析。 A、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是无机物,故A正确; B、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有机物,故B错误; C、茶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C错误; D、中草药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D错误。 【考点】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硅及其化合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点评】本题依托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考查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物质的联系,难度不大,应注意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却不一定是有机物。 Ⅱ—有机结构认识 2.(2017?北京-10)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式

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答案】B 【解析】A.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反应为CO2+H2=CO+H2O,则产物中含有水,故A正确; B.反应②生成烃类物质,含有C﹣C键、C﹣H键,故B错误; C.汽油所含烃类物质常温下为液态,易挥发,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故C正确;D.图中a烃含有5个C,且有一个甲基,应为2﹣甲基丁烷,故D正确。 【考点】碳族元素简介;有机物的结构;汽油的成分;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菁优网版权【专题】碳族元素;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碳循环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化 学反应的特点,把握物质的组成以及有机物的结构和命名,难度不大。 C H, 3.(2017?新课标Ⅰ-9)化合物(b)、(d)、(p)的分子式均为6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 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 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 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 【解析】A.(b)的同分异构体不止两种,如,故A错误 B.(d)的二氯化物有、、、、、, 故B错误 KMnO溶液反应,故C错误 C.(b)与(p)不与酸性4 D.(d)2与5号碳为饱和碳,故1,2,3不在同一平面,4,5,6亦不在同 一平面,(p)为立体结构,故D正确。 【考点】有机化学基础:健线式;同分异构体;稀烃的性质;原子共面。 【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 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以及空间构型的判断,难度不大。 Ⅲ—脂肪烃

高考各地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和解析

历年高考各地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和解析 九、几种重要的金属 1.(09全国卷Ⅰ8)下列表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 的是 A.22222223Al NaOH H O NaAlO H ++=+↑ B.4242222KMnO HCOOK KOH K MnO CO H O ++=+↑+ C 22224(2MnO HCl MnCl Cl H O ?+=+↑+浓) D.22742424324324267()3()7K Cr O FeSO H SO Cr SO Fe SO K SO H O ++=+++ 答案:B 解析:在碱性条件下,不可能产生CO 2气体,而应是CO 32 -,故B 项错。 2.(09江苏卷3)下列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a b c A Al AlCl 3 Al (OH )3 B HNO 3 NO NO 2 C Si SiO 2 H 2SiO 3 D CH 2=CH 2 CH 3CH 2OH CH 3CHO 答案:B 解析:A 项:3Al AlCl → (322623Al HCl AlCl H +=+↑或者24243223()3Al H SO Al SO H +=+↑, 33()AlCl Al OH →(332343()3AlCl NH H O Al OH NH Cl +?=↓+),33()Al OH AlCl →(332()33Al OH HCl AlCl H O +→+),3()Al OH Al →的转化必须经过 323 ()Al OH Al O →(反应方程式为:32322()3Al OH Al O H O +灼烧)和23Al O Al →(232243Al O Al O +↑通电)这两步,所以A 项不选; B 项:3HN O N O →(3322833()24HNO Cu Cu NO NO H O +=+↑+),2NO NO →(2222NO O NO +=),2N O N O →(22332NO H O HNO NO +=+),23NO HNO →(22332NO H O HNO NO +=+),所以B 项正确; C 项:2S i S i O →(22Si O SiO +=),223SiO H SiO →必须经过两步

2017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工艺流程题

2017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工艺流程题 1.(安徽)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氢气,属于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 (4)写出NH4Cl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 (1)CaCO3 =CaO+CO2↑;分解反应。(2)物理;(3)过滤;漏斗。(4)做化肥或氮肥等。 2.(益阳)过氧化钙晶体﹝CaO2·8H2O﹞较稳定,呈白色,微溶于水,广泛应用于环境杀菌、消毒。以贝壳为原料制备CaO2流程如下: (1)气体X是CO2,其名称是二氧化碳;将过氧化钙晶体与溶液分离的方法是过滤。 (2)反应Y需控制温度在0~5℃,可将反应容器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产物是CaO2·8H2O,请写出化学方程式CaO2+H2O2+7H2O=CaO2·8H2O 。获得的过氧化钙晶体中常含有Ca(OH)2杂质,原因是CaO或Ca(OH)2过量,且Ca(OH)2微溶。 (3)Ca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 ,过氧化钙晶体﹝CaO2·8H2O﹞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1∶10 。 (4)为测定制得的过氧化钙晶体中CaO2·8H2O的质量分数,设计的实验如下:称取晶体 样品50g,加热到220℃充分反应(方程式为2CaO2·8H2O=====△2CaO+O2↑+16H2O↑,杂质不发生变化),测得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3.2g,请计算样品中CaO2·8H2O的质量分数(CaO2·8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16),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解析版)

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1.[2019新课标Ⅰ] 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 题。下图为少量HCl 气体分子在253 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 +浓度为5×10?3 mol·L ?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 ?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垐?噲?H ++Cl ?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示意图可知,在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第二层中氯化氢溶于水中并发生部分电离,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 【详解】A 项、由图可知,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氯化氢以分子形式存在,故A 正确; B 项、由题给数据可知,冰的表面第二层中氯离子和水的个数比为10—4:1,第二层中溶解的氯化氢分子应少于第一层吸附的氯化氢分子数,与水的质量相比,可忽略其中溶解的氯化氢的质量。设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 ,则所得溶液质量为18g/mol× 1mol=18g ,则溶液的体积为18g/mol 1m 0.9ol g/mL ?×10—3L/ml=2.0×10—2L ,由第二层氯离子和水个数比可知,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 等于氯离子物质的量,为10 —4 mol ,则氢离子浓度为-4-2102.l 010L mo ?=5×10—3mol/L ,故B 正确;

C项、由图可知,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故C正确; D项、由图可知,只有第二层存在氯化氢的电离平衡HCl H++Cl—,而第一层和第三层均不存在,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氯化氢气体在冰表面的吸附和溶解。侧重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能够明确图像表达的化学意义,正确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为解答关键。 2.[2019江苏]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答案】B 【解析】A.NH4HCO3受热易分解和用作化肥无关,可以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 B.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硫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对应关系; 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涉及氧化还原,故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 D.电解冶炼铝,只能说明熔融氧化铝能导电,是离子晶体,无法说明是否具有两性,和酸、碱都反应可以体现Al2O3具有两性。 故选B。 3.[2019江苏]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B.MnO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2 C.SO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D.室温下Na与空气中O2反应制取Na2O2 【答案】C 【解析】 【分析】相同的反应物,条件不同(如温度、浓度、过量与少量),反应有可能也不同; A.钝化反应应注意必须注明常温下,浓硝酸与Fe发生钝化; B.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中应注意盐酸的浓度和反应温度; C.过量与少量问题应以少量物质为基准书写产物;

近5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总

近5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总氧化还原反应 1.(2000全国21)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mL 0.100 mol·L-1 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离子,则S2O32-将转化成 A.S2-B.S C.SO32-D.SO42- 2.(2000全国30)在一定条件下,NO跟NH3可以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现有NO和NH3的混合物1 mol,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中,若经还原得到的N2比经氧化得到的N2多1.4g。(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若以上反应进行完全,试计算原反应混合物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可能各是多少。 答案:(1)2 + 6H2O 失3e-×4 (2)0.3 mol NO和0.7 mol NH3,0.2 mol NH3和0.8 mol NO 3.(2000广东24)(1)分别写出由氧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下列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明反应条件) ①O3: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指出氧在下列各物质中的化合价: O3___________;Na2O2___________;Na2O_________。 (2)KO2能吸收CO2生成K2CO3和O2,故可用作特殊情况下的氧气源,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KO2能吸收CO2生成K2CO3和O2,故可用作特殊情况下的气氧气源,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内O2-离子对健康有害,使人过早衰老,但在催化剂SOD存在下可发生如下反应,请完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 2 O=2O22+ 答案:(1)①3O22O3②2Na +O2Na2O2 ③4Na+O2 2Na2O (2)0; -1; -2, (3)4KO2+2CO2=2K2CO3+3O2④2 O2- +2 H2O=1H2O2+ 1O2+2 OH- 3 其变化 3 + ClO (1)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并配平(未知物化学式和系数填入框内) (2)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只有还原性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④氧化性和酸性 (3)产生0.1mol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 (4)Cl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常被用作消毒剂,其消毒的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是Cl2的_______倍。 答案:(1)2 4 2 2 1 2 H2O (2) ②(3)0.2 (4)2.63 放 暴露在空气 空气中燃烧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修1) Ⅰ—离子共存、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1.[2018江苏卷-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L-1KI 溶液:Na+、K+、ClO-、OH- A. 0. 1 mol· L-1Fe2(SO4)3溶液:Cu2+、NH4+、NO3-、SO42- B. 0. 1 mol· L-1HCl 溶液:Ba2+、K+、CH3COO-、NO3- C. 0. 1 mol· L-1NaOH溶液:Mg2+、Na+、SO42-、HCO3- D. 0. 1 mol· 【答案】B 【解析】A.I-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I-+ClO-=IO-+Cl-,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 Fe3+、SO42-、Cu2+、NH4+、NO3-、SO42-在溶液中相互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正确; C.CH3COO-能与H+反应生成CH3COOH,在HCl溶液中CH3COO-不能大量存在,C错误;D项,Mg2+、HCO3-都能与OH-反应,Mg2+、HCO3-与OH-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考点】次氯酸盐的强氧化性;醋酸为弱电解质;氢氧化锰难溶于水;碳酸氢盐与碱 反应。注意: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有如下几点原因:①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水、沉 淀或气体,如题中C、D项;②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题中A项;③离子间发生双 水解反应,如Al3+与HCO3-等;④离子间发生络合反应,如Fe3+与SCN-等;⑤注意题中的 附加条件。 2.[2018浙江卷-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大理石与醋酸反应:CO32-+2CH3COOH=2CH3COO-+H2O+CO2↑ B. 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MnO4-+4Cl-+8H+==Mn2++2Cl2↑+4H2O C. 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SO2+H2O+ClO-=SO42-+Cl-+2H+ D.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的碳酸氢钙溶液反应:OH-+Ca2++HCO3-==CaCO3↓+2H2O 【答案】D 【解析】大理石与醋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 +H2O+CO2↑,A错误;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MnO4-+10Cl - +16H+=2Mn2++5Cl2↑+8H2O,B错误;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离子方程 式为:SO2(少量)+H2O+3ClO-=SO42-+Cl-+2H ClO,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 的碳酸氢钙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OH-+Ca2++HCO3-=CaCO3↓+2H2O,D正确。 【考点】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3.[2018浙江卷-25]某绿色溶液中含有H+、Na+、Mg2+、Fe2+、Cu2+、SO42—、Cl—、CO32—和HCO3—离子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Ag2SO4微溶于水,可溶于酸) ①向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过滤,得到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和绿色滤液B; ②取滤液B,先用HNO3酸化,再滴加0.001mol/L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A中一定存在H+、SO42-和Cl— B.溶液A中不存在Mg 2+、CO32-和HCO3—,不能确定Na+的存在 C.第②步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只有AgCl,没有Ag2CO3 D.溶液中存在Fe2+与Cu2+中的一种或两种,且可以用NaOH溶液判断 【答案】B

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1.〔2018全国卷1〕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TiO2/S h TQ2/S 〔激发态〕 TiO 2/S TiO 2/S+ +e- l3+2e 3I 2TiO 2/S 3I 2TiO2/S+I3 以下关于该电池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 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 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D. 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 3-的浓度可不能减少 【解析】B选项错误,从示意图可看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也即镀铂电极做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13-+2e-=3I -; A选项正确,这是个太阳能电池,从装置示意图可看出是个原电池,最终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应为把上面四个反应加起来可知,化学物质并没 有减少;C正确,见B选项的解析;D正确,此太阳能电池中总的反应一部分实质确实是: 还原. 氧化 I「3I-的转化〔还有I 2+| 一二|「〕,另一部分确实是光敏有机物从激发态与基态的 相互转化而已,所有化学物质最终均不被损耗! 【答案】B 【命题意图】考查新型原电池,原电池的两电极反应式,电子流向与电流流向,太阳能 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总反应式等,还考查考生变通能力和心理素养,能否适应生疏的 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咨询题等 【点评】此题立意专门好,然而考查过为单薄,而且取材不是最新的,在3月份江苏省 盐都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第17题〔3〕咨询,与此题极为相似的模型,这对一些考生显得不公平!

最新21(2017-江苏大市化学模拟试题分类)资料

2017 1、铁是最常见的金属材料。铁能形成[Fe(H2NCONH2)6](NO3)3[三硝酸六尿素合铁(III)〕 和Fe(CO)x等多种配合物。 (1)基态Fe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与NO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是__________。 (2)尿素(H2NCONH2)分子中C、N原子的杂化方式依次为______。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3)配合物Fe(CO)x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电子数之和为18,则x=______。 Fe(CO)x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 .5 ℃,沸点为103 ℃,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Fe(CO)x晶体属于_______(填晶体类型)。 (4)铁有δ、γ、a三种同素异形体,δ、γ、a三种晶胞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_______。 2、元素X、Y、Z为前四周期元素,X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有21种运动状态,元素Y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的3倍,Z与X、Y不在同一周期,且Z原子核外p电子比s电子多5个。 ⑴X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⑵X是石油化工中重要的催化剂之一,如催化异丙苯裂化生成苯和丙烯。 ①1 mol苯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mol。 ②异丙苯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⑶与Y3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阳离子为。 ⑷XZ3易溶于水,熔点为960℃,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据此可判断XZ3晶体属于 (填晶体类型)。 ⑸元素Ce与X同族,其与Y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的晶胞结构如下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为。

Ce 3、下列反应可用于合成CH3OH: (1)Mn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与NO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写化学式)。 (3)CO32-的空间构型是(用文字描述)。 (4)1molCH3OH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mol。CH3OH与H2O可以任意比互溶,除因为它们都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 (5)锰元素的一种硫化物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硫化物的化学式为。4、Ni2+与丁二酮肟生成鲜红色丁二酮肟镍沉淀,该反应可用于检验Ni2+。

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常用化学计量含

化学高考题分类目录 A 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 A1 阿伏伽德罗常数和物质的量 5. [2014·四川卷] 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温下,0.2 mol Fe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 2分子数目为0.3 N A B .室温下,1 L pH =13的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 -数目为0.1N A C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 A D .5NH 4NO 3=====△2HNO 3+4N 2↑+9H 2O 反应中,生成28 g N 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3.75N A 5.D [解析] 根据3Fe +4H 2O(g)=====高温Fe 3O 4+4H 2,则0.2 mol Fe 参与反应生成415 mol H 2 ,A 项错误;pH =13的NaOH 溶液中,溶液中c (OH -)=0.1 mol/L ,c (H +)=K W c (OH -) =10-13 mol/L ,则水电离出来c (OH -)=c (H +)=10 -13 mol/L ,B 项错误;氢氧燃料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 2 + 4H + + 4e -===2H 2O ,则1 mol O 2被消耗,电路中有4N A 的电子通过,C 项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3价的氮元素升高到0价,失去3个电子。+5价的氮元素降低到0价,得到5个电子,即每生成4 mol 氮气,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 mol ,则生成28 g N 2(即1 mol 氮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5 mol÷4=3.75 mol ,D 项正确。 7. [2014·全国卷] 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mol FeI 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B .2 L 0.5 mol·L -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 C .1 mol Na 2O 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 D .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 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 A 7.D [解析] 1 mol FeI 2与足量Cl 2反应时,Fe 2+被氧化为Fe 3+,I - 被氧化为I 2,转移电子3N A ,A 项错误;2 L0.5 mol·L -1的硫酸钾溶液中n (SO 2-4)=1 mol ,所带电荷数为2N A ,B 项错误;Na 2O 2由Na +和O 2-2(过氧根离子)构成,1 mol Na 2O 2中的离子总数为3N A ,C 项错误;丙烯和环丙烷为同分异构体,其分子式均为C 3H 6,最简式为CH 2,42 g 混合气中的氢原子个数为42 g 14 g·mol -1 ×2N A =6N A ,D 项正确。 27. [2014·安徽卷] LiPF 6是锂离子电池中广泛应用的电解质。某工厂用LiF 、PCl 5为原

(2010-2019)十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 化学能与热能(学生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化学 专题9 化学能与热能 题型一: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1) 题型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盖斯定理 (7) 题型一: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1.(2019·江苏)氢气与氧气生成水的反应是氢能源应用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反应2H2(g)+O2(g)2H2O(g)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ΔH<0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常温常压下,氢氧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消耗11.2 L H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02×1023 D.反应2H2(g)+O2(g)2H2O(g)的ΔH可通过下式估算: ΔH=反应中形成新共价键的键能之和?反应中断裂旧共价键的键能之和 2.( 2018·北京)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3.(2018·江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B.反应4Fe(s)+3O 2(g)2Fe2O3(s)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3 mol H2与1 mol 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6.02×1023 D.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 4.( 2016·海南)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C57H104O6(s)+80O2(g)=57CO2(g)+52H2O(l)已知燃烧1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104kJ。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H为() A.3.8×104kJ·mol-1 B.-3.8×104kJ·mol-1 C.3.4×104kJ·mol-1 D.-3.4×104kJ·mol-1 5.(2016·海南)由反应物X转化为Y和Z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烃

烃 1.(全国理综I·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 ...同分异构体的是D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2.(全国理综Ⅱ·6)20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 3.(天津理综·7)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C 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B.尿素食盐聚乙烯 C.涤沦洗衣粉阿斯匹林D.石英橡胶磷化铟 4.(山东理综·10)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D 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B.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C.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键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 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 5.(山东理综·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C.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D.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科形成4个C—C单键 6.(重庆理综·8)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B

7.(宁夏理综·8)在①丙烯②氯乙烯③苯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B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8.(广东理基·22)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资源, 以合理的方式对废物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做法不利于 ...环境保护的是D A.发电场的煤见脱硫处理 B.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 C.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 D.电镀废液经中和后直接排放 9.(广东理基·28)下列关于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B A.乙醇、乙烷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B.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C.苯和乙烯都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石油分馏可获得乙酸、苯及其衍生物 10.(广东理基·34)根据陈述的知识,类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MgO,则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Na2O B.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丙烯也可以使其褪色 C.CO2和SiO2 化学式相似,则CO2与SiO2的物理性质也相似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 平衡 〔2018天津卷〕6.以下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 .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 -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 -1 NaOH 溶液,溶液的pH 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 .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 O 2(g) + O 2(g) 2S O 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稳 常数K 随温度的变化 C .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 -1 K M n O 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 -1 H 2C 2O 4溶液混合时,n(Mn 2+) 随时刻的变化 D .图④中a 、b 曲线分不表示反应CH 2=CH 2 (g) + H 2(g)?? →C H 3C H 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解析:酸碱中和在接近终点时,pH 会发生突变,曲线的斜率会专门大,故A 错;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B 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生成的Mn 2+ 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反应速率越来越快,C 错;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图像描述是吸热反应,故D 错。 答案:B 命题立意:综合考查了有关图像咨询题,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图像,反应速率图像和能量变化图像。 〔2018重庆卷〕10.()()()22COCl g CO g +Cl g ;0.H ??→?←?? > 当反应达到平稳时,以下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 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 2转化率的是 A .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⑤⑥ 10.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平稳的移动。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因此升温顺减压均能够促使反应正向移动。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恒容通入惰性气体与加催化剂均对平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量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量 1.(09年福建理综·8)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g镁的原子量最外层电子数为N A B.1L0.1mol·L-1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 A C.1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 A D.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的分子数为N A 答案:C 2.(09年广东化学·6)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 B.乙烯和环丙烷(C3H6 )组成的28g混合气体中含有3N A 个氢原子 C.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D.将0.1mol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 A Fe3+ 答案:C 3.(09年广东理基·20)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4 L Cl2中含有N A个C12分子 B.1 L 0.1 mol·L-1 Na2SO4溶液中有0.1 N A个Na+ C.1 mol H2与1 mol C12反应生成N A个HCl分子 D.1 mol Ca变成Ca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 A 答案:D 4.(09年海南化学·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 B.1molHCl气体中的粒子数与0.5 mo1/L盐酸中溶质粒子数相等 C.在标准状况下,22.4LCH4与18gH2O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 N A D.CO和N2为等电子体,22.4L的CO气体与lmol N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答案:C 5.(09年江苏化学·4)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5℃时,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 A B.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 A C.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