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领导职务级别和行政职能详解
中国行政级别对应的职位

中国行政级别对应的职位随着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
行政管理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机构和机构间的关系,它是政府运作的基础和支撑。
行政级别是行政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政府机构的职能和权力范围。
本文将介绍中国行政级别对应的职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
一、中央行政机关中央行政机关是指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和机构,是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机关,其职责是领导和管理全国的行政工作。
中央行政机关的行政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1. 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国家主席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领导人,负责领导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工作;国务院总理是国务院的负责人,负责领导和管理国务院的各个部门。
2. 国务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是国务院的成员,负责领导和管理国务院的各个部门;国务院副总理是国务院总理的副手,协助总理领导和管理国务院的各个部门。
3. 部长、副部长、局长、副局长、司长、副司长:部长是中央行政机关各部门的负责人,负责领导和管理各自的部门;副部长是部长的副手,协助部长领导和管理部门;局长是中央行政机关各局的负责人,负责领导和管理各自的局;副局长是局长的副手,协助局长领导和管理局;司长是中央行政机关各司的负责人,负责领导和管理各自的司;副司长是司长的副手,协助司长领导和管理司。
4. 处长、副处长、科长、副科长:处长是中央行政机关各处的负责人,负责领导和管理各自的处;副处长是处长的副手,协助处长领导和管理处;科长是中央行政机关各科的负责人,负责领导和管理各自的科;副科长是科长的副手,协助科长领导和管理科。
5. 科员、助理、实习生:科员是中央行政机关的基层工作人员,负责具体的行政工作;助理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助手,协助领导干部完成日常工作;实习生是在中央行政机关进行实习的学生,通过实习了解和掌握行政工作。
二、地方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是指地方政府的各个部门和机构,其职责是领导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工作。
行政职级职务职位对照表

行政职级职务职位对照表一、初级行政职务初级行政职务是行政体制中的基层职位,通常是新进入行政部门的人员所担任的职位。
这些职务主要负责日常事务处理、文件管理、信息收集和协助上级领导等工作。
1. 办事员:负责行政部门日常办公室的事务处理和文书工作,包括文件收发、档案管理、会议记录等。
2. 文书员:协助办事员处理日常事务,负责文件整理、资料归档、报表统计等工作。
3. 接待员:负责接待来访人员、电话接听和转接等工作,同时协助办事员处理一些行政事务。
4. 信息员:负责收集、整理和管理行政部门的信息资料,协助上级领导制定决策和政策。
二、中级行政职务中级行政职务是在初级职位基础上晋升的职位,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
这些职务主要负责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1. 行政助理:协助行政主管处理日常行政工作,包括文件审核、会议组织、行政预算等工作。
2. 人事专员:负责人员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劳动合同管理等人事管理工作。
3. 财务专员:负责部门的财务核算、预算编制、资金管理、报表分析等财务管理工作。
4. 组织发展专员:负责组织发展规划、员工关系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
三、高级行政职务高级行政职务是行政体制中的管理层职位,负责制定和实施行政政策、决策,并对下属人员进行管理和指导。
1. 行政主管:负责全面管理行政部门的工作,制定行政政策、决策,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2. 人事主管:负责制定和实施人事管理政策,包括招聘、薪酬福利、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工作。
3. 财务主管:负责部门的财务决策和资金管理,协助制定预算和进行财务分析。
4. 组织发展主管:负责组织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关系管理。
四、高级行政职务高级行政职务是行政体制中的最高层职位,负责全面管理行政机构,制定行政政策和决策,并对下属人员进行领导和指导。
1. 行政总监:负责全面领导和管理行政机构,制定行政管理政策和决策,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公职人员职位级别表

公职人员职位级别表一、一般行政职位级别1. 基层行政人员基层行政人员是公职人员中最底层的一级,他们负责基层行政工作,包括日常事务管理、文件处理等。
他们通常是一些普通的行政工作人员,不具备决策权和领导能力。
2. 中层行政人员中层行政人员负责部门或单位的具体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
他们需要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3. 高层行政人员高层行政人员指的是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和能力的人员,他们通常担任部门或单位的领导职务,负责整体的组织、规划和决策工作。
他们需要具备较高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能够有效地指导下属,推动工作的发展。
二、专业技术职位级别1. 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是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人员,他们通常从事一些基础的技术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
2.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是在初级人员的基础上,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的人员。
他们通常从事一些专业技术工作,能够独立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任务。
3.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是在中级人员的基础上,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的人员。
他们通常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三、教育科研职位级别1. 教师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他们通常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负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2. 科研人员科研人员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他们通常在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工作,负责科学研究项目的开展和成果的转化。
四、医疗卫生职位级别1. 医生医生是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人员,他们通常在医院从事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负责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2. 护士护士是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他们通常在医院从事病人的护理和康复工作,负责照顾病人的生活和健康。
五、公安执法职位级别1. 民警民警是从事公安工作的人员,他们通常在派出所从事治安管理和案件侦破工作,负责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行政级别一览表

行政级别一览表
行政级别一般是指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机构内部的职务层次,主要用于管理人员的分类和工作划分。
以下是国家和地方行政级别一览表:
国家行政级别:
1. 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
3. 国务院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委员会主任
4.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长、审判员
5.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员
地方行政级别:
1. 省级领导(省长、省委书记、省政府副省长和省委副书记)
2. 地市级领导(市长、市委书记、市政府副市长和市委副书记)
3. 县区级领导(县区长、县委书记、县政府副县长和县委副书记)
4. 乡镇级领导(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镇党委副书记)
5. 村级领导(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副主任)
以上是行政级别一览表的基本内容,它们在政府机构内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需要认识到,政府的行政职能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不断
提高行政管理素质的同时,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行政级别和区域知识

行政区域及职责划分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一)国务院总理:一级;(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五)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司局级(六)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七)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八)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十一)科员:九至十四级;(十二)办事员:十至十五级。
“古今官员级别对比”:超品:政治局常委、主席、总理、委员长、军委主席、政协主席、副主席(应该相当于古代王候)正一品:政治局委员、副总理、书记处书记、副委员长、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最高法院院长、检察长从一品: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的部长、省委书记正二品:省长、国务院部长、人大主任(非书记兼任)从二品:政协主席、省委副书记、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上是两级制,即府、州、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
宋朝的地方官均以中央官吏派出任“知XX事”,高级官吏则称“判XX事”。
以州为标准单位,多称“知X州军州事”。
知州照例兼厢军正印职。
除知州外,每州设“通判”一人,其地位类似隋朝通守。
州一级发出文件,必须通判签署,才能生效。
目的就是要牵掣一下知州的权力。
县一级的官吏,主要有知县、县丞、主簿和县尉。
知县由中央派出的官吏担任,也是一种差遣。
唐、宋两代府州同级,但府的地位高于州,通常是在京、都、皇帝行在以及一些经济中心和路治(相当于现在的省会)设府宋代吸取唐朝和五代节度使尾大不掉、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地方行政上分路、州、县三级,但是路一级诸司并立、各有统属,虽然路转运使地位最高,但并不存在一个最高行政长官。
这就好比,虽然有河北省的行政区,但不设立一个省政府机构,而由中央直接管辖河北省财政厅、公安厅等下属机构。
行政职务是指什么

行政职务是指什么行政职务,是国家行政机关为实施行政管理而设置的国家公职。
包括职权和职责两方面内容。
国家公务员级别从国家级正职(国家主席等)到办事员级(办事员)划分各种级别。
什么是行政职务?国家公务员级别划分(一)国务院总理:一级;(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五)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六)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七)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八)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十一)科员:九至十四级;(十二)办事员:十至十五级。
(1)领导职务: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2)非领导职务: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3)驻外外交机构衔:大使衔、公使衔、参赞衔、一等祕书衔、二等祕书衔、三等祕书衔、随员衔(4)专业技术职务: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5)军衔:将官、校官、尉官、文职干部、学员、兵、礼仪士兵(6)警衔:总警监、副总警监、警监、警督、警司、警员(7)关衔:海关总监、副总监、关务监督、关务督察、关务督办、关务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三章职务与级别第十四条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
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
第十五条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
第十六条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中国行政级别

中国行政级别共十一级,行政上基本上分为五套班子,即党委、政府、政协、人大、纪委。
国家级正职(一级干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级副职(二级干部):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省部级正职(三级干部):(包括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书记、省长、省政协主席、省人大常委会主席等、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直辖市市委书记等。
以及国家各部部长等)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特殊规定的副职),各人民团体(党组)正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如江苏省省长、北京市市长)(特殊规定的副职),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
部队正军职干部(如四川省军区司令员、18集团军军长)省部级副职(四级干部):(包括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席、省人大常委等(直辖市市委副书记等。
以及国家各部副部长等,还有一些行政级别是正厅但是必须要副部级来兼任的,一般认为那个单位是副部单位,如省宣传部、组织部、纪委等必须由省委常委或者省委副书记兼任。
)中共中央纪委常委,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省纪委书记,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如南京市市长)(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副职领导,国家副部级企业正职领导,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
行政职级职务职位对照表

行政职级职务职位对照表 1. 行政职级:
高级行政官员。
中级行政官员。
初级行政官员。
2. 职务职位:
总经理/局长/主任。
副总经理/副局长/副主任。
部门经理/处长/科长。
副部门经理/副处长/副科长。
办事员/科员/职员。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组织的行政职级体系和职务职位命
名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中国,行政职级一般分为正职和副职,职务职位则根据不同部门和单位的具体设置而有所差异。
在国际组
织或跨国公司中,可能存在更加复杂的行政职级体系和职务职位命名。
此外,行政职级职务职位对照表还可能包括其他信息,如薪资
等级、晋升路径、工作职责等。
具体的对照表可以根据组织的需求
和规模进行定制。
总之,行政职级职务职位对照表是一种帮助组织和员工理清行
政职级和职务职位对应关系的工具,可以提供参考和指导,使组织
的管理体系更加清晰和规范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领导
第一节行政领导及其职务升降与任免
一、行政领导职务序列
依法担任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领导者个人,共有10个领导职务等次(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职务:
(1)国务院总理:一级。
(2)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
(3)省部级正职(省长、自治区主席、直辖市市长,部长、委员会主任):三至四级。
(4)省部级副职(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直辖市副市长、副部长、委员会副主任等):四到五级。
(5)厅、司级正职(厅长、局长、州长、专员、地级市市长、直辖市的区政府区长,国务院各部委的司长等):五至七级。
(6)厅、司级副职(副厅长、副局长、副州长、副专员、地级市副市长、直辖市区政府副区长,国务院各部委的副司长等):六至八级。
(7)县、处级正职(县长、自治县县长、自治旗旗长、地级市的区政府区长,直辖市政府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主任,国务院和省级政府部门中的处长等):七至十级。
(8)县、处级副职(副县长、自治县副县长、自治旗副旗长、地级市的区政府副区长,直辖市政府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国务院
和省级政府部门中的副处长等)八至十一级。
(9)乡、科级正职(乡长、镇长,县以上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科长):九至十二级。
(10)乡、科级副职(副乡长、副镇长,县以上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副科长等):九至十三级。
二、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一)选任制
(二)委任制
(三)考任制
(四)聘任制
第五章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与协调
一、行政决策的类型
(1)从决策主体的层级上划分,行政决策可以划分为国家决策和地方决策。
其中,地方决策一定要贯彻国家决策的精神和要求,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创造性地充分发挥。
(2)根据决策的范围和影响程度的不同,行政决策可以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3)从行政决策的内容上分,可把行政决策分为社会管理决策和机关管理决策。
(4)从行政决策所涉及的问题是否重复出现,可以分为程序化
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5)按决策后果分,行政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二、行政执行的环节
获取行政执行的良好效果,务必抓好下列五个主要环节:行政执行计划;组织落实与人员配置;行政执行中的指挥;行政执行中的控制;行政执行评估总结。
三、行政协调的方式
(1)主体合流法;(2)中间数法;(3)冷处理与热处理法;(4)当面表态法;(5)谈心法;(6)跟踪处理法。
四、行政监督
(一)我国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
我国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主要包括一般监督(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监督,职能部门和主管业务部门的监督)和专门监督。
这里侧重阐释后者。
(二)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
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监督、政党监督和社会及舆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