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依赖
使用呼吸机患者产生依赖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 4 ] 金小兰 , 谭玮 , 周 小红 , 等 . 高频振 荡通气 治疗 新生 儿 重症呼吸衰竭 l 8 例临床观察E J 3 . 中 国新 生儿 科杂 志 ,
2 0 0 9 , 2 4 ( 1 ) : 4 5 —4 6 .
力、 最低 吸 入氧 浓 度 维 持血 气 在 正 常 范 围。 必要 时 使 用镇 静剂 , 以免发 生人机 对 抗 5。
1 . 3 . 3 胸 腔穿刺减 压 护 理 协 助 医师 在 无 菌操 作
片检查示胸腔内气体减少 , 肺部复张。
3 讨论
新生儿气胸是 由于气体分布异常导致肺泡过度
[ 2 ] 张梅娟 , 陈玲玲 , 周彩玲 , 等 . 新生 儿机 械通气 并发 气
胸 的诊 断和治疗 [ J ] .中国新 生儿科 杂志 , 2 0 1 1 , 2 6 ( 4 ) :
2 5 5 —2 5 6.
[ 3 ] 张婉仪 . 新生儿 气胸 的护理 [ J ] . 中华 国际护理 杂志 ,
段, 是抢救各种原 因引起的呼吸衰竭 的主要措施之 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随之产生呼吸机依赖也成
一
。
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因此 , 对呼吸机依赖患者撤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9— 2 2
以患者为 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 进而获得令 患者满 意的疗效 [ 。对 2 0 1 2年 在 本 院使 用 呼 吸 机 辅 助 呼 吸患者产生呼吸机依赖的原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报
膨胀破裂所致。病情较轻可无 明显症状 , 病情重可 表现为呼吸窘迫、 发绀 , 甚至并发肺动脉高压等 , 如
治疗 不及 时很 容易 造成新 生儿 死亡 。新 生儿 气胸 发
呼吸机依赖的护理措施

呼吸机依赖的护理措施引言呼吸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主要用于治疗呼吸功能不全或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
对于需要依赖呼吸机的患者,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确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呼吸机依赖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护士和医生更好地照顾这些患者。
呼吸机依赖的护理措施定期检查呼吸机设置呼吸机的设置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以确保合适的通气参数。
护士应定期检查呼吸机的设置是否符合医生的要求,如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呼吸频率等。
同时,还要确保连接管道和面罩等配件的正常使用和清洁。
注意呼吸机的安全性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患者的安全性尤为重要。
护士要确保呼吸机的正常运行,避免发生故障。
如果发现呼吸机出现任何异常,应立即报修或更换设备。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呼吸机的电源和电线是否安全可靠,防止发生火灾或电击等事故。
清洁呼吸机和相关设备呼吸机和与之相关的设备需要定期清洗和消毒,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护士应按照医院的规定和操作流程,正确清洁呼吸机的外表面和内部零部件。
同时,还需要清洁呼吸机的配件,如管道、面罩、滤网等,以保持其清洁和无菌。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机依赖的患者需要持续监测生命体征,以及呼吸机的工作状态。
护士应定期测量和记录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以及呼吸机的气道压力和呼吸频率等参数。
任何异常情况都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皮肤护理和床位转位患者长时间依赖呼吸机,容易导致压力疮和肌肉萎缩等问题。
护士应定期进行皮肤护理,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压力。
另外,还应定期转位患者,以减少压力点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
与患者沟通和心理疏导长时间依赖呼吸机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他们可能面临很多的心理压力和困惑。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合理安排探视时间,让患者感受到关心和关爱,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计划呼吸机依赖的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计划。
浅谈呼吸机依赖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浅谈呼吸机依赖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摘要:在医学领域,随着我国的相关研究一直在发展,在呼吸疾病领域,就呼吸生理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尤其是呼吸系统病患对呼吸机的依赖方面,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呼吸机的功能也在不断的完善,呼吸机对于救治医疗病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医学领域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虽然机械通气也可以发挥与呼吸机一样的作用,但是临床医疗中会让患者产生巨大的依赖,影响后续的治疗,本文就影响呼吸机依赖患者的相关因素展开研究。
关键词:呼吸机;依懒性;相关因素本文通过对机械通气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的剖析,深入研究了影响患者过度依赖呼吸机的因素,并根据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具体的研究过程如下。
资料与方法1、资料:从2016年至218年末,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的病患一共超过了200例,其中男性患者136例,女性患者64例;年龄的范围也是从30岁到82的跨度岁,病患的平均年龄为(54.67±13.29)岁,这些需要借助机械通气的患者的疾病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支气管哮喘、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以呼吸系统、心脏方面的疾病居多,借助呼吸机医疗的时间一般是在一个月以内,平均时间是6-10天,(6.23±4.67)天,根据病患的治疗状况决定脱机时间,采用程序化脱机方法,在病患结束机械通气治疗之前,需要科学谨慎的评估考量病患的病情、恢复程度以及体质特征,先行撤机筛查试验,符合脱机要求的患者,还需要进行自主呼吸试验,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评估病患生命体征,最终通过了血气分析检查,才可以真正的脱机。
2、标准:可以确定病患过度呼吸机有以下几个衡量标准,第一种情况就是脱机6个小时内,病患出现明显呼吸窘迫及循环不稳的体质也正,呼吸频率每分钟超过了30次,心率或收缩压较正常提高了百分之二十,血气显示酸碱度小于等于≤7.30,呈现酸性的体质特征,体内的SaO2元素小于等于88%,如果满足这些体质特征,病患脱机失败,依然需要借助机械通气;第二种情况就是同样原因导致拔管48h内重新插管。
呼吸机依赖患者肺康复治疗

呼吸机依赖患者的呼吸训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姚秀丽定义呼吸机依赖(ventilator dependence,V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大于24小时?2天?14天?29天? 长期机械通气(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PMV) 患者至少连续21天每天机械通气时间不低于6小时发生率国外定义不同,结果不同5%~25%PMV发生率3%~7%国内三甲医院ICU,发生率高达53.9%严重后果增加患病率与病死率提高住院费用增加ICU资源占用率PMV的原因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Chest,2005,128(6):3937-54呼吸泵衰竭是导致PMV最常见原因呼吸肌无力是主要原因Tobin MJ,et al. NY: McGraw-Hill Inc;1994,Chap 52PMV与呼吸肌无力Chest,2005;128(2):553-559机械通气时间<7天机械通气时间>7天PMV与呼吸肌无力呼吸肌无力是主要决定因素 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机依赖呼吸机依赖加重呼吸肌无力如何改善呼吸肌无力?可通过锻炼增强骨骼肌的肌力与耐力是否可以通过呼吸训练增加呼吸肌的肌力与耐力?肌力训练的生理基础肌肉适应性改变肌纤维增粗收缩蛋白、肌红蛋白、酶蛋白增加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结缔组织增加超量恢复训练后各指标超过训练前水平肌力训练的原则适当阻力超量负荷适度疲劳规律训练肌力训练高负荷,低重复 耐力训练低负荷,高重复呼吸训练能增强呼吸肌肌力研究(一)---Samuel S.Physical Therapy .2003 83(2):171-182平均训练压力增加195%平均最大吸气压增加140%结果:撤机成功率:100%平均训练时间:17天研究(二)呼吸训练的实施吸气肌训练训练方法:肌力训练与耐力训练 肌力训练增强肌肉力量耐力训练增强肌力的持久性训练形式:带机训练与脱机训练 脱机状态下肌力训练、耐力训练带机状态下耐力训练通过呼吸训练器进行阻力型训练器压力型训练器吸气肌肌力训练inspiratoroy muscle strength trainning,IMST呼吸训练器呼吸训练器阻力型训练器通过患者的吸气流速产生流速相关性阻力 吸气负荷的大小受呼吸形式影响压力型训练器预设吸气负荷不受吸气流速与呼吸形式的影响较阻力型训练器有效患者的选择原发病已控制,一般状况稳定有一定的理解力并配合治疗可耐受2小时SBT未通过2小时SBT,在严密监测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大胆尝试训练负荷的选择50%最大吸气压(MIP) 有效刺激呼吸肌肉功能防止加重呼吸肌疲劳 每周测量一次随时调整训练负荷验证训练效果MIP的测量保持坐位,床头抬高至少45°将简易肺功能测量仪接在气切套管上 气囊充气,保证气流全部通过测量仪 最大呼气后作最大吸气,重复5~10次 取最大的三个测量值的均值肌力训练的实施尽量在上午实施保持半卧位,床头至少抬高45°指导患者使用训练器指导患者吸气并纠正其呼吸形式每天完成4组训练,每组6~8次吸气每组完成后进行CR-10评分,调整训练负荷 每周训练5~7天CR-10评分下降1~2 cmH2O9~10保持压力水平6~8增加1~2 cmH2O 1~5负荷调整水平CR-10评分最大用力10......最小用力1无需用力0意义CR-10评分患者的主观评分 评价吸气用力程度CR-10评分CR-10评分与训练负荷的调整关系患者达到入选标准测量MIP,确定训练负荷指导患者使用呼吸训练器,取得患者配开始呼吸训练①记录训练前基础参数设置训练负荷水平②断开呼吸机提供充足的氧气③开始吸气肌训练6~10次/组④一组训练结束,接/不接呼吸机休息10min 接/不接呼吸机休息达到中止指标⑤进行CR-10评分调整训练负荷水平⑥完成4~6组后训练结束接/不接呼吸机休息⑧一周后重新测量MIP 确定新训练负荷水平是吸气肌肌力训练流程图注意事项防止呼吸肌疲劳的发生吸气负荷压力水平设为50%MIP允许患者参与吸气负荷水平的调整每组训练间隙允许患者充分休息保证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夜间呼吸机参数的调节保证训练的规律性、持续性并循序渐进 训练过程中与患者不断沟通耐力训练是肌力训练的衔接与补充带机状态下耐力训练与脱机状态下耐力训练 无法完成肌力训练,直接过渡到耐力训练吸气肌耐力训练inspiratoroy muscle endurence trainning,IMST带机状态下耐力训练on-ventilator,IMET IMST后,接/不接呼吸机休息10min后开始IMET一般选择PSV模式患者感觉舒适获得5~6ml/Kg 以上的潮气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训练后保证患者充分休息终止训练的指标: SpO<92%2HR>120 bpmBP>140 mmHgRR>30 bpmVt>5~6ml/Kg带机状态下的耐力训练开始脱机训练指征:PS<12~15cmHO2每天连续2h可获得稳定的5~6ml/Kg潮气量 生命体征平稳IMST结束接呼吸机休息10minPSV模式,保证Vt5~6ml/Kg自主呼吸能力增强出现异常指标开始脱机状态下耐力训练调整呼吸机,患者充分休息带机状态下耐力训练流程图是是脱机状态下的耐力训练off-ventilator,IMET 保持45°坐位彻底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气囊上滞留物断开呼吸机,接加温湿化及吸氧装置如:T型管,气切面罩等终止训练指标无明确标准患者自我感觉舒服基本生命体征较基础水平无明显变化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基础水平无明显差异注意事项训练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 气囊管理密切监测加强沟通撤机成功的标准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拔管后48h~72h内不需要重新机械通气PMV患者连续7天完全脱离机械通气或者仅夜间需要NIV 支持撤机成功与拔除气切套管评判上气道状况气囊漏气试验气管镜检查判断气道保护能力咳嗽、咳痰能力痰液的性状判断吞咽功能美兰试验四肢肌力训练与心理康复进行呼吸训练的同时,配合四肢肌力锻炼 增加全身骨骼肌力增加患者的信心有助于分泌物的清除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少褥疮的发生加强心理护理撤机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 原发病的治疗其他脏器功能的维持神经、精神心、肾减轻呼吸负荷前负荷后负荷营养支持充分休息。
呼吸机使用目的及相关并发症

规范使用呼吸机操作流程
操作培训
医护人员在使用呼吸机前应接受专业 培训,熟悉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和应 急处理措施。
定期维护
呼吸机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 设备性能良好,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 的不良后果。
加强患者护理和监测
密切观察
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状况及血氧饱和度等 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总结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使用呼吸机而引 起的肺部感染。
详细描述
VAP通常发生在机械通气后的48小时至72小时内,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 困难等症状。V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气管插管的刺激、呼吸道黏膜损伤 、胃食管反流等。
气压伤
总结词
气压伤是由于呼吸机压力过高或气道阻力增加而引起的气胸 、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呼吸机使用目的及相关并发症
$number {01}
目 录
• 呼吸机使用目的 • 呼吸机相关并发症 • 预防与处理措施 • 特殊情况处理 • 总结与展望
01
呼吸机使用目的
维持患者正常呼吸
辅助患者呼吸
呼吸机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正 压气流,帮助患者克服呼吸道阻 力,辅助其完成吸气和呼气过程 ,从而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临床应用规范
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临床应用指南和规范,提高呼吸机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并发症的发 生率。THANKSFra bibliotek减少呼吸肌疲劳
对于呼吸肌疲劳或无力患者,呼 吸机能够减轻其呼吸肌的负担, 使其得到充分休息,从而改善呼 吸肌疲劳状况。
改善患者氧合状态
提高血氧饱和度
通过向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呼吸机 能够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缺 氧状况,降低因缺氧导致的脏器功能 损害风险。
ICU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依赖原因和护理研究进展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 43(3) 529·综 述·ICU 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依赖原因和护理研究进展丁桂梅*(天津市天津医院内科ICU ,天津 300211)摘要:机械通气是救治重症病房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能控制或替代自主呼吸、提高通气量、改善肺通气,使患者度过危险期,因此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长期使用机械通气会造成依赖性,导致反复撤机失败,不利于预后。
本文对近年来关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撤机失败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为今后该类患者呼吸机依赖和撤机失败的有效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撤机失败;呼吸衰竭;呼吸机依赖;机械通气;护理呼吸机支持是抢救脑损伤等危重症患者呼吸衰竭、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也是争取抢救时间、挽回ICU 危重症患者生命的重要通气设备。
随着医疗技术快速进步,呼吸机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 )广泛应用,且效果十分显著。
但呼吸机使用后需对患者进行适时撤机,以降低膈肌功能障碍 (Ventilator induced diaphragmatic dysfunction ,VIDD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 AP )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而提高ICU 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然而长时间使用呼吸机也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膈肌收缩功能进行性下降,此并发症将导致患者产生呼吸机依赖,进而造成脱机失败,严重影响患者转归。
有研究表明,ICU 重症脑损伤病人采用呼吸机支持性治疗后, 呼吸功能、呼吸肌力量显著下降,以膈肌收缩活动能力减弱最为显著。
随着膈肌收缩活力持续下降,患者的呼吸机依赖进一步加重,形成脱机困难的恶性循环;即使勉强脱机,脑损伤病人也可因咳嗽、不能自主排痰、吸气无力,进而引起脱机失败,并发肺炎风险也大大提高。
近年来相关报道指出重症监护室呼吸机依赖率达到13%~24%,呼吸机依赖已经成为机械通气主要并发症之一。
呼吸机依赖

4、必要时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选用氯化钙、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洋地黄增强心肌收缩力。
九、呼吸机依赖(一)原因1、原发疾病未得到改善或继发某些合并症,可能导致撤机困难。
常见的原因为呼吸肌乏力或呼吸机相关肺炎。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困难时呼吸衰竭的诱因或加重因素。
3、呼吸驱动力不足或呼吸机疲劳。
4、营养不良或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5、病人从心里上对呼吸机的依赖。
6、撤机方法不当。
(二)临床及表现试行撤机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加快、血压下降、意识障碍;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低氧血症或二氧化碳置留。
(三)预防及处理1、有效控制原发病及去除呼吸衰竭诱因。
2、改善病人营养。
保持内环境稳定,恢复中枢口呼吸肌功能。
3、加强心理护理,消除病人顾虑,树立信心。
4、选择恰当的撤机方式合理应用SIMV和PSV模式。
5、对部分上机前就考虑的无撤机可能的患者,要严格选择适应症。
十、腹胀(一)原因多因气囊充气不足、呼入气体可从气囊旁经口鼻逸出、引起吞咽反射亢进、导致胃肠充气。
(二)临床表现清新患者表示意腹部胀痛。
体检时患者腹部膨隆,叩诊呈鼓音。
(三)预防及处理1、密切观察气管插管及气管套管的位置,如有疑问及时通知医生。
2、使用气囊测压表检测气囊内的压力,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发生腹胀给予腹部按摩(按肠蠕动的方向进行按摩)。
腹部热敷。
4、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促进肠蠕动的药物。
第十八章置管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一.血肿(一)原因1.多由于定位及穿刺方法不正确,致使操作者短时间内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造成皮下渗血。
2.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穿破血管,导致血液外渗,造成血肿,尤其是老年人脆性大、弹性差的血管。
3.过度消瘦或年老患者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薄弱,导致管周血液漏出,而导致皮肤入口处又被封闭,致血液潴留皮下导致血肿。
4.对凝血功能障碍或使用抗凝剂的患者,拔管时未延长按压时间,血液未完全凝固,渗入皮下形成血肿。
老年患者产生呼吸机依赖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探讨

I 关键词 】 老年呼 吸机依赖 ; 机械通 气; 病园 ; 理措施 护 【 中图分类号 】 4 3 R 7 【 文献 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6 2 2 2 ( 0 2 0 — 3 8 0 l7 — 5 3 2 1 ) 8 0 9 — 2
4 讨 论
后 首 次排 便 时 间或减 少排 便次 数 。 由于 患者 长时 间抑制排 便 , 直肠对 粪 便 刺激 的敏感 性 降低 或消失 而术 前禁食 和术后 少 食易导 致患者 营养 不 良,
排便无力 ; 手术的刺激和进食量的减少使肠蠕动减弱, 粪便在肠内停留过 久, 水分被过多吸收, 均可引起便秘。 便秘不但加重了腹胀等不适, 而且易
患者进行合理饮食 , 让患者既吃得好 , 更吃得放心, 这样才能达至尽 决康复 《 的 目的 。 治疗 痔病不 仅仅依靠 手术 , 患者术后 的合 理饮食调节 在帮助恢 复及减
少术后 并发症 等 方面起 着 非常重 要的 作用 , 其意 义不 可忽 视 , 得每 一位 值 临床医 生 关心 。
密切注意老年患者的营养供应情况, 采取给予高蛋白米糊等高营养物质经 胃管泵入及鼻饲 , 以确保患者营养供给。 123 严格 呼 吸道 管理 , 先须对 老年 患者治疗 中的呼 吸机 进行严 .. 首 格管理 , 证呼吸 机湿 化 , 防患者 发生气道 灼伤 及气道痉 挛。 保 预 由于 老年 人 神经反射功能减弱 , 其呼吸系统化学感受器和神经感受器敏感性降低, 对 缺氧和血中二氧化碳浓度调节的功能减弱故老年患者吸氧要从低流量开 始, 切忌突然加大吸氧浓度, 即需采取控制性吸氧。 吸痰过程须全程无菌操 作。 护理 人员要 保证 动作轻柔 , 免对老 年患者 呼吸道 的损害 。 避 吸痰过 程保 证患者氧气的吸人, 避免出现缺氧隋况, 且吸痰用具均须一次性使用。 124 t 护理 , 老 年患者 的心理状 态较 为特殊且 承受 能力较 .. b 理 由于 差, 护理时应积极关注老年患者因长期被呼吸困难等症状困扰后的负面情 绪以及对于呼吸机的依赖心理。 护理人员应耐心和患者做好各种沟通 , 积 极鼓励患者不能失去对治疗成功的信心, 打消其恐惧 、 消极的心态 , 并且详 细讲解其呼吸机的功能与作用及说明建立人工气道的重要性, 使患者能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机依赖的相关知识
(一)呼吸机依赖定义:
呼吸机依赖(Dysfunctional Ventilatory Weaning Response,DVWR)是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大于24小时或断开呼吸机不能维持自主呼吸。
长期机械通气(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PMV)是指患者每天机械通气时间不低于6小时并连续21天或以上。
(二)产生呼吸机依赖的相关因素:
呼吸机依赖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呼吸功能不全;其次不排除患者的心理因素;最后产生呼吸机依赖的最可能因素是应用呼吸机时间过长,以至于促使患者产生对呼吸机功能的依赖和心理依赖;近十余年来,研究发现呼吸机依赖还与患者的呼吸肌疲劳和衰弱有关。
1、原发疾病未得到改善或继发某些合并症,可能导致撤机困难。
常见的原因为呼吸肌乏力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2、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撤机困难是呼吸衰竭的诱因或加重因素。
3、呼吸驱动力不足或呼吸肌疲劳。
4、营养不良或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5、病人从心里上对呼吸机的依赖。
6、撤机方法不当。
(三)呼吸机依赖的临床表现及程度分级:
试行撤机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加快、血压下降、意识障碍;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低氧血症或二氧化碳潴留。
1、轻度DVWR:
主要依据:逐步停机后伴有如下症状:(1)烦躁不安;(2)呼吸速率略有增加。
次要依据:逐步停机后伴有如下症状:(1)氧的需要量增加;(2)停机时有不舒适感;(3)疲劳;(4)激动、兴奋;(5)怀疑机器可能发生故障;(6)过分注意呼吸。
2、中度DVWR:
主要依据:逐步停机后伴有如下症状:(1)血压略有增高﹥
20mmHg;(2)心率略有增快﹥20次/分;(3)呼吸略有增快﹥5次/分。
次要依据:逐步停机后伴有如下症状:(1)对各种活动持怀疑态度;(2)不能接受呼吸训练;(3)不合作;(4)恐惧;(5)大汗;(6)吸气减少;(7)皮肤颜色的改变,如苍白,轻度发绀;(8)利用辅助肌呼吸。
3、重度DVWR:
主要依据,逐步停机后伴有如下症状:(1)激动;(2)动脉血气异常;(3)血压增高﹥20mmHg;(4)心率增快﹥20次/分;(5)呼吸速率增快。
次要依据,逐步停机后伴有如下症状:(1)大汗;(2)完全利用辅助肌呼吸;(3)呼吸浅,喘息;(4)腹式呼吸;(5)自主呼吸干扰呼吸机;(6)意识障碍;(7)异常呼吸音,气道分泌物增多;(8)发绀。
(四)如何评估对呼吸机没有依赖性:
脱离呼吸机首要条件病人必须要能自己呼吸,有自己呼吸的能力,才可考虑脱离呼吸机,另脱离呼吸机必须考虑下列因素:
1、病人开始使用呼吸机的病因,当影响呼吸的病因去除或已改善时才能考虑脱离。
2、病人的身体狀况已恢复到未使用呼吸机前的身体狀况与呼吸负荷及呼吸能力。
3、疾病危急期的长短。
4、身体组织使用氧气进行新陈代谢的状况。
5、心脏血管功能与身体其它器官的功能。
6、使用呼吸机的时间,时间越久脱离的机率越低。
7、心理因素,有些病人已将呼吸机视为身体的延伸,脱离呼吸机时要先克服心理障碍。
(五)如何摆脱对呼吸机依赖:
当病人度过急性期后,身体各个器官功能恢复正常,有能力自己呼吸时,医师及呼吸治疗师会依病人状况,调整呼吸机,减少呼吸机辅助的比例,增加病人自己呼吸的比例,让病患逐渐适应,在呼吸机支持模式下自己呼吸,脱离呼吸机属于渐进式,经过呼吸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良好,才可以考虑脱离呼吸机。
脱离呼吸机的训练方法有很多种,通常会选择白天加以训练,晚上休息,训练时间长短必须依病人状况加以调整,训练脱离呼吸机的天数,以病人的反应决定,通常有多次脱离失败的病人,脱离训练的天数越长。
脱离呼吸机的时机非常重要,太早或太晚都会对病人造成影响,太早脱离呼吸机会对病人心肺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些不良的影响反而延后病人复原的时间,太早脱离呼吸机失败的阴影,也对病人与家属造成心理负担,失败次数越多,负担越沉重,也越难脱离呼吸机。
而太晚脱离呼吸机会增加使用呼吸机的各种合并症,例如院内感染的肺炎、心肌梗塞与死亡,增加病人、家属乃至整个医疗资源及社会成本负担。
(六)关于呼吸机依赖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预防并控制感染。
2、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呼吸机管道的管理:首先要正确连接呼吸机管道,保持呼吸机管道通畅;调节合适的温度、湿度,呼吸机吸入温度调整在32 ℃~
35 ℃,湿度60%~70%,适宜的温度、湿度有利于细菌的滋生,故呼吸机管道是细菌寄居的重要部位。
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1次,发现明确污染立即更换,呼吸机环路内的冷凝水及时排空并倾倒入盛有消毒液的桶内,浸泡30 min后倒掉,雾化器需要补充液体时应弃剩余的液体,清洁后装入灭菌蒸馏水,雾化器内的灭菌蒸馏水24 h更换1次,且灭菌蒸馏水现用现开,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4、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时戴无菌手套,在无菌操作下按照吸痰的操作流程为病人吸痰。
在断开气管套管与呼吸机管道的接口时,由另一
人拿着接口,吸痰后将接口消毒后及时与气管套管相连。
吸痰前后及时洗手,一人一用一消毒一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5、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及时抽取痰培养标本并留取呼吸机管道的细菌培养标本,根据每次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并定期进行痰培养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6、加强营养支持。
7、呼吸肌功能锻炼:为病人做全身按摩,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运动,如举起双臂、抬高下肢等,无力时可做被动运动。
训练时间选择在09:00~10:00和15:00~16:00。
指导病人做腹式呼吸,以增加膈肌和腹肌活动,改善呼吸功能。
刚开始每日3次或4次,每次5 min~10 min,根据病人的病情及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次数和时间。
通过有效的呼吸肌锻炼可明显增强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提高运动能力,并可预防呼吸肌疲劳,起到改善功能、增强体力的作用。
8、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七)小结:
随着人类生命价值的提高,危重病人在医疗监护和抢救中使用呼吸机越来越普遍,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及使用中的护理,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观察了解病人病情的变化以及机体生理、心理上的需要,只有正确运用才能提高呼吸衰竭的抢救成功率,反之则会造成不良后果。
对于长期使用呼吸机有依赖性的病人进行撤机时,必须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特点、耐受力和心理状态,制定科学详细的护理计划,才可达到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