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数学--感悟数学之美
数学中的美学发现数字之美

数学中的美学发现数字之美数学中的美学发现:数字之美数学是一门独特而博大精深的学科,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还透露出一种独特的美学。
在数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发现数字之美,这种美学体现在数字的形态、规律和意义等方面。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索数学中的美学发现,从而带领读者进入数字的美妙世界。
1. 数字的形态之美数字作为数学的基本元素,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每个数字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美感。
在数形结合的角度上,从1到9的每个数字都可以通过直线、弧线或曲线的组合来表达,形态各异。
比如数字1的笔画娟秀而简洁,像一根直线向上延伸,给人以稳定和秩序的感觉;数字8则以圆圈的形状组成,具有循环和连续的感觉,呈现出一种美轮美奂的形态。
数字的形态之美不仅让我们在书写和设计中受益,更为我们的视觉艺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2. 数字的规律之美数字之间存在着丰富多样的规律,这种规律也是数学美学的重要体现。
例如,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如0、1、1、2、3、5、8……这种规律的美感在于数字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呼应,而这种关联具有一种简洁而深刻的内涵。
数字的规律之美不仅体现在数列中,还存在于几何形状中的对称性、图形结构中的等比关系等各个方面。
这些规律给我们带来了解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也使我们对数字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
3. 数字的意义之美每个数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象征意义,这也是数字之美的一部分。
在宗教、文化和哲学等领域中,数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例如,数字0象征无限、无穷,也代表着新的开始;数字7在许多文化中都被视为神圣的数字,有着平衡和完美的意义。
数字的意义之美虽然不是数学本身的研究范畴,但它在数学所蕴含的深刻思考和文化积淀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总结:数学中的美学发现让我们在数字的世界中感受到无穷的魅力。
数字的形态之美让我们对书写和设计有更高的追求;数字的规律之美让我们深入探索数字之间的关系和内涵;数字的意义之美让我们感受到数字背后的文化和象征的力量。
走进数学世界手抄报内容

走进数学世界手抄报内容走进数学世界手抄报内容现如今,说到手抄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手抄报是传递信息,宣传知识的有效工具。
什么样的手抄报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进数学世界手抄报内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节宣传标语1、做数学喜洋洋,打败难题灰太狼。
2、走进数学王国,寻找聪明自己。
3、走进数学王国,体验数学魅力。
4、走进数学世界,享受奇妙旅程。
5、走进数学节,分享数学的乐趣。
6.聆听数学的低语,感悟科学的真谛。
7.点线面体勾勒大千世界,加减乘除演绎无限苍穹。
8.精计算,巧解生活方程;巧设计,细绘人生图像。
9.铅笔直尺绘人生几何,加减乘除算世界惊奇。
10.追寻数学脚步,放飞梦想翅膀,走进智慧殿堂。
11.数学的舞台,智慧的冲浪。
12.知数学者善其身,懂数学者达天下。
13.用代数编写美丽青春,用几何勾勒精彩人生。
14.莫道数学太繁琐,乐趣横生益智多。
15.缤纷数学节,精彩每一天。
16.展思维风采,享数学魅力。
祖冲之的学习方法我国南北朝时的数学家祖冲之(公元429-500年)的学习方法是:“搜炼古今”,搜指搜索,博采众长,广泛地学习研究;炼是提炼,把各种主张拿来研究,经过自己的消化,提炼它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最后创立了自己的学说因为他的几代祖先都在中国的南方做官,而且一家有几代人研究历法,祖父又掌管士木建筑,也懂得一些科学技术,故祖冲之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家传的科学知识,由于他思想敏捷,勤奋好学,又有好的学习方法,使他博览群书,广采各家精华;同时又不因古法,墨守成规,并主张在实践中去检验真理.,遂使他在天文历法、机械和数学三个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孙悟空巧解比例话说唐僧和三个徒弟为普渡众生去西天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困难重重,关卡层层,是常人很难办到的。
师徒四人走了一天,觉得累了,便休息一下。
八戒把钉耙一丢,倒地便睡,唐僧与沙僧打坐,悟空舞动金箍棒。
只见悟空一声“变”,金箍棒由原来的“绣花针”变成了高耸入云的“大柱子”。
《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数学故事

《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数学故事在我们周围,数学无处不在。
它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也贯穿于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
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一种探索世界的途径。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探寻数学背后的故事。
数学之美,源自于它的简洁和优美。
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者们发现了一系列关于整数的神秘规律,形成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个简单而优美的定理,不仅揭示了几何之美,更引领了数学的发展方向。
数学之美,也体现在它的深邃和奥妙。
在古代印度,数学家们研究了一种神秘的数列,被称为斐波那契数列。
这个数列的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看似简单的规律却蕴含着无穷的奥秘。
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中也随处可见,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繁殖等,展现了数学之美与自然之美的奇妙结合。
数学之美,还表现在它的普适性和应用性。
在现代社会,数学已经成为了科技和工程的基石,无论是通信技术、金融市场还是航天工程,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
数学的应用之美,不仅体现在它解决了人类面临的实际问题,更在于它的普适性和通用性,为人类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我们不仅可以领略数学的美丽和深邃,更可以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和智慧。
数学故事,正是这个世界上无尽的奇妙之一,它以它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展示着这个世界的无限可能。
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探寻它的奥秘,让数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让我们的生活因数学而更加美好。
数学美欣赏期末总结

数学美欣赏期末总结首先,我从数学美学的课程中学到了数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在过去的学习经验中,我一直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与艺术没有太多关系。
然而,在数学美学的学习过程中,我开始意识到数学和艺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追求精确性和逻辑性的学科,而艺术则是追求美与表现力的领域。
数学美学的研究正是在探索数学中的美感,通过数学的形式、结构和运算等方面来表达和展现美。
在数学美学课程中,我们通过研究数学中的美学原则、美学方法和美学现象等内容,加深了对数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其次,在数学美学的学习过程中,我学到了数学创新的方法和技巧。
数学创新是数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通过研究数学美学,我了解到了一些数学创新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试图找到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运用数学中的美学原则,如对称性、简洁性、规律性等,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借鉴其他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如艺术、生物学、物理学等,来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些方法和技巧在数学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此外,在数学美学的学习过程中,我还学到了一些实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数学美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如数列、对称性、图形、代数等。
通过研究这些数学知识,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数学的内涵和演变过程。
同时,在数学美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具体的实践活动,如数学建模、数学游戏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帮助我们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最后,在数学美学的学习过程中,我对数学的态度和观念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一直认为数学只是一门功利性的学科,只需要掌握一些公式和方法即可。
然而,在数学美学的课程中,我开始认识到数学的美感和创新能力。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它还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数学中的美感和创新性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我们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走进名师,感受数学之美——全国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听课有感

走进名师,感受数学之美——全国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听课有感5月20日——22日,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到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参加了第22届现代与经典全国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有幸观摩到了13节专家现场课,近距离地感受这些大师级的课堂,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刘德武老师的《一位数乘除法练习课》给我震撼最大,学生在他的练习课中不仅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培养了学生的解题策略,而且让学生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
课堂上刘老师总是善于引导学生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说清理由,回答要有理有据,强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统一的,让孩子们享受到了刘老师的循循善诱。
通过刘老师的课后分享,我才真正体会“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内涵,是的,备课是为了上课,而刘老师的每一道练习题都是那样精益求精,都是在不断思考、推敲中磨出来的。
正所谓,好题不怕磨,让孩子们在好题的训练、锤炼、思辨中不断激活思维,真正让思考从表面进入深渊……张冬梅老师课前和学生的互动中无不透漏着亲切、幽默。
课堂的导入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本来是节练习课,张老师的导入却是“对称”,但随着课堂的慢慢展开,真的为她巧妙自然而且富有思想教育意义的导入感到佩服。
这些对称的算式有什么规律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触动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只选择一组来算,许多孩子忍不住算了三组,在张老师的一层层深入引导下在举反例时,很多孩子停不下兴奋的笔,这是多好的练习课呀!整节课学生不仅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了充分的练习,而且每个孩子都是主动地、快乐地学习,每一个孩子都在思考在研究,让听课的老师们也陶醉其中。
张老师的这节课对于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也是一个亮点。
学生从发现规律、并验证规律的沾沾自喜到半信半疑的举反例,到发现刚才的结论是错误的失望,到恍然大悟的再发现,再次小心谨慎的再验证。
孩子们敢于质疑了,并对所质疑的问题积极思考,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我不禁感慨,每个孩子真的应该有哪怕一次这样的学习的机会,让我的孩子们也敢于质疑,主动学习。
走进数学感悟数学之美

走进数学感悟数学之美法国雕塑家___曾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在数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它的美学意义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
数学中的数、形、法则“是对自然界多种多样外形美的开发”。
数学作为对具有自然美的事物的结构和运动变化规律的最集中的刻画和反映,是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的。
许多数学家都认为数学里面有像诗画那样美的境界。
___说:“优美的公式就如___中的诗句;___的几何学与普兰克的钢琴合奏曲一样优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孩子学到的数学知识还相对较少。
我们应该如何让学生发现数学美、感受数学美、体验数学美、运用数学美呢?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实践与探讨,我们希望带着孩子们一起走进数学,感悟数学之美。
寓美于教,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以美启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发现数学的简约美,让数学“有味”。
孩子们学过长方体的认识之后,可以发现长方体和其他的多面体都有这样的规律:面数+棱数-顶点数=2,欧拉公式:v+f-e=2.这个公式是“简约美”的典范。
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
但是,它们的顶点数v、面数f、棱数e都必须服从___给出的公式。
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令学生惊叹不已。
在数学中,像欧拉公式这样形式简洁、内容深刻、作用很大的定理还有许多。
比如:圆的面积公式s=πr,几何中完美的图形——圆,内含的面积与半径有着异常简洁和谐的关系,一个传奇的数“π”把它们紧紧相连。
勾股定理c2=a2+b2,这一简单而整齐的形式,表达了一切直角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
几何中各种求面积、体积的公式,简洁实用,万无一失,只要符合有关条件,计算不出错误,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公式简约美的发现和讲解,相信学生能够把它们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永不磨灭。
二、感受数学的图形美、对称美,让数学“有趣”。
数学的对称美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式)的对称性美,主要体现在数(式)的结构上。
走进数学教案:探索音符的数学之美

走进数学教案:探索音符的数学之美探索音符的数学之美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一直被视为枯燥无味的学科之一。
然而,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可以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异常广泛,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世间之美也是一大大趋势。
就拿音乐这个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艺术领域来说,无论是音符的排列还是音调的变化,都带有深深的数学魅力。
一、音符的排列音符作为构成乐曲的基本单元之一,它们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构建出千变万化的音乐旋律。
然而,有人可能会问,这些音符的排列是如何构成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可以用数学来解释。
音符的排列有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排列。
简单来说,排列是将若干个不同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得到不同的组合。
对于音符来说,假设有10个不同的音符,那么它们的排列组合数量就是10的阶乘,即10!= 3,628,800。
换言之,这意味着有3,628,800种不同的音符排列组合方式,即使是排列不同但元素相同的乐曲,也能发挥出截然不同的音乐效果。
此外,音符排列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对称性。
这里的对称性是指,一段乐曲中相邻的音符之间有一种平衡的关系。
这种对称性不仅能够增强音乐旋律的美感,同时也能够让音乐产生一种自然的节奏感。
对于音符的对称性来说,可以通过对排列进行对称操作来实现,这也是数学在音乐中的一种重要运用。
二、音调的变化除了音符的排列外,音调的变化也是音乐中深受数学影响的一个方面。
对于音调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数学关系。
比如说,两个音调之间的精确比值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公式计算得出。
一般来说,一度音程指两个音调之间的最小间隔,而在音律上,我们通常将它量化为十二平均律。
在这种律中,一度音程被平均分为12份,每一份为一个半音,由此得到的音高比是1:1.059463。
同样的,二度音程、三度音程以及其他音程的相对比值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学公式得到。
另外,音调的变化也与和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和声学上,通过音程的变化,可以得到不同的和弦。
体现数学优化思的标题

1、数学真奇妙,生活少不了。
2、脑筋运动会,大家来参加。
3、走进数学王国,体验数学魅力。
4、走进数学节,分享数学的乐趣。
5、勇攀数学高峰,感受数学乐趣。
6、加减乘除启开数学之门,平行垂直蕴涵无穷奥秘。
7、喜欢数学的朋友看过来,看过来,这里的数学真精彩。
8、快乐数学节,人人都快乐。
9、学快乐数学,做快乐你我。
10、缤纷数学节,精彩每一天。
11、感觉数学之美,尽享数学之乐。
12、数形的世界,我们的向往。
13、用代数编写美丽青春,用几何勾勒精彩人生。
初一(4)班沈凡暄14、数学渗透人生,方圆构筑世界。
15、让大脑唱起思维的歌谣,让数学跳起思维的舞蹈。
16、数学王国让你我快乐。
17、一二三四,+-×÷,无穷变化,无穷乐趣。
18、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享受快乐。
19、互相挑战分高低,巅峰对决现实力。
20、数学世界各显神通,快乐数学多姿多彩。
21、生活因数学而精彩,数学为生活而升华。
22、聆听数学的低语,感悟科学的真谛。
初一(15)班徐雨彤23、世界纷扰皆由数字,天地变幻无非方圆。
24、挑战引发趣味,智慧点亮生活,数学几何人生。
初一(7)徐啸25、数学是生活中的一把钥匙。
26、数学殿堂,数学天地,快乐童年。
27、挑战数学奇妙,探索几何星空,发现数学之美,演绎精彩生活。
28、数学环保,变废为宝。
29、数学真奇妙,奇妙在数学。
30、数学活动节,同学乐翩翩;数学活动节,快乐真无限。
31、加减乘除四兄弟,连着朋友你和我。
32、快乐学数学,越学越快乐。
33、好玩数学,玩好数学,数学好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数学感悟数学之美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在数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它的美学意义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数学中的数、形、法则“是对自然界多种多样外形美的开发”数学作为对具有自然美的事物的结构和运动变化规律的最集中的刻画和反映,是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的。
许多数学家都认为数学里面有像诗画那样美的境界,沙利文说:“优美的公式就如但丁神曲中的诗句;黎曼的几何学与普兰克的钢琴合奏曲一样优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孩子学到的数学知识还相对较少,应该如何让学生发现数学美、感受数学美、体验数学美、运用数学美呢?我们该如何寓美于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美启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实践与探讨,希望带着孩子们一起走进数学,感悟数学之美。
一、发现数学的简约美,让数学“有味”。
孩子们学过长方体的认识之后,发现长方体和其他的多面体都有这样的规律:面数+棱数-顶点数=2,欧拉公式:v+f-e=2,堪称“简约美”的典范。
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
但它们的顶点数v、面数f、棱数e,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能不令学生惊叹不已?在数学中,像欧拉公式这样形式简洁、内容深刻、作用很大的定理还有许多。
比如:圆的面积公式s=πr2,几何中完美的图形----圆,内含的面积与半径有着异常简洁和谐的关系,一个传奇的数“π”把它们紧紧相连。
勾股定理c2=a2+b2,这一简单而整齐的形式,表达了一切直角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
几何中各种求面积、体积的公式,简洁实用,万无一失,只要符合有关条件,计算不出错误,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公式简约美的发现和讲解,相信学生能够把它们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永不磨灭。
二、感受数学的图形美、对称美,让数学“有趣”。
数学的对称美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式)的对称性美,主要体现在数(式)的结构上,例如,加法的交换律a+b=b+a,乘法的交换律ab=ba,a与b 的位置具有对称关系,但有是可以变化的,变化的结果与原来的位置反而形成一种整齐的美感、均衡感,简洁明快,一目了然,代数式是的对称式,结构严
谨、特殊,决定了解这类问题一定需要特殊的方法,从而显示了它的神秘感、奇妙感。
另一种是图形的对称性,整体美、简洁美,图形的对称是指组成图形的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整体之间的一种统一和谐关系。
例如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等,这些图形匀称美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许多建筑师和美术工作者常常采用一些对称图形,设计出美丽的装饰图案。
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把数学美发挥到极致。
在几何教学中,运用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多媒体手段,把图形美、对称美发挥到极致,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和优美,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正多边形边数越多越趋近于圆时,针对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将多边形由正三边形到正二十边形,再到正一百边形,放在屏幕上,通过屏幕上图像的连续变化,这样,使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化间断变化为连续变化,加深了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记忆。
突破了教学难点,发展了学生思维。
实践表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
它不仅能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代数的学习中,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正数与负数、奇数与偶数……无不体现着对称,在几何图形中,对称更是屡见不鲜。
敦实的立方体、圆柱体,圆润光滑的球体,活泼有生机的锥体……无一不深刻地体现着对称的美丽。
还有许多组合体,如圆锥和圆柱的组合体,给人以无限遐思想象的空间。
在中学数学中,有关数与形的对称现象极为常见,这种对称有的是形象的,有的是抽象的观念和方法上的对称。
等边三角形是关于它的每条高线的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是关于它的两条对角线交点的中心对称图形。
圆锥、圆柱、圆台是关于它的轴截面的对称图形。
代数中常利用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几何中常利用对称思想添加辅助线,数学的对称美已成为人们研究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它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
三、体验数学的实用美,让数学“有价值”。
美,其自身就具有功利性,即实用性。
鲁迅曾说过:“社会人之看事物和现象,最初是从功利地观点开始的,到后来才移到审美的观点去。
在一切人类所以为美的东西,就是于他有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
践,它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美之实用美的魅力。
教师可以把生活情景融入数学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的实用美。
很多人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
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
其实,通过精心的创设情境,数学应该是非常有趣的科学。
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在生活情境中体现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涉境体味,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完《统计》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请你为新出现的禽流感做一个调查,并给出调查的建议。
”多种的统计方式,统计图的选择,统计数据的分析,统计趋势的估计等。
教师要根据课前的预设,让学生尽情地“淘金”,使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数学价值观。
还有在教学《比例尺》知识时,让学生回家翻看家中地图或上网查询卫星地图;在教学《起跑线》知识时,让学生到学校田径场亲身体念;在教《圆的周长和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圆的周长和面积……通过每节课的情境教学和实践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由于简单易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四、感悟数学的和谐美,让学生喜欢数学。
美是和谐的。
和谐性也是数学美的特征之一。
和谐即雅致、严谨或形式结构的无矛盾性和关联性。
没有那门学科能比数学更为清晰的阐明自然界的和谐性。
和谐的美,在数学中多得不可胜数。
最显而易见的就要数著名的“黄金分割比”了,即0.61803398…。
在教学黄金分割点的时候,把生活中的这一现象穿插到教学内容中,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如建筑物的窗口,宽与高度的比一般为0.618;人的膝盖骨是大腿与小腿的黄金分割点,人的肘关节是手臂的黄金分割点,肚脐是人身高的黄金分割点;一些名画、雕塑、摄影作品的主题,大多在画面的0.618处。
艺术家们认为弦乐器的琴马放在琴弦的0.618处,能使琴声更加柔和甜美;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中蒙娜
丽莎的脸也符合黄金分割比;北京故宫紫禁城也是按照黄金分割比建造的。
这样学生不仅更牢地记住了知识点,还知道该知识被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生活、工作中。
举一反三不难发现,在数学教学中联系身边事物,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感知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
五、感悟数学的关联美,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数学学科从定义、定理、公理、性质、公式以及方法、思想等方面来看,表面看来独立且毫无联系的知识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特别是由数学的对称性、统一性所表现出来的和谐性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美,既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趣意盎然。
比如在平行四边形一章中,几种四边形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着必然的联系。
学生认识从一般的四边形到平行四边形到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变化过程,对于学生认识几种图形,减轻学习中的负担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发现了所有平行四边形间的变化过程、掌握这一类图形间的区别与联系;如果再加入多媒体动画的运用,学生就更加能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了。
数学正如罗素所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
”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数学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使他们逐步体验到数学美,从直觉到知觉,从知觉到感悟,使他们摆脱“苦学”的束缚,走入“乐学”的天地;逐渐地喜欢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