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课堂实录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课堂实录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课堂实录

一. 复述故事情节

二. 分析评价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1.杜十娘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结合课后练习二,先列提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鼓励多种表述,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肯定)

杜十娘美丽。(外貌描写)杜十娘热情,心地善良。(李甲手头越紧,她心头越热)

杜十娘聪明。(不露富,考验李甲)杜十娘刚强、坚定。(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

作品主人公杜十娘是一个美丽、善良、聪明、坚强的女子。杜十娘的美丽,课本的第2段有正面的描述:“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当李甲“囊售空虚”时,她不但不听从鸨母“打发李甲出院”的话,而且“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为了李甲,她甘愿受鸨母的咒骂,甚至直接跟鸨母冲突起来,足见其善良与热情。杜十娘的聪明才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她为了和李甲结合,做了周全的准备,精密的计划。她用计骗过了狡猾的老鸨,把出卖声色所得的金银财宝储藏起来,十分有效地使用这些财宝。她深知礼教的力量,估计会受到李甲家庭的反对,所以对以后的去处作了种种安排。二是她的多才多艺,文中有“‘……妙音,六院推首。’……风吟鸾吹不足喻其美”之语。

当她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不能摆脱被侮辱的地位时,痛苦失望,但仍刚强而又冷静地对待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她故意装扮得那样整齐,催促李甲快去兑过银子。然后当着孙富、李甲及两船之人打开描金文具,先后将其中的各种珍宝珠玉投人江中,痛骂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指斥李甲“相信不深,惑于浮议”;愤慨自己“中道见弃”,更痛心她自己关于幸福生活理想的幻灭,于是“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不惜以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反抗。杜十娘这种宁死不屈的行为,使我们进一步看出她的性格的刚强和坚毅。

2.李甲的人物形象:放荡薄情、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

他已经到了快要被鸨母赶出去的地步了,这时,十娘却同他商量托身的事。如果他是个坚强而不自私的人,就会像十娘那样坚决地积极地想主意。但是,他不是这样的人。既能脱出困境,又能得到十娘,那当然是很好的事,所以他也去多方借钱。可是,他处处被动,而且一碰到困难就心灰意懒,垂头丧气,这说明他对十娘并不忠诚,十娘由于自己的努力,跳出了火坑。这事实上也是救了李甲,使他脱出困境,所以在返家途中,每谈到往事,他“必感激流涕”。可是,李甲这样的人,既可以因为惧怕“老父性严”而抛弃十娘,也可以在感到困顿贫寒的时候,把十娘当商品卖掉。孙富利用他的这些弱点,用毒辣的手段进行哄骗和破坏,说出“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异日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袍不以为友,兄何以立于天地之间?”这些耸人听闻的话,又辟出千金买十娘,这样一来,使李甲既可以不触父怒,躲避了“人之多言”,又有得到“千金”的代价,怯懦而又自私的李甲,当然就中了孙富的毒箭,走上了牺牲别人的可耻的自私自利的道路。

3、孙富的形象:邪淫、卑鄙、狡诈、可耻的奸商

他一看到十娘,顿生奸邪之意,用计结识了李甲。当他抓住李甲的弱点:怕严父,怕封建社会舆论,又看清了李甲庸懦无能,便巧施伎俩,动摇和摧毁他和杜十娘的爱情,在满口“仁义道德”的幌子下用金钱来收买李甲的心。

三、综合分析,鉴赏:

1、小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追求幸福、被迫牺牲的妇女寄予深切的同情,对背信弃义的纨子弟和破坏他人幸福的阴险小人表现了极大的憎恨。

2、杜十娘的悲剧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根据是什么?

(1)、从情节安排看

思考:①文中一共写了几次百宝箱?请分别找出来。学生回答:

第一次:当李甲为十娘赎身时,四处奔波借债,十娘拿出了私藏碎银一百五十两。

第二次:当十娘与李甲告别众姊妹上路时,姊妹送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第三次:当李甲用完那二十两白银,为盘缠愁闷时,十娘又开箱拿出白银五十两。但李甲在旁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第四次:十娘得知被卖后,悲愤交加,将箱中宝物一一投之江中,最后抱持宝匣投江自尽。

②为何前三次十娘都没有说出百宝箱的秘密?

学生讨论明确:十娘在风月场上阅人无数,多留了个心眼,试探李甲的诚意。这八年的风尘生活,她见过太多达官贵人的虚情假意,甜言蜜语,也见过太多王孙公子、珠门侯富的薄情寡义、挥金如土,她把这次爱情看成是脱离苦海的孤注一掷,她能不小心谨慎吗?她不愿在爱情的天平上增加一颗金钱的砝码,她呼唤一种不为物欲和利害关系所左右的人际关系。也许早

点透露百宝箱这一秘密,李甲也不会为区区千金而动心,十娘也不至于要沉百宝而自尽了。可见,课文情节的设计让十娘非死不可。

(2)、从人物形象看

思考:如果没有风雪阻渡,江上放歌,引来浮浪公子孙富这一偶然事件,十娘又有万金之资作家底,她和李甲会生活得很幸福吗?讨论明确:不会。

①因为李甲有着太多的弱点

A、李甲用钱撒漫,大差大使

B、有心相好却无长久打算

C、李甲贪恋十娘美色,并未真正了解十娘所追求的两心如一的爱情。

D、过于愚蠢、懦弱:轻信小人谗言,对于十娘的从良,一直采取消极态度。

而十娘与之相比更显性格的优点:

A、有长远打算:苦心经营,细心积攒

B、聪慧:逼鸨母成全自己从良;有意考验李甲

C、刚强、坚定:以死威逼鸨母遵守承诺

D、忠贞:对李甲的感情坚贞不渝

②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势力更让十娘非死不可

小说从一开始就以精确的笔墨,通过明明暗暗的交代,点示我们:以李甲的父亲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阻碍了十娘与李甲的结合。

例1 在开头人物关系的介绍中,写李甲和杜十娘一双两好,情投意合。但马上点到奈李公子惧怕老爷,不敢应承。这一句为全文情节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例2 对李布政的正面描写:李布政在家闻知儿子逛妓院,几遍写字来唤他回去。对李甲的描写:他迷恋十娘颜色……后来闻知老爷在家发怒,越不敢回。这已触到了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矛盾。

例3 在李甲筹划赎金的过程中,又顺笔再一次点示:他们(李甲的亲友)也见得是,道李公子是风流浪子,迷恋烟花,年许不归,父亲都为他气坏在家……父亲知道,将好意翻成恶意。此处特意点到李甲的亲友们也惧怕李布政,支持他对儿子的态度,说明李布政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一种社会势力的代表。

例4 杜十娘跳出火坑之后面临一个出路问题,询问李甲,而李甲计议未有定着。他细分析,李甲并非不善谋划,关键在于惧怕父亲。所以他说:老父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归,必然加以不堪,反致相累。由此可见,在杜十娘争取自由幸福的道路上的主要障碍是李布政。

例5 小说的情节发展到高潮,写孙富用计的全部活动中,他的阴谋诡计的立足点在于抓住了李甲老父性严,尚费踌躇耳的矛盾恐惧心理。孙富问道:尊大人位居方面……今日岂容兄娶不节之人。孙富非常清楚地看到,李布政的威胁,是他可以利用来离间李、杜爱情,以达到夺人之美这一目的的重要条件。因此,矛盾的对立面,站在台前的是孙富,站在幕后的起决定作用的是李布政。

归纳:小说中李甲的懦弱自私,孙富的卑鄙无耻,李布政的封建正统思想都只能让李甲发乎情,止于礼,身为下贱的十娘与李甲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3)、从社会大环境看:

思考:从文中的李甲、孙富、李布政、鸨母、众亲友等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

学生回答:金钱至上的社会,体现于下:

A、行院赚钱(鸨母道:我们行户人家,吃客穿客,前门送归,后门迎新,门庭闹如火,钱帛堆成垛。)

B、李甲爱钱(为区区千金,转卖十娘)

C、孙富使钱(家资巨万、惯向青楼买笑)

D、李布政惜钱(从十娘、李甲、孙富三人语言中可看出;从他纳粟送子入监可看出)

E、众亲友吝钱(说着钱,就无缘)

归纳:因为崇尚金钱的世风,十娘与李甲的爱情在金钱面前变得脆弱不堪,最终美梦只能破碎,绝望的十娘只能以死来抗争,社会大环境让十娘非死不可。

四、布置作业:

杜十娘为什么要投河?除了投河还有其它办法么?写一篇短文,为杜十娘选择几条生活的路。

附:板书设计

杜十娘:年轻貌美聪明机智

细节描写善良多情坚贞刚强对

展现人物李甲:怯懦自私背信弃义比

孙富:阴险狡诈卑鄙无耻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教会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 (2)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2、过程与方法:有节奏的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古诗之美。把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本诗意境的理解。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的初步掌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对杜甫这位诗人,同学们应该不会陌生,谁能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杜甫(712-770),字子美,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巩(今河南巩县)人,也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因为曾经做过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因而世人又称他为“杜工部”。 它的诗有绵远悠长的画面意境,有对仗工整的句式,还有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忱,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此,后人称杜甫本人称为“诗圣”,而他的诗歌也号称“史诗”。 我们上学期学习过他的诗《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指导学生阅读《春夜喜雨》 1、请学生指出哪些字的读音和字形应该要注意。 当dāng潜qián 径jìng 重zhòng 2、字词解释 (1)乃:就(2)发生:萌发生长(3)潜:悄悄地

(4)野径:田野间的小路(5)俱:都(6)晓:早晨 (7)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8)花重: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3、请学生讲讲这首诗的大意。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当春天万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应时而生。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三、整体感知诗歌思想感情 1、请学生谈谈初读后的感受和体会。 2、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上元二年春,759年)定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时所写。同学们首先看题目,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明确:“喜”字,“喜”是作者的一种内心感情。追问:因何而喜呢? 因雨而喜。 古人云“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作者把自己的“喜”的感情寄托在雨这种景上,这种情与景的结合就是诗歌鉴赏中所说的意境,能把握景与情,才能入境。春雨有何令人欣喜之处呢?学生简单回答。例如润物等。那么,诗人到底因何而喜呢?我们需要联系作者写作背景和他的思想基础。 (1)安史之乱前夕,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安史之乱,他一家人就过流亡生活,如今,终于在成都定居,这首诗就反映饱经战患流离之苦的杜甫获得安稳后的喜悦心情和渴望安宁的情怀。 (2)中国自古以农兴国,每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人,无不对各个时节的天气变化给予密切注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民收成的歉与丰,杜甫是一位人民诗人,这首诗也显示出他的这种深湛淳朴的思想感情。 作者获得安宁,又看到喜人的春雨,联想到国家的安宁,百姓的丰收,怎能不喜? 3、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诗人是怎样通过诗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他的思想感情的。 首联写春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这里的一个“潜”字和一个“细”字,历来受到诗评家的高度赞誉,可以看得出来,这两个字是经过精心锤炼的:“潜”者,好雨之来不为人所察觉也;“细”者,雨细而不骤也,——惟其细而不骤,所以能下得久,下得透,所以能“润物无声”啊。 颈联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一 说教学目标: (我对本课制定的目标是:1.用拼一拼、换一换、猜一猜等方法识记13个生字,着重强调后鼻音,认识心字底,会写:“广、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联系实际、观看视频等方式,理解“遥远”、“壮观”等词,能用“非常”说话,读好长句子,体会山里孩子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3.通过对第三句话的反复朗读和体会,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 对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还是应该落在识字和朗读中。因此我对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为:第一,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包括拼一拼、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猜一猜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等)记住本课13个生字,认识心字底,会正确书写“广”和“升”。第二,创设多种情景,指导朗读“我多想去看看”,读好长句“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通过课文的学习,能用正确的感情朗读全文,甚至背诵全文;第三,用图文结合、语言渲染的方式,理解文章的重点词语“遥远”和“非常壮观”。

在这些目标中,我把识字和有感情朗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读好长句子、体会朗读“我多想去看看”、以及“非常壮观”的理解作为难点。为了凸显这两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列的铺垫、引导和设计。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铺垫感情,练习语言 在上课前,我设计了“你去过哪些地方?那里什么非东西常吸引你。”这一话题。一方面,这一话题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另一方面,是为了和文中山里的孩子由于条件限制而无法像他们那样轻易走出大山欣赏祖国山河的情况形成强烈对比,让孩子们在心底感受山里的孩子向往北京的强烈感情;再则,通过说话,达到熟练运用“非常”这个词语,为课文中“非常壮观”的理解和学习埋下伏笔。 二、生字学习,分批分类,化解难点 本课生字的学习分散在两个环节中学习。第一批在导入课文时,随即学习“北京安想”,让学生在具体的图片和题目中随文学习,紧凑有效;第二批在学生自读课文后,分类出示。 字音方面,“城、能、升”三个后鼻音,是学生朗读的难点,一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阅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图书室的学习资源,读背古诗《春夜喜雨》,发展想象,感悟古诗之美。 2、感悟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雨的美好,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3、启迪灵性,相机发展语言,进一步拓展阅读。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雨的美好。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杜甫的古诗以及有关春雨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篇《春夜喜雨》。 二、简介诗人。 一个春天的夜晚,下起了雨,一位大诗人抑制不住对春雨的喜爱,写下一首赞美春雨的诗。这位诗人就是唐代“诗圣”杜甫,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春夜喜雨》。有的同学课前查阅了资料,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和他的诗歌风格,有这方面资料的同学和大家交流。你还读过杜甫的哪些诗?(学生展示资料) 同学们,现在正是春天。我们说春天的美景是一首优美的歌曲,那么,春雨就是这歌曲中调皮动听的音符。人们为什么喜欢春雨,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平时都善于观察,大家说说你观察到的春雨吧!(学生谈春雨。) 今天我们来看看大诗人杜甫笔下的春雨是什么样的吧。 三、学习古诗,体会意境 1.指名读古诗,简介这首古诗。 提问检查学生课外收集资料、预习课文情况:你在课外了解了哪些有关古诗

的知识? 简介《春夜喜雨》的体裁:《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自由读《春夜喜雨》,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①正确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后面的词语注释,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1)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2)提问: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春天的一个雨夜。诗人住在成都——从书上对“锦官城”的注释可以知道杜甫住在成都。) (3)说一说自己读了诗的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词,在班上交流。 了解下列一些字词的意思: 乃:就。 发生:在诗中的意思是雨降落、降临。 潜:暗暗地,悄悄地。 径:小路。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也指花儿开得繁盛。“重”读zhòng。 4、朗读课文,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感情读这首诗。 讨论:题目是“春夜喜雨”,应该用欢喜轻松的语气读,读出对春雨的喜爱。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诗人为什么喜爱春雨呢?诗句中并没有一个“喜”字,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在哪儿呢?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体会意境。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新疆的孩子想到北京看看天安门,另一个北京的孩子想去新疆看看天山,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外面世界的美好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及一年级学生特点,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有: 1.会认“想、告、诉、路”等12个生字,会写“会、走、北”等六个字。 2.初步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三、说教学重点。 重点:会认会写生字。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使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本篇课文教学中,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自主学习,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达到学中玩,玩中学得教学效果。在识字方面,主要采取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

识字,比如: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的方法等等,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逐步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 五、说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一)导入: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个小朋友,一个是新疆的小朋友想去北京去看看,一个是北京的小朋友想去新疆看看,那里都有什么让两位小朋友如此的向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课。齐读课题(认识“想”)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课前是否圈画生字并标出自然段落,同桌互检。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试着把课文读正确。 (二)出示图片:进行欣赏.师结合图片范读课文。 (三)生自由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通顺。 (四)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1.指名拼读领读。 2.齐读。 3.出示词语卡片。(男女赛读) (五)出示文中短语。 1.指名读。 2.师生读。(师读“弯弯的”,生说“小路”) 3.让生说说这样的短语。(知识拓展)

2015学年度小学教学视导总结

2015学年度小学教学视导总结 XX年12月14、15两天,我参与了市教研室对四处市直小学的教学视导。虽然行程紧张,步履匆匆,但是通过听课、座谈、查看资料,我们看到了四处市直小学的扎实工作,发现了诸多亮点,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课堂教学、常规资料及各校开展的创新亮点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课堂教学方面(侧重语文): 优点: 1、教学思路清晰,环节流畅,流程紧凑。四位讲课教师都非常年轻,有的是去年刚分 配的,但是我感觉他们成长进步得很快,已经掌握了市教研室下发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模 式》实验小学吴文文老师执教的《我多想去看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把这节课归结为一幅完美的画,一篇流畅的文”。 2、教师能准确把握各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所听四节课中,低年级2节,中年级2节, 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教学扎扎实实,实验小学吴文文老师注重了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识字,识字方法灵活多样,重视字理分析,富有新意。河西小学张凤玲老师分层次推进识 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效果很好。 3、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上老师时刻提醒孩子坐端正,注意写字姿势,说话要说完整等。相信经过老师的不断督促,学生会逐步内化到心中,老师们今天播种的良好习惯,孩子一定会收获灿烂的明天! 4、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评价学生以鼓励表扬为主,实验小学吴文文、河西小学张 凤玲老师评价语言丰富多彩,灵活具体,适时合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 围。 5、注重了对课文的朗读指导。龙山小学武晓老师范读很有感情;河西小学张凤玲老师朗读指导具体到位,自创读书三步法”即一读抓重点词语,二读抓标点语气,三读抓动作表情,学生分角色朗读很好;师范附小朱娟老师抓住重点语段让学生边读边悟。总之,老师们 在朗读方式、朗读方法,有感情朗读指导上下了不少功夫,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有意识地渗透各种能力培养。如观察能力、概括能力、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等等。不足及 建议: 1、在写字指导上再加强。多数老师有指导书写的环节,但书写指导的汉字数量太少, 多数老师指导了一个字的书写,让学生在田字格上自由写,没有进行展示和评价。根据新的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一堂课上指导书写不低于三个字。 2、要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感悟。有的老师没有设计整体感悟的环节,有的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过深,一段一段的分析,有些支离破碎,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 3、时间把握不够。课堂上前松后紧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建议教师要精心备课,准确把握教材重点,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课堂容量与时间要搭配合理。 4、课堂内容或拓展延伸内容要善于联系实际生活。我建议老师们可以大胆运用下发的经典诗文吟唱光盘,如《为中华而崛起而读书》一文,课后知识链接出示了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市教研室下发的经典诗文吟唱光盘上有这一首,老师们可以拿来播放,一定会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抹上亮丽的色彩。 二、常规材料方面: 优点: 1、多种形式备课相结合,凸显备课的实效性。四处市直小学都采用了电子备课、纸质备课、手写备课相结合的方式,规定教龄不满五年的教师一律手写备课,而且要写详案,这 种作法减轻了老教师的备课负担,也培养了年轻教师。 2、精心设计作业,多数教师做到及时批改、认真,批改记录详细。师范附小刘玉霞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师:到了六年级,我相信你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课件出示) P《春夜喜雨》 师:相信这首诗同学们一定耳熟能详。谁来读一读?(生读,师随评) 师:你不但读得准确,而且读出了这首诗的韵味。在你们的理解中,1000多年前杜甫笔下的雨是一场怎样的雨呢?(好雨、喜雨、润玉无声的雨) 师:我发现同学们不但积淀深厚,而且善于提炼和概括!900 多年前,宋代大才子苏轼同样用他的才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更奇妙的雨景图,想不想领略一下?(生兴致盎然,阅读兴趣被充分激发) 师:今天咱们就来一同学习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P课件出示标题)(B 板书课题)(齐读) P作者生字、生词、易错音(字) 师:诗题很长,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1:时间是六月二十七日。 师:是的,正处盛夏,有句谚语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是一个善变的天。 生2:我知道了作诗的地点是望湖楼。 师:美丽的西湖边的赏景楼,这是一个绝美的地方。 生3:我从“醉书”知道这是诗人饮酒之后作的诗。 师:在这六月善变的天,在这西湖绝美的地,诗人苏轼酒醉七分,诗兴正浓,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醉诗”。(课件出示) P全诗 师:自由读诗,看能否读准字音。(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读,学生读得很流利) 师:这首古诗就一个生字“遮”,注意是翘舌音,读起来容易,写起来有点难,半包围结

构,“走之”底,先写里面,注意起笔点的位置和关键笔划竖撇的写法,再写“之”写好捺。(教师范写,学生模仿写)。 师:突破了难点字,我们回过头,看能否把此诗读得字正腔圆。(生读)(齐读) 师:古人作诗讲究平仄,基本上一二声是平声,要读得舒缓,三四声是仄声,要读得短促,这样读诗,节奏感和意味就读出来了。不信,咱也试试。 (课件出示)(教师范读第一句,学生练读二、三、四句) P黑——云——翻——墨 // 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指名读,相机指导,教师打手势齐读) 师:碰到古诗你就这样读,读起诗来就有韵味了。 师:古诗的另一种美是“诗中有画”,苏轼的诗中更是蕴含着勃勃生机的动态画面,自己一边读诗,一边想想每一句诗的意思,在脑海中想象一下,看能不能看到一幅幅画面呢?(生尝试读懂诗意,读出画面) 师:可以小声说说,不明白的地方和同桌讨论一下,自己能够读懂一个词、一句话,看到一个景物都是了不起的收获。(生同桌讨论,说说诗的意思及看到的画面) 师:谁来分享下,自己所想象到的画面?一句一句来。 生1:我看到了黑色的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把山遮住。 师:这幅画面的主要景物是云。(B板书:云)老师认为把“还没有”换成“还来不及把山遮住”,更妥帖。 生2:我看到了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乱蹦乱跳着进入船里。 师:这句描写的是雨,(B板书:雨) 大家联系一下生活实际,跳入船里的有哪些雨点呢?(空中落下的和湖面上溅起的)。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新疆专用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2课《我多想去看看》,我将从以下五个步骤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教法学法;五、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我多想去看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疆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以两个孩子的口吻,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和新疆,去看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和天山上美丽的雪莲。本篇课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识字写字方面,要求认识9个字,会写6个字,这与《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所要求的“多认少写”的要求相一致。基于课标精神,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想、沿着”等9个字,会写“去、走、北京、前、对”等6个字。继续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愿望以及独立识字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培养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 2.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图、多媒体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与新疆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9个字,会写6个字。2.练习朗读。理解课文内容。难点: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读准字音,读好轻声,注意停顿。 二说学情 一年级下学期,在学会拼音的基础上,有了初步的识字写字基础,阅读也已经起步,一些学习的习惯,也已初步养成,但是学生的自主感悟能力差,理解力、体会能力都是薄弱的,《我多想去看看》是学生的必修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孩子很难有机会去北京看升国旗,所以学生很难体会升国旗的情景,所以引导帮助他们学习和体会升国旗的情景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低年级儿童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模式: (一)趣味导课由播放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合作探究同桌、小组合作学习。 (四)精讲点拨重点讲解并引导学生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五)有效训练拓展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说我的教学过程,我通过以下几个板块来说: 板块(一)引题导入 课件展示课本图画,趣味导课 1.问:这是哪儿?再看看标题,文中的“我”指的是谁呀?多想去哪儿看看?为什么想去那个地方看看呢?我紧抓这个培养学生质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实录及点评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我多想去看看》教 学实录及点评 本课是一首诗歌,全诗由三句话组成,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的美好愿望,内容生动感人。 本课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低年级阅读教学任务:“识字、学词、读通、读顺、读好课文”开展教学,创设情境,联系实际,读中感悟。 2、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首诗歌,全诗由三句话组成,押an韵。教学前,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教学中,抓住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在读中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小学生对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会有些了解。结合这一特点,教学时准备升旗仪式录像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升旗仪式的壮观,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天安门升旗的录像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心、方”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伊始,创设情境。课件依次演示:美丽的小山村,庄严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母子对话、孩子的愿望。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内容情境中,学生在感受着山村的美,天安门广场的美,感受着升旗前的隆重和山山美好的心愿,为投入地读文做好铺垫。当学生与本文的愿望融到一起时,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歌;指名读,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为了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针对教材对识字教学的要求,教学中,采取带拼音识字、去拼音识字、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识字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生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识字为了更好地促进阅读。为了检查识字效果,同时为了在把课文读通的基础上读顺,组织组内同学互读、评议,教师以指名读课文的方式检查朗读效果。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无论是初读感知,还是学习汉字,变换形式学习,组内同学互读课文,都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使课文读通、读顺成为可能。 3、品读感悟,熟读成诵。诗歌共三句话。品读感悟第一句时,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倾听,接着模仿读第一句。品读感悟第二句时,组织学生观看北京升旗仪式实况录像,学生在体会中练读第二句。品读感悟第三句时,让学生比较: ⑴我多想去看看。 ⑵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在比较中读第三句,最后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我多想去看看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我 多想去看看公开课教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积累优美词组。 2.能够以“我多想……”为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并和同学分享。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中国地域辽阔,我们都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中,从而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展示,直观地让孩子知道中国地域辽阔,感受祖国的壮丽河山,从而激发孩子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孩子热爱祖国的情感。有表达的自信心,说自己想说的话,乐于运用所学到的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中国地域辽阔,我们都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中,从而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 (2)生观看有关北京和新疆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我们祖国的哪些地方吗此时此刻,你想去看看吗你想去看,他也想去看,让我们一同说出我们的的心声,(引入课题)。 (3)师: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还有一位北京的小朋友想到新疆去看看美丽的天山。可是首先得把这些词语宝宝认识一下,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4)你们读的真棒,看来他们的愿望很快就要实现了!一位叔叔用了一首诗写出了他们的心愿,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回顾导入,深入分析 (1)师:从课文中我们知道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请你说说你是从课文的哪一句话中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我对妈妈

《春夜喜雨》教学实录1

《春夜喜雨》教学实录1 师:诗歌是人类最优美的语言,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唐朝是最辉煌的时期,其间曾出现无数诗人。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独独推崇两个人。他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这个“杜”是谁呢? 生:(齐答)杜甫。 师:对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大家还记得以前曾学过他的什么诗? 生:学过他的《绝句》。 师:你能背背这首诗吗? 生:(大声而流利地背诵《绝句》) 师:背得真流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春夜喜雨》。 (出示全诗) 师:请同学们看这首诗,它属于哪一类? 生:它属于律诗。 师:几言律诗? 生:五言律诗。 师:要学其诗,先知其人。让我们走近杜甫,初步了解其人其诗。 (出示杜甫的简介) 师:谁来读一读? 生:(大声朗读杜甫的简介)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们学习古诗时一定要多读。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韵味,并根据注释,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生:(自由朗读,并根据注释自学) (出示全诗) 师: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诗? 生:(高声朗读) 师:声音响亮,读出了节奏,有自己的韵味,非常好!但是有一个字音没有读准,谁听出来了? 生:“花重锦官城”中的“重”字读错了,应该读“zhònɡ”。 师:请同学们看注释,然后选择正确的读音。 生:(认真看注释) 师:知道应该读什么音了吗? 生:(齐答)应该读“zhònɡ”。 师:非常正确!谁再来读一读? 生:(大声朗读) 师:达到了老师提出的读书要求,真棒!全班同学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生:(全班齐读) 师:请同学们看诗题,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生:喜。 师:诗人因何而喜? 生:因这场春雨而喜。 (板书:雨) 师:那春雨有何令人欣喜之处呢? 生:春雨能滋润大地。 生:春雨能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生:春雨过后,我们能看到美丽的景色。 师:说得真好!其实,雨是一种极其平常的自然之景,本来无所谓喜与不喜,可进入诗中就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依托。因此,同是写雨,作者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游戏设计 (一)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游戏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说课评 课稿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执教丹东市张老师评课人高英 片断1: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 生:去过。 生:没去过。 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首歌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播 放课件“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曲,同时老师用优美的动作 打节奏。) 师: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又雄伟,又壮丽,有个妈 妈给她的孩子讲北京的样子,她是这样说的……(播放录像片)。 评析: [从谈论,到优美的音乐,利用课件,把北京城淋漓尽致地 展示在孩子们面前,同时也激发孩子的联想和求知的欲望, 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片断2: 师: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61页,听听老师读,看看老师读的好不好?师范读(配音乐)。 师:你们认为我读的怎么样? 生:好。 生:棒极了。 师:你想读吗?那么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学习它。借助拼音读几遍。 评析: [教师用亲切动听的话语,标准的朗读,体现了老师的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朗读功底,教师的示范作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片断3: 师:你们想读课文吗?那么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吧。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学习它。 师:在小组内把生字划出来,小组内多读几遍,想出好办法记住它,看谁记的最多。 生:小组内学习生字。 师:你以前认识哪些字?在哪里学的? 生:我以前认识“路”字,在幼儿园学的。 生:我还看见过“马路”。 生:还有姥姥家的“山路”。

生:我还认识“北京”两个字,妈妈教我的。 师:这些同学真了不起,老师敬佩你们。那么你们又记住了 哪些字呢? 生:我记住了“想”,上边两个“水,目”,下边是“心”字,用“心”去想。 生:我记住了“升”,这样就“升旗”。(师生做升旗的动作) 评析: [学生识记生字,是这堂课的重点,为了使学生的兴趣得以 保持,教师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自主识记字形的做法。让学 生自主地选择自己愿意识记的字,自主地选择不同方法记住 字形,同时,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还及时地恰到好处地加以点拨。] 片断4: 师:老师想如果没有拼音,你们也能认识这些字,对吗? (逐个出示)。 生:读。 师:哪里的火车开起来。 生:这里的火车开起来。 生:读卡片。 师:双轨火车开起来。 生:呜、呜、呜(两个学生站起来读)。

雨霖铃 公开课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一、导语: 提起唐宋文学,同学们首先能想到哪个词?(对,就是“唐诗宋词”)在教材必修三中我们已经品鉴了唐诗中的一些精华之作,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词中的一首代表作《雨霖铃》,共同来赏析宋词之精粹。 二、(回顾关于“词”的基本知识和)介绍作者 (展示“走近柳永”——小组汇报预习情况) 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所以又称为“诗余”“曲子词”等。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规定(旋律、节奏、文字、音韵结构)——“填词” 词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流派风格:豪放(苏辛)和婉约(柳永、秦观、李清照) 字数:小令(59以下)中调(59-90)长调(90以上) 段数: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段落叫阙或片)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由于他的生活环境及其他各方面的条件,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他的作品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年近半百方才进士出身。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词作极佳,流传甚广。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乐舞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名字抹去。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点叛逆精神。其实这只是失望之后的牢骚话,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鱼水》中一方面说“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另一方面却又自我安慰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仁宗初年的再试,考试成绩本已过关,但由于《鹤冲天》词传到禁中,上达宸听。等到临轩放榜时,仁宗以《鹤冲天》词为口实,说柳永政治上不合格,就把他给黜落了,并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再度的失败,柳永真的有些愤怒了,他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时教坊乐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调,都请求柳永为之填词,然后才能传世,得到听众的认同。柳永创作的新声曲子词,有很多是跟教坊乐工、歌妓合作的结果。)

最新《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说课人:常菊菊一、说教材 《我多想去看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首诗歌。本文以新疆孩子、北京孩子的口吻,采用诗歌的形式,写了天山的孩子一心向往着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和广场上壮观的升旗仪式,北京的孩子希望走进新疆,去看看美丽的天山和洁白的雪莲。抒发了各自的向往。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 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北京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析学情 低年级学生对首都北京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要点燃这种激情,巧妙利用,引导学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诵中感受北京。由浅入深,不断提高。鉴于大部分学生没有亲自去过北京,要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北京的风光,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为情感的激发创造条件。 三、说理念 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直观入手,以活动教学为主 1、从“封闭”走向“开放”。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从“多讲”走向“多读”。根据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 四、说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椎》要求,结合新教材重点和学生特点,《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立为: 1、知识目标 巩固12个生字,会写“会、走”等6个字。

2、技能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听、说、读、写全方位的培养。 3、情感目标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难点 识字和朗读教学是重点;读好诗中的长句子,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感情是难点。 五、说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在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师就必须创设情境,带学生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体验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首先出示北京的挂图,配以优美的语调讲解北京的各景点,之后请学生静静地聆听《我多想去看看》这首诗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发出学生的情感。我还通过图画、语言描绘等手段,强化学生的感受,从而激起了他们热烈的情绪。在热烈情绪的带动下,学生便被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获得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 2、以情育情,引发共鸣: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教学时,我和学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表达抒情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一旦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便会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理解“壮观”一词时,我请学生一起观看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录像,对于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升旗场面的学生来说,这一刻,他们和山里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们神情专注,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看完录像,我借情续情,请学生把刚才看到的升旗场面读出来,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

11 我多想去看看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1 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 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激发热爱祖国北京的思想感情。-- 难点:激发热爱祖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听音乐聊天导入5 1、看图,猜这是什么地方?北京天安门。出示音乐,图片,老师带你们走一走。教师描述。“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北京城的中央有天安门城楼,红墙黄瓦,异常美丽。北京有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有许多立交桥。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学习北京。读好北京。把北京放在句子中你能读出来吗?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我们爱北京。 2、有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家住在大山里,他也和大家一样,非常想去北京看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想,有个新的偏旁。给想找朋友。再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 1、打开102页,自由读课文,要求:先读课文圈生字,读准拼音来识字。想方设法记生字。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 3、课文共有几句话。指名三人读课文的三句话。难读词语引导读好。 重点学习第二句。 这句话中集中了很多生字,大家自由再练习读。指名读。 这是个长句子,断好句子读。齐读。

4、把这些生字都请出来,出示带拼音的生词,指名带大家齐拼读。 5、哪两个字笔画最多最难记? ●城,左边土字旁,表示城楼的建造与土有关。 ●旗,偏旁是方字旁。很多旗子都是方的。我们的国旗叫(五星红旗)。看图。 读句子。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我们爱五星红旗。 ●升旗,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升旗时,你是怎么做的? 6 (三)学习课文第二句 1、小朋友你们看,这就是中国的地图,五角星标出的位置就是首都北京。我们在浙江,如果坐汽车,我们要坐两天一夜才能到达北京,如果步行,我们要走155天呢!北京离我们真远。 如果学生提出坐飞机,那就要解释,是呀,现在,交通便利了,去遥远的北京城旅游也方便了。 谁能读好“遥远的北京城”,评价谁读的远。 2、你们想亲眼看看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吗?看录象,老师描述。“这就是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每天担任全国最庄严的任务。他们每天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准时升国旗,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伐都是要严格训练的。你们看,这样的升旗仪式多么壮观呀!”读要壮观一行句子。 他们的读出广场上升旗仪式的壮观。 3、朗读指导这一句。 (四)游戏餐盘4选择2个游戏。 登山游戏。 魔方游戏。 一字开花游戏。 (五)写字。3 广和升。观察,三笔是哪个字,四笔哪个字?报给老师写,提醒老师写时注意什么?师范写。生写。

杜甫古诗《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杜甫古诗《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教学目标: 1、有节奏的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3、品读杜甫,感受杜甫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解读教材;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准备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背诵杜甫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本单元所学都是诗歌,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出现过无数的诗人,他们如繁星璀璨夺目。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

著名文学家韩愈独独推崇两个人,他曾经说过:“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杜”呢?对,就是杜甫。对 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哪位同学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杜甫的诗? 2、生积极吟诵学过的杜甫的诗句。 3、师:我们知道杜甫的那么多的诗句,那你对他又了解多少呢? 4、生简介杜甫。 5、师:杜甫的诗有着绵远悠长的意境和满腔忧国忧民的热忱,使得杜甫成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而他的诗也号称“诗史”。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 课题) 二、初读 1、生自由读诗,读正确通顺。 2、指名读诗。评价。 3、师: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这是古诗学习的第一步,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高度浓缩的,虽然只有寥寥数字,但其中的丰富内涵却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诗人的内心世界更不是我们轻易可以触摸得到的。所以,我们还要沉下心来,静静地读,细细地品。请大家借助注释,赏析和工具书认真地品读理解,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4、生自主理解诗句。 三、品析

人教版一年级上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word版 含答案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奋斗小学李立雪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奋斗小学的李立雪,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第五单元通过一个个富有人文色彩的小诗歌、小故事向我们展现了挚爱、真情。《我多想去看看》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祖国、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共需要2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确定的 教学目标有三点: 1.通过认读课文中的词语,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心”。 2.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 识字,写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产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 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写好字。 其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三点: 1.认识13个生字,读准字音,写好“广”字。 2.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产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产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难点是:写好“广”字。 课前准备有一个教学课件,一张写好“想”字的识字卡片。 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第一个环节:图片导入,用北京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来谈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北京的喜爱之情。我是这样导入的: (课件) 1、现在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游览北京,看,这是哪? 哎呀,看到北京这美景,你想说什么呀? 2、这时,我接着学生的话题说:这节课,我们就学第11课。(板书课题:11 我多想去看看)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课题中这个字(出示字卡“想”)是今天要学的生字,怎么读?大家齐读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想”字吗? 想字下边是今天要学的新偏旁,叫‘心字底’。一起说一遍。 你知道“想”字为什么是心字底吗? 谁能用“想”字说一个词语或一句话? **像这样在课题中识字,学新偏旁,即不脱离情景,又能分散学习的重点,同时还能教学生记字方法。新教材识字量大,如果在课堂上每个字都分析如何记字形,时间不够用,因此在教一些典型的或的特殊的生字时,要有步骤地、具体地把识字方法渗透给学生。**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活动计划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教研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一年级语文组继续深化实施课程改革,围绕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以“快乐学习,主动成长”为理念,围绕“轻负高效”的核心主题,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继续深化“快乐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认真学习并贯彻课改精神,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推动语文教学健康、和谐有效地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进入初中的学习接好轨。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 1.全面提高本组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汲取课改的新精神,新理念,并将其内化真正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2.努力开发本组教师的教学特色,各取所长,尽可能的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使本组语文教学在整体上有大的进步。 3.高度重视集体备课,按照学校集体备课的要求组织好每一次备课活动。 4.注重教师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创建一个和谐、民主、文明,有浓厚的教研氛围的年级组。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加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 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强课改意识。 措施: (1)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语文培训和教学听课活动,做好记录,并及时写下反思或课后评议。 (2)组织组内教师阅读《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论坛》等教学刊物,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做好摘记。 2.提高教研组活动质量,服务于教学。 努力落实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措施: (1)认真组织每次的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2)周二下午的教研活动,人人参加,形成人人发言的氛围。

(3)组织本组老师学习观看优秀课例光碟,讨论、评议运用到教学。 (4)组内老师互相听课、评课,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评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拓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措施: (1)平时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每天早晨朗读课文,阅读课上具体指导,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加大学生阅读量,积累经典古诗文。利用晨读和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平时加强监督落实,期末进行检查。 (3)认真上好阅读课。在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加强阅读训练。加大学生阅读量,每篇阅读课文选择所匹配的内容带一篇课外阅读,充分利用语文读本的作用,教师做好阅读指导以及指导学生做好阅读摘记。 (4)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5)通过与生活结合(日记)、与阅读结合、与活动结合等途径,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坚持写好日记。 4.注重“课前小研究”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措施: (1)教给学生方法,采用“读、划、注、查、思、疑、议、联、比、记”等方法,让学生先进行课前研究。 (2)定时就学生在课前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使学生真正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 (2)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检查学生的课前研究情况,不定期的对比较的课前研究作业进行展示,达到“要我研究”变为“我要研究”。 5.积极组织学生、教师参加学科竞赛活动。 措施: (1)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2)组织学生参加“快乐体艺节”语文科的比赛活动。 (3)教师进行语文基本功的学习。 6.组织搞好语文实践活动,丰富语文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