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参假及检测
《食品掺伪鉴别检验(第3版)》教学课件—08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c—NaOH标准液浓度,mol/L;0.014—N2的毫摩尔质量,g/mmol
②劣质酱油的简易检验 a.原理:根据一定量的无水乙醇加入蛋白质的水溶液中能使蛋 白质变性沉淀的原理。 酱油中氨态氮含量越高,无水乙醇用量越大,形成沉淀的速度 越快,且沉淀性状由不明显的沉淀到明显的絮状、细末状、块状 ,以致结成坚实的大块沉淀。 通过观察沉淀析出的速率及沉淀的性状,30min内可当场判定酱 油品质。 如果氨态氮含量低,则无明显沉淀析出,其沉淀形成速率很慢 。据此,加入无水乙醇后,立即观察。无明显沉淀析出的酱油, 是三级品以下,即为不合格品。 b.检验方法:用移液管分别移取酱油样品4mL,分别放入3个 25mL具刻度比色管中,再分别加入无水乙醇4mL,摇匀后立即观察 。
项目二 酱油掺伪的鉴别检验
一、酱油的分类和质量标准 1. 酱油的分类 (1)按生产工艺分,有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 酿造酱油是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
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特殊色、香、味的调味品。 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2)按食用方法分,有烹调酱油和餐桌酱油。烹调酱油是不
指标 ≥ 97
≤0.4
≤0.1
≤
2
≤
2
≤
0.5≤Βιβλιοθήκη 2≤2≤
0.5
≤
0.1
≤ 15
≤ 2.5
二、食盐的掺伪鉴别检验
1.食盐的感官检验 检验方法具体见实训一 食盐的感官检验。
2. 食盐质量优劣的感官检验 (1)良质食盐:色泽洁白,有光泽,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气味
10第十章 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第十章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调味品(flavouring,condiment,seasoning)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
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增进人体健康。
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像食盐、酱油、醋、味精、糖(另述)、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属此类。
我国是世界上应用调味品最早的国家之一,是多种香辛料,如花椒、茴香、陈皮、桂皮、甘草、砂仁等的故乡,具有悠久的传统酿造工艺。
三千多年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努力开发和利用本国资源,生产了多种名牌醋、酱油、腐乳、面酱等发酵调味品,开发出了许多粉末、颗粒、液体、膏状、油状的传统名牌调味品,如四川的麻辣豆瓣酱、芝麻花椒粉,广东的鱼卤、沙茶粉,江苏的糟油等,还有许多民间风味小吃的调料配方,如内蒙古风味的烤羊肉串调料、山西的炒灌肠汤料、德州烧鸡汁、中华红烧肉汁、鲜辣虾汁等。
我国的菜肴烹调技术闻名世界,调味品的搭配别具一格、风味独特、清香诱人,许多名菜都是辅之以多种调味料炒制而成的。
现在又不断从外国引进物种,逐渐丰富我国的调味品种类,使我国成为世界调味品的聚宝盆和天然调味料王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品质、多样化食品的需求日趋增长,不仅希望做出颇具风味的菜肴和高营养食品,而且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迫切希望能够简化调理手续从而节省时间,这就促进了调味品市场向营养型、系列化、复合型、方便化发展。
所以,调味是一门内容非常丰富的学问。
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调味品加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开发高档调味品,发展调味品加工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调味品是人们长期以来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一种副食品,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调味品的质量和品种的选用尤为重要。
最近几年,在对农贸市场检查中发现调味料中有掺假(杂)现象,如食醋中掺入游离矿酸;生产酱油时添加酱色;酱油中兑水、掺尿素;配制化学酱油;用味精废液生产味精酱油;味精、味素(粉)中掺入食盐、石膏粉、醋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硼酸盐、蔗糖等杂物。
教你鉴别——掺假酱油的识别方法

教你鉴别——掺假酱油的识别方法酱油中常见的掺假物有水、盐水及酱色。
也有用盐水、酱色、柠檬酸和味精等伪造酱油的,更有甚者用盐水与酱色直接配制假酱油。
(1)感官检查第一步,看标签。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自己买到的是酿造酱油,还是勾兑酱油。
传统工艺酿造的酱油,主要原料是大豆、小麦、食用盐。
超市里卖的“酿造酱油”,除了用到各种天然食材外,还加入少量的添加剂,用于防腐和提色。
而现代工艺制造出的勾兑酱油,它的标签上会列出多种化学添加剂,比如谷氨酸钠、肌苷酸二钠、鸟苷酸二钠、琥珀酸二钠、苯甲酸钠、山梨酸、焦糖色素、三氯蔗糖、糖精钠、蛋白糖等。
勾兑的酱油由于添加了大量的防腐剂和色素,常吃对人体毫无益处。
因此,我们还是尽量买酿造酱油为好。
第二步,看泡沫。
不是所有称自己是“酿造酱油”的酱油,都是好酱油。
要判断酱油的质量,可轻轻地晃动一下酱油瓶,看看摇出的泡沫。
酿造酱油的泡沫比较均匀,而且不易散去。
配制勾兑的酱油产生的泡沫大小不一,当你停止晃动瓶子,这些泡沫就会快速散去。
毛发水酱油也属于勾兑酱油,所以,如果配料表写的是“酿造酱油”,而泡沫显示为“勾兑酱油”,就要小心了。
第三步,看瓶壁。
制作毛发水酱油必须添加大量色素和增稠剂,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方法鉴别它们。
将酱油瓶倾斜或倒立,然后再把瓶子放正直立。
如果是毛发水酱油,就会粘在瓶壁上,留下一片黑色的污垢,半天都流不干净。
这样的酱油,您可千万别把它买回家。
(2)化学与物理检验比重测定:将酱油检样沿壁倒入200~250ml量筒中,再将量筒置于水平台面上。
比重计事先洗净擦干,缓缓放入样品中,勿使其碰到容器底及四壁,保持样品温度在20℃,待其静止后,再轻轻按下少许,待其自然上升到静止不动并无气泡冒出后,从水平位置观察与样品液面相交处的刻度,即为样品比重,若低于1.10克/cm3即掺入了水分。
食盐测定:酱油中食盐含量一般应控制在18%-20%范围内。
盐太少达不到调味要求,且容易使酱油变质;盐太多则味苦而不鲜。
辣椒粉掺假物鉴别和检验原理

辣椒粉掺假物鉴别和检验原理
辣椒粉是一种常见的调味料,但市面上也有一些掺假的辣椒粉,这些掺假物可能会影响辣椒粉的质量和口感。
因此,对辣椒粉掺假物的鉴别和检验非常重要。
辣椒粉掺假物的鉴别方法有多种。
首先,可以通过观察辣椒粉的颜色和质地来判断。
优质的辣椒粉应该是红色或红黄色,油润而均匀,而掺假的辣椒粉颜色可能过分鲜艳或暗黄,质地也可能不均匀。
其次,可以通过闻辣椒粉的气味来鉴别。
优质的辣椒粉应该具有浓郁的辣味和香气,而掺假的辣椒粉则可能气味淡薄或根本没有辣味。
此外,还可以通过尝辣椒粉的味道来鉴别,优质的辣椒粉应该有强烈的辣味和香味,而掺假的辣椒粉则可能味道不纯或根本没有辣味。
辣椒粉掺假物的检验原理主要是基于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化学分析可以通过检测辣椒粉中的成分来判断其是否掺假。
例如,可以检测辣椒粉中的辣椒素含量,如果含量过低,则可能是掺假了。
此外,还可以通过检测辣椒粉中的杂质来判断其是否掺假,如检测出大量麸皮、黄色谷面、豆粉等杂质,则表明辣椒粉可能掺假了。
仪器分析则可以通过更精确的方法检测辣椒粉中的成分和杂质。
例如,可以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仪器来检测辣椒粉中的辣椒素和其他成分的含量,从而判断其是否掺假。
此外,还可以使用显微镜等仪器来观察辣椒粉中的杂质和掺假物,从而进一步确认其掺假情况。
总之,对辣椒粉掺假物的鉴别和检验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观察颜色、质地、气味、味道等,以及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等多种方法。
只有通过全面的鉴别和检验,才能确保购买到优质的辣椒粉。
调味品中掺假检验技术的发展探讨

调味品中掺假检验技术的发展探讨摘要:本文对我国调味品掺假的常见形式和常用于检验调味品的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我国调味品掺假检验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关的看法。
关键词:调味品;检验技术;掺假1引言调味品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给食品赋予更好的色、香、味。
但有一些不良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在调味品中进行掺假,如在食醋中掺入游离的矿酸、味精中掺入食盐等,这样不仅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还会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产生损害。
所以,对调味品中掺假检验技术的发展进行探讨是很有意义的。
1常见调味品掺假的方式1.1掺兑主要是指在调味品中掺入一些外观相似的物质来代替调味品中某些成分的做法。
如在食醋中掺入游离矿酸等。
1.2混入是指在固体调味品中掺入一些外观相似的非同种物质,或者虽然为相同组织,但其质量低劣。
如在味精中加入食盐等。
1.3抽取是指将调味品中的部分营养成分进行抽取之后仍然冒充其成分完整。
如将芝麻油中的芝麻素抽取,加入芝麻香精进行冒充。
1.4假冒通过不符合实际的标签或者漂亮的、精致的包装来对内装调味品的品质、成分等进行说明的做法称作假冒。
例市场上流通的假香油等。
1.5粉饰主要是指通过使用色素等严禁使用的添加剂对所含营养成分低或者质量低劣的调味品进行调色、调味等处理后,从而充当正常食品的行为。
如利用水、食盐、酱色、味精所配制成的假香油等。
2常用的调味品掺假检验技术人们在生活中所使用的调味品的种类有很多,现在以生活中最常使用的酱油、食盐为例来对检验技术进行介绍。
2.1试纸法试纸法在调味品掺假检验技术中主要用于食醋中游离矿酸的检验。
其原理是硝酸等游离矿酸存在时,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相应也会增大,可把指示剂变色。
在我国GB2719-2003《食醋卫生标准》中所规定食醋中严禁掺加矿酸,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用盐酸等矿酸来进行食醋的制作,因为它们会对口腔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人产生喘息、喉痛和胃、食道粘膜刺激。
2.2滴定分析法2.2.1酱、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衡量酱和酱油的质量的指标离不开测定氨基酸态氮,氨基酸态氮是蛋白质发酵分解后形成的产物,是酱和酱油中主要的营养成分。
食品掺假监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分析和仪器检测的方法,对市售食品进行掺假监测,评估其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原理食品掺假是指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故意添加非食品原料或非法添加物,以改变食品的性质、外观、口感或延长保质期。
本实验采用化学分析和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食品中可能掺入的非法添加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市售疑似掺假食品(如食用油、肉类、乳制品等)- 标准试剂:硫酸铜、碘化钾、氢氧化钠等- 标准溶液:铅、砷、铬等重金属离子标准溶液- 实验用水:去离子水2. 实验仪器:-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电子天平- 坩埚- 烧杯- 烧瓶- 试管- 玻璃棒四、实验方法1. 样品前处理(1)样品预处理:将疑似掺假食品样品进行研磨、过筛,得到均匀的粉末。
(2)样品消解:将预处理后的样品加入适量的酸(如硝酸、盐酸)进行消解,消解完全后,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
2. 化学分析方法(1)重金属离子检测: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样品中的铅、砷、铬等重金属离子进行检测。
(2)非法添加物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样品中的非法添加物进行检测,如苯甲酸、山梨酸、防腐剂等。
3. 仪器分析方法(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样品中的某些有机化合物,如苯甲酸、山梨酸等。
(2)质谱仪:用于检测样品中的某些特定有机化合物,如违禁药物、农药残留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化学分析结果(1)重金属离子检测结果:样品中铅、砷、铬等重金属离子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2)非法添加物检测结果:样品中未检测出苯甲酸、山梨酸等非法添加物。
2. 仪器分析结果(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样品中未检测出苯甲酸、山梨酸等有机化合物。
(2)质谱仪检测结果:样品中未检测出违禁药物、农药残留等特定有机化合物。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对市售疑似掺假食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样品中未检测出重金属离子、非法添加物、违禁药物和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
味精掺假检测

实验二味精掺伪实验
一、味精中掺入食盐的检验
(1)感官鉴别: ①色泽:掺入食盐的味精,色泽灰白,不透明,无光泽。
②形状:食盐颗粒子,呈长形。
③口尝:入嘴尝之,舌头发咸。
(2)化学检验:每一种规格味精中的氯化钠的含量,国家标准中都有规定,如99%味精,氯化钠含量应小于0.5%,如果大于国家规定要求,说明味精中多掺入了食盐。
取5毫升配制成浓度为5%的味精溶液,放在玻璃试管中,先加1滴5%的铬酸钾溶液,再加1毫升0.73%的硝酸银溶液,轻轻摇匀,观察溶液变色情况。
如果溶液显示桔红色,说明味精中氯化钠含量小于1%;如果溶液显示出黄色,说明味精中氯化钠含量大于1%。
(3)实验结果:实验组?对照组?
二、味精中掺入碳酸盐的检验
(1)原理:碳酸盐与盐酸作用即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据此现象判断。
(2)测定:取样品少许,加少量的水溶解后,加数滴稀盐酸,如有碳酸盐存在,即有气泡产生。
(3)实验结果:实验组?对照组?
三、味精中掺入硼酸盐的检验
(1)原理:硼酸盐在浓硫酸中和乙醇反应生成极易挥发的硼酸乙酯使火焰呈绿色。
(2)测定:取少许样品于瓷皿中,加数滴浓硫酸和2ml乙醇,混匀后点燃,若火焰呈绿色说明掺有硼酸盐。
(3)实验结果:实验组?对照组?
四、味精中掺入蔗糖的检验
(1)原理:蔗糖在强酸条件下加热可分解生成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果糖可与间苯二酚反应生成玫瑰红色的糖醛衍生物。
(2)测定:称1g样品于烧杯中,加0.1g间苯二酚和3-5滴浓盐酸煮沸5min,若溶液呈现玫瑰红色说明掺有蔗糖。
(3)实验结果:实验组?对照组?。
第八章调味品掺伪鉴别检验

第一节、食盐质量的鉴别检验
食盐系指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用海盐、 矿盐、井盐或湖盐等粗盐加工而成的晶体 状调味品。 一、食盐的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 白色、味咸、无可见的外来杂物,无苦味, 涩味,无异臭。 2、理化指标(参见GB5461-2000)
二、食盐与亚硝酸盐的鉴别检验
亚硝酸盐是一种高毒化学物。其颜色、形状、味觉和食盐相似、一 亚硝酸盐是一种高毒化学物。其颜色、形状、味觉和食盐相似、 般成人食用0.3~ 即可中毒, 即可致人亡。 般成人食用 ~0.5g即可中毒,食用 即可致人亡。误食亚硝酸盐一般 即可中毒 食用3g即可致人亡 发病, 在10min发病,出现中毒症状。 发病 出现中毒症状。 食盐与亚硝酸盐的鉴别,可从色泽、水验、化学检验来鉴别。 食盐与亚硝酸盐的鉴别,可从色泽、水验、化学检验来鉴别。 色泽
三、酱油的掺伪及判别
常见为掺水、盐水及酱色(焦糖色素),也 常见为掺水、盐水及酱色(焦糖色素),也 ), 有用盐水、酱色、柠檬酸和味精等伪造。 有用盐水、酱色、柠檬酸和味精等伪造。加 水后还可能加入食盐增加密度,加味精增味, 水后还可能加入食盐增加密度,加味精增味, 加酱色增色。 加酱色增色。 伪造酱油不能单凭感官、密度和食盐来测定, 伪造酱油不能单凭感官、密度和食盐来测定, 氨基酸氮含量。 需测定氨基酸氮含量 需测定氨基酸氮含量。
一、酱油的质量标准 1.酱油感官指标 1.酱油感官指标 呈红褐色或棕褐色,鲜艳有光泽,不发乌;具有酱香 或酯香气味,无异味;滋味鲜美,咸淡适口,味醇厚、柔 和、稍甜,无苦、酸、涩等异味,无霉味;体态澄清,浓 度适中,无沉淀,无浑浊,无霉花,无浮膜。 2.酱油的理化指标 见表8-4 表8-4 酱油的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三、食用盐和农用盐的鉴别 农用盐中杂质多、异味大,并含有大量苦硝、铅、氯化镁等 对人体有害物质。食用这种劣质盐,会引起慢性中毒。 食用盐和农用盐的鉴别,见表4-5 : 表4-5 食用盐和农用盐的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调味品的掺伪检测调味品是品中的佐餐料。
它能使食品滋味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增进食欲。
主要包括酱油、食醋、味精、食盐等。
★调味品的感官鉴别要点:调味品的感官鉴别指标主要包括色泽,气味、滋味和外观形态等。
其中气味和滋味在鉴别时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只要某种调味品在品质上稍有变化,就可以通过其气味和滋味微妙地表现出来,故在实施感官鉴别时,应该特别注意这两项指标的应用。
其次,对于液态调味料还应目测其色泽是否正常,更要注意酱、酱油、食醋等表面是否有白醭或已经生蛆,对于固态调味品还应目测其外形或晶粒是否完整,所有调味品均应在感官指标上掌握到不霉、不臭、不酸败、不板结、无异物、无杂质、无寄生虫的程度。
★鉴别食盐的质量食盐系指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用海盐、矿盐、井盐或湖盐等粗盐加工而成的晶体状调味品。
(1)颜色鉴别感官鉴别食盐的颜色时,应将样品在白纸上撒一薄层,仔细观察其颜色。
良质食盐——颜色洁白。
次质食盐——呈灰白色或淡黄色。
劣质食盐——呈暗灰色或黄褐色。
(2)外形鉴别食盐外形的感官鉴别手法同于其颜色鉴别。
观察其外形的同时,应注意有无肉眼可见的杂质。
良质食盐——结晶整齐一致,坚硬光滑,呈透明或半透明。
不结块,无反卤吸潮现象,无杂质。
次质食盐——晶粒大小不匀,光泽暗淡,有易碎的结块。
劣质食盐——有结块和反卤吸潮现象,有外来杂质。
(3)气味鉴别感官鉴别食盐的气味时,约取样20克于研钵中研碎后,立即嗅其气味。
良质食盐——无气味。
次质食盐——无气味或夹杂轻微的异味。
劣质食盐——有异臭或其他外来异味。
(4)滋味鉴别感官鉴别食盐的滋味时,可取少量样品溶于15~20℃蒸馏水中制成5%的盐溶液,用玻璃棒沾取少许尝试。
良质食盐——具有纯正的咸味。
次质食盐——有轻微的苦味。
劣质食盐——有苦味、涩味或其他异味。
★细盐与粗盐品质区别我国食盐按加工法分,有粗盐与细盐(精盐)两种,它们的品质区别如下:(1)粒形:粗盐是未经加工的大粒盐,形态系颗粒状,形态大,细盐是大粒盐经过加工的盐,形态系片状,形态小。
(2)咸味:粗盐杂质中含有酸性盐类化合物(硫酸镁与氧化镁),这些酸性盐分子水解后,会刺激味觉神经,因而会感到粗盐比细盐的咸味大。
(3)香味:粗盐中的氯化镁再受到热量时,会分解出盐酸气,盐酸气能帮助食物中蛋白质水解成味鲜的氨基酸,刺激嗅觉神经后,会使人感到粗盐比细盐的香味浓。
(4)氯化钠:食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氯化钠。
氯化钠能帮助人体起到渗透作用,如食物经过消化变为可溶体后,必须有足够的浓度,才能经过各种细胞渗透到血液中,使其中的养分送到人体各部组织,所以,氯化钠的作用很大。
通常粗盐中含氯化钠85%~90%,细盐在96%以上。
(5)可溶物:食盐的主要化学成分,除氯化钠以外,还含有水、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钾、硫酸钙、碘等微量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物质,在粗盐中存在有一定的数量,但是在细盐加工中被清除掉了。
从以上两者比较来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粗盐,比专食细盐,对身体健康更有好处。
★亚硝酸钠与食盐区别亚硝酸钠是一种含氮化合物,在医药行业,作为化学试剂来标定配制溶液,测定磺胺类药物,在建筑行业,多是在寒冷的天气把它作为防冻剂拌人灰浆中使用。
由于亚硝酸钠是一种氧化剂,一旦误食进入人体后,能将血液中具有携氧能力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为高铁血红蛋白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从而影响正常带氧的血红蛋白向组织细胞释放氧的能力,出现一系列的毒性反应。
为此,对有疑虑的食盐,可用以下方法去鉴别:(1)看透明:亚硝酸钠与食盐都是白色结晶体粉末,无挥发性气味。
亚硝酸钠一般是黄色或淡黄色的透明结晶体,而食盐是不透明的。
(2)水试验:取5克左右的样品放入瓷碗内,加入250克冷水,同时用手搅拌,水温急剧下降的,是亚硝酸钠,因为亚硝酸钠比食盐溶解时吸热快,放热多。
(3)试色变:取1蚕豆粒大小的样品,用大约20倍的水使其溶解,然后在溶液内加1小米粒大小的高锰酸钾(又名灰锰氧),如果高锰酸钾的颜色由紫变浅,则说明该样品是亚硝酸钠,如果不改变颜色,就是食盐。
★鉴别酱油的质量(1)色泽鉴别观察评价酱油的色泽时,应将酱油置于有塞且无色透明的容器中,在白色背景下观察。
良质酱油——呈棕褐色或红褐色(白色酱油除外),色泽鲜艳,有光泽。
次质酱油——劣质酱油——酱油色泽黑暗而无光泽。
酱油色泽发乌、浑浊,灰暗而无光泽。
(2)体态鉴别观察酱油的体态时,可将酱油置于无色玻璃瓶中,在白色背景下对光观察其清浊度,同时振摇,检查其中有无悬浮物,然后将样品放一昼夜,再看瓶底有无沉淀以及沉淀物的性状。
良质酱油——澄清,无霉花浮膜,无肉眼可见的悬浮物,无沉淀,浓度适中。
次质酱油——微混浊或有少量沉淀。
劣质酱油——严重混浊,有较多的沉淀和霉花浮膜,有蛆虫。
(3)气味鉴别感官鉴别酱油的气味时,应将酱油置于容器内加塞振摇,去塞后立即嗅其气味。
良质酱油——具有酱香或酯香等特有的芳香味,无其他不良气味。
次质酱油——酱香味和酯香味平淡。
劣质酱油——无酱油的芳香或香气平淡,并且有焦糊、酸败、霉变和其他令人厌恶的气味。
(4)滋味鉴别品尝酱油的滋味时,先用水漱口,然后取少量酱油滴于舌头上进行品味。
良质酱油——味道鲜美适口而醇厚,柔和味长,咸甜适度,无异味。
次质酱油——鲜美味淡,无酱香,醇味薄,略有苦、涩等异味和霉味。
★鉴别瓶装酱油的质量(1)摇晃瓶子,看酱油沿瓶壁流下的速度快慢,优质酱油浓度很高,粘性较大,流动慢,劣质酱油浓度低,像水一样流动较快。
(2)看瓶底有无沉淀物或杂物,如没有则为优质酱油。
(3)看瓶中酱油的颜色,优质酱油呈红褐色或棕褐色,有光泽而不发乌。
(4)打开瓶盖,未触及瓶口,优质酱油就可闻到一股浓厚的香味和酯香味,劣质酱油香气少或有异味。
(5)滴几滴酱油于口中品尝,优质酱油味道鲜美,咸甜适口,味醇厚,柔和味长。
★鉴别食醋的质量(1)色泽鉴别感官鉴别醋的色泽时,可取样品置于试管中在白色背景下用肉眼直接观察。
良质食醋——呈琥珀色,棕红色或白色。
次质食醋——色泽无明显变化。
劣质食醋——色泽不正常,发乌无光泽。
(2)体态鉴别感官鉴别醋的体态时,可取样品醋于试管中,在白色背景下对光观察其混浊程度,然后将试管加塞颠倒以检查其中有无混悬物质,放置一定时间后,再观察有无沉淀及沉淀物的性状。
必要时还可取静置 15分钟后的上清液少许,借助放大镜来观察有无醋鳗、醋虱,醋蝇。
良质食醋——液态澄清,无悬浮物和沉淀物,无霉花浮膜,无醋鳗、醋虱或醋蝇。
次质食醋——液态微混浊或有少量沉淀,或生有少量醋鳗。
劣质食醋——液态混浊,有大量沉淀,有片状白膜悬浮,有醋鳗、醋虱和醋蝇等。
(3)气味鉴别进行食醋气味的感官鉴别时,将样品置容器内振荡,去塞后,立即嗅闻。
良质食醋——具有食醋固有的气味和醋酸气味,无其他异味。
次质食醣——食醋香气正常不变或量平淡,微有异味。
劣质食醋——失去了固有的香气,具有酸臭味、霉味或其他不良气味。
(4)滋味鉴别进行食醋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少许食醋于口中用舌头品尝。
良质食醋——酸味柔和,稍有甜口,无其他不良异味。
次质食醋——滋味不纯正或酸味欠柔和。
劣质食醋——具有刺激性的酸味,有涩味、霉味或其他不良异味。
★鉴别酱类食品的质量酱类是以黄豆及面粉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红褐色稠糊状含盐调味。
常见的有豆瓣酱、干黄酱、稀黄酱、甜面酱、豆瓣辣酱等。
酱类各种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黄豆为主要原料发酵酿造而成的叫豆瓣酱;经磨碎的叫干黄酱;加水磨碎的叫稀黄酱;豆瓣酱加入辣椒水的叫豆瓣辣酱;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发酵酿造而成的叫甜面酱。
(1)色泽鉴别良质酱类——呈红褐色或棕红色,油润发亮,鲜艳而有光泽。
次质酱类——色泽较深或较浅。
劣质酱类一—色泽灰暗,无光泽。
(2)体态鉴别感官鉴别酱类食品体态时,可在光线明亮处观察其粘稠度,有无霉花、杂质和异物等。
良质酱类——粘稠适度,不干不懈,无霉花,无杂质。
次质酱类——过于或过稀。
劣质酱类——有霉花、杂质和蛆虫等。
(3)气味鉴别进行酱类食品气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少量样品直接嗅其气味,或稍加热后再行嗅闻。
良质酱类——具有酱香和酯香气味,无其他异味。
次质酱类——酱的固有香气不浓,平淡。
劣质酱类——有酸败味或霉味等不良气味。
(4)滋味鉴别进行酱类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少量样品于口中用舌头细细品尝。
良质酱类——滋味鲜美,入口酥软,咸淡适口,有豆酱或面酱独特的滋味,豆瓣辣酱可有锈味,无其他不良滋味。
次质酱类——有苦味、涩味、焦糊味、酸味及其他异味。
★鉴别味精的质量味精是以淀粉为原料,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
(1)色泽鉴别感官鉴别味精的色泽时,可将样品分别在白纸与黑纸上各撒—薄层,作对比观察。
良质味精——洁白光亮。
次质味精——色泽灰白。
劣质味精——色泽灰暗或呈黄铁锈色,无光泽。
(2)外形鉴别味精外形的感官鉴别方式同于其色泽的感官鉴别,主要观察其晶粒形态以及有无肉眼可见的杂质和霉迹。
良质味精——含谷氨酸钠90%以上的味精呈柱状晶粒,含谷氨酸钠80%~90%的味精呈粉末状。
无杂质及霉迹。
次质味精——晶粒大小不均匀,粉末状者居多数。
劣质味精——结块,有肉眼可见的杂质及霉迹。
(3)气味鉴别感官鉴别味精的气味时,可打开包装直接嗅闻,或取部分样品置研钵中研磨后嗅其气味。
良质味精——无任何气味。
次质味精——微有异味。
劣质味精——有异臭味,化学药品气味及其他不良气味。
(4)滋味鉴别进行味精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少许晶粒用舌头尝试。
良质味精——味道极鲜,具有鲜咸肉的美味,略有咸味(含氧化钠的),无其他异味。
次质味精——滋味正常或微有异味。
劣质味精——有苦味、涩味、霉味及其他不良滋味。
★鉴别辛辣料的质量辛辣料是采用植物果实和种子粉碎而配制成的天然植物香料,如五香粉、胡椒粉、花椒粉、咖喱粉、芥末粉等。
辛辣料的主要原料有八角、花椒、胡椒、桂皮、小茴香、大茴香、辣椒、孜然等。
(1)色、香、味的感官鉴别进行辛辣料色、香、味的感官鉴别时,可以直接观察其颜色,嗅其气味和品尝其滋味良质辛辣料——具有该种香料植物所特有的色、香、味。
次质辛辣料——色泽稍深或变浅,香气和特异滋味不浓。
劣质辛辣料——具有不纯正的气味和味道,有发霉味或其他异味。
(2)组织状态的感官鉴别辛辣料主要的感官鉴别方式是靠眼看和手摸以感知其组织状态。
良质辛辣料——呈干燥的粉末状。
次质辛辣料——有轻微的潮解,结块现象。
劣质辛辣料——潮解、结块、发霉、生虫或有杂质。
★影响调味品质量的因素影响调味品质量的因素包括微生物污染、昆虫污染,空气潮湿对调味品的影响几方面。
★鉴别掺假的酱油酱油中常见的掺伪物有水、盐水及酱色。
也有用盐水、酱色、柠檬酸和味精等伪造酱油的,更有甚者用盐水与酱色直接配制假酱油。
(1)感官检查一般情况下,若酱油的密度低于1.10克/厘米3,颜色浅,不浓稠、鲜味及香气很淡或根本没有,即可判断为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