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常识教案:认识调味品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教案《调味品》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调味品》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调味品》含反思1. 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调味品种类和使用方法,能正确使用调味品调制简单的食物,如面条、米饭等;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取能力;3.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学会合作。

2. 教学准备•材料:面条、酱油、盐、味精、葱、姜、醋、油、勺子、碗等;•展示板;•水壶、碗等。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1.按照平时的习惯,询问幼儿们今天吃了什么、吃了多少等问题;2.引出话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一下“调味品”,你们知道什么是调味品吗?(等待幼儿们回答,可以通过画图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3.2 讲解调味品1.将不同种类的调味品搬到展示板上,让幼儿们看看有哪些;2.逐一介绍并讲解调味品的名称、特点和使用方法等;3.请幼儿辨认调味品,并简单地询问他们对每种调味品是否熟悉。

3.3 学习调制面条1.老师现场表演用调味品调制面条的方法,鼓励幼儿一边观察一边学习;2.配合物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准备制作面条;3.每个小组呈现出自己的成果,并进行与同班同学的调味口感评比。

3.4 总结环节1.请几名幼儿依次说说今天学到了哪些调味品以及它们的用途;2.给幼儿们归类整理所学到的调味品;3.思考一下,如果少放、多放或不放调味品,会对菜品口感有什么影响?4. 教学反思本节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认识常见的调味品,学会调制简单食品。

总体来说,本节课程的教学效果还可以,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改进:1.整个教学过程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在制作面条的环节上时间略显紧张,有些幼儿的制作时间太短,没法做出完整的成品;2.调味品的质量不够令人满意,这可能是影响菜品口感的因素之一;3.制作面条的环节有些混乱,有些幼儿过于着急,导致会出现缺少或多放一些材料的情况,需要引导幼儿逐步地提高自己的耐心和责任心。

总之,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让幼儿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中班教案《调味品》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调味品》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调味品》含反思教学目标:1. 能够认知常见的调味品,如酱油、醋、盐等;2. 了解不同调味品的味道和用处;3. 能够运用所学学问制作简单的调味品。

教学准备:1. 谷物、豆类、蔬菜等制作调味品的食材;2. 食盐、酱油、醋等常见的调味品;3. 厨具:锅、碗、勺、刀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有关制作酱油、醋等调味品的视频,并引导孩子们在观看过程中了解调味品的制作过程。

2. 学习调味品:请孩子们把注意力放在老师带来的调味品上,通过察看、嗅闻等方式认知常见的调味品,如酱油、盐、醋、味精等。

3. 讨论:请孩子们回答以下问题:这些调味品长什么样子?有哪些不同的味道?它们是用来给食物加添什么味道的?4. 讨论所需食材:在课堂上分发谷物、豆类、蔬菜等制作调味品所需的食材,引导孩子们认真察看、嗅闻、品尝这些食材,了解这些食材的味道和用处。

5. 制作调味品:老师现场呈现如何制作简单的调味品,如生菜拌酱油、黄瓜拌醋等。

引导孩子们一起参加到制作中,让他们亲身体验调味品的制作过程,并在实践中了解调味品的紧要性。

6. 共享和总结:请孩子们把本身制作的调味品拿到课堂上共享,让其他孩子们品尝一下,并讨论调味品的好处和不足之处。

反思:此次教学中,我实行了多种方式来教授孩子们关于调味品的学问。

通过观看视频、听取老师讲解、参加制作等多种途径,孩子们渐渐认得调味品,明白了它们在加添食物美味度方面的紧要性。

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孩子们对某些食材的认得不够深入,甚至显现了分不清不同食材的情况。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重视对食材本身的介绍和说明,以便让孩子们对其有更深刻的认得和理解。

同时,需要进一步调整课堂氛围,让孩子们在更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和尝试,从而更好地把握调味品学问。

幼儿园中班教案《调味品》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调味品》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调味品》含反思(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目录:
幼儿园中班教案《调味品》含反思一
幼儿园中班教案《豆制品》二
幼儿园中班教案《豆腐》三
- 1 -
幼儿园中班教案《调味品》含反思一
中班教案《调味品》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可以用嗅觉和味觉来分辨各种调料,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调料的名称,知道过马路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调味品》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调料的名称。

2.知道可以用嗅觉和味觉来分辨各种调料。

3.知道过马路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4.培养幼儿对调料的好奇心,乐于探究。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幼儿园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故事《天天打醋》的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你们知道做菜的时候需要蔬菜、肉等食物以为,还需要什么吗?
2.教师:请说出你所知道的调料的名称。

3.教师:你知道这些调料都是什么味道吗?
二、欣赏故事《天天打醋》
1.教师播放故事《天天打醋》录音磁带,幼儿欣赏。

2.教师:妈妈要天天买的是什么?
3.教师:天天来到小卖部后,想买的是什么,老奶奶是怎么说的?
2 / 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调味品》(通用5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调味品》(通用5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调味品》(通用5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调味品》篇1活动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调味品的名称及其味道,知道加入合适的调味品能让食品更美味。

2、乐意大胆交流自己使用调味品的体验。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1、调味品(盐、糖、醋、酱油)2、可以蘸食的食品若干(芋艿、鹅肝)3、品尝记录表活动过程:一、说说调味品1、教师出示标有1~4号标志的调味品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调味品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分辨四种调味品。

提问:你们是怎么分辨这些调味品的?3、教师小结:调味品的味道是各种各样的。

我们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的方法分辨调味品。

二、品尝思考1、交流哪些食物要蘸调味品。

提问:平时吃过的哪些食物是需要用到酱油和醋的?哪些需要用盐和糖的?2、介绍教师提供的食物和活动要求。

要求:选择一种食物,分别蘸四种调味品,选择你觉得味道最好的投票。

3、幼儿品尝鹅肝和芋艿,并记录自己喜欢的调味品。

三、经验交流1、集中交流:提问:你觉得哪样食物蘸哪样调味品最好吃,为什么?2、根据幼儿的介绍,记录各种食物的蘸食佐料,统计出每种食物最受欢迎的调味品。

3、教师小结:食物蘸了调味品会使食物更美味。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调味品》篇2活动目标1、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调料的名称。

2、知道可以用嗅觉和味觉来分辨各种调料。

3、知道过马路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4、培养幼儿对调料的好奇心,乐于探究。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幼儿园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故事《天天打醋》的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一、通过谈话引出活动主题1、教师:你们知道做菜的时候需要蔬菜、肉等食物以为,还需要什么吗?2、教师:请说出你所知道的调料的名称。

3、教师:你知道这些调料都是什么味道吗?二、欣赏故事《天天打醋》1、教师播放故事《天天打醋》录音磁带,幼儿欣赏。

2、教师:妈妈要天天买的是什么?3、教师:天天来到小卖部后,想买的是什么,老奶奶是怎么说的?4、教师:天天忘记了要买什么,后来他怎么做的?最后天天买的醋了吗?三、讨论分析各种调料的方法1、老师:天天说,醋是酸的,酱油是咸的,他说的对吗?你还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分辨酱油和醋?2、老师:你有什么办法能分辨出盐和糖吗?3、幼儿互相交流、分享经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调味品》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调味品》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调味品》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调味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认识和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并学会正确使用调味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常见的调味品,如盐、糖、酱油、醋等,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各种调味品的用途。

2.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践操作,认识和了解常见的调味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各种调味品(盐、糖、酱油、醋等)、实验器材。

2. 学具:每组一套调味品、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烹饪的场景,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瓶瓶罐罐里装的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介绍常见的调味品,如盐、糖、酱油、醋等,并讲解它们的用途。

(2)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调味品,让幼儿观察并模仿。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实验器材和调味品,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正确使用调味品,如:“在烹饪时,我们应该先放哪种调味品?后放哪种调味品?”六、板书设计1. 《调味品》2. 内容:(1)常见调味品:盐、糖、酱油、醋等(2)调味品用途:增加食物味道、调整口味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观察家里常用的调味品,并记录下来。

(2)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道简单的烹饪,让幼儿体验正确使用调味品的过程。

2. 答案:(1)观察记录表(2)烹饪作品及心得体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常见的调味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中班常识教案:认识调味品(四篇)

幼儿园中班常识教案:认识调味品(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常识教案:认识调味品(四篇)目录:幼儿园中班常识教案:认识调味品一幼儿园中班手工教案:不同的车辆二幼儿园中班手工教案:手摆鱼三幼儿园中班手工教案:荷花开四幼儿园中班常识教案:认识调味品一[设计意图]调味品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品。

它贴近幼儿的生活,但往往被忽视;调味品具有比较独特的口味,鲜亮的颜色,是幼儿感兴趣的。

在日趋注重饮食的当今,调味品的地位就显得更为突出。

根据《纲要》探索求知部分所提倡的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发现,并结合幼儿实际水平,设计了这一活动。

旨在通过认识调味品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1、通过看、摸、比、尝、闻,使幼儿了解调味品的显著特征并能正确区分调味品。

2、能将自己的感受用清楚的语言表达出来。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每三人一份调味品(盐、糖、醋、酱油、辣椒面、五香面)。

2、每人半杯水,盘、勺各一套。

3、每桌一份菜肴:盐拌胡萝卜丝、糖拌西红柿、醋拌黄瓜丝、酱油拌豆腐、辣肉、五香肉。

[活动过程]一、让幼儿介绍自己知道的味道。

“小朋友,你们知道一些什么味道?”二、引导幼儿通过看、摸、比、尝、闻等手段说出调味品的特性。

“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看看这是什么东西?它们有什么味道?”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1)、教师提醒幼儿品尝东西要少一点。

(2)、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操作,自由交谈。

如:“这些东西除了尝(闻、摸、放入水中、混起来搅拌……),还可以怎样玩?”2、引导幼儿表达操作结果并逐一认识调味品。

“刚才你玩什么了?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 (调味品的特性附后)三、引导幼儿正确分辨调味品(糖与盐、醋与酱油、辣椒面与五香面)并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分辨的缘由。

如:分辨糖与盐可以从颜色、粘手程度、看、尝来快速辨别。

四、请幼儿品尝菜肴,进一步加深对各种调味品的认识。

“老师给小朋友做了几道菜,请你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的?”[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看看还有什么调味品,那些调味品有什么特性。

幼儿园中班教案《调味品》含反思(八套)

幼儿园中班教案《调味品》含反思(八套)

幼儿园中班教案《调味品》含反思(八套)说明:本套文档系精心制作,具有极大借鉴意义,仅供参考。

目录
幼儿园中班教案《调味品》含反思(一)幼儿园中班教案《豆豆买豆豆》含反思(二)
幼儿园中班教案《贪心的小狗》含反思(三)幼儿园中班教案《购物袋》含反思(四)
幼儿园中班教案《购物袋》含反思(五)
幼儿园中班教案《购物袋》含反思(六)
幼儿园中班教案《购物袋》含反思(七)
幼儿园中班教案《购物袋》含反思(八)
- 1 -
幼儿园中班教案《调味品》含反思一
中班教案《调味品》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可以用嗅觉和味觉来分辨各种调料,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调料的名称,知道过马路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调味品》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调料的名称。

2.知道可以用嗅觉和味觉来分辨各种调料。

3.知道过马路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4.培养幼儿对调料的好奇心,乐于探究。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幼儿园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故事《天天打醋》的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你们知道做菜的时候需要蔬菜、肉等食物以为,还需要什么吗?
2.教师:请说出你所知道的调料的名称。

3.教师:你知道这些调料都是什么味道吗?
二、欣赏故事《天天打醋》
1.教师播放故事《天天打醋》录音磁带,幼儿欣赏。

2.教师:妈妈要天天买的是什么?
3.教师:天天来到小卖部后,想买的是什么,老奶奶是怎么说的?
2 / 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调味品》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调味品》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调味品》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学问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常见的调味品和它们的作用,正确使用调味品,提高幼儿的美食鉴赏本领,培育幼儿的健康饮食习惯。

2. 本领目标:通过对调味品的学习,让幼儿能够自主选择适合本身的调味品,能够用适量的调味品调制食物,提高幼儿的实际操作本领。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认得到不同的调味品都有本身独特的味道和作用,培育幼儿的古怪心和探究精神,加强幼儿对美食和健康饮食的爱好和酷爱。

二、教学内容1. 调味品的种类和作用2. 各种调味品的味道和特点3. 如何正确使用调味品4. 与幼儿一起制作调味品餐点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2. 讨论法3. 示范法4. 实践操作法四、教学步骤1. 情境导入老师引导幼儿谈论日常饮食中常用的调味品,让幼儿共享本身喜爱的调味品和各种调味品之间的区分。

2. 学问普及老师简单介绍了一些常用的调味品包括盐、酱油、醋、糖、花椒、八角等,并向幼儿讲解了每种调味品的作用和特点。

3. 讨论和察看老师带领幼儿察看各种调味品的外观、颜色和味道,让幼儿尝试辨认不同调味品的味道和作用。

同时,老师创设情境让幼儿进行打开讨论,了解不同调味品的思想、文化与背景学问。

4. 操作实践老师与幼儿一起进行制作调味品餐点的活动,老师供给一些原材料,让幼儿进行操作选择适合本身口味的调味品,并且把握合理的量。

5. 总结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课堂学习的内容,让幼儿共享本身的收获和体验,对今日的主题和内容进行总结。

五、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堂时间对于科学的介绍和学问普及的学习实际上略微短了。

在今后教学中可以考虑更进一步的延长时间,以便更好地让幼儿了解更多调味品。

2. 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境教学法应用较好,能够让幼儿沉浸其中,并且实践操作法帮忙幼儿进行自动学习。

但若能再引入游戏元素,或加添一些趣味互动环节,则能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更好地体验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常识教案:认识调味品
[设计意图]
调味品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品。

它贴近幼儿的生活,但往往被忽视;调味品具有比较独特的口味,鲜亮的颜色,是幼儿感兴趣的。

在日趋注重饮食的当今,调味品的地位就显得更为突出。

根据《纲要》探索求知部分所提倡的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发现,并结合幼儿实际水平,设计了这一活动。

旨在通过认识调味品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看、摸、比、尝、闻,使幼儿了解调味品的显著特征并能正确区分调味品。

2、能将自己的感受用清楚的语言表达出来。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三人一份调味品(盐、糖、醋、酱油、辣椒面、五香面)。

2、每人半杯水,盘、勺各一套。

3、每桌一份菜肴:盐拌胡萝卜丝、糖拌西红柿、醋拌黄瓜丝、酱油拌豆腐、辣肉、五香肉。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介绍自己知道的味道。

“小朋友,你们知道一些什么味道?”
二、引导幼儿通过看、摸、比、尝、闻等手段说出调味品的特性。

“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
看看这是什么东西?它们有什么味道?”
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提醒幼儿品尝东西要少一点。

(2)、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操作,自由交谈。

如:“这些东西除了尝(闻、摸、放入水中、混起来搅拌……),还可以怎样玩?”
2、引导幼儿表达操作结果并逐一认识调味品。

“刚才你玩什么了?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 (调味品的特性附后)
三、引导幼儿正确分辨调味品(糖与盐、醋与酱油、辣椒面与五香面)并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分辨的缘由。

如:分辨糖与盐可以从颜色、粘手程度、看、尝来快速辨别。

四、请幼儿品尝菜肴,进一步加深对各种调味品的认识。

“老师给小朋友做了几道菜,请你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的?”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看看还有什么调味品,那些调味品有什么特性。

[活动评析]
本活动以调味品独特的味道为载体,引导幼儿通过看、摸、比、尝、闻展开一系列探究、研讨活动。

从活动进程可以看出,幼儿的思维是活跃的,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他们自己确定的,因此对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体验能清楚地表达出来。

此活动对幼儿的情趣、语言、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促进作用;幼儿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是一节比较成功的师生互动式的活动。

附:调味品的特性
名称颜色味道特征
盐白色咸像细沙子一样、放入水里会化、水变咸了
糖乳白色甜像粗沙子一样粘手、亮晶晶、放入水里会化、水变甜
醋浅褐色酸会流动、放入水里颜色变浅、味道很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