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柱的使用方法
柱色谱是较经典的无机物分离技巧[新版]
![柱色谱是较经典的无机物分离技巧[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faa61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0.png)
柱色谱是较经典的有机物分离技术,原理和薄层色谱相同,但装置有所不同,主要由一个均匀玻璃柱和填充填料组成,填料是决定柱效的主要因素,填料必须满足具有不溶于所使用流动相、不使欲分离的样品破坏或分解、惰性大、可逆性强和吸附容量大。
同时,填料颗粒直径要均匀。
最常见的柱色谱是硅胶色谱、氧化铝色谱、离子交换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
分配柱色谱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到分离的方法,分为正相和反相分配色谱两种类型:正相分配色谱:以水或亲水性溶剂为固定(液)相,以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作移动相的分配色谱称为正相分配色谱。
一般而言,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成分,如生物碱、苷类、糖类、有机酸等化合物,常用正相分配色谱。
反相分配色谱:以亲脂性有机溶剂作固定(液)相,以水或亲水性溶剂作移动相的分配色谱称为反相分配色谱。
当分离脂溶性或极性较小的成分,如高级脂肪酸、油脂、游离甾体等物质时,常用反相分配色谱。
实践中有70%以上的分配色谱都采用反相色谱。
分配柱色谱往往适用于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组分,如生物碱、苷类、糖类、有机酸、酚类及氨基酸的衍生物;对某些非极性化合物,如油脂、甾体等物质,可采用反相分配柱色谱法。
应用实例:狄戈辛(异羟基洋地黄毒苷)的分离支持剂:国产层析硅胶80 100目,加2/3量的水(以乙酸乙酯饱和),调匀,再以乙酸乙酯(水饱和)浸泡,调成稀糊状,湿法装柱,柱直径与长度比1:2 以上。
实验方法:取样品与1 2倍量硅胶磨匀,加入柱顶,用水饱和的乙酸乙酯(含0.5%甲醇)洗脱,分部收集,各流分均作纸色谱及薄层色谱检查,比移值相同的流分合并,减压蒸干,以甲醇结晶,得到洋地黄毒苷、羟基洋地黄毒苷、异羟基洋地黄毒苷三种单体。
吸附柱色谱是将待分离混合物样品均匀地加在装有吸附剂的柱子中,再加适当的溶剂(洗脱剂)冲洗,由于吸附剂对各组分吸附能力不同,各组分在柱中向下移动的速度不同,吸附力最弱的组分随溶剂首先流出,通过分段定量收集洗脱液而使各组分得到分离。
D101型树脂和聚酰胺预处理方法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预处理方法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预处理方法:乙醇浸泡24h→用乙醇洗至流出液与水1:5不浑浊→用水洗至无醇味→5%HCl通过树脂柱,浸泡2-4h→水洗至中性→2%NaOH 通过硅胶柱树脂柱,浸泡2-4h→水洗至中性,备用。
在给树脂柱中加入1/3的水,然后将准确量好体积的D101树脂用水转移到树脂柱中,再用70%的乙醇2倍树脂体积处理,流速为1倍树脂体积,过完乙醇后用水洗至无醇味即可进行使用。
D101大孔吸附树脂是完全非极性的,树脂本身用纯水洗后,流出纯水PH6.5-8大孔树脂吸附的是分子态的物质,乙醇洗脱就是和大孔树脂进行对分子态的物质竞争吸附,使物质转为溶解于乙醇,从而被乙醇洗脱液带走比表面比较大。
物理吸附。
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预处理:高温干燥。
100度。
再生:150度吹扫大孔吸附树脂总有气泡怎么办?我的步骤是这样的:先在柱子中装入1/4的乙醇,然后将预先润湿的脱脂棉用玻璃棒推入柱子下端狭窄的部分,打开活塞控制1滴/1秒,将大孔吸附树脂沿着壁,边搅拌边加入柱子中。
一开始一个气泡都没有,用乙醇继续处理时,就开始有气泡,脱脂棉上下都有,到后来连柱子中都有气泡,我都要晕死了,请大家帮帮忙,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聚酰胺预处理方法称聚酰胺,直接倒进柱子里,摇匀,不要有空气泡,用90%乙醇冲洗柱后,拿到干燥箱里70-80℃烘干,放到室温。
然后把样品倒进去,用25ml水慢慢冲,样品用玻璃棒引流到入,千万别把聚酰胺颗粒冲起来。
收集滤液即得。
用过的聚酰胺一般用5%NaOH水溶液洗脱,洗至NaOH水溶液颜色极淡为止。
有时因某些鞣质与聚酰胺又不可逆吸附,用NaOH水溶液很难洗脱,可用5%NaOH在柱中浸泡,每天将柱中的NaOH水溶液放出一次,并加入新的5%NaOH水溶液,这样浸泡一周后,鞣质可基本洗脱完。
然后用蒸馏水洗脱至pH8-9,再用2倍量的10%醋酸水溶液洗脱,最后蒸馏水洗脱至pH中性,重复使用。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2019-5-18
谢谢观赏
5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
槐米(槐树Sophora japonica L. 花蕾)加约6倍 量水,煮沸,在搅拌下缓缓加入石灰乳至 pH8~9,在此pH条件下微沸20~30分钟,趁热 抽滤,残渣同上再加4倍水煎1次,趁热抽滤。 合并滤液,在60~70℃下,用浓盐酸调至pH为5, 搅匀,静置24小时,抽滤。沉淀物水洗至中性, 60℃ 干 燥 得 芦 丁 粗 品 , 于 水 中 重 结 晶 , 70~80℃干燥得芦丁纯品。
2019-5-18
谢谢观赏
17
分离游离黄酮主要是吸附作用,极性小 大顺序洗脱。
分离黄酮苷类,主要是分子筛作用,分 子大小顺序洗脱。
总的洗脱顺序:糖多的苷糖少的苷 游离苷元(极性小大)
2019-5-18
谢谢观赏
18
葡聚糖凝胶柱层析中常用的洗脱剂有:
碱性水溶液(如0.1mol/L NH4OH), 含盐水溶液(0.5mol/L NaCl等)。
2019-5-18
谢谢观赏
3
有时溶剂萃取过程也可以用逆流分 配法连续进行。常用的溶剂系统有: 水-醋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等。
溶剂萃取过程在除去杂质的同时, 往往还可以收到分离苷和苷元或极 性苷元与非极性苷元的效果。
2019-5-18
谢谢观赏
4
(二)碱提取酸沉淀法
黄酮苷类虽有一定极性,可溶于水, 但却难溶于酸性水,易溶于碱性水, 故可用碱性水提取,再于碱水提取液 中加入酸,黄酮苷类即可沉淀析出。 此法简便易行,如芦丁、橙皮苷、黄 芩苷的提取都应用了这个方法。
2019-5-18
谢谢观赏
6
在用碱酸法进行提取纯化时,应当注意 所用碱液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在强碱性 下,尤其加热时会破坏黄酮母核。在加 酸酸化时,酸性也不宜过强,以免生成 (金羊)盐,致使析出的黄酮类化合物 又重新溶解,降低产品收率。
举例说明黄酮的提取分离方法

举例说明黄酮的提取分离方法组长:宁组员:翟雪王璐璐子涵子惠罗春雨红成1.提取方法1.1热水提取法热水提取法一般仅限于提取苷类. 在提取过程中要考虑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与煎煮次数等因素. 此工艺成本低、安全,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以水做溶剂,同时提高浸提温度、延长浸提时间和增加液料比(60倍) ,可以明显提高芦丁的产率。
实例桑叶:采用热水提取法测定桑叶中各有效成分含量,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1%以上,其中霜后桑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为1.54% ,其次是晚秋桑叶,春季桑芽和后期桑叶含量最低。
甘草:过去甘草黄酮的提取主要为水提法,其主要原理通过甘草粉与水按一定配比,加热混合至80~95 ℃浸提甘草粉,利用甘草黄酮的水溶性进而提取甘草黄酮。
此法虽然要求设备简单,但因提取杂质多、提取时间长、提取液存放易腐败变质、后续过滤操作困难、收率较低等缺点,现已不常使用。
1.2有机溶剂萃取法其原理是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与混入的杂质极性不同,选用不同的溶剂萃取。
常用的有机溶剂有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一般采取乙醇为提取溶剂。
高浓度的乙醇(如90 %~95 %) 适于提取苷元,浓度60 %左右的乙醇适于提取苷类。
提取次数一般为2~4 次,提取方法有热回流提取和冷浸提取两种方式。
实例桑叶:使用乙醇提取桑叶中总黄酮的最正确工艺条件为:乙醇的浓度为70%,料液比为1:15,在80℃的条件下浸泡3h。
使用多种有机溶剂提取发现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正确提取溶剂是60%丙酮。
西芹:使用无水乙醇为提取剂,按西芹鲜重与提取剂的比例(W/ V) 1∶2 ,在80 ℃下回流提取2~4h ,制备西芹总黄酮。
银杏叶:从银杏叶中提取总黄酮时, 随乙醇浓度的增加总黄酮提取率逐渐上升, 当乙醇浓度增至70% 时提取率最高, 之后反而下降, 应选用70% 的乙醇作浸提剂最正确。
生:生黄酮提取用40倍原料的90%甲醇溶液, 在60 ~ 65℃条件下提取4 h 为其优化组合, 而其试验组合中以用40倍原料的75%甲醇溶液,在60~ 65 ℃条件下提取2 h的提取效果最好。
柱 层 析 简 介

常用的装柱方法有干装法和湿装法两种
(1)干装法 在柱内装入2/3 溶剂,在管口上放一漏斗,打开活塞让溶剂慢慢地 滴入锥形瓶中,接着把干吸附剂经漏斗以细流状倾泻到管柱内,同时 用套在玻璃棒(或铅笔等)上的橡皮塞轻轻敲击管柱,使吸附剂均匀 地向下沉降到底部。填充完毕后,用滴管吸取少量溶剂把粘附在管壁 上的吸附剂颗粒冲入柱内,继续敲击管子直到柱体不再下沉为止。柱 面上再加盖一薄层洁净细砂,把柱面上液层高度降0.1~1cm,再把收 集的溶剂反复循环通过柱体几次,便可得到沉降得较紧密的柱体。
固定相:固定相是层析的一个基质。它可以是固体物质(如 吸附剂,凝胶,离子交换剂等),也可以是液体物质(如固 定在硅胶或纤维素上的溶液),这些基质能与待分离的化合 物进行可逆的吸附,溶解,交换等作用。 流动相:在层析过程中,推动固定相上待分离的物质朝着一 个方向移动的液体、气体等,都称为流动相。柱层析中一般 称为洗脱剂,薄层层析时称为展层剂。 系数K: 是物质在两相中的浓度比。K值大,则在固定相中 吸附牢,K值小吸附差。各物质间的K值差别大,则易被分 离。不同类型层析的K值含义不同,可视为吸附平衡常数, 分配常数或离子交换常数等。
层析的基本原理层析的基本原理层析的基本概念层析的分类柱层析的基本操作原理几个基本概念基本操作步骤硅胶柱大孔吸附树脂柱聚酰胺柱柱层析常见问题与对策吸附剂的选择洗脱剂的选择操作方式层析的基本原理层析法chromatography又称色谱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在两相一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
(2)湿装法
基本方法与干装法类似,所不同的是,装柱前吸附剂需要预先用 溶剂调成淤浆状,在倒入淤浆时,应尽可能连续均匀地一次完成。如 果柱子较大,应事先将吸附剂泡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并充分搅拌后过 夜(排除气泡),然后再装。其优点是一般柱子装的比较结实,没有 气泡。 无论是干装法,还是湿装法,装好的色谱柱应是充填均匀,松紧 适宜一致,没有气泡和裂缝,否则会造成洗脱剂流动不规则而形成 “沟流”,引起色谱带变形,影响分离效果。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名词解释1、天然药物化学: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有效成分:天然药物中具有临床疗效的活性成分。
3、二次代谢及二次代谢产物:二次代谢产物:由植物体产生的、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不起重要作用的化合物,如萜类、生物碱类化合物等。
一、选择题(选择一个确切的答案)1、波相色谱分离效果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A、压力高B、吸附剂的颗粒小C、流速快D、有自动记录2、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在水中形成:A、真溶液B、胶体溶液C、悬浊液D、乳状液3、纸上分配色谱,固定相是:A、纤维素B、滤纸所含的水C、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剂D、醇羟基4、利用溶剂较少提取有效成分较完全的方法是:A、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C、透析法D、浸渍法5、某化合物用氧仿在缓冲纸层桥上展开,其 R f值随 PH 增大而减小这说明它可能是A、酸性化合物B、碱性化合物C、中性化合物D、两性化合物6、离子交换色谱法,适用于下列()类化合物的分离A、萜类B、生物碱C、淀粉D、甾体类7、碱性氧化铝色谱通常用于()的分离,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二、判断题1、不同的甾醇混合,熔点往往下降特别多2、苦味素就是植物中一类味苦的成分。
3、天然的甾醇都有光学活性。
4、两个化合物的混合熔点一定低于这两个化合物本身各自的熔点。
5、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为植物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称之为一次代谢产物。
6、利用13C-NMR 的门控去偶谱,可以测定13C-1H 的偶合数。
7、凝胶色谱的原理是根据被分离分子含有羟基数目的不同.达到分离,而不是根据分子量的差别。
三、用适当的物理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用聚酰胺柱层分离下述化合物,以稀甲醇—甲醇洗脱,其出柱先后顺序为()→ ()→ ()→ ()O OOH OHHO OOOHOHHOOHOHO OO OOglu O Rha OOOHOHOOCH3A BC D四、填空某植物水提液含中性、酸性、碱性、两性化合物若干。
柱层析分离芦丁与槲皮素

三.实验操作步骤
• (一) 柱层析分离芦丁和槲皮素 聚酰胺5g 加水50ml 5g, 50ml, 1. 装柱 聚酰胺5g,加水50ml,搅 倒入层析柱中(打开层析柱活塞, 匀,倒入层析柱中(打开层析柱活塞, 让水滴出,让聚酰胺自由沉降而填实。 让水滴出,让聚酰胺自由沉降而填实。 注意保持液面1cm高度。) 1cm高度 注意保持液面1cm高度。)
三.实验操作步骤
• 2. 加样 芦丁和槲皮素各0.03g ,加甲醇 芦丁和槲皮素各0.03g ,加甲醇 2ml溶解,加聚酰胺0.03 g,在水浴上除尽 2ml溶解,加聚酰胺0.03 g, 溶解 甲醇,将所拌样品轻轻的置于柱上端。 甲醇,将所拌样品轻轻的置于柱上端。 加好样品后,先用50%的乙醇冲洗, 50%的乙醇冲洗 3. 洗脱 加好样品后,先用50%的乙醇冲洗, 待两层析带之间的距离约1cm 1cm后 再用90% 90%的 待两层析带之间的距离约1cm后,再用90%的 乙醇冲洗。 乙醇冲洗。
二、实验原理
• 2). 展开剂的极性较小(脂溶性溶剂所占 展开剂的极性较小( 比例>50% >50%) 丁酮: 60: 比例>50%)时,如:苯:丁酮:甲醇 = 60: 20: 洗脱先后顺序: 20:20; 洗脱先后顺序: • 极性小的先洗脱,极性大的后洗脱。 极性小的先洗脱,极性大的后洗脱。 • 用正相色谱理论来解释。 用正相色谱理论来解释。
三.实验操作步骤
• 4. 收集 用试管收集,每试管接收30 ml。 用试管收集,每试管接收30 ml。 • 5. 检测 分离结果用TLC检测。 分离结果用TLC检测。 TLC检测
(二)芦丁和槲皮素聚酰胺色谱柱层析后的 试样进行聚酰胺薄膜层析操作 • 1. 配制展开剂,甲醇:丙酮:苯=8:1:1 配制展开剂,甲醇:丙酮: • 2. 将展开剂倒入展开缸中,展开缸中展开剂 将展开剂倒入展开缸中, 的高度4mm左右。 4mm左右 的高度4mm左右。 • 3. 画基线,基线距底边1.0~1.5cm; 画基线,基线距底边1.0 1.5cm; 1.0~ • 4. 点样(点样顺序:试样1、试样2、芦丁、 点样(点样顺序:试样1 试样2 芦丁、 槲皮素) 点样一般为圆点, 槲皮素),点样一般为圆点,点样直径一般不 大于2 mm,点样时必须注意勿伤薄层表面。 大于2 mm,点样时必须注意勿伤薄层表面。
中药化学2.2 色谱分离技术

聚酰胺吸附力的影响因素: 1:形成氢键的能力与溶剂有关 水中>有机溶剂中>碱性溶剂中 常用溶剂对聚酰胺洗脱能力顺序如下: 水<甲醇或乙醇<丙酮<稀氢氧化钠液或稀氨溶 液<甲酰胺或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
注意温度超过150 ℃则游离硅醇基之间脱 水形成硅氧醚结构丧失游离硅醇基的吸附能力。 为酸性吸附剂适于分离中性或酸性成分。
常用硅胶:
硅胶H(不含黏合剂) 硅胶G(含黏合剂) 硅胶GF254(含煅石膏,另含有一种无机荧 光剂)。硅胶GF254nm紫外光下呈强烈黄绿色 荧光背景,在荧光背景下通过紫外光照射成分 斑点为暗斑,常用于一般显色手段不易显色的 成分的分离。
3、 洗脱:
洗脱操作的目的是要将加入的样品中各个 组分先后从上往下带出来,并能分开收集各成 分。 洗脱的过程中,上端溶剂不能干,分段收 集是关键;作定性检查合并相同成分。 TLC时Rf为0.2-0.3的溶剂系统是最佳的 洗脱系统,梯度洗脱。
4. 应用 柱色谱分离能力比薄层分离能力更强, 效果更好,尤其对结构相似、性质接近、 采用薄层难以分离的成分分离效果好。
(一)吸附剂
4、常用的吸附剂
(1)硅胶SiO2•xH2O 多孔性的硅氧烷交链结构,极性吸附剂, 吸附性较氧化铝稍低,既适于分离亲水性成分, 又可用于分离亲脂性成分。 其吸附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游离硅醇基的数 目,也与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达17%以上,则 失去吸附性,所以需110℃活化30分钟。
(一)吸附剂
例:求图中A、B、C三斑点Rf大小并判断三成分 极性大小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买的聚酰胺
取聚酰胺以90-95%乙醇浸泡,不断搅拌,除去气泡后装入柱中。
用3-4倍体积的90-95%乙醇洗脱,洗至洗脱液透明并在蒸干后无残渣(或极少残渣)。
再依次用2-2.5倍体积5%NaOH水溶液、1倍体积的蒸馏水、2-2.5倍体积的10%醋酸水溶液洗脱,最后用蒸馏水洗脱至pH中性,备用。
1、装柱:一般将颗粒状聚酰胺混悬于水中,使其充分膨胀,然后装柱,让聚酰胺自由沉降;当用非极性溶剂系统时候,则用组分中低级性的溶剂装柱。
2、稀释适当浓度上样:一般每100ml聚酰胺上样1.5-2.5g,样品先用洗脱溶剂溶解,浓度为20%-30%。
水溶性化合物直接上样;若提取物水溶性不好,则用挥发性有机溶媒溶解、拌适量聚酰胺、挥干或减压蒸干、干法装入柱顶。
3、水洗:先用水洗脱。
4、醇洗:在水中递增乙醇浓度至浓乙醇溶液,或氯仿、氯仿-甲醇,递增甲醇至纯甲醇洗脱。
若仍有物质未被洗脱,可用稀氨水或稀甲酰胺溶液洗脱,分段收集。
5、找到最佳吸附比:先小量试验找到最佳吸附比。
6、放大:根据小试及最佳吸附比进行放大试验。
7、聚酰胺的回收:使用过的聚酰胺一般用5%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然后水洗,再用10%醋酸液洗,然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即可。
聚酰胺柱层析的不足:
比如机械强度不大,
粒度不均匀,分离时流速较慢
一些小分子杂质混入的问题
采用的解决方案有:
1.装柱前先过筛
2.装柱时用5%甲醇或10%盐酸预先除去小分子杂质
3.与硅藻土混合制粒以增加机械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