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与写作实录(王步高)

诗词格律与写作

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

同学们:

本学期我们在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同时开设《诗词格律与写作》这门课。这门课是我们《唐宋诗词鉴赏》这门国学精品课程的一个部分。《唐宋诗词鉴赏》包括三门课:一个是《唐诗鉴赏》,一个是《唐宋词鉴赏》,一个就是《诗词格律与写作》。

这门课要教会同学们写诗、填词和对对子。所以它既是一门知识课,更是一门技能课。最终要达到大家会写,所以除掉这个正常内容讲授外,同学们课后的作业量是比较大。

比如讲到对联的时候,讲完基本知识之后,我要出十副上联,你要对十副下联。然后经过五言、七言的对联,还有一些分类的对联,比如写一些春联,写一些寿联,写一些婚联,写一些挽联,经过这些严格训练之后,再进入诗和词的写作。讲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和词,然后每一次课之后都有一定量的作业。

所以这门课的开头,我历来都把这门课的难处首先告诉同学们。同时也是告诉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就能学会一门高雅的技能。使同学们掌握一种本领,能够写诗、填词、对对子。还是可以写得很像一回事。

我们用的教材是这样的几本书。希望同学们尤其是上面两本一定要准备。

【PPT】

1、王力《诗词格律》中华书局

2、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出版社

3、施东向《诗词格律初阶》天津大学出版社

4、《声律启蒙》

一个是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是中华书局出版。

第二本是龙榆生先生的《唐宋词格律》,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施东向先生编的《诗词格律初阶》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质量比较好。有许多地方能弥补王力先生那个教材的不足。

再有是古人写的《声律启蒙》。《声律启蒙》在网上可以下载,但是错误率比较高。

我们教学主要传授知识,也评点学生的作品。

教学进度就分24节(讲),就是这样的:

【PPT】

1、韵、韵脚、韵书、押韵

2、四声、入声辨别

3、平仄、律句、准律句、粘对、

4、孤平、拗救

5、对仗

6、工对、宽对、流水对、扇面对、

7、作业、邻对、正反对

8、句中对、借对

9、春联、婚联

10、勉志联、寿联

11、对联修辞、合掌

12、挽联及其他

13、五绝(上)

14、五绝(下)

15、七绝

16、五律(上)

17、五律(下)

18、七律(上)

19、七律(下)

20、律诗的章法句法

21、词的格律基础(上)

22、词的格律基础(下)

23、作词提示(上)

24、作词提示(下)

第一讲:韵、韵脚、韵书、押韵

这一讲,讲韵,讲韵脚,讲韵书,讲押韵。

首先讲韵。

同学们从小学一年级学习汉语拼音开始,就知道有声母、韵母。韵母常常由元音和辅音一起组成。当然也有只有元音没有辅音的。韵母必须包括有元音。前面辅音和后面的元音字母一起组成这样一个完整的拼音。我们举这里的“光”这个字的拼音来说。【PPT】

G u an g光

它就包括这样几个部分:一是声母部分,声母就是g(哥)这个字母,这个字母在押韵这上面完全不考虑。声母跟押韵没有关系。那么就考虑韵母。韵母有简单的,有复杂的。我们这里选的是最复杂的。这个韵母包括三个部分,有韵头,有韵腹和韵尾。这里的g之后的第一个字母,就是蓝颜色表示的,就是韵头。很多韵是没有韵头的,有的简单的韵就没有韵头。第二个是韵腹。这里就是红颜色表示的部分[邓旺林按:此音节中作为韵腹的应该是a而不是an]。韵腹是韵的最基本的部分。任何一个韵都必须有韵腹。后面还有一个g这个字作为韵尾,就是绿颜色表示的作为韵尾[邓旺林按:此音节中作为韵尾的是“ng”,属后鼻音韵尾。若韵尾为g,则“光”属入声字了。此处可能是王教授的一时疏忽]。并不是每个韵都有韵尾。像“ma”[读“妈”]它的韵母就这一个a [读“啊”] ,就没有韵尾。

所以通过这个韵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韵有复合韵,也有简单的韵。韵腹是基本成分。有韵就一定有韵腹。但是也有的还有韵头,还有韵尾。并不是每一个韵都有韵头和韵尾的。这就叫韵。我们看看什么叫韵脚呢,就是押韵的这个字。

【PPT】

韵脚

《登颧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liu)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lou)

比如《登颧雀楼》这首诗当中的“流”和后面的“楼”,就是两个韵脚字。就是诗里的句子需要押韵的最末一个字叫韵脚。我们所说的押韵就是韵脚押韵。我们对照刚才的韵母这个知识,可以看出,“黄河入海流”当中的“流”这个字,和“更上一层楼”的“楼”字,他们的韵头并不相同,而韵腹部分是完全相同的。这两个韵都没有韵尾。

【PPT】

韵书

唐以前的人按口语押韵

唐以后的人按韵书押韵

王力先生有一句著名的话:唐以前的人是按口语押韵的,唐以后的人是按韵书来押韵的。这一点很重要。隋代之前没有韵书(流传下来),人们押韵就根据自己口语,怎么顺口就押韵。唐以后的人因为科举考试要考写诗,写诗就得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必须押韵。那么,押韵,我说我押韵了,我说你没有押韵,那么以什么为标准?就得以韵书为标准。所以唐代以及唐代之后的人就按照韵书押韵。

我国韵书的最早出现,从现在的史书记载,最早是隋代陆法言的《切韵》。

【PPT】

隋陆法言《切韵》

《切韵》是韵书史上划时代的产物,是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是这一系列韵书的定型之作。在汉语语音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收193韵:

平声54 上声51 去声56 入声32

收字:11500字

《切韵》是一本很重要的韵书。是在中国韵书史上划时代的产物。因为它是开天辟地的,是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现在我们《切韵》之前的韵书实际上已经看不到了。《切韵》也看不到了。但《切韵》的规模、纲目还大致了解。它是这一系列韵书的定型之作,在汉语语音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切韵》收193个韵。其中平声54,上声51,去声56,入声32

个韵部。总共收11500字。《切韵》相比较收字不是很多,我们的汉字远不止11000[按:字幕上显示为“1100”]多个字。

在《切韵·序》里写了这么一段文字,讲它成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

【PPT】

《切韵·序》:成于隋仁寿元年(601)

《切韵》残篇,敦煌出土,编号:S2683

隋开皇(581—589)初年,刘臻、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同到陆法言家。酒后谈到古今语言的不同,当时方言的差别。“捃(jun)选精切,除削疏缓”,供作家选韵,读书人审音辨韵用的书。

关于《切韵》这本书,《切韵》现在只留下残篇,是敦煌出土的,编号是S2683。这本书的完书是没有的。现在凡是引到《切韵》的,在书上大规模地讲《切韵》的,都是骗人的。

只有《切韵》的一些韵目、少数一点点篇章是存在的。其他都是骗人的。有一年我看到一个人一篇文章里一再讲《切韵》怎么,《切韵》怎么,后来我就感到很怀疑。因为我印象当中《切韵》这本书,完整的书是不存在的。我就给中国音韵学会会长南大的鲁国尧教授打电话。我说:“鲁老师:《切韵》被发现了吗?”他说:“没有啊。”我说:“怎么一个人的书当中全部引的是《切韵》啊?”他说:“完全是骗人的。他引的《切韵》,实际上引的是《广韵》。”后面《广韵》也要讲到。

隋朝开皇初年,隋朝的几个达官贵人刘臻、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这几个人一起来到陆法言家里。酒后谈到古今语言的不同,当时方言的差别。“捃选精切,除削疏缓”,需要编一本这样的韵书,帮助读书人审音用韵。然后就由陆法言执笔编了这本书。这个《切韵》在中国音韵史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PPT】

隋·陆法言《切韵》

以当时的读书音为基础,兼顾古音、方言编辑成书,所描写的不是某时某地的一个单纯音系,而是该时期语音的综合反映。“时俗共重,以为典规。然苦字少,复阙字义”(王仁昫)《切韵》以当时的读书音为基础,……复阙字义。后来王仁昫在

评价《切韵》时,既指出它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指出它的不足。不足一是收字太少,很多字没有收进去;第二个也没有字义的解释。

韵书是依韵编成的一种字典,跟后代的字典当中不但要注明它的读音,也要注出它的意思,甚至还举出它的语源和用法这一点有所不同。

唐代人编了个《唐韵》。出现在唐天宝和开元年间。加了三千五百字,统计总一万五千文,也就是收的字,不是这个书是一万五千字,而是这个书收的单字是一万五千个。其注训解不在此数。其中平声,上平声26韵,下平声28韵;上声52韵,去声57韵,入声还是32韵。它注意正字形,注训解也增加了不少。《唐韵》这本书也没有流传到今天。但是对《唐韵》我们了解的就更多一点。

【PPT】

孙愐《唐韵》五卷

唐天宝年间、开元年间

“今加三千五百字,通旧总一万五千文,其注训解不在此数。”平声上26韵,平声下28韵;上声52韵,去声57韵,入声32韵

注意正字形;注解增加不少

我们了解得比较多的是《广韵》。《广韵》是陈彭年、邱雍他们编的。成书于宋大中祥符元年,也就是公元1008年。当时叫《大宋重修广韵》。

【PPT】

陈彭年、邱雍《广韵》(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大宋重修广韵》)

上平28韵,下平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共206韵

收字26194,注解191692

收了许多奇怪冷僻的字

《广韵》流传极广,对后代的影响也无与伦比。没有任何一本韵书能够超过它的影响,能超过《广韵》。它有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合起来是206韵。

前面我们列举《切韵》、《唐韵》的时候,都说它们只有一百九十几个韵。《唐韵》稍微增加一点,也没有达到206韵。

另外,收字也多得多。收字26194个,比《切韵》多了一倍还不止。比《唐韵》也多了11000字。另外有19万字的注解。收了许多奇怪冷僻的字。至今为止,《广韵》收的许多字我们还不大认识。有许多字大概也是古字,现在就用得不多了。

唐封演《闻见记》:隋陆法言与颜魏诸公定南北音撰为《切韵》……[按:原有省略号]以为文揩[按:似应作“楷”]式,而先仙、删山分为别韵,属文之士共苦其苛细。国初许敬宗等详议,以其韵窄,奏合而用之。”现在《广韵》每卷目录于各韵下注:“独用”、“某同用”,就是许敬宗等的原注。

韵不是越分的越细越好。有的时候,读书人,特别是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押韵是要押同一个韵部的韵。如果分的过细,有的韵就没有几个字了。再加上有些字很冷僻,不能用。所以写诗的人往往在押韵上就煞费苦心。否则常常就会跨出自己的韵部,就不押韵。不押韵,那就是连押韵都过不了关。这个就不行了。

当时许敬宗他们奏“合而用之”。韵书的编书也是要得到皇帝的认可的。他们当时以一定的语音系统作为标准,并不是看到窄韵就把它并到别的韵去,而看到韵宽就不合并了。能并的就并。【PPT】

其实,“奏合而用之”也有一定语音系统作为标准,并非看到窄韵就把它并到别的韵去,看到韵宽就不合并了。

肴韵——很窄,并不并入萧宵或豪

欣韵——很窄,并不合文或真

脂韵——很宽,反而跟支之合并

比如肴韵。先萧肴豪歌,肴韵很窄,但它并不并入到萧宵或豪韵里面去。欣韵很窄,但它并没有并到很相近的文韵或真韵里去。像脂韵,本来很宽,反而跟支之韵合并。现在我们平水韵的时候,这个“支”,“支持”的“支”韵,而没有“油脂”的“脂”这个韵了。它很宽,但是却照样合并。并的原则需要能够和谐的押韵。不能和谐的押韵,不能随便加以合并。

《广韵》出书之后隔了四十多年,又出了一个《集韵》。【PPT】

《集韵》收字53525(比《广韵》多27331字)

正体、古体、或体、俗体,有的字多至九体;如异体字字典;修订注解,收音归韵有所改变。

它也是官家的。它的收字又比《广韵》多了一倍。它收53525字,比《广韵》多了27331个字。翻了一倍还多。因为《广韵》总共2万多一点。比它多了一倍还多。其中收正体、古体、或体、俗体,并不是真的字多了这么多。有许多字是异体字,两个字实际上是一回事。比如我们说“乃”、“乃”怎么样。就是把“奶奶”的“奶”把前面的“女”字旁去掉那个“乃”。这是很简单的一个字。但是如果我写出一个异体字来,你就可能根本不认识。东西南北的“西”加一个“辶”的“迺”,这就是“乃”的异体字。这个字一般人就很少有人认识它了。像这样一些字,异体字、或体、古体、俗体都收到这里去。作为一个字典,它很有价值。但是作为一本韵书,我们用起来就很不方便。同时《集韵》又修订了注解,收音归韵也有所改变。

我在北京就经常用的是《集韵》。那本书有个好处,它后面附了一个四角号码捡字表。因为平常韵书捡字是很费劲的。现在它有个四角号码捡字就方便多了。我平常在清华工作的时候,我经常用那本书。

《集韵》可能也有它的缺点,可能太繁琐,所以,反而,它后出,比《广韵》迟出四十年,收字又更多,但是它的流传不广,用得不广,对历代的影响也远不及《广韵》。

后面我们写诗涉及到一本韵书叫《平水韵》。

【PPT】

《平水韵》

宋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刊于宋淳佑壬子(1252),此书早已不存,因《古今韵会举要》沿用它的韵目。

元人阴时夫《韵府群玉》,刘渊书中上声迥独用,拯与等通,阴书全部合并故减少一韵;

清钱大昕曾见过《平水韵略》,金人平水书籍王文郁编,106韵,书前有许古金正大六年(1229)的序,早23年。

《平水韵》究竟是谁编的?现在还不能完全断言。因为我们所听到的几种说法都不能完全做定论。

为什么叫《平水韵》呢?它是叫刘文渊的人,宋朝刘渊编了一本《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刊于宋淳佑壬子年(1252),这本书早已

不存。因为《古今韵会举要》沿用它的韵目而为人所知。这个刘渊是山西平水县人。第二,元人阴时夫《韵府群玉》,刘渊书中的上声迥独用,拯与等通用,阴书全部合并,故减少一韵。

《平水韵》是106韵部。106韵部,它跟[按:似应作“比”]《广韵》就少得多了。《广韵》是206韵部。它把《广韵》里凡是通用的这些韵部基本都合并起来。但是《平水韵》这本韵书,韵是通用的。

清钱大昕曾见过《平水韵略》,是金朝人平水一个书籍王文郁编。“书籍”是个小官名,官职的名字。也是106韵,书前有许古金正大六年(1229)的序,要比刘渊还早23年。这个王文郁也是山西平水人。刘渊、王文郁都是山西平水人。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分为106韵部的这种韵书都叫平水韵。这本韵书在流传当中越来越广,至今为止,我们写诗还是用平水韵。

《平水韵》近平水书籍王文郁携新韵见颐安老人曰,稔闻先礼部韵,或讥其严且简。今私韵岁久,又无善本。文郁累年留意,随方见学士大夫,精加校雠,又少添注语。

至今平水韵流传很广。但是106韵部是不是王文郁或刘渊所创也不见得。

【PPT】

王国维曾见到《草书韵会》,亦分106韵。有金正大八年(1231)赵秉文序。

王国维曾见到一本书叫《草书韵会》,亦分106韵。有金正大八年,1231年赵秉文作序。赵秉文是金朝很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词人,他为这个《草书韵会》作序。但王国维所曾经见到的这本书在哪里,至今我们却不易见到。王国维曾经见到。王国维因为当年是上书房行走,清朝皇宫的书他可以看到。

我们看下押韵的问题。

像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里的押韵,“光”“霜”和“乡”就是押韵的。这里的韵,按照平水韵,也在同一个韵部。

【PPT】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uang)

疑是地上霜(—uang)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iang)

像《元二使安西》,又称《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尘、新、人”也都是押同一个韵部的韵。

【PPT】

王维《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en)

客舍青青柳色新(—in)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en)

那么,我们说本质上什么是押韵,为什么诗歌要押韵?不但汉语的诗歌押韵,而且据我了解,西方的诗也都要讲究押韵。

【PPT】

押韵的本质就是:

利用相同的韵在诗歌中造成周期性的重复,在吟诵者和聆听者听觉上造成一种回环的美感。心理学理论指出当人们的期待得到实现时,内心会产生快感和美感。诗句的第一个入韵字往往给人暗示,使人产生期待。当下一个入韵字按照预期的节奏来到时,这种回环的美感便会产生,而且会对人的理解、记忆产生帮助。

施东向先生就说,利用相同的韵在诗歌中造成周期性的重复……而且会对人的理解、记忆产生帮助。

不押韵的,严格讲不是诗。诗必须押韵。诗是韵文的一种。诗、词、曲、赋都是韵文。韵文是以押韵为基本条件的。如果连押韵都不是,都不押,严格讲不是诗。这换句话来说,我们今天有的人写的那个新诗,应该讲,尽管它也分行排列,并不是诗。分行排列不是诗歌的特点。古代的文字,连一个标点都没有的,一个字接着一个字,都是这么连着写,根本没有标点,也没有断句,更不分行。所以分行排列是现在诗歌的一种外在形式,但是并不是它的必须的。

平水韵就分这样30个韵部:

【PPT】

平水韵三十个平声韵部:

十灰(半,灰一半)。

灰一半,这是平水韵搞得很不好的地方。编平水韵的人讨了个巧,他把《广韵》里那些通用的韵部归并起来,但是无论刘渊,还是王文郁或者是其他什么人,他们并没有做好这项工作,反而把一些不该并的的并了。像灰韵和咍韵。“灰”就是石灰的“灰”,“咍”韵,就是那个口字旁加个台湾的“台”,简化字的那个台湾的“台”,叫“咍”,咍韵。这两个韵在《广韵》里是两个韵部,到了平水韵里把它并到一个韵部,结果就变为十灰韵。但是灰韵和咍韵实际上有有区别的。所以到了词韵里反而被重新分开。这就像是本来人家是没有缘分的,就为了结成夫妻,又离婚,重新再分开。

所以总的来讲,邻韵也好,词韵也好,都比诗韵、平水韵还要更宽。但是在个别问题上,它却比诗韵还要更合理。比如像灰韵,它就分成两半,十三元也分成两半。这里总共就分成14部。其实这十四部就是词韵的十四部。基本上是这样的。词韵,我下面再讲到。

【PPT】

十三元的情况比较复杂。这是由于平水韵对韵部的归并不合理造成的。元韵在唐宋韵部里分属三个韵部:元韵、魂韵和痕韵。元韵可与寒删通而魂痕可与真文通。所以有元半为真文的邻韵,而元半为寒删先的邻韵之说,徒令纷纭淆乱。

戈载对此深为不满。其所著《词林正韵》即以《集韵》韵目为本。

十三元的情况比较复杂。由于平水韵对韵部归并不合理,所以造成了后面的平水韵,因为王文郁和刘渊在中国学术史上是没有多高地位的。但是这些小人物作了一件大事情。他是有点力不从心的,留下了许多遗憾。像十三元、十灰等等一些韵部的归并就不合理。本来《广韵》它是两个韵部的,你把两个根本不相干的揑到一起。所以我们包括今天读许多古人的诗,就是我们南方人读音保留入声的,读古人的诗也会觉得有一些是不怎么押韵。有的是古今音的变化,也有的就是按照平水韵押韵,把有些像十三元的韵,有的就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

所谓“邻韵,除“江”与“阳”,“佳”与“麻”,“蒸”与“侵”为罕见的特例外,大约总依诗韵的次序,以排列相近而音又相似的韵认为邻韵。所谓“相近”,不因上平声和下平声的界限而有所间隔。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难、丸、寒:十四寒

闲、颜:十五删

这首诗里就跨了两个韵部。“难、丸、寒”:十四寒,“闲和颜”:十五删。但是对照前面的韵部,寒和删是邻韵。毛主席在这里跨了两个韵部,而且不仅是在首句。按照古人的要求,毛主席这里就出韵了。但是作为郭沫若、鲁迅等人做这样的一种新的改革的试点,而且用今天的话读起来是很和谐的。不存在不押韵的问题。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个“难”和“闲”就不在一个韵部,但我们读来非常和谐,没问题。

出韵,就是押韵不是押了同部的韵。出韵也叫落韵、窜韵、走韵,是指在律诗偶句韵脚上不用本韵之字,不是同一个韵部的字,这就容易出韵。

【PPT】

出韵也叫落韵、窜韵、走韵,是指在律诗偶句韵脚上不用本韵之字,而用邻韵或它韵中的字。出韵与格律诗一韵到底的要求不合,是诗家大忌。诗出了韵,无论诗韵怎样高超,都是不合格的。诗出韵与否要参照与其同时的韵字归部情况。

凑韵是押韵对了,同一个韵部的字,但是,是勉强拼凑起来的。我昨天想找一个凑韵的例子,一时没找到很合适的。

【PPT】

凑韵又称趁韵、挂脚韵,是指在韵脚上用了一个与全诗意思毫无相关的字,硬凑的韵脚。

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若改为“黄河入海浮”即为凑韵。

还有一个叫次韵。次韵是和韵的一种形式。又叫步韵。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你写的一首诗,我跟你唱和,每一个韵脚押韵的字,不但我都要用你同一个部的字,而且韵(脚字)的次序也不能颠倒。这叫次韵。我下面举一些例子。

【PPT】

次韵,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

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和诗有这样几种形式。有一般的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比如我现在写一首咏牡丹花的诗,你也写一首,他也写一首,大家都是。我一个人唱,你们两个人和、几个人和都可以。另外,依韵亦称同韵。就是用同一个韵部的韵,但不必用同一韵脚字。再一个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每一个押韵的字都不能动。【PPT】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

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

和。

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脚作诗,也称步韵。次韵相传始于唐白居易和元稹,所以又称元和体。这种说法并不可靠。【PPT】

次韵,依次用原和诗中的韵作诗。也称步韵。世传次韵始于白居易、元稹,称“元和体”

唐元稹《酬乐天馀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次韵千言曾报答,直词三道共经纶。”原注:“乐天曾寄予千字律数首。予皆次用本韵酬和。后来遂以成风耳。”一说始于南北朝。明焦竑《焦氏笔乘·次韵非始唐人》:“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载王肃入魏,舍江南故妻谢氏,而娶元魏帝女。故其妻赠之诗曰:‘本为薄上蚕,今为机上丝。得路遂腾去,颇忆缠绵时。’继室代答,亦用丝时两韵。是次韵非始元白也。”

关于次韵的开始,有人认为始于元稹、白居易。像宋朝的程大昌、张表臣都这样认为。清朝赵翼也持这个观点。近代的陈声聪《兼于阁诗话》说:“诗次韵,始于唐之元、白、皮、陆,元是元稹,白是白居易,皮是皮日休,陆是陆龟蒙,而盛于宋之苏、黄。【PPT】

关于次韵诗之始,前人数有始于唐代元稹、白居易之说。

如宋人程大昌《考古编·古诗分韵》谓:“唐世次韵,起元微

之、白乐天。”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讲得更具体:“前人作诗未始和韵。自唐白乐天为杭州刺史,元微之为浙东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

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也持此论。至近代陈声聪《兼于阁诗话》仍称:“诗次韵,始于唐之元(元稹)、白(白居易)、皮(皮日休)、陆(陆龟蒙),而盛于宋之苏、黄。

实则元、白之前,大历十才子当中的卢伦、李益之间便有次韵相酬之作。李益有《赠内兄卢纶》诗,其中就有卢纶和的一首诗。卢纶和的一首诗也都是跟它的韵脚完全相同。像第一句押的韵脚是“同”,第二个韵脚是“翁”,都是相同的。

【PPT】

实则元、白之前,大历十才子中的卢伦、李益之间便有次韵相酬之作。李益有《赠内兄卢纶》诗:“世故中年别,馀生此会同。却将悲与病,来对郎陵翁。”(《全唐诗》卷283)卢纶和诗《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为:“戚戚一西东,十年今始同。可怜歌酒夜,相对两衰翁。”(《全唐诗》卷277)

大家看我举的《长相思》这两首。就昨天讲课时发现的。【PPT】

[梁] 张率《长相思》:

长相思,久离别。美人之远如雨绝。独延伫,心中结。

望云云去远,望鸟鸟飞灭。空望终若斯,珠泪不能雪。

长相思,久别离。你看他押的韵脚字,一个是“别”,一个是“绝”,一个是“结”,一个是“灭”,一个是“雪”,全是押入声字。再看一首《长相思》:

【PPT】

[陈] 陆琼《长相思》:

长相思。久离别。一罢鸳文绮荐绝。鸿已去。柳堪结。

室冷镜疑冰。庭幽花似雪。容貌朝朝改。书字看看灭。

陆琼的也是“别、绝、结、灭、雪”,除掉最后一个字稍微顺序有一点变化前面几个完全相同。在为都是押的同一入声韵部。几乎是次韵的一种尝试。当然,陆琼和张率还没有充分意识到他们是在次韵。

所以这一点给我们一个启示,所以有时候说古人怎么样怎么样,不要过早下结论。你的眼光是不是看得那么多?是不是很多资料

你都看见了?所以搞不好做出结论来会遭人笑话的。

古代科举考试,比如,我叫你写牡丹花,很可能你事先写好了。这样就考不出你真实水平来。当时就要限定你用哪个韵部,甚至指定你用哪几个字作韵脚。这个难度就很大了。事先你绝不可能,除非出题目的考官跟你通过气,否则你绝对不可能猜到。指定你押哪几个韵脚,这就叫限韵。

【PPT】

分韵: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叫做“分韵”,一称“赋韵”。古代诗人联句时多用之,后来并不限于联句。

限韵当中还有像《红楼梦》当中写到她们咏花的几首诗。黛玉限一东韵,宝钗限二冬韵,湘云限三江韵,元春限四支韵,迎春限五微韵,探春限六鱼韵,惜春限七虞韵,妙玉限八齐韵,巧姐限九佳韵,秦可卿限十灰韵。显然就是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按照这个韵部来的。那么林黛玉就沾光了,她是一东韵,一东韵就很宽了。三江韵就比较窄了。

【PPT】

限韵红楼诸钗(十位)

黛玉限一东

看尽升沉皆转蓬,无凭莫拟问西东。流年弹指花时倦,慵脸消春泪迹红。

淡借霜姿依旧月,闲摇碧色偶来风。怜卿素怨题何必?

事事从来梦后空。

宝钗限二冬

每怜菡萏一夕冬,冷落疏帘伴月钟。案畔唯卿消寂寞,琴边凭尔道从容。

闲情自处花开谢,素态相安颦浅浓。无觅好风酬意绪,青云淡看几千重。

湘云限三江韵

言笑偏宜异地腔,懒教惆怅对孤窗。不吝芳樽十九醉,曾消心事二三桩?

风华吟倦塘迷鹤,画梦觉残月落江。清瘦休怜人照水,好将燕子看成双。

元春限四支韵

王步高“诗词格律与写作”课程对联作业选答

第六讲:工对、宽对Array万里春光暖, 仄仄平平仄, 一泓秋水寒。 一江秋水寒。 千山夏木新。 千山夏木繁。 千门瑞气新。* 八方气象新。 千江秋月明。 秋亭花锁月, 平平平仄仄, 夏榭水笼烟。* 夏院柳扶风。 夏夜水涵天。 春榭水笼烟。 冬野雪催梅。 蝉催残暑去, 平平平仄仄, 注:此联中“蝉”、“残”音近,故并非好的上联。燕送早春归。 雁带早凉来。* 雁带早寒来。 雨过禾苗秀, 仄仄平平仄, 风吹柳叶青。 风吹草木欣。 风吹草木繁。 风来豆荚香。* 风吹柳絮轻。 风吹草木生。 风来稻穗香。 风吹稻花香。 风吹菜花香。

雪引探梅路, 仄仄仄平仄,(可平可仄位)风催寻景人。 风催无助人。 霜催剪菊天。* 霜催采菊天。 潮催拾贝人。 黑泼千峰雨, 仄仄平平仄, 金开万嶂云。 金开万里云。 红酣万谷春。* 丹书万嶂霞。* 云开山拥翠, 平平平仄仄, 雨霁树笼青。 月落寺啼乌。* 日落水熔金。* 风静水涵青。 绿波涵草碧, 仄平平仄仄,(可平可仄位)乌瓦映苔清。 黑石映苔清。 白水映苔清。 青嶂杂花红。* 金浪菜花黄。 皎月夜霜银。 赤叶照花红。 赤日映花红。 金风瘞花黄。 细雨重阳菊, 仄仄平平仄, 清风夏至莲。

和风上巳兰。* 秋静竹帘卷雨, 平仄仄平仄仄,(三字用仄,故首字用平,为句中拗救)夜阑香梦随风。 夜寒菱镜含霜。* 春深玉户飞花。 夏喧罗扇扑萤。 夏闲画栋飞云。 夏幽锦鲤戏荷。 第七讲:正反对、邻对、短长联的平仄 十里杏花红似火, 仄仄仄平平仄仄,(可平可仄位) 一城芳草绿如茵。 一江春水绿如蓝。 一畦春韭绿如油。(“油”字可否?) 一场春雨贵如油。 无边春雨细如烟。 万里江山,俱见红桃绿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千村内外,皆笼细雨和风。 千年殿宇,惟余陋室空堂。 千秋岁月,哪得桂殿兰宫? 千关阻碍,哪闻汉乐秦声? 九州南北,皆欢国泰民安。 九州南北,同忧国计民生。 万象更新,声声腊鼓催春去;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注:此联疑“春”字为“冬”字之误,否则语义不通。一元复始,处处笙歌入岁来。 三羊开泰,阵阵铜锣接运来。 三羊开泰,处处花灯纳福来。 大地复苏春似锦,

诗词格律与写作实录(王步高)

诗词格律与写作 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 同学们: 本学期我们在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同时开设《诗词格律与写作》这门课。这门课是我们《唐宋诗词鉴赏》这门国学精品课程的一个部分。《唐宋诗词鉴赏》包括三门课:一个是《唐诗鉴赏》,一个是《唐宋词鉴赏》,一个就是《诗词格律与写作》。 这门课要教会同学们写诗、填词和对对子。所以它既是一门知识课,更是一门技能课。最终要达到大家会写,所以除掉这个正常内容讲授外,同学们课后的作业量是比较大。 比如讲到对联的时候,讲完基本知识之后,我要出十副上联,你要对十副下联。然后经过五言、七言的对联,还有一些分类的对联,比如写一些春联,写一些寿联,写一些婚联,写一些挽联,经过这些严格训练之后,再进入诗和词的写作。讲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和词,然后每一次课之后都有一定量的作业。 所以这门课的开头,我历来都把这门课的难处首先告诉同学们。同时也是告诉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就能学会一门高雅的技能。使同学们掌握一种本领,能够写诗、填词、对对子。还是可以写得很像一回事。 我们用的教材是这样的几本书。希望同学们尤其是上面两本一定要准备。 【PPT】 1、王力《诗词格律》中华书局 2、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出版社 3、施东向《诗词格律初阶》天津大学出版社 4、《声律启蒙》 一个是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是中华书局出版。

第二本是龙榆生先生的《唐宋词格律》,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施东向先生编的《诗词格律初阶》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质量比较好。有许多地方能弥补王力先生那个教材的不足。 再有是古人写的《声律启蒙》。《声律启蒙》在网上可以下载,但是错误率比较高。 我们教学主要传授知识,也评点学生的作品。 教学进度就分24节(讲),就是这样的: 【PPT】 1、韵、韵脚、韵书、押韵 2、四声、入声辨别 3、平仄、律句、准律句、粘对、 4、孤平、拗救 5、对仗 6、工对、宽对、流水对、扇面对、 7、作业、邻对、正反对 8、句中对、借对 9、春联、婚联 10、勉志联、寿联 11、对联修辞、合掌 12、挽联及其他 13、五绝(上) 14、五绝(下) 15、七绝

古代诗词的音韵格律与韵律特点

古代诗词的音韵格律与韵律特点古代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优美的音韵格律和独特的韵律特点而闻名于世。这些特点使古代诗词在表达情感和传达思想时具备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的音韵格律和韵律特点,以期加深我们对古代诗词的了解和欣赏。 一、音韵格律 古代诗词在格律方面极其注重音韵的和谐和平仄的对应。平仄是指音节的轻重和音调的高低,平音为轻音,仄音为重音。在古代汉字的发音中,有四种平仄变化,分别是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和仄平仄平。这四种平仄变化构成了古代诗词的韵律特征。 古代诗词还有一种重要的音韵格律,即押韵。押韵是指诗词的句尾音节在音韵上的对应关系。它分为平声韵和仄声韵,平声韵指音调平的韵脚,仄声韵指音调仄的韵脚。古代诗词往往采用平声韵和仄声韵交替押韵的方式,增强了诗词的韵味和节奏感。 二、韵律特点 古代诗词的韵律特点主要包括平仄和押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韵律风格。首先是平仄的对仗和平仄的转换。平仄的对仗是指在对偶的句子中,两个句子各自的平仄形式相对应。例如《将进酒》中的“肯爱千金轻一笑,重开我缺的荒唐”就是平仄对仗的表现。而平仄的转换则是指在整篇诗词中,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和仄平仄平的变化不断转换,给予读者音韵上的愉悦和变化。

其次是押韵的安排和变化。古代诗词往往以多韵为主,即一首诗中有多个韵脚,并且韵脚之间的变化非常灵活多样。例如《木兰诗》中的“不闻父母唤女声,但闻黄河之水天上来”中,女声和天上来就是押韵的例子。押韵的安排和变化不仅使诗歌更加富有韵律感,也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和创意。 古代诗词还有一种特殊的韵律表达方式,即平起平承平合。平起平承平合是指一首诗的每句文字的平仄形式都相同。这种韵律特点使诗句的平衡感更加突出,也为古代诗词的朗诵和吟唱提供了基础。 总结起来,古代诗词的音韵格律和韵律特点是其独特的艺术之处。通过对平仄和押韵的运用,古代诗词形成了独特的音韵美和韵味,给人一种优雅、和谐的感觉。同时,在平仄的对仗和转换,押韵的安排和变化以及平起平承平合等方面,古代诗词也展示了它独有的韵律风格和表达方式。 在今天,虽然我们不再重视音韵格律和韵律特点,但古代诗词的音韵之美依然给人们带来了惊喜和感动。通过对古代诗词的音韵格律和韵律特点的深入了解和欣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的瑰宝,并从中领略到古人对生活和情感的深邃思考和境界。正是这种音韵格律和韵律特点,使古代诗词在历经千年的岁月后依然能够感染和启迪着我们。

古诗词的格律与韵律

古诗词的格律与韵律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优雅的格律与韵律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在古代,诗词创作是受到一定规则的限制,这些规则即为古诗词的格律和韵律。本文将探讨古诗词的格律与韵律对于诗词创作的重要性以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背景。 一、古诗词的格律与韵律对于诗词创作的重要性 格律和韵律是古诗词的基本要素,它们使得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格律指的是诗词中字数和句式的规则,一般由字数和句式的多少和排列顺序来确定。韵律则是指诗词中音节的抑扬顺仄和韵脚的配搭。格律和韵律的规范性使得古诗词充满了美感和韵律感,同时也提供了一种约束和规范,使得诗人在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同时,能够遵守一定的规则,使作品更加平衡和谐。 二、古诗词格律的形成和发展背景 古代诗词的格律形成和发展与古代音韵学的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人注重声音的韵律美,通过对音节、声调和韵脚的规定,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格律。最早的格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其采用的是古代音韵学中的平声平韵格律。汉代时,兴起了律诗的形式,即以特定的格律写诗。到了唐代,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各种不同的格律层出不穷,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这些格律的诞生为古代诗词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古诗词韵律的形成和发展背景

古代韵脚的选取是古诗词音韵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韵脚的选择和诗歌的格律密切相关,各种不同的格律往往有着特定的韵脚要求。古代音韵学的研究为古诗词的韵律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古代韵律并非机械的套用,不同的诗人和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创新和发展。在唐代,杜甫、李白等大诗人的创作中,他们通过巧妙的运用韵脚和节奏感,使得诗词充满了生动的表现力和音乐性。 四、古诗词格律与韵律的例子 古诗词中的格律和韵律有许多经典的例子。例如,杜甫的《春望》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由五个字组成,每个字有特定的音调,整首诗的韵脚使用了押韵的方式,使得整首诗有一种流畅而平衡的感觉。又如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由七个字组成,同样也采用了押韵的方式,使得整首诗朗朗上口,给人以愉悦的审美享受。 五、结语 古诗词的格律与韵律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为古代诗人提供了表达思想感情的规范和约束。通过对古代音韵学的研究和创新,古代诗人们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格律与韵律的形式,使得古诗词拥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感。无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古诗词的格律与韵律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的。

分析诗词中的格律与韵脚

分析诗词中的格律与韵脚 格律与韵脚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既是诗词的艺 术特色,也是作品表达力的关键元素。本文将分析诗词中的格律与韵脚,探讨其在提升作品音韵美和意境传达上的作用。 一、格律的作用 格律是指诗词中的音节大小、相互变化的规律。它根据音节的长短、重轻来划分韵脚,使整篇作品呈现出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 首先,格律能够增加作品的音乐美。诗词作为一种文艺形式,通过 音韵、节奏的取舍和准确运用,可以产生美妙的音乐效果。比如,五 言绝句的格律要求每句四个平仄相间的音节,使得五言绝句的节奏感 鲜明,优美动人。 其次,格律对于表达意境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音律遵循特 定的格律规则,可以使作品的整体氛围更加和谐美妙,使读者感受到 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例如,格律的运用能够增强描绘山水风景的效果,使得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通过格律的使用,诗人将自然景色与韵律相融合,表现出了壮丽的山水风景与诗人 内心的悲凉情感。 最后,格律还可以帮助诗人进行意境的表达。不同的格律可以传递 不同的情感和意境,使作品更加鲜活。例如,七绝由于其格律的独特

性,往往用于写景抒怀,表达作者的冷峻、峭拔之情。通过把控格律,诗人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二、韵脚的作用 韵脚是指诗词中音节的韵味和结构。它通过音节的韵律和相互呼应 来使作品更加饱满和谐。 首先,韵脚的使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音韵美。通过合理运用韵脚,使 作品的音节呼应相通,营造出一种和谐精致的音韵美感。例如,李白 的《静夜思》中使用了平仄韵脚,诗句的末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两句末尾的“光”和“霜”相呼应,增加了整首诗的音乐美。 其次,韵脚还可以帮助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诗词作为一种表达 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韵脚的使用,能够更好地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意境。例如,古人常用仄韵来表达悲凉之情,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 篱门迎凉有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通 过使用韵脚,诗人将愁绪与音节的变化相结合,表达了对壮志未酬之 人的悼念之情。 最后,韵脚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鲜明、生动。音节的呼应和对比 可以使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錦字难书书难字,诗言月 韵韵情诗。”这句话中,“书”字与“难”字的韵味相通,使作品更加生动 有趣。 综上所述,格律与韵脚在诗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格律可以增加作 品的音乐美和意境表达效果,使读者产生共鸣;而韵脚则可以增加作

王步高诗词格律与写作文字版

王步高诗词格律与写作文字版 我在清华教大学语文■王步高出于对梅贻琦、王国维、黄万里等教授人品和学问的 崇拜,我心中对清华大学一直十分向往,从东南大学退休后我应聘到这里教唐宋诗词和大 学语文,转眼第五年了。 对清华讲堂的敬畏,对清华学生感到震撼和自愧不如,对清华精神“自强不息,厚德 载物”越来越深刻的体验,对清华园如东南大学般的钟情,刻下我这段人生的轨迹。下面 就重点说说大学语文。 大家似乎都认为,如今的大学生语文水平每况愈下,我来清华前也持此见解。但是清 华的学生震撼了我,他们是我见到语文水平最好的本科生。 有一次我在上课讲到岳飞与《满江红》的真伪问题,第二次课上就有个姓郭的学生提 出“河南话里没有入声韵”,岳飞是河南人,《满江红》是押入声韵的,以此对岳飞的 《满江红》表示怀疑,尽管我不同意这位姓郭的学生的意见,但他这种敢于提出问题的精 神值得我们肯定,我鼓励同学们在学术上提出跟习惯的观点不同的意见。一次我讲“诗词 格律与创作”,一个学生写了《访蒋鹿谭故居》,并对蒋鹿谭姓名字号生活时间作品词集 都说得清清楚楚,说实话,中文系的古代文学研究生也不一定能这样。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我出的一道作文题:读明朝方孝孺的《深虑论》,联系当前实际,用“忧思篇”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整场考试两个多小时,还有很多其他的 问答题、赏析题,作文只能占一小部分,36分。 结果有一个叫胡欣育的女生写了一篇2000多字的文言文,通篇没有一处涂改,没有 一句文白夹杂,又紧扣题目,文章写得极好。我很感慨,自愧不如。 清华学生选我的课,又并非只注重考试,非考试的内容他们也都很重视,他们会到上 届同学那里抄笔记,提前把我全学期的教学课件全部下载打印装订成书,以便课前预习, 再在上面记本学期的笔记,把我历年教学的内容积累起来,期末有的学生把这样的笔记送 给我,我感觉这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所以有人说现在的学生不爱学语文,我觉得不全是 这样,起码清华的学生就绝不是这样。 学生的学习态度又会反过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清华当老师,我对讲堂无比的敬畏。 我知道,我站的讲台以前是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站的地方。就大学语 文而言,据资料记载,曾在清华教过大一国文的教师有:1929—1930年为杨树达、张煦、刘文典、朱自清;1932年为闻一多;1934—1935年为俞平伯、浦江清、许维遹;1936—1937年为余冠英、李嘉言;1940年为沈从文、吴晓铃、何善周;1944年为王瑶;1946年 为范宁、叶金根、朱德熙、王宾阳;1947年为郭良夫;1949年为吴组缃。

古代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古代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其不仅注重表达含义,更强调诗词的格律和韵律。格律是指诗词的格式和结构,包括词的字数、词行的排列等方面;韵律则是指诗词中的韵脚、押韵等音韵表现。在古代,人们对于格律和韵律有着高度的追求,崇尚着音韵的和谐与文采的华美。 一、格律的重要性 格律是古代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诗词的形式和结构。古代诗词以字数为单位,包括七言、五言、四言等不同字数的格律。七言是指每行诗句有七个字,五言是指每行诗句有五个字,而四言是指每行诗句有四个字。这种字数的限定要求诗人在表达意境时具有一定的限制,提高了诗词创作的难度,也使得诗词更加精练独特。 二、韵律的表现 古代诗词注重音韵之美,因此韵律的表现非常重要。韵脚、押韵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手法。在七言诗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押韵以及韵脚的韵律感;在五言诗里,押韵更为明显,每句的线索都指向了诗歌的韵律;而四言诗常以字数少、句型简洁为特点,通过表现情感和意境的变化体现出独特的韵律效果。韵律使得诗词具有了诗意和音乐性,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三、诗词的格律与韵律融合

古代诗词中的格律和韵律是相互融合的,二者的共同作用才能产生 良好的效果。格律为诗词提供了形式上的限制和结构上的规范,而韵 律则是诗词的灵魂和气质所在。格律的严谨和韵律的和谐相结合,使 古代诗词在音韵上更加优美流畅,在意境上更能让人陶醉其中。 四、格律和韵律的现代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格律和韵律在现代诗词中的应用发生了一些变化。现代诗词并不像古代诗词那样严格限制字数和韵律,更注重创作自由 和个性的表达。然而,格律和韵律仍然是现代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人们通过灵活运用,创作出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诗词作品,使之在 形式上与古代诗词有所不同,但在格律和韵律上仍然能够传承和发展。 总结 古代诗词的格律和韵律是其独特之处,它们是古代诗人创作艺术的 精髓所在。通过格律和韵律的运用,古代诗词在表达情感、描绘景物 时更具韵味和美感。而在现代诗词中,虽然格律和韵律的要求较为灵活,但仍然保留着其存在的意义,为现代诗人创作提供了一种参照和 借鉴。因此,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的格律和韵律,对于培养自己的文 学素养和写作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古体格律诗要求

睦邻友善诗韵文苑 格律诗的要求 格律诗指的绝句和律诗,分别为4句与8句。其中,每二句称为一个联,如绝句中1、2两句称为首联,3、4两句称为尾联;律诗中1、2句称为首联,3、4句成为颈联,5、6句称为颌联,7、8句称为尾联;律诗中又分为五言与七言。 总结起来基本要求如下: 一、声律要求 即平仄的要求。 1、句内平仄相间。有四种常式(以五言格律为例,若是七言格律便在五言式前添两个与五言句首两字相反平仄的字): (1)平平仄仄平(2)平平平仄仄(3)仄仄平平仄(4)仄仄仄平平 2、联内句间平仄相对,否则失对; 3、(以五言格律诗为例)联间邻句间第二字平仄一致,第五字平仄相反,否则失粘。 二、对仗要求 绝句中,首尾两句可对可不对,但中间两句(3、4句)必须讲求对仗; 律诗中,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但中间颔颈两联必须讲求对仗。 对仗以工对为佳,工对指在对应处字数相同、语序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当或相对;以工对中能和托全诗意境者为上佳。(笠翁对韵)

三、押韵要求 1、偶数句尾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一般押平声韵为多; 4、一韵到底,一首诗押韵需压同一韵部; 5、不可用同一字重复作韵,也不要连续使用同音字作韵。 四,章法要求 “起、承、转、合” 格律诗的要求就基本罗列在这里了,此外,还有“孤平”“拗救”等细微问题就不一一列举了,为了使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里推荐几本书来配合大家学习: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中华书局 启功先生《诗词格律论稿》中华书局 王步高《唐诗鉴赏》南京大学出版社 此外,还可参考:李渔《笠翁对韵》人民文学出版社 车万育《中华蒙学经典:声律启蒙》中华书局

【诗词格律与写作】韵、韵脚、韵书、押韵

【诗词格律与写作】韵、韵脚、 韵书、押韵 参考教材 ❆王力《诗词格律》 ❆龙榆生《唐宋词格律》 ❆施东向《诗词格律初阶》 ❆《声律启蒙》 一、韵: 韵包括: 韵头 韵腹 韵尾 以“光”为例 Guan g 光 G作为声母在押韵上面完全不考虑; u为韵头,部分简单的韵没有韵头; an为韵腹,有韵就一定有韵腹; g为韵尾,部分简单的韵没有韵尾; 注意:不是每一个韵都有韵头和韵尾

二、韵脚: 以登鹳雀楼为例: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liu)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lou) 这里的流和楼就是韵脚,在诗里需要押韵的句子中最末一个字叫韵脚; 我们可以看到“流l i u”和“楼l o u”韵头并不相同,但是韵腹部分是完全相同的,这两个韵都没有韵尾。 三、韵书: 王力先生有一句著名的话:唐以前的人按口语押韵;唐以后的人按韵书押韵。从唐朝开始,为满足科举考试需要,制定了有统一押韵标准的韵书,所以唐代及之后的人都按照韵书押韵。 隋陆法言《切韵》 成于隋仁寿元年(601年)目前只剩残篇没有完书; 《切韵》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韵书,作为韵书史上划时代的产物,它继承和总结了前代韵书,是这一系列韵书的定型之作,在汉语语音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共收193韵: 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收字11500字;

《切韵》以当时的读书音为基础,兼顾古音、方言编辑成书,所描写的不是某时某地的一个单纯音系,而是该时期语音的综合反映。 “时俗共重,以为典规。然苦字少,复阙字义”(王仁昫xu 评价此书不足,一个是收字太少,二是没有解释)。 唐孙愐《唐韵》 成于唐天宝年间、开元年间; “今加三千五百字,通旧总一万五千文,其注训解不在次数” 共收195韵: 平声上26韵,平声下28韵;上声52韵,去声57韵;入声32韵; 《唐韵》注意正字形,还增加了不少注解; 宋陈彭年、邱雍(广韵) 成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全名为《大宋重修广韵》 《广韵》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没有任何一本韵书能超过他的影响; 共收206韵: 上平28韵,下平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收字26194,注解191692字; 《广韵》收录了许多奇怪冷僻的字,之后40余年,又出了《集韵》收字53525(比《广韵》多27331字)。包含:正体、古体、或体、俗体,有的字多至九体,修订注解、收音归

《诗词格律》教学大纲

诗词格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应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课程代码:06E05227 课时分配:30 赋予学分:1.5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诗词格律》是一门专业性学科,具有鲜明的学术性是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通过学习,学生应该对诗词的格律、特点等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对于诗词不同的表现手法、美学特点等方面有一定的掌握。要求学生习作诗词,基本掌握这种传统的重要的抒情言志工具。 三、教学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对诗词的格律、特点等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对于诗词不同的表现手法、美学特点等方面有一定的掌握。要求学生习作诗词,基本掌握这种传统的重要的抒情言志工具。 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作品选、文学理论课程有密切联系,其中唐代文学和宋代文学尤其重要,是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分配安排: 总课时30学时。总学分为1.5分。每周2学时节,具体分配见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其它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讲完每个专题后,介绍阅读一定量的诗词作品,供学生课外阅读。根据教学实际,亦可就学生关心的学术问题,组织讨论。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 第一讲:绪论(2课时) 第二讲:诗律的形成(2课时) 第三讲:四声与平仄(2课时) 第四讲:诗韵(2课时) 第五讲:诗律(4课时) (一)绝句 (二)律诗 第六讲:声病(2课时) 第七讲:结构与对偶(2课时) 第八讲:倚声填词与词律(2课时) 第九讲:词律的构成(2课时) 第十讲:词的字声规范(2课时) 第十一讲:词韵(2课时) 第十二讲:词调的选用(2课时) 第十三讲:按谱填词(2课时)

唐宋诗词鉴赏课程介绍

唐宋诗词鉴赏 课程介绍 中国是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东南大学校址乃六朝皇宫所在地,是格律诗词的发祥地之一,《昭明文选》成书于此;明代为国子监,《永乐大典》也成书于此。文学积淀十分深厚。在民国时期,这里为中央大学,一大批文学大师学习、任教于此。但1952年院系调整后,文科全部迁出,这里仅成为南京工学院,如今虽已成为一所理、工、医、文、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仍以工为特色。理工科学生长于逻辑思维,短于形象思维,而诗词正运用形象思维,唐宋诗词又是我国古典诗词的顶峰,开设“唐宋诗词鉴赏”既可提高学生的文学和人文素养,也能改善学生的思维品格,增强其创造能力。 九十年代初,我校提出“巩固工科,加强理科,发展文科”的办学方针,一大批文学硕士、博士来东大工作,“唐宋诗词鉴赏”渐渐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唐宋词鉴赏”连续几年被学生评为“全校十佳选修课程”。1995年王步高牵头的“古典诗词教改工程”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大校友诗社等师生的文学社团相继成立;中华词学研究所、《中华词学》刊物等先后在东南大学诞生。由校友李飞父子捐款30万元,还建起了“中大校友诗词创作基金”。九十年代中期,东大成为首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单位,“唐宋诗词鉴赏”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2003年列为学校支持建设的三级精品课程,2004年东大“大学语文”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后,“唐宋诗词鉴赏”的教改进入了快车道。 “唐宋诗词鉴赏”是作为一个小课程群建设的,含“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诗词格律与创作”三门课,三门课可单独开,亦可连续开。“诗词格律与创作”原则上只面向学过“大学语文”、“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的学生,要求学生有较厚实的文学与诗词修养,也能背上一二百首诗词,对传统诗词有很深的兴趣,才希望他们选这门课。“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是普及性课程,每班160-200人,“诗词格律与创作”是提高课,每班仅40人。“唐宋诗词鉴赏”选修课与“诗词格律与创作课”相结合,与师生的诗词创作相结合、与“汉语言文学”辅修专业相结合。 “唐宋诗词鉴赏”借鉴和发展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论,如:大学生文学课程应“姓大”,应赋予其“梳理”与“激活”旧知识的功能,教学内容应具有系统性、网络式、立体化、大信息特点,并提出课文容量超过课堂教学所需,难度超过多数学生接受能力的“双超理论”,教学应人文性与文学性并重,以优秀的文学作品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还主张对诗词的理解“求甚解”与“不求甚解”相结合,教学“深化”与“浅化”相给合,大力开展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这一系列教改理论使“唐宋诗词鉴赏”改革更理性化。开课的计划性、目的性增强。四牌楼、九龙湖、浦口、丁家桥、迈皋桥等校区同时开课。连请校外专家讲座,也设计为“唐诗系列”、“唐宋词系列”。

《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与诗歌韵律的解读》

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与诗歌韵律的解读 引言 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学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细腻的修辞手法而闻名于世。其中,音韵规律和诗歌韵律是古代诗歌独特之处,本文将对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及其与诗歌韵律的关系进行深入解读。 一、古代诗词的音韵规律 在古代,汉字发展成为多种声调和音节组合,演化出丰富而复杂的音韵系统。古代诗人通过押韵和平仄处理来打造优美的音乐性。以下是几个关键概念:1. 韵母 在中文中,“声母+韵母”的组合构成了一个汉字发音单位。韵母通常由单元音(如a, e, i, o, u)或复元音(如ai, ei)组成。 2. 声调 声调指语言中用来区别意义和表达语气等的音调变化。古代汉语有四个声调:平、上、去、入,而不同的声调在古代诗词中也有不同的运用。 3. 押韵 押韵是指诗歌中使用相似或完全一样的音韵来进行配对,以增强其音乐美感和节奏感。押韵形式多样,常见的有仄韵和平韵。

二、古代诗词的韵律特点 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感称为文学之美。在古代诗歌中,通过合理地运用音韵规律来塑造出特定的语言审美效果。 1. 音律与意境 音律与意境相辅相成,构成了古代诗歌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运用押韵、长短句、平仄格律等手法,使得诗歌表现出丰富多样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2. 汉字与音乐融合 在古代汉字中,每个字演变至今都带有一定的音乐性。通过将这些汉字组合在一起,并按照一定的押韵规则进行排列,诗人们创造出了优美动听的句子和诗句。 3. 节奏与韵律 古代诗歌通常遵循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规律。比如汉赋中的小令、咏史篇中的长调、宋词中的七言绝句等,都具备自己独特的声音效果和节奏感。 结论 古代诗词中的音韵规律与诗歌韵律密不可分,它们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艺术形式。通过对这些规律和特点的深入解读,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作品所蕴含的内涵与意义。同时,也为我们创作现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诗词的韵律与格律

诗词的韵律与格律 导言: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格律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感和艺术享受。本教案将深入探讨诗词的韵律与格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一、韵律的定义与特点 韵律是诗词的基本特征之一,它通过音节的重复和变化来营造出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朗读诗词来感受其中的韵律之美。 1. 韵律的定义 韵律是指诗词中音节重复和变化的规律,包括平仄、押韵等元素。 2. 韵律的特点 - 平仄:平仄是指音节的轻重变化,分为平声和仄声。平仄的变化给诗词带来了节奏感和动感。 - 押韵:押韵是指诗词中末尾音节的重复,可以增强诗词的韵律美和韵味。 二、格律的分类与特点 格律是指诗词的组织形式和结构,不同的格律给诗词赋予了不同的形式美和艺术感染力。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格律的诗词来理解其特点。 1. 格律的分类 - 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句与句之间往往有押韵。五言绝句简洁明快,表达力强。

- 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句与句之间往往有押韵。七言绝句较五言 绝句更为宽广和丰满,表达更为细腻。 - 词:词是一种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题的短诗形式,常见的有宋词、元曲等。 词的格律较为自由,注重抒情和表达情感。 - 律诗:律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常见的有七言律诗、八言律诗等。律诗 的格律要求较为严格,需要符合一定的音律和押韵规则。 2. 格律的特点 - 简洁明快: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因为字数有限,要求表达简练,使诗句更加 生动有力。 - 抒情细腻:词和律诗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格律的安排和押韵的运用,使诗 词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三、韵律与格律在诗词中的应用 韵律和格律是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诗词中的应用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 美感。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和欣赏经典的诗词作品来理解韵律与格律的应用。 1. 韵律的应用 - 平仄的运用:平仄的变化使诗词的韵律更加生动有力,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平 仄的运用来理解诗词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 押韵的运用:押韵的应用使诗词更具韵律美和韵味,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朗 读押韵的诗词来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2. 格律的应用 - 五言绝句的表现力:五言绝句的简洁明快使其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意境和情感,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分析五言绝句来理解其表现力和艺术性。

格律诗词写作易出现的问题

格律诗词写作易出现的问题 格律诗词是我国博大精深文化园林中的一朵奇葩,唐诗宋词是一个时代文学艺术的高峰。现在,在报刊杂志上、网上经常能读到今人写的格律诗词。说明在世风日趋浮躁的时候,还有许多人热爱古典文学格律诗词,这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经常看见不按格律诗词规则来写的“格律诗词”。可能有人说:“这是 诗歌探索改革,格律诗词也要与时俱进”。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格律诗词有一千多年的悠长历史,在它诞生、发展、成熟以来,已形成了完整的创作规则和要求,包括字数、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等,已经得到历史的认可。如果违背,那就不是格律诗词了。比如京剧唱念做打有它的一套程式,和西洋歌剧相区别,用歌剧的一套演京剧,那就不是京剧了。格律诗词的与时俱进,是内容的变化,只要是客观反映诗人所处的时代和人民,就是与时俱进。如清末诗人沈汝瑾五律《朝议》、《闻道》,丘逢甲的组诗《送颂臣之台湾八首》,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七绝《对酒》,齐白石的七绝《自嘲》、《题不倒翁》,等等,都是与时俱进、文笔精妙的好诗。历史名人孙中山、何香凝、毛泽东、鲁迅、于右任、黄炎培、陈叔通、徐特立……他们既是伟大的革命者,也都是近代格律诗词造诣很高的诗人。 当代人写的格律诗词中常见以下几种问题: 一,不按格律诗词的平仄要求写“格律诗词” 这类诗词除句式和字数符合格律诗词的要求外,诗词句中不论平仄,所以不能 算是格律诗词。如最近见一国家级学会的期刊,里面有“十六字令”多首,不讲平仄,平声韵和仄声韵混押(写此文毫无批评诗词作者之意,故文中不举实例),实在不能算“十六字令”。但词的意思不错,如果把标题改为“诗词一组”,那就一点问题也没有。吴老玉章1961年曾写过八首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的诗,记叙自己参加革命、追求真理的历程,诗中充满了对光明前途的信心和和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精神。八首诗都是四句七言,其中四首完全符合七绝的要求,另有四首各有一二句平仄不合。

诗词格律检查

诗词格律检查 诗词格律检查,是文学训练的重要环节。它既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灵魂之源,又是中华文化的根源。几千年以来,中国文学古今所存在的不同派别,其诗词营造的审美空间,以及其内容语言的深刻性,大都是由以格律检查为基础的文学训练所决定心之阐释。因此,了解和掌握格律检查,对于文学爱好者和文学家来说,是探究中国文学古今关联性的重要环节。 为此,让我们先就诗词格律检查的基本定义加以了解:诗词格律检查,是按照格律与审美的准则,对诗词的结构、形式、语言、意象等进行检验的过程。检查结果应与文章的主题和写作者的意图相一致,从而让作品具有艺术上的完整性。 具体而言,诗词格律检查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诗词的音韵押韵;其次是诗词的韵律形式,根据韵律流动,决定诗词的诗句结构、押韵结构等;接着是诗词的字数及格式,影响诗词的节奏和画面感;另外,还有一些诗词填充技巧,如拆字填词、字词活用等,最大限度地表达意思和加强节奏感;最后,审视诗句语言特色,检查诗歌内容描绘方式,并关注古今风格特点,以表达作者的审美情感。 在实际应用中,诗词格律检查具有灵活性,不仅能总结摹写古今文艺文作的审美意蕴,而且能帮助文学家以自己的创作思维和表达方式,在古今诗词的审美格律中发挥才华,展开丰富的创作表现力。 这里,我们也可以谈谈格律检查对创作影响的另一角度:在进行格律检查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清晰的把握创作的脉络,也可以旋即发

现漏洞,辅以更简洁、明了的描述,加强文学作品的内在质感。经过全面而细致的格律检查,可以拉开作品的气氛和节奏,促使文学作品精神性的抒情充满活力,优化作品内容和审美,令文学作品更加经典而优秀。 诗词格律检查,决不仅仅是一场学术实践之旅,更是一次无限精彩的艺术进阶体验,可帮助文学爱好者和文学家更深入地探索和体验中国文学的历史底蕴和艺术精髓,重拾文学艺术的激情,一窥中国文学古今精髓之演变,从而激发大家灵感与创造力,用心欣赏经典之美,体会艺术之情。 诗词格律检查,在我们精进文学艺术的旅途上,将自成一部精彩的经典,路漫漫,但有它,盼其能帮助大家更加深入的探索和体验中国文学的审美将古老的文学精髓传承至永恒。

古代汉语诗词格律

第五节诗词格律 一、第一应说明三点: 第一,诗歌的格律不单是音韵的问题,它包括名数、押韵、平仄、对仗、语法等方面的问题,音韵尽管“押韵”与“平仄”。 第二,押韵不同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壮怀激烈的诗句,其韵必洪通(即声韵);缠绵绯侧,幽幽相思,如泣如诉,其音必沉冷(入声韵),至可婉转莺啼,恬静闲适,其音必宽缓(阴声韵)。如《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息、思、忆(职韵,幽部) “昨夜上军贴,可汗大点兵”名、兄、征(庚韵,洪亮)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鞭、边、溅(先韵,雄壮)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啾、飞、衣、归(微韵,悲壮)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强、郎、乡、将、妆、羊、床、裳、黄、惶、郎(阳韵,喜乐) 迷离,雌(职韵,妞妮) 苏东坡《赤壁怀古》历来称为豪放派的代表作,但押入声韵(物、锡、月、屑四韵),而后人亦有为之叹惋者,显得不宏亮。 第三,关于诗韵格律的参考书目 ①王力《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②启功《诗文声律论稿》 ③龙渝生《词曲概论》、《唐宋词格律》④孙正刚《词学新探》 二、诗律: ●关于诗的分类:

对于古代的诗歌,如果给他分类,从不同角度可有不同分类: 《唐诗三百首》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三类中又都附有乐府一类。 古诗──五言、七言(附乐府诗);律诗──五言、七言(附乐府诗) 绝句──五言、七言(附乐府诗)。 沈德潜《唐诗别裁》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五言长律。 (宋)郭知达《杜甫诗集》分为:古诗、近体诗。 我们认为单从形制上看,只分为古体、近体即可。前者不受格律束缚,后者要受格律的束缚,这种约束的规范,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 句数固定、字数固定; ② 押韵严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其余皆隔句押韵,不准押通韵,很少押仄声韵); ③ 讲平仄; ④ 要对仗。 在此还要补充以下几点: 第一何谓“律” 在众多的谈诗词格律的书中,都不曾谈到,只有启功的《诗文声律论稿》中有一段话: “所谓律,是指形式排偶与声调和谐的法则,也就是指整齐化和音乐化的规律,所以这种律又被称为‘格律’,至于词、曲,根本即在音乐的声律中,因此并无‘律词’、‘律曲’等名称”。 《说文》:“律,均布也”。段注云:“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故曰均布也。”律诗则是在诗的格式上使之整齐划一,有一定的标准和规则。

诗词格律与欣赏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诗词格律与欣赏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在“赠君一法决狐疑”中,()是入声字。 参考答案: 一 2.“省试”在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中,是指古代中书省礼部组织的进士考试。 () 参考答案: 错 3.通常在对仗中,把前面的一句叫做出句,后面的叫做()。 参考答案: 对句 4.《菩萨蛮慢》就是《菩萨蛮》的别名,其所指的都是同一种词。( ) 参考答案: 错 5.文人借隐居得到名声,从而达到做官的目的是指“终南捷径”。() 参考答案: 对 6.()是“月涌大江流”的平仄规律。 参考答案: 仄仄仄平平

7.“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中的“香山居士”和“林和靖”分别指的是谁?( ) 参考答案: 白居易和林逋 8.孟浩然自己求仕失败以后,写下了“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参考答案: 对 9.《菩萨蛮》这首词牌中,通常是两句一韵,还可以换韵。( ) 参考答案: 对 10.唐朝令狐陶虽为进士,但其家中是以武官出身,因此被人讽刺为“宰相府里当将 军”。( ) 参考答案: 对 11.“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中的“谢”指的是哪位人物?() 参考答案: 谢灵运 12.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中的()被认为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参考答案: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13.在孟浩然《宿建德江》的“移舟泊烟渚”一句中,()字为入声字。 参考答案: 泊 14.李白的《夜宿山寺》中的()使用了坳救。 参考答案: 恐惊天上人 15.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开山鼻祖是王维。() 参考答案: 对 16.诗的第一句是仄起平收式和仄起仄收式的区别。() 参考答案: 对 17.()不属于仄起平收式。 参考答案: 宋之问《渡汉江》###白居易《问刘十九》###王之涣《登鹳雀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