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习道家哲学的体会

摘要: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或许它的影响力没有儒家学派那么大,但是不可否认道家哲学对中国的巨大贡献。儒家崇理性,尚修身。而道家则偏好自然与直觉。本文主要谈谈学习道家思想的一些体会与感悟。

关键字:老子、道、无为、庄子、大道、齐物、自然

一、老子的“道”与“智慧”

说实话,在没学道家哲学时,我一直很喜欢儒家文化。毕竟儒家文化对我们影响太深了,特别是“仁”、“义”、“礼”、“智”、“信”方面。不过学了道家哲学后,我彻底被它征服了。因为我觉得道家所推崇的很多东西都与自己的各个方面都很贴切。我们都知道,儒家崇理性,尚修身,而道家却抱持反面的观点,偏好自然与直觉。因为自己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所以我基本也是偏好自然与自觉。

“道”到底是什么?或许正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不可名,不可言,不可谈的。道是不用耳朵听来的,听来的道便不是道。道也不是用眼睛看出来的,看来的道不足以称为道。道更不是可以说得出来的,说得出来的道,又怎么称得上是其道呢?道是无形无体的,这种潜移默化的道,或许确实要把自己升华到一个超脱凡俗的圣人才能真正体会其精髓所在。

老子不仅讲“道”,而且讲“德”。“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自然天德使万物出生,自然天德使万物发育、繁衍,它们养育了万物,使万物得以一定形态、禀性而存在、成长,千姿百态,各有特性。“道”之所以被推崇,“德”之所以被重视,并没有谁来强迫。它是自然而然的。道德的形成并不是强制形成的,而是自然而然的。不过在现实社会中,道德的缺失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道冲,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体是虚空的,然而作用却不穷尽。其深厚博大的情况,好似万物的宗主。它不露锋芒,它以简驭繁,在光明的地方,它就和其光,在尘垢的地方,它就同其尘。不要以为它是幽隐不明的,在幽隐中,却俨然存在。像这样的道体,我不知它是哪儿来的?似乎在有天帝以前就有了它。道虽无形,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我们能够做到冲虚而不盈不满,自然就可以顿挫坚锐,化解纷扰。

老子最重要的一个思想便是“无为”。什么是“无为”,无所作为?老子言:“无其为,是为;无其事,是事;无其味,是味”。这说的是事物本相。由此可见,无为,就是“心知其空而为之”。也就是“心不著相”,“不执著”。一切皆空。要达到这种境界,确实很难。“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不为,

则无不治”。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不标榜贤名,使人民不起争心;不珍爱难得的财货,不使人民起盗心;不显现名利的可贪,能使人民的心思不被惑乱。因此,圣人为政,要净化人民的心思,没有什么自作聪明的主张;满足人民的安饱,就不会有更大的贪求;减损人民的心志,便没有刚愎自用的行为;增强人民的体魄,就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哪里还会与人相争呢?若使人民常保有这样无知无欲的天真状态,哪里还有治理不好的事务。老子这种放任无所作为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基本行不通的。现实社会充满着各种诱惑,要想保持一颗平常心,是很难做到的。当然我觉得“不尚贤”还是有一定合理的地方:统治者不要给贤才过分优越的地位、权势和功名,以免使“贤才”成为一种诱惑,引起人们纷纷争权夺利。为了权,为了钱,而不择手段,这样社会秩序就会被打乱,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会被大打折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实需要一些无为的统治。

二、庄子的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主要接受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他认为“道”是超越时空的无限本体,它生于天地万物之间,而又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表现在一切事物之中。然而它又是自然无为的,在本质上是虚无的。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其实这话说得还是有些道理,现实社会中提倡宣传礼仪仁教,然而现在人们的素质没见有提高许多,反倒是贪污腐败、欺蒙拐骗盛行,这多少还是说明现行的一些制度存在一些问题的。法治有它一定的威慑力,然而德治才能去出根本。只有加强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实中贪污腐败、欺蒙拐骗的行为。

庄子认为如果能做到“齐物”,那么他便能达到“逍遥”的境界。因此他提出了“逍遥无待之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理想人格论。“道”是客观存在的,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存在不以他物为条件,不与他物相对,在时空上是无限的。庄子提倡“以道为师”。他认为,人们通过修养去体验“大道”、接近“大道”,可以超越人们对于生死的执着和外在功名利禄的束缚。但这不需要人为的去做什么。庄子的修养原则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以此而可以达到“寥天一”的境界。其生命体验、审美体验的方式是直觉主义的“坐忘”。什么是“坐忘”呢?其要点就是超脱于认知心,即利害计较、主客体对立,分别忘执,认为这些东西(包括仁义礼乐)妨碍自由心灵,妨碍了灵台明觉,即心对“道”的体悟与回归。心净或许才能真正体会“道”的真实含义,才能明白“道”对人们的作用吧。

三、个人对道家思想的评价

道家一个偏好自然与直觉的学派,它深刻反映了当时小农社会那种不甘保守,又不敢进取的思想。对于封建制度的束缚,他们是想打破的,然而对于新社会的发展潮流,却又不能接受。结果只能是对自然的原始社会生活的憧憬和思慕。道家思想就成为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精神寄托。所以可以说道家的自然主义是服镇痛剂,抚慰那些受创伤的中国人的灵魂。

老子教人以守愚之为智,处弱之为强,其言曰:“·······不敢为天下先”,“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从中可以看出老子思想充满着智慧。虽然表面上看来是一种消极的生活、学习态度,但是把自己摆在一个很低的地位,然后等待时机爆发,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好的方法呢?中国人不是有一个成语叫“笨鸟先飞”吗?守愚不一定就是你是愚钝的,处弱不一定你就是弱小的,有时候我们应该选择看低自己的成就和地位,这样才能更为明智、更为强大。

对于道家思想的好与坏,我不敢妄下结论。只是个人觉得道家的智慧肯定不会比儒家的差多少。道家的思想或许才是人们真正应该追求的。金钱、权力、荣誉,一切都是浮云,生来没有,死去你也不可能再拥有它们了。或许真正的幸福就是像陶渊明那样享乐于简朴的田野生活。回归于自然,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现在的人们,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回归于自然,因为他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发现原来拥有了权力、拥有了金钱,也不一定幸福。感受自然、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以“无为”来享受生活的乐趣,或许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生活方式,凡事不能过于强求,一切随其自然。

参考文献:

[1]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林语堂.老子的智慧[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李世岑.中国哲学十讲[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