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什么恨我们中国人
日本,听我对你说作文

日本,听我对你说【1】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是早有历史定论的。
但是,日本右翼分子竟然一直不肯承认这一事实,真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历史岂容歪曲!“日本无罪”么?否年“九一八”事变,日本的魔爪伸向了中国的东三省年“七七卢沟桥”事件后,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杀光烧光抢光,野蛮到了极点,残酷到了极点,仅南京大屠杀就杀害了中国30万无辜百姓!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各地搞细菌战,用活人实验……一桩桩,一件件,罪恶滔天,罄竹难书。
人证、物证俱在,铁证如山!你们还想抵赖吗?悔悟吧!日本的青年们,我们要的只是一句“对不起”,二战罪人的德国,他们不但肃清纳粹渣子,承认历史罪证,而且德国总理还还在波兰下跪不起,相比之下对你们简直是极大的宽恕。
悔悟是需要勇气的,当你有了责任感时,才能毫不留情地批评自己,这种勇气你们可有吗?你们所谓的“精神”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懦弱,不感悔悟的懦弱。
日本,听我对你说,悔悟是坚强的更是高尚的,惟有悔悟才能赢得世界的信任与尊重,好好的悔悟吧!日本,听我对你说【2】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离我们很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
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又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这种“远”,并不是指实质意义上的远,而是指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在大部分日本人眼里,中国人,包括除他们之外的亚洲人,都是比他们落后的,大和民族才是亚洲最优秀的民族。
日本以自己和西方世界同属一个档次为荣,而不耻和亚洲的这些“落后”民族“同流合污”。
在我看来,日本的可恨并不是在于他们如何崇尚西洋,也并非是如何蔑视同为亚洲人的我们,而是七十年前侵略中国的那场战争以及日本人今天对于那场战争的看法。
从七十年代田中角荣对周总理说的“添麻烦”到近来日本各界政府时而冒出的某些关于侵华战争的狂言;从公然篡改历史教科书到台独事件;从每年日本内阁成员对靖国神社的参拜到钓鱼岛上的日本国旗……一次又一次,日本人顽固的、一如既往地在刺痛着善良中国人的心。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600字(精选12篇)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600字《南京大屠杀》读后感600字(精选12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南京大屠杀》读后感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600字篇1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已过去84年了。
历史记载下了这永远的一页。
可是我们对这些又了解多少,知道多少呢?今天我看到了,看到了过去被欺凌的中国,看到了日本的残酷!我为日本在中国所犯的种种惨不忍睹的杀戮感到愤怒,为血染南京的场面而感到沉痛,让我永远记住了这件历史惨案——南京大屠杀。
夜深了,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望着夜色中的天花板,我的耳畔似乎回荡着30多万冤魂的声声怨怒,这本书给予我的感触实在是数不清......“今日中国的悲催,是大多数年轻人选择性的忘却了那段坎坷岁月,遗忘了曾经所遭受的苦难,盲目而又自私的心系自己!”——这段义愤填膺的文字,便是我对张纯如认知的开始。
黑白照片中的女孩朴素至极,正值花儿一般的风华正茂,脸上却有着与同龄人格格不入的敬畏严肃之意,乌丝似远山般泻下,却又似丁香般的惆怅忧郁。
一个成长于美国的华裔女作家,竟然以如此贴切而又负责任的立场,以如此公正而又清晰的逻辑,向世界真实而又裸露的揭示19世纪中华民族所遭受到的种种不公!以自己宝贵而又短暂的36年光阴作基垫,书撰出这一部以森森白骨为路,以殷红血水承注,痛不欲生的屈辱岁月——《南京大屠杀》。
这本书揭露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全面严谨地论述并分析,是一本极有史料价值的著作,对提醒世人勿忘这次亘古未闻的空前惨剧,起到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作用。
直至读完这段沉重的历史,我的心依旧不能平静。
我震撼于张纯如如此透彻而又直白客观的历史叙述;我心痛于倒在冰冷刀鞘下的遍地孤魂;我愤懑于帝国主义者所做出的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残酷暴行;我同时也欣慰于在国破山河之际外国友人义无反顾的救赎……“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南京大屠杀!”是啊,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们不仅要铭记前人创造的骄傲文化,更应铭记南京曾经的屈辱与不幸。
中国人仇日而不仇俄的深层思考

中国人仇日而不仇俄的深层思考提起日本,绝大多数中国人是没有好感的,这已经在社科院的几次民意调查中得以证实,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日本人,当然应当仇恨!“日本人杀了我们很多中国人,侵略我们很长时间,日本至今死不认罪,而且日本还占领者我们的钓鱼岛,日本阻碍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列举日本人的罪状很轻而易举,的确,日本人实在太可恨了,直到前几天,我也一直是这样想的,提起日本真是恨不能咬牙切齿。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到底为什么仇日,仇恨到底有什么用,特别是当我想到,对于同样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的俄罗斯,民众为什么能对其这么友好,至少不是仇恨的,这是为什么?之后我把这两者进行了比较,突然感到很沮丧,我突然发现我们仇日的根源不在日本,而在我们中国人自己。
首先看看日本和俄罗斯在历史上对中国的侵略:日本: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就走上了强国道路,之后侵略中国成了中日关系主轴。
但自从二战战败之后,基本上又回到原来的起点,除了吞并了原来属于中国属国的琉球国之外,几乎一无所获。
俄罗斯:自彼得大帝登基以来,俄罗斯不断向东扩展,且不说吞并了浩瀚的西北利亚(整个西北利亚是中国古代帝王放逐罪犯的地方,因为那儿不能耕种而觉得没有用,既没有自己去派兵驻守,也对俄罗斯吞并那块领土根本不在乎,这一点中国历史书懒得提),俄罗斯割去了中国约6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另外还通过唆使外蒙古独立并武力占领外蒙古阻挠中国统一,这又去掉了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也就是说,俄罗斯连占带分将中国版图减少了一半,而且这些领土很多都是未开发的土地,其中至少有150万平方公里土地像东北一样肥沃,足够移民几个亿,可以大大缓解中国目前的人口拥挤现象。
在对待黑龙江以北的中国公民,以及在八国联军中,俄罗斯对中国人的屠杀也从来是没有丝毫的犹豫的。
蛮狠的俄罗斯胃口不可谓不大,曾一度要将整个中国变成它的“黄俄罗斯”,中国北方的新疆、内外蒙、东北曾一块变成它的势力范围。
这一段历史真是令每一个中国人感到胆寒。
论述日本侵华历史

论述日本侵华历史摘要: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战场之一。
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在世界反法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时间最长,伤亡人数最大,原因何在?从主管上看,主要是党派纷争,民族败类,卖国求荣,部分中国人反抗意识不强,国家上下尚未完全形成合力,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要消除民族离散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字:侵华根源侵华始末现实意义一、日本侵华历史根源日本为什么要冒那么大的风险来打大中国,我一直都没有搞懂,不知道日本傻还是不傻,日本在战争结束的迅速崛起证明了日本人不傻。
现在日本在科技实力太强大,科学技术也不错的。
难道日本在当时有把握能打败中国吗?八年的抗日战争证明了日本没有把握战胜中国。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多年。
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战争?有三个原因。
原因一是日本是一个小小的岛国,没有中国面积大,资源缺乏,扩大土地和人口,需要扩建市场。
原因二是当时中国民心涣散,绝大多数人对国家命运漠不关心,不能团结一致,民心的力量也没有办法凝聚起来。
原因三是日本野心很大,征服了中国,想占领东半球,统治大亚洲。
二、日本侵华始末日本好多侵略者对中国群众的残酷屠杀,日本走上全面侵华战争过程的道路。
1894年7月日本军舰突然袭击在丰岛海面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军舰,造成700多中国官兵死亡,由此爆发中日“甲午战争”。
9月日舰队在黄海海面袭击中国北洋舰队,击沉4艘军舰。
10月日军分两路侵犯我辽宁省。
11月日军占领大连、旅顺。
1895年2月,日军从水陆两路夹攻驻威海卫中国海军。
3月日军占领整个辽东半岛。
6月日军再度登陆台湾。
11月日占领台湾全岛。
1900年5月,日、俄、英、美、德、法、意、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镇压义和团等反帝爱国运动。
7月,日军攻陷天津,在津抢劫白银200多万两。
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在京烧杀淫掠。
1901年9月清政府与日、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交出税务、使馆区管理权,并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藤野先生》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愿到⽇本学医的。
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亲⼀样被误的病⼈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救⼈救国的⼈⽣梦想。
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名医⽣,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学活动,1909年回国后,继续⽤⽂艺作为武器进⾏战⽃,成为的⽂学家、思想家、⾰命家。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五课《藤野先⽣》教案及知识点 教学⽬标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物品质的写法; 2、概括藤野先⽣的⾼尚品质,体会作者在⽂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语⾔的感情⾊彩和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藤野先⽣的⾼尚品质。
2、理解本⽂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的发⽣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弃医从⽂”的思想转变过程。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新课 藤野先⽣是鲁迅先⽣最敬重的⽼师;回忆性叙事散⽂《藤野先⽣》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
1935年,⽇本岩波⽂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章才好。
鲁迅回答:“⼀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选录进去。
”他的⽬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的下落,同时委托增⽥涉先⽣代为寻找。
第⼆年,《鲁迅选集》出版,增⽥涉⼜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的下落,增⽥涉说没有打听到。
鲁迅先⽣叹息说:“藤野先⽣⼤概不在⼈世了吧!”字⾥⾏间,情真意切。
1926年8⽉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学任教。
《藤野先⽣》这篇散⽂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20年后,于1926年10⽉12⽇在厦门⼤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1906年初春在⽇本留学时的⽣活⽚段。
这篇回忆性散⽂带有较多的⽂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物的精神⾯貌。
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藤野先⽣,姓藤野,名严,排⾏第九,1874年⽣于福井县⼀个医⽣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医学专门学校毕业。
这个女子用一生,向世人揭露被掩盖60年的可怕真相,震惊了整个世界!

这个⼥⼦⽤⼀⽣,向世⼈揭露被掩盖60年的可怕真相,震惊了整个世界!2018年12⽉13⽇,南京⼤屠杀81周年。
1937年12⽉13⽇,⽇本军队攻破南京城,开始了长达40多天灭绝⼈性的⼤屠杀,30万⽣灵惨遭杀戮,这⼀举动在⼈类⽂明史上留下最⿊暗的⼀页,从此以后,⽇本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曾经,⽇本民智未开时,鉴真东渡传佛法,从服饰到书籍,从⽂字到⽂化,中国对⽇本⼈的影响不可谓不⼤,但后来,谁也⽆法否认⽇本给中国带来了巨⼤创伤。
《⼆⼗⼆》剧照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近代中国,却有⼀段未曾得到公正对待的历史,施暴者不懂反思,只是⼀味的否认、篡改史实,随着岁⽉流逝,许多真相在西⽅世界渐渐被淡忘。
但世界华⼈永远不会忘记,⽽中国⼈除了铭记于⼼,还要感谢那个勇敢的华裔⼥⼦张纯如,是她写下英⽂版《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屠杀》,让全世界都看到了那场惨案——南京⼤屠杀。
那是⼀段令中国⼈痛彻⼼扉的记忆,⼀场屠杀,多少⼈失去了⽗母、亲⼈,多少⼈备受摧残,只能带着伤痛默默前⾏,那些逝去的⼈没有墓碑、名字,30万这个数字成了他们统⼀的称号。
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是⽆数鲜活⽣命的垒叠,年轻的张纯如带着对历史、⽣命的敬畏,开始了⼀场寻求真相,书写历史的征途。
冷暖⼈⽣《⼥⼉张纯如》完整视频01家族遗传的历史感张纯如祖籍江苏淮安,家中是书⾹门第,祖⽗张铁军,抗⽇国军将领,曾任台湾中华⽇报总主笔。
⽗母都是哈佛博⼠,⽗亲张绍进写了专著《量⼦场论》,在美国学术界挺有影响⼒的,母亲张盈盈从事⽣物科学研究。
1968年3⽉28⽇,张纯如在美国普林斯顿⼤学⾥出⽣,⽗母从《论语》:“从之,纯如也”给她取名“纯如”,寓意“和谐美好”。
虽然⼀家⼈定居美国,但⽗母那颗爱国之⼼从未变,他们与当地华⼈⼀起办了中⽂学校,母亲是第⼀届校长。
她记得,⽗母的谆谆教诲,“作为中国⼈,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濡⽬染,张纯如对那个遥远的地⽅愈加好奇,于是经常跟在⽗母⾝后,追问⼀切关于中国的事。
狼牙山五壮士优秀学生读书笔记10篇

狼牙山五壮士优秀学生读书笔记10篇阅读《狼牙山五壮士》时,我为他们那英勇顽强,勇于牺牲的精神又一次感动。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狼牙山五壮士读书笔记,仅供大家参考!《狼牙山五壮士》读书笔记这一星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叫《狼牙山五壮士》,读过后我特别佩服这五位英雄的战士。
课文主要讲了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小战士胡德林和胡福才,他们的任务是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
他们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当剩最后一颗手榴弹时,他们就用石头砸敌人,把敌人砸的叽里呱啦叫。
然后他们用最后一颗手榴弹扔向了敌人,手榴弹在敌人群中开了花。
最后这五位英勇的壮士跳下了悬崖,光荣的牺牲了。
学习这篇文章后我感受到了,这五位英勇的壮士坚强不屈,临危不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没有这些抗日英雄,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也要保卫我们的祖国。
狼牙山五壮士读书笔记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里面讲了的内容很值得大家学习。
主要讲了:里面有五位坚强不屈的战士们,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引诱敌人山上,保护了和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种精神很值得大家学习,我感觉日本人太可恶了,为什么要欺负我们中国人呀!去打我们坚强不屈的五位战士,他们为中国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失去了自己宝贵的人生,我被他们跳下悬崖上的那个词所感动了,昂首挺胸,我非常钦佩坚强不屈的五位战士,我为他们而感到骄傲。
大家要向他们学习。
狼牙山五壮士读书笔记今天,我们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日本鬼子集结兵力,大举进犯晋察冀根据地,七连六班负责掩护主力和群众转移······当我读到,班长马宝玉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时,我想:怎么回事,班长马宝玉他怎么这样,明明可以支撑下去的,可他为什么要带兄弟们去上死路呢?他们为什么不去追主力呢?一连串的的问题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
日本军人为何要残酷屠杀中国人_高二作文

日本军人为何要残酷屠杀中国人我们常可以看到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中日本军人残酷屠杀中国人的情景,本杀的中国人包括手无寸铁的平民,甚至可怜的妇女和可爱的孩子。
每当我们看到这些情形都使人对日本军人的这种禽兽不如的行为感到愤怒,但很少有人去探究日本军人为何要这样对待中国人。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日本国民对侵略战争的狂热支持和认同。
东史郎是侵华战争时期的一名普通士兵,他母亲在他出发前送给他了一把匕首。
说如果被俘就破腹自杀,还说他有三个儿子,死一个无多大关系。
在她眼中,人类最根本的血肉联系的母子之情,在日本国家的侵略利益面前,也退居无足轻重的次要位置,由此可见日本人对侵略的战争的狂热支持非同一般,因此,每一次日本军人每次出征,日本人都会热烈欢送。
那为什么普通日本民众会如此支持这种侵略行径呢?这与日本社会的主流思想不无关系,这些主流思想不无关系,这些主流思想的形成,日本思想家的宣传功不可没。
“不管与我国敌对的人是释迦牟尼还是基督,是孔子还是孟子,或者是穆罕默德,只要处于敌对位置,我们日本人便断然击毁他。
”这一认识与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的论调可谓如出一辙。
福泽谕吉曾经说过:“加入一国的自由遭到妨害,就是与全世界为敌也不足惧。
”由此可见,日本人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不惜与任何国家为敌,那就注定日本必然会向外扩张。
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进行残酷的屠杀是对中国的极端蔑视和鄙夷的民族自负心理的充分体现。
福泽谕吉可能是开创藐视中国的极端蔑视中国的日本近代中国观的开山鼻祖,他曾指责中国人民抵抗列强入侵为“不知本分”,更主张日本应该“按西洋人对待此类国家的办法对待中国”,而“不必为邻邦而稍有顾虑“。
此后的日本的思想界也都普遍的视中国味可以任意宰割的对象,二十世纪前半叶,日本军人集团中最为盛行的是视中国人为非人而可以任意残杀的心理。
日本军人踏上中国土地上的目的,东史郎在其日记中写到说是为了杀人,为了向日本国家和日本天皇敬献自己的忠诚而杀死“支那人”,“支那人的尸体还抵不上一头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人为什么恨我们中国人!
日本人为什么恨我们中国人!
最近,日本的政府首脑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东亚诸国的抗议和警惕,又有东海沉船事件和沈阳领事馆事件,令人作呕。
他们散布着所谓中国威胁、外海有事等等烟雾,更有甚者,日本政要居然叫嚣:“日本一夜间就可以制造出上千颗核弹来对付中国”。
这使人费解:日本为什么这么恨我们!!!
超星的图书或许能带我们到历史中寻些答案
日本国的地理[1]
日本列岛位于亚欧版块和太平洋版块的接界处附近,火山多、资源少,地震频繁,岛上居民是近古代从大陆迁来,古代文化主要是仿习中国,近代文化主要是效法欧美。
一次大战之前完全吞并琉球国的所有领土,形成现在的日本国版图。
古代的日本[4,5]
古代的日本国,由于军阀割据,文化发展缓慢,文人没有市场,武士一直是社会的中坚。
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日本的社会生产也是长期颓废,因此在唐宋以前,它都是崇拜中国的。
由于海的限制,大陆的上的物品文化都不容易到达这里,同时那些灾难和祸事也难以到达,横扫欧亚的蒙古铁蹄也没有殃及这里,就在中华文化在元明两代不断滑坡的时候,日本人逐渐统一了它的国家,走上了快速独立发展的大道。
豐臣秀吉[6]
他继承了织田信长[7]的遗志彻底统一了日本国,“战国”时代的结束使日本国无论从文化、经济、社会凝聚力等方面都有了飞跃的进步,贪心不足蛇吞象,于是他门开始不满足于局限于统一日本这样的功绩,他们开始向大陆进攻,首先受害的就是朝鲜国。
在豐臣秀吉的时代,他们就已经妄图占领大陆,面南背北了;甚至已经准备将天皇迁到宁波,并定都那里。
明代的倭寇问题,就是日本人贪心膨胀的结果。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保守的时代,最荒诞的时代,明朝的统治者为了吸取宋代王安石变法给朝廷带来巨大灾难的经验教训,始终实施保守的统治政策,矫枉过正的结果使明代成为中国最乏活力的时代,这是引发海岛上的武士的贪望重要原因。
满清进关以后,中国经历了康雍乾三朝盛世,国力强大,倭寇的野心难以得逞,尤其此时,海岛上的日本国先于满清受到了西方列强的进攻,国家损失惨重,并被迫实施社会改革。
此时的中国暂时没有体会到日本这个敌国的存在。
明治维新[8,9]
大约在我国清朝后期(1869年),日本国被迫开始社会维新改革,很快走上了效法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德川幕府的统治彻底瓦解,军阀混战从此结束,文化、经济等综合国力激速增加,很快就能够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并有所超越。
而清王朝在嘉庆时代以后,社会逐渐没落,并在道光皇帝的时代达到不能抵抗西方列强进攻的程度。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国力每况愈下,这再次激起了正在蓬勃发展的日本人的“大陆梦”,他们认为他们将继蒙满之后,成为中国的统治者。
他们在积极参与列强对中国和朝鲜的瓜分的同时,就在认真地制订了逐步占领中国大陆的和支那半岛的计划。
他们始终认为他们是东亚的龙头,他自始至终就没有打算和西方列强共享东亚,而是要独占。
这就是他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思想渊源。
甲午战争和辛丑条约[10]
在甲午战争中,日本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不仅消灭了对他够成威胁的满清北洋舰队的,并将台湾和朝鲜划进了他的版图和势力范围,扫清了海上的障碍,搭好了进攻大陆的跳板。
辛丑条约抽空了中国的财力,导致满清王朝迅速灭亡。
1911年满清倒台,中国进入军阀混战的时代,日本人的机会来了。
他们开始加快进攻中国的物力和人力的准备。
中国进入蒋介石时代
北阀成功,军阀混战结束,中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比80年邓小平的时代还要快的多,如果这个时候再不进攻,几年之内,日本将永远失去机会。
因此在经过简单准备之后,1931年他们开始进攻中国东北,并轻而易举地成功了。
在稍稍巩固胜利成果之后,1937年开始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
这个时候的蒋介石,还没有为这次战争作好充分的准备,加之他在军事指挥上的无能,所有的正面抵抗都失败了。
但是,他为后来抗战的胜利做了一个重要的贡献:保存了中国军队的主力,迷惑了日本的统治集团。
太平洋战争[11]
日本军事统治集团在侵略中国的时候作了一个使他最终惨败的抉择:与法西斯德国结盟+发动太平洋战争。
势如破竹的胜利冲昏了日本统治集团的头脑,由于国民党军队全部撤入西南深山之中,要想消灭他们很难,而且很有可能被拖住,在长期不能取胜的情况下,如果遭到中国军队的反扑和西方列强的干涉,将意味着全面失败。
如果在太平洋战争中取得胜利,那么,中国军队就会成为瓮中之鳖;于是他们选择了冒险。
实质上这个时候的日本国力已经发挥到了极限,占领中国大陆就已经力不从心了,太平洋战争是武士们为自己吹的大泡泡。
于是,他们很快就失败了。
日本人没有想到
从早期的文献可以看出,日本人认为他们占领中国以后,就可以象元、清两代一样,立即成就在中国的统治,得到中国百姓的认可,没有抵抗存在,可是他们完全失算了:中国人从来没有这样激烈地抵抗过外来侵略。
日本的再一个失算就是没有意料到蒋介石的政治手段,在整个战争中始终没能消灭中国军队的主力,这大大挫伤了他的锐气,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日本人还有一个没想到就是中国人空前的团结,一致对外,因为文天祥和史可法的失败都和内部不团结有关,然而中日战争期间,以国共合作为代表的中国各个阶层几乎全部停止了对抗,一致抵御日本。
失败了!日本人全面地失败了。
中国人的抗战,美国人的进攻,挫灭了日本人数百年的美梦,他们恨,恨美国人,更恨中国人。
他们恨中国人,是因为他们想让中国人跪着,而这群中国人却偏偏站着。
恨:战争的苦果
伴随着二次大战的结束,日本人永远失去了侵占大陆的机会。
他们所发动的战争造成无数无辜生命的死亡,这在这些冤魂的后人中引发了无限的仇恨。
朝鲜人对日本人的恨至今刻骨铭心,在国际交流的场合,韩国人常常拒绝与日本人同席同车。
中国青年报的一次民意调查中,有75%的中国年轻人表示痛恨日本人。
这些恨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日本人自己播种的。
可是日本人不理解:“怎么还恨呢?我们已经道歉了呀!”。
然而在中国这里“道歉就够了吗?”。
这种心的摩擦加剧了相关国家中人民之间的疏离,别有用心的政治家们,为了自己
的政治利益,不断地挑唆人民之间的恨,借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报复。
于是这种恨就被不断地放大着。
岸信介就是这样的日本政治家的代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