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爱情十二讲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练习题(含答案)

《诗经》分层练习◆基础题1、给下列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寤寐()()溯洄()()坻()荇()菜2、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能力题1、《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
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2、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4、从两首诗歌中的任意选取一首,将它改写为现代诗歌,或者一个散文片段,意境要优美,描写要生动,字数不限。
◆提升题阅读《君子于役》,回答问题。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1、这首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2、下面对《君子于役》上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八年级语文下册12 《〈诗经〉二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2《〈诗经〉二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选择本课中的一首诗,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相同的句式,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
具体到《蒹葭》,这种改动多在韵脚上——第一章“苍、霜、方、长、央”押韵,第二章“萋、晞、跻、坻”押韵,第三章“已、涘、沚”押韵,如此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调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如“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再到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而主人公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
二、《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
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诵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河洲上和鸣的水鸟比兴,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来比喻男子追求淑女,也由此兴起写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以荇菜的流动不定比喻淑女的难求;以时而左、时而右捞取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蒹葭》一诗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均以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引出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追求。
三、《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
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参考答案: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明写时间的推移,暗写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伊人”的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写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踪迹的缥缈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伊人”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执着思念、锲而不舍的精神。
诗经爱情诗十二讲教程考试

诗经爱情诗十二讲教程考试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名称诗经爱情诗十二讲对应章节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2016-04-24 23:59题目数50迟交处理允许迟交总分数100说明:评语:80第1部分总题数:501【单选题】(2分)“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出自列《诗经》哪一首诗歌()A.《魏风· 园有桃》B.《陈风防有鹊巢》C.《郑风丰》D.《王风黍离》正确答案是:A查看答案解析2【单选题】(2分)“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其中的“帨”在下列哪一首诗经诗歌又提及到()A.《豳风· 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B.《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C.《陈风东门之杨》:“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D.《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正确答案是:A查看答案解析3【单选题】(2分)《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中的“摽”“梅”解释妥当的是()A.飘落、梅花B.打落梅子C.飘落梅子D.打落梅花正确答案是:B查看答案解析4【单选题】(2分)下列关于《诗经》爱情婚姻诗篇的描述不妥当的项是()A.《郑风· 出其东门》最早描写男子汉的贞情B.《小雅隰桑》见到丈夫后她特别快活C.《郑风绿衣》把爱缝制在丈夫黑衣里D.《郑风女曰鸡鸣》鸡鸣时分夫妻叙温馨正确答案是:C查看答案解析5【单选题】(2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中的“蚩蚩”妥当的解释()A.敦厚B.无知C.嘻嘻D.痴痴正确答案是:C查看答案解析6【单选题】(2分)《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历来被称为描摹美人之绝唱,这位美人是指()A.宣姜B.庄姜C.文姜D.许穆夫人正确答案是:B查看答案解析7【单选题】(2分)“桃之夭夭”的“夭”比较恰当的解释是()A.屈B.笑C.丽D.少正确答案是:B查看答案解析8【单选题】(2分)《郑风·女曰鸡鸣》中夫妇以对话联句体,叙述两人欢乐和睦的新婚家庭生活,诗中有女词、男词、旁白。
诗经导读参考答案

诗经导读参考答案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
它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周朝时期的各种民歌、宴会歌谣、祭祀诗歌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份诗经导读参考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古老而优美的诗集。
首先,让我们从诗经的起源与背景开始。
诗经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跨越了周朝东周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时期,也是诗经产生的土壤。
在这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出现了阶级分化,人们开始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创作和欣赏文学艺术。
诗经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了风、雅、颂三大类。
其中,“风”是指民歌,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爱情、婚姻等方方面面;“雅”是指宴会歌谣,描绘了当时贵族阶层的生活和情感;“颂”是指祭祀诗歌,用于祭祀神灵和祖先。
这些诗歌以其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着后人。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诗经篇目。
例如,《关雎》这首诗歌,描述了一个爱情故事。
它以描写两个相爱的人分离为主线,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歌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将人们对爱情的悲欢离合表达得淋漓尽致。
还有《大雅》中的《文王》一篇,这是一首颂歌,歌颂了周文王的伟大功绩和高尚品德。
诗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示了文王仁爱民众、勤政爱民的形象,让人们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
此外,《诗经》中还有一些诗歌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
例如,《周南》中的《关雎》和《桃夭》等诗歌,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幻无穷的景象,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
诗经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常常采用对仗、反复、倒装等修辞手法。
这些手法使诗经的语言更加优美动人,使人们在朗诵和欣赏时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最后,诗经不仅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资料。
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12 《诗经》二首1.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雎鸠(jū)窈窕(yǎo)好逑(hào)水中沚(zhǐ)B. 荇菜(xìng)寤寐(wù)参差(cī)水之涘(sì)C. 琴瑟(sè)芼之(mào)溯洄(sù)水中坻(dǐ)D. 乐之(lè)未晞(xī)且跻(jì)水之湄(méi)2.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在水之湄B. 求之不得C. 左右采之D. 溯洄从之3. 下列句子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B. “琴瑟友之”的“友”是“友爱”的意思。
C. “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D. “钟鼓乐之”的“乐”是“使……快乐”的意思。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
C.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D. 《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5. 下面对《诗经·关雎》和《诗经·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运用了“兴”的手法,表现出了小伙子对心上人念念不忘、执着追求的感情。
B.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此句是实写,描写了男子与追求的淑女结婚时的热闹情景,表达了他的美好愿望。
C.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几句采用的是“兴”的笔法,描写了秋天水边的景色,营造出充满朦胧的艺术境界。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题:《关雎》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著名的一首爱情之诗,源自《周易》。
请你简要解读这首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答案:《关雎》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
诗中以候鸟回归为背景,通过描绘鸟儿浑然自然地展示爱情的情感,凸显出深深的思念和对爱人的眷恋之情。
通过动听的韵律和质朴的语言,在简洁精炼的表达中传达出作者对爱情的真挚感受。
这种意境上的呈现方式,给人带来了一种清新、浪漫和哲思的体验。
第二题:《诗经》中有一首名为《卫风·王旅之什·氓》的诗歌,请你解读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答案:《卫风·王旅之什·氓》是《诗经》中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情景的诗歌。
诗中通过叙述农民辛勤劳作、田地的耕种和农民的生活状况,揭示了古代社会中平民阶层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是奋发努力、忠诚勤奋,体现了作者对农民的赞美和劳动的崇尚之情。
第三题:《诗经》中有一首名为《黍离》的诗歌,请你通过解读诗中所描述的场景,揭示出该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答案:《黍离》是《诗经》中一首描写农田离别场景的诗歌。
诗中描绘了农民出行离别的情景,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和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黍离的描绘,诗中抒发出人生离散、别离的无奈和悲伤,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
从中可以领悟到人生短暂,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美好时光的哲理。
第四题:请你以诗经的表达方式,创作一首描写四季变换的诗歌。
答案:春日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生机,雨后花朵娇艳绽放,春风拂面暖如春。
夏日炎炎,烈日当空挥洒,草木翠绿茂盛,百鸟齐声歌。
秋日丰收,稻谷金黄,阳光斜射在稻田,金黄一片,丰收乐悠悠。
冬日雪花纷飞,世界一片银装,寒冷的季节里,温暖充满心。
以上是四题中的三个诗经相关练习题及其答案,通过对诗经的解读和创作,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丰富多样的诗歌艺术。
通过赏析和创作诗歌,我们能够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哲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023年春八下语文第12课 诗经二首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第12课诗经二首学习目标中考导航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两首诗歌的内容。
2.了解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品味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特点。
3.体会诗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感受《诗经》独特的艺术魅力。
1.“窈窕”“寤寐”“参差”“辗转”“溯回”等是中考易考词语。
2.中考常以默写的形式考查这两首诗中的重点语句。
3. 古诗词比较阅读是近几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增加的新题型,难度比较大,对此应重视。
知识点01 文题解读《关雎》:《关雎》是《诗经》的首篇,篇名取自该诗的第一句“关关雎鸠”,“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关”即“关关”,拟声词,雎鸠鸟的鸣叫声。
《蒹葭》:篇名同样取自该诗第一句“蒹葭苍苍”,“蒹葭”就是芦苇,一种水草。
【微点拨】风、雅、颂“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共160篇。
它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体现出民族特色。
“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共105篇。
它分为《大雅》和《小雅》两部分,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共40篇。
【文体知识】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它们与风、雅、颂合称《诗经》“六义”。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则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知识点02 作者作品作者简介知识精讲《诗经》诗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收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诗歌305篇,到汉代被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一。
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知识拓展】相关背景本文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
部编八下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解析版)

第12课《诗经二首》一、填空题1.(1)《诗经》是我国________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________篇,也称“________”,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2)《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诗中以“________,________”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参差..荇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琴瑟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情境,在横线上填写古诗词名句。
(1)《关雎》以雎鸠和鸣起兴,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歌来表现小伙子对美丽而贤惠姑娘喜爱。
(2)如果一个人想形容所爱的人在远方,他可以用《蒹葭》中的两句诗歌来表达,最适合的两句诗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4.(2022春·辽宁抚顺·八年级统考期末)选出下列对《蒹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中写深秋露重霜浓,水边芦苇苍苍,诗人冒着秋寒徘徊岸边,思慕的人儿却在水一方。
B.全诗分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先写景,接着点明主题,再描绘追寻的情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树《诗经爱情诗十二讲》答案
第一章:
1.《诗》收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年的诗歌作品。
五百
2.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其中二代是指()。
夏、商
3.下列《诗经》分类中最有文学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风》
4.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个学派,其中有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
今天我们读到的《诗经》,就是()一派的传本。
毛诗
5.《诗经》原名《诗》《诗三百》,《诗经》之称是从()开始的。
西汉
6.《吕氏春秋·音初篇》:“禹行功,见涂山氏之女。
……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
实始为()音。
南
7.《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大铃)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其中“行人”是指()。
采诗官
8.著有《诗经的性欲观》,提出“《诗经》是一部淫诗”的现代学者是()。
闻一多
9.“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中春之月,会(令)合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周礼·地官·媒氏》)“中春之月”是指()。
农历二月
第二章:
1.最早的情人节之辞《郑风·溱洧》中溱、洧两条河流在今天的()省。
河南
2.“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出自《诗经》哪一首()。
《郑风•溱洧》
3.“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在《诗经》下列那两首中出现()。
《郑风·子衿》《王风•采葛》
4.《郑风·溱洧》:“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观”一般解释为()比较妥当。
看
5.方玉润《诗经原始》所说:“每值风日融和,良辰美景,竞相出游;以至蘭勺互赠,播为美谈,男女戏虐,恬不知羞。
……开后世冶游艳诗之祖。
”是评价下列哪一首诗()
《郑风•溱洧》
6.“尾(yi)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这一典故后概括为“尾生之信”“抱柱之信”“蓝桥之约”。
最初出自()
《庄子》
7.《诗经·周南》开端六首《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都与男女爱情婚姻有关,其中祝贺新郎的诗是()
《樛木》
8.贯穿《周南·关雎》一诗的纲领性诗句是()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9.“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窈窕“一词本义是指()
深闺
10.《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瑤……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其中质地最次的一种玉石是()
琼玖
11.与古希腊爱情诗人萨福《新娘》“像一枝可爱的红苹果还在枝头,还在顶梢,被采摘的人遗忘了,不是遗忘了,是够不到。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经·国风》中的诗歌是()《召南•摽有梅》
12.关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孔子家语》评论说“关雎兴于鸟,而君子美之,取其雌雄有别。
”“雌雄有别”的实质是指()
男女隔离制度
第三章:
1.《诗经·周南》开端六首《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都与男女爱情婚姻有关,其中祝贺新嫁娘的诗是()。
《桃夭》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其中“夭夭”“灼灼”使用的修辞手法为()。
重叠
3.由“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而形成的“绿阴结子”成语比喻女子结婚嫁人生子,这一成语与下列哪一位诗人有关()。
杜牧
4.“桃之夭夭”的“夭”比较恰当的解释是()。
笑
5.《礼记·昏义》“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
”介绍周朝六道婚姻礼节。
《周南·桃夭》“之子于归”一句涉及哪一礼节()。
亲迎
6.上海女作家王安忆小说(《》)演绎了现代都市桃花姑娘郁晓秋艰难开放的故事。
桃之夭夭
7.[晋]葛洪《抱朴子·疾谬》“俗间有戏妇之法,於稠众之中,亲属之前,问以丑言,责以慢对,其为鄙黷,不可忍论。
”下列哪一首诗涉及“戏妇之法”()。
《唐风·绸缪》
8.古代文学作品中桃花与女色之间微妙联系,正发轫于()作品。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9.“宜尔子孙”是下列哪一首诗歌的主题()。
《周南•螽斯》
第四章:
1.“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分别出自我国古代典籍()。
《易经》《孟子》
2.《诗集传》的作者是()。
南宋朱熹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出自哪一首诗经作品()
《邶风•击鼓》
4.《郑风·女曰鸡鸣》中夫妇以对话联句体,叙述两人欢乐和睦的新婚家庭生活,诗中有女词、男词、旁白。
下列那一选项是女词()。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5.金庸《神雕侠侣》“程英写字”“原来纸上写的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八个字。
那是《诗经》中的两句,当年黄蓉曾教他(杨过)读过,解说这两句的意思是:「既然见到了这男子,怎么我还会不快活?”这段文字涉及《诗经》那首诗歌()。
《郑风•风雨》
6.《郑风·风雨》的诗旨有多种不同说法。
徐悲鸿名作《风雨鸡鸣》画左上题:“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丁丑(1937)始春,悲鸿怀人之作。
桂林。
”贴近其中一说()。
临难不夺
7.[清]王士祯《池北偶谈》:“予六七岁,始入塾受诗。
诵至《燕燕》《绿衣》等篇,觉棖触欲涕,不自知所以然。
”这里《燕燕》《绿衣》分别是我国最早的()诗。
送别、悼亡
8.《邶风·绿衣》写诗人睹物思人恸哭亡妻,你认为这首写作的具体季节是()。
秋
9.《诗经·国风》中写妻子为死去的丈夫入殓而开后世哭殓、哭灵诗歌先河的作品是()。
《桧风•素冠》
第五章:
1.“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出自《诗经》中()。
《卫风•伯兮》
2.“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中“甘心首疾”正确解释是()。
想得头痛也心甜
3.“《诗》有《扬之水》凡三篇。
其辞虽有同异,而皆以此起词。
窃意诗为乐篇章,《国风》用其诗之篇名,亦必用其乐之音调,而乃一其篇名者,所以标其篇名音调之同,使歌是篇者即知其为此音调也。
”试指出下列哪一项中不包含有《扬之水》?
《卫风》
4.“王之国,庸独利乎?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
”(《汉书·汉文帝赐南越王赵佗书》)这段著名的反战言论出自()。
汉文帝
5.《卫风·伯兮》“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正确的解释是()。
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
6.[清]许瑶光《再读〈诗经〉四十二首》第十四首“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
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
”这里“已启唐人闺怨句”点出哪一首是的开创之功?《王风•君子于役》
7.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诗题序:“戍卒怨也。
”“其所以致民怨嗟,见诸歌咏而不已者,以征调不均,瓜代又难必耳。
夫征调不均则劳逸异势,瓜代难必则生聚无期,不惟小民怨咨,亦足见秉国者之措置乖方,筹谋未善。
”这里“及瓜而代”意思是()。
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
8.“扬之水,不流束薪。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中“彼其之子”正确的解释是()。
我的妻啊我的妻啊
9.关于《王风·扬之水》下列哪一种说法比较贴近诗歌本意()
戍卒因怀乡而思归
第六章:
1.“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
”是清代方玉润评论《卫风·氓》那一段的()。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周朝贵族男女婚姻一般需要“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诗经·小雅·车辖》所写与那一礼直接相关()。
亲迎
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中的“总角”含义与下列哪一词语最接近()。
垂髫
第七章:
1.《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
目盼兮。
”列来被称为描摹美人之绝唱,这位美人是指()。
庄姜
2.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第一位敢于抗强暴、抗非礼的刚烈女性出自《诗经》哪一首诗()。
《召南·行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