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带钢的层流冷却 - 副本

合集下载

Q235B热轧带钢的冷却相变行为及热轧工艺研究

Q235B热轧带钢的冷却相变行为及热轧工艺研究

Q235B热轧带钢的冷却相变行为及热轧工艺研究摘要:通过对Q235B带钢的高温相变平衡温度及相变开始温度的研究,并根据静态再结晶细化晶粒的原理,制定了适合Q235B带钢的热轧轧制工艺,并有效解决了Q235B厚规格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延伸率偏低等问题。

关键词:相变平衡温度、相变开始温度、贝氏体转变、静态再结晶1前言Q235B作为热轧板材中最普通、使用最广泛的钢种,在我国的每年产量至少在4亿吨以上,因其生产工艺相对较简单,大多数钢厂,尤其是技术力量相对较薄弱的民营企业普遍用该钢种作为主要的热轧板材产品,且大多以粗放式生产为主。

国内外鲜有报道对其热轧阶段的冷却相变行为进行充分的研究,导致指导生产的理论知识缺失,钢材(尤其是厚规格产品)经常出现批量的强度偏低、冷弯脆断、延伸率不符等问题,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无法及时兑现订单,严重影响公司产品形象。

本文以国内某钢厂(下称:S厂)Q235B板材为例,研究了其在热轧过程中的冷却相变行为,为Q235B产品,尤其是厚规格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充分的实际保障和理论依据,提高了产品的一等品率,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S厂的1780mm生产线工艺流程如图 1 所示,该生产线的主要设备有三座常规式步进梁加热炉、一台定宽机、两架带立辊的粗轧机 R1 和 R2、七机架精轧机组 F1-F7、前置式超快冷及层流冷却装置、三台卷取机。

在定宽压力机之前、粗轧机架、精轧机前设有高压水除鳞系统,F1-F6 每个机架后设有带钢冷却水,F1-F7机架间设有水雾除尘水、逆喷等水冷却系统。

图1 S厂1780mm生产线工艺流程图2Q235B冷却过程相变初步分析Q235B 板坯在加热过程中主要发生奥氏体(用符号γ表示)晶粒长大和均匀成分。

随后经过粗、精轧机的轧制,该过程主要发生高温奥氏体区的再结晶及由再结晶引起奥氏体晶粒细化、碳氮化合物的析出以及低温奥氏体区的应变累积效应等。

当带钢出精轧机后,轧后冷却过程中首先发生的是奥氏体晶粒的长大,经由层冷达到奥氏体相变平衡温度以下发生相变,相变结束后铁素体晶粒长大。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过程控制系统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过程控制系统
通过的、均匀的水膜,带走 带钢表面的热量,从而达到冷却效果。
冷却过程
层流冷却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雾化阶段、成膜阶段和滴落阶段。在雾化阶段,冷却水被雾化成细小的水滴, 均匀地喷洒在带钢表面;在成膜阶段,水滴在带钢表面形成一层薄的、均匀的水膜;在滴落阶段,水膜逐渐变厚, 最终形成大滴落下,完成冷却过程。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过 程控制系统
目 录
• 系统概述 • 系统架构与组成 •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技术原理 • 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 •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01
系统概述
系统定义与功能
系统定义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过程控制系统是一 种用于控制热轧带钢在冷却过程中的 设备和技术的总称。
系统功能
人机界面模块
提供操作员与控制系统交互的界面,显示实 时数据和系统状态。
系统接口与通信
数据接口
实现控制系统与传感器、控制阀等硬件设备之间的数 据传输和通信。
网络接口
通过工业以太网等方式实现系统内部各模块之间的通 信。
人机接口
提供操作员界面,实现操作员与控制系统之间的交互。
03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技术 原理
现场调试
将控制系统应用于实际生产线,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 行参数优化和调整。
05
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
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估
测试目的
确保系统正常运行,评估系统性能是 否达到预期要求。
测试方法
采用仿真测试、实际生产测试和实验 室测试等方法,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 块进行测试。
测试内容
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精度和 响应速度等方面。
层流冷却技术简介
层流冷却技术是一种用于控制热轧带 钢温度的工艺技术,通过在带钢表面 喷洒冷却水,使带钢表面形成一层薄 的冷却水膜,实现快速、均匀的冷却 效果。

热轧带钢技术论文(2)

热轧带钢技术论文(2)

热轧带钢技术论文(2)热轧带钢技术论文篇二热轧带钢轧后控制冷却技术的发展及比较摘要:本文对国内外热轧带钢轧后控制冷却技术从20世纪20年代到现在的发展做了介绍,同时对不同控制冷却方式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热轧带钢,控制冷却,喷水冷却,层流冷却,水幕冷却,超快速冷却UFC。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已发展成为现代轧钢技术的一项重要工艺。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热轧带钢的需求量增大,对钢材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很好的表面质量,对钢材的组织力学性能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热轧带钢卷取温度的控制是整个热轧生产成品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了获得所需要的微观组织形态和力学性能,要求实现快速有效的轧后冷却,使得钢材冷却过程中的温度控制要求更严格。

轧后冷却是控制热轧带钢最终机械性能和板形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这已成为全世界业内研究人员的共识。

控制冷却技术是从对控制冷却工艺及有关理论的系统研究、控制冷却系统、控制冷却装置三方面逐步发展起来的。

1.国内外轧后控制冷却的发展90年代,欧美各国也相继在现有设备改造、新技术的引进、全面生产跟踪、管理系统自动化等诸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苏联伊里奇-日丹诺夫1700mm热带钢轧机层流冷却装置,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管套管”喷嘴,内管输送压缩空气,外管送水,形成细雾化的水汽混合物喷柱,实现了在线水-空冷却。

在供水量不变的条件下,解决了厚度5-10mm带钢冷却不足问题。

日本钢厂针对冷却设备存在的问题再次进行改造,使卷取温度的精度大幅度提高。

截止1994年,对于厚度2.4mm,卷取温度550℃的普碳钢,99%的热轧带钢卷取温度可控制在士20℃以内。

日本水岛厂热带钢轧机冷却设备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流量控制阀采用了响应时间仅为0.5秒,使用寿命超过75万次后仍不漏水的活塞阀,设计出I/D=28(过去为20)的新喷嘴,确定喷嘴最佳安装高度,从而提高了冷却能力,提高了冷却精度,尽管末架精轧机出口温度有波动,卷取温度仍控制在10℃目标范围内。

层流冷却

层流冷却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的控制层流冷却是控制带钢卷取温度,提高热轧带钢性能的一种重要技术,已经在热轧带钢的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热轧带钢冷却技术的发展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艺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各种冷却装置和冷却工艺的进步;另一方面是控制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控制策略、控制系统的进步。

层流冷却的控制,必须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冷却模式,满足不同产品的要求。

要求系统控制稳定、水耗量低,实现带钢冷却温度高精度控制。

层流冷却系统控制的基本原理主要是根据原始数据输入,计算带钢终轧温度、目标卷取温度,设定带钢冷却所需的空冷段长度和水冷段的长度。

根据实测值调节冷却集管的开闭数量,调节水量和控制冷却温度精度。

其中,通过分析研究,计算层流冷却水量调节与带钢温降是建立带钢冷却系统控制模型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系统普遍采用了冷却路径控制,可以实现前部快冷、后部快冷、稀疏冷却、间断式冷却等多种控制冷却模式。

为了加强对带钢相变过程的控制,可以在输出辊道的前部或者后部采用超快速冷却装置。

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应用于热轧带钢和中厚板的轧后快速冷却,如:Arcelor/Carlam,NKK/福山,TKS等热连轧机组,对于3~4mm厚度的钢板超快速冷却装置的冷却速度可以达到每秒400℃以上。

比利时科克利尔和日本的NKK通过应用超快速冷却技术,对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进行精确控制,分别成功开发了700MPa级和800MPa级高强度汽车用热轧带钢,用于制造汽车车轮轮毂。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系统有的采用边部遮蔽技术,以实现带钢横向温度分布的高均匀控制,这一技术对于高强钢的横向组织均匀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一种叫做“双调节段的温度前馈控制”的新方式近来引起注意。

以往国内大部分钢铁企业在层流冷却控制上采取的是温度前馈加温度反馈的控制方式。

为了提高控制精度,常规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引入反馈控制,以弥补前馈控制的不足。

这种反馈补偿,就是在带钢段到达卷取区高温计处时,根据实际落到带钢上的水量来计算温度变化,利用测量的卷取温度和预报的卷取温度的差别确认和修正参数。

轧钢层流冷却

轧钢层流冷却

内蒙古科技大学过程控制课程设计论文题目:热轧带钢层流冷却控制系统设计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2008-1指导教师:李刚老师2011年 08月31日层流冷却作为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带钢的组织和性能,所以层流冷却过程成为热轧厂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卷取温度控制精度是保证板带质量和板型良好的关键因素。

从具体实现过程可以看出层流冷却控制过程是一个以预设定计算和前馈修正计算为主,反馈控制为辅的复杂控制系统。

层流温度控制是根据精轧出口的速度, 厚度和精轧终轧温度以及要求的卷取温度对热输出辊道上下的层流冷却装置开启集管段进行设定和控制, 以保证带钢进入卷取机前的实际温度在要求卷取温度及其精度的范围内。

为保证获得具有良好综合机械性能的热轧带钢,必须使其迅速冷却到所需要的卷取温度。

带钢冷却具有变形强化和相变强化的综合作用,既能提高带钢强度,又能改善带钢的韧性和塑性。

热轧带钢的温度控制,一方面为了改善钢材的组织状态,提高带钢综合力学性能;另一方面可防止因不均匀变形造成的带钢扭曲和弯曲变形,还可以减少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的生成。

关键词:前馈;反馈;自适应;层流冷却;卷取温度;热轧带钢摘要........................................................... - 1 - 第一章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系统的控制目标和任务..................... - 4 -2.1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系统的控制目标.......................... - 4 -2.2 层流冷却系统的控制原理.................................. - 4 -2.2.1 层流的概念......................................... - 4 -2.2.2 对层流的数学描述................................... - 5 -2.2.3层流冷却的基本原理................................. - 5 -2.2.4 层流冷却现场结构模型............................... - 5 -2.3 层流冷却的控制难点:.................................... - 6 - 第三章层流冷却控制系统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系统优化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系统优化
总第 2 0 8期
2 0 1 3年 第 4期
河 北冶全
H EBEI M ETA LLU R GY
To t a l N O. 2 08 2 0 1 3, Nu mb e r 4
热 轧 带 钢 层 流 冷 却 系 统 优 化
王 春 燕
( 莱 钢 集 团 银 山 型 钢公 司 板带 厂 , 山东 莱芜 2 7 1 1 0 4 ) 摘要 : 研 究 莱 钢 1 5 0 0 mm 热 轧带 钢 生 产 线 控 冷 系 统 存 在 行 优
( 1 ) 设备方面 : 板 带 穿 过 轧 线 控 冷 设 备 层 流 冷
却后 , 表 面冷 却 不 均 , 存 在红 黑 色相 问 的斑 马 线 , 冷 却 后导 致表 面存 在斑 点 、 花纹 颜色 不均 等现象 , 外 观
伸率 波动 在 1 0 %左右 , 造 成 部 分 产 品 力 学 性 能 不 合, 每月 由此产 生 的协 议 材 占到 总 产 量 的 0 . 3 %以 上; 另 由于层冷 模 型运 行 不 稳 定造 成 改 规格 前 几 支 层冷 控制 出现 大 范 围的 波动 , 给卷 取 带 来很 大 的 困 难, 带材 通 条性 能 存 在很 大 波动 , 卷 型较 差 , 只能 按 照协议 材 处理 , 约 占到 总 产 量 的 0 . 1 % 。 由此 层 流 冷却造 成 的产 品 降 级 占总 产 量 的 0 . 4 %以上, 给 宽
Ab s t r a c t :I t i s r e s e a r c h e d t h e pr o b l em s i n t he c on t r o l l e d c o o l i ng s y s t e m o f 1 5 0 0 m m h ot— r ol l i ng s t r i p s t e e l

热轧带钢控制冷却新技术-UFC

热轧带钢控制冷却新技术-UFC
C R M 中厚 板 厂 应 用 成 功 。 水 流 密 度 6 0 — 7 0 l / m ・ S 时 ,6 . 3 i f l m厚带 钢 冷却 速 度 可达 2 5 0 ~ 5 0 0 ̄ C / s 、此
钢的有效手段 ,与传统层流冷却相配合完成热轧 板带 和巾厚板 的控制冷却 ,通过控制铁素体分布
以及 细 化珠 光体 片 层 间距 , 在 不 降低终 轧 温 度 的 同 时, 取得 优 良的力学 性 能 、焊 接性 能 ,既 节 省 资源 和能 源 , 义有 利于钢 铁 材料 的循 环利 用 。从 冷却 能
90 0 o C/ s 。
因为 层 流 冷 却具 有 冷却 能 力 强 、冷 却 均 匀 、可控 性 好 及 设备 易 于维 护 等 优 点 ,已经 成 为 热 轧生 产
线上 不 可缺少 的重要 l T艺 环节 。 南于 普 通 层 流 冷却 能 力有 限 ,为 了满 足 卷取
温 度 需 要 , 罔 内外部 分 热 轧 带 钢 和 中厚 板 生 产线 相 继 开发 并使用 超快 速 冷却 f U F C )技 术 ,此 技 术 町实 现 短 时 、快 速 、准 确达 到 目标 冷 却 温 度 的 目
力 看 ,普 通 管 层 流 最 大 冷 却 速 度 一 般 为 2 5℃/ s , 最快 不 会超 1 0 0℃/ s,而 U F C对 热 轧 带钢 的平 均
2 0世 纪 9 0年代 初期 , 比利 时 C R M 研 究所 歼 发 出超 快 速 冷却 ( U F C,u l t r a f a s t c o o l i n g ) 装置 ,
现 代 热 轧带 钢生 产线 基 本 上 都 采 用 南最 后 一 架精轧机 } f J 口和 卷取 机 入 口之 间 的 层 流 冷却 装置

热轧线层流冷却控制原理

热轧线层流冷却控制原理

层流冷却是热轧车间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之一,在轧钢过程中它能把带钢的温度从终轧温度冷却到卷取温度。

如果对层流冷却的控制失败,会造成财产安全等重大事故。

所以说对层流冷却的自动化控制必须做到精确、及时、安全可靠。

1 调节区温度控制调节区温度控制分为微调区控制、精调区控制和侧喷控制,冷却水通过气动阀门实现打开和关闭。

这些阀门的动作是电磁阀驱动的。

开关时序都是根据带钢跟踪系统自动打开和关闭的。

每个微调区和精调区上下喷头的水量由流量传感器监控。

如图1所示。

1.1 微调区控制1-20号冷却段为微调区控制,每组由四排上喷嘴和四个下喷嘴组成,每组下微调区喷水量为每小时108立方米,每组上微调区喷水量为每小时89立方米。

微调区根据带钢跟踪系统通过二级温度控制模型来打开和关闭冷却水喷嘴,基本将带钢温度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1.2 精调区控制21-22号冷却段为精调区控制,每组由八排上喷嘴和把牌下喷组区组成。

每组下精调区喷水量为每小时54立方米,每组上精调区喷水量为每小时46立方米。

微调区根据带钢跟踪系统通过二级温度控制模型来打开和关闭冷却水喷嘴将带钢温度精确控制在设定范围内。

1.3 侧喷控制在层流冷却每个冷却段的后边都有侧喷单元,它由两个喷嘴组成。

最后一个冷却段的后面有四个侧喷喷嘴组成,侧喷在与轧制线相交的方向上冲走残留在带钢上部的冷却水。

其打开关闭时序也是根据带钢跟踪系统来设定的。

2 旋转梁翻转控制上冷却梁旋转是为了热轧线出现堆钢时方便把废钢从辊道上移走或者需要检修时方便更换维护层流冷却上的设备。

上冷却梁旋转共有22个旋转梁,每个冷却段的上梁能够单独旋转。

上喷射梁可以通过液压缸向上旋转。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堆钢,PL C 会触发急停信号,旋转梁会自动上翻并保持知道操作工手动放下。

操作工也可以点动操作旋转梁实现上翻和下翻。

检修时维护人员可以插入安全销防止事故发生。

3 边部遮挡精轧后带钢宽度方向上温度分布不均,并且在冷却段会更加分布不均,这导致带钢表面不平整,会起边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轧带钢的层流冷却
热轧带钢一部分是以钢卷状态提供给冷轧带钢的生产作为原料,其余则是以横切钢板或钢卷状态,提供给机械制造、建筑、造船工业、汽车制造业、压力容器、输油气管道、冷弯型钢等行业使用。

由于产品用途的差异,对热轧带钢机械性能的要求也不同。

带钢轧后冷却过程是调整产品性能的重要手段,其中卷取温度控制是影响成品带钢性能的关键工艺参数之一。

卷取温度控制的目的,就是通过层流冷却段长度的动态调节,将不同工况(温度、厚度、速度)的带钢从比较高的终轧温度迅速冷却到所要求的卷取温度,使带钢获得良好的组织性能和力学性能。

控制带钢最终的卷取温度和冷却过程中的降温速度是卷取温度控制的主要
内容。

热轧带钢的实际卷取温度是否能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主要取决于带钢冷却系统的控制精度。

当实际卷取温度超出要求的范围,钢卷的组织性能会变差,所以卷取温度控制系统必须能够满足多品种带来的多种冷却模式及控制要求的需要。

目前在生产中所采用的控制冷却方式主要有三种:气水混合冷却,幕状层流冷却和柱状层流冷却。

当控制冷却中使用的冷却介质为气水时为气水混合冷却。

当以水为冷却介质时依据其冲击钢板的流态方式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层流冷却,另一类是紊流冷却。

由于层流水冲击钢板后围绕冲击区形成层流扩展区,冷却水飞溅少,冷却能力高,与非层流冷却相比,可节省水30%。

所以,现代生产线上都采用层流控制冷却方式,层流
又分为柱状层流和幕状层流。

柱状层流又分为直管式和U型管式两种。

一个喷头上可设一排、两排、四排或更多的喷嘴。

喷嘴数量的增加使柱状层流的冷却能力得到提高,也可改善钢板的冷却均匀程度。

实践证明,层流冷却的冷却效果比较好。

幕状层流冷却方式是从喷嘴喷出一种幕墙式水流,水流在钢板表面上形成一细条冲击区,冲击区前后为层流扩展区。

冷却介质与钢板间的热交换主要发生在冲击区和层流扩展区。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对于热轧带钢而言,层流冷却的效果最佳。

冷却水从集管中连续而稳定的流出,形成平滑、连贯的水流,呈层流状直接落到带钢表面,并在带钢表面也形成层流,流速稳定,控制简单,便于维护。

层流冷却系统具有冷却温度控制精度高、控制稳定、水耗量低等特点。

层流的概念
层流就是使低水头的水从水箱或集水管中通过弯曲管的作用形
成一无旋和无脉动的流股,这种流股从外观上看如同透明的棒一样,液体质点无任何混杂现象。

这样的层流态的水从一定高度降落到钢板表面上会平稳地向四周流去,从而扩大了冷却水同板材的有效接触,大大提高了冷却效率。

层流冷却的特点是冷却设备的流量范围基本上是一定的
带钢层流冷却的工作原理
带钢层流冷却的工作原理就是让带钢表面覆盖一层最佳厚度的水层,然后利用热交换原理,使带钢迅速冷却到所需的卷取温度。

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是使大流量的低压水贴附于带钢表面,形成薄薄的一层水膜,并且随着带钢的前进,由侧向喷出的中压水吹动水膜,使其不断更新,从而带走大量的热,来达到冷却的目的。

层流冷却的基本控制思想:
控制计算机将整个生产范围内的带钢按厚度、目标卷取温度(一般相差10℃为同一级)、带钢材质的冷却特性、冷却要求等分很多级别,将冷却速度相近的钢归类,进行分等级控制,对不同的级别使用不同的策略数据和模型数据。

层流冷却过程的控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见表1.1。

表1.1 层流冷却过程控制
1)冷却策略
因为预设定模型只有一个方程,故不能得到唯一解。

用它来完成
喷头个数的设定,必须对其它相关量(如上、下起始阀门,临界温度,最大冷却能力等)进行计算,才可通过预设定模型确定喷水长度。

2)预设定模型
根据精轧机提供的带钢信息,应用预设定模型对各控制量进行预计算,将计算后得到的控制量设定值送基础自动化系统执行,这样可以有效地消除整个控冷系统动作滞后的影响。

预设定模型每隔一段时间启动一次,重新计算各控制量后送基础自动化系统(下位机)执行,即相当于将带钢沿长度方向分段控制,以消除带钢长度方向的温度、厚度及速度的波动。

3)前馈补偿模型
带钢进入层流冷却前的实际温度、带钢速度和厚度与预估值(带钢离开精轧机时的速度、厚度和温度)存在偏差,该偏差由前馈补偿模型予以消除。

预计算模型与此前馈补偿模型相当于一个完整的前馈控制器。

4)反馈控制模型
反馈控制是通过比较实测的卷取温度和目标卷取温度来调整精
调区集管的开或关,使得实测的卷取温度在目标卷取温度附近振荡趋近,保证同板温差处于目标范围内。

5)模型参数自适应
一段带钢冷却结束后,利用卷取温度点的信息对计算模型(包括前馈模型)进行自适应参数修正,修正后的模型用于下一段(短时自适应)或下一次带钢(长时自适应)的控制。

参数自适应模型实现了
整个带钢层流冷却过程的闭环控制。

控制方案结构图见图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