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主产区的分布情况介绍
我国9大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

10/9/24
• 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地表松散,沉积物巨厚,平原中心地带沉积物厚度达300m, 第四纪沉积物之上覆有粉砂和粘土,结构良好,宜于耕作,为四川省 境最肥沃土壤,海拔450~750米,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平 均坡度仅3‰~10‰,地表相对高差都在20米以下,有利于发展自流 灌溉。
• 松嫩平原 松嫩平原中南部是一片较平坦的地区,地表广泛发育着黑钙土,有机 质含量4-8%,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代换性盐基离子以钙、镁为 主,属盐基饱和土壤,除腐殖质层近于中性外,其他各层为微碱性, PH值8-8.5之间,质地适中,结构良好,是仅次于黑土的宜农土壤,特 别适于甜菜、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我国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的分布情况
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 松嫩平
原(玉米 );江淮地区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围湖造田严重); 成都平原; 珠江三角洲(混合 农业);桑基鱼塘。
我国经济作物:棉花 ; 油菜;花生;茶叶;烟叶;甘蔗;甜
菜;胡麻;芝麻;桑蚕;柞蚕;热带作物。
10/9/24
•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是热带性三角洲,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是在北回归线以南 (小三角洲计),以大三角洲计,亦在北纬23°40′—21°30′之间,即绝 大部分属于热带范围。从气候上看,则大三角洲亦属于热带地区.
• 盛产蚕丝 水稻 甘蔗
• 洞庭湖平原 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两湖平原的南部。又称洞庭盆地。主要由长江 通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输入的泥沙和洞庭湖水系湘江、资 水、沅江、澧水等带来的泥沙冲积而成。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大部 分海拔 50米以下。地势北高南低,主要湖沼洼地多在南缘地带。洞庭 湖产鱼、菱、莲、苇等。平原热量丰富,水域广阔、土层深厚,土壤 自然肥力较高,为理想的粮、棉、麻、水产和蚕丝的重要基地。
中国粮食主产区

中国粮食主产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大国之一,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中国的粮食产区分布广泛,但也存在一些主要的粮食主产区。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包括南方的水稻主产区、北方的小麦主产区和东北的玉米主产区。
1. 南方水稻主产区中国的南方地区由于独特的气候和水资源条件,适合水稻的种植。
南方水稻主产区主要包括江南地区、福建和广东等省份。
江南地区,如江苏、浙江和安徽,是中国最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
这些地区拥有充足的雨水和丰富的水资源,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此外,江南地区的温暖气候和湿润的土壤也有助于水稻的生长。
2. 北方小麦主产区中国的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适合小麦的种植。
北方小麦主产区主要包括河北、山东和河南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冬季非常寒冷,但夏季阳光充足,这种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同时,北方地区的土壤也较为肥沃,为小麦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由于北方的小麦产量较高,中国被誉为“小麦王国”。
3. 东北玉米主产区中国的东北地区气候温和,适宜玉米的种植。
东北玉米主产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土壤肥沃,气候条件适宜,有助于玉米的生长。
此外,东北地区的大面积耕地也为玉米的种植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中国的玉米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东北地区是中国玉米的主要产区之一。
除了以上提到的三个主要粮食主产区外,中国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粮食产区。
例如,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区是中国的主要小麦种植区,这些地区的干旱气候非常适宜小麦的生长。
此外,云南和贵州等地区则是中国的主要稻米种植区,这些地区的高海拔和湿润的气候条件非常利于稻米的生长。
总体来说,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分布广泛,每个产区都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这些主产区为中国的粮食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了中国人民的粮食安全。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和保护,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和食品安全挑战。
中国四大粮仓

中国四大粮仓
中国四大粮仓定义为中国的四大平原——生产粮食(大米)
东北平原: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面积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海拔大部分在200米以下,地面辽阔坦荡,包括三江平原、松辽平原、松辽分水岭、辽河平原,沿河多沼泽。
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
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东至海滨,北达燕山,南抵淮河。
面积30万平方公里,它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等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的,又称黄淮海平原。
平均海拔100米以下,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主要包括河北省、河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含江苏北部、安徽北部)。
长江中下游平原:自巫山向东至海滨,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
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
该平原的地势比华北平原还低,平均海拔50米以下,有些地方的海拔不足5米,河网纵横,湖泊众多,号称“水乡泽国”。
主要包括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北部。
珠江三角洲平原:位于广东省中南部,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米左右,这里河网纵横,孤丘散布。
中 国世界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分布

中国世界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分布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多样的气候条件,这使得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了解这些作物的分布情况,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合理规划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粮食作物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在中国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区域广泛分布在南方。
南方的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
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是水稻的主要产区,如湖南、江西、广东等地。
这些地区拥有肥沃的水田和丰富的水资源,能够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小麦则在北方地区占据重要地位。
北方气候相对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适合冬小麦和春小麦的种植。
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是小麦的主产区,如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份。
这里的土地平坦,土层深厚,有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
玉米的适应性较强,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但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是玉米的重要产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华北地区的玉米种植也具有相当规模。
经济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为出口创汇做出贡献。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新疆地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产棉花品质优良。
黄河流域的河北、山东等地,以及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等地也是棉花的重要产区。
油料作物中,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这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利于油菜的生长。
花生则在山东、河南等省份广泛种植。
糖料作物方面,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广西、广东、云南等地,甜菜主要分布在北方的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除了以上常见的作物,还有一些特色作物在特定地区有着集中的分布。
例如,茶叶主要产于南方的浙江、福建、云南等地;烟草在云南、贵州等地有较多种植;水果如苹果主要产自北方的山东、陕西等地,柑橘则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四川、福建等地。
中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并非一成不变,受到市场需求、农业技术进步、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最大粮食种植地

中国最大粮食种植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资源。
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农业发展等因素,中国拥有多个大型粮食种植地区。
1.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种植地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区。
这个地区拥有大片肥沃的黑土地,气候条件适合谷物的生长及农作物的种植。
主要的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
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是东北地区最主要的粮食生产省份,尤其是黑龙江省素有"中国粮仓"的美誉,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这个地区通过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和增加农业投入,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2.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粮食种植的重要地带之一。
这个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份,也是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之一。
华北地区的农田较为广阔,大部分地区拥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地条件。
小麦是华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他作物还包括玉米、大豆等。
这个地区的农民通过种植粮食作物创造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国家提供稳定的粮食供应。
3. 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也是中国粮食产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长江流域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主要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等,在广东、江苏、湖南、湖北等省份广泛种植。
其中,江苏省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因为该地区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适宜水稻的种植。
长江流域还经常受到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但这并没有阻止该地区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种植地。
4.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包括广东、香港、澳门等省份,这个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主要粮食作物包括稻谷、甘薯等。
华南地区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也是发达的经济区域之一。
虽然华南地区的农业产出量相对较小,但其粮食种植和农业发展对中国的供应链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的四个主要地区,中国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粮食种植地,如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等。
中国本土作物的原始分布格局是什么,中国本土作物有哪些

中国本土作物的原始分布格局是什么,中国本土作物有哪些中国本土农作物原始分布格局为南稻北粟。
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地区降雨量较多,适合水稻生长),而粟类旱地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相对南方地区比较干旱),后续栗的地位逐渐被小麦取代。
我国小麦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以及华北平原,其中东北平原种植春小麦,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
我国水稻产区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田区。
一、中国本土作物的原始分布格局是什么1、中国本土农作物原始分布格局为南稻北粟。
2、水稻主要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地区降雨量比较多,适合水稻生长),而粟类旱地作物主要起源于黄河流域(相对南方地区比较干旱),后续栗的地位渐渐被小麦取代。
3、我国小麦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以及华北平原,其中东北平原一般是种植春小麦,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
4、我国水稻产区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田区。
5、我国玉米产区分为6个,分别是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内陆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二、中国本土作物有哪些1、水稻我国的南方属于主要的产稻区,其秆呈直立状,高度一般为0.5-1.5m,叶鞘松弛且没有毛,叶舌呈披针形,长度一般为10-25cm,叶片的形状为线状披针形,长度一般约为40cm,宽度一般在1cm,没有毛且较为粗糙。
2、大豆大豆原产于我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东北地区是主要的产区,其高度一般为30-90cm,茎粗壮且呈直立状,而且还有长硬毛,颜色为褐色,属于一种植物蛋白质很丰富的作物,一般可以用它来制作各种豆制品,也能够用来榨取豆油。
3、白菜白菜原分布于我国的华北,高度一般为40-60cm,全株稍微有一些白粉且没有毛,而且它还有很多条粗壮的侧脉,叶柄的颜色一般为白色,呈扁平状,长度与宽度分别为5-9cm,2-8cm,属于二年生草本植物。
4、荔枝荔枝产于我国的南方,属于常绿乔木,高度一般不超过10m,不过有时候也能够达到15m,甚至更高,它的果卵通常呈卵圆形至近球形,长度一般为2-3.5cm,在它成熟的时候,颜色一般为暗红色至鲜红色,而在食用时,一般需要剥开外皮,并食用里面的果肉。
中国产粮大省有哪些

中国产粮大省有哪些
中国产粮大省:黑龙江省、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吉林省、河北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和湖南省等省区。
其中位居前三位的黑龙江省、河南省和山东省都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此外还有吉林省、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区,位于北方地区的产粮大省(区)共有六个,占绝对优势。
而江苏省的粮食主产区也是位于苏北地区,属于北方地区,安徽省也地跨我国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所以完全位于南方地区的产粮大省主要就是四川省和湖南省两省份。
我国的粮食产量北方地区明显多于南方地区,有自然条件方面的原因,北方地区拥有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两大平原,平原面积更大,特别是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很大,2019年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达到了7503万吨,是去年唯一一个粮食产量超过7000万吨的省份,黑龙江的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总耕地面积和可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而且分布有肥沃的黑土,是我国当之无愧的“北大仓”,黑龙江的粮食品种较为丰富,包括水稻、春小麦和玉米等都有大面积的种植。
中国农作物分布情况及特色(地图版)(14页)

中国农作物分布情况及特色(地图版)一、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及特色1. 小麦: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广泛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地。
这些地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为小麦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北方小麦以其粒大、质优、口感好等特点著称。
2. 玉米:玉米在北方地区的种植面积也相当广泛,尤其在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这些地区的玉米以其饱满、香甜、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受到消费者喜爱。
4. 薯类:马铃薯、红薯等薯类作物在北方地区也有较大面积的种植,尤其在甘肃、陕西等地。
这些地区干旱少雨,适宜薯类作物生长。
二、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及特色1. 水稻:南方地区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口感细腻,是我国南方居民的主食。
2. 柑橘:南方地区的柑橘产业具有世界知名度,尤其是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这些地区的柑橘以其皮薄、汁多、味甜、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备受消费者喜爱。
3. 茶叶:我国南方茶叶种类繁多,如西湖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
茶叶产区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安徽等地,这些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生长。
4. 棉花:南方地区的棉花种植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这些地区的棉花纤维品质优良,产量稳定,对我国棉纺织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三、西北地区农作物分布及特色1. 枣树:新疆是我国枣树的主产区,尤其以若羌红枣、和田大枣等品种闻名。
新疆的枣树种植历史悠久,红枣品质上乘,营养价值高。
2. 葡萄:新疆葡萄品种繁多,口感各异。
吐鲁番地区的葡萄干享誉世界,具有很高的市场知名度。
3. 瓜类:西北地区的哈密瓜、西瓜等瓜类作物品质优良,口感鲜美。
尤其是哈密瓜,以其甜度高、肉质细腻著称。
四、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及特色1. 青稞:青藏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点。
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主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2. 藏药: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藏药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粮食主产区的分布情况介绍
(1)三大粮食主产区: 河南、河北、山东。
(2)五大商品棉基地: 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江汉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下游滨海和沿江平原、南疆。
(3)两类油料作物:花生的重要性居首位,主要分布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油菜是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有“北移南迁”趋向,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华南地区。
(4)两类糖料作物:甘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主要分布在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六省。
甜菜生长期短,耐盐碱干旱,喜温凉,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四省区。
(5)三大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泉州、漳州、厦门)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
三大粮食作物小麦 稻米 玉米
特性 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喜温喜湿,高产作物 旱粮、高产作物
自然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
分布地区 主要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 东亚、南亚、东南亚 美洲、亚洲、欧洲、非洲,美国的产量占世界一半
粮食生产的不平衡。
总量:亚洲产量最大,北美洲、欧洲次之。
年产量大于一亿吨的有: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
人均量:北美洲、大洋洲最多。
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年人均产量 1 500千克左右。
世界商品粮产区:北美洲和大洋洲的温带草原区。
世界粮食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