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氟甲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解读

三氟甲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解读
三氟甲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解读

三氟甲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摘要:由于含氟化合物具有的特殊性质,使其在生物化学、农药、功能材料等领域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在这些含氟化合物中,三氟甲基化产物占有很大比例。将三氟甲基基团将其引入到有机化合物中能使目标产物的极性、偶极距、稳定性和亲脂性得到提高。因此含三氟甲基的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和新型功能材料等领域有重要的意义,且三氟甲基化反应是制备包括三氟甲基化合物等含氟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在这里主要介绍了三氟甲基化反应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包括自由基反应,卤素置换反应和几种加成反应。并展望了下三甲基化反应的前景。

关键词:三甲基化试剂;取代反应;三甲基自由基;亲核加成反应;金属催化;不对称的三氟甲基化反应

1 前言

Moissna在1886年制得含氟化合物奠定了氟化学基础,Swarts在1989年用三氟化锑对三氯甲苯进行氟化得到三氟甲苯,之后含氟化合物得到广泛的应用。

1935年Kinetic Chemicals, Inc和I. G. Farbenindustrie AG公司改进了Swarts

,自此三氟甲苯类的化合物得到了工业化的生产。

的方法,将HF替代了SbF

3

与此同时,原子能等工业的需求和大量关于新型氟化合物的研究报道使得含氟材料的研制和氟元素化合物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如今,含氟化合物在生物化学、农药、功能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正在迅速扩展,引起了各个领域的化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在庆祝2011 年国际化学年时, Nature 首次发表了一篇关于含氟有机化合物合成的综述文章。2011 年Science 罕见地发表了4篇有机氟化学研究论文。有机氟化学目前已是有机化学的热点研究领域。

由于氟原子的电负性最大且原子半径小,当取代氢原子后分子的立体结构以

及电荷分布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整个分子的偶极矩、稳定性和亲核性。碳-氟键的键长(l.39?)接近碳-氧键(l.43?)和碳一氟键的高键能(485.7kJ/mol)都证明了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稳定性。由于氟原子的强电负性,还能参与形成氢键。因此含氟化合物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在生物学、医药、农药、功能材料和染料等领域中具有很重要的研究及应用价值。目前,30一40%的农药以及20一30%的药物中至少含有一个氟原子。[1]在这些化合物当中,三氟甲基化合物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通过适当的方法将三氟甲基引入到医药化学、农药和新型功能材料中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对三氟甲基化反应的研究报道从20世纪80年代才陆续出现。现在的研究水平已经显著提高,特别是对芳香族三氟甲基化合物的开发和生产已经初具规模,更是有一部分中间体已经出口到国际市场。 在三氟甲基化合物中,带有三氟甲基的农药、医药中具有很广泛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据报道,三氟甲基的引入能使农药具有内吸性等优良胜能。氟原子或三氟甲基的引入还可以使药物的生物活性明显提高,由于氟原子与氢原子大小相近,使药物具有“拟态”效应:即氟取代了氢不影响药物进入代谢体系的能力。同时由于氟原子的电负性强,C —F 键键能大、比较稳定,这不仅使药物的稳定性增强,同时还增加了药物的脂溶性,从而达到药效好、用量小及副作用小等特殊功效。例如美国Elliilyl 公司开发的氟乐灵具有杀草谱广、选择性强的特点,是世界上万吨生产的优良除草剂。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甲氟哇、氟蔡普生等都是通过引入三氟甲基来增强分子的活性。治疗精神抑郁的药物Prozac 、治疗关节炎的药物Celebrex 和治疗II 型糖尿病的药物Januvia 等都含有三氟甲基。下面就简单的列举几个三氟甲基化合物的在药物中的应用。

O 2N

CF 3

Trifluralin(氟乐灵)N(C 3H 7)2

NO 2

Prozac(盐酸氟西汀)

O

F 3C

H N

Cl

H

N N

CF3

S O

NH2

O

Celebrex(塞来西布)F3C

H

N

o

O

N

Arava(来氟米特)

三氟甲基化合物在染料中也有重要的价值,由于C—F键键能大、比较稳定,在染料中引入三氟甲基化合物后可以使染料对光具有特别稳定的性能,不仅对染料的着色性和耐洗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且对染料的透明性也有明显的提高。也就是说,三氟甲基的引入可以增加色泽的鲜艳程度。在目前生产的染料中,含三氟甲基的染料比重还很小,己投产的单偶氮染料主要以3,5-二(三氟甲基)苯胺、2-甲基-5-三氟甲基苯胺、2-氯-5-三氟甲基苯胺为中间体的芳香族氟化物。值得一提的是80年代开始把三氟甲基引入萤烷结构中作为热敏、压敏染料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是三氟甲基取代的2,6-二氨基萤烷。三氟甲基的中间体化合物在很多领域尤其是在医药和农药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间氨基三氟甲苯用来合成抗精神病特效药氟奋乃静,三氟拉嗪以及三氟哌丁苯等;还用来合成除草剂氟定酮、氟洛草酮等。其中几种主要的三氟甲基化合物的结构如下。

H2N

CF3

CF3

3,5-二(三氟甲基)苯胺H2N

CF3

2-甲基-5-三氟甲基苯胺

H 2N

CF

3

2-

氯-5-三氟甲基苯胺Cl

2 三氟甲基化反应 2.1三氟甲基试剂

三氟甲基试剂反应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亲电试剂大致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高价碘与三氟甲基相连而得到的试剂。如Togni 试剂(TMS-CF3)。一类是三氟甲基与S 、O 、Se 等形成的鎓盐。其中Togni 试剂在手性试剂中保留其手性,值得一提的是由Togni 试剂和烯烃的反应也已经有报道[2]。形成亲核试剂的关键是形成三氟甲基负离子,因此需要铜和钯等催化剂的存在。由于由于铜和钯的催化效果相当,且铜比较便宜,现在的亲和三氟甲基反应大部分采用铜作催化剂,三氟甲基负离子以CuCF3的形式存在。由于现在已商品化的大部分三氟甲基化试剂是易挥发的液体( 如: CF3-TMS 沸点: 55 ℃ ), 因此德国学者Roschenthaler 和Goo βen 等[3]从 CF3-TMS 合成出CF3-B(OMe)4K. 该化合物在空气中是稳定的固体。

I O

R 1R 2

F 3C

Togni 试剂

A CF

3

A=O,S,Se,Te X=BF 4,OTf 鎓盐

R*

*R X -

I O

R 1R 2

F

3C

N O

O R

O Ph

N O

O R O Ph

1.4eq 1.1eq LiHMDS THF,-78℃

F 3C

R F 3C

OH NaBH 4

THF 0℃Togni 试剂的手性三氟甲基反应

2.2 三氟甲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2.2.1 自由基取代反应

由于能通过光化学、电化学、热化学反应等途径得到CF

3

·自由基,所以三氟甲基化自由基取代反应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三氟甲基自由基反应最早是在1948年报道的,之后人们对三氟甲基自由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三氟甲基自由基的前体化合物很多,光引发的自由基反应就是个热点研究领域。其中应用最多的就是碘代三氟甲烷,同时溴代双(三氟甲基)汞、三氟甲烷、双(三氟甲基)碲、偶氮三氟甲烷、三(三氟甲基)锑以及N-三氟甲基-N-亚硝基磺酰胺等化合物也能生成三氟甲基自由基。

A 三氯碘甲烷化

碘代三氟甲烷在光照或者加热条件下可以离解生成CF

3

自由基,可与苯和芳环发生反应。[4] 当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汞能显著地提高产率,因为汞能有效地除去碘自由基从而有利于三氟甲基自由基与底物进行反应。对于制备三氟甲基自由基(三氟甲基自由基前体)的方法和其对芳香化合物的三氟甲基化反应已经研究了几十年。[5]

B 三氟甲基磺酰化

2011年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Baran小组发现以CF

3SO

2

Na作为三氟甲基源,

通过自由基机理实现了芳香杂环的三氟甲基化反应[6]。该反应可在室温下进行,不需要使用催化剂,有很好的官能团兼容性。实现了对芳烃与杂环芳烃的三氟甲基化反应,五元杂环、六元杂环以及未活化的芳烃都能顺利实现三氟甲基化。作者已将该反应应用于对Caffeine和Varenicline 等药物的三氟甲基化反应。必须指出的是:法国氟化学家Langlois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报道了CF3SO2Na在氧化剂存在下对富电子芳香化合物的三氟甲基化反应[7]。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黄维垣教授在1992 年就报道了CF3SO2Br 与烯烃发生自由基加成应。

2013年,Koike 小组[8]报道了在乙腈作为 N-亲核试剂的存在下,钌催化的烯烃与 Umemoto 试剂的氨基三氟甲基化反应。

2014年,Noel Nebra and Vladimir V. Grushin[9]用CF3SiMe3作为三氟甲基自由基的前提,在光催化剂的作用下与铜结合进行芳环上的自由基三氟甲基化反应。

2.2.2 卤素置换法

卤素置换法一般是先制备CX 3 取代的化合物(X 是卤素,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之后用HF 氟化得到三氟甲基化合物。这种方法原理很简单,利用较活泼的非金属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非金属。这我们在初中就学过的典型的置换反应。 A 四氯化碳-氟化氢法

芳胺及其衍生物与超强酸HF-SbF 5在CCl 4中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氟化试剂进行卤素交换就可以得到三氟甲基化产物。[10、11]反应的主产物为邻取代三氟甲基芳胺。

HF/SbF

5

CCl 4

NHAc

R

NHAc

R CX 3

HF/吡啶

NHAc

R

CF 3

R=H,Cl,CH 3;CX 3=CCl 3,CCl 2F,CClF 2,CF 3

B 卤化氟化法

这种反应方法要求底物上甲基存在。当底物分子上有甲基时,可以先将其进行卤化反应,再与HF 发生反应生成三氟甲基

[12]

。这个反应的第一步就是我们所熟

知的卤化。可以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进行。这里是用加热的方法制备的。反应是在为120℃下,压力1.5MPa ,引发剂存在下向装有对氯甲苯的烧瓶中缓慢的通入氯气。

待反应完全后,再通入HF 气体就可以得到目标产物——对氯三氟甲基苯。反应方程式如下:

CH 3

CCl 3

CF 3

Cl

Cl

Cl Cl 2

HF

2.3 亲核加成反应

在下列中文献综述了三氟甲基硅烷的制备及其对醛、酮、酯等有机化合物的亲核性三氟甲基化反应。Singh 等[13]指出该反应依赖于溶剂和引发剂四丁基氟化铵(TBAF )以及CsF 。

O

R

R

R R Me 3SiCF 3引发剂

H 3O +

CF 3OSiMe 3

R R CF 3OH

Blazejewski 等[14]报道了在TMS-咪唑和CsF 存在下,TMS-CF 3对烯胺加成可得到三氟甲基化产物。

R 3

R 1R2

1)TMS-CF3/TMS-咪唑/THF/CsF 2)SiO 2, 2mol/L HCl R 2CF 3N R 1H R32%~55%

+R 2CF 3N CF 3H

R3

TMS-CF 3还能够非常有效地将三氟甲基引入到硫酮分子中。Sylvie 等[15]在THF 中用干燥的TBAF 、二芳基硫酮和2mol/L 的TMS-CF 3进行亲和加成反应就可以得到相应的三氟甲基化产物。

S Ar

Ar

TMS-CF 3(2eq)

TBAF-3H 2O(2eq)THF

Ar

Ar SCF 3

H

Ar

Ar SCF 3

SH

+

Patrik 等[16]将4-(三乙基硅氧基)-4-(三氟甲基)-2,5-环己二烯-1-酮、氨基乙酸乙酯盐酸盐、NaCO3和乙醇的混合物加热回流6 h ,处理后得到4-三氟甲基苯胺(收率73%)。

O

O

HF

CH 3CN CH 2Cl 2

O

CF 3

OSiEt 3

2.4 不对称的三氟甲基化反应

2009年Princeton 大学的MacMillan 小组在羰基α-位的不对称三氟甲基化反

应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在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和光催化剂催化下以

I 为三氟甲基源能将三氟甲基引入到不对称醛的α-位上(a)[17]。在2010年CF

3

他们又报道了用CuCl和有机小分子做催化剂,用Togni试剂进行亲电三氟甲基化,可以将三氟甲基引入到不对称的醛的α-位上(b)[18]。

2.5 金属催化下的三氟甲基化反应

几十年来, 化学家发展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向有机分子引入三氟甲基的反应, 但这些方法存在反应条件苛刻、原料难得及选择差等缺点. 近几年来, 在金属有机化学研究的推动下, 三氟甲基化反应取得了重大突破。钯催化的偶联反应现在已成为形成碳-碳键的常用方法。 Heck, Negishi 和Suzuki 三人由于在钯催化的偶联反应做出的突破贡献获得了2010 年诺贝尔化学奖。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国生教授等在探索钯催化形成C—F 的基础上, 2011 年他们[19]报道了钯催化下吲哚的氧化三氟甲基化反应。在该反应中,亲核性的三氟甲基化试-TMS 作为三氟甲基源,PhI(OAc)2 作为氧化剂, 为了抑制反应产生的三氟

剂CF

3

甲基自由基对吲哚中苯环的进攻, 反应体系中加入TEMPO。最近刘国生教授课题组[20]发现在钯催化下活泼烯烃的氧化芳基三氟甲基化反应, 该反应为合成含三氟甲基的oxindoles 发展了新的方法。

但是由于铜和钯的催化效果相当,且铜比较便宜。所以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中,铜催化剂占据领导地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肖吉昌教授等发现在铜

Cu,通过该反应现场生成的

份存在下,亲电三氟甲基化试剂锍盐能够生成 CF

3

Cu 可与芳基杂环碘化物反应高产率得到含三氟甲基的杂化化合物[21]。

CF

3

2011 年, 清华大学刘磊教授[22]和北京大学的王剑波教授等[23]发现在铜催化下, 亲电三氟甲基化试剂与未活化的烯烃反应可生成三氟甲基化的烯丙基化合物, 他们对反应机理也进行了探索。

近几年来, 过渡金属参与的亲核试剂之间经氧化形成碳—碳键的偶联反应受到

广泛关注, 国际刊物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在该研究方向结果的激发下, 卿凤翎课题组[24]提出了“氧化三氟甲基化”的新思想, 即在氧化剂存在下, 含三氟甲基的亲核试剂与相应的亲核试剂反应。如氧化三氟甲基化反应能实现, 将探索出新的三氟甲基化反应类型; 同时也可发展C—H 键的直接三氟甲基化反应.但由于三氟甲基基团的强吸电性, 要实现“氧化三氟甲基化反应”是一挑战性的课题。

3 发展与展望

含氟的有机化合物是典型的精细化学品,具有多种类、多功能的特点,所以对三氟甲基化合物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有机氟化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与其他学科比较,社会需求对有机氟化学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药、农药和新功能材料等的不断发展,氟化学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三氟甲基化反应将会引起更多的关注。由于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含有其他少氟基团(如:

一氟甲基 (FCH

2-)、二氟甲基(HCF

2

-)、二氟亚甲基(-CF

2

-)、五氟化硫基(SF

5

-)

等),向有机分子引入这些少氟基团的方法同样可以借鉴三氟甲基化反应,但更重要的是发展新型的氟化试剂及含少氟基团的合成子。含氟手性化合物在药物研发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发展不对称形成 C-F键和 C-CFXY 的方法将是有机氟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特别是向有机分子不对称引入三氟甲基,同时,还要涉及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环境污染。由于氟氯烃破坏大气上空的臭氧层,使气候变暖,给氟化学的研究增加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探索改进合成工艺,发展无毒、无污染,易于工业化、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模式。综上所述,三氟甲基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Lane ,S .I.,Oexler, E .V.,Staricco,E.,[J].Int J Chem Kine t,1991,23(5):361~367

[2]Wang.J.B.;[J].Am.Chem.Soc.2011,133,16410-16413

[3] Knauber, T.; Arikan, F.; Roschenthaler, G.V.; [J].Chem..Eur. J. 2011, 17, 2689.

[4]金鳞.三氯甲基苯系列产品开发前景广阔[J].石油化工,2002,(12):46~48

[5]Michael ,B.,Geoffrey, P .I.,Robert,A.B.,[J]. J Chem Soc,1975,(5):435~439

[6]Ji, Y.; Brueckl, T.; Baxter, R. D.; Fujiwara, Y.; Seiple, I. B.; Natl. Acad. Sci.2011, 108,14411.

[7]Langlois, B. R.; Laurent, E.; Roidot, N. Tetrahedron Lett.,1991, 32, 7525.

[8]J.B. Wang.; [J] Am. Chem. Soc.2013, 133, 16410–16413.

[9]Noel. N. ; Vladimir V. G.;[J]. Am. Chem. Soc.,2014,15,7525.

[10]Debarge ,S.,Violeau, B.,Bendaoud,N.,[J]. Trtrahedron Lett,2003,44:1747~1750

[11]Debarge ,S. ,Violeau, B.,Carreyre,H.,[J].Trtrahedron Lett,2004,45:21~23

[12]袁志明.对氯三氟甲苯的合成工艺的改进[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2,32(2)46~47

[13]Singh ,R.P.,Shreeve,J.M. ,[J]. Trtrahedron Lett,2000,56:7613~7632

[14]Blazejewski ,J.C.,Anselmi,E.,Wilmshurst,M.P.,[J].Trtrahedron Lett,1999,40:5475~5478

[15]Syvie ,L.R.,Billlard, T.,Langlois,B.R.,[J]. J Fluorine Chem,2003,124:147~149

[16]Patrick ,G.S .,Donald,R. B.,[J].J Org Chem,1989,54:2873~2877

[17]Nagib, D. A.; Scott. M. E.; MacMillan, D. W. C. J. Am. Chem. Soc.2009, 131,10875.

[18]Allen, A. E.; MacMillan, D. W. C. J. Am. Chem. Soc.2010, 132, 4986.

[19]Liu, T.; Shao, X.; Wu, Y.; Shen, Q. 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 555.

[20] Mu, X.; Wu, T.; Wang, H. Y.; [J]. Am. Chem. Soc.2012, 134, 878.

[21] Zhang, C. P.; Wang, Z. L.; Chen, Q. Y.; [J].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1896.

[22] Xu, J.; Fu, Y.; Luo, D. F.; [J]. Am. Chem. Soc. 2011, 133, 15300.

[23] Wang, X.; Ye, Y.; Zhang, S.; Wang, J.;[J]. Am. Chem. Soc. 2011, 133, 16410.

[24] Qing, F.L.;[J].Chin. J. Org. Chem.2012, 32, 815~824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对三氟甲基苯酚的合成及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对三氟甲基苯酚的合成及研究进展 刊名: 安徽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37(32)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7条) 1.含氟中间体的生产与开发[期刊论文]-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5(21) 2.MCCLINTON M A;MCCLINTON D A Trifluoromethylations and related reactions 1992(32) 3.MARC T;CATHERINE F;CLAUDE W Reactions of trifluoromethyl bromide and related halides:part https://www.360docs.net/doc/823397029.html,parison between additions to carbonyl compounds,Enamines,and sulphur dioxide in the presence of zinc 1990(01) 4.黄维垣;王魏亚磺化脱卤研究5-全氟及多氟溴代烷的反应研究 1987(02) 5.HUANG W Y;ZHANG H Z The reaction of perfluoroalkane sulfonyl halides a mild method for introducing BrCF2 group to organic molecules 1992(03) 6.JEAN-LOUIS CLAVEL;BERNARD LANGLOIS;ELIANE LAUREN Reactant for perfluoroalkylation of nucleophilic substrates with sodium perfluoroalkanesulphinates in an oxidizing medium 1996 7.MARC TORDEUX;BERNARD LANGLOIS;CLAUDE WAKSELMAN Reactions of trifluoromethyl bromide and related halides.Part 10.Perfluoroalkylation of aromatic compounds induced by sulfur dioxide radical anion precursors 1990 8.ALBRECHT M;KAHTE B Preparation of Trifluoromethylanilenes 2001 9.梁诚芳香族含氟中间体合成技术进展[期刊论文]-有机氟工业 2007(1) 10.许丹倩,徐振元,陈静华,卜鲁周,韩经龙高纯间三氟甲基苯胺开发[期刊论文]-农药 2001(1) 11.金佳敏超强酸催化硝化在间三氟甲基苯酚制备中的应用[学位论文] 2007 12.褚吉成;李巍三氟甲基苯酚的制备方法 2007 13.唐波;崔官伟;李平高效低毒农药、医药中间体三氟甲基苯酚的绿色合成工艺 2003 14.Fujimoto K.;Maekawa H.;Matsubara Y.;Mizuno T.;Nishiguchi I.;Tokuda Y.SELECTIVE AND ONE-POT FORMATION OF PHENOLS BY ANODIC OXIDATION[外文期刊] 1996(11) 15.吉景顺;陈德化;施冠成三氟甲基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004 16.PATRICK STAHLY G Trifluoromethylation of Carbonyl Compounds 1991 17.MA CHICHENG;CHEN YUGANG;MARK G STEINMETZ Photchemical cleavage and release of para-substituted phenols from a-keto amides 2006(1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靳春玲.张志海.JIN Chun-ling.ZHANG Zhi-hai间三氟甲基苯酚合成工艺改进[期刊论文]-山东化工2010,39(5) 2.金佳敏超强酸催化硝化在间三氟甲基苯酚制备中的应用[学位论文]2007 3.张龙庄.卫文红.张璐.ZHANG Long-zhuang.WEI Wen-hong.ZHANG Lu工业4-三氟甲基苯酚纯度的RP-HPLC分析[期刊论文]-应用化工2009,38(5) 4.金佳敏.王桂林.施介华.严巍.JIN Jia-min.WANG gui-lin.SHI Jie-hua.YAN Wei三氟甲基苯酚合成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化工技术与开发2007,36(2) 5.张博含氟二苯醚类除草剂氯氟草醚乙酯的合成工艺研究[学位论文]2008

制备3-氯-2-氨甲基-5-三氟甲基吡啶的方法(09.02)

专利人:李波 专利申请号:201310467331.1 文献出处:盐城市志达化工有限公司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3-氯-2-氨甲基-5-三氟甲基吡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使式(I)化合物甘氨酸乙酯盐酸盐与二苯甲酮在有机溶剂中发生 反应,得到式(II)化合物二苯亚甲基甘氨酸乙酯;(b)使式(II)化合物与式(III)化合物2, 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在有机溶剂中发生反应,得到式(IV)化合物;(c)使式(IV)化合物与盐酸在20~25℃下发生反应,得到式(V)化合物;(d)使式(V)化合物与盐酸在90~110℃下发生反应,得到式(VI)化合物3-氯-2-氨甲基-5-三氟甲基吡啶;本发明的方法原料廉价易得,反应过程绿色环保,溶剂和二苯甲酮均可回收,成本低而产率高,非常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

1. 一种制备3-氯-2-氨甲基-5-三氟甲基吡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使式(I)化合物甘氨酸乙酯盐酸盐与二苯甲酮在有机溶剂中,在碱存在和催化剂作用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式(II)化合物二苯亚甲基甘氨酸乙酯,所述反应的温度为90~110℃,所述碱选自三甲胺、三乙胺、异丙基胺、二异丙基乙基胺、丙二胺、丁胺、苯胺、苄胺、二甲基苯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催化剂选自邻甲苯酚、对甲苯酚、苯磺酸、磺基水杨酸、对甲苯磺酸、邻甲基水杨酸、对氯邻甲苯酚中的一种或几种; (b)使步骤(a)中得到的式(II)化合物二苯亚甲基甘氨酸乙酯与式(III)化合物2, 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在有机溶剂中,在碱存在和催化剂作用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式(IV)化合物,所述反应的温度为90~110℃,所述碱选自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钾、碳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催化剂选自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四乙基溴化铵、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硫酸氢铵、三辛基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c)使步骤(b)中得到的式(IV)化合物与盐酸在20~25℃下发生反应,得到式(V)化合物; (d)使步骤(c)中得到的式(V)化合物与盐酸在90~110℃下发生反应,所得产物经碱中和得到式(VI)化合物3-氯-2-氨甲基-5-三氟甲基吡啶;

浅析含硫三氟甲基化合物的合成

浅析含硫三氟甲基化合物的合成 摘要:含硫三氟甲基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药用、农业、制药和材料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这类含硫有机氟化合物的合成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合论述了含硫有机氟化合物合成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含硫三氟甲基化合物合成 Abstract: Compounds Having CF3?S Units on Carbon are an important class of organic Compounds, these compounds are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he medicinal, pharmaceutical, agricultural, and material sciences for its important application.this article discusses some of the ways integrated trifluoromethyl sulfides compounds synthesized. Keywords: trifluoromethyl sulfides; synthesis 一、引言 氟是地壳中最丰富的卤素元素[1],然而,只有十二个天然的含氟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被确认,大部分的有机氟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学家人工合成[2]。从这个的角度来看,含氟有机物在氟化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有机分子中引入含氟基团后往往会大大改变原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性质,在药用、农业、制药和材料科学领域有机氟化合物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迄今为止,由于三氟甲基自由基的强吸电性和亲油性[4],其被广泛的应用于含氟有机化合物中。 近几年,科学家对含杂原子的三氟甲基自由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例如OCF3和SCF3,包含SCF3结构骨架的化合物,经常应用于药物和农业化学产品中[5],C-SCF3这类化合物又可随着C-S键中C的杂化类型的不同而分为sp3、sp2和sp三类,本文将对近年含硫三氟甲基自由基化合物的一系列合成方法做一些综合论述。 二、sp3类C-SCF3化合物的合成 对于sp3类型的C-SCF3化合物主要包括了烷基三氟甲基硫化物、苄基、烯丙基三氟甲基硫化物和α-三氟甲基亚磺酰基羰基化合物:

热门新型医药中间体及其制备工艺介绍[1]

热门新型医药中间体及其制备工艺介绍 医药作为精细化工领域中重要的行业,成为近十年来发展与竞争的焦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医药被源源不断的开发出来,造福人类,这些医药的合成依赖于新型的高质量的医药中间体的生产,新药受到专利保护,而与之配套的中间体却不存在那样的问题,因此新型医药中间体国内外市场和应用前景都十分看好。新型医药中间体品种众多,不可能完全介绍,本文简要介绍近年来国内开始研究、非常值得关注的新型的医药中间体及一些重要医药中间体的新工艺。 1-(6-甲氧基-2-萘基)乙醇 非甾体消炎药物萘普生有多种合成方法,其中羰基化合成路线的高选择性、环境友好性,使得羰基化合成的非甾体消炎药优于传统的路线。羰基化合成萘普生的关键中间体就是1-(6-甲氧基-2-萘基)乙醇。国内湖南大学以2-甲氧基萘为原料,采用1,3-二溴-5,5-二甲基乙内酰脲盐酸催化溴乙酰基化、乙酰基化和常压下钯多相催化加氢还原,经过1-溴-2-甲氧基萘、5-溴-6-甲氧基-2-乙酰基萘等中间产物最终得到产品。 4-丙硫基邻苯二胺 4-丙硫基邻苯二胺是高效广谱驱虫药物阿苯达唑的关键中间体,阿苯达唑是20世纪80 年代末才上市的新药,对人体和动物毒性低,是苯并咪唑类药物中药性最强的。以邻硝基苯胺为原料,与硫氰酸钠在甲醇存在下,经过硫氰化、丙基溴取代得到4-丙硫基-2-硝基苯胺,然后还原得到4-丙硫基邻苯二胺,由于4-丙硫基-2-硝基苯胺结构上含有丙硫基,因此其还原成4-丙硫基邻苯二胺是其中关键,国外研究采用镍或铂系金属催化加氢技术都因为催化剂易中毒或者丙硫基易破坏而难以工业化;而水合肼还原易爆炸;因此最适合工业化生产以硫化钠还原法来合成,尽管会产生一定含盐废水,但是技术可*。另有报道国内外研究一氧化碳催化剂还原法,但是离工业化尚有距离。 α-亚甲基环酮 α-亚甲基环酮是许多具有抗癌活性药物的活性中心,其含有α,β-不饱和酮结构属于抗癌活性基团的隐蔽基团,成为合成很多重要环状抗癌药物的重要中间体。文献报道合成路线有三,1)是环酮和甲醛的羟醛缩合;2)由Mannich反应产生β-二烷基胺甲基环酮,产物胺或季铵盐的热分解产生α-亚甲基环酮;3)是环酮与草酸二乙酯缩合后,与甲醛反应得到α-亚甲基环酮。国内中科院广州药物研究所开发出分别以环戊酮、环已酮、异佛尔酮分别与草酸二乙酯反应后,反应产物再与甲醛一起反应得到相应的α-亚甲基环戊酮、α-亚甲基环已酮和α-亚甲基异佛尔酮等。其中第一步要在溶剂存在下反应,溶剂一般选用二甲基亚砜和四氢呋喃等。 4,4’-二甲氧基乙酰乙酸甲酯 4,4’-二甲氧基乙酰乙酸甲酯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尼伐地平的中间体,尼伐

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N(CF3SO2)2)应用和合成分析

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N(CF3SO2)2) 应用和合成分析 引言 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N(CF3SO2)2)是二(全氟甲基磺酰)亚胺盐化合物系列的第1个成员。相对分子质量为287.1,熔点236~237℃,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加热到360℃才开始分解[1]。一方面,在强拉电子效应的三氟甲基协同参与下,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阴离子中N原子上的负电荷可通过共振作用分散到整个O-S-N骨架上而高度离域化,从而大大增强了离子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电化学稳定性较高,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解质,其稳定电压约为5 V。它属于有机阴离子锂盐,从N(CF3SO2)2-的化学结构看,电负性中心的氮原子和2个硫原子同具有强烈的吸电子能力的—CF3官能团并存。其阴离子电荷分散程度高,阴离子半径在目前所见的电解质锂盐中最大[2],因此较易电离。最后,两个大体积三氟甲基的空间位阻,使该类离子的配位能力大大削弱,使它展现出潜在的强的化学亲电性、高Lewis酸酸性及优良的固体表面特征,从而使得该类物质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如制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质、离子液体、选择性氟化试剂和环境友好的高效Lewis酸催化剂。 1应用 1.1做为电解质盐使用 目前,研究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导电锂盐主要有含CF3SO2的甲基锂盐及亚甲基胺锂盐、硼酸锂盐、磷酸锂盐,无机锂盐水溶液作电解质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平均电压较低。若以(LiN(CF3SO2)2)为锂盐溶于有机溶剂中,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电池电压可大大提高。其中,含有LiPF6的有机电解液显示出导电率高、稳定好的电化学性能等优点。LiPF6成为目前商业化的主要电解液的导电锂盐,但其价格较贵,且P-F键易水解断裂使其抗热和抗水解性能不够理想。 (CF3SO2)2NLi用作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质锂盐,具有较高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电导率,而且在较高的电压下对铝集液体没有腐蚀作用。用EC/DMC配制成1mol/L电解质溶液,电导率可达1.0×10-2 S/cm。在-30℃下电导率还在10-3S/cm 以上,这对于军事应用极为重要[3]。 1.2合成室温离子液体

三氟甲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解读

三氟甲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摘要:由于含氟化合物具有的特殊性质,使其在生物化学、农药、功能材料等领域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在这些含氟化合物中,三氟甲基化产物占有很大比例。将三氟甲基基团将其引入到有机化合物中能使目标产物的极性、偶极距、稳定性和亲脂性得到提高。因此含三氟甲基的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和新型功能材料等领域有重要的意义,且三氟甲基化反应是制备包括三氟甲基化合物等含氟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在这里主要介绍了三氟甲基化反应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包括自由基反应,卤素置换反应和几种加成反应。并展望了下三甲基化反应的前景。 关键词:三甲基化试剂;取代反应;三甲基自由基;亲核加成反应;金属催化;不对称的三氟甲基化反应 1 前言 Moissna在1886年制得含氟化合物奠定了氟化学基础,Swarts在1989年用三氟化锑对三氯甲苯进行氟化得到三氟甲苯,之后含氟化合物得到广泛的应用。 1935年Kinetic Chemicals, Inc和I. G. Farbenindustrie AG公司改进了Swarts ,自此三氟甲苯类的化合物得到了工业化的生产。 的方法,将HF替代了SbF 3 与此同时,原子能等工业的需求和大量关于新型氟化合物的研究报道使得含氟材料的研制和氟元素化合物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如今,含氟化合物在生物化学、农药、功能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正在迅速扩展,引起了各个领域的化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在庆祝2011 年国际化学年时, Nature 首次发表了一篇关于含氟有机化合物合成的综述文章。2011 年Science 罕见地发表了4篇有机氟化学研究论文。有机氟化学目前已是有机化学的热点研究领域。 由于氟原子的电负性最大且原子半径小,当取代氢原子后分子的立体结构以

丁氟螨酯新的合成方法研究

丁氟螨酯新的合成方法研究 天津市农药研究所 马锦明,张翊,马颖,李凯,李珊珊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4-叔丁基苯乙腈为原料两步合成丁氟螨酯的新方法,该工艺路线步骤少,简化生产工艺,反应容易控制。操作方便,没有特殊的工艺和操作条件。 关键词:丁氟螨酯,4-叔丁基苯乙腈,杀螨剂。 农药主要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几大类,杀螨剂属于杀虫剂中的一种。 对农业有害的螨类具有体积小、繁殖快、适应性强及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是公认是最难防治的有害生物群落。 “丁氟螨酯”是由日本大塚化学公司开发的新型杀螨剂,2007年首次在日本获准登记并销售。[1,3] 丁氟螨酯的化学名称: (RS )-2-(4-一特丁基苯基)-2-氰基-3-氧代-(α,α,α-三氟-邻甲基苯基) 丙酸, 2-甲氧乙基酯(IUPAC ) 英文名称:(2-methoxyethyl (RS )-2-(4-tert -butylphenyl)-2-cyano-3-oxo-3-(α,α,α-tri fluoro-o -tolyl)propionate) 通用名: Cyflumetofen CAS: 400882-07-7 熔点:77.9-81.7o C 结构式: t-Bu OMe CN CF 3C C C O O O CH 2CH 2 新型杀螨剂“丁氟螨酯”具有(1)活性高、用量低的特点,每亩地只用十几克,低碳安全环保;(2)广谱:对各种类型的害螨都有效;(3)专门性:只对有害螨类具有专门的杀灭作用,而对非靶标生物和捕食性螨类的负面影响很小;(4)全面性:对各个生长阶段都有效,既能够杀卵,又能够杀活动态的螨。(5)速效与持效兼备:对活动态螨有较快的杀死作用,速效好,并且具有较长的持效,一次施药可以控制较长时期;(6)不易产生抗药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与现有

三氟甲基磺酸研发技术报告

三氟甲基磺酸研发技术报告 1 三氟甲基磺酸性能简介 三氟甲基磺酸又名三弗里克酸,英文名称:trifluoromethanesulfonic acid,分子式:CF3SO3H,CAS号:1493-13-6,m.p:-40℃,b.p:162℃,密度:1.696g/ml(25℃),折色率:1.326(25℃),常温下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无色透明液体。与水可以任意比例互溶,也溶于二甲基甲酰胺、环丁砜、二甲基亚砜以及丙烯腈等极性有机溶剂,在潮湿空气中生成稳定的一水合物。 2 三氟甲基磺酸的应用 三氟甲基磺酸与其他超强酸不同,有着极高的耐热性、耐氧化-还原性。此外,在强亲核剂的存在下,也不会游离出氟离子,故有无卤液体有机强酸的功能。并且,其共轭碱三氟磺酸离子(CF3SO3-)因负电荷分布于构成离子的所有原子,故有特殊的非亲核性、非配位性的特征。因此,三氟甲基磺酸在一系列化学过程中用作催化剂或反应物有很大的优点。 2.1 作酸催化剂 三氟甲基磺酸可在多种反应中用作催化剂。在弗里德尔-克拉茨反应中,用作烷基化和酰基化的催化剂,也能使无活性的芳族化合物进行催化,与其他催化剂相比,能以较少用量的催化剂高收率的产生酰基化合物。对于Gattermann-Koch 型甲基化反应、羧酸合成、亚氨离子反应等许多都有着优良的酸催化剂功能。此外,在酸催化重排中,可用作贝克曼重排、弗里斯重排、烷基和硝基重排等反应的催化剂。在苯乙烯烃聚合、硅氧烷衍生物聚合中也可用做酸性聚合催化剂,其效果显著,能提高反应速率和收率。三氟甲基磺酸除单独用作酸催化剂外,还能吸附于沸石、二氧化硅用作固体催化剂。 2.2 三氟甲基磺酸衍生物的应用 三氟甲基磺酸与金属氢氧化物或三氟甲基磺酸盐在水溶液发生放热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盐,这些金属盐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对热极为稳定,如三氟甲基磺酸锂(CF3SO3Li)因热稳定性优良,以广泛用作电池的电解质。新型锂盐LiTFSI[(CF3SO2)2NLi]与传统锂盐LiFP6相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在新型电池的应用已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而以三氟阴离子为抗衡离子的锡化合物是醛醇

邻甲基苯乙酸

邻-甲基苯乙酸合成工艺二O 一O年九月十五日

1.产品基本情况 中文名称:邻甲基苯乙酸 英文名称:o-tolylacetic acid;2-Methylphenylacetic acid CAS No:644-36-0 结构式: 分子式:C9H10O2 分子量:150.17 性状描述:纯品外观为白色结晶;含量:99%;熔点88-90℃;溶于甲醇、丙酮、乙醚、二氯甲烷、氯苯、N,N-二甲基甲酰胺等,难溶于甲苯,溶于热水,不溶于冷水;包装:25kg/袋 用途:有机合成中间体,主要用于农药工业中制取杀菌剂:烯肟菌酯(enestroburin)、啶氧菌酯和苯醚菌酯 烯肟菌酯: 烯肟菌酯(Enestroburin,SYP-Z071)是国内开发的第一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由沈阳化工研究院1997年开发,已申请了中国、美国、日本及欧洲专利,2002年完成农药临时登记。该品种具有杀菌谱广、活性高、毒性低,与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 理化性质:分子式C22H27ClNO4,化学名称为α-[2-[[[[4-(4-氯苯基)-丁-3-烯-2-基]亚胺基]氧基]甲基]苯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结构式 结构中存在顺、反异构体(Z体,E体),原药为Z体和E体的混合体。原药(含量≥90%)外观为棕褐色粘稠状物。熔点99℃(E体);易溶于丙酮、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醚,微溶于石油醚,不溶于水。对光、热比较稳定。 毒性:原药雄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470mg/kg,雌性为1080mg/kg,急性经皮LD50>2000mg/kg,对眼睛轻度刺激,对皮肤无刺激性,皮肤致敏性为轻度。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试验、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均为阴性。雄、雌大鼠(13周)亚慢性喂饲试验无作用剂量分别为47.73

三氟乙酸简介

三氟乙酸 三氟乙酸,英文名Trifluoroacetic acid,缩写TFA。 化学式:CF3CO2H 分子量:114.02 CAS No. 76-05-1 外观:无色挥发性发烟液体,有吸湿性和刺激性臭味。 熔点:-15.4 °C 沸点:72.4 °C 密度:1.5351 g/cm3 (20°C) 溶解度:与水、氟代烃、甲醇、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 三氟乙酸是乙酸的全氟衍生物,也是最简单的全氟羧酸类化合物。受吸电子性的三氟甲基的影响而有强酸性。酸性比乙酸强十万倍。 三氟乙酸作为精细中间体,主要用于合成含氟的医药、农药和染料,亦可作为玻璃镀膜工艺用原料。是酯化反应和缩合反应的催化剂;羟基和氨基的保护剂,用于糖和多肽的合成。是许多有机化合物的良好溶剂,与二硫化碳合用,可溶解蛋白质。也是有机反应的优良溶剂。

基本简介 三氟乙酸(化学式:CF3CO2H),缩写TFA,是乙酸的全氟衍生物,也是最简单的全氟羧酸类化合物。 基本性状 无色液体。有辛辣气味。有吸湿性。能发烟。是一种强而非氧化性的酸。能与乙醚、丙酮、乙醇、苯、四氯化碳和己烷混溶。相对密度(d20)1.5351。熔点-15.4℃。沸点72.4℃。折光率(n20D)1.2850。有毒,半数致死量(小鼠,静脉)1200mg/kg。有腐蚀性。 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81102 联合国编号2699 CAS号 76-05-1 中文名称三氟乙酸 英文名称 trifluoroaceticacid 英文简称 TFA 别名三氟醋酸 分子式 C2HF3O2;F3CCOOH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强烈刺激气味的发烟液 体 分子量 114.03 饱和蒸汽压(kPa): 13.73/25℃

常用化学试剂英文名

N,N-二甲基丙烯基脲1,3-Dimethyl-3,4,5,6-tetrahydro-2(1H)-pyrimidinone 7226-23-5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N,N-Dimethylformamide Dimethyl Acetal 4637-24-5 3,5-二甲基硝基苯3,5-dimethylnitrobenzene 1999-12-7 3,4-二甲基苯胺3,4-XYLIDINE(3,4-DIMETHYLANILINE) 95-64-7 2,3-二甲基苯酚2,3-DIMETHYLPHENOL 526-75-0 3-硝基邻二甲苯3-Nitro-o-xylene 99-51-4 2-甲基-3-硝基苯胺2-METHYL-3-NITROANILINE 603-83-8 醋酸钯PALLADIUM(II) ACETATE, 3375-31-3 氧化铂Platinum oxide 1341-15-4 氯化钯Palladium chloride 7647-10-1 三苯基膦氯化铑Tris(triphenylphosphine)rhodium(1) Chloride 14694-95-2 四溴化碳carbon tetrabromide;tetrabromomethane 558-13-4 硝基乙烷Nitroethane 79-24-3 间三氟甲氧基苯酚3-(Trifluoromethoxy)phenol 827-99-6 间甲基苯酚m-cresol 108-39-4 对溴苯乙酮4'-Bromoacetophenone 99-90-1 2.6-二硝基甲苯2,6-Dinitrotoluene 606-20-2 4-氯丁醇4-Chlorobutanol 928-51-8 2-甲氨基氯乙烷盐酸盐dimethyl(2-chloroethyl)amine hydrochloride 4584-46-7 亚硝酸异戊酯isoamyl nitrite 110-46-3 1-茚酮1-INDANONE 83-33-0 2,3,4-三氟苯甲酸2,3,4-TRIFLUOROBENZOIC ACID 61079-72-9 丙烯酸叔丁酯t-Butyl acrylate 1663-39-4 硼酸三甲酯Trimethyl borate 121-43-7 托品酮Tropinone 532-24-1 丙腈Propionitrile 107-12-0 丙炔酸乙酯ETHYL PROPIOLATE 623-47-2 4-溴丁酸乙酯Ethyl 4-bromobutyrate 2969-81-5 对三氟甲基苯乙酸2-(4-(trifluoromethyl)phenyl)acetic acid 32857-62-8 氯甲基三甲基硅烷CHLOROMETHYLTRIMETHYLSILANE 2344-80-1 二氟氯乙酸钠Chlorodifluoroacetic acid sodium salt 1895-39-2 对丙基苯甲酸4-Propylbenzoic acid 2438-5-3 异喹啉ISOQUINOLINE 119-65-3 氯代环戊烷Chlorocyclopentane; Cyclopentane,chloro-; Cyclopentyl chloridel 930-29-9 甲基氯甲醚CHLOROMETHYIMETHYI 107-30-2 乙二醛(无水)Glyoxal 107-22-2 6-氨基烟酸6-Aminonicotinic acid 3167-49-5 2-氟-3-硝基甲苯2-FLUORO-3-NITROTOLUENE 437-86-5 异丁胺Isobutylamine 78-81-9 三甲基溴硅烷BROMOTRIMETHYLSILANE 2857-97-8 2-氯-5-羟基吡啶41288-96-4 氯甲酸苯酯PHENYL CHLOROFORMATE 1885-14-9 甲磺酸(甲基磺酸,甲烷磺酸)75-75-2 2-氨基-5-氯吡啶2-Amino-5-chloropyridine 1072-98-6

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第35卷第5期2017年10月 低温与特气, Low Temperature and Specialty Gases Vol. 35,No. 5 O ct,2017 ?工艺与设备? 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李林,王少波,杨献奎,吕灵华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河北邯郸056107) 摘要:以三氟甲磺酸和三甲基氯硅烷为原料,合成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酯。通过考察温度、时间、原料比例、蒸馏压 力等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温度20 ~30T:,反应时间8 h,原料摩尔比1:1. 40,减压蒸馏压力- 0.0901\?>&。实验利用了核磁共振谱图(1扎1亇,2931_?1)和化学滴定法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定量分析,产品收率可 以达到98%以上,纯度可达99%以上。 关键词: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酯;三氟甲磺酸;三甲基氯硅烷;合成 中图分类号:TQ03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1007-7804(2017)05-0034-05 doi:10. 3969/j. issn. 1007-7804. 2017. 05. 007 Study on the Synthesis of TMSOTf L I L in,W A N G S h a o b o,Y A N G X ia n k u i,L V L in g h u a (The 71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Handan 056107,China) Abstract:TMSOTf was prepared, with trimethylchlorosilane and triflic acid as raw material. This work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reaction temperature,reaction time,the ratio of acid/alkane(mol ratio) and distillation press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conditions of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20 ?30*^,the time was 8h,the ratio of acid/alkane( mol ratio) was 1: 1.40,and the distillation pressure was -0. 09 MPa. In addition, the target product wa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1 H ,19 F& 29Si NMR and chemical titration, which proved that the yield of the product was over 98% and the purity was over 99%. Key words:TMSOTf;triflic acid;chlorotrimethylsilane;synthesis 〇引言 三氟甲磺酸硅烷基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 行业,主要包括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酯、三氟甲磺酸 三异丙基硅酯、三氟甲磺酸三乙基硅酯、三氟甲磺酸 叔丁基二甲硅酯等,其中以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酯 应用最为广泛[1]。 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酯,分子式C F3S03Si (C H3)3,英文名 T rim eth y lsily l T riflu orm eth an e-s u l-fo n a te,缩写为 T M S O T f,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在空气 中极易水解发烟,有刺激性气味。三氟甲磺酸三甲 基硅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甲基硅烷基化试剂,常用 于作为轻基、羧基、羰基等官能团转化与保护[M],并参与碳碳成键增长碳链的反应,又可用于L e w i s酸 催化剂[4]及作为阳离子引发剂[56],是重要的医药 中间体[78]和有机合成结构单元。 德国科学家在上世纪70年代首次公开报道用 三氟甲磺酸银和三甲基氯硅烷反应制备三氟甲磺酸 三甲基硅酯[9],80年代又有报道用三氟甲磺酸酐和 三甲基硅醚制备产品[W]等方法,这些方法原料成本 较高,不适合工业化生产,之后又发展了三氟甲磺酸 和四甲基硅烷反应的工业化制备,但原料四甲基硅 烷在制备过程往往带有大量的二甲基丁烷、二甲基 氯硅烷、甲基二硅烷等杂质,这些杂质会与三氟甲磺 酸反应生成副产物。尤其是甲基二氯硅烷和三氟甲 磺酸也会生成三氟甲磺酸甲基硅酯与三氟甲磺酸三 收稿日期=2017-09-09

四(三甲基硅基)四氮烯的合成及机理

CHINESE JOURNAL OF ENERGETIC MATERIALS 含能材料2018年第26卷第8期(659-663) 四(三甲基硅基)四氮烯的合成及机理 四(三甲基硅基)四氮烯的合成及机理 丁可伟1,2,李陶琦1,肖啸1,卜建华1,仝敏超1,葛忠学1,2 (1.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5;2.氟氮化工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5)摘 要:以三(三甲基硅基)肼锂和对甲苯磺酰叠氮为起始原料,合成了高活性的1,2-二(三甲基硅基)二氮烯(BSD ),进一步利用 其二聚反应,合成了1,1,4,4-四(三甲基硅基)四氮烯(TST ),总收率约5.0%,通过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BSD 和TST 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了BSD 二聚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发现其先异构化为1,1-二(三甲基硅基)二氮烯中间体,然后两个中间体相互作用形成TST ,两个过程分别需要高达103.0kJ ·mol -1和114.3kJ ·mol -1的活化能,该理论结果与高温条件有利于BSD 转化为TST 的实验现象一致。 关键词:二(三甲基硅基)二氮烯(BSD );四(三甲基硅基)四氮烯(TST );合成;量子化学计算;反应机理中图分类号:TJ55;O62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1943/CJEM2017384 1引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碳化学中关于碳骨架的构建,包 括碳链增长、减短、异构、成环、开环等已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理论和方法。而氮化学,自1772年分离出N 2和1890年发现N -3 以来,进展缓慢。近年来,大量的理论研究表明全氮化合物可能是潜在的高能量密度材料[1-4],氮化学研究也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不仅合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N + 5[5-6]和N -5[7-10]全氮离子,而且支撑该领域发展的氮氮键成键反应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对氮链延长反应的研究。 氨基的氧化偶联是制备偶氮的常用方法,N —NH 2 的偶联反应可以用来构建四氮烯结构,是延长氮链的常用手段。1985年,Neunhoeffer 等 [11-12] 将1-氨基吡 唑用NiO 2及AcOH 处理,得到偶联产物1,1′-偶氮吡唑,该化合物具有碳取代的N6链结构。2007年,Yu-Chuan Li 等 [13] 用二氯异氰尿酸钠(SDCI )和乙酸, 合成了1,1′-偶氮-1,2,3-三唑,成功构建了碳取代的 N8链结构。2011年,Thomas M 等[14]用类似方法合成了含有N10链的偶氮四唑化合物1,1′-偶氮-四唑。 重氮盐正离子可以和芳胺上的氮原子发生偶联反应,生成重氮-氨基结构,也是延长氮链的一种方法。Bubnov P F [15-16]报道5-氨基四唑形成的重氮盐能继续和5-氨基四唑反应,生成5,5′-重氮胺四唑。杨红伟等[17]将1,5-二氨基四唑用盐酸和亚硝酸钠处理,构建了碳取代的N11链结构。 氮烯是一类具有—N =N —、—N =N —N 或—N =N —N =N —结构的分子,和烯烃在碳骨架构建中的广泛应用相比,目前氮烯在氮骨架合成中的研究很少。N.Wiberg 等[18]曾报道通过热解1,2-二(三甲基硅基)二氮烯能合成四(三甲基硅基)四氮烯,由于硅基极易通过N —Si 键的酸解而脱去,因此,该类反应在氮骨架构建中有潜在的应用,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 为此,本研究通过15N 同位素标记实验分析了1,2-二(三甲基硅基)二氮烯的形成历程,研究了不同温度下1,2-二(三甲基硅基)二氮烯的热解反应,并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了1,2-二(三甲基硅基)二氮烯在高温下生成1,1,4,4-四(三甲基硅基)四氮烯的反应机理,为氮烯的该类反应提供借鉴。 2 实验部分 2.1 试剂与仪器 试剂:叠氮化钠、无水硫酸钠、无水氯化钙、金属 文章编号:1006-9941(2018)08-0659-05 收稿日期:2017-12-13;修回日期:2018-02-13网络出版日期:2018-05-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1502148) 作者简介:丁可伟(1984-),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多氮含能材料合成研究。e-mail :dkw204@https://www.360docs.net/doc/823397029.html, 通信联系人:葛忠学(1966-),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含能材料合成研究。e-mail :gzx204@https://www.360docs.net/doc/823397029.html, 引用本文:丁可伟,李陶琦,肖硝,等.四(三甲基硅基)四氮烯的合成及机理[J ].含能材料,2018,26(8):659-663. DING Ke-wei ,LI Tao-qi ,XIAO Xiao ,et al.Synthesi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of Tetrakis (trimethylsilyl )tetrazene [J ].Chinese Journal of Energetic Materials (Hanneng Cailiao ),2018,26(8):659-663. 659 万方数据

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研发技术报告

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研发技术报告 1 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性能简介 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是二(全氟甲基磺酰)亚胺盐化合物系列的第1个成员,又名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二(三氟甲基磺酰)酰亚胺锂,CAS号:90076-65-6,分子式:LiN(CF3SO2)2,英文名称: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imide lithium salt,相对分子量为287,熔点236~237℃,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加热到360℃才开始分解。电化学稳定性较高。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解质,其稳定电压约为5 V。它属于有机阴离子锂盐,从N(CF3SO2 )2的化学结构看,电负性中心的氮原子和2个硫原子同时具有强烈的吸电子能力的-CF3官能团并存。其阴离子电荷分散程度高,阴离子半径在目前所见的电解质锂盐中最大,因此较易电离。它在有机溶剂中易溶解,其溶液呈路易斯酸性,在溶液中的解离度大,离子迁移率高,电导率高。它是目前稳定性最好的有机电解质锂盐。 2 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的应用 2.1 作锂电次有机电解质锂盐 LiN(CF3SO2)2用作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质锂盐,具有较高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电导率,而且在较高的电压下对铝集液体没有腐蚀作用。用EC/DMC配成1mol/L 电解质溶液,电导率可达1.0×10-2S/cm。在-30℃下电导率仍然可达到1.0×10-3S/cm 以上,在军事上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 2.2 作反应催化剂 LiN(CF3SO2)2和其他同系物化合物MN(R f SO2)2(其中,M为+1价阳离子,如H+,Li+,Na+,K+等;R f为CF3,C2F5,C3F7,C4F9等全氟烷基),是用于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异构化、烯烃水合、甲苯歧化、酯类脱水以及酰基化反应等过程的路易斯酸催化剂。 这种酸催化剂和过去传统的氯化铝和氯化锡以及已知的氧化铝、沸石等固体酸性催化剂相比,显示出其活性高、用量少、可再生、不给环境造成污染等优点。例如把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用硫酸亚胺化并精制,用于苯甲醚的无水乙酸溶液的乙酰化反应,在乙腈存在下,70℃经过2h反应,苯甲醚的95%转化为甲氧基乙酰苯,其选择性(以苯甲醚为基准)达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