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AFP)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1. 甲胎蛋白(AFP)AFP 是初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旳指标, 合用于大规模普查, 假如成人血 AFP 值升高, 则表达有患肝癌旳也许。
AFP 含量明显升高一般提醒原发性肝细胞癌, 70~95%患者旳 AFP 升高, 越是晚期, AFP 含量越高, 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
AFP 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旳大小, 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旳关系, 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旳一项敏感指标。
AFP 值异常高者一般提醒预后不佳, 其含量上升则提醒病情恶化。
一般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 AFP 值应降至 20ng/ml 如下, 若降旳不多或降而复升, 提醒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旳也许。
在转移性肝癌中, AFP 值一般低于 350-400ng/ml。
妇产科旳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 AFP 也会明显升高。
AFP 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 HBsAg 携带者。
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 AFP 升高现象。
孕妇血清或羊水 AFP 升高提醒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 atresia 或多胎, AFP 减少(结合孕妇年龄)提醒未出生旳婴儿有 Down’s 综合征旳危险性。
正常参照值: 0~15 ng/ml2. 癌胚抗原(CEA)在正常成人旳血液中 CEA 很难测出。
CEA 是一种重要旳肿瘤有关抗原, 70-90%旳结肠腺癌患者 CEA 高度阳性, 在其他恶性肿瘤中旳阳性率次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 %)、肝癌(62-75%)、乳腺癌( 40-68%)、泌尿系癌肿(31-46%)。
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 CEA 旳阳性检测率更高, 由于这些肿瘤“浸泡液”中旳 CEA 可先于血中存在。
CEA 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 当发生肝转移时, CEA 旳升高尤为明显。
AFP临床应用及其检测

黄崇庭 2016.6.15于柳州
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
又称甲种胎儿球蛋白,甲型胎儿蛋白,是一种糖蛋白,属于白蛋白家族, 正常情况下,来自胚胎的肝细胞和卵黄囊,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 中消失,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
发现AFP:
由Bergstrand和Czar于1956年在胎儿血清中发现,而前苏联的Abelev则于1963 年发现AFP的来源主要为卵黄囊和胎盘;
(3)AFP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5、AFP在其他肿瘤中的应用
(1)各种源于内胚层的胃肠道肿瘤; (2)内胚窦瘤(卵黄囊瘤); (3)生殖细胞癌等;
总结血清甲胎蛋白阳性增高的原因
随着病情恶化它在
肝癌
血清中的含量会
急剧增加
(阳性率80-90%)
孕妇; 其他肿瘤的肝转移
AFP阳性
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 肝硬化
重型肝炎患者在发生肝细胞炎症坏死后能否有效的再生,与其预后有关,AFP 增高者,预后较好。
原因在于 (1)AFP能促进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 从而促进肝细胞增殖、 分化、再生;
(2)AFP出现于有丝分裂旺盛的肝细胞和(或)幼稚肝细胞,在急性 病毒性肝炎、 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时, AFP升高标志肝 细胞再生活跃;
AFP目前的检测方法
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CLIA) 是采用现代全自动仪器操作控制,单克隆抗体标记发光物质吖啶酯或碱性磷
酸酶促化学发光最新的微磁粒子标记反应的技术,是光的高灵敏性、单克隆抗体 高特异性结合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序的现代免疫定量技术。目前以电化学发光免 疫分析为代表,实现了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具有测定结果稳定、线性范围宽、测 定速度快、试剂保存期长等优点,但检测成本高。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概述1、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由591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电泳时位于白蛋白和α1球蛋白之间。
2、新生儿时期AFP很高,到1岁时降至10µg/L~20µg/L,在成人血清中AFP的含量很低。
当肝细胞发生恶性变时,AFP含量明显升高,是临床上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
二、参考区间血清AFP检测的参考区间可因方法、仪器、试剂不同而有不同。
三、筛查血清 AFP 联合肝脏超声检查可作为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高危人群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长期酗酒者以及有原发性肝癌家族史者为主,筛查年龄男性≥ 40 岁,女性≥50 岁开始,宜每隔 6个月检查一次。
四、临床意义1、血清AFP是临床上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对于血清AFP≥400μg/L超过1个月,或≥200μg/L持续2个月,在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和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后,应高度怀疑肝癌,需做B 超检查,必要时做CT/MRI和活组织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血清AFP对肝癌诊断的阳性率一般为70%左右,尚有约30%的肝癌患者AFP检测阴性,因此,不能仅靠AFP来诊断肝癌。
2、血清AFP升高也可见于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如睾丸非精原细胞瘤、卵黄囊瘤、恶性畸胎瘤等。
还可见于其他恶性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等。
3、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 AFP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多在20~200µg/L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
4、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AFP可见升高,主要来源于胎儿。
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升高,可见于胎儿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
AFP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其在羊水中含量异常升高。
孕妇血清中AFP异常降低,提示胎儿有Down's 综合征的风险。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1. 简介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一种胚胎发育期间产生的糖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和肾上腺皮质细胞合成。
在妊娠早期,AFP主要由胎儿的肝脏分泌,随着妊娠的进行,AFP逐渐从母体血液中转移到胎盘和羊水中。
因此,在孕妇和新生儿中检测AFP可以用于评估先天性畸形和某些疾病的风险。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Alpha-fetoprotein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通过测定血液中的AFP水平来评估相关疾病的存在与程度。
本文将重点介绍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的正常值范围及其临床应用。
2. 正常值范围甲胎蛋白的正常值范围因年龄、性别、孕周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正常值范围:•成人男性:0.5 - 10 ng/mL•成人女性:0.5 - 15 ng/mL•妊娠第一孕周:0.5 - 50 ng/mL•妊娠第二孕周:15 - 100 ng/mL•妊娠第三孕周:30 - 200 ng/mL需要注意的是,正常值范围可能会因不同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和标准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甲胎蛋白检测时,最好参考具体实验室提供的参考范围。
3. 临床应用3.1 孕产期评估甲胎蛋白水平在孕产期评估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孕妇血液中的AFP水平,可以筛查出一些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和染色体异常,如神经管缺陷(如脑脊髓管闭合不全)、腹壁缺陷(如腹壁疝)、唐氏综合征等。
3.2 肝病诊断与监测在肝病诊断与监测方面,甲胎蛋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水平的AFP可以提示肝细胞癌、肝细胞再生和某些慢性肝病,如乙型肝炎、肝硬化等。
此外,在接受肝移植或化疗的患者中,监测AFP水平可以帮助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风险。
3.3 其他临床应用甲胎蛋白还在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睾丸和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中,高水平的AFP可以作为一个指标之一。
甲胎蛋白标准

甲胎蛋白标准甲胎蛋白标准(AFP)是一种特定的蛋白质,是胚胎和胎儿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同时也是一种肿瘤标志物。
AFP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可以用来诊断某些疾病,如胎儿畸形和某些癌症。
本文将介绍AFP的特点、检测方法、临床应用和标准化的重要性。
一、AFP的特点AFP是一种单链糖蛋白,由4个多肽单元组成。
它主要在胚胎和胎儿的肝脏、胃肠道和卵巢中合成,是一种胚胎发育的标志。
AFP的含量在胎儿出生后会逐渐降低,成人体内的AFP含量通常很低。
然而,某些情况下,如某些肝病和某些癌症,AFP的含量会升高。
二、AFP的检测方法AFP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免疫测定法、放射免疫测定法、酶免疫测定法等。
其中,免疫测定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免疫学原理,通过检测样本中AFP与抗AFP抗体的结合情况,来测定AFP的含量。
放射免疫测定法则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与样本中的AFP结合来测定AFP的含量。
酶免疫测定法则是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样本中的AFP结合来测定AFP的含量。
这些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医生和病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三、AFP的临床应用AFP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 诊断胎儿畸形:AFP是一种胚胎发育的标志,如果胎儿出现某些畸形,如神经管畸形、腹壁缺陷等,AFP的含量会升高。
因此,通过检测母体血液或羊水中的AFP含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胎儿畸形。
2. 诊断某些癌症:AFP在某些癌症中也会升高,如肝癌、睾丸癌等。
因此,通过检测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AFP含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这些癌症。
3. 监测治疗效果:AFP可以用来监测某些癌症的治疗效果,如肝癌、睾丸癌等。
如果治疗有效,AFP的含量会降低,反之则升高。
四、标准化的重要性AFP的检测结果对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化可以使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这对于医生的诊断和病人的治疗非常重要。
肝癌afp诊断标准

肝癌afp诊断标准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缺乏明显的早期症状,常常在晚期才被发现。
而AFP(甲胎蛋白)是肝癌的一种生物标志物,其水平的变化可以用于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本文将从AFP的生物学特性、临床应用、诊断标准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AFP的生物学特性AFP是一种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糖蛋白,在胎儿期达到最高水平,出生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成年人的低水平。
在肝癌等恶性肿瘤发生时,由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其产生AFP的能力增强,导致血液中AFP的水平升高。
AFP的分子量约为70kDa,由多个糖基化的多肽链组成。
在正常情况下,AFP主要由肝脏和胎盘细胞产生,但在肝癌等恶性肿瘤发生时,其他组织也可以产生AFP。
此外,某些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也可以导致AFP的升高。
二、AFP的临床应用AFP是肝癌的一种生物标志物,其水平的变化可以用于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1.肝癌的诊断AFP是肝癌的一种敏感性指标,其升高可以提示肝癌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AFP水平≥20 ng/mL时,提示肝癌的可能性较大。
但是,由于某些其他疾病也可以导致AFP的升高,因此AFP不能作为肝癌的特异性指标。
2.肝癌的治疗AFP可以用于肝癌的治疗监测。
在肝癌治疗过程中,AFP的水平通常会随着治疗的效果而下降,因此可以用AFP的变化来评估治疗的效果。
3.肝癌的预后评估AFP也可以用于肝癌的预后评估。
一般来说,AFP水平越高,肝癌的预后越差。
因此,对于AFP水平较高的肝癌患者,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随访和治疗监测。
三、肝癌AFP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对于肝癌的AFP诊断标准主要有两种:欧洲肝癌组织(EASL)标准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标准。
1.EASL标准EASL标准是目前国际上最广泛使用的肝癌AFP诊断标准。
根据EASL标准,肝癌的AFP诊断标准如下:(1)AFP水平≥400 ng/mL时,肝癌的敏感性为60-80%,特异性为94-98%。
AFP临床应用及其检测ppt课件

AFP在临床中的应用小结 1、在产检及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2、原发性肝癌敏感的血清学标志物; 3、AFP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4、作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标志
5、在其他肿瘤中的应用;
1、AFP在产检及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AFP在胚胎发育期由胎儿卵黄囊和肝脏大量合成, 至妊娠12 wk左右, 卵黄囊退化, 胎儿肝脏成为合成的主要场所.胎儿时, 其血清浓度很高(1-10 g/L), 出生后12-18 W,AFP浓度逐渐降至10 μg/L以下. AFP可用作筛查神经管缺陷、非整倍体的实 验室标志物。在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病理情况下, AFP可由开放的神 经管进入羊水, 导致其在羊水中含量显著升高。先兆子痫、妇婴输血、宫内发育 迟缓、胎儿死亡, AFP均有所升高。如果新生儿AFP明显升高, 提示新生儿肝炎、 先天性胆道闭锁或有能分泌AFP的胚胎性恶性肿瘤等.
神经管畸形
脊柱裂
先兆子痫
胎儿死亡
新生儿肝炎
先天性胆道闭锁
恶性葡萄胎
AFP水平下降表明存在染色体异常(非整倍体), 如三体, 以及Turner's综合征、脑 积水、胎儿生长受限等。
唐氏综合症
脑积水
2、AFP作为原发性肝癌血清标记物
肝癌(liver cancer)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由肝脏内的细 胞所引发的癌病,称之为“原发性肝癌”,由身体其他器官的癌症转移到肝脏 而形成的肝脏恶性肿瘤,称为继发性肝癌,也称“转移性肝癌”。
AFP理化性质和生理作用 理化性质
甲胎蛋白( Alpha-Fetal Protein,AFP) 是一种糖蛋白,分子是单一多肽链, 属于白蛋白家族,其主要在胎儿时期的卵黄囊和肝脏细胞中合成,分子量约为6 800 D。AFP 中蛋白质占96%,碳水化合物占4%。
甲胎蛋白的临床诊断意义

甲胎蛋白的临床诊断意义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糖蛋白,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AFP水平在出生后逐渐下降,成年人的血液中AFP水平非常低。
然而,一些疾病和病理状态会导致AFP水平异常升高或出现其他异常变化,因此AFP水平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首先,高水平的AFP可以作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AFP在肝细胞癌患者中常常升高。
AFP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和活动程度相关,因此可以通过监测AFP水平的变化来判断肝细胞癌的进展情况和预后。
除此之外,AFP对于诊断肝细胞癌在手术切除前后的评估、监测治疗效果以及肝移植后的复发风险判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AFP在胎儿神经系统发育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胎儿神经系统疾病,如婴儿脑积水、脊柱裂等疾病,会使AFP水平升高。
通过测量胎儿脊液和羊水中的AFP水平,可以作为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此外,在孕妇产前血清中检测AFP水平,也可以用于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风险。
此外,AFP在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睾丸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AFP在睾丸癌患者中往往升高。
因此,AFP的测量可以辅助睾丸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还有一些其他非肿瘤性疾病也可能导致AFP水平的升高,如肝炎、肝硬化、何杰金氏病等。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除了单独监测AFP水平外,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其他临床表现和病史,以帮助确定病因和诊断。
总的来说,甲胎蛋白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疾病标志物,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测量AFP水平的变化,可以提供许多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和预后评估的依据,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疾病的管理。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AFP水平的变化并不是特异性的,还需要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和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准确的诊断和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胎蛋白(AFP)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摘要:甲胎蛋白(afp)是胎儿发育早期,由胎肝细胞和卵黄囊合成的糖蛋白,是胎儿血清中主要蛋白质,也是正常成分,出生后直至成年在血清中含量极微。
但患原发性肝癌或畸胎瘤时,病人血清中甲胎蛋白含量显著增高。
这类抗原的检出,对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目前,甲胎蛋白的检测已广泛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普查。
关键词: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已被发现50余年,目前临床常用于肿瘤,特别是肝癌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复发的判断。
同时作为良好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广泛应用于健康体检。
临床上不乏因afp升高而就诊者。
现对afp 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简单的阐述。
afp是一种4%糖类的单链糖蛋白,分子量70kd,半寿期5d,afp 和清蛋白基因都定位于第4号染色体4q11-4q21区域,afp和清蛋白的氨基酸顺序十分近似,高度同源性[1]。
afp在胎儿期分别由卵黄囊和胎肝合成,可细分为卵黄囊型和肝型,它们含糖类的比例不同。
它是胎儿血循环中的主要蛋白,主要与雌激素结合抑制母体对胎儿的免疫排斥反应,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
在妊娠29d 即可检测出,其数值持续升高至孕30-32周,此后逐渐下降。
胎儿出生后约8个月时afp降至成年人水平,一般波动在1-5ng/ml, 约99%的成年人血清afp值<10ng/ml。
妇女妊娠3个月后,afp开始升
高,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
afp可携带或转运多种血清成分,包括脂肪酸、视黄酸、类固醇,也与糖代谢有关。
在许多细胞类型和癌中,afp起双重调节生长的作用,涉及的机制包括转运雌激素,脂肪酸和胆红素。
也有调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及诱导凋亡,抑制生长的作用[2]。
在胎儿体内afp的作用犹如成年人血清中的清蛋白的作用,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运输物质的作用。
在急性、慢性肝炎均可引起afp的升高。
急性肝炎于病程中期出现,持续时间较短,afp含量呈低水平升高,而慢性活动性肝炎afp 水平随着肝炎的活动期而增高,恢复而下降,持续时间30天至3
个月,如持续不退并进行性升高,要警惕肝癌的可能性[3]。
成年人的肝脏存在多种肝细胞,肝脏受到损害时,这些干细胞分化成肝细胞和胆管细胞。
目前认为卵圆细胞是肝干细胞的一种子代细胞,有合成afp的能力,也有成瘤性。
肝干细胞可能是肝癌中产生afp 的细胞来源之一[4]。
因此afp可作为肝细胞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方法,同时具有高度的灵敏度。
现今,afp在临床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动态监测afp变化,对判断预后及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新,府伟灵.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第四版,2007.07
[2] 李国钦.甲胎蛋白的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8.18:381-383
[3] 黄栋浩.病毒性肝炎与甲胎蛋白症的临床观察.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672
[4] 侯兴华.甲胎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自然流产中的表达及意义.中国计划性生育和妇产科.2010.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