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口规模估算方法
城市人口规模估算方法

• 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生态用地总面积,选取适宜的人均生态用地标准预测人 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St——预测目标年生态用地面积; st——预测目标年人均生态用地面积。
• 4.3.4 电力承载力法
• 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的供电能力,选取适宜的人均用电标准预测人口规模, 按下式计算: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Et——预测目标年可 供电总量;et——预测目标年人均用电量。
29°42’
1.33
1.25
1.19
1.11 1.15 1.20
0.9~1.0 1.1~1.2
——
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住宅间距
1.住宅正面间距 (2)不同方位日照标准间距 L′=L×b L′——不同方位住宅日照间距 L——正南方向住宅日照间距 b——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折算系数
不同方位日照间距关系
9
大同
40°00’
2.00
1.87
1.75
1.63 1.67 1.74
10
北京
39°57’
1.99
1.86
1.75
1.63 1.67 1.74
11
喀什
39°32’
1.96
1.83
1.72
1.60 1.61 1.71
12
天津
39°06’
1.92
1.80
1.69
1.58 1.61 1.68
13
保定
38°53’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大寒日
冬至日
≥2
≥3
≥1
8-16
底层窗台面
9-15
2024/1/24
人口统计模型

城市人口统计模型 一.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城市人口统计问题,首先本文在知道某城市人口密度204)(2+=r r P 的情况下,求距市中心2km 区域内的人口数;以及假设人口密度近似为:rr P -0.21.2e)(=(单位不变)试求距市中心2km 区域内的人口数.根据两种模型的不同,分别取距离微元和时间微元,建立人口统计的积分模型,然后用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求解.关键词:人口密度、距离微元、时间微元、定积分换元法、分部积分法 二.问题重述某城市2000年的人口密度近似为204)(2+=r r P ,p(r)表示距市中心 .r 公里区域内的人口数,单位为每平方公里10万人.(1) 试求距市中心2km 区域内的人口数; (2) 若人口密度近似为:rr P -0.21.2e)(=(单位不变)试求距市中心2km 区域内的人口数.二。
设 p(t) 表示 t 时刻某城市的人口数.假设人口变化动力学受下列两条规则的影响:(1) t 时刻净增人口以每年 r(t) 的比率增加;(2) 在一段时期内,比如说从T1 到T2 ,由于死亡或迁移,T1 时刻的人口数P(T1) 的一部分在 T2 时刻仍然存在, 我们用h(T2-T1)P(T1) 来表示,0< h(T2-T1)<1 ,T2-T1 是这段时间的长度.试建立在任意时刻人口规模的模型.如果45()51010r t t=⨯+ ,/40()t h t e-=,2000年时该城市的人口数为710,试预测2010年时该城市的人口数.三.符号说明P(r) :人口密度p(t) :表示 t 时刻某城市的人口数 r(t) :t 时刻净增人口比率 P(T1):T1 时刻的人口数四.模型建立及求解根据两种模型的不同,分别取距离微元和时间微元,建立人口统计的积分模型,然后用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求解:(I )假设我们从城市中心画一条放射线,把这条线上从0到2之间分成 n 个小区间,每个小区间的长度为 .每个小区间确定了一个环,如下图所示.r ∆第一步:市中心1j r -jr 2n r =r∆00r =让我们估算每个环内的人口数并把它们相加,就得到了总人口数.第 个环的面积为:[]222)(2ππr r r r r j j j ∆+∆--=2212)π(ππr r r r j j j ∆-=--2Δπ2πr)(r r j -∆=在第 j 个环内,人口密度可看成数)(j r P ,所以此环内的人口数近似为:rr r P j j ∆⋅π2)(第二步:距市中心2km 区域内的人口数近似为:rr r P jnj j∆⋅∑=π2)(1所以人口数:rr r P N d π2)(2⎰=第三步:(1)当204)(2+=r r Prr r r πr r r N d 2024d 204π22222+=+⋅=⎰⎰291.22024lnπ4|)20ln(π4202≈=+=r距市中心2km 区域内的人口数大约为229 100. (2)当r r P -0.21.2e)(= 时,rreπr r eN rrd 4.2d 2.1π222.02.02⎰⎰--=⋅⨯=⎰---=--22.022.0d 2.0eπ4.22.0eπ4.2rr rr202.04.02.0e π12πe24⎪⎪⎭⎫ ⎝⎛-+-=--r 11.602π)60πe 60(πe244.04.0≈+-+-=--距市中心2km 区域内的人口数大约为1 160 200. 第五步:将40/54e)(,10105)(t t h t t r -=+⨯= 及10=T ,710)0(=P 代入(1)式得 :⎰-+=10d )()10()0()10()10(tt r t h P h P⎥⎦⎤⎢⎣⎡+⨯+=⎰⎰---10010040/540/44/14/17d e 10d e 105ee 10t t t t t10040/4/164/17ee 102e10t ---⨯+=10040/4/1710040/4/16ee1016ee104t t t ----⨯-⨯+74/174/161028.1)12e17(10)e1(102⨯≈-⨯+-⨯=--2010年时该城市大约有人口1 280万.模型评价和说明 人口统计模型(I )中两个人口密度 204)(2+=r r P 和rr P -0.21.2e)(= 有一个共同特点)('<r P ,即随着r 的增大,)(r P 减少,这是符合实际的.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人口密度)(r P 选取不同的模式时,估算出的人口数可能会相差很大,因此,选择适当的人口密度模式对于准确地估算人口数至关重要.。
人口预测方法

现状需安置人口109552人。
本次规划,居住用地面积1339.24公顷规划用地指标表上位总体规划工业用地面积4144.76公顷总体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二、人口规模古雷港口经济区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居住人口两大类。
1、就业人口规模本规划区内的就业人口主要是工业用地的就业人口。
(1)就业人口密度指标的分类确定通过国内工业用地的经验数据类比分析,考虑到石油炼化工业的特殊性,其就业人口密度偏低,其中上游产业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占地规模大,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经验数据表明,一般石化产业就业人口密度为6-20人/公顷,本规划石油炼化产业就业人口密度取7人/公顷,中下游产业用地就业人口密度取20人/公顷。
经验数据表明,综合类工业用地就业人口密度一般为80人/公顷;高新工业园用地就业密度为120人/公顷。
(2)工业用地的就业人口规模本次规划的石油炼化产业用地(即三类工业用地)约为478公顷;石化中下游产业用地约为2536公顷;二类工业用地约为987公顷;一类工业用地约为12公顷。
综上,计算可得,规划期末东海岛新区可容纳的工业用地就业人口数量约为:478公顷×7人/公顷+2536公顷×20人/公顷+987公顷×80人/公顷+12公顷×120人/公顷=136886人,约为13.4万人。
(3)仓储、港口用地等就业人口规模考虑到仓储、港口用地的集约紧凑,仓储、港口用地均按10人/公顷用地指标计算。
仓储、港口用地297+1130=1427公顷,就业岗位约1.4万人。
(4)就业相关人口规模经济区内总就业人口还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就业人口,约占总就业人口的20%,因此,计算可得,经济区总就业人口数量约为:(13.4+1.4万人/(1-20%)=18.5万人。
考虑到新区内就业人口部分带眷,取平均带眷系数为1.5,因此,可估算,就业相关人口为18.5万人×1.5=27.8万人。
居住用地人口计算公式

居住用地人口计算公式
居住用地人口数量 = 居住用地面积× 人口密度。
其中,居住用地面积是指特定区域内被用于居住的土地面积,通常以平方米或者平方公里为单位;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通常以人/平方米或者人/平方公里为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是一个简化模型,实际情况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偏差。
例如,人口密度可能会因城市化程度、土地利用规划、人口流动等因素而变化,因此在实际运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得到更准确的估算结果。
另外,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居住用地人口计算模型,它们可能会考虑更多的因素,如年龄结构、家庭规模、居住环境等,以提高估算的准确性。
这些模型可能涉及到统计学、人口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需要更专业的方法和工具来进行计算。
总之,居住用地人口计算公式是一个简化的模型,它可以作为估算特定区域内居住人口数量的一种工具,但在实际运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数量的估算学会用近似值估算数量

数量的估算学会用近似值估算数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估算数量的情况。
有些时候,我们不需要精确计算,只需要一个接近的估算值即可。
通过学会使用近似值来估算数量,我们可以在快速而准确地做出决策的同时,节约时间和精力。
一、估算人口数量估算人口数量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常见问题。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估算人口数量:1. 统计数据:政府部门、人口普查机构等会定期公布人口数量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准确的人口估算值。
例如,可以通过查阅最近一次的人口普查报告来了解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
2. 观察法:在没有统计数据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估算人口数量。
例如,在一座公园中,我们可以通过统计一段时间内进出公园的人数,然后根据这个数据估算出每天、每月或每年的人流量。
3. 地理环境:通过考察特定地理环境中的人口密度,并结合该地区的面积,我们可以估算该地区的人口数量。
例如,在一片住宅区中,我们可以通过统计每个居民楼的居住人口数量,并乘以住宅区的楼栋数量,来估算该住宅区的总人口数量。
以上是估算人口数量的一些常见方法,通过使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在不进行全面调查的情况下,得出相对准确的人口估算值。
二、估算销售数量在商业领域,估算销售数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估算销售数量,我们可以合理安排产品的生产、库存和营销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估算销售数量的方法:1. 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可以获得对目标市场的了解,包括潜在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能力。
结合市场规模和目标市场的渗透率,我们可以估算出产品在该市场的销售数量。
2. 历史数据:根据过去的销售数据,我们可以分析销售趋势和季节性变化,并预测未来的销售数量。
例如,在圣诞节期间,销售额通常会出现增长,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数据估算出圣诞节期间的销售数量。
3. 竞争对手数据:通过研究竞争对手的销售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市场份额和销售趋势,从而对目标市场的销售数量进行估算。
人口适度规模计算公式

人口适度规模计算公式在计算人口规模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一些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人口规模产生影响,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计算人口规模。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出生率。
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每一千人口中新生婴儿的数量。
出生率的高低反映了人口增长的速度。
通常来说,出生率越高,人口增长越快。
出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出生率 = (出生人口数 / 总人口数)× 1000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死亡率。
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每一千人口中死亡的人数。
死亡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卫生状况和医疗水平。
通常来说,死亡率越低,说明人口的健康状况较好。
死亡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死亡率 = (死亡人口数 / 总人口数)× 1000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我们还需要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迁入某一地区的人口数量,迁出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迁出某一地区的人口数量。
迁入率和迁出率可以反映人口的流动情况。
迁入率和迁出率的计算公式如下:迁入率 = (迁入人口数 / 总人口数)× 100迁出率 = (迁出人口数 / 总人口数)× 100我们可以根据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来计算人口规模。
人口规模的计算公式如下:人口规模 = 总人口数 + (出生人口数 - 死亡人口数) + (迁入人口数 - 迁出人口数)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的人口规模。
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口规模的计算结果只是一个估算值,实际情况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战争、政策调整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收集相关数据来计算人口规模。
政府部门、统计机构等会定期发布人口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计算人口规模,并及时更新。
人口规模的计算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综合考虑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人口规模。
人口规模的计算结果对于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口的分布情况和需求,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广州2040年人口估算

09土资3班陈志辉3109005459综合增长率法根据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r ——人口年均增长率;n ——预测年限。
4.1.2 指数增长模型运用指数增长模型预测未来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r ——人口年均增长率;n ——预测年限(n=t-t0,t0为预测基准年份)。
e ——自然对数的底,大约等于2.71828根据2010年广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市人口总量为1270080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9430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757800人,增长27.74 %。
年平均增长率为2.48%.。
那么根据第一条公式计算:P2040=12700800(1+2.48%)30计算结果为26485280根据第二条公式计算:P2040=12700800*e2.48%*30计算结果为26726738举例论述某个忽略历史文化城市建设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大体包括:古街巷、老商号、名人胜迹、历史遗迹、革命胜地以及地下的墓葬等等,从文化的角度看,它是一个城市历史特征的形象化体现;从经济的角度看,处在地上的文化遗产多是城市经济的旅游资源。
武汉市地上历史文化遗产的分布,基本处在武汉三镇老城区的范围以内,对它的保护与城市建设在关注城市文化氛围与人文状况的问题上成为一对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一要摆正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树立人文保护的意识;二要清理文化遗产,制定得当的措施,保护武汉良好的历史形象;三要强调科学决策,在保护、开发等一系列环节上,摒弃长官意志,消除“滥竽”或“李鬼”现象。
一、摆正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2002年,“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在罗马召开的第22届大会上,中国代表用艺术的形式分析了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的各类因素。
它包括:1,骤然的损毁;2,日积月累的损毁。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方法

(1)以建成区的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作为基数计算其自然增长率。
(2)以建成区内的非农业人口为基数计算其机械增长率。
(3)暂住人口:各地确定暂住人口时,对暂住时间的规定并不一致,有的是3个月以上,有的是半年以上,有的是1年以上。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暂住3个月以上的和半年以上的往往还要继续住下去。好多人是到时间后再续办手续。根据人口普查的统计口径,在某一城市居住1年以上即视为常住人口,所以统计暂住人口应以居住1年以上为标准。
(二)微观系列
1、中心城现状人口
首先要确定中心城建成区的范围,这在具体做某一城市总体规划时是很容易划定的,因为城市建设总是相对集中于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其次调查这一范围之内的人口,这要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逐个村委会(如果建成区内含有农村)进行调查,就可以获得这一范围内的人口数字。所统计的人口包括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暂住人口。
1.42
55.75
64.34
吉林
40.13
41.07
41.58
41.81
1.68
47.09
55.34
黑龙江
40.39
41.22
41.43
41.98
1.59
61.06
58.65
上海
66.14
67.68
69.34
70.00
3.86
江苏
21.69
22.60
23.55
24.37
2.68
38.99
47.92
浙江
17.07
17.62
18.12
18.63
1.56
42.25
55.49
安徽
15.52
15.6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29
17
tgh H L
H H1 H2 a 1/ tgh
L——标准日照间距(m) H——前排建筑屋檐标高至后排建筑底层窗户标高之高差(m) H1——前排建筑屋檐标高(m) H2——后排建筑底层窗台标高(m) H——日照标准日太阳高度角 a——日照标准间距系数
全国主要城市不同日照标准的间距系数
2020/2/29
1
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
城市人口规模估算方法 2.职工带眷系数法 基本思路:根据新增就业岗位数及其带眷情况估算城市总人口。 计算公式: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十单身职工 职工带眷比:带有家属的职工数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 带眷系数:每个带眷职工所带眷属的平均人数。
• 4.3.3 环境容量法
• 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生态用地总面积,选取适宜的人均生态用地标准预测人 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St——预测目标年生态用地面积; st——预测目标年人均生态用地面积。
• 4.3.4 电力承载力法
• 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的供电能力,选取适宜的人均用电标准预测人口规模, 按下式计算: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Et——预测目标年可 供电总量;et——预测目标年人均用电量。
• 4.2 相关分析法 • 4.2.1 经济相关分析 • 通过建立城市人口与经济总量之间的对数相关关
系预测未来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Yt——预测 目标年GDP总量;a、b——参数。
• 4.2.2 劳动力需求预测法 • 通过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分析预测城市人口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大寒日
冬至日
≥2
≥3
≥1
8-16
底层窗台面
9-15
2020/2/29
15
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住宅间距
住宅的合理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 防震、管线埋设、视觉为生等要求。
特定情况: (1)老年人居住住宅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h的标准; (2)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日照标准降低; (3)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大寒日日照 1h的标准。
也叫阻滞人口增长模型,是Verhulst在马尔萨斯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对 人口容量或极限规模的考虑,按下式计算:式中:Pt——预测目标年 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Pm——规划区最大人口容 量;r ——人口年均增长率;n ——预测年限(n=t-t0,t0为预测基准年 份);e ——自然对数的底,大约等于2.71828。 在实际运用中,该模型常以简化形式出现:如在SPSS软件中,其计算 公式为: 式中:参数a和b可利用软件从历史数据回归中求得,Pm为输入数值, n即预测年限。
2020/2/29
16
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住宅间距
住宅的合理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 防震、管线埋设、视觉为生等要求。 1.住宅正面间距 (1)标准日照间距 标准日照间距是指当地正南向住宅满足日照标准的正面间距。 日照间距系数: a=L/H L——日照标准间距 H——前排建筑屋檐标高至后排建筑底层窗台标高之高差
值预测人口规模,公式如下:式中:Pt——预测目标年 末人口规模;Dt——预测目标年末道路总面积;dt—— 预测目标年人均道路用地面积。
• 4.4.2 教育设施承载力法 • 根据规划期末中小学学位总数和人均中小学学位数的
目标值预测人口规模,公式如下:式中:Pt——预测目 标年末人口规模;St——预测目标年末中小学学位总数; st——预测目标年末人均中小学学位数。 • 4.4.3 医疗设施承载力法 • 根据规划期末医疗设施的病床总数和人均病床数的目 标值预测人口规模,公式如下:式中:Pt——预测目标 年末人口规模;Bt——预测目标年末病床总数;bt—— 预测目标年人均病床数。
组合式 走廊式
2020/2/29
14
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住宅间距
住宅的合理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 防震、管线埋设、视觉为生等要求。
建筑气候区划
日照标准日 日照时数/h 有效日照时间带/h
计算起点
住宅日照标准
Ⅰ、 Ⅱ 、 Ⅲ、 Ⅶ气候区
大城市
中小城市
Ⅳ气候区
Ⅴ、Ⅵ气候区
• 根据建设用地潜力和有关人均用地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式中: 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Lt——根据土地开发潜力确定的预测目标 年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lt——预测目标年宜采用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 4.3.2 水资源承载力法
• 根据规划期末可供水资源总量,选取适宜的人均用水标准预测人口规模, 按下式计算: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Wt——预测目标年可 供水量;wt——预测目标年人均用水量。
冬至日
大寒日
正午 影长率
日照 1h
正午 影长率
日照 1h
日照 2h
日照 3h
现行采用标准
25
南京
32°04’
1.45
1.36
1.30
1.21 1.24 1.30
1.0;1.1~1.8
26
合肥
31°51’
1.44
1.35
1.29
1.20 1.23 1.29
1.2
27
上海
31°12’
1.41
1.32
1.26
1.17 1.21 1.26
0.9~1.1
28
成都
30°40’
1.38
1.29
1.23
1.15 1.18 1.24
1.1
29
武汉
30°38’
1.38
1.29
1.23
1.15 1.18 1.24
0.7~0.9 1.0~1.1
30
杭州
30°19’
1.36
1.27
1.22
1.14 1.17 1.22
31
8
呼和浩特 40°49’
2.07
1.93
1.81
1.69 1.73 1.80
— 1.8~2.0 1.5~1.8 1.7~1.8
—— —— 1.7 ——
全国主要城市不同日照标准的间距系数
序号 城市名称
纬度 (北纬)
冬至日
大寒日
正午 影长率
日照 1h
正午 影长率
日照 1h
日照 2h
日照 3h
现行采用标准
1.73
1.62
1.53
1.43 1.47 1.52
——
19
青岛
36°04’
1.70
1.58
1.50
1.40 1.44 1.50
——
20
兰州
36°03’
1.70
1.58
1.50
1.40 1.44 1.49
1.1~1.2;1.4
21
郑州
34°40’
1.61
1.50
1.43
1.33 1.36 1.42
——
2020/2/29
3
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
城市人口规模估算方法 3.递推法 基本思路:将城市发展分成若干阶段,根据城市发展不同阶段,影响人 口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有关的参数,逐段向前递推预测城市的总人口。
2020/2/29
5
人口规模预测方法:(详见《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 4.1 增长率法 4.1.1 综合增长率法 根据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 r ——人口年均增长率;n ——预测年限。 4.1.2 指数增长模型 运用指数增长模型预测未来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 r ——人口年均增长率;n ——预测年限(n=t-t0,t0为预测基准年份)。 4.1.3 逻辑斯蒂曲线(Logistic)模型
1.91
1.78
1.67
1.56 1.60 1.66
14
银川
38°29’
1.87
1.75
1.65
1.54 1.58 1.64
15
石家庄
38°04’
1.84
1.72
1.62
1.51 1.55 1.61
16
太原
37°55’
1.83
1.71
1.61
1.50 1.54 1.60
—— 1.6~1.7
—— 1.2~1.5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类来自与规划结构居住区的类型
按照建设条件不同:新建的居住区和城市旧居住区; 按照所处位置不同:城市内的居住区和独立工矿企业的居住区; 按照住宅层数不同:低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高层居住区、混合居住 区;不同层数居住区是形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内容。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历史演变)
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的“邻里单位”理论,首次提出以邻 里单位作为组成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从而改变原有居 住区组织形式上的缺陷。 西萨·佩里制定了邻里关系的6条基本原则。
规模,按下式计算:
•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Yt ——预 测目标年GDP总量;yi ——预测目标年第i(例如 一、二、三)产业的劳均GDP;Wi——预测目标 年第i(例如一、二、三)产业占GDP总量的比例 (%);xt——预测目标年末就业劳动力占总人 口比例(%)。
• 4.3 资源环境承载力预测法 • 4.3.1 土地承载力法
22
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