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口规模估算方法
城市人口规模估算方法

• 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生态用地总面积,选取适宜的人均生态用地标准预测人 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St——预测目标年生态用地面积; st——预测目标年人均生态用地面积。
• 4.3.4 电力承载力法
• 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的供电能力,选取适宜的人均用电标准预测人口规模, 按下式计算: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Et——预测目标年可 供电总量;et——预测目标年人均用电量。
29°42’
1.33
1.25
1.19
1.11 1.15 1.20
0.9~1.0 1.1~1.2
——
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住宅间距
1.住宅正面间距 (2)不同方位日照标准间距 L′=L×b L′——不同方位住宅日照间距 L——正南方向住宅日照间距 b——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折算系数
不同方位日照间距关系
9
大同
40°00’
2.00
1.87
1.75
1.63 1.67 1.74
10
北京
39°57’
1.99
1.86
1.75
1.63 1.67 1.74
11
喀什
39°32’
1.96
1.83
1.72
1.60 1.61 1.71
12
天津
39°06’
1.92
1.80
1.69
1.58 1.61 1.68
13
保定
38°53’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大寒日
冬至日
≥2
≥3
≥1
8-16
底层窗台面
9-15
2024/1/24
控规人口预测

解
筑面积45平方米计算,居住容量约1.1万人。
析
因此规划区可容纳一般居住人口约12.6万人。考虑到重庆处于山地环境的实际,约有10%的用地折减系数以及10%的房
屋空置率等因素,则规划区居住人口规模约为10万人。
高中 初中 小学 幼儿园Βιβλιοθήκη 规划人口(人) 100000
学生人数(人) 2800 3300 6600 2300
总班数(班) 56 66 147 77
小学按照66生/千人计算;初中按照33生/千人计算;高中按照28生/千人计算;幼儿园按照23生/千人计算。 小学按照45生/班计算;初中按照50生/班计算;高中按照50生/班计算;幼儿园按照30生/班计算。 设置完全中学2所,每处规模为60班。 设置小学6所,每处规模为30班。 设置幼儿园7所,每处规模为12班。 设置综合医院1所,用地面积5.73公顷,规模为500床。
3.
人口预测:
2
居住区用地面积约354.89公顷,平均容积率取1.8,扣除10%的商业服务建筑面积,得出居住建筑面积约574.92万平方
方
米,按人均建筑面积50平方米计算,居住容量约11.50万人。
案
商住混合用地面积28.34公顷,商业与居住比例为3:7,平均容积率取2.5,则居住建筑面积约49.59万平方米,按人均建
三居住建筑平衡参照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规划至2020年人均居住建筑面积约为40人考虑到规划区中高档居住定位则居住用地内人均建筑面积按50计商住用地人均建筑面积45计居住区用地面积约35747公顷不包括服务设施用地平均容积率取18扣除10的商业服务建筑面积则居住容量约116万人
3.2.4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服务设施规划
本次规划将从综合分析、用地平衡、建筑平衡三种方法,对支坪片区人口进行预测。 (一)综合分析 通过借鉴过内外相关新城人口预测方法,支坪片区人口发展主要着重三方面: 1、规划区对几江旧城人口转移的承接 中高档居住是规划区一个重要的功能。便捷的交通、优越的环境必将吸引大量江津城区中高收入人群来次置业。江津区中心城区现状人口约38万人,中高档收入人群按10%计,来支坪置业人口按50%计,则支坪 片区吸引几江旧城人口数约为1.4万人。 2、规划区发展对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及人口的吸引 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规划区未来将对支坪街道人口带来强大的吸引力。现状支坪街道总人口约4.5万人。依据《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江津区城镇化率大道75%。保守估计,城镇化率按 75%计, 规划区的吸纳能力按50%计,则规划区对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引人数为1.7万人。 3、重大项目带来的人口及就业岗位 (1)第三军医大项目及职业教育功能吸引的人口 参照全国普通大学在校学生平均人数估算,第三军医大学的学生人数初步估计约为10000人左右。规划争取2-3所职业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学生人数约为3000~4000人。按照教职员工与学生人数比1:7的比重, 则第三军医大项目及职业教育功能吸引人口约1.6万人。 (2)光彩国际产业园项目 据《光彩国际游艇产业园概念性规划》显示,产业园将提供约2-3万个就业岗位,如果算上游衍生产业,提供就业岗位逾10万人。保守估计,规划区吸纳约3万个产业人口,带眷系数取1.5,则游艇基地项目为规划 区带来约4.5万人。 重大项目带来人口约6.1万人。 通过以上分析,规划区人口规模约为9-10万人。
人口预测方法

现状需安置人口109552人。
本次规划,居住用地面积1339.24公顷规划用地指标表上位总体规划工业用地面积4144.76公顷总体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二、人口规模古雷港口经济区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居住人口两大类。
1、就业人口规模本规划区内的就业人口主要是工业用地的就业人口。
(1)就业人口密度指标的分类确定通过国内工业用地的经验数据类比分析,考虑到石油炼化工业的特殊性,其就业人口密度偏低,其中上游产业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占地规模大,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经验数据表明,一般石化产业就业人口密度为6-20人/公顷,本规划石油炼化产业就业人口密度取7人/公顷,中下游产业用地就业人口密度取20人/公顷。
经验数据表明,综合类工业用地就业人口密度一般为80人/公顷;高新工业园用地就业密度为120人/公顷。
(2)工业用地的就业人口规模本次规划的石油炼化产业用地(即三类工业用地)约为478公顷;石化中下游产业用地约为2536公顷;二类工业用地约为987公顷;一类工业用地约为12公顷。
综上,计算可得,规划期末东海岛新区可容纳的工业用地就业人口数量约为:478公顷×7人/公顷+2536公顷×20人/公顷+987公顷×80人/公顷+12公顷×120人/公顷=136886人,约为13.4万人。
(3)仓储、港口用地等就业人口规模考虑到仓储、港口用地的集约紧凑,仓储、港口用地均按10人/公顷用地指标计算。
仓储、港口用地297+1130=1427公顷,就业岗位约1.4万人。
(4)就业相关人口规模经济区内总就业人口还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就业人口,约占总就业人口的20%,因此,计算可得,经济区总就业人口数量约为:(13.4+1.4万人/(1-20%)=18.5万人。
考虑到新区内就业人口部分带眷,取平均带眷系数为1.5,因此,可估算,就业相关人口为18.5万人×1.5=27.8万人。
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专题五:城镇人口规模预测专题研究姓名:***学号:***********目录一、前言 (1)二、城镇人口规模增长因素分析 (2)(一)经济快速发展,中心集聚能力增强 (2)(二)各产业园区的发展 (2)(三)地形、地貌特征 (2)三、我国现状城镇人口规模预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2)(一)预测人口发展的基本原理 (3)(二)人口预测方法 (3)(三)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6)四、人口基本特征 (8)(一)年龄结构 (8)(二)性别结构 (8)(三)空间分布 (8)(四)城乡结构 (9)(五)迁移状况 (9)五、镇域人口规模预测 (9)(一)现状人口及人口变动趋势分析 (10)(二)镇域总人口预测 (11)(三)镇域总人口预测结论 (13)六、镇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13)(一)城镇化水平预测 (13)(二)城镇化水平预测结论 (14)(三)镇域城镇体系城乡统筹规划 (15)七、镇区人口规模预测 (17)(一)现状人口分析 (17)(二)人口发展趋势 (17)(三)城镇人口预测 (17)(四)城镇人口预测结论 (17)八、城镇人口发展对策 (18)(一)城镇人口的来源 (18)(二)对城镇人口规模的理解 (18)(一)对我国城镇人口规模的几点看法 (18)(一)城镇人口发展的主要对策 (20)一、前言人口规模的分析和预测是城镇规划中影响全局的关键问题。
所以进行城镇规划之前,必需在搜集基础资料的基础上,才能比较准确合理地预测出城镇的人口规模,我国现在处于城镇快速发展的阶段,有很多外地人口在城镇定居或者暂居,外来暂住人口很是难以掌握。
在探索人口规模预测的简便方法中,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是我们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城镇人口规模决定了城镇用地规模,也直接影响着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如果城镇人口规模把握不准,预测规模偏低,就会造成城镇用地紧张,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欠账,影响城镇正常有序地发展。
但如果城镇人口规模预测值偏高,片面追求人口多、楼层高、贪大求洋的倾向,就会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使部分基础设施闲置或利用率很低,造成极大的浪费。
2014城市人口规模划分标准

2014城市人口规模划分标准2014年城市人口规模划分标准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一项指标,用于区分不同城市规模的大小。
该标准主要以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为依据,并根据人口规模的大小将城市划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四个层次。
特大城市是指城市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以上的城市。
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有4个特大城市,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和深圳市。
这四个城市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人口密度最高、城市规模最大的城市,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
特大城市的发展对于中国整体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大城市是指城市常住人口在500万人以上,但不到1000万人的城市。
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有21个大城市,其中包括天津市、重庆市、成都市、杭州市等。
这些城市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有较为显著的发展,也是当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对周边地区有着较为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中等城市是指城市常住人口在100万人以上,但不到500万人的城市。
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有138个中等城市,其中包括南京市、宁波市、厦门市、西安市等。
这些城市在当地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改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人口和资源分布的重要节点。
小城市是指城市常住人口在50万人以上,但不到100万人的城市。
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有280个小城市,其中包括嘉兴市、吉林市、临沂市、扬州市等。
这些城市相对于大城市和中等城市来说,经济规模较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为薄弱,但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对于城市人口规模的划分,除了以上的四个层次外,统计局还根据具体情况在一些地方性城市以及县级城市上增加街道办事处、乡镇和小城镇的统计,以便更好地实施城市管理和规划。
城市人口规模的划分标准不仅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也为城市规划、政策制定和社会管理提供了依据。
反距离加权插值法人口栅格

反距离加权插值法人口栅格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分布越来越趋于密集。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管理人口分布情况,人口栅格数据成为了不可缺少的工具。
其中,反距离加权插值法是一种常见的处理人口栅格数据的方法。
反距离加权插值法是一种基于距离的插值方法,用于估计未知点的属性值。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离未知点越近的观测值越具有代表性的原则,对观测值进行加权平均,此平均值即为未知点的属性值。
在人口栅格数据处理中,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该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已知人口分布情况来估算未知的人口密度。
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将已知人口分布情况以栅格形式表示,并计算每个栅格的人口密度值。
然后,根据未知点与已知点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计算各个已知点的权重值。
最后,将每个已知点的人口密度值分别乘以其权重值,并对所有已知点的加权求和。
该值即为未知点的人口密度值。
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在处理人口栅格数据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首先,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利用已有数据的信息,从而提高估算精度。
同时,该方法还能够避免人口密度值过分波动和拉大人口密度值往过小观察值靠近的影响,以减小样本误差。
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反距离加权插值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该方法依赖于距离排序和观测点的分布情况,因此需要对观测点进行适当的筛选和加权平衡,以避免因数据不足或过多引起的误差。
总体而言,反距离加权插值法是一种优秀的处理人口栅格数据的方法,能够为我们了解和管理人口分布提供有效的手段。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取方法参数和权衡方法局限性与精度,从而得到更为准确有效的分析结果。
1990-2008各城镇化率

1990-2022各城镇化率1990-2022各城镇化率引言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城市化程度则是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衡量。
1990年至2022年这段时期是中国城镇化迅速发展的阶段,本文将探讨1990-2022年各城市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通过对每年的年鉴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了城镇化率的变化情况。
城镇化率的计算方法城镇化率可以通过计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进行估算。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城镇化率 = (城市人口 / 总人口) 100%其中,城市人口是指在城市中注册的常住人口,总人口是指包括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总数。
1990-2022各城镇化率变化图表下表显示了1990-2022年各城市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单位为%。
- 年份 - 城市A - 城市B - 城市C - - 城市N --- 1990 - 30 - 25 - 12 - - 50 -- 1991 - 32 - 30 - 15 - - 52 -- 1992 - 35 - 32 - 18 - - 55 -- - - - - - -- 2022 - 60 - 55 - 45 - - 70 -- 2022 - 62 - 58 - 50 - - 72 -分析与讨论通过观察上述表格,我们可以看出1990-2022年间各城市的城镇化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从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A的城镇化率在1990年到2022年间从30%增长到62%,城市B从25%增长到58%,城市C从12%增长到50%。
这反映了中国在这段时期的城市化进程相对较快。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例如通过实施土地制度改革,放宽落户制度等政策,鼓励人们向城市迁移。
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此外,城市提供的更好的教育、就业和医疗等服务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口流入城市。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人口适度规模计算公式

人口适度规模计算公式在计算人口规模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一些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人口规模产生影响,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计算人口规模。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出生率。
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每一千人口中新生婴儿的数量。
出生率的高低反映了人口增长的速度。
通常来说,出生率越高,人口增长越快。
出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出生率 = (出生人口数 / 总人口数)× 1000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死亡率。
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每一千人口中死亡的人数。
死亡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卫生状况和医疗水平。
通常来说,死亡率越低,说明人口的健康状况较好。
死亡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死亡率 = (死亡人口数 / 总人口数)× 1000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我们还需要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迁入某一地区的人口数量,迁出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迁出某一地区的人口数量。
迁入率和迁出率可以反映人口的流动情况。
迁入率和迁出率的计算公式如下:迁入率 = (迁入人口数 / 总人口数)× 100迁出率 = (迁出人口数 / 总人口数)× 100我们可以根据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来计算人口规模。
人口规模的计算公式如下:人口规模 = 总人口数 + (出生人口数 - 死亡人口数) + (迁入人口数 - 迁出人口数)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的人口规模。
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口规模的计算结果只是一个估算值,实际情况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战争、政策调整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收集相关数据来计算人口规模。
政府部门、统计机构等会定期发布人口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计算人口规模,并及时更新。
人口规模的计算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综合考虑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人口规模。
人口规模的计算结果对于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口的分布情况和需求,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5/15
1
5/15/2020
2
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
城市人口规模估算方法 2.职工带眷系数法 基本思路:根据新增就业岗位数及其带眷情况估算城市总人口。 计算公式: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十单身职工 职工带眷比:带有家属的职工数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 带眷系数:每个带眷职工所带眷属的平均人数。
2020/5/15
3
5/15/2020
4
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
城市人口规模估算方法 3.递推法 基本思路:将城市发展分成若干阶段,根据城市发展不同阶段,影响人 口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有关的参数,逐段向前递推预测城市的总人口。
2020/5/15
5
5/15/2020
6
人口规模预测方法:(详见《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 4.1 增长率法 4.1.1 综合增长率法 根据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 r ——人口年均增长率;n ——预测年限。 4.1.2 指数增长模型 运用指数增长模型预测未来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 r ——人口年均增长率;n ——预测年限(n=t-t0,t0为预测基准年 份)。 4.1.3 逻辑斯蒂曲线(Logistic)模型
规模,按下式计算: •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Yt ——预
测目标年GDP总量;yi ——预测目标年第i(例如 一、二、三)产业的劳均GDP;Wi——预测目标 年第i(例如一、二、三)产业占GDP总量的比例 (%);xt——预测目标年末就业劳动力占总人 口比例(%)。
5/15/2020
8
5/15/2020
9
• 4.4 基础设施承载力预测法 • 4.4.1 道路承载力法 • 根据规划期城市道路总面积和人均道路面积的目标
值预测人口规模,公式如下:式中:Pt——预测目标 年末人口规模;Dt——预测目标年末道路总面积; dt——预测目标年人均道路用地面积。 • 4.4.2 教育设施承载力法 • 根据规划期末中小学学位总数和人均中小学学位数的 目标值预测人口规模,公式如下:式中:Pt——预测 目标年末人口规模;St——预测目标年末中小学学位总 数;st——预测目标年末人均中小学学位数。 • 4.4.3 医疗设施承载力法 • 根据规划期末医疗设施的病床总数和人均病床数的目 标值预测人口规模,公式如下:式中:Pt——预测目 标年末人口规模;Bt——预测目标年末病床总数;bt— —预测目标年人均病床数。
• 4.2 相关分析法 • 4.2.1 经济相关分析 • 通过建立城市人口与经济总量之间的对数相关关
系预测未来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Yt——预
测目标年GDP总量;a、b——参数。 • 4.2.2 劳动力需求预测法 • 通过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分析预测城市人口
5/15/2020
10
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
居住区的类型
按照建设条件不同:新建的居住区和城市旧居住区; 按照所处位置不同:城市内的居住区和独立工矿企业的居住区; 按照住宅层数不同:低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高层居住区、混合居住 区;不同层数居住区是形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内容。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历史演变)
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的“邻里单位”理论,首次提出以邻 里单位作为组成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从而改变原有居 住区组织形式上的缺陷。 西萨·佩里制定了邻里关系的6条基本原则。
2020/5/15
11
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住宅类型
1.低层住宅
也叫阻滞人口增长模型,是Verhulst在马尔萨斯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对 人口容量或极限规模的考虑,按下式计算:式中:Pt——预测目标年 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Pm——规划区最大人口容 量;r ——人口年均增长率;n ——预测年限(n=t-t0,t0为预测基准 年份);e ——自然对数的底,大约等于2.71828。 在实际运用中,该模型常以简化形式出现:如在SPSS软件中,其计算 公式为: 式中5/15:/202参0 数a和b可利用软件从历史数据回归中求得,Pm为输入数值7 ,
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
城市人口规模估算方法 1.劳动平衡法 基本思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增长,确立新增基本人口数 量,然后按基本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例,推算城市总人口。 虽然劳动平衡法理论上是正确的,但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来源的多 元化,基本人口统计的困难性,实际采用较少。
• 4.3 资源环境承载力预测法 • 4.3.1 土地承载力法 • 根据建设用地潜力和有关人均用地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式中:
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Lt——根据土地开发潜力确定的预测目标 年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lt——预测目标年宜采用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 4.3.2 水资源承载力法 • 根据规划期末可供水资源总量,选取适宜的人均用水标准预测人口规模, 按下式计算: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Wt——预测目标年可 供水量;wt——预测目标年人均用水量。 • 4.3.3 环境容量法 • 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生态用地总面积,选取适宜的人均生态用地标准预测人 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St——预测目标年生态用地面积; st——预测目标年人均生态用地面积。 • 4.3.4 电力承载力法 • 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的供电能力,选取适宜的人均用电标准预测人口规模, 按下式计算: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Et——预测目标年可 供电总量;et——预测目标年人均用电量。 • 4.3.5 经济承载力法 • 根据规划期末的GDP总量和人均GDP目标值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Yt——预测目标年末GDP总量; Ut——预测目标年末人均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