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练习题(精)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质点处于平衡状态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质点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B.质点一定没有加速度

C.质点一定没有速度

D.质点一定保持静止

2.一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面4组组合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F1=7N、F2=8N、F3=9N

B.F1=8N、F2=2N、F3=11N

C.F1=7N、F2=1N、F3=5N

D.F1=10N、F2=10N、F3=1N

3.如图1所示,吊车m和磅秤N共重500N,物体G=300N,当装置处于平衡时,磅秤的示数是[ ]

A.500N B.400N C.300N D.100N

4.如图2所示,测力计、绳子和滑轮的质量都不计,摩擦不计。物体A重40N,物体B重10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30N

B.物体A受到的合外力是30 N

C.测力计示数20 N

D.测力计示数30 N

5.如图3所示,斜面体质量为M,倾角为θ,置于水平地面上,当质量为m 的小木块沿斜面体的光滑斜面自由下滑时,斜面体仍静止不动。则[ ]

A.斜面体受地面的支持力为Mg

B.斜面体受地面的支持力为(m+M)g

C.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mgcosθ

二、填空题

6.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个物体一定保持______.

7.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______,此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______.

8.质量相同的甲和乙叠放在水平桌面丙上(图4),用力F拉乙,使物体甲和乙一起匀速运动,此时,设甲与乙之间的摩擦力为f1,乙与丙之间的摩擦力f2,则f1= ___,f2= ___.

9.一个半径为r、质量为m的重球用长度等于r的绳子挂在竖直的光滑墙壁A处(图5),则绳子的拉力T____,墙壁的弹力N=____.

10.物体置于粗糙的斜面上,受到一个平行于斜面的力F的作用,当F=100N 且沿斜面向上或F=20N且沿斜面向下时,物体都能在斜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不受力F作用时,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f=______.

11.放在斜面上的一个物体,当斜面倾角为θ时,它能沿斜面匀速下滑,那么,物体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

12.如图6,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外力F拉物体A时,AB都未动,则AB之间摩擦力f1=______;B与地面之间摩擦力f2=______.

13.如图7,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一质量为1kg的小球,小球放在倾角α=30°的斜面上,当测力计的读数为8N时,斜面受到的压力为______N.(取g=10m/s2)

14.用一个跟水平面成θ角的恒力F推动质量为m的木箱向右匀速滑行如图8,则木箱受到摩擦力为______.

三、计算题

15.如图9一根细绳跨过轻而无摩擦的滑轮,在绳的两端悬挂两个重为10N

的物体,滑轮系在由天花板垂下的链子OA上.试求:(1)细绳的拉力,(2)链子OA的拉力.

16.如图10,质量为m的物体C放在水平木板AB上,当以

现将木板一端抬高,当AB与

水平成45°时,求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多大?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D 3.D 4.AC 5.D

二、填空题

6.静止或匀速运动 7.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零8.D,F

10.40N 11.tgθ

12.F,F 14.Fcosθ

三、计算题

15.10N,20N

16.若F>Gsinθ,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若F<Gsinθ,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

若F=Gsinθ,无静摩擦力

最新《环工原理》部分课后作业及答案

第一篇 第二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2.1 某室内空气中O 3的浓度是0.08×10-6 (体积分数),求: (1)在1.013×105 Pa 、25℃下,用μg/m 3 表示该浓度; (2)在大气压力为0.83×105 Pa 和15℃下,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1)理想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摩尔分数值相等 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 空气混合物的体积为 V 1=V 0·P 0T 1/ P 1T 0 =22.4L ×298K/273K =24.45L 所以O 3浓度可以表示为 0.08×10-6 mol ×48g/mol ×(24.45L )-1 =157.05μg/m 3 (2)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 空气的体积为 V 1=V 0·P 0T 1/ P 1T 0 =22.4L ×1.013×105 Pa ×288K/(0.83×105 Pa ×273K )=28.82L 所以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8×10-6 mol/28.82L =2.78×10-9mol/L 2.2 假设在25℃和1.013×105 Pa 的条件下,SO 2的平均测量浓度为400μg/m 3 ,若允许值0.14×10-6 ,问是否符合要求? 解:由题,在所给条件下,将测量的SO 2质量浓度换算成体积分数,即 3396 5 108.31429810400100.15101.0131064 A A RT pM ρ--???=??=??? 大于允许浓度,故不符合要求 2.6 某一段河流上游流量为36000m 3 /d ,河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为3.0mg/L 。有一支流流量为10000m 3 /d ,其中污染物浓度 为30mg/L 。假设完全混合。求: (1)求下游的污染物浓度; (2)求每天有多少kg 污染物质通过下游某一监测点。 解:(1)根据质量衡算方程,下游污染物浓度为 1122 12 3.0360003010000 /8.87/3600010000 V V m V V q q mg L mg L q q ρρρ+?+?= = =++ (2)每天通过下游测量点的污染物的质量为 312()8.87(3600010000)10/408.02/m V V q q kg d kg d ρ-?+=?+?= 2.7 某一湖泊容积10×106m 3 ,上游有一未被污染的河流流入该湖泊,流量为50m 3 /s 。一工厂以5 m 3 /s 的流量向湖泊排

物体的受力(动态平衡)分析典型例题

物体的受力(动态平衡)分析及典型例题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的受力,受力分析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的依据是各种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特点。 一.几种常见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特点。 1.重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只要物体在地球上,物体就会受到重力。 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一个小难点。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弹力。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假设法和运动状态分析法。 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弹力的方向的判断:面面接触垂直于面,点面接触垂直于面,点线接触垂直于线。 【例1】如图1—1所示,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图a 中接触面对球 无 弹力;图b 中斜面对小球 有 支持力。 【例2】如图1—2所示,判断接触面MO 、ON 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水平面ON 对球 有 支持力,斜面MO 对球 无 弹力。 【例3】如图1—4所示,画出物体A 所受的弹力。 a 图中物体A 静止在斜面上。 b 图中杆A 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的碗中。 c 图中A 球光滑,O 为圆心,O '为重心。 【例4】如图1—6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α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 图1—1 a b 图1—2 图1—4 a b c

量为m 的球,试分析下列情况下杆对球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1)小车静止;(2)小车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加速运动;(3)小车以加速度a 水平向左加速运动;(4)加速度满足什么条件时,杆对小球的弹力沿着杆的方向。 3.摩擦力。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2)接触面间有挤压;(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摩擦力的方向为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判断摩擦力有无和方向的方法:假设法、运动状态分析法、牛顿第三定律分析法。 【例5】如图1—8所示,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A 与接触面间有、无摩擦力。 图a 中物体A 静止。图 b 中物体A 沿竖直面下滑,接触面粗糙。图 c 中物体A 沿光滑斜面下滑。图 d 中物体A 静止。 图a 中 无 摩擦力产生,图b 中 无 摩擦力产生,图c 中 无 摩擦力产生,图d 中 有 摩擦力产生。 【例6】如图1—9所示为皮带传送装置,甲为主动轮,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P 、Q 分别为两轮边缘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P 、Q 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反 B .P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Q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同 C .P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同, Q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D .P 、Q 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同 【例7】如图1—10所示,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水平地面光滑,外力F 作用于物体B 上使它们一起运动,试分析两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图1—8 图1—9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练习题(答案)

1. 2. 3. 4. 5.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 如图所示,物块A、B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A静止在斜面上,细线绕过光滑的滑轮拉住B, A. 6个 【答 案】 如图所示, A. 3个 A与滑轮之间的细线与斜面平行?则物块A受力的个数可能是 B. 4个 D. 2个 A和B两物块的接触面是水平的, A与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固定粗糙斜面匀速下滑,在下滑过程中 D. 6个 【答案】B 如图所示,在斜面上, 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绳子呈水平状态,两木块均保持静 止.则关于木块A和木块B的受力个数不可能是 A. 2个和 【答 案】 如图所示, B. 3个和4个D. 4个和5个 位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的物块B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A相连?从滑轮到 A、B的两段绳都与斜面平行?已知 下的力F拉B并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 A. 4个 B. 5个 【答 案】 如图所示, 固定的斜面上叠放着 用于木块A,使木块A、B保持静止, A与B之间及B与斜面之间均不光滑,若用一沿斜面向 D. 7个 B两木块,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水平力F作 且F≠0 .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B可能受到3个或4个力作用[来 C. A对B的摩擦力可能为O B.斜面对木块B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A、B整体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6. 7. 8. 9. 10. 【答案】D 如图所示,在恒力F作用下, 受力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一定受到4个力 a 、 b两物体一起沿粗糙竖直墙面匀速向上运动,则关于它们 C. a与墙壁之间一定有弹力和摩擦力 【答案】AD 如图所示,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 B. C. D. 物体 物体 物体 B的上表面一定是粗糙的 B、C都只受4个力作用 .a与b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b可能受到4个力 当A、B相对静止沿斜面匀速下滑时, C受水平面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水平向右 水平面对物体C的支持力小于三物体的重力大小之和 【答 案】 如图所示, 斜面保持静止不动, F l、F2、F3恰好构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 A 【答案】C 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丨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的小球A,为使细绳与竖直方向成30°角且绷紧,小球A处于静止,对小球施加的最小的力是 A. :: :一. 3mg BFmg Tmg 【答 案】 如图所示, 质量为m的滑块静止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 直墙上的P点,另一端系在滑块上,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则( )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概念,掌握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知道如何用实验探索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探索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物体受力的能力和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出力的平衡条件,再用这个理论来解决和 处理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 【重点难点】 重点: ●用实验探索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平衡的特点及一般解法 难点: ●选用合适的解题方法求解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问题 ●学会正确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及综合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 1.初中我们学习过两个力的平衡,请同学回答: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 2.平衡状态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状态,请同学观察、思考,我们周围哪些物体是处于平衡状态? 这一节课就是在初中二力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新课教学】 一、平衡状态 1.共点力(复习回顾):几个力如果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2.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⑴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加速度为零。 ⑵“保持”某状态与“瞬时”某状态有区别: 竖直上抛的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这一瞬间的速度为零。但这一状态不能保持,因而这一不能保持的静止状态不属于平衡状态。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1.二力平衡条件: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高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力的合成知识后,可以说成是:两力的合力为零。 物体受到两个以上力的共点力作用时,又遵循怎样的平衡条件呢? 〔实验探究〕三力平衡条件 ⑴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弹簧秤两只,200g钩码两只,木板、白纸、图钉等,在竖直面内完成; 方案2:弹簧秤三只,细线三根,木板、白纸、图钉等,在水平面内完成; 方案3…… ⑵比较上述方案的优缺点,学生任选一种完成实验。 点明:经过物理工作者多次精确实验证实: 2.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条件:F合=0 或表述为:

环境工程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I 篇 习题解答 第一章 绪论 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图1-1 环境学科体系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环境工程学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 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 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 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规划与管理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力物体的平衡

第一章 力 物体的平衡 一、力的分类 1.按性质分 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 ……(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2.按效果分 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 3.按产生条件分 场力(非接触力)、接触力。 二、弹力 1.弹力的产生条件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 ⑴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⑵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⑶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如果轻直杆只有两个端点受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轻 O ,重心在P ,静止 在竖直墙和桌边之间。试画出小球所受弹力。 解:由于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在A 点,弹力F 1应该垂直于球面所以沿半径方向指向球心O ;在B 点弹力F 2垂直于墙面,因此也沿半径指 向球心O 。 注意弹力必须指向球心,而不一定指向重心。又由于F 1、F 2、G 为共点力,重力的作用线必须经过O 点,因此P 和O 必在同一竖直线上,P 点可能在O 的正上方(不稳定平衡),也可能在O 的正下方(稳定平衡)。 例2. 如图所示,重力不可忽略的均匀杆被细绳拉住而静止,试画出杆所受的弹力。 解:A 端所受绳的拉力F 1沿绳收缩的方向,因此沿绳向斜上方;B 端所 受的弹力F 2垂直于水平面竖直向上。 由于此直杆的重力不可忽略,其两端受的力可能不沿杆的方向。 杆受的水平方向合力应该为零。由于杆的重力G 竖直向下,因此杆的下端一定还受到向右的摩擦力f 作用。 例3. 图中AC 为竖直墙面,AB 为均匀横梁,其重为G ,处于水平位置。BC 为支持横梁的轻杆,A 、 B 、C 三处均用铰链连接。试画出横 梁B 端所受弹力的方向。 解:轻杆BC 只有两端受力,所以B 端所受压力沿杆向斜下方,其反 作用力轻杆对横梁的弹力F 沿轻杆延长线方向斜向上方。 3.弹力的大小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练习题(标准答案)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 1.如图所示,物块A、B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A静止在斜面上,细线绕过光滑的滑 轮拉住B,A与滑轮之间的细线与斜面平行.则物块A受力的个数可能是( ) A.6个B.4个C.5个D.2个 【答案】 B 2.如图所示,A和B两物块的接触面是水平的,A与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固定粗糙斜面匀速 下滑,在下滑过程中B的受力个数为( ) A.3个B.4个C.5个D.6个 【答案】 B 3.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绳子呈水平状态,两木块均保持静 止.则关于木块A和木块B的受力个数不可能是( )

A.2个和4个B.3个和4个C.4个和4个D.4个和5个 【答案】 B 4.如图所示,位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的物块B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A相连.从滑轮到 A、B的两段绳都与斜面平行.已知A与B之间及B与斜面之间均不光滑,若用一沿斜面向 下的力F拉B并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B受力的个数为( ) A.4个B.5个C.6个D.7个 【答案】 D 5.如图所示,固定的斜面上叠放着A、B两木块,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水平力F 作用于木块A,使木块A、B保持静止,且F≠0.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B可能受到3个或4个力作用B.斜面对木块B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C.A对B的摩擦力可能为0D.A、B整体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答案】 D 6.如图所示,在恒力F作用下,a、b两物体一起沿粗糙竖直墙面匀速向上运动,则关于它们 受力情况的说确的是( ) A.a一定受到4个力B.b可能受到4个力 C.a与墙壁之间一定有弹力和摩擦力D.a与b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答案】AD 7.如图所示,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当A、B相对静止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斜面保持静止不动,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练习题

一、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质点处于平衡状态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质点一定不受力的作用B.质点一定没有加速度 C.质点一定没有速度D.质点一定保持静止 2.一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面4组组合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F1=7N、F2=8N、F3=9N B.F1=8N、F2=2N、F3=11N C.F1=7N、F2=1N、F3=5N D.F1=10N、F2=10N、F3=1N 3.如图1所示,吊车m和磅秤N共重500N,物体G=300N,当装置处于平衡时,磅秤的示数是[ ] A.500N B.400N C.300N D.100N 4.如图2所示,测力计、绳子和滑轮的质量都不计,摩擦不计。物体A重40N,物体B重10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30N B.物体A受到的合外力是30 N C.测力计示数20 N D.测力计示数30 N

5.如图3所示,斜面体质量为M,倾角为θ,置于水平地面上,当质量为m 的小木块沿斜面体的光滑斜面自由下滑时,斜面体仍静止不动。则[ ] A.斜面体受地面的支持力为Mg B.斜面体受地面的支持力为(m+M)g C.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mgcosθ 二、填空题 6.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个物体一定保持______. 7.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______,此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______. 8.质量相同的甲和乙叠放在水平桌面丙上(图4),用力F拉乙,使物体甲和乙一起匀速运动,此时,设甲与乙之间的摩擦力为f1,乙与丙之间的摩擦力f2,则f1= ___,f2= ___. 9.一个半径为r、质量为m的重球用长度等于r的绳子挂在竖直的光滑墙壁A 处(图5),则绳子的拉力T____,墙壁的弹力N=____.

力的平衡(基础) 知识讲解

力的平衡(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合力、分力,能够处理同一直向上二力的合成 2、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平衡力,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3、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 4、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力的合成 1.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分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要点诠释: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着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1F +2F ;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1F -2F (1F >2F ) 要点二、平衡状态和平衡力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要点诠释: 1.平衡力与平衡状态的关系: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若受力一定是平衡力。 2.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要点三、二力平衡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要点诠释: 1.二力平衡的条件 概括说就是“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1)同物: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2)等大:大小相等。 (3)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 (4)共线: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 (1)根据平衡力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共点力的平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的木板 挡住,则小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 ( ) A .mg cos θ B .mg tan θ C .mg cos θ D .mg tan θ 2.如图2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 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 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 1和m 2的小球,当它们 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 1的小球与O 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两小球的质量比m 2m 1 为 A. 33 B. 23 C. 32 D. 22 3.一只蚂蚁从半球形小碗内的最低点沿碗壁向上缓慢爬行,在其滑落之前的爬行过程中受力情况是 ( ) A .弹力逐渐增大 B .摩擦力逐渐增大 C .摩擦力逐渐减小 D .碗对蚂蚁的作用力逐渐增大 4.如图所示,一箱苹果沿着倾角为θ的斜面,以速度v 匀速下滑,在箱子中夹有一只质 量为m 的苹果,它受到周围苹果对它作用力的方向是 ( ) A .沿斜面向上 B .沿斜面向下 C .竖直向上 D .垂直斜面向上 5.如图所示,质量m 1=10 kg 和m 2=30 kg 的两物体,叠放在动摩擦因数为0.50的粗糙水平地面上,一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 =250 N/m ,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质量为m 1的物体相连,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用一水平推力F 作用于质量为m 2的物体上,使它缓慢地向墙壁一侧移动,当移动0.40 m 时,两物体间开始相对滑动,这时水平推力F 的大小为 ( ) A .100 N B .300 N C .200 N D .250 N 6.如图5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m 1、m 2、m 3的木块,木块1和2、2和3间分别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1、2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块3和水平面之间无摩擦力.现用一水平恒力向右拉木块3,当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1和3两木块间的距离为(木块大小不计)( ) A .L + μm 2g k B .L + μm 1+m 2g k C .2L + μ2m 1+m 2g k D .2L + 2μ m 1+m 2g k 7.如图6所示,a 、b 是两个位于固定斜面上的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物块,它们在水平方向的外力F 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已知a 、b 与斜面的接触面都是光滑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块a 所受的合外力大于物块b 所受的合外力 B .物块a 对斜面的压力大于物块b 对斜面的压力 C .物块a 、b 间的相互作用力等于F D .物块a 对斜面的压力等于物块b 对斜面的压力 8.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θ为锐角)两个物体A 和B 相接触放在粗糙的斜面上,当他们加速下滑时,下面对A 、B 之间相互作用力的析正确的是 ( ) A .当m B >m A 时,A 、B 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当m B ≤m A 时,A 、B 之 图6

最新环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十一章 第一节 (1) 快速去除污染物的关键是什么? (2) 反应器的一般特性主要指哪几个方面? 指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状态、混合状态以及质量和能量传递性能等,它们取决于反应器的结构形式、操作方式等。 (3) 反应器研究开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 什么是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连续操作?它们一般各有哪些主要特点? 1.间歇操作:将反应原料一次加入反应器,反应一段时间或达到一定的反应程度后一 次取出全部的反应物料,然后进入下一轮操作。 间歇操作的主要特点: (1)操作特点:反应过程中既没有物料的输入,也没有物料的输出,不存在 物料的进与出。 (2)基本特征:间歇反应过程是一个非稳态的过程,反应器内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3)主要优点:操作灵活,设备费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或小规模废水的处理。 (4)主要缺点:设备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每批的操作条件不易相同,不便自动控制。 2.连续操作:连续地将原料输入反应器,反应产物也连续地流出反应器。 特点: (1)操作特点∶物料连续输入,产物连续输出,时刻伴随着物料的流动。 (2)基本特征∶连续反应过程是一个稳态过程,反应器内各处的组成不随时间变化。(反应组分、浓度可能随位置变化而变化。) (3)主要优点∶便于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反应程度与产品质量较稳定。 规模大或要求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场合,多采用连续操作。 (4)主要缺点∶灵活性小,设备投资高。 3.半连续操作:原料与产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为连续输入或输出,而其它成分分批 加入或取出的操作。 特点:半间歇操作具有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的某些特点。反应器内的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5)什么是空间时间和空间速度?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 空间时间: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 v)之比值. 空间速度: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 (6) 一般情况下,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状态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为什么? (7) 根据反应物料的流动与混合状态,反应器可分为哪些类型。 理想流反应器和非理想流反应器;完全混合流(全混流)反应器和推流反应器。 (8) 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它通常用到哪几类基本方程? 基本内容: 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型式;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计算达到规定的目标所需要

力物体的平衡学习资料

力物体的平衡

力、物体的平衡 1. 力的概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 (1)任何一个力都有施力者和受力者,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2)力具有相互性和同时性; (3)一些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1:关于力的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A. 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和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B. 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C. 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同,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 D.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解析:两个力相同的条件是满足力的二要素,若仅仅大小相等,它们所产生的效果不一定相同。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性质必相同。故正确答案为AB。 2. 三种常见力 考查热点: (1)重力:主要针对其概念和重心,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但它并不是物体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而是一个等效合力的作用点,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它的位置是由其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共同决定的。 (2)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定: a. 弹力 ①对于形变明显的情况,根据形变情况直接判定。 ②对于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常用“假设法”判定。基本思路:假设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解除接触,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

b. 摩擦力 ①由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来判断。 ②对于较难直接判定的情况,常用假设法判定:假设没有摩擦力,看两物体会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 ③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用牛顿定律或平衡条件来判断。 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 例2:如图1 力。 解析: 故小球B 处一定产生弹力。 例3:如图2 相同的速度v 解析:由于A、B 对A:如图3,只能受到两个力作用:重力G和支持力F N。若A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就不能保证物体平衡。

高三物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练习题(附答案)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基础过关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a ,b 两木块叠放在水平面上,a 受到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 作用,b 受到斜向下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 作用,两力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此时两木块保持静止,则( ) A .b 对a 的支持力一定等于mg B .水平面对b 的支持力可能大于2mg C .a ,b 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D .b 与水平面间可能存在静摩擦力 2.如图所示,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一质量为m 的小球,对小球再施加一个力,使绳与竖直方向成β角并绷紧,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此力最小为( ) A .mgsin β B .mgcos β C .mgtan β D .mgcotB 3.不可伸长的轻绳AO 和BO 下端共同系一个物体P ,细线长AO >BO ,A ,B 两端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开始时两线刚好绷直,如下左图所示.细线AO ,BO 的拉力分别为F A ,F B ,保持A ,B 在同一水平线上,使A ,B 逐渐远离的过程中,关于细线上的拉力F A ,B B 的大小随A ,B 间距离的变化情况是( ) A .F A 随距离增大而一直增大 B .F A 随距离增大而一直减小 C .F B 随距离增大而一直增大 D .F B 随距离增大而一直减小 4.如图所示,A ,B 为相同的两个木块,叠放在水平的地面C 上,A ,B 用水平轻绳通过一个滑轮连接在一起,在滑轮上作用一个水平力F ,恰使A ,B 两个木块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轻绳和滑轮的质量以及滑轮轴的摩擦.关于A 与B 间的摩擦力f 1与B 与C 间的摩擦力f 2的大小,有( ) A .f 1= 2f ,f 2=2 f B .f 1=2 f ,f 2=f C .f 1=0,f 2=f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5.如图所示,OA 为一遵守胡克定律的弹性轻绳,其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 点,另一端与静止在动摩擦因数恒定的水平面上的滑块A 相连.当绳处于竖直位置时,滑块A 与地面有压力作用.B 为一紧挨绳的光滑水平小钉,它到天花板的距离BO 等于弹性绳的自然长度.现用水平力F 作用于A ,使之向右做直线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作用在A 上的摩擦力( )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保持不变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20XX环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十^一早 第一节 (1) 快速去除污染物的关键是什么? (2) 反应器的一般特性主要指哪几个方面? 指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状态、混合状态以及质量和能量传递性能等,它们取决于反应器的结构形式、操作方式等。 (3) 反应器研究开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 什么是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连续操作?它们一般各有哪些主 要特点? 间歇操作:将反应原料一次加入反应器,反应一段时间或达到一定的 反应程度后一次取出全部的反应物料,然后进入下一轮操作。 间歇操作的主要特点: (1)操作特点:反应过程中既没有物料的输入,也没有物料的输出,不存在物料的进与出。 基本特征:间歇反应过程是一个非稳态的过程,反应器内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主要优点:操作灵活,设备费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或小规模废水的 处理。 主要缺点:设备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每批的操作条件不易相同, 不便自动控制。

连续操作:连续地将原料输入反应器,反应产物也连续地流出反应器 特点: (1)操作特点:物料连续输入,产物连续输出,时刻伴随着物料的流动。 1 / 12 基本特征:连续反应过程是一个稳态过程,反应器内各处的组成不随时间变化。(反应组分、浓度可能随位置变化而变化。) 主要优点:便于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反应程度与产品质量较稳定。规模大或要求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场合,多采用连续操作。 主要缺点:灵活性小,设备投资高。 半连续操作:原料与产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为连续输入或输出,而其它成分分批加入或取出的操作。 特点:半间歇操作具有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的某些特点。反应器内的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什么是空间时间和空间速度?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空间时间: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v)之比值. 空间速度: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 (6)一般情况下,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状态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为什么? (7)根据反应物料的流动与混合状态,反应器可分为哪些类型。

力与物体的平衡之平衡的种类

力与物体的平衡之平衡的种类 班级 姓名 一、稳定平衡:如果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时发生的合力或合力矩使物体返回平衡位置,这样的平衡叫做稳定平衡.如图1—1(a )中位于光滑碗底的小球的平衡状态就是稳定的. 二、不稳定平衡:如果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时发生的合力或合力矩能使这种偏离继续增大,这样的平衡叫做不稳定平衡,如图1—1(b)中位于光滑的球形顶端的小球,其平衡状态就是不稳定平衡. 三、随遇平衡:如果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时,它所受的力或力矩不发生变化,它在新的位置上仍处于平衡,这样的平衡叫做随遇平衡,如图1—1(c )中位于光滑水平板上的小球的平衡状态就是随遇的. 从能量方面来分析,物体系统偏离平衡位置,势能增加者,为稳定平衡;减少者为不稳定平衡;不变者,为随遇平衡. 如果物体所受的力是重力,则稳定平衡状态对应重力势能的极小值,亦即物体的重心有最低的位置.不稳定平衡状态对应重力势能的极大值,亦即物体的重心有最高的位置.随遇平衡状态对应于重力势能为常值,亦即物体的重心高度不变. 四、数学 sinα ·cosβ= 21 [sin (α+β)+sin (α-β)] sinα ·sinβ=—2 1 [cos (α+β)-cos (α-β)]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 n i i i sin sin 2 1 2 sin cos ) 2 sin 3 sin sin 2 sin sin (sin 2 1 2 sin cos ) 2 sin 2 5 cos 2 sin 2 3 cos 2 sin 2 (cos 2 sin cos 1、有一玩具跷板,如图所示,试讨论它的稳定性(不考虑杆的质量). 2、如图所示,均匀杆长为a,一端靠在光滑竖直墙上,另一端靠在光滑的固定曲面上,且均处于Oxy平面内.如果要使杆子在该平面内为随遇平衡,试求该曲面在Oxy平面内的曲线方程. 3、一根质量为m的均匀杆,长为L,处于竖直的位置,一端可绕固定的水平轴转动.有两根水平弹簧,劲度系数相同,把杆的上端拴住,如图所示,问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何值时才能使杆处于稳定平衡?

共点力平衡练习题(有答案)

1. 如图所示,在一细绳B 点系住一重物,细绳AB 、BC 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墙面上,使得AB 保持水平,BC 与水平方向成30o角,已知三段细绳最多都只能承受200N 的拉力;那么为使三段细绳都不断裂,BD 段最多能悬挂多重的物体? 1.100N 2.甲、乙两球的半径均为R ,质量相等,用轻绳悬挂起来,如图所示,已知AB 段绳的拉力为F=120N ,绳BD=BC=R ,求: (1)绳BD 和BC 受到的拉力T 。(2) 甲、乙两球间的相互作用力N 的大小。 69.28N 34.64 3.如图所示,A 、B 都是重物,A 被绕过小滑轮P 的细线所悬挂,B 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滑轮P 被一根斜短线系于天花板上的O 点,O ′是三根细线的结点,细线bO ′水平拉着物体B ,cO ′沿竖直方向拉着弹簧.弹簧、细线、小滑轮的重力不计,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可忽略,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悬挂小滑轮的斜线中的拉力是F =203N ,∠cO′a=120°,重力加速度g 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 .弹簧的弹力为20N B .重物A 的质量为2kg C .桌面对物体B 的摩擦力为103N D .细线OP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 4.如图所示,石拱桥的正中央有一质量为m 的对称楔形石块,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重力加速度为g 。若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求石块侧面所受弹力的大小为多少? 解:楔形石块受力如图,根据力的合成可得: 2cos(90)mg F α=?-,所以0 2cos(90) 2sin mg mg F αα= =- 5、质量为kg m 4=的物体放置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如图在水平向右的N F 201=的作用下使其向右匀速运动。当改为斜向下的2F 作用时仍然可以使物体向右匀速运动,已知2F 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 37=α。(COS37° =0.8, Sin37°=0.6,g=10m/s2)试求: (1)2F 的大小?(2)在第(1)问的前提下,若该物体匀速运动的初速度是10 m/s,要使物体不撞到前方30m 处的障碍物,力2F 最多作用多长的时间?(若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只受滑动摩擦阻力时,其加速度大小为5 m/s2) (1) N f m g N f F μ==-=-001 联立①②③代入数据 解得,5.0=μ 当施加2F 力时,对 α α m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平衡状态是物体的一种运动状态。 (2)知道物体平衡的概念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 (3)应用平衡条件对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二、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对共点力平衡概念和条件的正确理解; 难点:对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3min) 显示有关平衡的图片,提出与课题相关的问题,将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讨论有关平衡的问题上来。同时使学生初步理解平衡状态。 设问1: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设问2:物体如何才能保持平衡状态? 2.新课教学: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0min) A)共点力概念: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说明:研究物理问题时,对于平动的物体,可以当成一个质点,作用 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都可以被看作是共点力。(区分平动,转动) B)共点力平衡的理解 设问3: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学生讨论物体平衡时体现的运动状态和特征,请学生举例:哪些物体属于在共点力作用下平衡状态,为理解共点力平衡状态的概念做准备。 结论: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对静止的理解:静止与速度v=0不是一回事,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说明v=0,a=0,两者同时成立。若仅是v=0,a<>0 ,物体并非处于平衡状态。强调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与物体加速度相关。 反馈练习: 下列物体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静止在粗糙斜面上的物体 b.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c.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刚开始下落的瞬间 d.水平抛出去的小石块 e.匀速降落的跳伞运动员 f.蹦床运动员上升到最高点时 g.宇航员乘坐神六进入轨道做圆周运动时

专题三力物体的平衡

专题三力物体的平衡一、复习目标: 二、最新考纲: 三、要点精讲:

2.受力分析的方法及要领 首先明确研究对象. 隔离法: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环境中分离出来,使之与其它物体分隔开,分析周围其它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的力(而不是研究对象施加给其它物体的力). 整体法:在处理问题时,可根据需要将两个或多个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系作为一个整体,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周围其它物体对物体系施加的力.应用整体法时,只分析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施加的力,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均不再考虑. 假设法:在未知某力是否存在时,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根据假设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产生影响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注意: ①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根据性质来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的力或合成的合力分析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 ②区分内力和外力时,要根据研究对象的选取范围. ③在难以确定某些受力情况时,可先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再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作出判断. 3.合力和分力的关系 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二者是“等效代替”关系,具有同物性和同时性的特点,二者的大小关系如下: (1)合力可大于、等于或小于任一分力. (2)当两分力大小一定时,合力随着两分力的夹角α增大而减小,减小而增大.合力的大小范围是∣F1一F2∣≤F合≤F1 + F2. (3)两分力间夹角α一定且其中一个分力大小也一定时,随另一分力的增大,合力F可能逐渐增大,也可 能逐渐减小,也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1)已知合力和它的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有唯一解;, (2)已知合力和其中一个分力(大小、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唯一解; (3)巳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大小,求两分力的方向: ①若F>F1+F2,无解; ②若F=F l+ F2,有唯一解,F l和F2跟F同向; ③若F=F l- F2,有唯一解, F l和F2与F反向; ④若∣F1一F2∣≤F合≤F1 + F2,有无数组解(若限定在某一平面内,则有两组解). (4)巳知合力F和F l的大小、F2的方向(F2与合力方向的夹角为θ): ①当F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