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方案--郑丽静
初中英语老师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已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和实施存在误区,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以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目的1. 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3. 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1)教师方面: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学生方面: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阅读能力较弱,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3)教材方面: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阅读材料难度较大,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2.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1)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将阅读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制定阅读计划,培养阅读习惯。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注重阅读策略指导,提高阅读能力1)教授阅读技巧。
教师应教授学生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扫读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加强阅读活动设计,提高阅读效果1)小组合作阅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有效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效性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以期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具体目标如下:1.分析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提出针对性的有效性策略。
3.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三、研究方法四、研究内容1.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教学评价科学2.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具体措施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3.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实证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4.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有效性策略五、预期成果1.形成一套系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2.为英语教师提供实际操作的建议。
3.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实施步骤1.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理论依据研究(1个月)查阅相关文献2.第二阶段: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法(2个月)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4.第四阶段:成果推广和交流(1个月)组织成果展示开展交流活动七、经费预算1.文献查阅:500元2.实证研究:1000元3.案例分析:500元5.成果推广和交流:1000元总计:3500元我要感谢我的团队,是他们陪伴我走过这段旅程。
让我们一起为英语教育事业努力,共创美好未来!注意事项一:确保研究目标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解决办法:时刻警醒自己,别让理论研究脱离了教学一线的实际需求。
可以通过定期与一线教师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困境,确保研究目标既具有理论价值,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注意事项二:实证研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变量解决办法:在实验设计时,就要明确哪些是控制变量,哪些是自变量和因变量。
课改教研课题初中英语(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初中英语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评价方式不合理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英语课程改革与教学策略,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的1. 分析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为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2. 探究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
3. 研究初中英语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 优化教师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2)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3)情感教育理论: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2. 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1)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初中英语教学策略(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情境教学策略:创设真实、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合作学习策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策略: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优化教师评价方式(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情感素养等。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课堂观察、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七年级有效英语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报告范文

七年级有效英语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报告范文Title: A Study on Effective English Teaching Strategies in Seventh GradeIntroductionEnglish teaching in seventh grade is crucial for building a strong founda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is study, we aim to explore and implement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enhance students'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he seventh grade. By incorporating innovative practices and tools, we seek to create a dynamic and engag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fosters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development.Literature ReviewResearch has shown that effective English teaching strategies in the seventh grade shoul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ur key language skill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o achieve this, teachers can utilize a range of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such as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task-based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se methods help students actively engage with the language, practice real-life language use, and collaborate with their peers to foster language learning.MethodologyIn this study, we implemented a variety of innova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in a seventh-grade English classroom. These strategies included:1. Utilizing multimedia resources to enhance listening and reading skills2. Integrat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activities to improve speaking and writing skills3. Implementing peer feedback and self-assessment procedures to promote language development4. Incorporating real-world language use in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assignmentsResults and Discussion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show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after implementing these teaching strategies. Students demonstrated better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peaking fluency,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writing skills. The use of multimedia resources 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 activities were particularly effective in engaging students and promoting language learning.ConclusionIn conclusion, effective English teaching strategies in the seventh grade play a crucial role in enhancing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By implementing innovative practices and tools, teachers can create a dynamic and engag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fosters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utiliz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strategies to cater to the divers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and promote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seventh grade.。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比如,教师比较重视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参与,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和“填鸭式”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重视听说教学,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普遍提高。
但是,我们也看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些教师受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影响,无法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还有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得比较肤浅,走了极端或犯了形式主义错误,严重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根据这次英语课程改革的宗旨来看,我们以前的问题是机械性练习过多,真实运用太少,而现在的问题是一切为了运用,为“任务型”而“任务型”,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大搞“任务型教学”,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其表现为:1. 任务前准备不充分,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
忽视任务前的热身活动、呈现活动。
2. 忽视语言学习得内化过程。
任务充斥课堂,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 忽视包括语法知识在内的语言知识教学。
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大张旗鼓地帮助学生做各种交际活动,但不注重语法教学,即使有也是轻描淡写,结果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确实提高了,但学生一下笔就错,连一个完整正确的句子都写不出来。
教学中的弊端逐渐显现。
4. 未形成有效地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结构杂乱无章,存在随意性现象。
为此,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适合包括我市广大农村地区在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努力实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基础1. 理论基础。
课堂教学模式(结构、过程)应体现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感知,到理解,到巩固,最后运用,这是教育学、心理学为我们提供的理论基础。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目的通过研究与研究,丰富教师的教学理论,更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
充分理解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优化课堂教学,创建和谐英语课堂,提高合作研究和课堂提问技巧,从学生的听、说、读、写和研究兴趣等方面入手,向40分钟要效益。
二、研究现状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目前,国内各地也纷纷开展了关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大量先进教学理论和教改经验为我们深入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三、理论依据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1.建构主义研究理论强调研究的主动性,提倡情境性教学。
认为研究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这成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2.著名教育心理学家XXX的“发现研究”理论强调,学生的研究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3.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育要以学生探索性地学为主体,学生是研究的主人,教师应成为研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4.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能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现象、动手实践、思考问题。
这就为我们采取“以导为主”实施有效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新课程的改革冲破了中国半个世纪的传统教学模式,它呼唤的新型教学模式,要讨教学系统要素间的干系实现四个转换:教师由教学者变为学生研究的支持者、协作者、引导者;学生由接受者变为研究主体;媒体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教学过程从传统的逻辑分析教学改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义建构过程.本课题研究,就是要让学生研究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协作的研究体式格局,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场面,增进学生创新意识与理论能力的开展.四、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1.对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和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2.对教学设想进行研究。
初中英语教研课题研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初中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本文针对初中英语教研课题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背景1. 英语教育的重要性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对于培养青少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国际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英语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英语教学更是关键阶段。
2. 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3)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
(4)教师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3. 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研究内容1. 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1)教师方面: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
(2)学生方面:英语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当。
(3)教学环境方面:课堂氛围沉闷,教学资源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
2. 初中英语教学策略探讨(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教师应注重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加大投入,改善教学设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完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教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1. 课题提出的背景(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定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
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2),明确提出并强调,教师“应创造性的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好课内外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陈芳,2010)。
(2)现实的需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知识的灌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控制者,学生却充当观众、听众、配角。
这种教学方式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因而学生所获得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较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很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有:只重视活动形式,忽略活动目标和内容;活动情境设置不合理;活动时语言单调,缺乏信息差;活动设计缺乏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活动组织方式不当,教师指令不清楚;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和参与度不够;活动资源利用不充分;活动评价语单一,评价和反馈低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进一步发展。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包括各级教研员和一线教师都把目光投向了有效教学,使有效的课堂教学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限制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而正确地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手段和评价因素,分析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问题,真正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是综合性工具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
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在日常授课中注意多加强语言使用的训练,使学生学会英语思维。
因此,当前应该将创新运用到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来,在创新这个力点上做文章,下力气,产生推进教学效果的巨大重力,以实现教师的科学指导与学生的轻松学习的和谐统一。
确保英语教学持续、有效、健康的发展。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要通过教研组活动,找到初中有效教学的共同原则,使之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难点,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洛社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本组老师的整体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有效备课”——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
集体备课是一种较好的备课形式,长期进行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受益很多:首先,它能集众家之长,以研讨的形式提高备课的实效性,而且在集体备课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其他教师的备课提供依据,避免了更多的人再走弯路。
集体备课的另一优势还在于它有利于教师能够集中不同层面的学生问题或者一个学年段学生的实际进行备课,充分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思想。
为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可以把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结合起来,进行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1)课前备课
和传统备课方式一样,教师在课前备课时也要研究教学目标,钻研教材,落实知识点、重点、难点,广泛收集资料。
但与传统备课方式中“孤军作战”相比,我们认为在此过程中可以采取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
在实践中,我们先对此进行了尝试。
实践对象七年级备课组,我们备课组有七位老师,从一开始,我们就以集体备课结合个人备课进行了实践。
我们先确定每次备课组活动的主讲人,主讲的教师应做事先准备,其他教师也要拟订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
而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各教师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方案,以一人主讲,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备课。
我们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积极参与讨论,对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凸现、能力的培养、重难点的突出与突破等方面都发表自己的意见。
然后再对教案进行修改,整合成比较优秀的教案,同时利用备课组的合力搜集、整理资料,制作课件,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集体备课中交流修正,使每位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教学风格的教师都能互相启发、补充,共同提高。
其中,本人的教学风格较为活跃,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口语能力注重每节课的“导入”环节的设计;黄婷较为擅长语法课的教学,知识点、语言点讲解清晰。
同时,在集体备课、多媒体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针对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加入自己的见解,每位老师制定了各自具体的教案,使自己所任班级的教学质量更有效,从而带动整个年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这一尝试还是较为成功的,整个年级的教学质量也较令
人满意。
(2)课后备课
在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注重的是“课前”和“课中”。
对课后往往不够重视。
而实际上,在课后做些教学反思,写些教学心得,然后再改写教案,进行课后备课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课堂教学的构成因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课堂教学的实效问题。
①“学”效。
即学生“学”的效果。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检验。
②“师”效。
即教师“教”的效果。
反思的方面有:教的内容是否明确;教的要求是否明白,是不是达到了本课程的要求;教的方法是否妥当;③“理”效。
即对教材处理的效果。
一看对教材的增添内容是否有效;二看对教材所作的必要的删减是否合理;三看对教材的排列顺序作的调整重组是否科学;四看对教材中新、旧知识的联系是否自然;(2)通过反思,及时对教学实效进行分析思考,改进教案。
①改“法”。
即教学方法。
改进一些做法,使之更完善,更完美。
②改“骤”。
即教学步骤。
在上完课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适当调节教学环节的侧重点,使其更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课后备课中更强调教师个人备课,因为不同的授课者,不同的学生,就应该有不同的体会和反思,但我们认为也可以进行集体交流,通过交流来达到资源流通、优劣互补的目的
(二)“有效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
在大力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大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显得重要。
我们组的听课形式多样化,如同一备课组听课、跨备课组听课、师徒接对听课、外出听课等。
我们组对如何听课分听前、听时及听后三块均作了具体的说明。
现在使用的牛津版教材词汇量大、内容深奥、时尚性强、难度大,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组现在强调在跨备课组听课之前一定要做一些准备。
听课时,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2)新课如何导入;(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4)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6)使哪些知识系统化,巩固哪些知识,补充哪些知识;(7)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8)渗透哪些教学思想;(9)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2)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4)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听课后,听课老师一定要加强个人的思考和整理,评课不要面面俱到,要有侧重点,不要只说优点,不替缺点。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教师在评课时自然就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三)“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
尽量采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尤其是在低年级(七、八年级)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是很有优势的。
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成为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在讲解一些内容比较抽象的课文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矫正发音错误;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容量,是课堂内容更加充实。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
多媒体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缺陷,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新颖性
英语教师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使课堂富于变化。
实践性和交际性是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实践性,如重复、模仿、套用、改写等,而是要利用英语进
行交际和模拟交际。
教师应通过讲故事、说歌谣、唱歌曲、表演对话或短剧等形式,使知识、趣味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的兴趣。
例如,唱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英语歌,吟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自己编写的诗歌、顺口溜等,都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营造出一种师生融洽、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参与了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五)“有效进行反馈”
(1)课堂反馈
课上可留几分钟当堂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针对不同的课型设置不同的题型。
如阅读课设置Close Test,语法课则设置单选题或定格填空等。
(2)试卷反馈
典型的错误在后面的各种测试中,以不同的形式重复出现、考查,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操练达到掌握、巩固的目的,以达到练习的有效性。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要针对学生特点以及学科知识特点预设教学问题,指导教学活动,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活动质量。
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更加活跃了,教学活动中又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即我们所说的生成问题。
这样的问题正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真实表现,它反映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的理解程度与思维障碍.那么,我们要想深入地推进新课改,首先要下功夫进行有效性自主学习的研究,创设课堂教学的新境界,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