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循环综合治疗仪怎么样

脑循环综合治疗仪怎么样
脑循环综合治疗仪怎么样

脑循环综合治疗仪怎么样

脑循环综合治疗仪,又叫做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这是一种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最主要的一种治疗仪器,对于调整患者的大脑供血,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具有促进脑损伤部位,提供养的效果,从而修复大脑的损伤,在促进患者脑神经恢复方面,以及提高智力方面,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是缺氧性脑瘫非药物物的常见治疗方法。

★治疗原理

脑循环综合治疗仪是一种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仪(非药物性治疗),采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及计算机软件技术合成脉冲组合波形,通过粘贴于两耳侧乳突的电极贴片,无创引入小脑顶核,对人的脑部进行电刺激治疗,扩张大脑血管,改善脑微循环,其机理是脑内固有的神经传导通路受到特定的电刺激,会影响脑循环和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提高脑血流(rCBF).SA35KJ-3000B2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的主要功能是:显著增加脑部血流量,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稳定大脑细胞膜的电兴奋性。

脑循环综合治疗仪功能特点采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及计算

机软件技术合成脉冲组合波形,无创伤,易操作无创克服颅骨屏障,增加脑供血效果确切多种输出治疗模式,临床应用广阔优选仿真生物电,有效输出小于10mA,更安全治疗机理增加大脑局部血流量(rCBF),改善微循环;启动脑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保护神经细胞;降低神经细胞兴奋毒性损害;稳定脑神经细胞膜电位,抑制去极化波;抑制脑部炎症反应,吸收水肿,缓解高颅压;改善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适应症

脑梗死各期、脑出血恢复期、脑外伤促醒、脑外伤恢复期、中风预防、脑供血不足(颈椎病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等)偏头痛、失眠、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抑郁症等等。

眼底动脉缺血,眼疲劳等眼科疾病。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小儿脑瘫。

参考资料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三功合一”治疗抽动症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三功合一”治疗抽动症 为了方便抽动症多动症等儿童功能障碍疾病的临床普及治疗,加大了对治疗设备的投入,引进具有“三功合一”即仿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交变电磁场治疗帽、仿生物电刺激患者肌肉神经三大功能的脑循环治疗仪,目前,该治疗仪在临床治疗上受到了众多家长的欢迎。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原理】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是一种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仪(非药物性治疗),运用交变电磁场仿照人体大脑生物电磁场的原理而研发,治疗帽通过特制的非侵入性电磁场刺激线圈输出特定规律的、频率50HZ的交变电磁场,采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及计算机软件技术合成脉冲组合波形,通过粘贴于两耳侧乳突电极贴片,无创引入小脑顶核,对人的脑部进行电刺激治疗,扩张大脑血管,改善脑微循环,显著增加脑部血流量,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稳定大脑细胞膜的电兴奋性。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五大突出优势】 1、无创克服颅骨屏障,增加脑供血效果确切。 2、方便灵巧的专用磁疗帽:分成人款和儿童款两种,可以径向和轴向调节,适合不同头围,治疗穴位准确可靠,不易产生移位。 3、双波组合的交变电磁场:采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及计算机软件技术合成脉冲组合波形,采用独特的双波(正波和方波)组合方式,将使电磁场密度更大、穿透性更好、无创伤、易操作。 4、多频振动功能:振动频率和幅度均能调节,是物理治疗和电磁场治疗完美结合,并通过同一治疗头发出,可使患者在有感知、安静、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孩子更易接受。 5、循序渐进,效果显著:长期坚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认知功能障碍,提高自主能力和行为认知。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适应症】 小儿抽动症、小儿多动症、儿童精神发育迟缓,儿童智力低下等疾病。 【案例链接】

中医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中医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目的】 使红外线光束投照环境人体治疗部位之皮肤,起到解痉镇痛,软化粘连、瘢痕挛缩,促进组织再生,消炎等作用。 【操作要领】 1、头距适宜并及时调节; 2、灯头不悬垂于人体上。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及腹部伤口,会阴伤口皮肤情况。 2.治疗前明确治疗部位,检查局部皮肤情况,注意有无疤痕或知觉异常情况,局部有膏药或敷料等应去除。 3.治疗中要经常询问患者感觉和观察局部反应,随时调整灯距,防止烫伤,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二.适应症 适用于痹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心绞痛)、寒湿性腰痛、胃脘痛(虚寒证、寒凝症)、颈椎病、痛经、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前列腺炎、中风后遗症、疥疮肿痛、结块肿块、伤口愈合、骨质增生、伤口轻度感染促进感染消散等治疗。 三.操作流程: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连接红外线治疗仪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检查红外线治疗仪性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常→患者取舒适体位,裸露照射部位→检查红外线照射部位对温热感是否正常将灯移至照射部位的上方或侧方,距离一般如下:功率500W以上,灯距应在50~60cm以上;功率250~300W,灯距在30~40cm;功率200W以下,灯距

在20cm左右→交待注意事项(应用局部时,红外线通电后3~5分钟,应询问患者的温热感是否适宜,红外线每次照射15~30分钟,每日1~2次)→手消~记录红外线治疗时间。停红外线治疗仪时先向患者解释说明,取得合作→关闭电源→整理导联线,清洁、红外线治疗仪,防尘保护→手消→清洁消毒腹部伤口皮肤,更换敷料→协助患者穿衣→整理床单元及用物,红外线治疗仪。 四.注意事项 (1)使用前或长期放置使用应检查导线有无破损现象,如导线有破损现象,必须更换后才能使用。 (2)治疗器使用的电源插座,必须是有可靠接地线的三孔电源插座。 (3)使用时严禁触摸照射头网罩内的治疗板和其它几件,以免被烫伤或引起触电事故。(4)请勿让儿童和神志不清这操作使用或接近加热头。 (5)首次或较长时间,照射头可能出现冒白气(烟)的现象,这是照射头保温材料吸潮所至,待预热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消失。 (6)治疗器出现损伤或故障时,请勿自行带电修理,可与本公司或当地销售部门及指定维修部门联系维修。 (7)红外线治疗时患者不能移动体位,一防止烫伤。 (8)红外线照射过程中如有感觉过热、心慌、头晕等反应时,需立即告知工作人员。(9)红外线照射部位接近眼或光线射及到眼时,应用纱布遮盖双眼。 (10)患部有温热感觉障碍或照射新鲜的瘢痕部位、植皮部位时,应用小剂量,并密切观察局部反应,以免发生灼伤。 (11)血循障碍部位,较明显的毛细血管或血管扩张部位一般不用红外线照射。

经颅磁治疗仪原理和研究

经颅磁脑病生理治疗仪 ——商品名:脑循环系统治疗仪经颅磁脑病生理治疗仪的原理: 经颅磁脑病生理治疗仪以脑生理学、磁生物学、生物物理为基础,结合临床脑血管病治疗为背景,通过治疗体输出特定的负极性交变电磁对脑功能进行生理调节,改善脑组织的供血和供氧,改善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及代谢环境,修复脑细胞,来达到治疗和预防脑疾病,调整脑功能状态的目的。 经颅磁脑病生理治疗仪研究的背景: 我国脑性瘫痪发病率占人口的18.4‰,弱智儿童占22.3‰,老年脑病发病率占老年人口的10%.由此看来,仅这类病人应达5000多万; 我国脑血管病患者高达每十万人中有1200人患病,按此计算,我国约有此类患者1300万,并且每年新患病人数高达350万; 除此之外,全国有1亿多高血压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350万人,患病率每十年增加50%。 由此可以看到,我国的脑病患者众多,而且发病率居高不下,对

病人造成了巨大的痛苦,给社会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寻求脑病治疗的最佳方式成为每一个医学相关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经颅磁脑病生理治疗仪的研究: 目前市场上能见到的产品众多,产品功能参差不齐,可以归纳为3类: 小脑顶核电刺激:用仿真生物电通过耳后乳突,在颅外刺激小脑顶核,起到促进脑功能恢复的效果,这类设备一般称为:脑电仿生治疗仪、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小脑顶核刺激仪; 通过佩戴治疗帽,目前大多数治疗体是五个,范围较小,磁场较弱,渗透度低; 利用仿真生物电刺激患肢肌肉神经,起到改善神经系统传导功能的作用。 以上三种治疗仪器都是单一功能,各有其适应症,但在临床上难以满足治疗的需要。 经颅磁脑病生理治疗仪是安阳翔宇公司与郑州大学、北京大学联合科研开发,在上述三种治疗原理优化组合的基础上,目前共生产了三大系列(“三功合一”系列、“双功合一”系列、“经颅磁单一功能”系列)的产品,可满足各级医疗机构的选择。

8脑循环综合治疗机配置以及技术参数

脑循环综合治疗机配置以及技术参数 一.设备名称:脑循环综合治疗仪 二.数量:一台 三.设备适用范围:体部穴位器放于双侧乳突处(选用10号处方)刺激小脑顶核用于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塞、脑栓塞、血管性痴 呆、老年性痴呆、脑供血不足、脑萎缩、脑动脉硬化、脑瘫、 颈椎综合征、神经衰弱、偏头痛等。头部按摩器具有气压按摩、 振动按摩、红外线、a波、自然音乐的功能可以舒缓紧张情绪与 压力,释放疲惫,使患者神清气爽、彻底放松。 四.主要配置及技术指标: ㈠.主要配置: 1. 治疗主机一台。 2. 头部穴位器二套。 3. 体部穴位器二套。 ㈡. 技术参数: 1. 工作电压:220V±22V 50Hz±1Hz。 2. 熔断器:RF1-20-2A。 3. 整机功耗:80VA。 4. 报警声响:≥62db。 5. 开路输出峰值:0~190VP-P。 6. 输出电流:在基准负载500Ω时为14mA、输出电压为10-15V。 7. 输出频率:2-6KHz。 8. 防进液分类:IPX1。 9. 输出通道:四组输出。 10. 产品分类:II类。

11. 安全类型:I类BF型。 12. 工作制:连续运行。 13. 输出脉冲有调制波和载波组成,调制波有正弦波、方波和 尖波等。 14. 调制波频率0.3-200Hz。 15. 调制方式:交替调制、叠加调制、间歇调制。 16. 载波输出波形幅度、脉宽、频率(表1)。 表1 载波输出波形

低频调制波输出波形参数 五. 售后服务及技术培训: 1. 设备免费保修一年,终身维护,保修期过后设备维修只收取备 件成本费。 2. 出现问题8小时作出响应。24小时到达现场维修设备,保修期 内设备开机率≥95%。 3. 免费为医院医生和护士进行现场操作与维护技术培训

脑循环治疗仪操作流程

脑循环治疗仪操作规范 【概念】脑循环治疗仪是一种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仪(非药物性治疗),它运用“数字频率”合成高科技技术,产生年轻的、健康的、正常的仿真生物电来取代患者自身病变的、残缺的生物电,通过粘贴于两耳侧乳突的电极贴片,无创引入小脑顶核,对人的脑部进行电刺激治疗,其技术是世界领先的。 【适应症】 脑梗塞、脑供血不足、脑出血恢复期、中风康复、中风预防、头痛、偏头痛、头晕、脑外伤促醒、脑外伤恢复等脑血管与神经系统疾病。 【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如:脑出血急性期、凝血机制 障碍等); 2、严重心脏病或带有心脏起搏嚣的患者; 3、有颅内感染或颅内肿瘤患者; 4、有颅内血管金属支架植入者。 【用物准备】 脑循环治疗仪、屏风等。 【操作步骤】

1、使用前准备和检查:接上电源,打开开关,仪器处于准备状态;操作各按钮功能正常;装上输出线,准前完毕。 2、仪器使用: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患者两耳侧乳突后,贴上一次性体表粘贴电极。将输出主输出线的一对夹持器分别夹于两侧粘贴电极纽扣上,可用松紧绑带将两电极辅助固定。根据患者具体状况,设置各参数指标:模式、比率、强度、频率、时间。操作③④⑤⑥按钮可得所设置的参数。按下准备/启动钮②使机器处于启动状态,输出的信号通过输出线传输到患者,开始进行仿生电剌激,计时器进行倒计时,随后按患者反馈调整合适强度。当设定输出时间完成,主机蜂鸣器会发出呼叫声,主机自动回复到准备状态,此阶段仿生电剌激治疗结束,此时松下患者的绑带,取下主输出线的夹持器,取下粘贴电板,并在患者乳突处擦生理盐水作清洁处理。 输出线上除对主输出线(较短的一对,用于脑部仿生电剌激)外,另有一对辅助输出线(较长的一对,用于肢体或人体其它部位电剌激),具体操作方法与上相同。 3、体表粘贴电极:本仪器使用专用粘贴于体表的电极为一次性使用的一次性电极,用完即丢奔。本机采用的电极,其与皮肤接触的材料和粘合剂应附合生物相容性,必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 4、与患者接触部件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本仪器使用

LEH多导脑神经激活治疗仪的治疗原理

揭秘LEH多导脑神经激活治疗仪的治疗原理 精神疾病形成原因 精神病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大脑功能的紊乱,从而出现一些思维和行为方面等异常表现。那么导致精神病的原因有哪些?下面是专家做出的详细解答。 1.个性素质:素质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在遗传基础上受内外环境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个体特征。在同样的环境中,承受同样的精神刺激,那些心理质差、对精神刺激耐受力低的人易患精神病。通常情况下,性格内向、心胸狭窄、过分自尊的人,不与人交往、孤僻懒散的人受挫折后容易出现精神异常。 2.遗传因素:家族研究中发现精神病有家族聚集现象,家族中精神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普通人群,而且血缘关系愈近,发病机会愈高。这是引发精神病的原因之一。 3.精神刺激:人的心理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个人与社会环境不相适应,就产生了精神刺激,精神刺激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出现精神障碍。急剧的精神创伤如自然灾害,严重的意外事件及亲人的骤然死亡,持久的精神刺激或内心矛盾如家庭亲人之间长期不和及难以解决的纠纷等,均是能引发精神病的原因。 知道了精神疾病的患病原因,LEH多导脑神经激活治疗仪是如何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其原理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揭开LEH多导脑神经激活治疗仪的神秘面纱。 LEH多导脑神经激活治疗仪的治疗原理 LEH多导脑神经激活治疗仪是通过对人体脑部的相应穴位,使用低频电子流进行脑部经络梳理,通过反复移动激活,保持脑部血液循环通畅,其电子流的速率和力度是一般药物和针灸所无法比拟的,能够使人脑的经络在瞬间得到疏通,达到促进脑内血液循环,加强大脑神经元代谢,从而改变患者脑部生理机能,增强脑组织的自我调节,提高脑神经元的营养吸收功能,恢复脑神经递质活力,综合提升脑神经元免疫力,达到快速促进各种精神类疾病康复的目的。 与此同时,LEH多导脑神经激活治疗仪还具有强大的药离子渗透功能,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令药物靶向渗入人精神疾病变部位,使仪器的治疗功能以及药物的渗入功效双向发挥,从而令治疗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脑循环综合治疗仪怎么样

脑循环综合治疗仪怎么样 脑循环综合治疗仪,又叫做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这是一种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最主要的一种治疗仪器,对于调整患者的大脑供血,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具有促进脑损伤部位,提供养的效果,从而修复大脑的损伤,在促进患者脑神经恢复方面,以及提高智力方面,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是缺氧性脑瘫非药物物的常见治疗方法。 ★治疗原理 脑循环综合治疗仪是一种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仪(非药物性治疗),采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及计算机软件技术合成脉冲组合波形,通过粘贴于两耳侧乳突的电极贴片,无创引入小脑顶核,对人的脑部进行电刺激治疗,扩张大脑血管,改善脑微循环,其机理是脑内固有的神经传导通路受到特定的电刺激,会影响脑循环和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提高脑血流(rCBF).SA35KJ-3000B2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的主要功能是:显著增加脑部血流量,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稳定大脑细胞膜的电兴奋性。

脑循环综合治疗仪功能特点采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及计算 机软件技术合成脉冲组合波形,无创伤,易操作无创克服颅骨屏障,增加脑供血效果确切多种输出治疗模式,临床应用广阔优选仿真生物电,有效输出小于10mA,更安全治疗机理增加大脑局部血流量(rCBF),改善微循环;启动脑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保护神经细胞;降低神经细胞兴奋毒性损害;稳定脑神经细胞膜电位,抑制去极化波;抑制脑部炎症反应,吸收水肿,缓解高颅压;改善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适应症 脑梗死各期、脑出血恢复期、脑外伤促醒、脑外伤恢复期、中风预防、脑供血不足(颈椎病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等)偏头痛、失眠、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抑郁症等等。 眼底动脉缺血,眼疲劳等眼科疾病。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小儿脑瘫。 参考资料

红外线治疗仪操作流程

红外线照射治疗 红外线照射使人体皮肤、皮下组织产生温热效应。经机体经络的传导,达到行气活血、温中散寒、消肿散结为目的一种技术操作。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患者体质及红外线照射处的皮肤情况. 1.3心理状况 2.目标 2.1缓解痹症(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寒湿性腰痛、肩凝症、颈椎病等症状. 2.2用于疥疮肿痛、结块肿块、伤口愈合、伤口轻度感染促进感染消散等治疗。. 3.禁忌症 3.1有出血倾向、高热、活动性肺结核者. 3.2局部血循障碍有严重动脉硬化、闭合性脉管炎,较明显的毛细血管或血管扩张部位一般不用红外线照射。 4.告知 4.1治疗时患者不得移动体位,以防止烫伤。 4.2照射过程中如有感觉过热、心慌、头晕等反应时,需立即告知工作人员。 4.3照射部位光线如射及眼时,应用毛巾遮盖双眼。 5.物品准备 红外线治疗仪、大毛巾、接线板、屏风等 6.操作程序 6.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连接红外线治疗仪电源及打开开关,检查 红外线治疗仪性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常。 6.2取合理体位,暴露照射部位,注意保暖。 6.3将红外线治疗仪灯移至照射部位的上方或侧方,距离患部20-60cm,可根据灯的大小和 患者的感觉随时调整。 6.4红外线通电后3~5分钟,应询问患者的温热感是否适宜。每次照射15~30分钟。 6.5治疗中要经常询问患者感觉和观察局部反应,随时调整灯距,防止烫伤,及时处理异常 情况。 6.6操作完毕,关闭红外线治疗仪,检查局部皮肤,拭去局部汗水,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 单位,安排舒适体位。 6.7清理用物,做好红外线治疗时间护理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 7.1使用时严禁触摸照射头网罩内的治疗板和其它几件,以免被烫伤或引起触电事故。 7.2请勿让儿童和神志不清者使用或接近加热头。 7.3患部有温热感觉障碍或照射新鲜的瘢痕部位、植皮部位时,应用小剂量,并密切观察局 部反应,以免发生灼伤; 7.4照射结束后嘱患者应在室内休息10~15分钟后方可外出。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作用。方法将8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内科治疗基础上采用脑循环治疗仪。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TCD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TCD检查提示治疗后颅内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循环治疗仪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脑循环治疗仪;脑梗死;神经功能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1]。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2,3]。脑梗死致残率高,且随着年龄增长病死率明显上升,平均病死率为25%左右(10%~47%)[4]。常见死因是脑疝、多脏器衰竭、继发感染及心肺功能不全。临床治疗以扩张血管、改善脑部微循环、营养脑细胞等内科治疗为主,近年来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进入临床使用,其工作原理为:应用数字频率合成仿真生物电技术,通过体表无创伤导入小脑顶核(FN),起到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供血供氧量,全面修复受损脑神经细胞,减少半影区坏死神经数目,减轻脑水肿,最终达到减轻和加速修复脑损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4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男50例,女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男29例,13例。年龄49~81岁,平均66.5岁。住院天数15~36 d;平均23.5d。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52~83岁,平均64.0岁。住院天数18~40d,平均24d。两组在年龄、性别,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4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电刺激FN治疗。具体操作:将两刺激电极置于两侧乳突根部后方,两辅助电极置于功能障碍侧肢体,治疗20min/次,2次/d,10d为1疗程,每例患者治疗1~2个疗程。仪器参数设置为:(成人)主强设置为3~7,对于耐受力较强的患者可用8或9,主频不限;辅助电极具体强度设置可根据临床情况进行调节;档位调节总体原则:在患者能承受的前提下,刺激越强治疗效果越好。 1.2.2护理措施

-红外线治疗仪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及腹部伤口,会阴伤口皮肤情况。 2.治疗前明确治疗部位,检查局部皮肤情况,注意有无疤痕或知觉异常情况,局部有膏药或敷料等应去除。 3.治疗中要经常询问患者感觉和观察局部反应,随时调整灯距,防止烫伤,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二适应症 适用于痹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心绞痛)、寒湿性腰痛、胃脘痛(虚寒证、寒凝症)、颈椎病、痛经、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前列腺炎、中风后遗症、疥疮肿痛、结块肿块、伤口愈合、骨质增生、伤口轻度感染促进感染消散等治疗。 三. 操作流程: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连接红外线治疗仪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检查红外线治疗仪性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常→ 患者取舒适体位,裸露照射部位→检查红外线照射部位对温热感是否正常将灯移至照射部位的上方或侧方,距离一般如下:功率500W以上, 灯距应在50~60cm以上;功率250~300W,灯距在30~40cm;功率

200W以下,灯距在20cm左右→交待注意事项(应用局部时,红外线通电后3~5分钟,应询问患者的温热感是否适宜,红外线每次照射15~30分钟,每日1~2次)→手消~记录红外线治疗时间。 停红外线治疗仪时:先向患者解释说明,取得合作→关闭电源→整理导联线,清洁、红外线治疗仪,防尘保护→手消→清洁消毒腹部伤口皮肤,更换敷料→协助患者穿衣→整理床单元及用物,红外线治疗仪。 四.注意事项 (1)使用前或长期放置使用应检查导线有无破损现象,如导线有破损现象,必须更换后才能使用。 (2)治疗器使用的电源插座,必须是有可靠接地线的三孔电源插座。 (3)使用时严禁触摸照射头网罩内的治疗板和其它几件,以免被烫伤或引起触电事故。 (4)请勿让儿童和神志不清这操作使用或接近加热头。 (5)首次或较长时间,照射头可能出现冒白气(烟)的现象,这是照射头保温材料吸潮所至,待预热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消失。 (6)治疗器出现损伤或故障时,请勿自行带电修理,可与本公司或当地销售部门及指定维修部门联系维修。 (7)红外线治疗时患者不能移动体位,一防止烫伤。 (8)红外线照射过程中如有感觉过热、心慌、头晕等反应时,需立即告知工作人员。

康复仪器操作步骤

侨芯牌电脑中频经络通治疗仪QX2001-AⅢ型(语音推车式) 操作步骤: 1、先把配件连接好皮肤上面, 2、在打开电源开关, 3、选择时间, 4、在按模式键, 5、最后调节脉冲, 6、用完以后关机长按开关键5秒, 7、脉冲按键4路独立控制, 8、治疗结束, 9、关闭电源。 脑循环系统治疗仪JD-2008 操作步骤: 1、(头部)打开电源开关→将电极粘贴治疗部位 →时间调节→开始→调节输出脉冲→治疗结束→关闭电源。 2、(躯体)打开电源开关→将电极粘贴治疗部位→选择处方 →时间调节→开始→调节输出脉冲→治疗结束→关闭电源。 热式低周波治疗仪HL-III 操作步骤: 打开电源开关→将3个温热电极用自来水充分浸透→ (以不滴水为准)→把3个电极分别插入仪器 的+、-极插孔内→开启温度按钮(旋钮)→选择相应治疗 程序→调整输出强度→左右强度调整→治疗结束→关闭电源。 自动温热间歇牵引系统操作流程 操作步骤: 1开机。 2系好牵引绑带。 3选择牵引模式(持续模式:先按下“持续时间”键,再按下 “连续”键。间歇模式:对“持续时间”和“间歇时间”分 别进行设置持续时间和间歇时间,持续时间和间歇时间建议3比1)4设置治疗总时间。(颈牵一般15到20分钟,腰牵30分钟) 5设置温热功能(温度有低,中,高三档调节) 脑循环系统治疗仪CVFT-MG201操作流程: 操作步骤: 1;开机 2;粘贴电极 3;连接导线 4;绑上绑带(最好绑) 5;根据病种调节类型 6;启动启动按钮 7;调节输出,调到病人合适即可 8;时间倒计时至0时,设备自动停止 9;松开绑带 10;取下导线 11;关闭电源

脑功能治疗仪考核标准

脑循环治疗仪操作考核标准 姓名:得分: 目项目操作要点分值扣分 评估20分1、核对医嘱; 2 2、核对床号、姓名、部位,询问需要; 5 3、自身准备:着装规范,洗手; 4 4、脑循环治疗仪、清水、纱布、主电电极片、辅电电极片; 5 5、环境宽敞明亮,适合操作; 4 实施70分1、核对床号、姓名、部位; 2 2、备皮;禁用酒精; 2 3、插上电源; 2 4、打开电源开关; 2 5、连接电极片或佩戴好磁疗帽(1、2、4…)10 6、待仪器稳定2~3秒,再将主电极线、辅电极线或磁疗帽 输出线插入对应插孔。(注:主电极线两个红色电极必须同 时使用;辅电极的一对白色电极线(辅Ⅰ)必须同时使用, 一对黑色电极线(辅Ⅱ)必须同时使用(可单独使用一对白 色,或单独使用一对黑色,也可同时使用黑白两对电极线); 18 7、磁疗部分:按飞梭键进入,设置参数,时间,中键确认, 启动。(均为4个档位)以病人的主观感受调节。 8 8、电疗部分:1)、进入治疗状态,选择模式,2)设置参数: 主电设置:启动前调节主频(1~9档),启动后调节主强(1~9 档)以患者自我感受为参考;3)辅Ⅰ、辅Ⅱ设置:启动前 调节辅频Ⅰ、辅频Ⅱ(1~8档),启动后调节辅强Ⅰ、辅强 Ⅱ(1~60可调)以患者主观感受为主,无法表达的患者以 肢体微动为准; 16 9、时间设置:一般20分钟; 2 10、治疗结束,取下电极线的插针或纽扣;取下电极片; 2 11、清洁皮肤; 2 12、关闭电源,拔除电源线。 4 评价10分1、操作流程熟练; 2 2、体现人性化关怀; 3 3、操作中与患者沟通到位,未发生操作并发症。 5

脑循环治疗仪操作流程 备皮插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连接电极片或佩戴好磁疗帽(主电必须同时使用,辅电Ⅰ白、辅电Ⅱ黑必须分别构成电流回路)选择对应的治疗界面飞梭键进入 1、磁疗部分:设置参数强度、频率、幅度设置时间确认启动; 2、电疗部分:进入治疗状态选择模式设置参数启动前设置主频、辅频Ⅰ、辅频Ⅱ启动后调节主强、辅强Ⅰ、辅强Ⅱ治疗结束取下磁疗帽或拔下电极插针、纽扣取下电极片关闭电源开关拔下电源插头。

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范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及腹部伤口,会阴伤口皮肤情况。 2.治疗前明确治疗部位,检查局部皮肤情况,注意有无疤痕或知觉异常情况,局部有膏药 或敷料等应去除。 3.治疗中要经常询问患者感觉和观察局部反应,随时调整灯距,防止烫伤,及时处理异常 情况。 二.适应症 适用于痹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心绞痛)、寒湿性腰痛、胃脘痛(虚寒证、寒凝症)、颈椎病、痛经、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前列腺炎、中风后遗症、疥疮肿痛、结块肿块、伤口愈合、骨质增生、伤口轻度感染促进感染消散等治疗。 三.操作流程: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连接红外线治疗仪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检查红外线治疗仪性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常→患者取舒适体位,裸露照射部位→检查红外线照射部位对温热感是否正常将灯移至照射部位的上方或侧方,距离一般如下:功率500W以上,灯距应在50~60cm以上;功率250~300W,灯距在30~40cm;功率200W以下,灯距在20cm 左右→交待注意事项(应用局部时,红外线通电后3~5分钟,应询问患者的温热感是否适宜,红外线每次照射15~30分钟,每日1~2次)→手消~记录红外线治疗时间。 停红外线治疗仪时 先向患者解释说明,取得合作→关闭电源→整理导联线,清洁、红外线治疗仪,防尘保护→手消→清洁消毒腹部伤口皮肤,更换敷料→协助患者穿衣→整理床单元及用物,红外线治疗仪。 四.注意事项 (1)使用前或长期放置使用应检查导线有无破损现象,如导线有破损现象,必须更换后才能使用。 (2)治疗器使用的电源插座,必须是有可靠接地线的三孔电源插座。 (3)使用时严禁触摸照射头网罩内的治疗板和其它几件,以免被烫伤或引起触电事故。(4)请勿让儿童和神志不清这操作使用或接近加热头。 (5)首次或较长时间,照射头可能出现冒白气(烟)的现象,这是照射头保温材料吸潮所至,待预热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消失。 (6)治疗器出现损伤或故障时,请勿自行带电修理,可与本公司或当地销售部门及指定维修部门联系维修。 (7)红外线治疗时患者不能移动体位,一防止烫伤。 (8)红外线照射过程中如有感觉过热、心慌、头晕等反应时,需立即告知工作人员。(9)红外线照射部位接近眼或光线射及到眼时,应用纱布遮盖双眼。 (10)患部有温热感觉障碍或照射新鲜的瘢痕部位、植皮部位时,应用小剂量,并密切观察局部反应,以免发生灼伤。 (11)血循障碍部位,较明显的毛细血管或血管扩张部位一般不用红外线照射。

红外线治疗仪操作流程

红外线治疗仪操作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红外线照射治疗 红外线照射使人体皮肤、皮下组织产生温热效应。经机体经络的传导,达 到行气活血、温中散寒、消肿散结为目的一种技术操作。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患者体质及红外线照射处的皮肤情况. 1.3心理状况 2.目标 2.1缓解痹症(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寒湿性腰痛、肩凝症、颈椎病等症状. 2.2用于疥疮肿痛、结块肿块、伤口愈合、伤口轻度感染促进感染消散等治疗。. 3.禁忌症 3.1有出血倾向、高热、活动性肺结核者. 3.2局部血循障碍有严重动脉硬化、闭合性脉管炎,较明显的毛细血管或血管扩张部位一般不用红外线照射。 4.告知 4.1治疗时患者不得移动体位,以防止烫伤。 4.2照射过程中如有感觉过热、心慌、头晕等反应时,需立即告知工作人员。 4.3照射部位光线如射及眼时,应用毛巾遮盖双眼。 5.物品准备 红外线治疗仪、大毛巾、接线板、屏风等 6.操作程序

6.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连接红外线治疗仪电源及打开 开关,检查红外线治疗仪性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常。 6.2取合理体位,暴露照射部位,注意保暖。 6.3将红外线治疗仪灯移至照射部位的上方或侧方,距离患部20-60cm,可根据 灯的大小和患者的感觉随时调整。 6.4红外线通电后3~5分钟,应询问患者的温热感是否适宜。每次照射15~30 分钟。 6.5治疗中要经常询问患者感觉和观察局部反应,随时调整灯距,防止烫伤,及 时处理异常情况。 6.6操作完毕,关闭红外线治疗仪,检查局部皮肤,拭去局部汗水,协助患者衣 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 6.7清理用物,做好红外线治疗时间护理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 7.1使用时严禁触摸照射头网罩内的治疗板和其它几件,以免被烫伤或引起触电事故。 7.2请勿让儿童和神志不清者使用或接近加热头。 7.3患部有温热感觉障碍或照射新鲜的瘢痕部位、植皮部位时,应用小剂量,并 密切观察局部反应,以免发生灼伤; 7.4照射结束后嘱患者应在室内休息10~15分钟后方可外出。

红外线治疗仪管理规定、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红外线照射治疗 定义 红外线照射使人体皮肤、皮下组织产生温热效应。经机体经络的传导,达到行气活血、温中散寒、消肿散结为目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痹症、寒湿性腰痛、、颈椎病、中风后遗症、疥疮肿痛、结块肿块、伤口愈合、骨质增生、伤口轻度感染促进感染消散等治疗。 二、评估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及腹部伤口,会阴伤口皮肤情况。治疗前明确治疗部位,检查局部皮肤情况,注意有无疤痕或知觉异常情况,局部有膏药或敷料等应去除。 治疗前明确治疗部位,检查局部皮肤情况,注意有无疤痕或知觉异常情况,局部有膏药或敷料等应去除 三、禁忌症 有出血倾向、高热、活动性肺结核者.

局部血循障碍有严重动脉硬化、闭合性脉管炎,较明显的毛细血管或血管扩张部位一般不用红外线照射。 四、物品准备 红外线治疗仪、大毛巾、接线板、屏风等 五、操作步骤 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连接红外线治疗仪电源及打开开关,检查红外线治疗仪性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常。 取合理体位,暴露照射部位,注意保暖。 将红外线治疗仪灯移至照射部位的上方或侧方,距离患部20-60cm,可根据灯的大小和患者的感觉随时调整。 红外线通电后3~5分钟,应询问患者的温热感是否适宜。每次照射15~30分钟。 治疗中要经常询问患者感觉和观察局部反应,随时调整灯距、防止烫伤,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操作完毕,关闭红外治疗仪,检查局部拭去局部汗水,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安排舒适体位。

清理用物,做好红外线治疗时间护理记录并签名。 六、注意事项 使用时严禁触摸照射头网罩内的治疗板和其它几件,以免被烫伤或引起触电事故。 请勿让儿童和神志不清者使用或接近加热头。 患部有温热感觉障碍或照射新鲜的瘢痕部位、植皮部位时,应用小剂量,并密切观察局部反应,以免发生灼伤; 照射结束后嘱患者应在室内休息10~15分钟后方可外出。 红外线照射治疗操作流程图

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失眠120例疗效观察

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失眠120例疗效观察 王慧珍,曹刚毅 [作者简介] 王慧珍,女,主管技师[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309医院中医骨伤科,北京 100091 [关键词] 失眠;脑循环治疗仪;艾司唑仑[中图分类号] R74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9960(2011)11?封3?01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睡眠时间及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 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失眠症多发生于老年 人[1],因西药治疗失眠会产生药物依赖性,解放军第309医 院中医骨伤科采用脑循环仪治疗失眠,取得了较高的近期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60例患者来源于在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解放军 第309医院门诊病例,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160例患者,男64例,女96例;年龄在30~70岁,平均年龄56.3岁。两组患者随机分配,性别、年龄、病情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 诊断与纳入标准 按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版(CCMD?2?R )中有关51.0失眠症内容进行诊断。对于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既往无严重脑器质性疾病及躯体疾病史,能积极配合治疗,完成临床观察者,年龄在30~70岁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对于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虽符合诊断标准但同时伴有明显的心、脑、肾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患者可能影响疗效观察,未按规定治疗或再接受其他相关治疗,影响疗效观测者,年龄小于30岁或大于70岁者,予以排除。2 治疗方法 随机分为脑循环治疗仪治疗组120例,1次/d ,30min /次,对照组40例,于睡前口服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片1~2mg ;疗程均为1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长达6h 以上,醒后精力充沛,伴随症状基本消失;显效:睡眠时间约5h ,伴随症状减轻,病情逐渐向痊愈方向发展;有效:睡眠时间在3~4h ,伴随症状好转不明显;无效:睡眠时间不足2h ,伴随症状未见改善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按上述评定标准,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63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 21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3.3 典型病例 陶某,男,51岁,公司部门经理,于2010年7月14日初诊。诉自2010年2月起失眠,有睡意,但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易醒,醒后很难复睡,伴有头晕心慌,胸闷憋气,腰膝酸软,口干气短,劳累乏力,心理承受能力差,小便正常,大便偏稀软,纳可。查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予上述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患者一个疗程后复诊,诉入睡困难减轻,睡眠质量好转,伴随症状减轻,经治疗2个月后,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达到6h ,偶尔中间醒一次,伴随症状劳累乏力、腰膝酸软、头晕、心慌消失,偶尔感觉胸闷。4 讨论4.1 失眠 失眠症属中医“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范畴,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及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的改变,失眠症的发病率急剧上升。4.2 病因病机 人之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作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每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虚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不能由动转静而至不寐病证。西医则从环境、生理、心理社会、药物等几方面对失眠病因进行了分析。4.3 脑循环治疗仪的特点 脑循坏治疗仪主要以加大脑局部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启动脑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保护神经细胞,抑制脑部炎症反应,吸收水肿,缓解高颅压,改善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适应证:梗塞各期、脑出血恢复期、脑外伤促醒、脑外伤恢复期、中风预防、脑供血不足(颈椎病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等),也适用于偏头痛、失眠、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抑郁症等,以及眼底动脉缺血、眼疲劳等眼疾。【参考文献】 [1]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Statement :the treatment of sleep disorders of older people [J ]. Sleep ,1991,14(2):169-177. (孙承媛 编辑 2011-08-23 收稿) 万方数据

LH-99脑循环功能障碍治疗仪功能介绍

LH-99脑循环功能障碍治疗仪功能介绍 蓝海仪器四大功能介绍: 一、重复经颅磁刺激 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实际应用中并不局限于头脑的刺激,外周神经肌肉同样可以刺激,因此现在都叫它为“磁刺激”。随着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可调重复刺激的经颅磁刺激(rTMS)出世,它主要通过不同的频率和不同强度通过双向调节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之间的平衡来治疗疾病。因其无痛、非创伤的物理特性,实现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虚拟地损毁大脑探索脑功能及高级认知功能。与PET、FMRI、MEG并称为“二十一世纪四大脑科学技术”。 交变电磁场对脑组织的生理效应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磁场强度、频率变化刺激脑电流激活神经元,兴奋和抑制神经,平衡调节脑循环系统,使脑电、脑磁功能趋于正常化 经皮刺激外周神经,经颅刺激中枢神经,激发大脑病灶部位血流量趋向正常化。兴奋神经,血流量增加带走血管垃圾,改善脑动脉狭窄状况,增加脑血管弹性。改善脑细胞的代谢环境。比如动脉狭窄硬化类。抑制神经,可使精神亢奋类疾病得到压制调节,促使神经功能平衡,比如癫痫类狂躁类。 功能特点: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输出磁场强度﹤25mT,属于人体脑磁疗安全范围,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磁通强度适应不同病情可任意调节。正玄波方波双波组合,输出磁场能量密度大,穿透力强,刺激效果显著,疗效更佳。 二、变频振动按摩: 治疗头变频震动按摩时刺激脑神经,通经活络,促进脑循环快速恢复正常。振动多档可调可满足不同治疗需要。 三、仿真生物电小脑顶核电刺激-主电极: 采用生物电技术,通过数字频率合成脉冲组合波形,输出脑电仿真生物电流作用于两耳侧乳突部位表皮,刺激小脑顶核(FNS)具有下列生理作用: A:刺激神经系统,激发大脑条件性中枢神经保护机制,调节神经元,稳定脑神经细胞膜电位,抑制去极化波。 B:增加大脑局部血流量(RCBF),舒张血管,提高血管弹性,改善大脑微循环。 C:抑制脑部炎症反应,促进水肿吸收. 四、肢体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辅极: 采用人体仿生电流,通过电极产生的电感刺激肢体肌肉组织关键穴位或阿是穴,激发神经组织、肌腱肌肉组织系统,通经活络促进神经通路重建,提高肢体功能锻炼能力,预防失神经肌肉萎缩。 以上四大功能根据不同病人采取不同治疗方式.

2021年红外线治疗仪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红外线治疗仪操纵规程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水平及腹部伤口,会阴伤口皮肤情况。 2.治疗前明确治疗部位,检查局部皮肤情况,注意有无疤痕或知觉异常情况,局部有膏药或敷料等应去除。 3.治疗中要经常询问患者感觉和观察局部反响,随时调整灯距,避免烫伤,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二适应症 适用于痹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心绞痛)、寒湿性腰痛、胃脘痛(虚寒证、寒凝症)、颈椎病、痛经、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前列腺炎、中风后遗症、疥疮肿痛、结块肿块、伤口愈合、骨质增生、伤口轻度感染增进感染消散等治疗。 三. 操纵流程: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解释操纵的目的,办法→连接红外线治疗仪电源→掀开电源开关→检查红外线治疗仪性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 常→患者取舒适体位,裸露照射部位→检查红外线照射部位对温热感是否正常将灯移至照射部位的上方或侧方,距离一般如下:功率500W以上,

灯距应在50~60cm以上;功率250~300W,灯距在30~40cm;功率 200W以下,灯距在20cm左右→交待注意事项(应用局部时,红外线通电后3~5分钟,应询问患者的温热感是否适宜,红外线每次照射15~30分钟,每日1~2次)→手消~记录红外线治疗时间。 停红外线治疗仪时:先向患者解释说明,取得合作→关闭电源→整理导联线,清洁、红外线治疗仪,防尘呵护→手消→清洁消毒腹部伤口皮肤,更换敷料→协助患者穿衣→整理床单位及用物,红外线治疗仪。 四.注意事项 (1)使用前或长期放置使用应检查导线有无破损现象,如导线有破损现象,必须更换后才干使用。 (2)治疗器使用的电源插座,必须是有可靠接地线的三孔电源插座。(3)使用时严禁触摸照射头网罩内的治疗板和其它几件,以免被烫伤或引起触电事故。 (4)请勿让儿童和神志不清这操纵使用或接近加热头。 (5)首次或较长时间,照射头可能呈现冒白气(烟)的现象,这是照射头保温资料吸潮所至,待预热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消失。 (6)治疗器呈现损伤或故障时,请勿自行带电修理,可与本公司或本地销售部分及指定维修部分联系维修。 (7)红外线治疗时患者不克不及移动体位,一避免烫伤。 (8)红外线照射过程中如有感觉过热、心慌、头晕等反响时,需立即告知工作人员。

红外线治疗仪使用操作规程

红外线治疗仪使用操作规程 1、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指示灯亮,冷却水开始循环。 2、打开治疗头手柄开关,扭开面板上光功率调节钮,根据不同疾病,调节光功率16—18W(妇科)6W以下(皮肤科) 3、治疗照射的时间和治疗头端面的距离: 妇科治疗时间:0.2-5min 距离5-15mm 皮肤治疗时间:>10min 距离5-40mm 4、治疗结束后,先把光功率调节到最小值,关掉手柄开关。面板上电源开关不要关掉,让治疗头冷却3-5分钟。若水箱内水温度高于40℃,将热水放掉,再重新注入冷水,这样使治疗对恢复至良好的治疗状态。 5、关机:光功率调至最小,关掉手柄开关,5分钟后,关掉电源开关。

红外线乳腺诊断操作规范 1、第一步按顺序开机,先打开显示器电源,再打开主机开关。 2、创建新病例。 3、根据需要适当调节亮度,对比度。 4、动态观察与清洁观察,主要是采集图像,进行图像对比观察。 5、结束操作,写报告。

冷冻治疗仪操作规范 1、根据病损的形状和大小选择适当的冷冻头装于冷冻治疗仪的冷端,轻压患部进行治疗。若为良性损害,则适当选择大于病损1-2mm的冷冻头。若为恶性肿物,则适当选择大于病损1-2mm冷冻头。 2、治疗时间 每次治疗的冷冻剂量应根据病损的性质、部位、大小、薄厚及年龄等条件来决定,一般在5秒至2分钟之间,总之,冷冻时间的掌握应以病损完全冻结,并尽量减少周围正常组织损伤为准。 3、冻融次数:即二次冷冻融 组织冻结后自然融解复温称之为一次冻融重复治疗一次,即二次冻融。 4、冷冻间隔:一部分部例经一次治疗可治愈,但仍有一部分病例需二次冷冻,第二次冷冻应待上次冷冻痂皮完全脱落后才可进行。 5、冷冻过程:冷冻开始后,局部组织上即稍微凹陷,呈白色冻结,同时局部有针刺样疼痛,随着湿度的急剧下降,疼痛消失,待冷冻结束,组织自然融解,局部感烧灼样疼痛,数分钟至数小时左右会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