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
廊道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作者:朱强俞孔坚李迪华发表:《生态学报》2005(9):2407-2412[评论]摘要:生态廊道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多种功能。
建立生态廊道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方法,是解决当前人类剧烈活动造成的景观破碎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众多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
按照生态廊道的主要结构与功能,可将其分为线状生态廊道、带状生态廊道和河流廊道三种类型。
生态廊道设计包括的关键问题有廊道数目、本底、宽度、联接度、构成要素、关键点(区)等。
由于生态廊道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使得廊道的宽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具体的讲,生态廊道的宽度由保护目标、植被情况、廊道功能、周围土地利用,廊道长关键词:宽度廊道景观生态规划The research on the width of ecological corridor in landscape planning ZHU Qiang, YU Kong-Jian, LI Di-Hua (The Graduat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Abstract: Ecological corridors have many functions such as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contamination filtration, erosion prevention and flood control.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ecological corridors can be used to reduce the negtative impact of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ecological corridor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linear, strip, and stream corridor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ecological corridor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several key elements including number, context, width, connectivity, component, key points and areas. The width of ecological corridors is usually an uncertain parameter depending on the complexity of th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of the ecological corridors themselves, and it is the function of a number of parameters such as target species, vegetation, functions of corridors, surrounding land uses and length of corridors. Scientific and appropriate width of ecological corridors should b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defferent ecological processes within the corridor.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landscape, this review analyzed the width of ecological corridors and its determina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ppropriate ranges of width were summarized from several case studies. Principles to define width were also proposed. Key words: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ecology; ecological corridor; width; stream corridor?牐牼肮凵?态学中的廊道(corridor)是指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或带状景观要素[1],而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

第25卷第9期2005年9月生 态 学 报A CTA ECOLO G I CA S I N I CA V o l .25,N o.9Sep.,2005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朱 强,俞孔坚,李迪华(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北京 100871)基金项目:国家文物局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研究资助项目(20030100);浙江省台州市生态基础设施暨开放空间系统研究资助项目(2004)收稿日期:2005203216;修订日期:2005207204作者简介:朱强(1978~),男,湖北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景观生态学、G IS 应用研究.E 2m ail:qiangzhulaphd@sohu .com 致谢:张蕾、李海龙、李伟、刘柯、姬婷等参加资料收集和讨论工作,深表谢意Foundation ite m :T he research of the Grand Canal heritage co rrido r funded by N ati onal Bureau of Cultural R elics (N o .20030100);T he research of eco logical infrastructure and open space system ,T aizhou ,Zhejiang P rovinceRece ived date :2005203216;Accepted date :2005207204Biography :ZHU Q iang ,Ph .D .candidate ,R esearch assistant ,m ainly eangaged in landscape p lanning and urban design ,landscape eco logy ,G IS app licati on .E 2m ail :qiangzhulaphd @sohu .com摘要:生态廊道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多种功能。
景观生态学概述

景观生态学概述1景观生态学自20世纪30年代德国生物地理学家C.Troll提出景观生态一词以来,景观生态学作为生态学中最年轻的学科在过去的20多年中得到迅猛的发展.在现代地理学和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景观生态学,以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由不同系统组成的景观结构、功能和演化及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探讨景观优化用于管理保护的原理和途径。
其研究核心是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学强调应用性,并已在景观规划、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物种保护等方面显示了较强的生命力。
其中,在景观生态评价方面的发展尤为迅速。
2景观生态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Forman and Godron,1986),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道内,或是在作为背景的基质内。
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
这种语言和景观与城乡规划师及决策者所运用的语言尤其有共通之处,因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观察结果很快可以在规划中被应用,这也是为什么景观生态规划能迅速在规划设计领域内获得共鸣,特别在一直领导世界景观与城乡规划设计新潮流的哈佛大学异军突起的原因之一。
运用这一基本语言,景观生态学探讨地球表面的景观是怎样由斑块、廊道和基质所构成的,如何来定量、定性地描述这些基本景观元素的形状、大小、数目和空间关系,以及这些空间属性对景观中的运动和生态流有什么影响。
如方形斑块和圆形斑块分别对物种多样性和物种构成有什么不同影响,大斑块和小斑块各有什么生态学利弊。
弯曲的、直线的、连续的或是间断的廊道对物种运动和物质流动有什么不同影响。
不同的基质纹理(细密或粗散)对动物的运动和空间扩散的干扰有什么影响等等。
绿道规划设计全

绿道的意义
保护敏感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沿河流、海岸以及 山脊线;绿道维护生物多样性并为野生动物迁移提供 通道。
在大都市区内和郊区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游憩机会, 可以步行、爬山、骑自行车、游泳、划船,以及其他 户外休闲活动。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6、典型地段城市绿道规划指引
城市绿道经过的地段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比较典型的 有滨水地段、山林地段、乡村田野地段和城镇地段等。
为人们提供重要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价值,大多数绿道 沿河流或海岸分布,这些地区或廊道有将近90%是遗产 和文化资源所在地
绿道相对于其他类型绿地的优势
功能更全、性价比更高、更灵活可行
绿道能在最小的空间里包容多种功能,集环 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是一 种能将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 结合的有效载体
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 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
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 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 具有绿色通行、游憩健身等多种功能
绿道的组成要素
绿道主要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组成。 绿廊系统:是指在绿道控制范围区内的自然
因素,包括由绿化、水体等组成的绿化缓冲区。
人工系统:是指在绿道的控制范围内,为满
郊野型:凤凰山-银湖森林公园段、马峦山公园-南澳段、西冲-东冲段、 天后古庙-打马坑水库段等4段,总长约112公里,既有城市风光,也有原生 态环境,控制范围不少于100米,主要开展郊野休闲、户外运动、旅游观光等 活动,亲近自然。
景观生态学基础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理工大学

第一章测试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A:对B:错答案:A2.生态系统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大小和结构,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组织和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A:对B:错答案:A3.生态系统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反馈机制、抵抗力和恢复力实现的。
()A:对B:错答案:A4.相对于其他生态系统来说,风景园林生态系统开放性很大,更依赖于外界物质和能量,一旦外界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停止,风景园林生态系统便会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演替力向进行,而不是按照人为设计的策观发展:也正因为这样,园林中才有“三分种植,七分养护”“的说法。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狭义景观指的是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尺度上,为人类或生物所感知,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A:对B:错答案:B2.景观要素是景观中相对均质的空间单元,单元内部存在相对一致性,当然这种相对一致性不仅仅是外貌特征,也包括内部的主要生态过程,如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物种的运动等。
()A:对B:错答案:A3.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变化及其规划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A:对B:错答案:A4.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包括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以及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
()A:对B:错答案:A5.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形成的理论基础包括整体论与系统论、等级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复合种群理论、渗透理论和空间镶嵌和斑块动态理论。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斑块指的是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且空间上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
也称为镶嵌体、缀块、嵌块体等。
()A:对B:错答案:A2.根据斑块的起源或成因,植物园属于()。
A:引入斑块B:残存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干扰斑块答案:A3.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多宽的廊道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合适时,可以有一个精确而又合乎所有条件的廊道宽度值。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设计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设计原则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然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快速扩张和建设往往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在城市景观规划中,注重生态廊道的设计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设计原则,旨在为城市规划者提供一些指导和启示。
一、生态廊道的概念与作用1.1 生态廊道的定义生态廊道是指连接不同生态系统的狭长地带,通常由自然或人工的生境组成,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通行和迁徙的通道。
生态廊道的存在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1.2 生态廊道的作用生态廊道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减少生物群落的分离和孤立,有利于野生动植物的迁徙和交流。
其次,生态廊道可以提供人们接近自然的机会,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此外,生态廊道还可以改善城市气候环境,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二、生态廊道设计原则2.1 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在城市景观规划中,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是生态廊道设计的首要原则。
城市建设往往会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规划者应该尽量保护现有的生态系统,恢复已经受损的生态环境。
例如,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方式来增加植被覆盖和水源涵养能力。
2.2 提供多样化的生境生态廊道应该提供多样化的生境,以满足不同物种的需求。
不同的动植物对生境的要求各不相同,有些物种需要湿地环境,有些则适应于森林或草原。
因此,在设计生态廊道时,应该考虑到不同物种的需求,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
2.3 增加景观的连续性为了增加生态廊道的连通性,规划者应该尽量减少人工干扰和障碍物的设置。
例如,在城市中可以通过建设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来保证生态廊道的连通性,避免因为道路或建筑物的设置而中断生态廊道的通行。
2.4 引入生物多样性为了增加生态廊道的生物多样性,规划者可以引入不同物种的植物和动物。
生态廊道的分类及功能

生态廊道的分类及功能
一、生态廊道的分类:
生态廊道从形式的角度可分为:
1、绿色袋状廊道带状:
公园廊道、风景林带廊道、防护林带廊道
2、绿色道路廊道:
道路绿化廊道、林荫休闲廊道
3、绿色河流廊道:
滨河公园廊道、滨河绿带廊道、滨江绿带廊道
生态廊道从功能的角度可分为:
1、自然型生态廊道;
2、娱乐型生态廊道;
3、文化型生态廊道;
4、综合型生态廊道。
二、生态廊道的功能: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困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
三、生态廊道规划的基本原则:
1、连续性:由于人类的活动使自然景观被分割得四分五裂,景观的功能受到阻碍,故加强孤立斑块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
2、数目原理:廊道是有利于生态系统运动和维持的,生态廊道的数目一般认为越多越好,使得各种生态流在其中流动,周围形成各种辐射区,廊道周边地块的环境得到改善。
3、构成原理:廊道本身应由乡土植物成分组成,并与所联系的斑块相近。
4、宽度原理:宽度对于廊道生态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生态廊道应根据自身特点而给定不同的宽度以达到理想的生态调节功能。
宽度原理也是这几个原理中最难掌握的一个。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规划原则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规划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生态廊道规划逐渐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廊道是一种通过连接城市中的自然和半自然区域,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的手段。
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规划和设计生态廊道,对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规划原则。
一、生态廊道的定义和作用生态廊道是指连接城市中的自然和半自然区域的绿色走廊,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物种迁移和扩散,提供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廊道可以是河流、湖泊、森林、湿地等自然环境的延伸,也可以是公园、绿地、景观带等人工创造的绿色空间。
通过规划和设计生态廊道,可以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二、生态廊道规划原则1.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原则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利益,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在生态廊道规划中,应该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原则,优先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服务能力的区域,确保生态廊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 多样性和连通性原则生态廊道应该具有多样性和连通性,以便吸引和维持更多的物种。
在规划和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景观元素,如湿地、林地、草地等,创造适合不同物种生存和繁衍的栖息地。
同时,生态廊道的连通性也十分重要,通过合理的连接方式和布局,使得不同生态区域之间形成畅通无阻的通道,方便物种的迁移和扩散。
3. 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廊道规划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利益。
在规划和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消耗。
同时,还应该注重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通过生态廊道的规划和建设,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 公众参与原则生态廊道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需求,进行广泛的公众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corridor)是指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或带状景观要素[1],而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
生态廊道主要由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它和“绿色廊道”(green corridor)表示的是同一个概念。
美国保护管理协会(Conservation Management Institute, USA)从生物保护的角度出发,将生态廊道定义为“供野生动物使用的狭带状植被,通常能促进两地间生物因素的运动”。
人类活动造成的景观破碎化已成为众多环境问题的根源。
通过建立生态廊道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河流污染控制等多种生态功能,同时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的需要,已成为现代景观及城市规划领域的共识[2~5]。
此外,绿色通道(greenway)、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等概念的出现,更为生态廊道设计注入了新鲜的思想。
生态廊道的设计包含诸多关键要素,在具体实践中,采用多宽的廊道通常是设计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生态廊道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通常使得廊道宽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本文拟在介绍生态廊道设计中涉及的关键性问题的基础上,就廊道宽度问题展开详细讨论。
1 生态廊道设计中的关键问题生态廊道包括三种基本类型:线状生态廊道(linear corridor)、带状生态廊道(strip corridor)和河流廊道(stream corridor)[1]。
线状生态廊道是指全部由边缘种占优势的狭长条带;带状生态廊道是指有较丰富内部种的较宽条带;河流廊道是指河流两侧与环境基质相区别的带状植被,又称滨水植被带或缓冲带(buffer strip)。
不同类型的生态廊道在设计中都会涉及到一些关键性问题,如数目、本底、宽度、连接度、构成、关键点(区)等。
(1)数目生态廊道是从各种生态流及过程的考虑出发的,通常认为增加廊道数目可以减少生态流被截留和分割的概率[6~8]。
数目的多少没有明确规定,往往根据现有景观结构及规划的景观功能来确定。
在满足基本功能要求的基础上,生态廊道的数目通常被认为越多越好。
(2)本底生态廊道是与周围土地发生联系的,因此考虑景观中生态廊道所处的本底(context)也极其重要[9,10]。
对本底的研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弄清动物利用廊道的方式;第二,调查周围的土地利用方式,或是判断出从相邻地区流向生态廊道的污染物的类型与强度;第三,判别由生态廊道联接的大型生态斑块,这些斑块的位置将会影响到生态廊道的位置、内部特征及长度,进而影响到迁移物种的类型。
(3)宽度宽度对廊道生态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
太窄的廊道会对敏感物种不利,同时降低廊道过滤污染物等功能。
此外,廊道宽度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生边缘效应(edge effect)的地区,进而影响廊道中物种的分布和迁移。
边缘针对于不同的生态过程有不同的响应宽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不等。
边缘效应虽然不能被消除,但是却可以通过增加廊道的宽度来减小。
(4)连接度连接度(connectivity)是指生态廊道上各点的联接程度,它对于物种迁移及河流保护都十分重要。
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功能连接度(functional connectivity)会根据不同物种的需要发生变化。
道路通常是影响生态廊道连接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廊道上退化或受到破坏的片段也是降低连接度的因素。
规划与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增加连接度。
(5)构成构成是指生态廊道的各组成要素及其配置。
廊道的功能的发挥与其构成要素有着重要关系。
构成可以分为物种、生境两个层次。
生态廊道不仅应该由乡土物种组成,而且通常应该具有层次丰富的群落结构。
除此之外,廊道边界范围内应该包括尽可能多的环境梯度类型,并与其相邻的生物栖息相连。
(6)关键点(区)关键点(key point)包括廊道中过去受到人类干扰以及将来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对自然系统产生重大破坏的地点。
当点的面积在所研究尺度上变得足够大时,就成了关键区(Key area)。
从某种意义上讲,关键点(区)也是生态廊道构成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些点(区)在廊道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此外,生态廊道设计中还涉及其他一些结构特征问题,如尺度、环境梯度、干扰线路、曲度、长度等,在此不作进一步讨论。
2 生态廊道的宽度研究生态廊道宽度的确定应该从对其功能的研究入手,即遵循景观结构与功能原理。
Forman总结了廊道的五大功能:栖息地(habitat)、通道(conduit)、过滤(filter)、源(source)、汇(sink)[1]。
生态廊道的功能研究应该从上述五方面着手,分析主要的生态过程,在此基础上确定实现上述功能的所需的廊道宽度与结构。
下文将从生物保护廊道(简称生物廊道)和河流廊道两方面对生态廊道的宽度进行探讨。
2.1 生物廊道生态廊道主要有生物栖息地、生物迁移通道、防风固沙、隔离(如控制城市扩张的绿带)等功能。
不同的功能对应的廊道宽度不同,例如,防风林的宽度通常为几米到几十米不等,而绿带(green belt)性质的生态廊道却可达数百米甚至几十公里[11]。
在生态廊道的诸多功能中,生物多样性保护通常是首要考虑的功能。
因此,本部分重点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出发,对生态廊道的宽度进行探讨。
2.1.1 生物廊道宽度的影响因素当设计师问到多宽的廊道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合适时,保护生物学家的回答往往是越宽越好[12,13]。
然而,也有学者反对这一说法[5]。
他们认为,过宽的廊道会不可避免的促使生物在两侧间的运动,从而减慢了生物到达目的地的运动速度。
但一般来讲,廊道越宽越好。
随着宽度的增加,环境的异质性增加,进而造成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具体的讲,廊道很窄时,边缘种和内部种都很少。
随着宽度的增加,边缘种和内部种均增加,其中边缘种是在宽度略增加时即迅速增加,而内部种则当宽度增加到相当宽度时才会迅速增加。
此外,边缘种在增加到一定数量后会逐渐趋于稳定,而内部种会随着廊道宽度的增加一直增加。
宽度对物种数量的影响效应是不一致的。
当宽度较小时,廊道宽度对物种数量影响较小,甚至可以说没有影响。
达到一定宽度阈值后,宽度效应才会明显的表现出来。
相关研究表明这个阈值为7~12m[1]。
对许多物种来说,边缘效应是影响廊道质量和宽度最主要的因素。
然而,随着植被类型和目标物种的改变,边缘效应的影响范围变化很大,从几米到几百米不等,这就为确定廊道的宽度带来了困难。
狭窄的廊道如篱笆可能完全被边缘生境(edge habitat)占据,因此对敏感物种来说将会有更高的死亡率[13]。
然而,Robbins和Ambuel [14,15]等人指出,狭窄的廊道可能会过滤掉进入森林的机会边缘物种(opportunistic edge species),从而保护内部物种。
这些问题至今仍未得到科学研究的证明,在具体的规划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考虑。
边缘效应主要通过小气候效应(如边缘光照、风、干燥等因素)的变化引起边缘植被组成和机会边缘种进入生境深度的变化。
表1中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边缘效应对应着不同的廊道宽度,但总的来看,廊道还是越宽越好。
生物廊道中植被的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与年龄结构)对廊道中物种数量也有较大的影响,例如乔、灌、草复合结构的廊道比仅由乔木构成的廊道含有更多的鸟类物种。
此外,阔叶树廊道中鸟的种类一般比针叶树廊道的多。
在某些情况下,沿着廊道种植一条紧密的缓冲带(比如针叶树)可能会改善小气候效应,同时也可以减少机会边缘种的定居。
2.1.2 生物廊道的建议宽度生物迁移廊道的宽度随着物种、廊道结构、连接度、廊道所处基质的不同而不同。
对于鸟类而言,十米或数十米的宽度即可满足迁徙要求。
对于较大型的哺乳动物而言,其正常迁徙所需要的廊道宽度则需要几公里甚至是几十公里。
根据Meffe等[16]对北美地区的矮蠓、白尾鹿、短尾猫、美洲狮、黑熊和狼的行为研究表明,它们所需要的迁徙廊道宽度从0.6km到22km不等。
有时即使对于同一物种,由于季节和环境的不同,所需要的廊道宽度也有较大的差别。
Harris和Scheck[4]建议,当考虑所有物种的运动时,或者当对于目标物种的生物学属性知之甚少时,又或者希望供动物迁移的廊道运行数十年之久时,那么合适的廊道宽度应该用公里来衡量。
对于生物保护而言,一个确定廊道宽度的途径就是从河流系统中心线向河岸一侧或两侧延伸,使得整个地形梯度(对应着相应的环境梯度)和相应的植被都能够包括在内,这样的一个范围即为廊道的宽度。
Forman建议:河流廊道应该包括河漫滩、两边的堤岸和至少一边一定面积的高地,而且这部分高地应该比边缘效应所影响的宽度要宽[7]。
当由于开发等原因不能建立足够宽或者具有足够内部多样性的廊道时,也可以建立一个由多个较窄的廊道组成的网络系统。
这个网络能提供多条迁移路径,从而减少突发性事件对单一廊道的破坏。
表1是不同学者对生物保护廊道宽度值的研究,其中每个结果都是针对不同的保护前提和研究目标得出的,反映的都是相应条件下的宽度值。
因此,要给出一个精确而又合乎所有条件的值是不可能的。
在缺乏对场地进行详细研究的情况下,只能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并根据相似案例确定较适宜的宽度值。
表1 不同学者提出的生物保护廊道的适宜宽度值Table 1 Appropriate values of width provided by different scholar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上表各个宽度结果值虽然变化很大,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总结如下(表2):表2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归纳的生物保护廊道适宜宽度Table 2 Aproporiate values of width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concluded from some cases2.1.3 确定生物廊道宽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确定生物保护廊道宽度时必须注意几个关键问题:(1)应使生态廊道足够的宽以减少边缘效应的影响,同时应该使内部生境尽可能的宽;(2)根据可能使用生态廊道的最敏感物种的需求来设置廊道宽度;(3)尽量将最高质量的生境包括在生态廊道的边界内;(4)对于较窄且缺少内部生境的廊道来说,应该促进和维持植被的复杂性以增加覆盖度及廊道的质量;(5)除非廊道足够的宽(比如超过1km),否则廊道应该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一个节点性的生境斑块出现;(6)廊道应该联系和覆盖尽可能多的环境梯度类型,也即生境的多样性。
2.2 河流廊道2.2.1 河流廊道的主要功能河流廊道作为一类重要的生态廊道,具有多种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