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军战死人数

合集下载

战争伤亡人数统计

战争伤亡人数统计

战争伤亡人数统计世界上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以来,一共爆发了大约14000多场战争,死亡人数以及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根据估计大约为36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最大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

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

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

抗日战争:1945年抗战结束后,我国发布了在1937年7月至抗战结束期间的伤亡数字总损失为3216079人。

其中:阵亡1324271人,失踪130126人,负伤1761682人。

另外,日军死亡总数达45.6万人。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我军以6.9万人的伤亡代价,共歼国民党军1个“剿匪”总司令部、1个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连同各种特种兵部队和地方保安团队,合计47.2万余人,其中俘敌306200人,毙伤56800人,起义26000人,投诚83000人.平津战役: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3人组成的平津前线总前委。

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伤亡13.4万余人。

淮海战役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5天,国民党军队伤亡55.5万余人,中国人民解放伤亡13.4万余人。

抗美援朝战争:自1950年10月25日参战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伤亡减员总数为390 000余人。

美国和联合国军共计伤亡人数为:死亡683079,受伤1167737,伤亡合计1850816。

两伊战争:两伊战争是20世纪80年代伊拉克与伊朗之间发生的大规模战争。

引起战争的原因为:第一是边界争端;第二是民族矛盾;第三是宗教分歧。

从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两伊战争历时8年,双方死亡约100万人,伤亡约170万人,其伤亡人数占两国总人口的4.5%。

史海钩沉 侵华日军究竟多少人阵亡

史海钩沉 侵华日军究竟多少人阵亡

史海钩沉侵华日军究竟多少人阵亡日本关东军向苏军缴械投降自“九·一八”起,在随后长达14年的中日战争中,中国军人共计殉国320万人,充分显示了抗战的惨烈。

然而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

据战后统计,日军在整个侵华战争共死伤201.8万人,再加上在缅北战场伤亡的9万余人,日军伤亡共210.8万人,其中被击毙78.3万人,击伤132.5万人,这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统计的日军伤亡人数。

国民党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击毙日军近80万人,美国学者统计计算,在中国被击毙的日军共计44万多,日军史料公布的数字为455000人,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采用的数字为55万。

到底哪个数字是正确的呢?首先,在各方公布的伤亡人数上,这里面有毙伤数与击毙数两个概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人和日本军人伤亡比例平均是5:1,而伤员75%~80%能重返战场,容易被重复计算。

因此毙伤人数无法作为死亡人数的参考。

然而在死亡数上为何差距如此之大呢?在台儿庄战役中,中方认为至少击毙日军12000余人,而日军公布的阵亡人员只有2000余人,相差6倍之多。

豫湘桂战役中,中方公布日军此战的总阵亡人数超过10万,而日本军部的数据是共计阵亡12209人。

更奇怪的是,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后,中日双方都公布了己方统计的战果:日方声称此战毙、伤、俘中国军人4.8万余人,而日方的伤亡数字仅为3600人;中方则宣称日军死伤3万余人,第九战区的伤亡人数为4万余人。

位于云南腾冲国殇园的日军坟墓一些学者觉得这可能是中国军队对战果的吹嘘,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日军故意少报的可能,力图隐瞒实际伤亡情况,以给对方造成错觉,并激励己方斗志。

在日军的作战记录中,常可见“苦战”字样,但战后公布的伤亡数字却极小。

以攻占洛阳来说,日军后来公布的整个战役阵亡人数仅有55人,但其中又明白记载了多次激战,如停车场肉搏战、禹王庙对攻等,伤亡人数根本对不上号。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抗日战争中每一场战役中日两军都有牺牲,那么具体损失是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迪。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主要将领:蒋介石、张治中、陈诚、谢晋元(四行仓库)“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

由于中国军队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

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主要将领:阎锡山、林彪(平型关)、卫立煌(忻口)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中国军队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

此战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

但从此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主要将领:李宗仁、孙连仲、池峰城(台儿庄)日军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

国民党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时间。

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1万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主要将领:陈诚、白崇禧(代)、薛岳(万家岭)、徐焕升(空军东征)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虽然最终以武汉失守为结束,但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毙伤敌军4万人、近10万日军因战斗、气候、疾病等原因暂时丧失作战能力的巨大战果,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抗日战争日本各战役战损失——广州战役:1938年10月主要将领:余汉谋日军控制了广州及附近要地,广州失陷。

广增之战,双方伤亡不少:日本防卫厅的《中国事变中国作战史》载:日军伤亡1923名。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4.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不含被俘及伤病):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185万人:(1)对美英等国作战死亡129万人(包括飞虎队在中国战场打死的日军)。

主要分布于菲律宾(52万)、缅甸(18万,包括中国远征军打死的1万多日军)、冲绳(10万)等等。

(2)在xx战场死亡44万多人(1937年7月-1945年10月,伤、亡、俘累计则为133万。

另外1931年9月-1937年7月间损失累计为17万,其中死亡2.6万)。

(3)苏日战争死亡8.3万人(1945年8月9日-1945年8月21日)等等。

1、xx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1)xx(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xx死亡4.9万,受伤15.9万人次。

(2)xx战争(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xx死亡681.7万,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次。

附:xx战争双方历年损失数:1941年:德军损失85万人。

其中死亡30万人、被俘或失踪数千人。

苏军损失447万人。

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234万人。

1942年:德军损失200万人。

其中死亡50万人,失踪或被俘约10万人。

苏军损失737万人。

其中死亡174万人、被俘或失踪152万人。

1943年:德军损失290万人。

其中死亡70万人,被俘或失踪约20万人。

苏军损失786万人。

其中死亡194万人、失踪或被俘37万人。

1944年:德军损失300万人。

其中死亡123万人,被俘或失踪约60万人。

苏军损失688万人。

其中死亡160万人、失踪或被俘17万人。

1945年:德军损失约300万人。

其中死亡50多万人,被俘或失踪约70多万人。

苏军损失301万人。

其中死亡73万人、失踪或被俘7万人。

合计:德军(含党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近1200万。

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后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万德军)、伤病累计约700万人次。

中国为二战做了多大贡献?_

中国为二战做了多大贡献?_

中国为二战做了多大贡献?二战期间,中国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艰苦奋战,对盟军的最终胜利,究竟发挥了怎样的重要作用?日军在中国关内战死40余万人,逾百万日军向中国战区投降判断一个战场对整个战局做了多少贡献,消灭敌对武装力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数据。

日本侵华部队主要是陆军,其海军的主战场在太平洋,日本联合舰队有410艘军舰被击沉,包括几乎全部主力战舰:21艘航母、11艘战列舰和39艘巡洋舰;战争结束时,能出海的军舰仅剩下43艘。

另有合计40.9万名联合舰队官兵战死在太平洋。

①陆军方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的分布情况②:二战期间,日军不同年份在各地驻扎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不断扩军,至战争结束时,师团总数增加了6倍以上,中国关内的师团数量长期维持在23—26个之间。

空军方面,日本有着强大的空中力量,设有陆军航空兵与海军航空兵。

在中国战场,日本投入的大量战机,被中国飞行员与苏联、美国援华飞行员击落不少。

如仅海军航空队就有554架飞机被击落,615架飞机受伤。

③1945年8月,约有737万日军向盟军投降,其中属于中国战区的有中国派遣军105万人、日本海军4万人、驻台日军16万人。

另据日本厚生省战后统计,日军战时战死185万人,其中在中国关内战死40.46万人(投降后又死亡5.11万人),在东北战死2.65万人(投降后又死亡2.02万人),在台湾战死3.74万人,在缅甸、印度战死16.19万人,剩下的约120万日军,则死于太平洋战场。

④1937年9月10日,在中国平汉线战场的日军士兵。

 中国对日军的牵制作用相当之大,足以影响整个二战全局消灭敌对武装力量的数据,其实还远远不是判断对战局贡献的唯一标准。

二战中,如果没有中国战场的存在,整个战局发展可能都会不一样。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的长期抵抗,延滞了日本的“北进”与“南进”。

1938年张鼓峰事件、1939年诺门坎战役,日苏两次冲突,都因为日军主力被牵制在中国关内,而被苏军击败。

抗战历次大会战中日双方兵力及伤亡对比

抗战历次大会战中日双方兵力及伤亡对比

抗战历次大会战中日双方兵力及伤亡对比:一、平津保卫战(1937.07.07--07.30)日军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约5万余人。

日军死亡127人,负伤384人;第29军阵亡5000余人。

二、南口会战(1937.08.07--08.27)日军第5、第20师团、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1旅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独立混成第2旅团等部共计7万余人;中国第13军、第17军、第72师、第94师、独立第7旅、炮兵第27团等部共计6万余人。

日军伤亡2600余人,国军伤亡29376人。

三、凇沪会战(1937.08.13—11.12)日军9个师团和2个旅团28万余人,中国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日军伤亡4万余人,国军伤亡333500余人。

四、南京保卫战(1937.12.5--12.13)日军上海派遣军(第3师团先遣队、第9师团、第16师团、第13师团一部)、第10军(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第五师团歩兵第九旅团)、第3飞行团共计20万人;中国第2军团、第66军、第71军、第72军、第74军、第78军、第83军、教导总队、宪兵部队、陆军装甲兵团、江宁要塞部队等部共计15万人。

日军伤亡12000余人;国军伤亡50000余人,另有近100000万人放下武器缴械投降。

日军进城后,展开长达数月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南京城内军民共计300000多万人丧生。

五、平型关大捷(1937.09.25)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1个中队、骑兵小队加大行李;八路军115师3个团1万余人。

日军死伤1000余人,八路军伤亡900余人。

重创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击毁汽车百余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余枝、机枪20余挺、步兵炮1门、炮弹3000余发、军马53匹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六、忻口会战(1937.10.13—11.2)日军3个师团7万余人;国军第二战区31个师13个旅28万人。

南京大屠的数字与统计

南京大屠的数字与统计

南京大屠的数字与统计南京大屠杀的数字与统计简介: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大屠杀事件之一。

这场屠杀中无辜的中国平民成千上万被日军惨无人道地杀害,造成了巨大的人道灾难。

本文将对南京大屠杀的数字与统计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揭示这一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的残酷程度。

一、死亡人数南京大屠杀期间,由于日军对南京城内居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强奸、抢劫和烧杀掠夺等暴行,导致大量中国平民、士兵和难民遭到杀害。

一些研究学者通过调查、档案梳理和历史回顾等方式,试图确定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

其中,国际赤十字会最早于1938年底发布的报告中,提到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约为20万人。

后来的研究者通过综合分析南京市政府的档案和调查报告,推估死亡人数大约在30万至40万人之间。

二、伤亡人数除了死亡人数之外,南京大屠杀还导致了大量的伤亡和受伤人员。

在日军进攻期间,他们对南京市内的居民进行了野蛮的屠杀和暴行,无辜的平民遭到了残酷的虐待和伤害。

而这些伤亡人数的统计比较困难,因为当时的环境极其混乱,伤者往往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和统计。

因此,对于伤亡人数的统计,往往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范围,而难以给出精确的数字。

三、性暴力与奸淫南京大屠杀中,日军不仅对无辜的妇女、儿童进行了杀戮,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性暴力和奸淫行为。

许多日本士兵肆意践踏和辱骂妇女,对她们实施集体强奸。

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性暴力统计数据颇为晦涩,但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和证词收集等方式,推测出性暴力和奸淫的受害者可能达到数万人之多。

四、目击者的证词为了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许多幸存者和目击者提供了珍贵的证词。

这些证词记录了他们亲眼目睹的日军暴行,包括杀戮、强奸、抢劫和烧掠等。

目击者们的证词对于确立南京大屠杀的全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成为后人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参考资料。

结论: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之一。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梳理,虽然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伤亡人数、性暴力受害者等方面的数字仍存在争议,但无疑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的巨大悲剧。

人身权法第一章

人身权法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人身权概述
人身权概述 人身权的法律属性与特征 人身权与人权 人身权的国际法律保护及其标准
第一节 人身权的法律属性与特征 一、人身权概念及法律属性 (一)人身权概念
人身权与财产权共同构成了民法中的两大类 基本民事权利。 人身权是与人身紧密相连,不具有直接财产 内容的权利,亦称人身非财产权,它是自然人和
三、人权与人身权的关系 人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人权一词在国内法上大 致相当于各国宪法上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而 在国际法律文献中使用时,则包括的范围更广。
民法学上所讲的人身权比“人权”概念的范围要 小,它只是指那些与权利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的民事 权利,是人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权发展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种人作为人的基础性权利。
3、从罗马法的法律规范来看人身权
罗马法的侵犯分成了公犯和私犯。公犯是侵犯了 公共财产,私犯是侵犯了私人的权利。
侵犯公共财产,包括了侵犯公有物,尤其是神庙这
样的一些物,那是犯罪。而私犯呢 ?就是通常我们所 说的大陆法系国家的侵权。 自罗马法,侵权行为就不仅是对财产的侵犯,也包含 对于身体的侵犯,还包括对精神的、名誉的侵犯。
个是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 ;一个是《法国民
法典》。 《法国民法典》是市民社会的宣言,《人权宣言》 是政治社会的宣言。民法典解决了公民和公民之间 的契约,人权宣言解决的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契约。
2、从宪法人权视角来观察人身权
我国已加入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 约》。我们民法里面所涉及的人格权概念是脱离了宪 法概念来讲的,而就人格权本身来说具有相当多的宪 法属性。 从法国的《人权宣言》,到美国的《独立宣言》, 人权的问题是政治社会里面的问题,当然它是不是能 够完全包容我们今天的人格权,那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如果仅限于从民法的角度去理解人格权的话,显然 是不合适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看战果。

我国大量书籍宣称,八年抗战中国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歼灭日军133万,占日军二战总损失195万的70%。

这是中国战胜日本、中国是抗日主战场的主要依据。

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这个数字是假的,什么样子的军队能被打残70%还有抵抗能力,即便是日军的精锐师团,战损率达到25%之后也会立马崩溃。

这别说中国派遣军了。

歼灭日军133W,算一下每天500,国军双方称歼灭日军几十人的战役即为大捷。

脑残了吗?我就是要告诉世人真实的历史。

但我们只要仔细研究这两个数字就知道,尽管这两个数字都来自日本书籍,却是偷换概念计算出来的。

日军在中国损失133万,是个累计数,包含了死亡和受伤两个数据。

这里要谈一下军事常识。

战争的损失,一般只统计绝对损失数(死亡),只有某场战役才统计伤亡数。

因为二战中主要交战国军队的伤员75-80%能重返前线,因此往往造成重复计算。

正如一些老红军多年身经百战受伤几十次,如进行累计就有会出现几十人受伤,实际受伤的只是一个人。

所以战争损失只统计绝对损失(死亡)。

那么日军在中国战死多少呢?据日本自己统计,二战中日军总计战死185万人(另截止投降时有10万残废伤员,这就是195万这个数字的由来),其中在中国八年战死40万人。

也就是说,中国八年抗战击毙日军数只占日军二战死亡总数不到22%。

我们的历史书用日军在中国的死亡数和累计受伤数去和日军绝对损失总数对比,就得出了70%这个障眼法。

其余日军死在哪里?看一看日本书就知道,有18万多日军被英联邦军队击毙在缅甸(含中国远征军击毙1万多日军这一战果),9万日军在中国东北被苏军击毙(主要是诺门坎和苏联出兵东北两场战役)。

也就是说,约有120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被美军击毙,占战争中日军死亡总数的64%。

1931年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全东北,东北的抗日力量主要有两支。

一支是东北义勇军,最高峰达到30万人,但在关东军打击下,30年代上半期已大部覆灭,少数退入关内;另一支是中国领导的抗日联军,最高峰接近5万人。

但在日军残酷清剿下,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后主力基本被打散,1940年残部退入苏联编成1个旅,只有1000多人。

也就是说,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已无成建制军事力量与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作战,中国八年抗战战场,也就是在关内与日军“中国派遣军”作战的战场。

我国的历史书中也都称抗战中敌后的游击队抗击侵华日军的60%,也只计算日军“中国派遣军”力量,因当时国共两党都没有力量派军队到东北去打击关东军(抗战结束后倒是上演了进军东北的争夺战)。

但在提到中国战场牵制的日军总数时,又加上关东军的数字,确实是“为我所用”。

只要查看日军战史就清楚,二战中关东军从来就是以苏军为主要作战对象,后来全部覆灭于苏联红军之手也证明了这一点。

下面谈一谈具体数字。

中国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只有一段时间,就是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至1941年“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和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陆军大部和精锐确实集中在中国战场,这些为大家所熟知,不必多说。

诺门坎事件日军惨败于苏联红军之手,痛定思痛,遂重点加强关东军,通过“关东军特别大演习”使关东军膨胀到16个师团,85万人,精锐云集,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居第一(每师团2.5-2.8万人,而“中国派遣军”每师团仅约1.3万人,只有关东军一半,而且师团炮兵也远不及关东军)。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因为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使日军无法集中力量攻击苏联,从而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危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又是往自己脸上贴金。

实际上日军进攻苏联与否基本与中国战场形势无关,否则怎么解释如果中国战场真的拖住日军,日军又如何能抽调精锐将关东军加强为最强大的战略集团?日军进攻苏联与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远东苏军兵力。

“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时,日军估计远东苏军超过60个师,2700辆坦克,鉴于诺门坎事件惨败的教训,认为是日军难以对付的“涩柿”;只有在远东苏军减少到原有1/3的“熟柿”状态时,才能“瓜熟蒂落”出兵进攻;二是德军进攻苏联形势,当德军受挫于莫斯科城下时,日军已基本放弃“北进”苏联的方针。

加上美国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日本为避免军事机器瘫痪(日本90%的石油需要进口),为夺取东南亚石油资源而最终决定“南进”太平洋。

可见,中国战场形势对日军无论北进还是南进都影响不大。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关东军73万人,数量和质量均居第一;“南方军”40万人,精锐程度仅次于关东军;“国内军”38万人;“中国派遣军”虽然有62万人,论数量居第二位,但因精锐大多抽调给南方军,质量已大为下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战争的规模空前扩大,随后面对美军越来越猛烈的反攻,战略重心逐渐转移,南方军成为最精锐的战略集团,“国内军”为抗击美军登陆本土也通过总动员而空前膨胀。

关东军全部精锐师团和“中国派遣军”大部主力师团都调往太平洋加强南方军和“国内军”,实际上成为战略预备队,质量空前虚弱。

战争末期关东军新成立的24个师团,战斗力仅相当于原有的8个师团;“中国派遣军”27个师团,大多是四流部队升级编成,战斗力极弱(只剩下第3、13师团战斗力较强)。

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120个师团,不但占日本陆军师团总数171个的70%,而且云集了绝大部分精锐师团(我可以另文为有兴趣的读者逐个分析日军各个师团的战斗力,限于篇幅不在这里多说)。

看一看日本投降时的兵力分布吧。

投降时日军总数720万,其中“中国派遣军”105万,不到15%;关东军向苏军投降68万,占9%。

在太平洋战场向以美军为首的盟军投降的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550万,占76%。

这里要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日军“国内军”之所以列入抗击美军兵力,是因为只有美军具备登陆日本本土的条件。

1944年以后,美军从南(菲律宾)、东(马里亚纳群岛)、北(阿留申群岛)三面逼近日本本土,迫使日军三次紧急从关东军和“中国派遣军”抽调精锐部队回国,使“国内军”急剧扩大到224万人,兵力最为雄厚。

美军不但通过轰炸摧毁了日本各大城市,冲绳战役后直逼日本本土并准备登陆(因战争结束而取消)。

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消灭关东军只在战争结束8天前,苏联海军在二战中表现极为拙劣,不具备登陆日本条件。

中国关内主要战略要地还在日本人手里,抗战胜利对中国军队来说还是遥遥无期,以致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无人相信,第一反应是“哪个据点的日军投降了”?至于登陆日本更是天方夜谈。

二是或许有读者要问,有的资料显示中国受降日军不是105万,而是128万,哪个正确?这是因为,中国受降的日军除包括“中国派遣军”外,还有驻台湾的日军(16万人),以及越南北部的日军和侵华日本海军。

6万日军属日军“国内军”第10方面军序列,主要抗击美军登陆(1944年美军将领尼米兹和麦克阿瑟确有登陆台湾和菲律宾之争),中国军队当时当然不可能有实力渡海攻击台湾。

因此尽管台湾的日军向中国投降,只是按照台湾属于中国的原则,却不是中国军队能够抗击的力量。

上面讲的是日本陆军。

日本作为岛国,以海洋立国,海军对日本来说更为重要。

只要海军主力在手,就进可攻,退可守。

我们退一万步说,就算中国军队抗日战争中全歼了中国国土上的日本“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又如何消灭日本海军,登陆日本迫使天皇签城下之盟?毛泽东气吞万大军横扫天下如卷席,却受挫于距大陆仅10公里、小小的金门岛,而封锁海面的国民党海军最大的军舰,仅是小型护卫舰“太平”号。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驱逐舰以上大型军舰300多艘,有90%被美国海军击沉,被击沉的商船、油船也是这一比例,日本本土可以说被完全切断了外援,只有等死。

而中国八年抗战,却未能击沉日本一艘驱逐舰。

尽管国民党战史大肆宣扬“八一三”凇沪抗战中空军英雄沈崇诲驾机撞沉了日本侵华舰队旗舰“出云”号巡洋舰,但实际上“出云”号是在1945年7月战争结束前夕在本土濑户内海的吴军港被美机炸沉。

据检验,“出云”号只挨了一枚炸弹就沉没,只因为它是20世纪初日俄战争期间的老舰。

这艘老朽军舰尽管不堪一击(如被沈崇诲驾机冲撞早就沉没),但作为侵华海军旗舰却也绰绰有余。

战争末期因日本大型军舰大多沉没,这艘40年以上舰龄的老朽军舰也调回国内搞本土防御,哪知却遭厄运。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先后投入航空母舰25艘,被击沉21艘。

二战中最大的军舰、被认为是日本海军象征的7万吨级的“大和”、“武藏”号超级战列舰也被炸沉,这些一般读者都清楚,不再多说。

二战中美国建造、改装航空母舰150艘,除48艘送给英国外,其余大部投入太平洋战场,完全是以雄厚的国力将日本压垮(不要忘记二战中美国还是以德国为主要作战对象)。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战死40万人,而在中国八年只战死2万人(大多为陆战队),相差20倍日本空军大部也是被美国消灭,大家都清楚,不展开谈,只揭露一下国民党空军虚报战果。

“八一四”是国民党空军节,因为1937年8月14日国民党空军在杭州笕桥上空宣称击落日机6架,“创6:0”之大捷。

只要对比日本战史就看出,当天日本海军航空兵鹿屋航空队只有2架轰炸机被当场击落,1架受伤返回台湾机场时撞毁,实际上是“3:0” 。

国民党空军夸大战果一倍。

大家都清楚,空战战果一般好确认,但也有多架飞机同时攻击并打下一架敌机、每个人都认为是自己战果的情况,因此各大国空军对空战战果的确认都要有照相或友机确认为证,德军空军王牌伽拉德就因为周围没有友机、无法确认战果而放弃攻击机会。

美国、英国空军对战果的确认与德国相似,与国民党一样胡乱夸大空战战果的大国还有苏联(宣称消灭德国空军主力,其实德军明明记载二战中空军损失飞机约7.2万架,其中5.7万架为美英空军所摧毁)。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空军确实取得一些战果,但基本都因日军轻敌、轰炸机无战斗机护航而占便宜,日本战斗机参战后就掌握了制空权,1940年零式战斗机参战后更是称霸,至于国民党空军击落日本战机更是少的可怜。

上文已提到美军在太平洋上击毙日军120万,而且大多为精锐。

或许有读者不同意这一说法,但我还是那句话:“实事求是”。

这是因为,八年抗战中国军队并未全歼日军一个步兵联队(我在本文第二部分将详细阐述),而在太平洋战场整个师团乃至整个军全军覆灭的情况却屡见不鲜。

一般认为,日本陆军有五大主力师团,即近卫师团和第1、2、5、6师团。

近卫师团长期驻守皇宫,第5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了进攻新加坡的战役,随后驻守印尼直至战争结束,其余3个师团都遭美军重创。

第2师团以日俄战争时夜袭弓长岭著名,“九一八”事变时几乎以自己一个师团之力攻占全东北(也有东北军不抵抗因素),号称不败的常胜师团,哪知1942年投入瓜达卡纳尔岛争夺战时即被打残,残余官兵患了“恐战症”,被迫调往缅甸休整,从此一蹶不振;第1师团作为关东军核心主力,最后在菲律宾莱特岛被美军全歼;第6师团因由谷寿夫指挥参加南京大屠杀而为中国人民熟知并切齿痛恨,该师团战斗力排名日本陆军第一,最后在所罗门群岛的布干维尔岛上精锐丧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