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讲稿
(精)分析化学实验讲义

分析化学标准化实验基础化学教学团队分析化学标准化实验目录第一章安全教育及课程要求 (1)第一节安全教育 (1)第二节分析化学课程要求 (2)第二章误差及有效数字的概念 (2)第一节测量中的误差 (2)第二节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 (5)第三章分析化学标准化实验报告的写法 (8)第一节分析化学标准化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8)第二节分析化学标准化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9)第四章定量分析标准操作训练内容 (10)第一节分析天平的操作 (10)第二节滴定管的操作 (12)第三节容量瓶的操作 (15)第四节移液管的操作 (16)第五章分析化学标准化实验内容 (19)实验一葡萄糖干燥失重的测定 (19)实验二电子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20)实验三醋酸的电位滴定和酸常数的测定 (22)实验四0.1mol/L NaOH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5)实验五苯甲酸的含量测定 (27)实验六0.05mol/L 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8)实验七水的总硬度测定 (30)实验八0.02mol/L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2)实验九H2O2的含量测定 (34)第六章分析化学实验带教规范与要求 (36)第一章安全教育及课程要求第一节安全教育一、对分析仪器的使用要求1.实验所使用的玻璃仪器按清单清点后为一人一套,如有损坏,应按价赔偿。
2.实验中所使用的精密仪器应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使用完后应拔去插头,仪器各旋钮恢复至原位,在仪器使用记录本上签名并记录其状态。
3.实验时应节约用水、用电,实验器材一律不得私自带离实验室。
二、对试剂药品的使用要求1.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不能以实验容器代替水杯,餐具使用,防止试剂入口,实验结束后应洗手。
2.使用As2O3、HgCl2等剧毒品时要特别小心,用过的废物、废液不可乱倒,应回收或加以特殊处理。
3.使用浓酸、浓碱或其他具有强烈腐蚀性的试剂时,操作要小心,防止溅伤和腐蚀皮肤、衣物等。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

《分析化学教案》PPT课件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任务和分类,掌握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配制及稀释,了解常见分离和富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任务和分类;(2)掌握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配制及稀释;(3)了解常见分离和富集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任务和分类;(2)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配制及稀释;(3)常见分离和富集方法。
2. 教学难点:(1)溶液的浓度计算;(2)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3)实验操作法:演示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手段:(1)PPT课件:展示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分析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新课内容:(1)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任务和分类;(2)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配制及稀释;(3)常见分离和富集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化学的知识进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实验操作:演示实验操作,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第一课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演示文稿

例3 标定某溶液浓度的四次结果是:0.2041,0.2049,0.2039和
0.2043mol/L。计算其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样本偏 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解: x 0.2041 0.2049 0.2039 0.2043 =0.2043mol / L 4
0.0002 0.0006 0.0004 0.0000
顺序
x/%
d xx
1
34.50
+0.16
2
34.45
+0.11
3
34.30
-0.04
4
34.25
-0.09
5
34.20
- 0.14
n=5
x =171.70%
d = 0.54
第二十三页,共50页。
三、 分析结果的表示
★有效数字和运算规则
(1)有效数字定义
所有准确数字和一位可疑数字(实际能测到的数字)
,真值是未知的但下列情况的真值可以认为是知道的: a 理论真值:如某化合物的理论组成等。 b 计量学约定真值:如国际计量大会上确定的长度、质量、物质的量单位等 。 c 相对真值:认定精度高一个数量级的测量值作为低一级的测量值的真值。 这种真值是相对比较而言的。如厂矿实验室中标准试样及管理试样中组分的 含量等可视为真值。
第五页,共50页。
无有有机机机固固 溶解干湿式式灰消化化法法::试硝样酸置和于硫马酸弗混炉合或物氧等瓶作中为进溶行剂高与温试分样解一或同燃
固体体体
烧加,热有煮机解物。燃其烧优后点留是下简的便无、机快残速渣。以酸提取后制备成分析
熔融试液。其优点是试样分解完全、操作简便、快速。
分析方法的分类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范文

分析化学范文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和能量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分析中,我们常常需要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了解其组成和性质。
本文将以分析化学为主题,介绍常见的分析化学方法及其应用。
首先,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鉴定离子和功能团的化学反应、光谱分析和色谱分析等。
鉴定离子和功能团的化学反应是通过物质与特定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确定其组成和性质。
光谱分析则是利用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发射或散射来确定其组成和结构。
色谱分析则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来分离和鉴定物质。
这些定性分析方法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次,定量分析是确定物质中某种成分的含量或浓度的方法。
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滴定分析、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质谱法等。
滴定分析是利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来确定物质的含量或浓度,分光光度法则是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发射来确定其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质谱法则是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或特定质荷比的离子的检测来确定其含量。
这些定量分析方法在医药、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最后,分析化学在化学研究和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化学方法,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从而指导化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同时,分析化学方法也为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医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因此,分析化学在现代化学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总之,分析化学是化学领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它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分析化学方法在化学研究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希望本文对分析化学方法及其应用有所帮助,也希望读者能够对分析化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授课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日期] 第[周次]节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3. 学会使用分析仪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4.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内容:一、课堂讲授1. 分析化学概述- 分析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 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定量分析的方法分类-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二、实验操作1. 酸碱滴定实验- 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 定量滴定的操作步骤- 数据记录和处理2. 重量分析实验- 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重量分析的实验步骤- 数据记录和处理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化学的重要性。
2. 结合实际案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课堂讲授1. 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结合图表和实例进行说明。
2. 讲解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重点讲解滴定分析法。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实验任务。
2. 教师演示酸碱滴定实验的步骤,并强调操作要点。
3.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实验数据处理1. 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数据记录和计算。
2. 教师讲解数据处理的方法,并对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审核。
五、总结与反馈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点评。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3. 学生数据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2. 查阅资料,了解分析化学在某一领域的应用。
---备注:1. 教案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分析化学(第6版)整套教学课件

绪论
第1章 绪论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分析化学的分类 ♣分析化学的发展 ♣分析过程的基本步骤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分析化学 ---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结构的分 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 ---化学学科中的信息科学, 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科学技术的眼睛。
按测定原理或分析方法分类
化学分析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
测
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
定
原
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
理
仪器分析
质为基础;物理和物理化学 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法、电
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质谱分析法、放射化学分析
法
二、分析化学的分类
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
1. 灵敏度低 适合于高含量或常量(>1%) 2. 准确度高
实际工作中,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并无明 显的界限,当对其产生的原因尚未知时,往往当 作偶然误差对待,进行统计处理。
三、误差的分类及减免方法
减免误差的方法
1)系统误差的减免
对照试验:纠正方法误差
标准试样 测定试样 同条件下平行试验,找出校正值
空白试验:纠正试剂、器皿带入的系统误差
不加入试样 测定试样
同条件下试验,找出校正值
析除外)
5. 仪器价格昂贵、维修困难、
维护要求高 化学分析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是互为补充的,而且前者又是后
者的基础。
二、分析化学的分类
按分析对象分类
无机分析
分 (无机化合物)
析
对
象
有机分析
(有机化合物)
元素、离子、原子团 化合物组成 各组分含量
元素分析; 官能团分析 结构分析
2024版分析化学完整版课件

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微量和常量组分分析。
分类
包括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等。
缺点
对标准溶液和指示剂的要求较高,易受干扰因素影响。
光度分析法
原理
基于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 射等光学性质与物质浓度之间的
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
分类
包括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度法等。
优点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分析化学
古代人们通过简单的试验和观察,积累了一些关于物质性质的经验和知识,如炼金术、医药 学等。
近代分析化学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分析化学开始从经验性向理 论性转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如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物污染等。
包括现场快速检测法、实验室分析法等, 涉及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技术。
包括物理法(如换土、深耕翻土等)、 化学法(如淋洗、氧化还原等)和生物 法(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同 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还需要 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如针对重金属 污染的土壤,可以采用电动修复、热解 吸等技术进行治理。
偏差
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识别与消除。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概念
非零数字及其后面所有数字的总称,表示测量结 果的精确程度。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加减法、乘除法、乘方与开方等运算中有效数字 的保留规则。
数值修约规则
四舍六入五成双等修约方法。
数据分析与统计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基本步骤 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结 果表达。
误差分析
分析化学-绪论ppt课件

1.2.6 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 例行分析:一般分析实验室对日常生产流程中
的产品质量指标进行检查控制的分析;
仲裁分析:不同企业部门间对产品质量和分析
结果由争议时,请权威的分析测试部门 进行裁判时的分析
.
1.2.7 分析方法的选择
对分析方法的选择通常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测定的具体要求,待测组分及其含量范围,欲测组分的性质; b.共存组分的信息及其对测定想影响,合适的分离富集方法,分 析方法的选择性; c.对测定准确度、灵敏度的要求与对策; d.现有条件、测定成本及完成测定的时间要求等。
§1.5.1 定量分析工作的一般步骤
➢1 采样(sampling)
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 ➢ 要注意:
1.避免损失 2.避免不均匀; 3.保存完好; 4.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
2 试样分解试样预处理
➢ 目的是利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 析的待测样品;
➢ 与待测样品有关的因素: 1. 分析方法(常量、微量); 2.物态与相(多相、均相、固态、液态、气态); 3.待测成分在样品中的含量(针对不同的分析方
• §1.2.2 按分析对象分类
• 1.无机分析(inorganic analysis) • 2.有机分析(organic analysis)
• §1.2.3 按分析方法分类
• 分析化学按其测定原理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可 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类。
.
1.化学分析法(Chemical analysis) 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 化学分析法,包括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 析法.
➢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推 广等方面;
➢都离不开分析化学。
.
分析化学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误差与数据处理练习题2006年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有关臵信度和臵信区间的正确表述是()A.臵信度越大,对应的测定可靠性越高B.臵信区间的大小和测定结果的精密度有关C.臵信度越大,对应的臵信区间越窄D.臵信区间中值决定总体平均值的大小19、用铈量法测定某样品中铁含量时,若所用蒸馏水中含有微量的铁,则应该()A.与标准方法对照B.进行空白试验C.增加测定次数D.进行结果校正二、填充题(共28分)6、(本题3分)根据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测定值出现在u=±3.0之间的概率为99.74%,则此测定值出现在u<3.0的概率为(),这一结果说明()。
三、计算题(共70分)1、(本题15分)某学员用重量法测定合金标样中镍的含量,得到下列数据(%):10.37,10.32,10.40,10.58,10.47,10.54。
指导老师用同样方法测定6次,其平均值为10.17%,标准偏差为0.05%,计算(1)学员测定结果的臵信区间;(2)指导老师的测定结果是否显著优于学员的测定结果?(臵信度95%)臵信度95%F值表(单边)2005年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8分)12、为消除分析方法中所存在的随机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A.对照试验B.空白试验C.校准仪器D.增加测定次数13、下列有关误差论述中正确的论述是()A.精密度好误差一定较小B.随机误差具有方向性C.准确度可以衡量误差的绝对值D.绝对误差就是误差的绝对值二、填充题(共30分)1、(本题6分)指出下列情况所引起的误差类型,应如何消除(1)称量的Na2CO3试样吸收了水分()、()(2)重量法测定SiO2含量时,硅酸沉淀不完全()、()(3)滴定管读书时,最后一位估读不准()、()三、计算题(共72分)4、(本题10分)电分析法测定某患者血糖的浓度(mmol·L-1),10次结果为7.5,7.4,7.7,7.6,7.5,7.6,7.6,7.5,7.6,7.6,求相对标准差及臵信度95%的臵信区间,已知正常人血糖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6.7mmol·L-1。
请问此人血糖是否异常?2004年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测定BaCl2试样中Ba的质量分数,四次测定得到臵信度90%时平均值的臵信区间为(62.85±0.09)%,对此区间有四种理解,其中理解全部错误的是()(1)总体平均值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2)有90%的把握此区间包含总体平均值在内(3)再做一次测定结果落入此区间的概率为90%(4)有90%的测量值落入此区间A. 1,2,3B.1,2,4C.1,3,4D.2,3,45、做对照实验的目的是()A. 提高实验的精密度B. 使标准偏差减小C. 检查系统误差是否存在D. 消除随机误差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5、测定某试样中Cu的质量分数,经平行四次测定,得平均值为20.10%,标准差为0.021%,则臵信度为95%时的臵信区间为(列式并算出结果)95%臵信度的值如下:11、用分度值为0.1g的台秤称取约20g的物品,最多可记录()位有效数字,如用来测定土壤水份,要求称量的相对误差不大于2%,至少应称取土壤试样()g。
三、计算题(共75分)7、(15分)用碘量法测定某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ω(Cu)/ %,6次测定结果如下:60.60、60.64、60.58、60.65、60.57和60.32。
(1)用格鲁布斯法检验有无应舍弃的异常值;(2)估计铜的质量分数范围;(3)如果铜的质量分数范围标准值为60.58%,试问测定有无系统误差?(臵信度均为95%)2003年(A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有关系统误差的正确叙述是()A. 系统误差具有随机性B. 系统误差在分析过程中不可避免C. 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D. 系统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3、实验室两位新分析人员对同一样品进行分析,得到两组分析结果。
考察两组结果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采用的检验方法是()A. t检验法B. Q检验法C. T检验法D. F检验法二、填空题(共26分)4、(3分)在分析化学中,通常只涉及少量数据的处理,这时有关数据应根据()分布处理。
对于以样本平均值表示的臵信区间的计算式为()三、计算题(共74分)1、(15分)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活体肝样中锌的质量分数(μg/g) ,8次测定结果如下:138、125、134、136、140、128、129和132。
请用格鲁布斯法检验分析结果是否有需要舍去的数值?求取舍后合理结果的臵信区间。
如果正常肝样中标准值是128μg/g,问此样品中锌含量是否异常(臵信度95%)2003年(B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4、(2分)能有效减小分析中特定随机误差的方法有()A. 校正分析结果B. 进行空白试验C. 选择更精密仪器D. 应用标准加入法二、填空题(共30分)7、(本题3分)在分析化学中,通常只涉及少量数据的处理,这时有关数据应根据()分布处理。
对于以样本平均值表示的臵信区间的计算式为()三、计算题(共75分)2、(本题15分)测定某一标准钢样锰的质量百分数ω(Mn)/ %,结果为:2.75,2.78,2.62,2.70。
计算95%臵信度的平均值臵信区间,此区间是否包含真值在内?若臵信度定为99%,是否包含真值在内?计算结果说明臵信度与显著性检验有什么关系?已知标准值ω(Mn)=2.85 %2002年(A卷)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35分)3、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正确论述是()A.随机误差可以用空白试验消除B.随机误差的分布曲线与测定平均值有关C.随机误差的大小可以衡量准确度的好坏D.样本标准偏差的大小随测定次数变化二、填充题(共28分)1、(本题3分)对少量实验数据,决定其平均值臵信区间范围的因素是()、()和()。
三、计算题(共72分)四、实验设计(15分)2002年(B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3、对少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采用的统计量是()A. u分布B. t分布C.s分布 D. F分布x二、填充题(共30分)2、(本题3分)系统误差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三、计算题(共78分)4、(本题10分)用原子吸收法和示波极谱法测定猪肝标样中的锌的质量分数(μg/g) ,结果如下:原子吸收法:146x,s1 =7,n1 =5=示波极谱法:138x,s2 =12,n2 =6。
试问这两个平均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臵信度90%已知:F0.05,4,5 =5.19,F0.05,5,4 =6.26,t 0.10,9 =1.83四、实验题(10分)2001年(A卷)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9、若不知所测样品的组成,则要想检验分析方法有无系统误差,有效的方法是()A. 用标准试样对照B. 用人工合成样对照C. 空白试验D. 加入回收试验二、填空题(30分,每空1分)9、按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0.0128+25.62+1.05286 =0.0128×25.62×1.05286 =三、计算题(40分)四、综合题(10分)2001年(B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正确论述是:()A. 随机误差可以用对照试验消除B.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与总体标准差σ无关C. 随机误差在测定中不可避免D. 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11、由于分析方法本身所引起的系统误差,可以用下列何种方法加入消除()A. 加入回收法B. 空白试验C. 对分析结果加以校正D. 进行仪器校准二、填充题(共23分)7、(本题2分)在少量实验数据的处理中,把在一定概率下以测定值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的可靠性范围称为(),这个概率称为()。
9、(本题3分)对于一组平行测定的数据,用统计学的方法判断其中某个数据是否应该舍弃,通常采用的检验方法有:()、()和()。
三、计算题(共57分)2000年(A卷)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二、填空题(30分,每空1分)14、已知某样品分析结果包含在(60.66±0.40%)范围内的概率为95.46%,则分析结果大于60.66%的概率为()。
15、有人分析纯明矾中Al的含量,求出平均值的臵信区间为10.79±0.04%,而纯明矾中Al的含量的理论值为10.77%,平均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别是由()误差引起?16、已知某样品用两种方法进行测定,其中一组数据的测定次数n1=25,平均值为X1,标准偏差为S1;另一组数据的个数n2=6,平均值为X2,标准偏差为S2;则分析结果准确度检测应采用的公式为()17、按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0.0126+26.52+1.06283 =0.0126×26.52×1.06283 =三、计算题(40分)四、综合题(10分)2000年(B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2分)8、0.0121×25.64×1.05782/(0.0121+25.64+1.05782)的结果为()A.0.0123B.0.01228C.0.0122D.0.123二、填空题(第一题每空0.5分。
其余每空1分,合计23分)3、对某试样含量进行110次分析。
已知结果符合正态分布N (55.20,0.202)。
求分析结果大于55.50%最可能出现( )次。
6、系统误差具有两个特性,一是( );二是( )。
它决定了分析结果的( )。
7、某一组数据符合标准正态分布,在-∞~u 之间的概率⎰-=du e u P u 2221)(π。
若已知u=2.0时,P(2.0)=0.9772,则u 值在-2.0~2.0之间出现的概率为( )。
8、为了检验新方法有误系统误差,通常采用( )、( )或( )进行对照检验。
9、为检验分析方法有无系统误差,通常在对照试验后进行t 检验。
其中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你认为适合下面哪几种情况:(1)( )(2)( )(3)( )(4)( )三、计算题(第一题5分,其余每题10分,合计55分)2、用Q 检验法对下列数据(%):5.02,6.42,6.43,6.44,6.46,6.46,6.98进行取舍(P=95%)时发现,若先验最小值,后验最大值,两个都舍去;反之,则最小值舍去,最大值保留。
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不一致。
你如何证明哪一种是正确的?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已知:T 0.05,6=1.82,T 0.05,7=1.94;t0.05,7=2.45,t0.05,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