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园林-顺德清晖园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岭南园林-顺德清晖园讲课教案

岭南园林-顺德清晖园讲课教案
为适应岭南湿热气候,清晖园造园采用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独特布局。前庭为一开 阔的长方形水池,后面为较为密集的住宅区。这种布局非常有利于通风,前面园林像一个 开阔的大空间,它使夏季的凉风不断吹向后院.住宅后院房屋虽然密集,但通过巷道、天 井、柱廊、敞厅等方式来组织自然通风,使夏日的海风,无论从平面布局或纵断面的设计 布置都能吹到后院的每一角落。而后院的密集布置将建筑墙体、门窗及天井等常常处于阴 影之下,减少了阳光的辐射后院密集布置可以减少阳光的辐射,其次是建筑造型轻巧灵活, 开敞通透,大量采用门与窗结合,形成落地窗式的屏门。
清晖园的历史变迁
后期保护:
1959年,中共批专款修复。重修后的清晖园,把左邻的楚香园, 右邻的广大园以及附近的介眉堂(龙宅)、竞勤堂(杨宅)等合并一起, 至此复合为一。经解放后的大规模修复扩建,清晖园面积由原来的 6,600多平方米扩大到9,795平方米。
进入九十年代,为进一步开发顺德的旅游资源,顺德政府对其进 行扩建,使清晖园的游览面积再次扩大至22,000平方米,1996年扩建, 1998年扩建成功,此后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
半月亭
八表来香亭
又称玲珑榭, 它置身在八角环 流的池水中央。 是一座颇具特色 的八角形建筑, 其立面皆窗,大 部分镶以透明无 色玻璃整体通透, 名符其实,八面 玲珑。
园林植物
岭南园林果木栽植较多,且常以岭南佳果作为骨干树种; 营造植物景观时花台和盆景应用较多;竹子栽植占地不逾尺, 具有意达即可的地域性特征,造景时常赋予花木丰富的寓意和 文化内涵,清晖园是一个生活园林,所植树木比较偏于实用目 的,其所谓实用性,一是着重于消夏避暑,二是要满足口腹之 乐,正因如此,清晖园的树木,一方面大多是高大荫浓的,清 幽而得凉意。
便是清晖园最早的踪迹.

岭南古典园林特点--以岭南四大名园为例ppt课件

岭南古典园林特点--以岭南四大名园为例ppt课件
的实用价值。
3. 岭南园林建筑色彩浓重,并善于充分利用当地材料。
• 在园林建筑装饰上运用砖雕、陶雕、灰塑等民间工艺,装饰雕刻题材多为耳熟 能详的传说故事和花鸟虫鱼,平易近人,拥有较强的世俗性与民居性,少了江 南文人园林超脱世外和宁静淡雅之感。
• 唐代,佛教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岭南,促进了寺庙园林的发展,以南华寺为 代表。
•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王刘羹投以钱财物力,“仿唐上京之制.置左右街使”,形 成广州城的初步分区及城市中轴线,又兴建园林宫馆,于城南建南宫。南汉 宫苑规模极盛,有“三成之地,半为离宫苑圃”。西部城区水域成网,风景优美, 出现了富豪营造的私家园林。
地方物产对造园材料的影响
岭南造园众多景石材料中,英石、蜡石最为常用,主要原因是英石、蜡石是岭南 本地的优质造园石材。
4
1
园林历史
If you want , you can delete the text , you can add some words here as you like.
岭南园林历史时间轴
6
岭南园林历史
1.1生长期
• 秦汉时期,岭南园林处于萌芽、产生、发展的阶段。首先出现的是皇家园-南越国宫署御苑遗址。此宫苑效仿秦皇宫室苑囿,于广州越秀山下建王宫, 并依山而筑赵王台和朝汉台。
• 三国时,岭南私园开始产生--虞翻的虞苑。而后,虞翻后人施其宅为寺,是 为制止寺,开岭南寺庙园林之先河。
1.2发展期
岭南私家园林——世俗功用的审美观念表现得更为强烈浓郁,更注重生活享受 江南文人士大夫园林,更注重文化享受
12
2
造园空间布局
If you want , you can delete the text , you can add some words here as you like.

顺德清晖园

顺德清晖园

联 , 实地 描绘 了这 里 之景 色 面貌 : 跨 水架 楹黄 篱 如 “
辞 官南 归 , 家建 园。 庆 十一 年 ( 86 ) 其子 龙 居 嘉 10 年 ,
院落 , 拾香开镜燕子池塘”。 亭子两旁水中立有苍劲 挺拔的水松 , 远处林木花卉争妍 , 一片郁郁葱葱。在
这浓 郁 的绿 色 帐幕 下 , 满 着 亭 中所 书 “ 身 福 地 充 置 何 消爽 , 泳新 诗兴 激 昂”的诗 情 画意 , 愧 为名 书 流 不
名 园 赏 析
顺 德 清 晖 园
陆 琦
清晖 囝位 于佛 山市 顺德 区大 良清 晖路2 号 。建 3 于清嘉 庆年 间 。 园址 原为 明末状 元黄 士俊府 第花 园 , 清乾 隆年 间 ,黄 家衰落 ,庭 园荒废 ,顺德 人 龙应 时 ( 云麓 ) 中进 士后 购进该 园 。 字 得 龙应 时将宅 园传 于
父母 之 恩如 日光和煦 照耀 。园林 经 多次改 建 、 建 , 扩 逐 渐形成 了格 局完整 而又 富有 特色 的岭南 园林 。抗
H战争沦 陷期 间逐渐 荒芜 。直 到 15 年对 清晖 园进 99
行 重修 , 清 晖 园 、 芗 园 、 大 园及龙 家 住 宅 ( 将 楚 广 介 眉堂 ) 等一 起 收 入 园址 , 原来 占地 约 六 千多 平 方 使
其子 龙廷 槐 和龙 廷梓 , 后来 廷 槐 、 廷梓 分 家 , 园 的 庭
步入 清晖 园大 门 , 穿越 明 暗变化 、 实结合 的通 虚
道 , 到绿 潮红 雾 门 , 来 纵观 水光 景色 , 顿觉豁 然 开 朗 ,
只 见澄 漪亭 依 水而 立 , 角亭 隔池 而筑 , 六 池水 清 碧 , 绿树 成荫 , 台楼 阁高低错 落 , 亭 澄漪亭 是突 入水 池 的 点景 建筑 , 与六 角亭一 起打 破 了方池单 调 的池岸 线 , 使池 水既规 整又 有 曲折 变 化 。澄 漪亭 的窗 户用 贝壳 制成 的薄 片镶嵌 而成 , 内明亮通 透 又古朴 幽雅 。 室 亭 的 两侧建 有 连廊 , 以木 制 通花 为 饰 , 廊 而行 , 依 可尽

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

(四)建筑 仍建筑上看,岭南园林建筑以生活性为主。将生活性癿建筑迚行点石、配植、盆栽、插花实用性建筑也成为了景观。仍类型上看, 有碉楼、船厅、廊桥等,碉楼源亍碉埽,如可园邀山阁、清晖园留芬阁和立园毓培楼;舫除了江南园林似癿石舫外,还有岭南癿舫,如 宝墨园癿紫洞艇,更有不众丌同癿船厅,把客厅不楼结合,略帞船意,多为千金小姐用,敀俗称小姐楼,如清晖园和余荫山房是也。亭 癿做法很丌觃范,千奇百怪,或用回廊、围墙围合癿,或用角梁不枋穿插癿,或少数民族式、俄罗斯式或西欧式。桥在古典园林中多不 廊结合成为廊顶石拱桥,如余荫山房为典型,另有少数民族癿风雨楼和山区癿索桥。就组合斱式看,用“高墙冷巷”把建筑院落迚行多 迚多庭院组合,或用“连房博厦”把建筑不庭院连为一体;就单体形态看,多高柱础,宽檐廊,厚实墙,青瓦顶,压瓦砖,翘正脊,花 玱窗,砖雕窗,灰塑门;就装饰来看,最典型癿是“三雕三塑”:木雕、砖雕、石雕,陶塑、泥塑、灰塑。古典园林中三雕三塑遍布全 园,在门头、门联、窗楣、基座、台案、檐口、檐柱、月梁、瓜柱、雀替、坐靠、栏杆、屋脊等处,其中以灰塑和砖雕最具岭南味,如 清晖园中癿“苏武牧羊”灰塑和板桥花园中癿瓜果砖雕漏窗。
四、岭南园林典型实例
岭南四大园林
1.番禺“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又叫余荫园,占地1598 平斱米,在岭南四大名园中它癿面积也 许是最小癿。但正因为其小,所以园林 布局便显得尤为精细、别致——园、 台、池、馆不游廊、拱桥、假山、花徂 交相穿插,构被规为岭南造园艺 术癿代表作。 余荫山房始建亍清同治六年( 1867年),是清代丼人邬彬为纨念其 祖先余荫而修建癿。据说当时邬家两代 三人先后中丼,为显示家庭荣耀,邬彬 花银3万余两,按江南园林风格,历时 五年建起了余荫山房,同治十年( 1871年)竣工时曾成为轰劢番禺癿一 大盛事。如今园门楹联“余地三弓红雨 足,荫天一角绿于深”,便巧藏园名“ 余荫”二字。

顺德清晖园介绍

顺德清晖园介绍

嘉庆十年,龙廷槐将父亲生前购得产业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居住,又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驻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煦普照之恩,从此“清晖”之名随着这一处精致的岭南园林流传下来。

清晖园在正式定名之前,按照龙氏家族文献上的记载,最开始也叫“小方园”、“旧园”或“南园”,在现有文献中,“清晖园”最早出现在龙令宪写的一首诗,直呼清晖园。

文人之于园林,总会有多一份的情怀。

《红楼梦》第十七回写贾府造大观园初成,贾政领着宝玉等人入内游览,并要品景题名,所言道“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绝不能生色。

”说的也就是园林之中,大小景观命名的玄妙学问。

清晖园中也是如此,一路看下去,都是充满意蕴和玄机的。

碧溪草堂是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建筑,当年为龙家母亲居住的地方。

碧溪草堂最大的亮点是“百寿图”,一边48个“寿”字,两边加起来是96个。

在中国,历来对数字非常讲究,虽然名为“百寿图”,但100是整数,寓意寿满、寿尽,不吉利,而96代表长长久久、六六大顺,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清晖园中还有不少耐人寻味的名字,“惜阴书屋”、“真砚斋”、“启明居”和“笔生花馆”,缕缕书香中弥漫着文人墨客的气息,更记载着书香门第的龙家诗书传家的风范。

这些名字从字面山看应该都是书房,但取名上的细小差别,也表明了他们的不同功能。

“惜阴书屋”是当年老师办公的地方,取名“惜阴”是龙家为勉励子孙后代珍惜光阴、努力学习;旁边又是另外座建筑“真砚斋”,龙家小孩读书的地方即龙家的私塾。

清晖园的许多布局和设计都是有讲究的,代表着主人的志趣和追求。

园内多处都有“岁寒三友”之一竹的形象,或是借物咏志,园主还嫌不够,又在庭院深处南楼后另辟一院落,名为“竹苑”。

竹苑是当时龙家会友的一个地方,主要由三座建筑组成,归寄庐、小蓬瀛、笔生花馆。

笔生花馆是根据李白的《梦笔生花》而命名的,希望他的子孙后代都能够像李白一样宏才大略。

清晖园调查报告

清晖园调查报告

——地地理理实实践践调调查查报报告告学校: 顺德红旗中学班级:二(2)班组长:张艺耀组员:张艺耀何小发指导老师:***调查景点:清晖园、顺峰山一.活动背景劳志和局长指出,旅游业作为顺德区“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发展行业之一,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顺德旅游业发展初具规模,拥有众多的特色旅游景点,显现出勃勃生机,特别是在2006年,顺德区以顺德新十景评选为契机,开展了系列旅游推广和整合活动,顺德旅游业发展提速,全区实现旅游收入39.51亿元,增幅近30%,并逐步把顺德旅游业从旅游客源向旅游目地转变的目标迈进,目前已具备了发展“和谐城乡游”的良好旅游资源基础。

因此,为了让人更加去了解顺德的旅游景点,希望能通过这次调查能有更多的人更好的认识清晖园二、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我们掌握了调查研究的基本方式、方法和步骤;学会了调查计划、调查报告的撰写,以及调查问卷的设计。

2.通过对社会的接触、了解,体验了社会生活,让我们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对同一事物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这样才可以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和新的思维模式。

3.通过对清晖园具体情况的调查研究,我们更加了解了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

4.让我们学会坚持,懂得坚强和合作。

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搜集资料、访问调查以及实地考察的方法,培养自身实践能力。

三.活动安排A.目的:通过对清晖园的考察,了解布局特点,培养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资料以及生活实际的学习能力。

B.流程图:充分准备,制定计划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评价和总结C.地点:清晖园,家里。

D.时间:2011年3月28日~4月28日E.方式:为了获得清晖园的相关知识,使调查更有效,我们首先查阅关清晖园的网站,书籍等资料。

同时为了使调查结果真实和更具代表性等,我们小组还亲自走访了清晖园。

F.研究方法:文献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一)序言:说到园林,我们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

顺德清晖园植物的研究

顺德清晖园植物的研究

215作者简介:文诗薏(1996— ),女,汉族,四川巴中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

岭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这些园林植物在造景中被广泛应用,逐步形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岭南地区植物特点(1)热带性和乡土性。

岭南气候炎热,雨水众多。

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则体现出对热带性气候高温、多雨及台风等特征的适应。

在岭南园林中,较多用到树冠宽阔的植物种类,例如凤凰木和高山榕等植物,其枝叶宽大,叶数巨多,具有良好的纳凉作用。

乡土植物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物种演替后所形成的对当地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植物,例如:细叶榕、木棉等[1]。

(2)实用性和观赏性。

岭南素来有“水果之乡”的称号,岭南常见种植的果木有:荔枝、香蕉、芒果、菠萝等。

这里的水果畅销全国甚至发往世界各地,深受人们的喜爱。

岭南的气候三冬无雪,四季常花,植物种类繁多,因此岭南园林植物在选择上注重其实用性和观赏性上的统一。

(3)兼容性和开放性。

岭南地区地处海陆交接区域,历史上,既受中原内陆的影响,也受海外文化的影响。

在碰撞交汇中整合了各种文化的优势,不断完善并形成了其开放、兼容、多元的文化特征。

在植物中外来物种为岭南园林增添了许多风采、丰富了这里的植物种类。

二、清晖园植物的造景现状顺德清晖园作为岭南四大名园之一,整体风格为雅致古朴,尽显了岭南庭院的精髓与江南园林之特色。

植物配置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植物的群落特征。

植物的群落特征,即植物种类构成的植物配置。

主要包括乔木、灌木、地被以及藤本。

在清晖园中,被子植物占据绝对数量优势,裸子植物则相对较少。

其中,乔木和灌木占据物种数量优势,盆栽和棕榈科则处于中游位置,地被、竹类和藤本占所有植物种类比例最少。

庭院中的优势乔木种类为龙眼,优势灌木为桂花及龙船花。

清晖园地被植物只有沿阶草和芭蕉两种。

棕竹是园内棕榈科的绝对优势种,而散尾葵则是占地面积最少的一种。

紫藤是园内唯一的藤本植物,覆盖面积也较小。

清晖园理景手法研究

清晖园理景手法研究

清晖古园的建筑 单 体 包 括 澄 漪 亭、碧 溪 草 堂、六 角 亭、船 厅、 惜阴书屋、真砚斋、花 亭、归 寄 庐、小 蓬 瀛、木 楼、蕉 叶 轩 和 笔 生 花 馆等。扩建部分的建筑单体有读云轩、八表来香亭、沐英涧、状元 堂、留芬阁和元宝 亭 等。与 其 他 园 林 相 比,清 晖 园 的 庭 园 小 筑 有 着显著的地域特征。
选石均反映了岭南风物气候特点和岭南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2.1 空间布局
现存清晖园是由清晖古园、楚香园、广大园合并兴建而成,总 面积达 22000m2。清晖园采用集锦式的手法,将岭南几大庭园的 风格特征汇集于一体,形成了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景换的独 特格局[3]。
现存清晖园 是 围 绕 中 央 的 清 晖 古 园 扩 建 而 成,北 部 是 楚 香 园,南部是广大园,东部则是读云轩、凤来峰和沐英涧序列。清晖 古园从西到东共有三个空间序列:第一个空间序列由围绕长方形 池塘分布着的澄漪亭、六角亭、碧溪草堂、响瀑亭组成;船厅、丫环 楼、惜阴书屋、真砚斋、花亭组成了第二个空间序列;而归寄庐、小 蓬莱、木楼和蕉叶轩则是第三个空间序列。楚香园则被曲折的连 廊分成两个空间 层 次,东 部 的 读 云 轩、凤 来 峰 和 沐 英 涧 彼 此 相 互 独立又浑然一体。在 整 体 布 局 中,构 园 者 采 用 了 小 中 见 大、虚 实 相济、园中设园等 手 段,看 似 零 散 的 园 林 建 筑 形 成 有 序 的 空 间 层 次,在数亩之地间造万千气象,让人目不暇接。对景相成、步移景 换等构景手法 的 运 用,让 各 园 空 间 之 间 有 了 起 承 转 合 的 景 象 组 群。位于庭园西北角的沐英涧模仿了余荫山房的空间和建筑形 式,园的东北角则与可园风格相类似。改造之后的清晖园汇集了 岭南各大名园的特征,具有鲜明的岭南地域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景形式
点景式
清晖园建筑的构景方式, 基本为“组景式”“点景 式”“观景式”三种基本构 成方式和“观景——组景”、 “点景——组景”、“点 景——观景”、“点景—— 观景——组景”四种复合构 成方式。
观景式
组景式
构景形式
点景与组景。船厅的建筑装饰元素、建筑风格塑造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园区景点, 同时又与其它景点发生关系。既有白己的建筑特色,又融入其它建筑景点于一体。
2005年,清晖园建园200周年,政府再次投资900万元进行新园修 缮、旧园翻新,迁出其中的餐饮场所,将红蕖书屋改造为“状元堂”。
清 晖 园 的 造 园 布 局
前高后低的布局形式
岭南园林的分布主要在广东, 闽南和广西南部等经济富裕如广 州、潮汕、泉州和福州等地。然 而由于各地所受文化的差异园林 布局也有所不同。岭南园林布局 大致有四种建筑布局形式。分别 是建筑四周布置布局、前园后院 布局、书斋侧园布局和前院后园 布局。清晖园是前园后院布局 的经典例子。
空间序列和视线分析
以动观为主
首先穿过门厅,视线被右侧实墙所 阻挡,转向左侧开阔的湖面,被远方高大 华丽的船厅所吸引。继续向前,六角亭逐 渐露出了全貌,视线被拉得更左以至向后 看到澄漪亭的侧景。不知不觉己走完池岸 的一边,视线回到前方看见半遮半掩的风 亭高挑的屋顶。左拐后,发现前方并无对 景,视线不由沿着一条延伸到脚下的石阶 向右,风亭的侧景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一 瞬问,右侧花墙阻隔了视线,眼睛不由转 向左侧,这正好来到了澄漪亭的正前方, 与之隔池相望。脚步不止,不觉已走到了 船厅与惜阴书屋的面前,视线被收拢并不 断的在这两栋精美的建筑上游移,享受其 细节带来的视觉乐趣。紧接着,因为巷道 中的景石,步入了两栋建筑之问的夹缝, 视线再次被压缩。
构景形式
清晖园的主要空间形式是点景——观景——组景。留芬阁,整个清晖园最高的建筑 物,是集“点景、观景、组景”三者为一体的典型建筑。它的高度和固有的建筑特色首 先为它的“点景”和“观景”提供良好的条件基础,而在整个园区中,聚散有序、错落 有佳的建筑物,冒出于水面,突出于浓郁的绿色植被,伴着假山小径,与留芬阁道,起 伏并群舞于园中,组成一幅生动而又独特的岭南风景画。
岭南园林-顺德清晖园Fra bibliotek清晖园的历史变迁
渊源:
清晖园原址为明末状元黄士俊府第,建于公元1621年。建有黄家 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等建筑,到清乾隆年间,黄氏家道中落,上述 建筑也日渐荒废。故园废址为清代进士龙应时购得,黄氏建筑几无存 留。
形成:
到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龙应时将物业析产给其儿子龙廷槐、 龙廷梓。左右两部庭院改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园,分别称为龙太常花 园和楚香园。再后来,龙太常花园的继承人家道中落,将园卖与一经 营蚕种生意的商人,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其又称作广大园。龙廷 槐则获得黄氏故园的中心部分,侍奉年迈的母亲入住,旦夕读书其间。 并请同榜进士、江苏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 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煦普 照之恩。复经廷槐之子龙元任,孙龙景灿,曾孙龙诸慧,一门数代精 心建设,格局定型。
几何布局形式
从平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清晖园由若干具有一定独立性 的庭园空间组成,空间分隔比较规整,有着强烈的几何形式 布局特征。这种现象无论在江南园林还是北方园林的布局中 都极少出现。
几何布局形式
通过观察发现,清晖新园内东西方向和南北 方向各有几组连续的折墙贯穿其中,这些墙体在 空间感受上极其强势,担当了支撑全园空间骨架 的作用。在园中部,至东向西依次有丫环楼、船 厅和碧溪草堂,它们之间组成连续的大面积墙体 将全园空间分隔成南北两部。继续向西又有一片 实墙将八表来香庭与凤来峰隔开。这组至西向东 的墙体均成直线形式,相互平行但并不完全连接, 中间留出了一些通道空间。同样,由南往北有另 一组折线墙体将扩建区与遗址区分隔开,墙体上 开有景窗,并沿墙布置通道。这一横一纵两组墙 体,构筑了清晖园“十”字形的空间结构,道路 和景观都依此排布,充满了几何逻辑的形式韵味。 墙体的动态指示性,以及墙体之间的非封闭性, 仿佛深受现代主义建筑空间观念的影响,使空间 互相渗透流动。
清晖园的历史变迁
后期保护:
1959年,中共批专款修复。重修后的清晖园,把左邻的楚香园, 右邻的广大园以及附近的介眉堂(龙宅)、竞勤堂(杨宅)等合并一起, 至此复合为一。经解放后的大规模修复扩建,清晖园面积由原来的 6,600多平方米扩大到9,795平方米。
进入九十年代,为进一步开发顺德的旅游资源,顺德政府对其进 行扩建,使清晖园的游览面积再次扩大至22,000平方米,1996年扩建, 1998年扩建成功,此后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
构景形式
小蓬瀛,是与归寄庐相对的另一间厅堂。彼此间以短廊连接,加上小蓬瀛旁边 的木楼组成另一个庭院。归寄庐是一个单间厅堂,正面为半镂空、半封闭的落地 屏门,装修古朴。门前短廊左边是斗洞假石山,透过石山洞穴缝隙,封闭牲高的 竹苑隐约可窥,右边这庭院则开阔明朗,是另一种情调。它们的构景方式是观景 与组景的结合。
为适应岭南湿热气候,清晖园造园采用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独特布局。前庭为一开 阔的长方形水池,后面为较为密集的住宅区。这种布局非常有利于通风,前面园林像一个 开阔的大空间,它使夏季的凉风不断吹向后院.住宅后院房屋虽然密集,但通过巷道、天 井、柱廊、敞厅等方式来组织自然通风,使夏日的海风,无论从平面布局或纵断面的设计 布置都能吹到后院的每一角落。而后院的密集布置将建筑墙体、门窗及天井等常常处于阴 影之下,减少了阳光的辐射后院密集布置可以减少阳光的辐射,其次是建筑造型轻巧灵活, 开敞通透,大量采用门与窗结合,形成落地窗式的屏门。
空间序列和视线分析
开门见山,层层收缩
首先穿过门厅,右侧繁茂的树木和高 墙封闭而压抑,左侧湖面空间开阔宜人。 经过墙门行走不远,映入眼帘的是一座 高大的“牌楼门”,侧望远方的六角亭、 船厅历历在目,可谓精彩纷呈。一路上穿 过了四道门,进入花园后空间相对收窄 了,左有书斋,右有风亭,上有古木交 柯,目光由远眺转为凝视。继续向内来到 住宅区域,高楼迭起,缝中观天,空间 相对局促,阴暗清凉。在这个序列中, 空间的变化可以概括为:由“开阔”到 “压迫”,由“丰富”到“单 纯”的层层收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