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第5章+醌类(天化)

天然药物化学第5章+醌类(天化)
天然药物化学第5章+醌类(天化)

第五章 醌类

【习题】

(一)选择题 [1-90] A 型题 [1-30]

1.羟基蒽醌对Mg (Ac )2呈蓝色的是 A . 1,8-二羟基蒽醌 B .1,4-二羟基 蒽醌 C . 1,2-二羟基蒽醌 D . 1,4,8-三羟基蒽醌 E .1,5-二羟基蒽醌 2.中药丹参中治疗冠心病的醌类成分属于

A . 苯醌类

B . 萘醌类

C . 菲醌类

D . 蒽醌类

E . 二蒽醌类

3.从下列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用冷的5% Na 2CO 3水溶液萃取,碱水层的成分是 A . B . C .

O

OH

OH

O

O

O

H OH

O

O

OH

D .

E .

O

OH

OH

O

CH 3

OH

4.能与碱液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的是

A . 羟基蒽酮类

B . 羟基蒽醌类

C . 蒽酮类

D . 二蒽酮类

E . 羟基蒽酚类 5.番泻苷A 属于

A . 大黄素型蒽醌衍生物

B . 茜草素型蒽醌衍生物

C . 二蒽酮衍生物

D . 二蒽醌衍生物

E . 蒽酮衍生物 6.下列游离蒽醌衍生物酸性最弱的是

A .

B .

C .

O OH OH

O OH OH

O

O OH

OH

OH

D .

E .

O

O

OH

OH

O

CH 2OH

OH

OH

7.专用于鉴别苯醌和萘醌的反应是

A . 菲格尔反应

B . 无色亚甲蓝试验

C .活性次甲基反应

D . 醋酸镁反应

E . 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反应 8.在羟基蒽醌的红外光谱中,有1个羰基峰的化合物是

A . 大黄素

B . 大黄酚

C . 大黄素甲醚

D . 茜草素

E . 羟基茜草素

9.下列蒽醌用硅胶薄层色谱分离,用苯-醋酸乙酯(3︰1)展开后,R f 值大小顺序为

O

OH

OH

O

H O

O

H OH

O O

OH

OH

O

OH

OH

O

COOH

OH

OH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⑤>①>③>②>④

C .⑤>③>①>②>④

D . ④>②>③>①>⑤

E . ②>①>⑤>④>③

10.在大黄总蒽醌的提取液中,若要分离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采用哪种分离方法最佳

A . pH 梯度萃取法

B . 氧化铝柱色谱法

C . 分步结晶法

D . 碱溶酸沉法

E . pH 梯度萃取法与硅胶柱色谱结合法

11.某羟基蒽醌的紫外光谱资料为: UV λ

max nm (log ε

):225(4.37),279(4.01),432(4.08)

该化合物可能是

A. 1,2-二羟基蒽醌

B. 1,3-二羟基蒽醌

C. 1,8-二羟基蒽醌

D. 2,5-二羟基蒽醌

E. 5,7-二羟基蒽醌

12.1-OH蒽醌的红外光谱中,羰基峰的特征是

A. 1675cm-1处有一强峰

B. 1675~1647 cm-1和1637~1621 cm-1范围有两个吸收峰,两峰相距24~38 cm-1

C. 1678~1661 c m-1和1626~1616 cm-1范围有两个吸收峰,两峰相距40~57 cm-1

D. 在1675 cm-1和1625 cm-1处有两个吸收峰,两峰相距60 cm-1

E. 在1580c m-1处为一个吸收峰

13.下列化合物泻下作用最强的是

A. 大黄素

B. 大黄素葡萄糖苷

C. 番泻苷A

D. 大黄素龙胆双糖苷

E. 大黄酸葡萄糖苷

14.下列蒽醌有升华性的是

A.大黄酚葡萄糖苷

B.大黄酚

C.番泻苷A

D.大黄素龙胆双糖苷

E. 芦荟苷

15.区别丹参酮ⅡA与大黄酚的方法是

A. 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氢钠溶液

C.醋酸镁甲醇液

D. 浓硫酸

E.溶于石油醚加二乙胺

16.提取大黄中总醌类成分常用的溶剂是

A. 水

B. 乙醇

C. 乙醚

D. 石油醚

E. 醋酸乙酯

17.可溶于碳酸钠水溶液的是

A.丹参醌Ⅰ

B.丹参醌ⅡA

C. 丹参醌ⅡB

D. 丹参新醌甲

E. 隐丹参醌

18.大黄所含的UV灯下呈亮蓝紫色荧光的物质是

A. 大黄酸苷

B. 芦荟苷

C.土大黄苷

D. 番泻苷

E. 大黄素

19.采用柱色谱分离蒽醌类成分,常不选用的吸附剂是

A. 硅胶

B. 氧化铝

C. 聚酰胺

D. 磷酸氢钙

E. 葡聚糖凝胶

20.在蒽醌衍生物UV光谱中,当262~295nm吸收峰的logε大于4.1时,示成分可能为

A. 大黄酚

B. 大黄素

C. 番泻苷

D. 大黄素甲醚

E. 芦荟苷

21.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

A . 一个苯环的β-位

B . 苯环的β-位

C .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

D . 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

E . 在醌环上

22.某成分做显色反应,结果为:溶于Na 2CO 3溶液显红色.与醋酸镁反应显蓝紫色.与α-萘酚-浓硫酸反应不产生紫色环,在NaHCO 3中不溶解。此成分为

A .

B .

C .

O

OH

OH

CH 3

O

OH

OH

O

g l c

O

OH

OH

OH

D .

E .

O

OH

O

glc

O

OH

OH

O C H 3

23.下列关于蒽醌核磁共振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无取代的蒽醌母核上有两个芳氢 B . β-芳氢中心在8.07 ppm C . α-酚羟基的δ值约为11~12 ppm D . α-芳氢中心在6.67 ppm

E . 取代蒽醌中孤立芳氢往往产生多重峰 24.分离游离蒽醌与蒽醌苷,可选用下列方法

A . Al 2O 3柱色谱法

B . 离子交换色谱法

C . 水与丙酮萃取

D . 水与乙醚萃取

E . 丙酮与乙醚萃取 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蒽醌多有酸性 B . 蒽醌有碱性 C . 蒽醌多数可溶于5%NaOH D . 蒽醌一般可溶于5%醋酸 E . 蒽醌苷类一般具有可水解性 26.蒽酮是蒽醌的

A . 旋光异构体

B . 同分异构体

C . 顺反异构体

D . 互变异构体 D . 沉淀物

27.蒽醌母核相邻芳氢的核磁共振特征是

A. 两氢峰位合并,峰形叠加

B. 邻偶后两单峰峰形不变,峰距加大

C. 邻偶后两单峰裂分为两个二重峰

D. 邻偶后两单峰裂分为两个多重峰

E. 两氢峰位合并,峰形变小

28.1,8-二羟基蒽醌的紫外光谱数据为

A. 418~440nm

B. 430~450nm

C. 470~500nm

D. 400~420nm

E. 500nm以上

29.与浓硫酸反应显蓝色的是

A. 丹参醌ⅡA

B. 丹参醌ⅡB

C. 丹参醌Ⅰ

D. 丹参素甲

E. 隐丹参醌

30.可发生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反应的是

A. 羟基蒽醌

B. 羟基蒽酮

C. 大黄素型

D. 茜草素型

E. 二蒽醌类

B型题[31-60]

[31-35]

A.紫草素

B. 丹参醌

C.大黄素

D.番泻苷

E. 芦荟苷

31.属于蒽醌的是

32.属于萘醌的是

33.属于二蒽酮的是

34.属于碳苷的是

35.属于菲醌的是

[36-40]

A. 橙黄~橙色

B. 橙红~红色

C. 紫红~紫色

D. 蓝~蓝紫色

E. 墨绿~黑色

36.1,8-二OH蒽醌与醋酸镁络合后呈

37.1,2-二OH蒽醌与醋酸镁络合后呈

38.1,3-二OH蒽醌与醋酸镁络合后呈

39.1,4-二OH蒽醌与醋酸镁络合后呈

40.1-OH蒽醌与醋酸镁络合后呈

[41-45]

A . 230nm

B . 240~260nm

C . 262~295nm

D . 305~389nm

E . 400nm 以上

41.羟基蒽醌的UV 光谱中,吸收波长与羟基数目有关,而与羟基位置无关的是 42.羟基蒽醌的UV 光谱中,吸收波长与羟基数目有关,而吸收强度主要决定于α-OH 数目的是

43.羟基蒽醌的UV 光谱中,吸收波长和强度均与β-OH 有关的是 44.羟基蒽醌的UV 光谱中,吸收波长和强度均与α-OH 有关的是 45.羟基蒽醌的UV 光谱中,吸收峰强度可用于判断β-OH 存在与否的是 [46-50]

A . 大黄素

B . 柯亚素

C . 紫草素

D . 二蒽酮苷

E . 丹参醌Ⅰ 46.与碱水反应溶液变红色的是

47.与无色亚甲蓝溶液作用,纸色谱的白色背景上出现蓝色斑点的是 48.与浓硫酸反应显蓝色的是 49. 与Molish 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环的是

50.与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试剂反应产生绿色的是 [51-55]

O

OH

R 1

O

H R 2

A 、

B 、

C 、

D 、

E 、R 1=-CH 3R 2=H R 1=-COOH R 2=H R 1=-CH 2OH

R 2=H R 1=-CH 3R 2=-OH R 1=-CH 3

R 2=-OCH 3

51.大黄酚的结构是 52.大黄素的结构是 53.大黄酸的结构是 54.芦荟大黄素的结构是 55.大黄素甲醚的结构是 [56-60]

A . 碱液反应

B . 醋酸镁反应

C . 无色亚甲蓝试验

D . α-萘酚-浓硫酸试验

E . 浓硫酸反应 56.区别大黄素与大黄素葡萄糖苷时选用

57.区别1,8-二羟基蒽醌与1,8-二羟基蒽酮时选用

58.区别5,8-二羟基蒽醌与5,6-二羟基蒽醌时选用

59.区别丹参素与丹参醌时选用

60. 区别羟基蒽醌与羟基萘醌时选用

C型题 [61-80]

[61-65]

A. 1,8-二OH蒽醌

B. 1,2,8-三OH蒽醌

C. 二者均是

D. 二者均不是

61.与碱反应呈阳性的是

62.与醋酸镁反应呈蓝紫色的是

63.可溶于碳酸氢钠溶液的是

64.与醋酸镁反应呈橙~红色的是

65.可溶于碳酸钠溶液的是

[66-70]

A. IR光谱上出现2个羰基峰

B. IR光谱上出现1个羰基峰

C. 二者均可

D. 二者均不可

66.1-OH蒽醌出现

67.1,8-二OH出现

68.1,4-二OH出现

69.1,4,5-三OH出现

70.1,4,5,8-四OH出现

[71-75]

A. 大黄酸

B. 番泻苷A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71. 溶于碳酸氢钠溶液

72. 与碱反应溶液变红色

73.可发生Molish反应

74.中药大黄中

75.具有泻下作用

[76-80]

A. 1,3-羟基蒽醌

B.1,3-羟基蒽酮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76.有酸性的是

77.与三氯化铁试剂有正反应的是

78. 新鲜植物中有,但两年后查不出的是

79.碱性下可与活性次甲基试剂发生反应显蓝绿色或蓝紫色的是

80.不与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反应的是

X型题[81-90]

81.具有对醌结构的化合物是

A. 紫草素

B. 异紫草素

C. 丹参醌ⅡA

D. 大黄酸

E. 芦荟苷

82.在下列高等植物中含蒽醌类化合物较多的科有

A. 蓼科

B. 茜草科

C. 禾本科

D. 豆科

E. 唇形科

83.下列化合物遇碱显黄色,经氧化后才显红色的是

A. 羟基蒽醌类

B. 蒽酚

C. 蒽酮

D. 二蒽酮

E. 羟基蒽醌苷

84.羟基蒽醌UV光谱中有苯甲酰基结构引起的吸收谱带为

A. 230nm

B. 240~260nm

C. 262~295nm

D. 305~389nm

E. 400nm以上

85.游离蒽醌母核质谱特征是

A. 分子离子峰多为基峰

B. 有[M-CO]+峰

C. 有[M-2CO]+峰

D. 双电荷离子峰

E. 未见分子离子峰

86.下列属于大黄素-8-β-D-葡萄糖苷性质的有

A. 与醋酸镁反应呈紫红色

B. 与Molish试剂有阳性反应

C. UV光谱中有295nm(logε>4.1)峰

D. IR中有2个-C=O峰,两峰频率之差在24~28cm-1范围

E. 可溶于5%的Na2CO3水溶液中

87.分离羟基蒽醌的常用吸附剂为

A. 硅胶

B. 聚酰胺

C. 氧化铝

D. 活性碳

E. 葡聚糖凝胶

88.区别大黄酚与大黄素的方法

A.醋酸镁反应

B. IR光谱

C. UV光谱

D. 1HNMR谱

E.菲格尔反应

89.下列符合丹参醌ⅡA的说法有

A. 有明显的泻下作用

B. 能溶于水

C. 能发生菲格尔反应

D. 能与醋酸镁反应变红色

E. 有较强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

90.在碳酸钠溶液中可溶解的成分有

A. 番泻苷A

B. 大黄酸

C. 大黄素

D. 大黄酚

E. 大黄素甲醚

(二)名词解释 [1-5]

1.醌类化合物

2.蒽醌类化合物

3.α-羟基蒽醌

4.pH梯度萃取法

5.二蒽酮类

(三)填空题 [1-12]

1.醌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四种类型。

2.中药虎杖中的醌属于醌类,紫草素属于醌类,丹参醌类属于醌类。

3.根据分子中羟基分布的状况不同,羟基蒽醌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4.从大黄中提取游离蒽醌,常将药材先用一定浓度的硫酸加热,目的是。 5.分离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常用柱色谱法,常用的吸附剂为,最先洗脱下来的是。

6.羟基蒽醌衍生物在紫外光谱上共有五个吸收谱带,第Ⅰ峰波长为nm,第Ⅱ峰波长为nm,第Ⅲ峰波长为nm,第Ⅳ峰波长为nm,第五峰为nm以上。蒽醌的紫外光谱中第Ⅱ、Ⅳ峰是由结构中部分引起的,第Ⅴ、Ⅲ峰是由部分引起的。

7.1-羟基蒽醌的红外光谱中羰基峰应有个峰,两峰频率之差在范围中。

8.在分子量为208的蒽醌质谱中除了出现m/z208的分子离子峰外,还有m/z180及m/z152的强峰,两峰分别是和。

9.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游离蒽醌衍生物,可溶于5%NaHCO3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基团;可溶于5%Na2CO3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基团;可溶于5%NaOH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基团;

10.鉴别羟基蒽酮类常用的试剂是。

11.常见的含有蒽醌类化合物的中药材,除大黄外,还有、、、、等。蒽醌类的主要生物活性有、、等。

12.蒽醌结构中羟基的数量和位置不同,与醋酸镁反应的结果也不同,一般具有结构,产生蓝~蓝紫色;具有结构,产生红~紫红色;的结

构,产生橙红~红色。

(四)问答题 [1-8]

1.醌类化合物分哪几种类型,写出基本母核,各举一例。

2.蒽醌类化合物分哪几类,举例说明。

3.简述蒽醌的溶解性。

4.为什么β-OH蒽醌比α-OH蒽醌的酸性大。

5.比较下列蒽醌的酸性强弱,并利用酸性的差异分离他们,写出流程。

A. 1,4,7-三羟基蒽醌

B. 1,5-二OH-3-COOH蒽醌

C. 1,8-二OH蒽醌

D. 1-CH3蒽醌

6.用显色反应区别下列各组成分:

(1)大黄素与大黄素-8-葡萄糖苷

(2)番泻苷A与大黄素苷

(3)蒽醌与苯醌

(4)大黄素与柯桠素

7.中药虎杖中含有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D-葡萄糖苷、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葡萄糖苷等成分,试设计从虎杖中提取分离游离蒽醌的流程。

OH

CH CH

H

O

OR

R=H 白藜芦醇

R=葡萄糖基白藜芦醇苷

8.天然药物黄花中得到一蒽醌化合物:为黄色结晶,mp243~244℃,分子式为C16H12O6(M+300)。溶于5%氢氧化钠水溶液呈深红色,不溶于水,可溶于5%碳酸钠水溶液。与醋酸镁反应呈橙红色,与α-萘酚-浓硫酸不发生反应。主要光谱峰特征为:IR:3320cm-11655cm-11634cm-1

1HNMR:δppm:3.76(3H,单峰)、4.55(2H,单峰)、7.22(1H,双峰,J=8H

)、

Z 7.75(1H,双峰,J=8H Z)、7.61(1H,多重峰)、7.8(1H,单峰)

试分析其结构式。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A型题

1. C

2. C

3. A

4. B

5. C

6. D

7. B

8. E

9. D10.E 11.C12.B13.C14.B15.D16.B17.D18.C19.B20.B 21.C22.C23.C24.D25.D26.D27.C28.B29.C30.B

B型题

31.C32.A33.D34.E35.B36.B37.D38.B39.C40.A 41.A42.A43.C44.E45.C46.A47.C48.E49.D50.B 51.A52.D53.B54.C 55.E56.D57.A58.B59.E60.C

C型题

61.C62.B63.D64.A65.B66.A67.A68.B69.B70.B 71.C72.A73.B74.C75.B76.C77.C78.B79.D80.A

X 型题 81.ABD 82.ABD 83.BCD 84.ABCDE 85.ABCD 86.BCDE

87.ABE

88.CD

89.CE

90.ABC

(二)名词解释

1.是指具有醌式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包括邻醌和对醌,常见的有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

2.是指基本母核为蒽的中位羰基衍生物。

3.是指取代基羟基分布于蒽醌母核的1,4,5,8α位上的蒽醌化合物。

4.是指将不同酸性蒽醌混合物的乙醚溶液,用pH 由低到高的碱水溶液依次萃取,使蒽醌化合物按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转移到碱水中,从而分离的方法。

5.是指由2分子的蒽酮脱去 一分子氢聚合而成的化合物。 (三)填空题

1.苯醌 萘醌 菲醌 蒽醌

2.蒽醌 苯醌 菲醌 3.大黄素型 茜素型 4.将苷水解成苷元 5.硅胶 大黄酚

6.230 240~260 262~295 305~489 400 苯酰基 对醌 7.2 24~28cm -1

8.[M-CO]+ [M-2CO]+

9.-COOH β-酚羟基 α-酚羟基 10.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

11.虎杖 何首乌 番泻叶 芦荟 萱草 泻下作用 抗菌作用 抗癌活性 12.邻二酚羟基 对二酚羟基 每个苯环上各有一个α羟基或间有β羟基者 (四)问答题

1.答:

分为四种类型:有苯醌,如2,6-二甲氧基对苯醌;萘醌,如紫草素;菲醌,如丹参醌Ⅰ;蒽醌,如大黄酸。

萘醌

O O O 苯醌

O

2. 答: 分为

(1)羟基蒽醌类,又分为大黄素型,如大黄素,茜素型如茜草素。 (2)蒽酚.蒽酮类:为蒽醌的还原产物,如柯亚素。 (3)二蒽酮和二蒽醌类:如番泻苷类。

3. 答:

蒽醌苷元为脂溶性化合物,可溶于乙醚、氯仿、苯、乙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蒽醌苷类可溶于水,易溶于醇,几乎不溶于低极性的有机溶剂中,羟基蒽醌苷及苷元因有酸性可溶于碱水中。

4. 答:

因为β-OH 与羰基处于同一个共轭体系中,受羰基吸电子作用的影响,使羟基上氧的电子云密度降低,质子容易解离,酸性较强。而α-OH 处在羰基的邻位,因产生分子内氢键,质子不易解离,故酸性较弱。

5. 答:

酸性顺序为B >A >C >D 。分离流程为:

6.答:

(1)加α-萘酚-浓硫酸试剂,出现紫色环的是大黄素8-葡萄糖苷,不出现紫色环

3

酸化沉淀

3

A

B

D

C

O

O

O

O

菲醌

O

蒽醌

的是大黄素。

(2)加碱试液,溶液变红的是大黄素苷,不变红的是番泻苷A 。

(3)在滤纸上分别点上上述成分的乙醇溶液,喷无色亚甲蓝试剂,在白色背景上出现蓝色斑点的是苯醌,不出现蓝色斑点的是蒽醌。

(4)加对二硝基二甲基苯胺试剂的吡啶溶液,产生绿色的是柯桠素,不产生绿色的是大黄素。

7.答:

提取分离游离蒽醌的流程为:

8.答:

结构推测如下:

(1)黄色结晶,mp 243~244℃,溶于5%氢氧化钠水溶液呈深红色,与α-萘酚-浓硫酸不发生反应,不溶于水,提示为游离蒽醌化合物。

(2)可溶于5%碳酸钠水溶液,提示有β-酚羟基。与醋酸镁反应呈橙红色,提示也具有α-酚羟基。

(3)IR : 1655c m -1 1634c m -1为两个羰基峰,1655cm -1为正常未缔合的羰基峰,1634c m -1为缔合的羰基峰,相差21 cm -1,示有一个α-酚羟基。

(4)1HNMR 示有4个芳氢,其中3个为相邻状态,即7.22(1H ,双峰,J=8H Z )、7.75(1H ,双峰,J=8H Z )、7.61(1H ,多重峰),另一个7.8(1H ,单峰)为孤立芳氢,因此,该蒽醌应有4个取代基,分布于两侧苯环上,其中一个苯环上有邻三取代,另一苯环应取代在α位。

(5)1HNMR ,3.76(3H ,单峰)显示有一个-OCH 3,在4.55(2H ,单峰)显示有一个-CH 2OH

综合分析结果:该化合物为游离蒽醌,取代基分别为:1个α-OH ,1个β-OH ,1个-CH 2OH ,1个-OCH 3,其中3个取代基在一侧苯环相邻位置上,另一个苯环上的取代基在α位上。因此推测该化合物可能为2,8-二羟基-1-甲氧基-3-羟甲基蒽醌或2,5-二羟

95%

乙醇提取、浓缩剩余物(含白藜芦醇苷)

Na 23酸化提取物(大黄酚)

(大黄素甲醚)

(大黄素)

基-1-甲氧基-3-羟甲基蒽醌。结构为:

O

OH

OH

OCH3

CH2OH

O

OH OCH3

OH

CH2OH

蒽醌类化合物

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 A.在一个苯环的β位 B. 在二个苯环的β位 C.在一个苯环的α位 D.在二个苯环的α位 2.下列蒽醌类化合物中,酸性强弱顺序是() A.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 B.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 C.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 D.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 3.蒽醌类化合物在何种条件下最不稳定() A.溶于有机溶剂中露光放置B.溶于碱液中避光保存 C.溶于碱液中露光放置D.溶于有机溶剂中避光保存 4.具有升华性的化合物是() A.蒽醌苷B.蒽酚苷 C.游离羟基蒽醌 D.香豆精苷 5.某种草药水煎剂经内服后有显著致泄作用,可能含有的成分是() A. 蒽醌苷 B.游离蒽醌 C.游离蒽酚 D.游离蒽酮 6.在总游离蒽醌的乙醚液中,用5%Na2CO3水溶液可萃取到() A.带一个α-酚羟基的 B.带一个β-酚羟基的 C.带两个α-酚羟基的 D.不带酚羟基的 7.下列几种成分,其酸性大小顺序为() ①1,2-二羟基蒽醌②1,4-二羟基蒽醌③1,8-二羟基蒽醌④2-羟基蒽醌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 D.④>①>③>② (二)多项选择题 1.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和下列哪些取代基有关() A.醇羟基 B.酚羟基 C.羰基 D.羧基 E.甲基 2.下列哪些成分可以用pH梯度萃取法进行分离() A.糖类 B.生物碱 C.黄酮 D.蒽醌 E.挥发油 3.下列成分中可溶于稀NaOH溶液中的有() A.羟基蒽醌苷元 B. 羟基蒽醌苷 C.黄酮苷元 D.小分子有机酸 E.挥发油 4.关于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1,5-二羟基蒽醌酸性小于1,8-二羟基蒽醌 B.β-羟基蒽醌酸性大于α-羟基蒽醌 C.1,2-二羟基蒽醌酸性小于β-羟基蒽醌 D.含羧基蒽醌酸性大于不含羧基蒽醌 E.2-羧基蒽醌酸性大于1,4-二羟基蒽醌 5.下列成分中不能发生碱显色反应的是() A. 羧基蒽醌 B.蒽酮 C.蒽酚 D.二蒽酮 E.二蒽醌 二、问答题

实验四--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实验四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一、概述 植物来源:大黄系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大黄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等许多文献中,具有泻下、健胃、清热解毒等功效。自古以来,大黄在植物性泻下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味很早就被各国药典收载的世界性药材。 功效:大黄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其抗菌、抗感染及抗肿瘤活性有效成分主要为蒽醌类衍生物,如: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止血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酚;泻下的有效成分是结合型的蒽苷类。蒽醌类衍生物占大黄总化学成分的3%~5%,该类成分少部分以游离状态存在,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此外,大黄还含有鞣质等多元酚类化合物,含量在10%一30%之间,具止泻作用,与蒽苷的泻下作用恰恰相反。 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物理性质大黄中含有多种游离的羟基蒽醌及其与糖所形成的苷类化合物,已知的游离羟基蒽醌主要有以下5种化合物。 大黄酸(rhein),C15H806,黄色针晶,m.p321—322℃(330℃分解),UVλmax431,258,231,204。可溶于碱水,微溶于乙醇、苯、三氯甲烷、乙醚和石油醚,不溶于水。 大黄素(emodin),C15H1005,橙黄色针晶(乙醇),m.p256—257℃。UVλmax436,289,266,253,222。可溶于碱水,微溶于乙醚、三氯甲烷,不溶于水。 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橙色针晶(甲苯),m.p223~224℃。UVλmax429,287,254,225,202。可溶于乙醚、苯及碱水,不溶于水。 大黄素甲醚(physcion),砖红色单斜针状结晶(苯),m.p205—207℃。溶于苯、三氯甲烷及甲苯,不溶于甲醇、乙醇、乙醚和丙酮,不溶于水。 大黄酚(chrysophano1),C15H1004,橙黄色针晶(乙醇或苯),m.p195—196℃。UVλmax429,287,256,225,202。可溶于丙酮、三氯甲烷、苯、乙醚和冰醋酸和碱水,微溶于石油醚,不溶于水。 大黄酸葡萄糖苷(rhein 8-monoglucoside),黄色针晶。m.p266—267℃。 大黄素葡萄糖苷(emodin monoglucoside),橙色针晶(甲苯)。m.p190—191℃。 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aloeemodin monoglucoside),黄色针晶。m.p235℃。 大黄酚葡萄糖苷(chrysophanol monoglucoside),橙色针晶(甲苯)。m.p239℃。

天然药物化学 第3章 醌类化合物

第3章 醌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1.羟基蒽醌对Mg(Ac)2呈蓝~蓝紫色的是 A. 1,8-二羟基蒽醌 B.1,4-二羟基蒽醌 C. 1,2-二羟基蒽醌 D. 1,4,8-三羟基蒽醌 E.1,5-二羟基蒽醌 2.中药丹参中治疗冠心病的醌类成分属于 A. 苯醌类 B. 萘醌类 C. 菲醌类 D. 蒽醌类 E. 二蒽醌类 3.从下列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用冷的5% Na 2CO 3水溶液萃取,碱水层的成分是 A. B. C. O O O H OH O O O H O H O O O H O H D. E.

O O O H O H O O C H 3 O H 4.从下列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用5%NaHCO 3水溶液萃取,碱水层的成分是 O O O H O H COOH O O O H OH O O O H O H A. B. C. O O O H O H O O CH 3 O H D. E. 5. 能与碱液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的是 A. 羟基蒽酮类 B. 羟基蒽醌类 C. 蒽酮类 D. 二蒽酮类 E. 羟基蒽酚类

6.番泻苷A 属于何种衍生物 A. 大黄素型蒽醌 B. 茜草素型蒽醌 C. 二蒽酮 D. 二蒽醌 E. 蒽酮 7.专用于鉴别苯醌和萘醌的反应是 A. 菲格尔反应 B. 无色亚甲蓝试验 C. 醋酸铅反应 D. 醋酸镁反应 E. 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反应 8.下列游离蒽醌衍生物酸性最强的是 9. 下列游离蒽醌衍生物酸性最弱的是 O O OH OH O O OH OH O O O H OH O O OH OH A B C D

完整版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天然药化 1.pH梯度萃取法:是指在分离过程中,逐渐改变溶剂的pH酸碱度来萃取有效成分或去除杂质的方法。 2.有效成分:存在于生物体中,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具有防病治病作用,可以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 3.盐析法:在水提取液中加入无机盐(如氯化钠)达到一定浓度时,使水溶性较小的成分沉淀析出,而与水溶性较大的成分分离的方法。 5.渗漉法:将药材粗粉用适当溶剂湿润膨胀后(多用乙醇),装入渗漉筒中从上边添加溶剂,从下口收集流出液的方法。 6.原生苷:植物体内原存形式的苷。 次生苷:是原生苷经过水解去掉部分糖生成的苷。 7.酶解:苷类物质在酶催化下水解生成次生苷的一种水解方法。 8.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糖和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9.苷化位移:糖苷化后,端基碳和苷元α-C化学位移值均向低场移动,而邻碳稍向高场移动(偶而也有向低场移动的),对其余碳的影响不大,这种苷化前后的化学变化,称苷化位移。 10.香豆素:为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苯骈α-吡喃酮基本结构的化合物。 11.木脂素:由二分子的苯丙素氧化缩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故名木脂素。 12.醌类:指具有醌式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包括邻醌、对醌。常见有苯醌、萘醌、蒽醌、菲醌。13.大黄素型蒽醌:指羟基分布于两侧苯环的蒽醌。 14.黄酮类化合物:指两个苯环(A环和B环)通过中间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6C-3C-6C)一系列化合物。 15.碱提取酸沉淀法:利用某些具有一定酸性的亲脂性成分,在碱液中能够溶解,加酸后又沉淀析出的性质,进行此类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16.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多变,数量很大,生物活性广泛的一大类重要的天然药物化学成份。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可以看作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但从生源的观点看,甲戊二羟酸才是萜类化合物真正的基本单元。 19.SF/SFE:超临界流体(SF):处于临界度(Tc),临界压力(Pc)以上的流体。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利用一种物质在超临界区域形成的流体进行提取的方法称为超临界流体萃取。25.三萜皂苷是由三萜皂苷元和糖组成的。三萜皂苷元是三萜类衍生物,由30个碳原子组成。26.甾体皂苷:是一类由螺甾烷类化合物衍生的寡糖苷。 27.次皂苷:皂苷糖链部分水解产物或双糖链皂苷水解成单糖链皂苷均称为次皂苷。 28.中性皂苷:分子中无羧基的皂苷,常指甾体皂苷。 31.强心苷:是生物界中一类对心脏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32.甲型强心苷元(强心甾烯):C17位连接的是五元不饱和内酯(△α、β-γ-内酯)环称为强心甾烯,即甲型强心苷元。由23个碳原子组成。 33.乙型强心苷元(海葱甾烯或蟾酥甾烯):C17位连接的是六元不饱和内酯(△α(β),γ个碳原子组成。24内酯)环称为海葱甾烯或蟾酥甾烯。由-δ)-δ( .生物碱:是天然产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具有氮杂环结构,呈碱性并有较强的34 生物活性。35.透析:穿过膜的选择性扩散过程。可用于分离分子量大小不同的溶质,低于膜所截

初级药师-天然药物化学醌类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详解(5页)

天然药物化学第四节醌类化合物 一、A1 1、蒽醌的结构按羟基位置可分为 A、2类 B、4类 C、3类 D、5类 E、6类 2、蒽醌还原成蒽酮的条件是 A、用锌粉在碱性条件下 B、用锡粉在酸性条件下 C、用锡粉在中性条件下 D、用锌粉在酸性条件下 E、用锡粉在碱性条件下 3、紫草中所含有的紫草素为 A、苯醌 B、萘醌 C、蒽醌 D、菲醌 E、以上都不对 4、主要以对醌形式存在的醌类化合物是 A、萘醌 B、二蒽醌 C、苯醌 D、蒽醌 E、菲醌 5、菲格尔反应呈阳性的化合物是 A、生物碱 B、萘醌 C、蛋白质 D、多糖 E、三萜 6、下列蒽醌类化合物中,酸性强弱顺序是 A、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 B、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 C、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 D、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 E、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 7、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A、α-羟基蒽醌

B、1,5-二羟基蒽醌 C、2,6-二羟基蒽醌 D、β-羟基蒽醌 E、1,2-二羟基蒽醌 8、蒽醌类化合物能溶于碳酸氢钠水溶液的原因之一是 A、含有羧基 B、含有羰基 C、含有1个β-羟基 D、含有1个α-羟基 E、含有氨基 9、游离蒽醌不具有的性质 A、多溶于乙醇、乙醚、苯、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 B、亲脂性 C、亲水性 D、升华性 E、酸性 10、pH梯度萃取法通常用于分离 A、糖类 B、萜类 C、甾体类 D、蒽醌类 E、香豆素 11、分离游离蒽醌衍生物可采用 A、pH梯度萃取法 B、铅盐法 C、离子交换色谱法 D、有机溶剂和水的两相溶剂萃取法 E、葡聚糖凝胶色谱法 二、B 1、A.甾体皂苷 B.三萜皂苷 C.生物碱 D.羟基蒽醌类 E.香豆素 <1> 、可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的是 A B C D E <2> 、可与碘化铋钾试剂产生橘红色沉淀的是 A B C D E <3> 、能与碱液显红~紫红反应的化合物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天然药物化学 第五章

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章 1 . [单选题] 下列皂苷具有较强溶血作用的是[删除该项] A.单糖链皂苷 B.双糖链皂苷 C.三萜皂苷 D.呋甾烷醇类皂苷 E.强心苷 2 . [单选题] 提取蒽醌苷类化合物应选择的溶剂是[删除该项] A.苯 B.乙醚 C.氯仿 D.乙醇 E.石油醚 3 . [单选题] 下列关于鞣质叙述错误的是[删除该项] A.鞣质又称单宁 B.鞣质根据是否能被酸水解的性质,可分为可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 C.可水解鞣质可被酸、碱和酶水解 D.缩合鞣质不能被酸水解 E.鞣质性质较稳定,不易被氧化 4 . [单选题] 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化合物应为[删除该项] A.三萜类 B.黄酮类 C.二蒽酮类 D.苯醌类 E.甾体类 5 . [单选题] 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中,共轭链最短的是[删除该项] A.查耳酮 B.二氢黄酮 C.黄酮醇 D.黄酮 E.花青素 6 . [单选题] 下列化合物中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的化合物是[删除该项] A.黄酮类 B.有机酸类 C.萜类 D.苯丙素类 E.蒽醌类 7 . [单选题] 下列化合物中,能溶于酸水又能溶于氢氧化钠的生物碱是[删除该项] A.小檗碱 B.苦参碱 C.吗啡 D.麻黄碱 E.莨菪碱 8 . [单选题] 有关Molish反应叙述正确的是[删除该项] A.Mohsh试剂由}萘酚一浓硫酸组成 B.单糖和苷都可以发生此反应 C.多糖和苷反应的速度比单糖快 D.多糖不能发生Molish反应 E.此反应的机理是苷元发生脱水生成有颜色的化合物 9 . [阅读理解] A.HCl-Mg粉反应 B.NaBH4反应 C.Molish反应 D.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E.Keller-Kiliani反应[删除该项] (1).2-去氧糖可发生的反应是() (2).四环三萜苷元可发生的反应是() (3).可区分黄酮和二氢黄酮的是() 10 . [阅读理解] A.单糖 B.蛋白质 C.多糖 D.苷 E.香豆素[删除该项] (1).在水中溶解度晟大的是() (2).可用碱提取酸沉淀法提取的是() (3).由糖和非糖物质形成的化合物() 11 . [单选题]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删除该项] A.α-羟基蒽醌 B.1,5-二羟基蒽醌 C.2,6-二羟基蒽醌 D.β-羟基蒽醌 E.1,2-二羟基蒽醌 12 . [单选题] 苷类指的是[删除该项] A.糖与苷元通过糖的2位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B.糖与苷元通过糖的6位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C.糖与苷元通过糖的1位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D.氨基酸与苷元通过糖的1位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E.脂肪酸与苷元通过糖的1位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13 .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删除该项] A.3-OH黄酮苷水溶性大于7-OH黄酮苷 B.3-OH黄酮苷水溶性大于5-OH黄酮苷 C.7-0H黄酮苷水溶性大于4-OH黄酮苷 D.7-OH黄酮苷水溶性大于3-0H黄酮苷 E.3-OH黄酮苷水溶性大于4-OH黄酮苷 14 . [单选题] 中药的水提液加乙醇后不沉淀的通常是[删除该项] A.淀粉 B.树胶 C.果胶

(完整版)天然药物化学(2016简答题)

1*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答: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操作技术及实际应用。 2*如何理解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 答:有效成分是指天然药物中经药效实验筛选具有生物活性并能代表临床疗效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天然药物中不代表其治疗作用的成分为无效成分。一般认为天然药物中的蛋白质、多糖、淀粉、树脂、叶绿素、纤维素等成分是无效成分或杂质。 3*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有几种?采用这些方法提取的依据是什么? 答:①溶剂提取法:利用溶剂把天然药物中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出来,而对其它成分不溶解或少溶解。②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某些化学成分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性质。③升华法:利用某些化合物具有升华的性。 4*常用溶剂的亲水性或亲脂性的强弱顺序如何排列?哪些与水混溶?哪些与水不混溶? 答: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互不相容)> 丙酮>乙醇>甲醇>水(与水相混溶) 5*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实际工作中,在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亲脂的多选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乙醚等进行液‐液萃取;若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则改用弱亲脂性溶剂如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也可采用氯仿或乙醚加适量乙醇或甲醇的混合剂。 6*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不同的两相中吸附、分配及其亲和力的差异而达到相互分离的方法。 7*聚酰胺吸附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①与溶剂有关:一般在水中吸附能力最强,有机溶剂中较弱,碱性溶剂中最弱;②与形成氢键的基团多少有关:分子结构中含酚羟基、羧基、醌或羰基越多,吸附越牢;③与形成氢键的基团位置有关:一般间位>对位>邻位;④芳香核、共轭双键越多,吸附越牢;⑤对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吸附力减弱。 8*简述苷的分类。 答:据苷键的构型不同分为α-苷、β-苷;依据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不同,可分为原生苷和次生苷;依据苷的结构中单糖数目的不同,可分为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依据苷元结构不同,可分为黄酮苷、蒽醌苷、香豆素苷;依据糖链的数目不同,分为单糖链苷、双糖链苷;依据苷的生物活性,分为强心苷、皂苷等。 9*简述苷键酸水解的影响因素。 答:①苷原子不同,水解难以顺序:N-苷>O苷>S苷>C苷②呋喃糖苷较吡喃糖易水解③酮糖苷较醛糖苷易水解④吡喃糖苷中C5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⑤吸点子基的诱导效应,尤其是C2上取代基的吸点子基对质子的竞争吸引,使苷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质子化能力下降,水解速度下降⑥芳香族苷因苷元部分有供电子基,水解比脂肪族苷容易。 10*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葡萄糖、丹皮苷、丹皮酚。 答:三种样品分别做α-萘酚-浓硫酸反应,不产生紫色环的是丹皮酚。产生紫色环的,再分别做斐林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葡萄糖,不反应的是丹皮苷。 11*为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新采集的大黄必须储存两年以上才可药用?

05-第五章-醌类化合物-习题

第五章 醌类化合物 一、名词解释 1.醌类化合物 2. 蒽醌、蒽酚、蒽酮 二、指出所示化合物的名称、结构类型 OH OH O O CHCH 2CH = C(CH 3)2 OH COOH OH OH O O CH 3 OH OH O H H 三、填空题 1. 天然醌类化合物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天然蒽醌类化合物根据母核上_______的位置不同,可将羟基蒽醌衍生物分为二类: 分布在_______为大黄素型,分布在_______为茜草素型。 3. 游离的醌类化合物大多具有_______性。小分子的苯醌、萘醌还具有_______性。 4. 由于_________的存在,蒽醌衍生物的酸性强弱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蒽醌能溶于5%NaHCO 3溶液中,________ 能溶于5%NaCO 3溶液中, ________ 能溶于1%NaOH 溶液中,_________的蒽醌只能溶于5%NaOH 溶液中,由于蒽醌衍生物的这一性质,可用_________法分离。 5. 蒽醌在酸性下易被还原成_________及其互变异构体_________。 6. Borntrager’s 反应检查的对象是_________类化合物,而蒽酚、蒽酮经_______后,才能与碱液呈红色。 7. 新鲜大黄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类较多,但他们在贮藏过程中可被氧化成为__________。 8. 由于_________的存在,蒽醌衍生物也具有微弱的碱性,能溶于_________中生成盐,在转化成 _________,同时伴有_________的变化。 9. 蒽酮极易被氧化,尤其在_________介质中,极易氧化为_________。 四、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 错的划“X”) 1. 二蒽酮类化合物的C 10-C 10'键与一般C-C 键不同,易于断裂,生成稳定的蒽酮类化合物。( ) 2. 大黄经贮藏一段时间后,其中的蒽酚类成分含量增高,而蒽醌类成分则含量下降( )。 3. 游离羟基蒽醌衍生物常用碱性氧化铝色谱分离。 ( ) 五、单项选择题 1. 空气中最稳定的化合物是( ) O O OH O OH O O A B C

天然药物化学-醌类

第五章醌类 【习题】 (一)选择题 [1-90] A型题[1-30] 1.羟基蒽醌对Mg(Ac)2呈蓝~蓝紫色的是 A. 1,8-二羟基蒽醌 B.1,4-二羟基蒽醌 C. 1,2-二羟基蒽醌 D. 1,4,8-三羟基蒽醌 E.1,5-二羟基蒽醌 2.中药丹参中治疗冠心病的醌类成分属于 A. 苯醌类 B. 萘醌类 C. 菲醌类 D. 蒽醌类 E. 二蒽醌类 3.从下列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用冷的5% Na2CO3水溶液萃取,碱水层的成分是 A. B. C. O OH OH O O H OH O O OH D. E. O OH OH O CH3 OH 4.能与碱液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的是 A. 羟基蒽酮类 B. 羟基蒽醌类 C. 蒽酮类 D. 二蒽酮类 E. 羟基蒽酚类 5.番泻苷A属于 A. 大黄素型蒽醌衍生物 B. 茜草素型蒽醌衍生物 C. 二蒽酮衍生物

D. 二蒽醌衍生物 E. 蒽酮衍生物 6.下列游离蒽醌衍生物酸性最弱的是 A. B. C. O OH OH O OH OH O O OH OH D. E. O OH OH O O CH 2OH OH OH 7.专用于鉴别苯醌和萘醌的反应是 A. 菲格尔反应 B. 无色亚甲蓝试验 C.活性次甲基反应 D. 醋酸镁反应 E. 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反应 8.在羟基蒽醌的红外光谱中,有1个羰基峰的化合物是 A. 大黄素 B. 大黄酚 C. 大黄素甲醚 D. 茜草素 E. 羟基茜草素 9.下列蒽醌用硅胶薄层色谱分离,用苯-醋酸乙酯(3︰1)展开后,R f 值大小顺序 为 O OH OH O H O O H OH O O OH OH O O OH OH O O COOH OH OH ①②③④⑤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①>③>②>④ C.⑤>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⑤ E. ②>①>⑤>④>③ 10.在大黄总蒽醌的提取液中,若要分离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采用哪种分离方法最佳 A. pH 梯度萃取法 B. 氧化铝柱色谱法 C. 分步结晶法

醌类化合物

醌类化合物 第五章醌类化合物 第一节概述 醌类化合物(quinonoids )是指包括醌类及其容易转变为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合物。 主要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类型。 第二节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一、苯醌类 苯醌类(benzoquinones )化合物从结构上可分为邻苯醌和对苯醌两大类,由于前者 不稳定,故天然存在的苯醌类化合物多为对苯醌的衍生物,且醌核上多有-OH 、-CH 3、-OCH 3等基团取代。 苯醌类化合物数目不多。天然苯醌类化合物多为黄色或橙黄色结晶,如中药凤眼草(Ailanthus altissima Swingle)果实中的2,6-二甲氧基苯醌, 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从白花藤果(Embelia ribes Burn.)的果实中及木桂花(E.oblongfolia Hemsl.) 果实中分离得到的具驱绦虫作用的信筒子醌(embelin )为橙色的板状结晶,是带有高级 烃基侧链的对苯醌衍生物。 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泛醌类(辅酶Q 类)具有参与生物体内氧化还原的作用,其中辅酶Q 10(coenzymes Q10)临床用于治疗心脏病、高血压及癌症等。 从中药软紫草(Arnebia euchroma)根中分得的几个对前列腺素PGE 2生物合成有抑 制 作用的活性物质arnebinone 和arnebifuranone 也属于对苯醌化合物。 二、萘醌类 萘醌类(naphthoquinones)化合物从结构上考虑可以有α-(1,4)、β-(1,2)、及amphi-(2,6) 三种类型。但迄今为止自然界得到的绝大多数均为a-萘醌类。天然萘醌 的衍生物多为橙黄或橙红色结晶,有的甚至呈紫红色。 萘醌类化合物大致分布在20多科的高等植物中,其中紫草科、柿科、蓝雪科等含量 较丰富。许多萘醌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如胡桃醌(juglon )具有抗菌、抗癌 及神经中枢镇静作用;蓝雪醌(plumbagin)有抗菌、止咳及祛痰作用;拉帕醌 (lapachol)有抗癌作用。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研究2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研究 杨航 (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大理 671000) 摘要:大黄主要成分有蒽醌及其苷类、蒽酮及其苷类、二苯乙烯类、多糖类、鞣质类等,本文主要对大黄中蒽醌类衍生物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大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开发前景 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the Chinese rhubarb Yang Hang (Dali University of pharmaceut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Dali 671000) Abstract: the main ingredients of rhubarb anthraquinone glycosides, anthrone and glycosides, two styrene, polysaccharides and tannin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 inrhubarb hemicalstructure,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development rospect prospect. K ey words: Rhubarb; chemical structur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 引言:蒽醌类成分包括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程度的还原产物,如氧化酚、蒽酚、蒽酮、及蒽酮的二聚体等。天然存在的蒽醌成分在蒽醌母核上常被羟基、羧甲基、甲氧基和羧基取代。以游离形式及与糖结合成苷两种形式存在于植物体内;羟基蒽醌衍生物有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大黄中蒽醌成分多属大黄素型。本文主要对有效成分进行综述。 1.大黄主要化学成分 主要为蒽醌衍生物,总量约3%一5%,大部分为结合状态,是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蒽醌苷和双蒽醌苷。蒽醌苷类有大黄酸一8一葡萄糖苷(rhein一mono一β一Dglueoside)、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physeionmonoglueoside)、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aloe一emodin一nionoglu一eoside)、大黄酚葡萄糖苷(ehsophanoln;onoglueoside),双蒽醌类有番泻苷A及B (sennosideA及B)、番泻苷C(sennosideC)及番泻苷E和F等。游离型苷元有大黄酸(rhei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emod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eion)等。

第五章蒽醌3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天然药物化学专业班级06药学 授课教师顾晓燕授课类型讲授学时 2 章节题目第五节结构测定 目的 与 要求 了解2D NMR谱及MS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重点 与 难点 难点:结构鉴定 方法 与手段 讲授、对照图谱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天然药物化学》主编:吴剑锋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天然药物化学学习指导》主编:吴剑锋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时间分配 第五节结构测定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一般是在与碱反、醋酸镁反应初步确定为蒽醌类化合物后,再进行必要的化学试验和波谱分析才能作出判断。 一、醌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1、苯醌和萘醌的紫外光谱 苯醌有三个主要吸收峰:240(强),285(中强),400(弱)萘醌有四个吸收峰:245,251,335(苯样结构引起);257(醌样结构引起) 2、蒽醌的紫外光谱 羟基蒽醌有五个主要吸收带 Ⅰ:230左右; Ⅱ:240-260(苯样结构引起); Ⅲ:262-295(醌样结构引起),受β酚羟基影响; Ⅳ:305-389(苯样结构引起); Ⅴ:>400(羰基引起) 受α酚羟基影响 二、红外光谱 主要为羰基吸收峰(1675-1653),羟基吸收峰(>3000),芳环(1500-1600)

羰基的峰位与羟基的数目及位置有关。 三、醌类化合物的1HNMR 1、醌环上的质子 醌环引入供电取代基,使其它质子移向高场。 2、芳环质子 四、醌类化合物的13C-NMR 1、1,4萘醌类化合物的13C-NMR谱 2、9,10蒽醌类化合物的13C-NMR谱 五、结构鉴定实例-大黄酚的结构测定 从大黄中提取分离出一橙色结晶,mp.195~196℃,分子式为 C15H10O4,与2%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呈红色,与0.5%醋酸镁反应 呈樱红色。光谱数据如下: UV nm(logε):432(4.08),356(4.07),279(4.01),258(4.33),225(4.37)m a x IRvmaxcm-1:3100,1675,1621 H-NMR(CDCl3)δ:12.02(1H,s),12.13 (1HsHddJHzHtJHzHddJHzHbrsHbrsHbrs EI――MSm/z% 结构推测步骤如下: 1、根据化学反应,推测该化合物为羟基蒽醌类,且至少每个苯环 上有一个α-羟基。 2、根据波谱分析该化合物结构为大黄酚结构。 六、醌类化合物衍生物的制备

第六章 蒽醌类

云南省楚雄卫生学校 2005学年第二学期天然药物化学教案 授课专业及班级药剂76 ,77,78班 授课人李洪文 第六章 蒽醌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醌类(quinonoid )化合物主要有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类型。其中以蒽醌类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生物活性亦较强。 蒽醌类(anthraquinones)在植物界的分布 蒽醌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第二节 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天然蒽醌类的基本母核是蒽的中位羰基衍生物。 蒽醌类化合物根据其氧化、还原状态不同及聚合与否分为以下几类。 一、羟基蒽醌衍生物 。 二、蒽酚或蒽酮衍生物 O 1 23 4 5 6 78910

。 蒽 醌 蒽 酮 蒽酚三、 酮或二蒽醌衍生物 二蒽酮衍生物是由两分子蒽酮脱去一分子氢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其结合方式有 C 10-C 10′连接等,多以苷的状态存在。如从番泻叶、 大黄中提取出具有泻下作用的成分番泻苷A ,就是一种中位连接的二蒽酮苷。 C-C 键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如变质的大米或花生中存在的黄色霉素即属此类。此成分毒性极大,微量即可引起 肝硬化。 第三节 蒽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一、性状 游离蒽醌化合物大多为结晶状,而其苷类多呈粉末状。两者一般均具有黄、橙、红等颜色。羟基分布于两侧苯环的蒽醌颜色较浅,多为黄色;羟基分布于一侧苯环的蒽醌颜色较深,多为橙或红色。蒽醌类化合物多具有荧光。 二、升华性 游离蒽醌衍生物多具有升华性,常压下加热可升华且不被分解。利用此性质可检查药材中有无蒽醌类化合物的存在。如将大黄药材粉末加热升华,可得到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是大黄药材的一种鉴别方法。 互变 [H] [O] O O O OH O O glc O OH COOH COOH glc OH H H OH OH O OH OH OH O OH O O OH C H 3CH 3

蒽醌类化合物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 一、填空 1.醌类化合物主要有苯醌、()、()、()四种类型。 2.根据羟基在蒽醌母核中位置的不同,可将羟基蒽醌衍生物分为两类,即()和(),前者分子中羟基分布在()苯环上,后者分子中羟基分布在()苯环上。 3.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排列为()>()>()>()>()。 二、判断题 1.醌类化合物在碱性水溶液中成盐溶解,加酸酸化后被游离,又可重新沉淀析出。()。 2.醌类化合物由于存在较短的共轭体系,在紫外区域均出现较强的紫外吸收。() 三、选择题(单选) 1.大黄素类型的蒽醌类化合物,多显黄色,其羟基分布情况是 A.分布在两侧的苯环上 B. 分布在一侧的苯环上 C.分布在1,4位上 D. 分布在1,2位上 2.若羟基蒽醌对醋酸镁试剂呈蓝紫色,则其羟基位置可能是 A.1,8-二羟基 B. 1,5-二羟基 C. 1,2,3-三羟基 D. 1,4,8-三羟基 3.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蒽醌类成分时,常不选用的吸附剂是 A.氧化铝 B.硅胶 C. 聚酰胺 D. 葡聚糖凝胶 4.大黄酸具有弱碱性的原因是 A.有苯环 B.有氧原子 C.有羟基 D.有羧基

四、分析题 1. 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 A. B C. O O OH OH H3C O O OH 2. 总蒽醌的乙醚提取液进一步分离后,得到A、B、C、D、E、F六种化学成分。请在下面的分离流程图的括号内填入正确的化合物代号。 O O OH OH CH3 A O O OH OH H3C OH B O OH OH OH C O OH OH CH3 H3CO D O OH OH CHO HO E O OH OH HO F

蒽醌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度

蒽醌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度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蒽醌类(anthraquinones) 化合物按母核的结构分为单蒽核类及双蒽核类两大类。蒽醌类化合物包括了其不同还原程度的产物和二聚物,如蒽酚、氧化蒽酚、蒽酮、二蒽醌、二蒽酮等,另外还有这些化合物的甙类。蒽醌类化合物是各种天然醌类化合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其分布广泛,多存在于茜草科、蓼科、豆科、鼠李科、百合科等天然植物中,是多种中药(如大黄、何首乌、决明子、番泻叶、芦荟、黄精、紫草、丹参、雷公藤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泻下、抗菌、抗氧化、利尿、止血等多方面重要的药理作用,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癌症、爱滋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上被广泛应用,故受到全球医药科研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目前, 对蒽醌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不断深入,现对近年来的研究情况作如下综述,旨在为蒽醌类物质的深层次研究和进一步开发利用积累资料。 1抗肿瘤作用 蒽醌类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能抑制人体多种

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也有抑制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孙振华等采用不同浓度的大黄素体外作用于人胃腺癌细胞上,结果表明,大黄素体外可以抑制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同时诱导其凋亡,大黄素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可能与其下调Bc1-2蛋白表达有关。结肠癌是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以41-65岁发病率最高。潘虹等用大黄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结肠癌Lovo细胞, 发现大黄素有明显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呈时间和计量依赖性。汪有彪等将不同浓度的大黄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膀胱癌BIU-87细胞,发现随大黄素作用时间延长及药物浓度的增加,BIU-87细胞凋亡率随之增加,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作用24小时后,caspase-9活性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也有研究发现,芦荟蒽醌类化合物在非细胞毒性的浓度范围内,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上有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和RhoB表达的作用,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体外实验研究发现,芦荟蒽醌类化合物可以抑制血管的生长和上皮细胞的迁移,这在防止肿瘤转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抗病原微生物 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王

天然药物化学 选择判断题(精选.)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1)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的划“X”每题1分,共10分) (×)1.13C-NMR全氢去偶谱中,化合物分子中有几个碳就出现几个峰。 (√)2.多羟基化合物与硼酸络合后,原来中性的可以变成酸性,因此可进行酸碱中和滴定。 (√)3.D-甘露糖苷,可以用1H-NMR中偶合常数的大小确定苷键构型。 (√)4.反相柱层析分离皂苷,以甲醇—水为洗脱剂时,甲醇的比例增大,洗脱能力增强。 (×)5.蒽醌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中均有两个羰基吸收峰。 (√)6.挥发油系指能被水蒸气蒸馏出来,具有香味液体的总称。 (×)7.卓酚酮类成分的特点是属中性物、无酸碱性、不能与金属离子络合,多有毒性。 (×)8.判断一个化合物的纯度,一般可采用检查有无均匀一致的晶形,有无明确、尖锐的熔点及选择一种适当的展开系统,在TLC或PC上样品呈现单一斑点时,即可确认为单一化合物。 (√)9.有少数生物碱如麻黄碱与生物碱沉淀试剂不反应。 (√)10.三萜皂苷与甾醇形成的分子复合物不及甾体皂苷稳定。 四.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糖的端基碳原子的化学位移一般为(C)。 A δppm<50 B δppm60~90 C δppm90~110 D δppm120~160 E δppm>160 2.紫外灯下常呈蓝色荧光的化合物是(D)。 A黄酮苷B酚性生物碱C萜类 D 7-羟基香豆素 3.除去水提取液中的碱性成分和无机离子常用(D )。 A沉淀法B透析法C水蒸气蒸馏法D离子交换树脂法 4.中药的水提液中有效成分是亲水性物质,应选用的萃取溶剂是(C )。 A丙酮B乙醇C正丁醇D氯仿 5.黄酮类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D )黄酮。 A 3-OH B 5-OH C 6-OH D 7-OH 6.植物体内形成萜类成分的真正前体是( C ),它是由乙酸经甲戊二羟酸而生成的。 A.三磷酸腺苷 B.焦磷酸香叶酯 C.焦磷酸异戊烯酯 D.焦磷酸金合欢酯 7.将穿心莲内酯制备成衍生物,是为了提高疗效同时也解决了(B)。 A.增加在油中的溶解度 B.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 C.增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D.增加在乙醚中的溶解度8.在萜类化合物结构为饱和内酯环中,随着内酯环碳原子数的减少,环的张力增大,IR光谱中吸收波长( B )。 A.向高波数移动 B.向低波数移动 C.不发生改变 D.增加吸收强度 9.挥发油的(B )往往是是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 A.色泽 B.气味 C.比重 D.酸价和酯价 10.区别甾体皂苷元C25位构型,可根据IR光谱中的(B )作为依据。 A.A带>B带 B.B带>C带 C.C带>D带 D.D带>A带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的划“X”每题1分,共10分) 1(×)2(√)3(√)4(√)5(×)6(√)7(×)8(×)9(√)10(√) 四.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 C 2 D 3 D 4 C 5 D 6 C 7 B 8 B 9 B 10 B

最新天然药物化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1.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有几种?采用这些方法提取的依据是什么? 答:①溶剂提取法:利用溶剂把天然药物中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出来,而对其它成分不溶解或少溶解。 ②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某些化学成分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性质。③升华法:利用某些化合物具有升华的性质。 2.常用溶剂的亲水性或亲脂性的强弱顺序如何排列?哪些与水混溶?哪些与水不混溶? 答: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 丙酮>乙醇>甲醇>水 与水互不相溶与水相混溶 3.溶剂分几类?溶剂极性与ε值关系? 答:溶剂分为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或亲水性溶剂和亲脂性溶剂两大类。常用介电常数(ε)表示物质的极性。一般ε值大,极性强,在水中溶解度大,为亲水性溶剂,如乙醇;ε值小,极性弱,在水中溶解度小或不溶,为亲脂性溶剂,如苯。 4.溶剂提取的方法有哪些?它们都适合哪些溶剂的提取? 答:①浸渍法:水或稀醇为溶剂。②渗漉法:稀乙醇或水为溶剂。③煎煮法:水为溶剂。④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提取。⑤连续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提取。 5.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实际工作中,在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亲脂的多选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乙醚等进行液‐液萃取;若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则改用弱亲脂性溶剂如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也可采用氯仿或乙醚加适量乙醇或甲醇的混合剂。 6.萃取操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水提取液的浓度最好在相对密度1.1~1.2之间。②溶剂与水提取液应保持一定量比例。第一次用量为水提取液1/2~1/3, 以后用量为水提取液1/4~1/6.③一般萃取3~4次即可。④用氯仿萃取,应避免乳化。可采用旋转混合,改用氯仿;乙醚混合溶剂等。若已形成乳化,应采取破乳措施。 7.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不同的两相中吸附、分配及其亲和力的差异而达到相互分离的方法。 8.凝胶色谱原理是什么? 答:凝胶色谱相当于分子筛的作用。凝胶颗粒中有许多网眼,色谱过程中,小分子化合物可进入网眼;大分子化合物被阻滞在颗粒外,不能进入网孔,所受阻力小,移动速度快,随洗脱液先流出柱外;小分子进入凝胶颗粒内部,受阻力大,移动速度慢,后流出柱外。 9.如何判断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纯度? 答:判断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纯度可通过样品的外观如晶形以及熔点、溶程、比旋度、色泽等物理常数进行判断。纯的化合物外观和形态较为均一,通常有明确的熔点,熔程一般应小于2℃;更多的是采用薄层色谱或纸色谱方法,一般要求至少选择在三种溶剂系统中展开时样品均呈单一斑点,方可判断其为纯化合物。 10.苷键具有什么性质,常用哪些方法裂解? 答:苷键是苷类分子特有的化学键,具有缩醛性质,易被化学或生物方法裂解。苷键裂解常用的方法有酸、碱催化水解法、酶催化水解法、氧化开裂法等。

天然药物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

(1)列出该天然药物的结构,并指出你所列举的天然药物属于哪种结构类型? 大黄素是一种蒽醌类化合物类化合物,化学式:C15H10O5。大黄素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或掌叶大黄的根茎。 (2)结合课程中所学及结构分析,探讨一下你所列举的药物一般可从天然药用植物中采用何种提取和分离方法获得? 大黄素主要从虎杖、大黄等天然药材中获得,其他植物如何首乌、决明子、首乌藤等天然植物中也有存在。 用虎杖提取大黄素时可用乙醇作溶剂提取,可用薄层层析法分离或者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用大黄提取大黄素时可先用回流法提取,用溶剂提取法根据其特性分离。以大黄举例: 从大黄中提取分离大黄素(举例):

提取原理:大黄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蒽醌类化合物 ,其中大部分为结合的蒽醌,少量为游离的蒽醌。在做乙酸乙酯提取液一步时用回流提取法,因为大黄成分提取稳定,所以可用回流提取法提高效率。(也可用渗漉法,但是操作时间较长。) 分离原理:结合的蒽醌故弱酸性,能溶于水、乙醇、碳酸氢钠溶液,但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游离的蒽醌易溶于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其中,大黄酸性﹥大黄素酸性﹥芦荟大黄素酸性﹥大黄素甲醚与大黄酚的酸性。可以根据“相似者相容”原理根据以上化合物的酸度差异,可用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进行梯度萃取分离。 大黄素提取分离流程图: (3)你所列举的药物主要临床应用是什么?临床上有哪些药用剂型?

大黄素在肠内易于吸收,常用于治疗便秘,治疗肠梗阻,术后肠功能恢复,肠道准备等。大黄素对抑菌有着很好的作用,它对很多细菌如各种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多种菌种皆有抑制作用。在临床上,用大黄素还应用于纯品治疗肿癌,主要用于白血病、胃癌等肿瘤等。 大黄素有栓剂、洗剂、片剂、胶囊等口服剂型。亦有人把它制成注射剂,用于肌肉和静脉注射。 (4)在资源获得,临床使用等方面有何优势,或者是否存在问题或不足? 大黄素从虎杖大黄等药材中皆能提取,与其他珍贵药物相比更容易获得且疗效显著。大黄素如果在使用中用量适当不会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口服可能引起甲状腺瘤性变肝细胞变性等,故不宜久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