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政治 第5部分知晓国情报效祖国第4专题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练习

第4专题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河北五年考情分析

2013~2017年河北中考命题规律总结

【命题分析】

【考情总结】

1.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①属于必考点,近5年考查5次;②多依托有关重大科技成就、科技会议、科技人物等社会热点、时政热点、生活素材,结合“小康社会”“保护环境”“现代化建设”“经济全球化”等考

点考查;③题型涉及选择题、分析说明题、文科综合题。

2.创新:①属于基础考点,近5年考查1次;②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考查;③题型为文科综合论述题。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关注社会热点,特别是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运用教材知识多角度分析社会热点,可分析这些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从这些成就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这些成就的取得有什么意义,能否说明我国已成为科技强国;青少年应如何向科学家学习,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等,全面预测中考命题切入点,做到“胸有成竹”备考。

此专题考点内容对应的教材范围

(人教)九年级第四课第四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教科)八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第二框《新型的劳动者》,九年级第五课第三框《科技创造财富》。

(鲁人)八年级下册第十四课《感受现代科技》、第十五课《走创新之路》,九年级第七课《走科教兴国之路》。

,河北中考必考考点清单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考试说明再现】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

●优先发展教育。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人才强国战略。

【教材考点解读】

1.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人教九年级教材P62;2014年涉及)(重点)

(1)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

①我国科技方面的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正负电子对撞机、“蛟龙”入海、“嫦娥三号”携“玉兔”登月等为标志的科技成就不断涌现,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产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天宫二号”发射成功,说明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②我国教育方面的成就: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2)我国的科技、教育国情。

①科技国情: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②教育国情: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民族素质明显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但是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我国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1)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综合国力不断增强。(3)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人教九年级教材P61)

(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的进步,有利于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整体差距,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4.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教九年级教材P62~63)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2)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接受良好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4)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只有把教育搞上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5.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人教九年级教材P61~64)(重难点)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但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

(2)当今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只有把教育搞上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6.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人教九年级教材P64)

发展科技、教育,是实践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是什么?(重点)

(1)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2)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3)有利于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资源优势。(4)有利于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占据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

建设创新型国家

【考试说明再现】

◎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人才强国战略。

●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树立创新意识、热爱科学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材考点解读】

1.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015,22涉及)

(1)积极影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等。

(2)消极影响: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带来了战争危害的扩大等。

2.人类对科技的态度。

(1)我们应该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2)运用科技为人类造福。

3.创新的重要性。(重点)

(1)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发展中不断开辟新天地。

(2)日趋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要想真正地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靠创新。

4.科教兴国为什么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1)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造就一大批创新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5.我国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3)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4)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5)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6.为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请你提出几条具体建议。

(1)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2)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3)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优秀人才。(4)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对各行业的创新人才给予奖励。(5)坚持对外开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7.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重点)

(1)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2)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3)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善于质疑,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4)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等社会实践活动,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8.青少年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养的具体做法。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参观科技馆等科技场所。(3)收听、收看科普节目。(4)阅读科普图书、杂志。(5)参加科技创新比赛。

9.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

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10.科技人物有哪些共同品质?(2016年涉及)

科技创新、热爱科学、坚持不懈、努力钻研、勤奋好学、团队精神。

11.科学家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

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或提高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国家创新能力;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河北中考典题聚焦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例1】(2014河北中考)在思想品德课上,小海同学讲述了智能语音这一高新技术创造的神奇:回到家,不用找钥匙,说一句“芝麻开门”,门上装置就会自动识别主人声音;看电视,不再用遥控器按来按去,说出想看的频道节目,自动搜索就可以实现换台……小海是想说明( A )

①科技改变生活②中国是科技强国③科技促进社会进步④民族素质的提高完全依靠科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知识点:科学技术。正确解答此题,需对我国的科技现状有正确的认识,我国目前在科技方面,总体上讲是科技大国,正在向科技强国迈进,②观点错误;④中“完全”的说法过于绝对;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A

【跟踪训练】

1.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超算大会(ISC)近日公布了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的“神威·太湖之光”以超第二名近3倍的运算速度夺得第一。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①它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②表明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③有利于提高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④提高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例2】(2015河北中考)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20年后的2014年,中国已有400万家网站、13亿手机用户、6亿多网民。中国已是网络大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这一事实进一步印证( A )

①科技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②科技的发展关键靠人才③靠技术引进就能建成科技强国④中国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知识点:科技的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影响是深远的,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通过分析题干中的材料可知,科技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中国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技,①④正确;②的说法从材料中无法得到证实,不选;要建成科技强国,关键是要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而不是依赖技术引进,③错误。故选A。

【答案】A

【跟踪训练】

2.如今,随着私家车和电子导航的普及,人们出行越来越方便了。即使再远、再陌生的路,只要有了电子导航也不怕了。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规划行车路线,还能提醒我们及时转弯、限速路段等。这表明( A )

①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②发展科技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③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④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例3】(2014年河北中考)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达12 038.7亿斤(1斤=500千克),实现连续十年稳定增长。据你对我国国情的了解推断,促进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因素是( B )

①土地面积持续增加②农村人口不断增长③国家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④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解析】知识点: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促进粮食稳定增长相关知识。促进我国粮食稳定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价格推动作用,还有农民种粮的积极性,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实际不符。

【答案】B

【跟踪训练】

3.2016年上半年我国机动车和驾驶人高速增长,截至6月底,全国新登记汽车1 328万辆,新领证驾驶人1 611万人;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85亿辆,其中汽车1.84亿辆。请你从国情角度分析,促进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因素是( B )

①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②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③全面小康的实现④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④

建设创新型国家

【例4】(2016河北中考)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提出陆相成油理论,让黑土地上涌出滚滚石油,使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潘建伟院士及其团队,在广域量子通信和光学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始创新成果,被英国《自然》杂志称为“这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崛起,从10年前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

据材料,概括指出这些科学家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有哪些,这印证了我国实施哪些战略的必要性。

【解析】知识点:科学家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科学家的作用主要是对科学创新、同等发展的重要作用,从生产力、创新、国际竞争力、综合国力等角度进行论述即可。

【答案】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或提高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国家创新能力;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科教兴国战略(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跟踪训练】4.材料一下表是我国经济与科技、全球创新指数与创新型国家比较情况表。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5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我国科技发展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

家行列;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科技强国。

(1)结合材料一,说说我国在科技发展中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答: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整体上还很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高。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为成功创建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请你为政府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答: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哪些类非选择题题型讲解】此类型的设问考查一般比较简单、直接。考查的是基础知识或对材料的理解。一般为直接设问,回答也较直接,一般通过回归教材或对教材进行总结便可得出答案。

【影响类非选择题题型讲解】此类题是中考常见题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解答此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锁定目标。认真阅读问题,准确判定对谁谈意义;②多个角度思考。要从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或国家、社会、自身、他人等多角度思考其意义;③可使用“有利于……”“体现了……”“是……的需要”“促进了……”等作答。

【例5】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世纪初,我国开始大力发展高速铁路。2008年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如今,我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已全面掌握高铁核心技术,中国高铁总体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80公里CRH380A 型动车组是我国高铁的标志性产品,也是世界上运营时速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综合性能最好的高速列车,成为代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国际名片。中国高铁项目已遍及亚、欧、南美等大洲,为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了世界高铁技术发展。

(1)据材料,简析我国哪些方针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我国高铁发展。 (2)由中外铁路发展看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解析】知识点:党的基本路线;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教兴国战略;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此题考查了“党的基本路线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等;不仅考查知识,更是考查学生能力的运用。依据课本内容结合题意可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及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等角度分析作答。(2)开放性试题,结合科技创新的意义、中国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等内容分析即可。

【答案】(1)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了高铁发展;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了高铁技术提高;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促使高铁走向世界。

(2)示例一:铁路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或铁路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示例二:科技创新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示例三:各国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共同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示例四:中国的发展受世界文明的影响,并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跟踪训练】 5.互联网世界。

在一分钟的时间里,中国互联网上会发生什么?国外一家大数据公司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有趣地诠释了中

国互联网的体量。

【一分钟巨变】一分钟的时间里,滴滴打车上有 1 388辆出租车、2 777辆私家车被叫服务;微信上有395 833人登录,19 444人进行视频或语音聊天;优酷土豆上有625 000部视频被观看;微博上有64 814条信息发出,50 925条里含有照片,1 891条里含有视频,498条里含有音乐;百度上有4 166 667个搜索请求;在淘宝和天猫上,774个人下单完成了购买……

【全球第一】目前,中国互联网至少有3个“全球第一”的桂冠: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首次过半,达到50.3%,分别超过全球和亚洲平均水平3.9和10.1个百分点。2015年底,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发布报告称,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额达2.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总额的10.6%。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宽带基础设施加速升级,已建成世界最大的4G网络,移动宽带网络覆盖和用户规模居世界第一。

(1)据统计数据可知,我国互联网创造了哪三个“全球第一”?

答:网民规模全球第一,网络零售交易额全球第一,移动宽带网络覆盖世界第一。

(2)中国互联网创造的三个“全球第一”源于哪些自身因素?

答: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综合国力提升,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一分钟中国互联网的体量给我们带来哪些改变?

答:出行方式,交流方式,通讯方式,娱乐方式,学习方式,购物方式,销售方式等。

(4)从互联网与中国的关系角度,你可以从上述材料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答:互联网改变中国,中国推动互联网发展。

,考点攻关练

一、选择题

1.“互联网+”是个热词,很多行业都千方百计和互联网捆绑。教育行业尤为显著,“校讯通”“一起作业”“阿凡题”……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到了老师和家长的手机上。这进一步印证了( D )

①互联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②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各个领域③网络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④互联网方便了人民的生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一路走来,国家实力正如一次次腾空而起的“长征”火箭,始终昂扬向上。在科技领域能体现该判断的是( D )

①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②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③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④建成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3.许多中医药的疗法解决了西医束手无策的难题,被称之为“宝贝”,可是,它们的医学标准是什么?临床指导原则是什么?这些我们都没有,或者说不清楚,阻碍了中国特色的技术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中国印”走向世界就需要( B )

①加强科学论证②制定中医标准③进行宣传解读④对抗西医入侵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4.现在流行一种观点:纵观当今世界经济,美国人掌握标准,站在最高端;日本人掌握技术,站在中间;中国人靠力气,只好在底端干苦力。改变这一格局的关键在于( D )

A.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大量引进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

C.加快“走出去”步伐,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5.(2016石家庄裕华中考模拟)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农村教师特岗计划……2015年,国务院和教育部等密集出台了10多项扶持和发展农村教育的政策,涵盖了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从资金到师资等方方面面。国家重视农村教育是因为( A )

①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②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③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④教育是兴国之要,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16张家口宣化中考模拟)2015年11月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大型客机的研发和生产制造,是一个国家航空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实力的一把“标尺”。我国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能够( A )

①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②增强民族自信心③助力经济发展、人民生活④成就小康伟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2016张家口宣化中考模拟)2015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在看望骆驼湾村的一位老村民时,叮嘱老人要把孙子的教育抓好,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下列选项与习近平表达的意思一致的是( B )

①贫困问题实质上是发展问题②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③发展教育是减贫、脱贫的根本之举④要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教育是民生之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回答8~9题。

8.截至2016年7月,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为补充的“三位一体”资助格局,形成了普惠性资助、助困性资助、奖励性资助和补偿性资助有机结合的“多元混合”资助模式,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该做法( B )

①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体现②能减少因贫困而导致失学的学生数量③表明国家重视解决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④体现了法律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国家重视教育是因为( D )

①教育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②教育能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④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③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2016年7月11日,首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地球科学与遥感大会在北京开幕,这是该领域全球最高规格、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此次大会作为中国空间遥感领域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会进一步促进空间遥感技术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密切结合。中国积极承办国际地球科学与遥感大会表明我国( B )

①加大了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与展示的力度②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③科技总体水平已达世界一流④重视空间遥感领域的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小华看到报道后认为这一目标是及时、正确的。回答11~12题。

11.下列能为小华的观点提供论据的是( B )

①当前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③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④创新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如期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国家( B )

①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②全面深化科技创新、教育体制改革③建立科技创新机制④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2017河北中考模拟)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世界最大口径超级“天眼”射电望远镜的建成,全自主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速度居世界第一……这一系列的科技成就( C )

①说明我国在一些尖端技术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②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③表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④能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2015河北中考模拟)从2008年开始,国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战略科学家来华创业。2017年5月,京津冀发布人才政策系列“福利”,使人才引进更高效。国家及省市重视引进人才( C )

①是落实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举措②体现了尊重人才的工作方针③贯彻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④改变了区域人才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17张家口桥东中考模拟)“神箭冲天起九霄会天宫”是小华在去年10月份的报纸上看到的反映我国航空航天技术新成就的一篇文章的题目。回答15~16题。

15.由此,你可以推断出这篇文章反映的成就是( D )

A.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发射升空

B.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C.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D.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16.走过一甲子的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正在努力实现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跨越。要实现这种跨越,需( A )

①树立创新意识和热爱科学的精神②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③继续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④将航天事业作为中心工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2017张家口宣化中考模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2016年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如“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墨子号”飞向太空、“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遨游星汉等。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 A )

①表明广大科技工作者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精神②是科教兴国战略结出的硕果③增强了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④展示了我国的科技实力世界最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17黄石中考)2016年12月,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运载火箭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发射成功,这是我国首颗用于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学实验卫星,主要用于针对“全球变暖”提供科学依据。这表明( C )

①我国科技水平已整体处于世界先进行列②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保护环境国策③运用科技手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④科技手段能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环境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由李克强总理力倡的“工匠精神”从上百个候选语中脱颖而出,入选为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倡导工匠精神( D )

①有利于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落实落细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唯一出路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④需要政府为工匠精神的留存营造良好的环境,完善相应的奖惩机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出门前有专车等候、按按手机可以网络挂号、“机器人”擦玻璃……应运而生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浸入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这说明( A )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学技术日益渗透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③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④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的中心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我国每年都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向获奖的科学家颁发证书和500万元奖金。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 A )

①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②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③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④充分认识到创新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2016年3月,位于英国伦敦的某跨国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围棋”在人机大战中以4比1战胜人类代表。这一胜利是人工智能巨大进步的缩影,为未来创造了无限可能。人工智能的巨大进步表明( A )

A.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B.发展科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C.我国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倡导和发扬开拓创新精神

D.人工智能已经战胜人类智能,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突破

二、非选择题

23.关注科技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数据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我国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科技进步贡献率增加。

(2)材料二中的漫画体现了我国实施什么战略?

答: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概括材料二中实施的战略与材料一中数据变化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答:数据一中不断增长的科研投入为材料二中战略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材料二中战略的实施促进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

24.关注科技进步。

材料一2016年6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报告称,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研发大国。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效。但从人均等相对指标看,我国创新能力排名甚至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材料二当今,中国的互联网有了长足发展:互联网对GDP贡献率已达12.45%,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同时,“互联网+”的出现也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参与要素,如:众筹、支付宝、跨境电商、淘宝……

材料三2017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主席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赵忠贤和屠呦呦颁奖。本次大会还评选出其他奖项,很多科学工作者获得奖励。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答:①我国创新能力明显提高;②我国的科技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2)材料二体现了科学技术哪些作用?

答: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或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科技改变生活。

(3)材料三中国家的做法有利于营造怎样的社会氛围?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概括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①经济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进步靠人才;②经济的发展又会促进科技的进步、人才的培养;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