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众所周知,招教面试一般有两种形式,即说课加面谈或者试讲加面谈。如果准备了一份内容详尽、质量上乘的教案,那么无论对于说课还是对于试讲都将是一个强大的支撑,所以我们好学招教事业部的全体同仁,为参加我们面试课程的学员精心准备了教案课程,专门讲授如何把教案写好,如何把教案写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问题。部分来自非师范专业的学员表示,由于他们没有经过师范专业的系统学习,虽然了解到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在教案编写的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如何确定和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上产生了困惑,许多学员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准确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也就更谈不上突破了。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经过集体讨论,认真总结出了以下的方法,希望对于在这方面有困惑的学员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问题。

为了更加形象地说明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我们以历史教学为例,那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入手:

第一,可以由教学目标入手。如:《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课,课程标准规定其知识目标是“了解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以大运河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因此,有关大运河的教学内容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如何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就成为教学的难点。

第二,可以由具体内容在整体课时(单元)内容中的地位入手。如:《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中将“贞观新政”作为教学重点是因为该内容是初唐政治最主要的内容,也是评价唐太宗的主要依据

第三,可以由知识内容的时代性,现实性和教育意义来确定是否可以作为教学重点。如:《合同为一家》一课将“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作为重点是因为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民族团结、为维护国家统一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该如何突出教学重点以及如何突破教学难点。

第一,在准确确定重点之后,就应该考虑采取措施如何做到真正突出重点。

仅就教学内容的组织处理而言,下列几个方面对突出重点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分清主次,详略得当。首先是吃透教材的重点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灵活调动教学内容,可以围绕中心问题合理变动顺序,力求从系统发展过程中突出中心环节,做到既有中心,又有向心力,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二是围绕重点作必要的补充,以求课堂讲授内容具体、深入、明确,使重点更加突出、丰满。对于非重点的

教学内容,则予以适当精简,概而述之。三是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予以切实保证,使重点部分得以讲清讲透。当然,突出重点的方法很多,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总结、积累。

第二,突破教学难点,方法很多,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复杂为简单,或变生疏位熟悉,其目的都是为了化难为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多媒体辅助法。对于头绪较多,时空概念比较强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媒

体辅助法,这主要是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同时发挥作用,以便更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教学,头绪多,地名多,人物多,光靠老师讲,学生看,恐怕很难弄清楚,但如果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通过视觉、听觉等多向感官刺激,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这些内容。

2.层层引导,架桥铺路法。对于一些理论概念,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初中生一下子弄不懂,可以设计一些铺垫,通过架桥铺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还是以历史学科为例,如《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课,关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是难点,直接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讲,初一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不妨做些铺垫,创设一些新情景,让学生想象:战国的含义是什么?处在这样一个战乱时代,怎样才能避免厄运?学生答:发展经济,使国家富强。铁农具出现后,奴隶主就驱

赶奴隶用锋利的铁农具为自己开垦荒地,增加财富。可是在奴隶制下,奴隶的地位如何?他们是否会有积极性?学生答:他们没有人身自由,生产的再多,自己还是什么也没有,不会有生产积极性。于是一部分开明的奴隶主尝试着改变剥削方式,他们把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劳动者,每年收获的时候向承租人收取大部分收货物作为地租。劳动者通过一年的耕耘,也可以留下一小部分收获物自己支配。你们觉得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会带来什么结果呢?学生答:奴隶为得到更多的收入,努力工作。在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中,劳动者不再称奴隶,而是农民,这些开明的奴隶主也就是新兴地主。这样,虽回避了生产力如何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论问题,但没有回避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3.补充材料,化解难点法。对于一些结论性难点,化解的方法是需要引用一些典型的事实材料,并以材料为依据进行分析,从而化解难点。例如《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一课,如何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对于刚接触世界历史的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指导学生查阅该法典的相关内容: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奴隶主头上的奴隶标志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在阅读、感悟材料中,就不难理解“它是一部奴隶主性质的法律文献”,其实质是保护奴隶制度的。用材料分析法破解难点,不仅给人印象深刻,而且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4.表格比较法。比较法是人们通常运用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正如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例如,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概括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将两次战争的领导阶级、民众动员、战略战术、国际环境等方面内容列成表格加以对比的话,那么上述不同结局的出现也就很自然了。这种对同一特征或性质相近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从而帮助学生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

5.分层设问,分散难度法。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不妨把问题按难易程度分解成若干个与之相关的小问题,小坡度式地层层递进,划难为易,由易到难。例如,如何帮助学生认识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世界史中的国体与政体、国家政权的性质等问题本身就超过了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教师可以将这一大问题分解成以下几个台阶:(1)3月18日革命是哪两个阶级面对面的生死搏斗?(2)巴黎公社组织机构的组成成分怎样?(3)公社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为哪个阶级服务?(4)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性质

的政权?学生沿着这些台阶步步深入,最后水到渠成。

以上就是我们结合实例,对于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及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如何突破教学难点的分析,相信加上各位学员自身的摸索和深入的思考,这个问题应该迎刃而解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