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的艺术特征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六月—船歌》是柴科夫斯基的著名钢琴作品之一,也是他独立创作的首部作品。
它以船歌的形式表达了充满浪漫情怀的音乐性格,展现了柴科夫斯基独特的作曲风格。
该作品的旋律优美动听,流畅易记。
《六月—船歌》中的旋律线条多采用单音顺序进行演绎,搭配简洁而优美的和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旋律的起伏波动较大,带有明显的情绪变化,旋律线条在高低音区域上的巧妙运用,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背景的和声色彩丰富,通过恰当的和声衬托,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该作品的节奏鲜明有力,富有律动感。
作品开头的G大调序奏片段采用了强烈有力的三连音旋律作为奠基,打破了通常的四分音符节拍,增加了节奏的灵活性和变化性。
而后面的主题部分则以轻快的八分音符为基础,强调了作品的活力与节奏感。
整个作品的节奏感非常明显,给人以积极向上的音乐品质。
该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的西方古典音乐特点,又加入了一些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元素。
在和声方面,作品中充满了典型的西方民谣音乐元素,如三和弦、属七和弦以及经常出现的强化四度等,使作品更加具有欧洲古典音乐的韵味。
而在旋律和节奏上,则有明显的俄罗斯音乐特色,如中段的细腻而又热烈的旋律,以及后半段中出现的典型的斯拉夫式节奏,给人一种强烈的俄罗斯音乐感。
该作品以柔和的情感表达了作曲家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六月—船歌》整个作品流畅自然,富有韵律感,诉说着船行在宁静的湖面上的画面,将人带入了一个安静而祥和的环境中。
通过旋律和和声的变化,作品情感丰富多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给人以深深感受。
《六月—船歌》以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色彩,鲜明的节奏感以及独特的情感表达而独具魅力。
这首作品不仅代表了柴科夫斯基早期作品的创作水平,也在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六月—船歌》是著名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钢琴作品,创作于1875年。
该曲描述了一个渔夫在湖上划船的画面,音乐风格富有波涛汹涌、浪漫优美的特点。
以下将对这首钢琴曲的音乐特点进行分析。
一、曲式结构《六月—船歌》采用了自由曲式,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介绍性的,描述了湖面上的天鹅和河鱼;第二部分则是主体部分,描绘了渔夫在湖面划船的情景。
两部分之间通过一个角色扮演的过渡连接起来。
二、旋律特点《六月—船歌》的旋律风格优美流畅,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
第一部分独奏的旋律简单平稳,颇具柔美和古典主义的叙事性特点;而第二部分的旋律则更为丰富,激情四溢,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感色彩。
整首曲子的旋律主要由音乐渐进和渐弱构成,异常流畅和谐,不断变化的音符与不同强度的节奏相互交织,呈现了优美的旋律线条。
三、和声特点钢琴曲《六月—船歌》的和声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使用了大量的触发和弱化和弦。
2.强烈的悬挂和弦表现了渔船航行时浪花翻滚的画面,也有一些严肃哀愁的色彩,同时也张扬了冲突和对立的情感,使整个乐曲充满激昂和热情。
四、节奏和速度的变化《六月—船歌》的节奏和速度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奔放性。
该曲子的速度变化不大,大致密集,而且单调。
但包含了许多变换、加速和刻画气势的手法,深刻表现了渔夫手握船桨时的感觉和状态。
五、音色效果《六月—船歌》的音色效果非常好,表现了大自然在湖面上的神秘、深刻和浪漫的气息。
柴科夫斯基运用了温暖柔和的音色、大胆而静谧的基调以及丰富的表现手法,从而呈现了深厚的感情和极具表现力的效果。
六、最后总结《六月—船歌》是柴科夫斯基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证明了他在早期的创作中就已经具有非凡的才华和创造力。
整首曲子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感和强烈的表现欲,音乐风格优美流畅,深受听众的喜爱。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
《六月—船歌》是《一年》中的第六个月份,是一个描绘夏季和水上乐趣的场景。
这
首作品的音乐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旋律和和声:《六月—船歌》的旋律非常优美,有着明显的舒缓和流畅感。
它通过使用连续的八分音符和六分音符的音符串联起来,营造出水上行船的灵感。
和声方面,柴
科夫斯基采用了富有层次感的和声进行,丰富了整个作品的音乐质感。
2. 节奏和速度:这首作品的节奏相对稳定,旋律线条流畅优美,音符间的连接紧密。
柴科夫斯基在这里使用的是一个简单的三拍子,使得整个作品具有一种舒适和平静的感觉。
速度方面,一般情况下,这首作品以中速演奏为宜,以保持旋律的连贯性和和声的层次
感。
3. 动态和表现力:《六月—船歌》经常出现的音符轻柔和细腻,在某些部分,甚至出现了一些轻微的唱词效果。
这种动态上的变化使得整个作品更有生动感和表现力。
作品中
还有一些较强的音量变化,从而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
4. 音色和音域运用:柴科夫斯基在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音色变化,从而表现出不同
的情感。
他通过使用不同的手指技巧和手指力度来改变钢琴的音色,并运用大规模音域的
跳跃来增强作品的音乐效果。
《六月—船歌》是一首旋律优美、流畅舒缓的小品,充满了柴科夫斯基独特的音乐特点。
通过精确而连贯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稳定而动人的节奏以及善于运用音色和音域的
手法,他成功地刻画了夏季和水上乐趣的氛围,让听众仿佛置身于宁静的水中。
这首作品
展示了柴科夫斯基浪漫主义风格的又保持了他作品的独特性和个人风格。
浅谈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的艺术特征

浅谈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的艺术特征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作曲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俄国民族特色和情感激荡,其中《六月船歌》被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首曲子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以下将从曲式结构、调性处理、旋律特点以及表达情感等方面来探讨《六月船歌》的艺术特征。
首先,《六月船歌》的曲式结构非常简洁明朗,采用了ABA的三段式结构。
A段是主要主题,B段是副主题,A段回到再现。
这种结构使整个曲子旋律线索清晰,容易被听众所理解和接受。
此外,慢速节奏和轻柔的音量控制也为听众创造了安静的氛围,使得作品更加有吸引力。
除了曲式结构和调性处理,旋律特点也是《六月船歌》的重要艺术特征。
曲子的主题富有民歌的韵味,简洁朴实,易于传唱。
其中A段主题的旋律线条优美流畅,充满了俄国民族风格。
在B段副主题部分,旋律线条更加流畅而优美,以弱音器效果创造了一种迷人的音色,给人以高雅和浪漫的感觉。
综上所述,《六月船歌》具有简洁明朗的曲式结构,变化丰富的调性处理,优美流畅的旋律特点以及表达情感的能力等艺术特征。
这些特点使得这首曲子在当时的俄国音乐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成为了柴可夫斯基作品中最受欢迎和广为传唱的代表之一。
浅析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

浅析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摘要】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是一首优美动人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力。
本文通过介绍柴可夫斯基的创作背景,分析了乐曲的音乐特点、表现力和情感,以及演奏技巧和难度。
乐曲充满了柴氏独有的浪漫主义风格,旋律优美婉转,富有情感。
演奏《六月船歌》需要较高的技巧和对音乐情感的把握能力。
结论部分总结了《六月船歌》的艺术价值,展望了乐曲未来的发展。
这首作品不仅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更在艺术和情感上具有深刻的内涵,将继续为钢琴爱好者带来无尽的魅力和挑战。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创作背景、音乐特点、表现力、情感、演奏技巧、演奏难度、艺术价值、未来发展、乐曲1. 引言1.1 介绍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是著名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首钢琴曲。
这首曲目是他写给孩子们演奏的一部分,为了迎合儿童的口味,他结合了轻快活泼的旋律和简单易懂的节奏。
《六月船歌》透露出夏日的欢快氛围,仿佛在阳光灿烂的六月,乘坐小船在湖面上荡漾,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生命的活力。
这首曲子以简洁明快的旋律和和弦穿插,展现了柴可夫斯基独特的音乐风格。
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中的世界。
无论是对音乐的理解还是对情感的表达,《六月船歌》都是一首极具魅力的钢琴小品,深受乐迷们的喜爱。
2. 正文2.1 柴可夫斯基的创作背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承载了他个人丰富的情感经历,尤其是对于爱情和孤独的深刻感悟。
他的创作风格深受西方古典音乐的影响,融合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元素,创造出富有个人独特性的作品。
他的音乐作品包括交响乐、歌剧、芭蕾舞剧等多种形式,其中钢琴作品也占据了重要位置。
在创作《六月船歌》这首钢琴小品时,柴可夫斯基受到了自然界的启发。
他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描绘了夏日的明媚景象和河流的宁静流淌。
曲中旋律轻快悦耳,节奏动听活泼,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浅析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

浅析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
《六月船歌》是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小品,也是他的一部著名作品之一。
本曲以明快欢快的节奏和抒情悠扬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夏日午后的船歌,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感受。
在音乐形式上,《六月船歌》以三段体为主要形式,即A-B-A的结构。
整首曲子分为两个主题部分,通过对这两个主题的反复变奏和发展,增强了整首曲子的结构性和表现力。
首部(A部分)以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和充满活力的音符展开,给人一种欢快热烈的感觉。
这部分的旋律有着典型的船歌曲调特点,流畅自由,富有变化,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乐曲的节奏明快活泼,缓急有致,让人感受到了在水上尽情嬉戏的热闹和欢乐。
第二部分(B部分)则以温柔、柔美的旋律为主,给人一种宁静而恬淡的感觉。
这一部分的旋律更加抒情,悠扬,给人一种优雅、舒适的感受。
通过对旋律的不断变化,曲子展现了一种富有情感、充满诗意的优美画面。
在音乐技巧上,《六月船歌》采用了多种技巧,使其更具表现力。
乐曲中经常使用的对位法和变奏法能够增强旋律的变化和对比,让整首曲子更加有层次感。
曲子中广泛使用的断奏和音量变化等技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曲子的表现力和音乐效果。
在音乐表现上,《六月船歌》通过音乐表现了夏日午后的宁静和闲适。
整首曲子节奏欢快而轻快,旋律柔美而悠扬,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音乐中所展现的细腻情感和悠长音符也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恬静和舒适。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六月—船歌》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留下来的著名钢琴作品之一。
这首钢琴曲根据柴可夫斯基自己的回忆所写,描绘了一个美丽夏日早晨,人们乘船前往河上娱乐的景象。
下面我将从旋律、和声、节奏、曲式等方面分析《六月—船歌》的音乐特点。
首先,旋律是这首曲子最吸引人的特点。
整个曲子充满了美丽的旋律,旋律流畅、优美、柔和、抒情,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前半部分的旋律下降,后半部分又升高,中间回到了原位。
整个旋律起伏自然,充满了动听的节奏感。
尤其是曲子中出现的双重旋律,旋转呼应,给听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其次,和声的运用也是这首曲子的亮点之一。
和声简单而丰富,有时候只有一两个和声,但是却能充分衬托出曲子的旋律和意境。
曲子过渡流畅自然,旋律和和声为一体,相互协调,没有任何突兀感。
加上一些明快的三连音和八度跳跃,让曲子开头就营造出满满的幸福感和生命力。
再次是节奏的使用。
这首曲子的节拍非常清晰,典型的下慢上快的结构,在旋律上的运用非常到位。
尤其是曲子中出现的16份音符,不论是整体上还是小节内部上,它们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曲子也少有断拍、随意缩放节奏等现象,使得整首曲子富有朝气和活力。
最后是曲式。
《六月—船歌》的曲式为三段式,具有ABA的结构。
前两段均为一个主题,第三段为变奏,是曲子的高潮部分。
变奏以主题变一定,形式严谨而灵活,既有旋律的展示,又有和声和手指的运动。
细致的构思和严谨的曲式体现了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特色,也展示了他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
总之,《六月—船歌》是柴可夫斯基的一首优秀的钢琴作品,它表现了作曲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音乐想象力,充满了优美的旋律和生命力。
这首曲子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被视为是早期浪漫音乐的佳作之一。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

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音乐特点分析《六月—船歌》是柴科夫斯基于1875年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属于他的钢琴曲集《季节》中的一首。
这首曲子以其流畅的旋律、深情的表现和强烈的绘画感而闻名。
下面将从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方面,对这首曲子的音乐特点进行分析。
旋律方面,整首曲子有一个优美动听的旋律线条。
这个旋律线条充满了抒情情调,运用了大量的曲调的延音和和弦的扩展,表达了柔情和动人之感。
在曲子的开头部分,旋律开启之处的八度跳跃起到了开场效果,十分引人入胜。
并且,这首曲子在旋律创作上体现了不少作曲手法,如卡农、属七度进行等等。
使用这些手法,使旋律更加丰富多变。
节奏方面,曲子让人感受到的是轻松愉快的节奏感。
节奏紧凑,但节奏重心并不突出,音符之间的停顿也不是特别明显。
可以说,这首曲子的整个节奏布局比较平均,不会让人感到听不懂或者说乏味。
柴科夫斯基的这个创作手法,让这首曲子听起来十分和谐美妙,成为了许多钢琴老师教学中的经典范本。
和声方面,曲子始终保持着浪漫情调的韵味。
绝大部分和弦都是音程平行的,而且踏板运用比较广泛,使和弦叠加非常丰富,同时在音符的连轧中也增加了旋律的美感。
另外,曲中出现了许多琶音与颤音,加强了音乐的柔美性,增加了音乐的效果。
曲式方面,这首曲子是采用A-B-A'的三部曲式。
B部分与A部分不同,具有更多的冲突和变化,而A'部分则是整首曲子的回旋和将结尾。
B部分的和声明显比A部分更加复杂,为A、A’部分制造了反差,从而使得曲子的意境和想象力得以更好地展现。
正是由于这样的曲式设计,使这首曲子更具备动情和记忆性。
总的来说,《六月——船歌》是一首旋律柔美动听,节奏简练协调,和声优美丰富,曲式完整有机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在这首曲子中融入了大量的创造性手法,使得这首曲子具有了独特的哲学内涵,也成为了后人学习、演奏及欣赏的经典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的艺术特征摘要:船歌是由贡多拉一种平底狭长的轻舟船工所唱的歌曲,在十八世纪的末期,很多的作曲家开始根据“船歌”风格长作出了声乐曲和器乐曲两种。
在船歌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人们最熟悉的船歌应该是《六月船歌》。
本文从这首曲子的背景、音乐风格以及曲式结构这三方面进行论述。
知道歌曲的创作背景就能够知道作品的源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创作动机,作者就能够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所以对于《六月船歌》的研究,首先要对创作背景进行研究。
然而在音乐创作的风格包含了节奏、旋律、艺术特征等等,在节奏方面船歌通常是一种6/8拍或是12/8拍的乐曲,伴奏节奏型模仿船身均匀摇摆和摇桨的动作而富有旋律,而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则按照俄罗斯民族风格,重新处理了船歌题材,没有采用6/8拍子,而是用从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平稳的4/4拍子的节奏,来变现俄罗斯自己的平底船均匀划分的节奏,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意境。
文章的最后将会对《六月船歌》的曲式特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艺术特征;引言柴科夫斯基把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与俄罗斯音乐传统相结合,在钢琴创作中表现出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和浓郁的抒情气息,内涵深刻,深的人们的喜爱。
在外国艺术的歌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作曲都各自作出十分突出的贡献,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经典之作。
柴可夫斯基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创作的《六月船歌》由于启动人的旋律,优美的意境,独特的风格和民族特色等这些魅力,是的这首乐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和追捧。
本文通过对《六月船歌》的作品背景、音乐风格、曲式结构这三个方面的研究使本人对这首曲子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更多的知道每首曲子都拥有独具一格的魅力,因此在接触乐曲之前应该从各个方面读懂理解它,并用作曲家的心境去演绎乐曲,是其在广度、深度、高度上都进入了一个人生诗化哲学的境界。
1、柴可夫斯基简介柴可夫斯基(1840 - 1893)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
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
23岁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
1877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时期所作的。
1893年10月28日,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亲自指挥演出他的代表作品《第六交响曲》,9天后便离开了人世。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仅大型作品就有:10部歌剧,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最为著名;6部交响曲,以《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最为著名;4部协奏曲,以《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3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八一二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
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之魂”。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真挚、热忱,注重对人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充满感人的抒情性,同时又带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戏剧性。
他的旋律具有俄罗斯民族那种特有的风格,他的和声浓重、丰满,显露着作曲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富有难以言传的魅力。
一百多年来,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性,广为世界人民喜爱,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2、歌曲《六月船歌》简介“船歌”是一种音乐体裁,是浪漫派主义派作曲家们中意的作曲方式。
“船歌”的乐曲通常都是在比较淳朴、自由自在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并且大多数采用了三拍子摇曳的节奏来突出体现小船荡漾的抒情韵律状态,强拍和弱拍规则地交替和起伏,描绘出河上大小船只的游弋和摇曳,借此寄托作曲家游离于具体事物表象之外的思想内涵。
中国音乐中也有很多此类的歌曲,我在艺考时也学习了一首《乌苏里船歌》对这种体裁印象尤为深刻。
《六月——船歌》是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最著名、最优美的一首。
1875年冬,应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主编之约,用诗歌作背景,每月创作一首富于季节性和俄罗斯特点的钢琴性格小品,与诗歌一并刊登于音乐副刊。
《六月船歌》配合俄罗斯诗人普列谢耶夫创作的诗歌《六月》:“去到岸边,那里的浪涛将轻吻我们的脚,神秘忧郁的星辰,……”是一首充满着无限魅力的钢琴小品。
柴可夫斯基曾说:“我借助音乐语言表露我的意境和情绪。
”在音乐中,他力求反映人们普遍的思想情感,用俄罗斯迷人的民间旋律,深深地浸入人们的内心,使人联想起幽静而美丽的夜晚,曲中有一种淡淡的伤感和若有若无的惆怅,既充分展示出了俄罗斯民族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柴可夫斯基特有的抒情气质,又揭示出柴科夫斯基音乐淡雅和细腻的一面,使得《船歌》成为颇具魅力的钢琴小品广为流传。
“船歌”是一种音乐体裁,是浪漫派作曲家喜欢采用的作曲方式。
最初的船歌音调悠长、优美、抒情,节拍为6/8拍,调式为小调式,伴奏节奏型模仿船身均匀摇摆和摇桨的动作,富于律动。
它还是是一首充满着无限魅力的钢琴小品。
温馨甜美、意味深长的旋律和摇曳的节奏,领着人们来到俄罗斯乡村的夜晚,在映着月光的湖水中乘船荡漾。
它以诗一般美的意境和一抹难以言表的忧伤之情,吸引了无数乐迷为之倾倒,《船歌》一经问世,名气便超过了与其相配的诗歌,一跃成为钢琴史上的经典名曲。
3、歌曲《六月船歌》的音乐风格在创作中,柴可夫斯基把音乐基调建立在民歌和民间舞蹈基础上,把高度的专业创作技巧和俄罗斯民族音乐传统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造性运用民族音调中旋律、节奏、节拍、音色、和声、复调、调式等元素,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和独特魅力的创作风格。
《六月船歌》是《四季》中最著名的流传最广的一首钢琴作品,六月本应该是一个躁动的季节,但是柴可夫斯基的这首歌却是那样的平静,仿佛置身于某个慵懒的午后,漫步在河边,船夫们在悠闲的划着船,一切都是那么的怡然自得。
柴可夫斯基的船歌不同于门德尔松的船歌的最大特色就是民族化。
首先从旋律上来看,《六月船歌》运用了极富俄罗斯民族特色的经典歌曲《三套车》的音调;旋律建立在和声小调的基础上,在旋律进行中,老柴运用了独具个人特色的上行音阶式旋律,曲调悠长而缓慢,增强了作品“水”大气和宽广的形象;在作品的再现部分,左手旋律与右手的旋律形成对比,变为分解形式,然而分解与弦的流动性很强,因而具有抒情流畅的特点,波光潋滟的画面感显得十分生动。
在第84—86小节和89—90小节左手又给了中声部一个呼应的旋律,夕阳,水波,行人构筑成一幅和谐的画面;第92小节至尾声,正如老柴以往的音乐风格一样,总是无法挣脱的想要表现冲突,所以在结尾处音乐作出的最后一次渐强便仿佛船在美丽的水的波纹中发出了感人至深的呢喃。
从节奏来看,节奏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步调,因而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节奏。
俄罗斯人民被称为大战斗民族,其性格的坚毅性正是由于其寒冬漫长饱经战乱所致,而俄罗斯人民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性格背后,又饱含着深沉与哀伤的性格特征。
在此影响下,民族音乐在节奏上表现为两种,一种较为舒缓悠扬,一种较为刚毅雄浑。
老柴的这首《六月船歌》的节奏是比较舒缓而悠扬的,抒发出了作曲家积极乐观、肯定生活的思想感情,使得他的这一首《六月船歌》颇具民族特色的魅力。
与《威尼斯船歌》不一样的是,他的这首船歌并没有采用一般船歌的6/8拍子,而是根据俄罗斯民族风格重新处理了船歌体裁,运用了从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平稳的4/4拍子的节奏来表现平底船平稳的节奏,体现了轻舟荡漾的意境。
舒缓而忧伤的旋律展示出柴可夫斯基在俄罗斯民族浓厚的文化底蕴下熏陶出柴科夫斯基的民族气息以及他所特有的抒情气质,并展现出柴可夫斯基音乐的优雅、精美、细腻和柔情的另一面。
(一)、《六月船歌》的曲式结构:这是一首采用对比式插部,有引子,有尾声的复三部曲式。
图式如下:复三部曲式引子A B A’A B Aˊ C D A B Aˊ Eaba abc aba ab b abc abc abc2 10 10 10 8 13 10 10 10 16g gBg B g G G g B g g全曲由两小节的引子开始,在g小调上进行,是由两个四分音符和一个二分音符的上行大跳构成,速度平缓,奠定了全曲的基调,呈现给听众一幅小船摇着桨橹从远方驶来,整个湖面安静而安逸的优美风景油画。
呈示部(A)是一个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段与Aˊ为同一主题,乐曲的开始就呈现了两个主题:a主题让人感受到从清澈的水波里透出的恬静忧伤,在这里第一次运用到旋律小调更加增强了这种忧郁的感觉;而b主题则扩充了a主题的这种感觉,显得更加忧郁。
B段一开始即了B 大调,是A段的展开,大调的运用会给人一种明亮、阳光的感觉,因此与A段相比,B段情显得较为明朗。
B段前面运用A段ab的主体之后后运用了新的主题c。
14、15小节是c的下行模进,力度由强变弱,仿佛星光下的湖水由清澈变得黏稠,希望也随之黯淡下来,没入了水面的涟漪当中。
B段的半终停在了B大调的V上,第二乐句和第一乐句基本相同。
Aˊ段是A段的完全再现但在最后运用同名大小调的相同的属和弦自然过渡到了G。
插部(B):是对比中段,开放的单二部曲式。
转入到同名大调G调上进行,从如歌的行板转入稍快的速度。
C段以G大调开始。
最后停在了g小调的属和弦上,随即又回到了g小调。
再现部(Aˊ):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为略带装饰音的变化再现,即只是加强内声部的复调处理。
在每个分句末尾加进了呼应的声部,“独唱”变成了“二重唱”,仿佛船夫在回应岸上美丽的姑娘投来的目光,似乎在互诉深情。
相对于前面的激烈过后,又重新陷入了那种孤独和无助,并使这种孤独感显得更加强烈,好像是经历了一番无谓的挣扎后又重新回到现实。
尾声:尾声是一个结束型的陈述类型,总结了前面运用过的所有的主题材料。
其节奏型和B段相同,尾声运用连续的琶音和弦,“摇晃”的音响渐渐弱了下来,就像是小船在水波轻微的拍击声中消逝。
规模很大的结尾加强了再现部意图的体现,将整个曲式的对比主题材料加以适当的概括,进一步强调作品的主要乐思,给予作品更完满的结局。
4、《六月船歌》乐曲材料的运用特点柴科夫斯基在乐曲材料的运用上也很有特点,实现了自己的“伟大创新”。
首先对于拍子的选用,作曲家打破了以往船歌的常规模式(3/8或6/8拍),大胆的使用4/4拍子作为节拍律动;其次,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和弦外音(例如第3小节跳进离去的辅助音等),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旋律线条和音响色彩;不仅如此,作曲家还颇有创意的在A部分旋律开始时用属音作为发展动机旋律主题是由主调的属头开始,借用了旋律小调的因素做逐渐上行的音阶式发展,为了使前后层次分明,他复三部结构的再现部出现之间,巧妙的用了一连串重属七和弦为再现时的属头做准备,这样的创作手法或许是众多作曲家所没尝试过的。
如此的主旋律呈示了一种淡淡的忧郁与伤感,谱例1中第4小节做了疑问,第5小节做了回答,一问一答的形式正好表现了作曲家内心的苦闷。